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中華成語故事小電影

中華成語故事小電影

發布時間:2022-11-29 22:09:11

Ⅰ 給幾個有趣的成語故事

1,按圖索驥

這個成語來源於《藝林伐山》,伯樂《相馬經》有「隆顙(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據說,伯樂把自已豐富的識馬經驗,編寫成一本《相馬經》,在書上,他寫了各種各樣的千里馬的特徵,並畫了不少插圖,供人們作識馬的參考。
伯樂有個兒子,智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K�吹健斷嗦砭�飛纖擔骸扒Ю錇淼鬧饕�卣魘牽�唚悅牛�笱劬Γ�闋酉褶�鵠吹木魄�欏保�隳每詞椋��庾呷ィ�朧允宰約旱難哿Α?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隻大癩蛤蟆,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麴塊!」
伯樂看了看兒子手裡的大癩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氣,幽默地說:「這『馬』愛跳,沒辦法騎呀!」
參考資料:http://www.wsbe.com/chu/yu/cheng1.html

2,畫餅充飢

三國時候,魏國有個人叫盧毓。他十歲就成了孤兒,兩個哥哥又先後去世。在兵荒馬亂中,他辛勤努力養活著寡嫂和侄兒,日子過得很艱難。他的為人和學問受到了人們的稱贊。

後來盧毓做了官。他為官清正,任職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議,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時選拔官吏,一般是憑人推薦,而推薦者往往只推薦有名的人物,這些名人多數只重清談,不務實際,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滿意。在選拔中書郎時,魏明帝就下令說:"這次選拔,要由盧毓來推薦。選拔的人不要只看名聲。名聲就像在地上畫個餅一樣,其實是不能吃的啊!"

"畫餅充飢"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產生的。現在往往用來比喻用空想來作自我安慰,或者用來說明虛名是沒有實際用處的。還有個成語"望梅止渴",意思和它相近。

3,望梅止渴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第二十七》:「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望梅止渴的心理原理
話說曹操帶兵走到一個沒有水的地方,士兵們渴得很,為了激勵士氣,曹操就對士兵們說:"前面不遠處有很大的一片梅樹林,梅子特別多,又甜又酸,到時我們吃個痛快。"士兵們聽了,一個個都流出口水來,不再嚷渴了,行軍的速度也加快了。

在電影《上甘嶺》中,我們可愛的連長也成功地演繹了一回"望梅止渴"的現代版。電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在坑道里嚴重缺水的危機情況下,連長給戰士們講述了一個"梅子"的故事,引得戰士們一個個都在吞口�?

事實上,望梅止渴這個典故道出了一個非常有趣而又十分常見的心理現象--聯覺。聯覺是指由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心理活動。具體到望梅止渴這個典故,就是由聽覺引起了味覺。除味聽聯覺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有這樣的體驗:看到紅的、橙的、黃的顏色會產生溫暖的感覺,而看到藍的、青的、綠的顏色會產生寒冷、涼快或清爽的感覺,因而前者稱為暖色,後者稱為冷色。這是由視覺引起溫度覺的結果。

最常見的是色聽聯覺,即聽到一種聲音會引起一種色覺,通常是低音引起深色,高音引起淺色。心理學家蘭菲爾德(H. S. Langfeld)曾做過一個有關色聽聯覺的實驗,結果表明:不同的音符會引起不同的色覺,而且對同一個人來說,音調和顏色的聯系是相當穩定的,有些人在7年後仍保持c音符與紅色,d音符與紫色,f音符與粉紅色,b音符與非常明亮的銅色的對應關系。

正因為聯覺現象的普遍存在,也使人們在有意無意中把這一心理學原理應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尤其是在現代的廣告中有相當普遍的應用。
參考資料:http://www.larkbaby.com/xldd/xldd33.html

4,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

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

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

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

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

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偷扔謔歉嫠呷嗣俏藝�謖飫鎄抵勇穡克�睦鏌患保�?

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

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見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

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

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5,拔苗助長

戰國時候,宋國有個農民種了一塊地。栽下禾苗後,他希望它很快長高。結出果實。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苗長得很慢,他心裡非常著急。怎樣才能讓禾苗盡快長高呢?
天氣很好,艷陽高照,他到地里去把禾苗一一拔高。回家後,他很得意地對家裡人說:「累死我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的兒子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枯死了。
拔苗助長:原作「揠苗助長」,後作「拔苗助長」。

評點:
此則寓言從反面生動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遇事如果不從客觀實際出發,只能是好心辦壞事。

6,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後來被莊子拿來形容養生的道理的寓言
實出自《莊子》。即「庖丁解牛」實乃莊子所創之言也

這一天,庖丁被請到文惠君的府上,為其宰殺一頭肉牛。只見他用手按著牛,用肩靠著牛,用腳踩著牛,用膝蓋抵著牛,動作極其熟練自如。他在將屠刀刺入牛身時,那種皮肉與筋骨剝離的聲音,與庖丁運刀時的動作互相配合,顯得是那樣的和諧一致,美妙動人。他那宰牛時的動作就像踏著商湯時代的樂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時所發出的聲響也與堯樂《經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覺看呆了,他禁不住高聲贊嘆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術怎麼會有這么高超呢?」

庖丁見問,趕緊放下屠刀,對文惠君說:「我做事比較喜歡探究事物的規律,因為這比一般的技術技巧要更高一籌。我在剛開始學宰牛時,因為不了解牛的身體構造,眼前所見無非就是一頭頭龐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 年的宰牛經歷以後,我對牛的構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時,出現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頭整牛,而是許多可以拆卸下來的零部件了!現在我宰牛多了以後,就只需用心靈去感觸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麼地方可以下刀,什麼地方不能。我可以嫻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構造,將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連的空隙之處,利用這些空隙便不會使屠刀受到絲毫損傷。我既然連骨肉相連的部件都不會去硬碰,更何況大的盤結骨呢?一個技術高明的廚師因為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換一把刀;而更多的廚工則是用刀去砍骨頭,所以他們一個月就要換一把刀。而我的這把刀已經用了19年了,宰殺過的牛不下千頭,可是刀口還像剛在磨刀石上磨過一樣的鋒利。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牛的骨節處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極薄的刀鋒插入牛骨的間隙,自然顯

得寬綽而游刃有餘了。所以,我這把用了19年的刀還像剛磨過的新刀一樣。盡管如此,每當我遇到筋骨交錯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難以下手,這時就要特別警惕,瞪大眼睛,動作放慢,用力要輕,等到找到了關鍵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將牛剖開,使其像泥土一樣攤在地上。宰牛完畢,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環顧四周,不免感到志得意滿,渾身暢快。然後我就將刀擦拭乾凈,置於刀鞘之中,以備下次再用。」

文惠君聽了庖丁的這一席話,連連點頭,似有所悟地說:「好啊,我聽了您的這番金玉良言,還學到了不少修身養性的道理呢!」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世間萬物都有其固有的規律性,只要你在實踐中做有心人,不斷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會做得十分漂亮。

參考資料:http://www.fbook.net/book/14532/tx101001.htm

7,智子疑鄰

宋國有一個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牆壞了。富人的兒子說:「要是不修築,一定會有盜賊來偷東西。」鄰居家的老公公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結果,那個富人認為自己的兒子聰明,卻懷疑鄰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東西。
寓意是感情親近與疏遠往往會導致認識錯誤

8,削足適履

出處
《淮南子·說林訓》
故事
春秋時,有一次楚靈王親自率領戰車千乘,雄兵10萬,征伐蔡國。這次出征非常順利。楚靈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棄疾留守蔡國,全權處理那裡的軍政要務,然後點齊10萬大軍繼續推進,准備一舉滅掉徐國。楚靈王的這個弟弟棄疾,不但品質不端,而且野心極大,不甘心僅僅充當蔡國這個小小地方的首腦,常常為此而悶悶不樂。棄疾手下有個叫朝吳的謀士,這個人非常工於心計,這一天,他試探道:「現在靈王率軍出征在外,國內一定空虛,你不妨在此時引兵回國,殺掉靈王的兒子,另立新君,然後由你裁決朝政,將來當上國君還成什麼問題嗎!」棄疾聽了朝吳的話,引兵返楚國,殺死靈王的兒子,立哥哥的另一個兒子子午為國君。楚靈王在征討途中聞知國內有變,兒子被弟弟殺死,頓時心寒,想想活在世上沒有意思,就上吊自殺了。在國內的棄疾知道楚靈王死了,馬上威逼子午自殺,自立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BR>另一個故事是:晉獻公寵愛驪姬,對她的話真是言聽計從。騙姬提出要將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齊立為太子,晉獻公滿口答應,並將原來的太子,自己親生的兒子申生殺害了。驪姬將這兩件事做完了,但心中還是深感不踏實,因為晉獻公還有重耳和夷吾兩個兒子。此時,這兩個兒子也都已經成人,領姬覺得這對奚齊將來繼承王位都是極大的威脅,便建議殺了重耳和夷吾兄弟倆,晉獻公竟欣然同意。但他們的密謀破一位正直的大臣探聽到,立即轉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聽說後,立即分頭跑到國外避難去了。
《淮南子》的作者評論這兩件事說:「聽信壞人的話,使父子、兄弟自相殘殺就像砍去腳指頭去適應鞋的大小一樣(猶削足適履),太不明智了。
參考資料:http://www.e11.net/htmldata/3/2005_06/XiaoZuShiLv1022_1.html

9,刻舟求劍

解 釋 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
出 處 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示 例 夏衍《解放思想團結前進》:「來考察我們過去用慣了的文藝理論,而不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於這種變化的需要。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41275.htm

10,坐井觀天

出處]
《莊子·外篇·秋水》:「子獨不聞夫埳井之鼃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虷、蟹與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
唐·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解說]
在《莊子·秋水》中,莊子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口廢井裡,住著一隻青蛙。一天,青蛙在井邊碰見一隻從東海來的大鱉。青蛙自豪地對海鱉誇口說:「你看,我住在這里多麼愜意呀!我要高興,就在井邊跳躍遊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有時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裡,有時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你看旁邊的那些小蟲、螃蟹和蝌蚪,它們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獨自占據這口廢井,多麼自由自在!先生為什麼不經常到井中觀賞遊玩呢?」
海鱉聽了青蛙的一番高談闊論,就想進入井中看看。可是,它的左腳還沒有完全伸進去,右腳就被井欄絆住了。它只好後退幾步,把它看到的大海的情景告訴青蛙:「你見過大海嗎?海的廣大,豈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古時候,十年裡就有九年鬧水災,海水並不因此增多;八年裡就有七年鬧旱災,海水卻不因此而減少。大海不受旱澇影響,住在廣闊無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樂。」
唐朝大文學家韓愈在他的《原道》中寫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意思是說,坐在井裡觀察天空,就會覺得天很小很小。其實不然,不是天太小,而是由於看天的人站得低、眼光太窄的緣故。
由這兩篇文章便有了兩個意義相近的成語——「井底之蛙」和「坐井觀天」。井底之蛙」用來諷喻那些見識狹窄、短淺,而又盲目自大、不接受新事物、不識大局的人。「坐井觀天」形容眼界狹小,所見有限。
成語新編:坐井觀天
文/王蒙
蛙君幼時,家中有一口淺淺的枯井,他喜歡常常坐進去冥思遐想,高眺遠望。及長,蛙君習畫,尤喜坐入枯井,或系入水井,身圍救生圈,心平氣和,徐徐仰望,特坐獨視,怡然自得。有時看到枝葉扶疏,有時看到花開花落,有時看到陰雲一塊,有時看到白雲一朵,有時看到明月一輪,有時看到繁星幾點……凡春夏秋冬,陰晴寒暑,風雨雷電,蚊蠅蜻蜒,蝙蝠飛鳥,樹木花草,天光雲色,輪廓雖小而變化無窮,均甚可觀。蛙君喜而時習之,揣摩爛熟,因象生意,因意生氣,因氣生力,力發筆從,一幅幅亦古亦今,非古非今的奇畫出世矣。
蛙君畫甚為走紅,以致走向世界,在香港、紐約、蘇黎世的繪畫拍賣市場上亮相,有一幅莫名其妙圖,賣到250美元。
這一消息傳來,輿論嘩然。或曰,250美元算什麼,實是對我美術家之污辱。畢加索之畫曾賣2500萬美元!蛙君售價不過畢老的十萬分之一,實是有辱人格國格。或曰,這250元也是看準了蛙君二百五,才略施小計,吊蛙君的胃口,心懷叵測,別有用心,對蛙君表現,應該查一查。或曰,250元是一個偉大的開端,有了二百五才有二千五、二萬五、二十五萬以至更多,蛙君的畫實代表了時代潮流,體現了東西方文明的撞擊、融合、火花、變奏、誤區、怪圈……雲雲。
一好事記者對蛙君進行追蹤采訪。蛙君幼稚,便把自己如何如何坐井觀天作畫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記者。記者寫了報道,輿論再次嘩然。或曰,某方面之所以出250元,無非是妄圖把吾們的藝術家全部干凈徹底地趕到井裡去。或曰,吾早就說過蛙某的畫沒有前途,怎麼樣?勿謂言不預也。或曰,坐井觀天,其實連二百五的畫也是畫不出來的。記者報道,故弄玄虛,嘩眾取寵,「克里空」,實違背了新聞道德與新聞紀律,必須嚴辦,不可縱容也。或曰,蛙某坐井觀天,偏住一隅,實是對於藝術事業的挑戰,而他的挑戰居然成功了,驚世駭俗,不能掉以輕心。或曰,蛙某,雖然不才,卻亦不應全盤否定。坐井而畫,誤入歧途,能坐視不管不問不援不救乎?!
於是制定了救助蛙君系統工程計劃。拉上他航海航空航天,令其知世界之大與井口之小以及以往諸畫之微渺,拉上他參與各種招待會座談會冷餐會紀念會發獎會校友會聯歡會追悼會大宴會小宴會舞會今晚我們相識會……令其知世界之美妙繽紛誘惑梯突。蛙君如飢似渴如醉如痴如醍醐灌頂,暫停做畫,不談二百五的藝術。而是徜徉宇宙,遨遊太空,沈浸人生,享受快樂。人皆謂蛙君好戲,還在後頭呢。
坐井觀天新啟示
文/劉先明「
一隻青蛙坐在井裡,一隻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
青蛙問小鳥:「你從哪兒飛來呀?」
小鳥回答說:「我從遠處飛來。我在天空中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
青蛙說:「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
小鳥說:「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說:「朋友,我天天坐在井裡,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
這個「坐井觀天」的成語故事家喻戶曉,通常用來比喻某人的見識有限,眼光短淺;但是我認為這則故事在強調現在人們應該開闊思維、眼界放開的同時,卻忽視了其他值得關注的因素和信息,當我們再對這則成語故事分析後,會有更深刻和實際的啟示。
就這個故事來分析,焦點在於青蛙該不該跳出來看。答案是肯定的。但為什麼要「跳出來」呢?就為了看看天有多大嗎?
青蛙跳出來看看的目的不該是看天有多大,而是要知道無邊無際的天底下,肯定還有很多井、甚至比自己現在所在的井還要好的井;應該了解自己所在的井是不是會有哪一天會沒水、要有危機感;應該在跳出來後,在明白井外有井、井外有湖的情況下,在確保能維持自己生命時間情況下的活動距離范圍里、再去尋找有沒有比這口井更好的湖泊或水井,進一步去發現並棲身於水源比這口井的水源更充足、水質也更適合青蛙生存和繁衍的水源地,或湖泊或水井。
但是在決定是否馬上跳出來的時候,它也要考慮跳躍能力、環境條件等問題,如果井中的環境和它的跳躍能力都不可能讓它跳躍出來,它沒必要現在馬上跳,否則跳的越高,受傷的可能性就越大,應該要等到井裡水多、能夠跳出來的時候跳,如果能有鍛煉身體的作用,可以邊鍛煉邊試跳,否則那隻會是無味的浪費和消耗。青蛙跳出來後,如果沒找到比這口井適合自己生存和繁衍的環境,它應該在欣賞了自然界的美妙、知道了天有多大的信息後,再回到這口井裡去、維持它的生命、繁衍後代、完成它的使命。
每一個動物都是具有其獨特的自然功能並在自然界的生物鏈中發揮作用的,每個動物要在生物鏈中發揮作用,前提是要形成和具備本動物群種的生命、繁衍能力,青蛙的使命也應該是繁衍生命的、成為自然界生物鏈中不可斷的一個鏈,那麼它的生命中是不能沒有水的,而井是較能積蓄、保存水,是比較適合青蛙生存的地方,對於青蛙來講,它要關心的是水以及能盛滿水的湖泊或水井,只有有了這樣的水資源和水環境,它才能生存、實現自己繁衍生命的使命,現在,青蛙選擇和占據了一個比陸地、沙漠等環境里水源相對多的環境里生存,不乏是一個暫時的明智選擇。
這個故事自然也可以應用到人類身上。因為我們身上有青蛙的影子。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

Ⅱ 大約10年前的木偶電影:成語故事系列的,誰知道叫什麼名字啊央視的

全名是:《中華成語故事》
2003年12月1日正式出書。
作者:吳邦成 主編
出版社:黃山書社
ISBN:7806309845
印次:3

紙張:膠版紙 出版日期:2003-12-1
字數:246000
版次:1

Ⅲ 《中國成語故事》電影電視劇有多少集

我了解了一下,成語故事教育科技公司的招商加入的『中國成語故事』影視劇全部有二萬六千集,首季已經完成180集。

Ⅳ 中華成語故事兒童微電影劇組目前在全國各地拍攝,沒有幾千幾萬的拍攝費且不對個人招募,還有不清楚的嗎

幾千到幾萬不等的價格 主要看你希望達到什麼效果 打光要注意 利用自然光也行 但最好有打光燈 自己拍的話兩台最好 因為拍正反打對話時方便 一台也行 最好先畫好分鏡頭 拍的時候就按照分鏡頭來拍 效率會高 如果只按照劇本來拍的話會很浪費時間 後期主要在於剪輯 好的剪輯比拍攝更重要 會特效就來點特效 但技術不好就算了 免得畫蛇添足 加上器材一萬塊足夠了 用單反拍的話可以借同學的 省很多錢 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再問

Ⅳ 中國成語故事的電視劇

劇名:中國成語故事
集數:100
出品:河南電影電視製作集團有限公司
題材:古代其它
體裁:一般
拍攝日期:2011.6
製作周期:8 個月
許可證號:甲第184號 該劇融知識性、教育性、觀賞性於一體,充分展現了中國成語故事的精髓。採用全兒童演出的新穎方式,解釋演繹了100個成語典故。故事表現手法新穎生動,充分調動了兒童對成語的學習興趣。每個故事單獨成集,如以下兩則:《瓜田李下》:北齊時期,博陵太守袁聿修,為官清廉,老朋友兗州刺史邢邵拿出特產的白色絲綢送他,袁聿修以正在考察地方官員為由,婉拒禮物,強調自己希望避免「瓜田李下」之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邯鄲學步》: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聽說邯鄲人走路的姿態非常美,於是就跑去邯鄲學走路。到最後,別人走路的姿勢沒學會,自己反倒不會走路了。

Ⅵ 津津有味的成語故事

津津有味的成語故事

津津有味這個成語我們用得多,卻了解得少,以下是一篇關於津津有味的成語故事,供大家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讀音

jīn jīn yǒu wèi【英譯】 withrelish/unction/with keen pleasure

解釋

味:興趣。津津:興趣濃厚的樣子。形容趣味很濃厚或很有滋味的樣子。也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談得很有興趣,說得很盡興。

出 處

漢·王褒《洞簫賦》:“哀悁悁之可懷兮,良醰醰而有味。”明·朱之瑜《朱舜水集·答野節書之十七首》:“佳作愈;讀愈覺津津有味;可見理勝之文;大勝他人詞致美好也。”

用 法

津津有味是褒義詞[1] 。意思是:形容吃東西有滋味或講話特別有興趣。一般作狀語(前置後置均可),用於修飾動詞。


津津有味的成語故事

示 例

王蒙《深的湖》:“爸爸正在~地吐煙圈,他滿足而又平靜。”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話是這樣說,可是談起理論,許寧還是一套套地向道靜談得~,頭頭是道。”法布爾《綠色蟈蟈》(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23課)我籠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蟬來喂養它們。它們對這道菜吃得~,以至於兩三個星期間,這個籠子里到處都是蟬肉被吃光後剩下的頭骨和胸骨,扯下來的羽翼和斷肢殘腿。今天的晚餐真豐富,小明吃得~。老師在台上講得神采飛揚;同學們聽得~。這本書正好看,我地~讀了一下午。

近義詞

興致勃勃、 聚精會神、有滋有味。

反義詞

索然無味、枯燥無味、味同嚼蠟

造句

1、今天我買了一本楊紅櫻的小說書,我一回家就迫不及待捧起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2、平時小明不愛講話,可談起語文,他便說的津津有味,頭頭是道。

3、王教授的演講十分精彩,讓在場人士聽得津津有味,欲罷不能。

4、咖喱味道很好,我們吃得津津有味。

5、老師講課神采飛揚,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

6、趕了半天的路,大家都餓扁了,雖然只是路邊攤的陽春面,個個也都吃得津津有味。

7、雖然只是平凡的小故事,但在他妙語如珠的講述下,卻也讓人聽得津津有味。

8、小陳的廚藝很好,即使只用簡單的材料,也能作出津津有味的好菜。

9、他津津有味地看著新買的書,連時間都忘了。

10、媽媽煮了許多可口的飯菜,我津津有味有味地吃了起來。

11、圖書館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看書。

12、這本小說內容曲折離奇,讓人讀後覺得津津有味。

13、小明津津有味地跟我聊起昨晚所看的連續劇,不知不覺就消磨了一個多小時。

14、逢年過節時,媽媽的拿手好菜每次都讓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15、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十分引人入勝,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

16、雖然只是一些粗茶淡飯,李先生依然津津有味地吃著。

17、他津津有味地談著這次的紐約行,每個人都聚精會神地洗耳恭聽。

18、兒時的我津津有味地看著那些流光溢彩的圖片,直至現在也是對那些景象念念不忘。(乾書網 www.ciiai.com)

;

Ⅶ 成語典故最多的電視劇

在祖國改革開放之時,我走進了從小就嚮往已久的軍營,在邱少雲當過兵的部隊里當過五大員,即警衛員、軍械員、打字員、收發員、機要員。上世紀八十年末,從部隊轉到地方,正趕上所謂的鐵飯碗末班車。九五年改行進入文化影視領域,曾任電視節目供片機構主任、中國廣播影視雜志社常務副社長,節目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等職,現擔任《漢字天下》、《開心果的綠色家園》、《蟲蟲計劃》、《中國成語故事》、《俠僧探案傳奇》、《陰陽八卦拳》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的出品人、策劃人和製片人。

近期心願 《中國成語故事》電視劇面向全國陸續海選千名少年兒童參與其中,以小人演大人、現代人演古代人的獨特創意,在多名國家級影視專家的指導下,將古代文明與現代影視科技完美結合,攝制出喜聞樂見的1000集《中國成語故事》電視系列劇,讓青少年觀後更加全面系統地理解和掌握成語的真正含義,知曉每個成語發生的時代背景。真正意義上使青少年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錘煉、情趣陶冶、身心愉悅、知識的充實。從而使青少年更加准確的對觀賞過後的成語運用自如,受益終身。

Ⅷ 以前電影頻道CCTV-6播放過的一部動畫片,一個老頭背著個葫蘆講故事,好像是成語故事吧!

寶葫蘆的故事。

Ⅸ 推薦個成語故事

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Ⅹ 兒童成語故事 哪吒鬧海

陳塘關總兵李靖的夫人懷胎三年零六個月後,生下一個肉球。忽然光芒四射,從中跳出一個男孩。李靖悶悶不樂,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長卻來賀喜,為孩兒取名哪吒,收為徒弟,當場贈他兩件寶物:乾坤圈和渾天綾。
哪吒七歲,天旱地裂,東海龍王滴水不降,還命夜叉去海邊強搶童男童女 。哪吒見義勇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 ,又殺了前來增援的龍王之子敖丙。
龍王去天宮告狀,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於是,東海龍王請來三位兄弟 ,共商報復之計。
第二天,四海龍王 帶領水兵水將興風作浪,水淹陳塘關
,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哪吒想 要反擊,遭到李靖的阻攔,並收去哪 吒的兩件法寶。哪吒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憤自刎。事後,
太乙真人借蓮花與鮮藕為身軀,使哪吒還魂再世。復生後的哪吒手持火尖槍、腳踏風火輪,大鬧龍宮,戰敗龍王,為民除害。

哪吒鬧海:
取自於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的神話故事。因其主角人物——哪吒的天真爛漫與不畏強權精神,備受人們喜愛。故事中因妖龍作祟,殘害百姓,引出哪吒大鬧龍宮水府。由於此篇故事膾炙人口,幾經改編造就了一批動畫影視作品。其中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創作的《哪吒鬧海》,被譽為「色彩鮮艷、風格雅緻、想像豐富」的作品,深受國內外好評。至今仍被奉為經典。

閱讀全文

與中華成語故事小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花木蘭電影完整國語 瀏覽:434
包裝明星電影在哪裡看 瀏覽:77
阿里雲盤怎麼存電影 瀏覽:165
科幻大戰電影 瀏覽:184
調香師演繹之星是哪個電影 瀏覽:733
電影朋友講的是什麼意思啊 瀏覽:56
哪個電影的h版好看 瀏覽:555
看vr電影的網站有哪些 瀏覽:368
老電影如何放映 瀏覽:72
龍女老電影完整 瀏覽:489
院線電影網路點擊怎麼算 瀏覽:582
廟街故事電影國語鄭伊健在線觀看 瀏覽:123
元彪洗衣功夫是哪個電影 瀏覽:301
該隱的記號中文字幕電影 瀏覽:601
恐怖電影1905 瀏覽:594
八佰電影花木蘭免費高清完整版在線觀看 瀏覽:739
電影用意念開槍的叫什麼 瀏覽:626
國際動作電影孫楠歌曲 瀏覽:981
媽倫理電影 瀏覽:877
寒假孩子該看什麼電影 瀏覽: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