⑴ 青春派曉凡為什麼喜歡居然
因為在曉凡需要的時候居然出現在她身邊。
《青春派》是由劉傑執導,董子健、秦海璐、安悅溪等主演的校園青春喜劇片。影片講述了男主角居然因失戀導致高考失利,作為「高四生」回校園復讀,重新體會了高考、愛情、友情混雜的青春的故事。
不瘋狂,怎叫青春。居然在高考前拍畢業照時,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大聲地用泰戈爾的詩句向暗戀了三年的黃晶晶表白,收獲了甜蜜的初戀。但很快初戀的甜蜜就被聞訊趕來的母親破壞了,黃晶晶在居然母親的刺激下傲然離去。
居然傷心的想爬牆挽回初戀,卻摔傷了尾骨。失戀加受傷的他高考失利,看著黃晶晶前往復旦的身影,決定復讀追逐愛情。開始了一段瘋狂的高三歷程。
曉凡的扮演者郄路通原來在電影中的角色是一個以過來人的身份講訴高考成功經驗的學姐,但因為試戲時的一段的台詞讓導演感動到落淚,而決定啟用她來飾演曉凡,重拍所有相關戲份。而因為後來再找不到合適的演員飾演學姐,導演索性刪掉了這個角色。
⑵ 青春派 電影完整版
我是在暴風影音上看的,裡面的電影很高清。而且放心,絕對沒有病毒。
⑶ 電影《青春派》中的演員 黃子健 詳細資料介紹,謝謝!
姓董不姓黃。
個人資料
董子健,1993年12月19日出生於北京市,畢業於北京市八十中學。
2012年,以高中生身份出演由劉傑執導的電影《青春派》中飾演男一號居然。憑藉此片,董子健獲2013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之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 ;2013第5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提名) ;2014 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新人獎;2014年第8屆華語青年影像論壇「年度新銳男演員」獎;通過網路評選、青少年線下實名投票的方式,獲得2014第10屆北京青少年公益電影節「青少年最喜愛男演員」獎項;2014年主演青春懷舊電影《少年巴比倫》男一號。[5] 2015年主演電影《少年班》
演藝經歷
2012年,以高中生身份出演由劉傑執導的高中校園生活電影《青春派》,在劇中飾演男一號居然,憑藉此片獲得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之第10屆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獎、第5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提名)等多項大獎.
2014年,和江一燕、焦俊艷、王龍華共同參演由「亞洲恐怖大師」安兵基執導的驚悚恐怖電影《筆仙3》,在劇中飾演子鍵一角。
2014年,董子健再次和劉傑合作,完成第二部青春文藝片。
2014年,董子健主演影片《少年巴比倫》,該影片7月份在青島開拍,目前正在後期製作之中,計劃於2015年5月份全國公映。影片的主場景多在工廠、車間,加之與時代融合的故事,飛揚而充滿反思的青春,被粉絲譽為「工廠版《陽光燦爛的日子》」。
2015年3月19日,董子健主演的電影《少年班》舉行定檔發布會,宣布該電影定於6月19日全國上映
⑷ 董子健影帝是哪部電影
董子健影帝是《青春派》,憑借這部電影獲得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之第10屆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獎。
《青春派》是一部校園愛情類型電影,於2013年8月2日在內地上映,全片時長共91分鍾,導演劉傑,由董子健、安悅溪、秦海璐等人領銜主演,豆瓣評分7.4。
《青春派》獲得了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董子健憑借該片獲得了,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最佳男主角傳媒大獎,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新人大獎。
董子健的演藝經歷
董子健,1993年12月19日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
2012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青春派》,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
2013年,憑借電影《青春派》入圍第5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
2014年,與江一燕、焦俊艷、王龍華合作主演驚悚懸疑電影《筆仙3》。
2014年,憑借《青春派》獲得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新人獎。
2015年,主演青春校園喜劇電影《少年班》;隨後,在劇情電影《山河故人》中飾演張到樂;同年,獲得「第15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學會新人獎。
2016年,在校園喜劇電影《完全男生手冊》中飾演男主角何曉陽;同年,獲得「GQ年度盛典」年度新人獎;隨後,主演劇情電影《乘風破浪》。
2017年,作為固定嘉賓參加浙江衛視偶像對抗挑戰真人秀節目《高能少年團》的錄制,並為該節目演唱主題曲《驕傲的少年》。
2018年,完成了個人首部電視劇作品,主演了年代劇《大江大河》。
⑸ 如何評價董子健演技
董子健是誰呢?
董子健,1993年12月19日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
而且翻他的微博,小夥子挺有文化的,微博也常分享看書心得。
近日董子健參加了湖南衛視《嚮往的生活》真人秀,因為一句北京腔的「寶貝兒」還一不小心還上了熱搜,對於董子健,還是挺看好的,畢竟不爭不搶,挺踏實的小孩子;並且有自己的想法,也祝福他能早日實現導演夢想。
⑹ 《青春派》講述了什麼劇情
《青春派》是由劉傑執導,董子健、秦海璐、安悅溪等主演的校園青春喜劇片。那麼網友們知道《青春派》講述了什麼劇情嗎?感興趣的網友們,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 影片講述了男主角居然因失戀導致高考失利,作為「高四生」回校園復讀,重新體會了高考、愛情、友情混雜的青春的故事。
2、 劇情簡介:不瘋狂,怎叫青春。居然(董子健飾)在高考前拍畢業照時,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大聲地用泰戈爾的詩句向暗戀了三年的黃晶晶(安悅溪飾)表白,收獲了甜蜜的初戀。
3、 但很快初戀的甜蜜就被聞訊趕來的母親(詠梅飾)破壞了,黃晶晶在居然母親的刺激下傲然離去,居然傷心的想爬牆挽回初戀,卻摔傷了尾骨。失戀加受傷的他高考失利,看著黃晶晶前往復旦的身影,決定復讀追逐愛情。開始了一段瘋狂的高三歷程。
以上就是對於《青春派》講述了什麼劇情的相關內容。
⑺ 董子健有什麼家庭背景
董子健2012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青春派》,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2016年10月,董子健與女演員孫怡在微博公布戀情,2017年9月22日,董子健與孫怡的女兒出生。
而他的母親則是北京拾捌經紀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內地經紀人王京花,捧紅了娛樂圈很多明星,她曾一手捧紅程前、尤勇、李冰冰、任泉、胡軍、劉威、范冰冰、蘇瑾等著名演員媽媽是王京花不算牛。
(7)電影青春派的男主角是誰擴展閱讀:
董子健的父親是動作演員董志華,而他的母親則是北京拾捌經紀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內地經紀人王京花 。
2016年10月,董子健與女演員孫怡在微博公布戀情。2017年9月22日,董子健與孫怡的女兒出生。
⑻ 電影青春派中的曉然真實名字是什麼
董子健,1993年12月19日出生於北京市,現就讀於中央戲劇學院。內地首個90後影帝,戛納華語影帝最年輕角逐者,被稱為是「青春代言人」。
2012年,以高中生身份出演由劉傑執導的電影《青春派》中飾演男一號居然。憑藉此片,董子健獲2013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之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2013第5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提名);2014 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新人獎;2014年第8屆華語青年影像論壇「年度新銳男演員」獎;通過網路評選、青少年線下實名投票的方式,獲得2014第10屆北京青少年公益電影節「青少年最喜愛男演員」獎項;2015年第15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最佳新人之男演員獎;2014年主演青春懷舊電影《少年巴比倫》男一號。2015年主演電影《少年班》,憑《山河故人》入圍戛納影帝,成為戛納華語影帝最年輕的角逐者。
⑼ 青春勵志電影:《青春派》
青春勵志電影:《青春派》
《青春派》是由劉傑執導,董子健、秦海璐等主演的校園青春喜劇片。影片講述了男主角居然因失戀導致高考失利,作為「高四生」回校園復讀,重新體會了高考、愛情、友情混雜的青春的故事。該片於2013年8月2日在中國上映。下面,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部影片的主要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劇情簡介:
不瘋狂,怎叫青春。居然(董子健飾)在高考前拍畢業照時,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大聲地用泰戈爾的詩句向暗戀了三年的黃晶晶(安悅溪飾)表白,收獲了甜蜜的初戀。但很快初戀的甜蜜就被聞訊趕來的母親(詠梅飾)破壞了,黃晶晶在居然母親的刺激下傲然離去,居然傷心的想爬牆挽回初戀,卻摔傷了尾骨。失戀加受傷的他高考失利,看著黃晶晶前往復旦的身影,決定復讀追逐愛情。開始了一段瘋狂的高三歷程。
角色介紹:
居然
演員:董子健
樂觀開朗的高三學生,在高考前拍畢業照時,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大聲地用泰戈爾的詩句向暗戀了三年的黃晶晶表白,收獲了甜蜜的初戀。但卻被聞訊趕來的母親破壞了,想爬牆挽回初戀,卻又摔傷了尾骨。失戀加受傷的他高考失利,看著黃晶晶前往復旦的身影,決定復讀追逐愛情。開始了一段瘋狂的高三歷程。
黃晶晶
演員:安悅溪
居然的同學,同時也是居然暗戀了三年的「女神」。喜歡居然,在居然告白後答應了他,但卻在聞訊趕來的居然母親的刺激下傲然離去。
撒老師
演員:秦海璐
「火箭班」的班主任,有著刻板的短發、凌厲的目光、利落的動作和說一不二的威嚴。看起來似乎有些神經質,滿嘴的口號,什麼都管。嚴厲的'令學生聞風喪膽,但她身上也透露出對學生濃濃的愛。
英語老師
演員:蔣小涵
「火箭班」的英語老師,既溫柔又端莊,在性格上與撒老師呈現兩極化。但在成為「代班班主任」後,性格上產生了大逆轉,言辭激烈,自稱「要撒老師附體」。
齊明智
演員:譚楚楓
高三「火箭班」的學生,是個聰明、敢擔當又充滿勇氣的男孩子,也是班級中的超級學霸,喜歡同學秦慈。
賈迪
演員:蔣雪鳴
高三「火箭班」的學生,是個整天混日子、不用為高考發愁的「富二代」。自信、驕傲、甚至有點玩世不恭,喜歡曉凡。
曉凡
演員:郄路通
高三「火箭班」的學生,是個清純可人,溫柔活潑的女孩,原是居然的學妹,居然復讀後成為同班同學,喜歡居然。
李飛
演員:高浩元
有點娘,但天真活潑,對人很真,容易和女生成為很好的朋友,舞技一流,最後考上北京電影學院。
影片評價
從影片的整體效果來說,這部《青春派》在時代感並無多少脫節之處。重要的是,這部影片是真正從片中的那些學生的角度出發,真實地再現他們歷經高考前後那段日子的生活。而對於很多觀眾來說,觀看影片的過程則更像是一次重溫自己學生生涯的過程,高考前後的經歷幾乎都會成為每個當事人心目中永遠難以磨滅的記憶。《青春派》中出現的大量學習氣氛緊張的教室、宿舍學習場景以及嚴師、口號、決心等等元素都在這一段記憶中具有特別的象徵意義,甚至影響到了每一個參加過高考的人的一生。這些熟悉場景的再現無形中使得影片貼近真實生活,顯得自然親切,更具說服力。(《新快報》評)
《青春派》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但有生動風趣的細節。它帶著一股夏日的清涼,但全無脂粉和造作;它暗示了現實的殘酷,但又沒踏入殘酷青春的老路;它保留了劉傑以往的真實風格,但並未刻意向紀錄片靠攏。在這個以玩極致為時尚的年代,《青春派》一點也不極致,它兼有各種同類題材的優點,但到頭來卻呈現出一種獨一無二的風格。
導演
劉傑,1968年2月18日出生於天津,中國內地導演、編劇、攝影師、製片人,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
1992年,擔任劇情片《冬春的日子》的製片人和攝影師。1999年,但任電影《夢幻田園》的攝影指導。2000年,在劇情片《十七歲的單車》擔任攝影指導,憑借該片獲得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和第38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獎提名。2006年,執導的長片處女作《馬背上的法庭》獲得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獎。2010年,憑借自編自導的劇情片《碧羅雪山》獲得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評委會大獎。2012年,自編自導的青春題材電影《青春派》獲得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之第10屆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影片。2016年,執導的劇情電影《德蘭》獲得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影片獎。
;⑽ 高考勵志片《青春派》是真實故事嗎
《青春派》是一部關於高考的勵志電影,由董子健主演,講述居然為了喜歡的女孩高考落榜重新留級奮發圖強的故事,那麼青春派的故事是真的嗎?青春派的結局是什麼?
青春派的故事是真的嗎?青春派的結局是什麼?
《青春派》的故事不是真實的,是虛構的,講述男主在高考前幾天向暗戀的女孩表白,倆人在一起後被媽媽發現,隨後女孩離開了居然,之後居然成了班裡唯一一個落榜的人。說笨拙,現在我們了解了很多愛情中的潛規則,什麼「表白從來是勝利的凱歌而不是發起沖鋒的號角」,但是那個時候,我們對愛情還是不管不顧,不表白會遺憾終身啊,管他怎麼想呢!想起了我的高三,也在距離高考還有20幾天的時候通宵看《狼圖騰》,大概是太過焦慮讓我無所適從,在距離高考還有17天的時候向喜歡的男孩表白,根本沒想過現實中我們說話都不超過50句,還滿心幻想著他答應後的甜蜜。那時候對感情就是一無所知,懵懵懂懂甚至笨拙,但是這是真實的。
電影中的居然亦是,在萬眾矚目中表白,喜歡的女孩去上了大學開始了新的篇章,只是為了照顧他的心情勉強答應,眾人皆知,他們的感情涼涼,但他還是死磕,為了考上她的學校而努力。
說回電影本身,有莫名其妙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存在的娘娘腔,有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存在的劇情和台詞,為了顯示社會的不平等,展現高考對學生的「摧殘」而加入的求學之路艱辛的橋段?娘娘腔的存在是為了展現不同的人面對高考因為有不同的選擇?還是為了展現如今學生的多元?無論是出於哪種目的,那浮誇的演技和尷尬的台詞都讓電影非常之尬。而電影中秦海璐飾演的班主任,台詞幾乎是我們每個經歷過高三的人耳熟能詳,甚至在那段歲月里耳朵磨出繭子的話。
誓師大會,成人禮,老師的勵志名言,漫長的晚自習,這些高三時代的標配都能勾起我們的回憶。因為社會發展的不平衡,雖然在同一個中國但是並不是同一個高三,電影用了這些俗套的大眾的形式來盡量照顧到大多數的人,
現實中每個人對於高三都有不同的記憶。電影倒也沒有迴避,甚至是讓班主任直白的說出來:XXX根本就不參加高考,他過幾天就要出國留學了;XXX衣食無憂,他父母是中石化的;XXX不用發愁高考,他已經通過藝考了。高三不是一個人的高三,是一個家庭的高三,這個關口每個家庭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無權無勢力錢的只能將賭注放在高考上。這些原本是我們這個社會大家都瞭然的潛規則,我高三的時候,班上有個男孩很胖,但是通過了民航飛行員的招生條件,我們交頭接耳,暗暗討論他真是有個好爸爸。電影將這些心照不宣的社會現象放在檯面上拿出來說,台下的同學們沒有什麼異議,似乎大家都默認了這樣的社會規則,我們都無力改變,能拼爹的拼爹,拼不了的只能拼自己。所幸,我們還可以拼自己,感謝高考,感謝那個青春年華。
《青春派》對高考的詮釋算是中規中矩,對於每一個只有高考一個選項且努力奮斗過的人來說,高三歲月的確壯麗,但是哪些細碎的心事很難通過熒幕來呈現。電影需要故事,需要曲折和懸念來吸引觀眾,但真實的高三真的很枯燥很無聊,沒有那麼多人的青春里有墮胎和車禍,大部分高三生當時面對的最大的事可能就是一次摸底考試成績的下滑,可能就是背了幾十遍還是記不住的政治,和怎麼都不會做的數學最後一道大題。心中的迷茫和焦慮是真實存在的,但是怎麼在熒幕上刻畫和呈現這些心情,並不容易。
居然回憶了每個人,他們班拍畢業照的時候,居然又說了等一下,然後對撒老師表示感謝,最後,賈迪去了洛杉磯,飛飛進了北影,齊明智復讀,周強考進清華,曉凡和居然是中國人民大學。
青春躁動與高考重壓下的中國式成長教育,作為從高考時期過來的人,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實的狀態。當時的我們,一面埋怨著對高考的種種不滿,一面又對這種不滿表現出屈服式的無能為力。可是回過頭來,我們才發現,這就是我們的青春啊。青春或許有很多種,但是在高考歲月里浸染過的青春,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甚至是刻骨銘心的回憶。
我們在那段歲月里輕狂,也在那段歲月里成長。也許高考,對大部分人來說,意味著一種成人禮吧,在這個成人禮中,我們體會到了痛苦與心酸,也有感動與快樂,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肩膀承擔壓力的那份隱忍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