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電影敘事
在電影劇作中,敘述一般以情節發展的連續性為特點,表明動作與動作,事件與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或者某種內在聯系,著重說明故事,交代情節,介紹人物。其作用是按照一定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連貫動作,連接段落,轉換場景,使未來影片成為條理清晰,敘述明白流暢的有機整體。
② 電影的敘事結構有哪些
所謂敘事手法無外乎整部影片的敘事方式和技巧。
1。常規線性敘事。(按照正常時間模式敘事)例:《侏羅紀公園》很多就不一一舉例。
2。多線性敘事。(影片有很多個小故事組成,在一個時間段由其中的一個故事串聯起其他故事)例:《撞車》《愛情麻辣燙》
3。回憶敘事。(按照主人公或非主人公的回憶進行現實與回憶的交叉敘事)例:《鐵達尼號》《大魚》《公民凱恩》
4。環形結構敘事。(影片的開頭與影片的結尾相互輝映)例:《暴雨將至》《低俗小說》
5。倒敘線性敘事。(按照反正常時間敘事)
例:這種影片為數不多,國內更是沒有。法國2004年有部影片就是這種類型相當精彩。《5:3:2》全片以男主人公夫婦離婚為開篇;家庭生活矛盾為第二節;結婚為高潮;相識為結尾。建議你去看看。
6。亂線性敘事。(整部影片毫無邏輯性,可以說是把所有片段、情節、人物全部攪亂,讓人無從得知現在過去和將來,只能靠觀眾憑借自己的記憶力屢順影片)例:《21克》《迷牆》《我們的音樂》
7。重復線性敘事。(整部影片在時間上會有一個重復的時間點,每個故事都會從這個時間點上再次開始)例:《羅拉快跑》《愛情是狗娘》《羅生門》《英雄》
8。
這第八種想不到。
希望這個答案你能滿意!
③ 馬麗常遠魏翔新片《哥,你好》票房破億,這部電影的敘事方式有何不同嗎
馬麗常遠魏翔新片《哥,你好》票房破億,這部電影的敘事方式很特別,是穿越題材的電影,常遠飾演的兒子小伍穿越了回了一句爸媽年輕的時代,講述的就是小伍幫助媽媽大陸主動追求爸爸的故事,沒想到吧,開心麻花的演員拍了一部類似於你好李煥英題材的電影。
總體來說,這部電影的敘事方式還是挺特別的,如果你想要小小的感動一下,可以去看一下,劇中的笑點雖然不密集,但是整體看下來還是很溫馨的,在看的時候,你也會想到自己的家人,如果真的有那一枚穿越戒指,相信很多人也想要穿越回去。
④ 《明日邊緣》和《蝴蝶效應》.兩部電影的故事及敘事方法有些類似,你覺得哪部電影的水準更高為什麼
我感覺在構思上兩部都是很不錯的電影,我比較喜歡這類的電影,就是不斷的改變著過去,其中您提到的前段時間上映的阿湯哥的【明日邊緣】和很久以前的【蝴蝶效應】均為上乘之作。故事水準方面,感覺【蝴蝶效應】更勝一籌,他更體現了主人公的宿命感,無論怎麼改變過去都沒法達到想要的效果,能體會到他的無力,尤其是結局他和女主角擦肩而過還是挺讓人感嘆唏噓(另外幾個結局的版本也不錯);【明日邊緣】更像玩存檔的單機游戲,趣味性比較強,不斷強化自己,由一個小菜鳥變成砍怪大人,最後阿湯哥又觸發了循環條件,挺有新意。
同類型的片中除了這兩個之外,較好的是【黑洞頻率】和【源代碼】,後者更讓人聯想到「怎麼和【明日邊緣】這么像」,你可以看一下,都是以「時間軸、回到過去、改變過去」為主題的類型電影。
⑤ 敘事片是什麼類型的電影 越詳細越好
敘事:最簡單的意思,即是對於故事的描述,但在文學、符號學等領域成為重要的概念,有其特定的意義,並發展出專門探討敘事相關問題敘事學這門學科。
所以敘事片 字面上的意思就是 講述一個完整故事的一部電影。
但是在真正的電影分類里並沒有敘事片這一說。
電影的敘事結構也有多極(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指組織關系和表達方式,可稱為本文結構或總體結構,它與蒙太奇結構含義相當,是影片的總體架構方式,包括「潛結構、策劃、設計、烘托以及作為結果的對形式與內容的總體感覺」(薩·托馬斯語),敘事結構是影片生命的骨骼和軀干,是其面貌和風格特徵的最重要的方面;第二個層面指電影整體系統的組織關系,如類型片結構模式,它在總體結構之上;第三個層面在總體結構之下,即影片內部各元素的組合關系,如情節、畫面、剪輯組合關系。總之,電影敘事結構參與元素更多,因而更復雜,需有精細的情節設計和精巧的結構布局才能講好故事。新浪潮所創的「無結構」其實是一種更隱蔽、自由而鬆散的結構。結構並非直觀可見的對象,一般觀眾難以分析,這正是對電影作敘事結構模式分析的意義所在。通過結構模式分析,便於把握電影敘事構成的一般規律和創新途徑,使創作者和觀賞者在結構本文和解讀本文時有章可循、提綱挈領。結構只是形式,與它同樣重要的密不可分的是內容,因此分析結構模式離不開對內容的理解。
1、把握敘事結構之前,必先把握敘事角度:
①、全知全能敘事(第三人稱)。托多羅夫稱為「敘事者>人物」,熱奈特稱為「零度調焦」。敘述者是萬能的上帝,多數電影取此視角,如《卡薩布蘭卡》。傳統電影偏愛此類。
②、限制敘事(第一人稱)。托多羅夫稱為「敘事者=人物」, 熱奈特稱為「內部調焦」,如《城南舊事》、《蝴蝶夢》(敘述視角不變)、《公民凱恩》(敘述視角轉換)。現代主義電影偏愛此類。
③、純客觀敘事(第三人稱或無人稱)。托多羅夫稱為「敘事者<人物」, 熱奈特稱為「外部調焦」。紀實性電影多屬此類,如《偷自行車的人》、《小武》,展現客觀的生活流。後現代主義電影偏愛此類。
以上區分只有相對性,因為敘事角度可以轉化或交叉,如《羅生門》、《公民凱恩》。
2、傳統敘事與當代敘事的區別:
傳統敘事指古典的、現實主義的原則,當代敘事包括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原則。主要區別有四:
①模仿論—關系論。前者看重「講什麼」,後者看重「怎麼講」;前者注重語言、寫照,後者注重言語、語境和游戲規則。
②作者論—本文論。前者強調作者對作品的權威性和生產性,後者強調作者被語言(規則)書寫、本文自述性和讀者接受性。
③單本論—互文論。前者強調作品的單一性和獨創性,後者強調本文的改寫和重建,看重滑稽模仿和多義性。
④封閉論—開放論。前者認為意義現存,結構完整自足,後者認為意義可讀可寫,提倡誤讀,結構殘缺或開敞,可供選擇。
3、五種常見電影結構模式類型:
①因果式(戲劇式)線性結構。以故事因果關系為敘述動力,以線性時間戲劇化展開故事(少用閃回、插敘),敘事鏈單一(無並置、對照、復調,但故事可多線索發展),追求情節結構環環相扣、邏輯嚴密的完整結局,強調外部沖突和動作強度,如生死抉擇、最後一分鍾營救等高潮。多數傳統電影屬此類,其經典情節結構強化了「幻象真實」和「移情」,迷惑觀眾入戲,如《關山飛渡》、《真實的謊言》。
②回環式套層結構。以多層敘事鏈為敘述動力,以時間方向上的回環往復為主導(非線性發展),情節過程淡化,講述方式突顯,意義不在故事中而在敘述中產生,它調動觀眾參與意義建構,以理性思考取代前者的移情入戲,不給出確定的結局和意蘊,如《羅生門》、《法國中尉的女人》、《羅拉快跑》。
③綴合式團塊結構。沒有明晰的時間線性故事發展和因果關系,也沒有連貫統一的情節主線和戲劇沖突焦點,以打亂時空的敘事片斷綴合而成,各個片斷或團塊之間有向心力,形成「形散神聚」的散文式結構或意象並置組合的詩化結構。它不以情節和哲理取勝,而以意象意境耐人尋味,如《城南舊事》、《小城之春》、《狂人彼埃羅》。
④交織式對照結構。以兩條以上敘事鏈(不只是兩條故事線索)組合形成對照性張力運動,建構復調主題,其因果關系、戲劇線性敘述仍然存在,只不過更復雜化,它將移情幻象與哲理思考合而為一,如《老井》、《安娜·卡列尼娜》。
⑤夢幻式復調結構。以夢境和幻覺為主要敘述鏈接和內容,以兩個以上敘述聲調形成對話和沖突,物理時空轉化為心理時空,多重對話(人與人、人與自身、人物與敘述者、人物與觀眾)形成對話狂歡,如《野草莓》、《八部半》、《夢》。
以上並非全部結構模式,也不純粹,模式交叉變異也較常見,它們並無高下之分,只有更適合於內容的模式而不存在最佳模式。第一種模式形成了強大的敘事傳統,受戲劇和古典小說影響大,其它模式的多元化正是電影擺脫傳統敘事影響而成為獨立藝術門類的努力之一,故可統稱「非戲劇式非線性結構」。
⑥ 有哪些不按照時間敘事的精彩的電影
我覺得單一的正常的時間敘述出來的電影,有時候在邏輯方便顯得過於簡單,有時會覺得電影精彩的部分和情節都有些欠缺,所以我更喜歡多線敘事的電影,下面我來推薦3部我喜歡的電影
我推薦《巴別塔》在這部電影中,影片達到了多線敘事、敘事時間突破的線。蝴蝶效應則是獨立英雄的感傷節日。
我認為在《巴別塔》中不同場景中不同角色的看似不相關的活動,但最終通過情節將所有線索拼湊在一起,從而達到了電影的高潮。
希望我介紹的著3個電影大家能夠喜歡,可能對於第一次看這種多線敘事的電影,在對情節順序與內容理解上有些困難,我建議你多看幾次,當你看懂時,會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⑦ 有沒有敘事平淡劇情發展慢但看起來卻賞心悅目的電影推薦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阿甘正傳、你的婚禮、未知死亡、功夫小蠅、宿醉、普羅米修斯、情書等,這些都是敘事平淡,劇情發展很慢,但看起來卻賞心悅目的電影。
⑧ 你最喜歡的非線性敘事電影是什麼
一些常見的敘事結構的分類:
1.倒敘:倒敘的好處在於能先把讓觀眾震撼的結果拋出來,然後在倒退的時間里讓觀眾慢慢體會這個結果背後發生的原因。
2.分段式敘事:幾個段落各自成章,但又因為共同的主題統一起來。
3.重復敘事:把一個故事重復講述幾遍,同一個起點,不同的結局。
4.環形敘事:高難度敘事技巧之一,幾個段落按時間順序講述,但講到最後又回到了原點-宿命與輪回
5.羅生門式敘事:即多視角敘事,從不同人物或角度來講述同一個故事,可以讓故事更加豐滿,日本電影常用。
6.多線索敘事:多個段落相互交叉又相互影響,明線里通過某個道具將其串起,暗線則通過某一主題相互聯系。
評語 : 絕對的神作,表面看是《羅拉快跑》的時間重復敘事,實則暗含了幾個人物錯綜復雜的相互聯系和人生節點,每個人現在的選擇都能在過去的閃回裡面找到蛛絲馬跡,狂歡的敘事、怪異的動畫風格,觀看快感無以倫比,需要看兩到三遍才能體會到它的妙處
25. 告白
評語 : 多視角敘事,和《聽說桐島要退部》類似,目的都是最大程度的還原事件真相以及各個人物的內心活動,從而達到揭露和批判現實乃至警世的目的
26. 太陽照常升起
評語 : 初看像是《暴雨將至》的環形敘事,但姜文又將其深化,用開放式的結構和不同時空以及若隱若現的線索將其勾連,最終形成了屬於姜文自己的敘事迷宮
27. 露西亞的情人 Lucía y el sexo
評語 : 敘事的迷宮,唯美的性愛,一抹陽光,無限的出口
⑨ 非線性敘事的電影有哪些
採取多視角立體式敘事,故事之間互有關聯,但是關系很隱秘,一般觀眾會為復雜的人物關系所迷惑。如《低俗小說》《撞車》《瘋狂的賽車》《暴雨將至》。這類影片已經在敘事上走得太遠,它們自身具備了一種更為深刻的意蘊。一般單個的分類和理論已經不能簡單概括它們了。《低俗小說》也可用非線性網狀式結構來概括其某個特徵。
⑩ 第一部採用非線性敘事法的電影是
是由D·W·格里菲斯導演的黨同伐異(Intolerance),影片使用了史無前例的剪輯手段,四個故事之間,不是講完一個接著再講一個,而是被分割成細小的片斷,再經過重新排列後交替出現,其間只以一個母親搖晃搖籃的鏡頭作為過渡――藝術上的探索性使之成為非線性敘事的第一個吃螃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