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神話>>題字的書法家是誰
為《神話》題字的書法家叫 關東升: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央民族大學民族文化交流研究所所長、教授,曾任全國政協委員。
2. 有哪些電影或電視劇是用的名人題字
《霍元甲》
3. 劉德華為龍虎武師題字,具體寫了些什麼
劉德華是香港電影界最居功至偉的人,他為香港電影貢獻了太多,很多香港電影的榮譽都應當歸功於他。劉德華題字寫的是港版的字,如果非要以普通人的標准來衡量,那就是江湖體——代表著個人筆法的字。不用否定劉德華的字好還是不好,人家或許很少用毛筆寫字,已經很用心寫了。
結語對於港片愛好者來說,魏君子執導的《龍虎武師》是一份厚重的禮物,片中有我們共同美好而難忘追憶,而在中國電影史冊中,「龍虎武師」的職業和他們的奉獻,是不可缺少的濃重一筆。
4. 劉德華為《龍虎武師》題字,這部電影你期待嗎
2021年8月28日電影《龍虎武師》上映,這是一部記錄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記錄性電影,記錄香港功夫電影時期的故事,由於電影的特殊致敬,電影中集齊了甄子丹,洪金寶、元華、錢嘉樂等功夫巨星,而電影的片名更是由劉德華寫的。
香港動作電影的黃金時期,演員們和龍虎武師們都是拿命在拼,因為沒有拼得過好萊塢的故事,也沒有能拼得過好萊塢的資本,前輩們都是拼著命的在拍。這才打造出了香港功夫電影的黃金時期,打開了香港電影的時代 。
而且從《龍虎武師》曝光的預告片來看,電影中真的涵蓋了很多香港經典電影,也聚集了很多經典台詞,作為一部記錄香港電影輝煌動作電影時期的紀錄片,這部電影是值得去電影院看的。
5. 電影《紅高梁》題名是哪位書法家寫的
吳三大題字電影有:《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滿城盡帶黃金甲》
吳三大可以算為第一任「謀題字」,張藝謀執導的第一部影片《紅高粱》,就是由吳三大題寫。一來是因為當年他們都在西影廠共事,相互熟悉,二來是因為吳三大書法風格蒼涼大氣,與張藝謀的影片風格非常吻合。之後,張藝謀拍攝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等系列影片的片名都由吳三大所題,而吳三大一直以來就成為張藝謀「御用」的片名題寫者,更為巧合的是,由吳三大題寫片名的影片,又都是由鞏俐主演的作品。
吳三大,原名吳培基,號長安憨人。1933年出生於古都西安一個書香名門之家。自幼天資聰穎,酷好書畫。少成家學,詩文頗具才氣。稍長及從事王正基、苗子健功習書畫,初露頭角。
6. 《建國大業》 的片頭題字,是哪位寫的
影片片名由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財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長王家新書寫,筆觸遒勁剛健,縱逸奔放,作者用「仿毛體」的書法藝術形式抒發了對一代偉人的敬仰和對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激越之情。
7. 一個故事兩個版本,徐克這部經典,為林正英的崛起,埋下了伏筆
在華語電影大銀幕上,徐克對於奇幻的電影特效,總是有著異常的 執著 。這種執著,在徐克步入影壇之初,就有所體現。
1979年,徐克執導拍攝了自己的首部電影作品《蝶變》。這部電影雖然講述的是一起「古龍式的江湖疑案」,但片中的人物造型、服裝設計,卻對好萊塢的 特效科幻大片 《星球大戰》,進行了不少借鑒。
1981年,徐克在吳宇森的引薦之下,加入了「新藝城」,走上了商業喜劇的拍攝之路。雖然成為了喜劇片導演,但徐克並沒有放棄自己 對特效的執著、對武俠的熱愛 。
1982年,徐克向「新藝城」的三位老闆提出要求,希望拍攝《蜀山:新蜀山劍俠》,還希望邀請好萊塢的特效團隊助陣。然而,當時的「新藝城」事業剛剛起步,根本不願意為這種大成本、大製作的電影進行冒險。
拍攝想法被拒絕之後,徐克並沒有氣餒,反而是找到了當時的嘉禾。在嘉禾的全力支持之下,這部《蜀山:新蜀山劍俠》也在1983年正式走入港片市場。而這部作品的誕生,也為之後林正英的影壇崛起,埋下了伏筆。
接下來我們就聊聊,這部誕生於1983年的《蜀山:新蜀山劍俠》。同時說一說,徐克這部電影 如何一步步影響了林正英的事業軌跡 。
可能不少觀眾都會好奇,徐克是如何說服嘉禾,為其投資拍攝這部《蜀山:新蜀山劍俠》的。畢竟,這部《蜀山:新蜀山劍俠》開拍時, 可是耗費了3000多萬港幣的拍攝成本 。
要知道,嘉禾在1981年一共投拍了 10部 電影,在香港市場一共拿下了 4711萬港幣 的總票房。而1982年的嘉禾,一共投拍了 7部 電影,在香港市場總共拿下了 5132萬港幣 的成績。
要拿公司在香港市場 超半年的產值 ,去投資一部成果難以預測的作品,任誰都不敢貿然嘗試。
不過,邵氏在1982年的標新立異,卻讓嘉禾下定決心,投資徐克。
80年代初,港片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高峰期。而此時的好萊塢電影,也因為計算機技術的突破,引領了一股科幻熱潮,並快速擊垮了功夫片在北美的市場份額。
隨著功夫片市場在80年代初的 快速縮減 ,越來越多的港片製作人意識到了 市場變革的重要性 。1982年,邵氏率先成立了自己的電影特效團隊,對特效新技術進行嘗試,並組織拍攝了科幻喜劇《星際鈍胎》。
看到老對手一馬當先,嘉禾也決定打造一部作品,對電影特效技術進行嘗試。而此時徐克的合作邀請,也成為了一個難得的契機。
為了與邵氏競爭 特效電影的新藍海 ,嘉禾按照徐克的意願,邀請了《星球大戰》的特效團隊,加盟了這部《蜀山:新蜀山劍俠》的拍攝。
而為了增加電影的打戲質量,嘉禾也特意安排洪家班,為這部《蜀山:新蜀山劍俠》擔任了動作設計工作。
為了給電影增加噱頭,嘉禾的鄒、何兩位老闆,還請來了「書畫大師」 張大千 ,為電影的片名題字。
電影一開始亮出的「蜀山:新蜀山劍俠」7個大字,都是出自張大千的手筆。
值得一提的是,張大千與嘉禾的鄒、何兩位老闆關系較好,嘉禾電影logo上的「嘉禾」二字,也是張大千親手題寫。
《蜀山:新蜀山劍俠》拍攝完成後,於1983年2月5日在香港上映。而邵氏自主拍攝的科幻電影《星際鈍胎》,也於1983年2月12日登陸香港院線。
嘉禾請來了好萊塢的特效團隊助陣,而邵氏也將 本土最先進特效 作為了宣傳噱頭,在春節檔與嘉禾展開「特效大戰」。
最終,《星際鈍胎》拿下了600多萬港幣的票房,而《蜀山:新蜀山劍俠》卻只獲得了150多萬港幣的成績。
在《蜀山:新蜀山劍俠》中,徐克想以人物群像的方式,展現電影的故事。
在電影一開始,西蜀兵狄明奇,因為惹怒了兩位將軍,遭到誅殺。逃亡中接連遇到了洪金寶飾演的「東蜀兵」、鄭少秋飾演的劍仙「丁引」、劉松仁飾演的法師「曉月」、林青霞飾演的「瑤池仙堡堡主」等人。
在得到了丁引傳功、長眉指點之後,狄明奇前往天刀峰,取回了紫青雙劍,幫助眾人封印了血魔。
這個故事脈絡其實沒什麼問題。但是,因為出場人物太多,電影時長有限,不少故事細節,未能交代清楚,結果導致了 電影情節的雜亂 。
比如,長眉為何會從石頭里出現。仙堡堡主冰封了仙堡,丁引是如何逃脫的。電影的最後,狄明奇為何能用葫蘆,控制東蜀兵說話。這些橋段細節都未能交代清楚,而觀眾們看的也是一頭霧水。
劇情的問題,也成為了該片票房受挫的重要原因。
在香港本土市場遭遇重挫之後,嘉禾決定將《蜀山:新蜀山劍俠》推向國際市場,希望依靠海外的觀眾群體,挽回一些成本損失。
為了迎合海外觀眾的審美,嘉禾對《蜀山:新蜀山劍俠》進行了劇情補拍、故事刪減,打造了一個全新的國際版本。
港版的《蜀山:新蜀山劍俠》講的是原汁原味的仙俠故事,而國際版的《蜀山:新蜀山劍俠》,則講述了一個 穿越故事 。
在國際版的故事裡,狄明奇本來是一個現代人,在前往博物館的路上,他邂逅了一名美女。到達博物館之後,狄明奇發現,自己遇到的美女,與博物館壁畫上的一個人物一模一樣。
好奇的狄明奇向館長詢問壁畫的來歷,館長送給了他一份壁畫的宣傳冊。在這份宣傳冊的壁畫照片上,狄明奇意外的發現了一個 和自己長相十分相似 的人物。
奇怪的壁畫,讓狄明奇心生疑惑,他去找一位女巫尋求幫助,結果在回來的途中遭遇意外、發生車禍。從昏迷中醒來的狄明奇,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奇怪的地方。
此時,一位老者告訴狄明奇,他是被選中的勇者。血魔為禍人間,勇者只有幫助蜀山勇士們消滅血魔,才能返回原來的世界。
狄明奇詢問自己該如何打敗血魔,老者給了他一身衣服和一個葫蘆,表示一直向西走、一切隨緣,遇到危險時,只要拿出葫蘆,那麼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狄明奇換上衣服、一路向西,每次遇到危險,他只要亮出葫蘆,就會遇到貴人相助。就這樣,他遇到了劍仙丁引、長眉老祖、曉月法師、瑤池仙堡堡主、天刀老人。
在這些人的幫助下,狄明奇拿到了紫青雙劍,打敗了血魔,回到了原來的世界。
這部國際版的《蜀山:新蜀山劍俠》,除了補拍了一個穿越片頭,還對港版的電影故事進行了刪減。比如,刪掉了丁引、仙堡堡主的感情戲,刪掉了洪金寶出演的那個東蜀兵。刪繁就簡之後,故事的流暢度也提升了不少。
盡管國際版的故事在流暢度上有所提高,但該片在海外的發行情況,依然不怎麼樂觀。
這部《蜀山:新蜀山劍俠》的拍攝,雖然讓嘉禾遭遇了慘痛的票房挫折。但這次與好萊塢特效團隊的接洽,卻 為「洪家班」的發展、林正英的事業崛起 ,埋下了伏筆。
這部《蜀山:新蜀山劍俠》沒能在票房市場之上,打敗邵氏的《星際鈍胎》,反而讓嘉禾遭遇了票房重挫、背負了沉重的成本虧損。
雖然遭遇了票房挫折,但與好萊塢特效團隊的技術交流,卻讓嘉禾在 電影特效 的打造之上,取得了不小的進步。
而經歷了這次合作的「洪家班」,也在特效打鬥場景的設計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
《蜀山:新蜀山劍俠》之後,洪家班自主策劃了靈幻電影《僵屍先生》。為了增加影片的趣味性,洪家班在電影中設計了不少 特效打鬥的場景 。而這些特效場景的出現,也抓住了許多觀眾的眼球。
《僵屍先生》上映後,獲得了一片好評,掀起了「僵屍片」的時代熱潮。而林正英也因為這股「僵屍片熱潮」,攀上了演藝事業的巔峰。
80年代中後期的港片大銀幕上,「僵屍片」之所以能引發熱映狂潮,與獵奇的故事題材、新奇的特效打鬥,有著密切的聯系。
「僵屍片」作為一個極具類型化的商業電影題材,影片本身並沒有太過深刻的 寓意 與 內涵 ,純粹是靠喜劇橋段、特效打鬥吸引觀眾。
試問那些深愛「僵屍片」的觀眾們,哪一個不是被「捉鬼、收僵屍」時的奇幻特效場景所吸引。
如果沒有這些特效動作場景的加持,《僵屍先生》即便是製作再優秀,也很難引領時代潮流。
如果沒有了這些特效場景的融入,林正英的演技即便再好,也很難將「道長施法」的奇幻畫面,表現的活靈活現。
憑借著豐富的特效打鬥設計經驗,洪家班在80年代中後期,扛著「僵屍片的時代大旗」一往無前。而為洪家班打下如此堅實基礎的,莫過於1983年的這部 《蜀山:新蜀山劍俠》 。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8. 黃飛鴻電影的片名題字
什麼名字?
他得字「格調高雅,意境深邃,極具古樸、淡雅、致拙的藝術特色,同時也彰顯出他的氣質精神風貌,體現在線條中的微妙之處,給以無限的遐思,他的楷書結構嚴謹造型美觀,行書筆勢飄縱節奏感生動氣韻,字體結構妍媚動人,草書流暢優美,厚重凝練「(摘錄廣東電視台《書心畫也.馬海初》專題,很多企事業單位,社會名流如等都來向其求字,一些廠商的新產品題名,電視劇題寫片名等。
9. 電影十面埋伏題字
:張藝謀
主演:劉德華、章子怡、金城武
繼《英雄》,2004年張藝謀另一部矚目的武俠巨獻《十面埋伏》快將誕生!由劉德華、章子怡及金城武領銜主演,此片在康城影展中首映,獲得全場一致好評。
章子怡於電影《十面埋伏》中飾演盲女歌姬,於人前載歌載舞,除此之外,她更獻身親自演繹電影主題曲「佳人曲」。而碟內亦收錄了世界著名歌劇女歌唱家嘉芙蓮巴特爾(Kathleen Battle)主唱《十面埋伏》片尾曲「Lovers」。
故事簡介:
唐大中十三年,昏庸,朝廷腐敗,民間涌現不少反官府的組織,其中以飛刀門的勢力最大。飛刀門旗下高手如雲,以「殺富濟貧、推翻朝廷」為旗號,甚得百姓擁戴。飛刀門總部設在靠近都城長安的奉天縣境內,因而直接威脅長安的安全。朝廷深以為患,逐嚴令奉天縣加以剿滅。飛刀門幫主柳雲飛雖在與奉天縣官兵的戰斗中犧牲,但在新任幫主領導之下,飛刀門的勢頭不減反增。奉天縣兩大捕頭:劉捕頭(劉德華飾)、金捕頭(金城武飾)奉命於十日之內,將飛刀門新任幫主緝拿歸案。劉捕頭懷疑新店牡丹坊的舞伎小妹(章子怡飾)是飛刀門前幫主柳雲飛的女兒,逐用計將她拿下,押入天牢。二人並再度設下圈套:由金捕頭化名隨風大俠,乘夜劫獄,救出小妹;藉此騙取小妹的信任,查出飛刀門的巢穴,以便一舉剿滅。
隨風依計救走小妹。逃亡路上,隨風對小妹呵護備致,小妺不禁對他漸生情愫;而隨風與小妹朝夕相對,亦被她的出塵氣質深深吸引。星月之夜,二人終究按捺不住,狂烈戀火,眼看一發不可收拾……
林外,罡風凜冽,隱隱殺機正悄悄地向他們進逼……
隨風、小妹,這對不應相愛、卻愛得熾熱的戀人,將面臨怎樣的命運?明明有愛,為何內心深處,總埋伏著深不可測的陰謀?與及看不見的顫抖……
巨大,觀眾對其評價褒貶不一。
2007年該片榮獲華表獎優秀故事片技術獎。
10. 張藝謀電影英雄二字是誰寫的
張藝謀就是一位善於用毛筆手書作為片名標准字體的大導,從其拍攝的第一部影片《紅高粱》開始,就和書法,以及眾多書法家,結下了不解之緣,除《有話好好說》等少數幾部影片為電腦字體外,其他無外乎書法家手寫,而張氏影片的精氣神,也通過片名,先入為主的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接下來就請大家懷著一顆八卦的心,跟隨戰台烽一起來了解一下,為張藝謀導演影片題寫過片名的五位書法家。首先聲明的是,因資料欠缺,今次盤點並非全部,比如有傳《菊豆》為黃胄先生所題,但未找到確切證據,今次就不再細述。
都本基:《三槍拍案驚奇》、《歸來》等
都本基應是張藝謀新一代「謀題字」,皆因張藝謀選用的題寫片名書法家,會根據其作品內容及執導風格,而有著相應的調整,都本基與張藝謀的合作,則是在最近的三部作品《三槍拍案驚奇》、《山楂樹之戀》、《歸來》,相信這只是個開始,接下來會有更廣泛的協作。
都本基,蒙古族,字秋實,1947年生。系都氏皇元宗室後裔。1970年畢業於魯迅藝術學院,北京琉璃廠汲古閣飲墨齋主人,徐悲鴻大師再傳弟子,陳墨先生門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聯誼會理事、中國書畫家藝術品鑒定委員會專家組委員,多次出任全國書畫大展大賽的首席評委。擅國畫、工書法、精篆刻、熟詩詞,是一位集詩、書、畫、印於一身的全面型藝術家。
除《三槍拍案驚奇》與《山楂樹之戀》兩部題詞作品外,都本基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電視劇《天下糧倉》的片名題寫皆因都老先生族譜取各家之長,作品表現有催人向上,勃勃生機之感,又融會中西、匯今古、自成新貌;書法集蘇、黃、米、漢碑、魏碑之精華,融會貫通,趣見法外,意境深邃,獨辟蹊徑,創「霸體字」書法,有「烏雲壓城城欲摧」之感,己自成風格。
都本基同時也為眾多影視劇題寫片名,其中包括《壯志雄心》、《谷穗黃了》、《卧薪嘗膽》、《偶然》、《台北有多遠》、《石頭剪刀布》、《微笑》等等,其他題字作品遍布全國。
吳三大:《紅高粱》、《滿城盡帶黃金甲》等
吳三大可以算為第一任「謀題字」,張藝謀執導的第一部影片《紅高粱》,就是由吳三大題寫。一來是因為當年他們都在西影廠共事,相互熟悉,二來是因為吳三大書法風格蒼涼大氣,與張藝謀的影片風格非常吻合。之後,張藝謀拍攝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等系列影片的片名都由吳三大所題,而吳三大一直以來就成為張藝謀「御用」的片名題寫者,更為巧合的是,由吳三大題寫片名的影片,又都是由鞏俐主演的作品。
吳三大,原名吳培基,號長安憨人。1933年出生於古都西安一個書香名門之家。自幼天資聰穎,酷好書畫。少成家學,詩文頗具才氣。稍長及從事王正基、苗子健功習書畫,初露頭角。既於國畫藝術大師趙望雲、石魯等名家交往甚密,筆墨大進。自省立第一中學畢業後投筆從戎,從事文藝工作,隨解放軍抗美援朝。回國後長期活躍在話劇舞台。被國務院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國家高級美術老師」等稱號。現任中國書法協會理事,陝西省書協副主席,陝西省書畫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陝西省文史館館員,陝西省政協委員。
黃土高原濃厚的文化藝術積淀使他的書畫藝術充滿了秦腔一般的厚重與粗獷。文壇名家賈平凹很早以前評論他的書法藝術時說:「三大的字極具工量氣息,他有俠氣,粗觀透森冷,久讀有暖盛,它不雍容,也不輕佻,筆劃柔行似龍泉劍繞指,結構隨意如崖半松根,隨意中卻凝聚了破土裂石的硬倔,懸鍾馗像逼鬼,掛三大字增勇……」
從中原入秦川,橫貫陝、甘、寧,幾乎西北地區都能看到吳三大的墨跡牌匾。他為黃帝陵書寫的《孫中山先生祭文》,為西安機場題寫「中國西北航空公司」機身字樣,為西安火車站題寫站名,為著名影片《西安事變》、《高山下的花環》、《人生》、《紅高粱》、《滿城盡帶黃金甲》題寫片名等等,其氣勢如秦王橫掃六合,如哲人獨步古今,卓然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