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火星屬於什麼星系
火星是太陽系8大行星中的第四顆。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為太陽系裡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也被稱為「紅色星球」;古漢語中則因為它熒熒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其橘紅色外表是因為地表被赤鐵礦(氧化鐵)覆蓋,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則與地球相近,但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火星亮度最高可達-2.9等,但在大部分時間里比木星暗。
② 火星的由來
火星(Mars)是太陽系中由內及外的第四顆行星,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火星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 由於地表廣泛分布赤鐵礦(氧化鐵),火星在視覺上呈現為橘紅色。其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大氣以二氧化碳為主,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則是較年輕的平原。
火星直徑約是地球的一半,體積為15%,質量為11%,表面積相當於地球陸地面積,密度則比其他三顆類地行星(地球、金星、水星)還要小很多。 以半徑、質量、表面重力來說,火星約介於地球和月球中間:火星直徑約為月球的兩倍、地球的一半;質量約為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約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
火星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直徑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相近公轉一周則花兩倍時間。在西方稱為戰神瑪爾斯星,中國則稱為熒惑星因為它熒熒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其橘紅色外表是因為地表被赤鐵礦(氧化鐵)覆蓋,英文里前綴areo-即為火星,火星曾經被認為是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與地球相比,地質活動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份於遠古較活躍的時期形成有密布的隕石坑、火山與峽谷,包括太陽系最高的山:奧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峽谷:水手號峽谷。另一個獨特的地形特徵是南北半球的明顯差別: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火星兩極皆有主要以水和冰組成的極冠,而且上面覆蓋的乾冰會隨季節消長。
自轉與公轉
火星與太陽平均距離為1.52AU(天文單位),公轉周期為687地球日,1.88地球年(以下稱年),或668.6火星日。平均火星日為24小時39分35.244秒,或1.027491251地球日。
火星自轉軸傾角為25.19度,和地球的相近,因此也有四季,只是季節長度約為兩倍。由於火星軌道離心率大約為0.093(地球只有0.017),使各季節長度不一致,又因遠日點接近北半球夏至,北半球春夏比秋冬各長約40天。2009年10月26日為北半球春分,2010年5月13日為夏至,北半球處春季。
火星軌道和地球的一樣,受太陽系其他天體影響而不斷變動。軌道離心率有兩個變化周期,分別是9萬6千年和2.1百萬年,於0.002至0.12間變化;而地球的是十萬年和41.3萬年等,於0.005至0.058間變化(見米蘭科維奇循環),火星與地球最短距離正慢慢減小。至於自轉軸傾角,火星是25.19度,但可由13度至40度間變化周期一千多萬年,不像地球的穩定處於22.1和24.5度間,是因為火星沒有如月球般的巨大衛星來維持自轉軸。也因沒有大衛星的潮汐作用,火星自轉周期變化小,不像地球的會被慢慢拉長,因此現今兩行星的自轉周期相近只是暫時現象。
③ 電影火星沒事。。里的沒事到底是來自哪個星球的
就是火星啊,火星上有規定,凡事沒有孩子的媽媽臨死前許個願,火星就會派一個孩子來做這個地球人的孩子。黃磊剛開始不是看到一個流星嗎?然後多了個孩子就是這么回事~~
④ 有一部電影講的是一群人去火星,結果發現了人類起源
片名:《火星任務》(Mission to Mars)
語言:英語
片長:114分鍾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
上映日期:2000-03-06(美國)
類型: 劇情 / 科幻 / 驚悚 / 冒險
又名:目的地火星 / 火星計劃 / 火星使節
編劇:格雷厄姆·約斯特 / 吉姆·托馬斯 / 約翰·托馬斯 / 洛威爾·凱農
主演:加里·西尼斯 / 蒂姆·羅賓斯 / 唐·錢德爾 / 康妮·尼爾森/ 傑瑞·奧康奈爾
劇情簡介:公元2020年,雲集了無數頂尖科學家的世界空間站正在進行一項載人飛船火星登陸計劃。由盧克·格萊姆率領的4人小組成功抵達這顆無人星球,他們在此發現一些奇怪景象,隨後小組成員也接連斃命。為了調查這起悲劇
的原因並尋找可能的生還者,空間站派出伍迪·布雷克率領的救援小組前往火星。
然而救援小組也遭遇諸多磨難,船體損壞、機器失靈、燃料泄漏、成員死亡等等,無一不在消磨著救援人員的鬥志。抵達火星後,布雷克他們找到了盧克船長,繼而發現億外年前外星人留在火星上的遺跡和信息,這一切都與人類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4)火星電影是從哪個星球開始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吉姆·麥康奈爾 演員加里·西尼斯
飛船副官,火星計劃的設計者,主動站出來要求進行救援,堅信盧克還活著。最後知曉自己是火星人的後裔,接受了火星人的邀請,前往宇宙深處去探尋火星人移居的新星球。
2、伍德羅·布萊克 演員蒂姆·羅賓斯
飛船總指揮官,率領隊伍前往火星調查事件真相並營救倖存者。在危急之下,為保護特芮,伍德羅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死亡。
3、盧克·格雷厄姆 演員唐·錢德爾
盧克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是一位好父親。同時他是最先登陸火星的4名宇航員中唯一的倖存者,也是第一個發現火星上神秘建築的秘密的人。
⑤ 火星以前竟是藍色星球!真的如電影一樣存在風暴可以種植土豆
火箭先驅齊爾科夫斯基曾說過,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會永遠躺在搖籃里,在太陽系內只有火星的環境跟地球最相似,或許在未來火星將成為人類大規模的居住地。電影《火星救援》正是描述了航天員馬克因火星上的巨大風暴無法回到地球,但他利用有限資源在火星上種起了土豆生存下去並被成功救援。火星上真的存在如此威力巨大的風暴嗎?如果真的存在我國在2020年發射上去的火星探測器會受到影響?火星上又是否真的可以種出土豆嗎?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火星。
大約50億年前,我們的太陽系剛剛誕生,圍繞在太陽周圍的年輕行星也逐漸成型。在它們中間有一顆藍色星球,但這不是地球而是與地球相鄰的火星。在一開始的11年間,火星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紅色沙漠,當時火星上有劇烈的火山運動和持續的隕石雨。從它內部逃逸出的氣體形成了濃厚的大氣層,暴雨降臨,火星被覆蓋在一片汪洋中。然而, 經歷了與地球類似的開端後,火星的命運卻出現了大轉折,不但海洋蒸發,連火山活動也就此消失 。一些專家認為,這些巨大的轉變與火星的大小有關,火星比地球小六倍,它的核也比地核的溫度要低。隨著時間推移,火星冷卻得更快,它的磁場逐漸消失。失去了磁場的保護,火星的大氣被太陽風漸漸吹散到太空中。現在的火星是一個乾旱的荒漠, 火星表面的平均溫度約為零下63攝氏度,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氣層比地球大氣層稀薄了100倍。
然而,與我們緊鄰的這個星球,仍然有許多未解釋。為了解答這些謎題,人類已經努力了50年,嘗試到達火星。那火星上是否真的存在電影里的巨大風暴?
我們現在測得的火星的風暴的最快速度有時速兩百多公里,這個速度非常快了,就基本上跟地球的台風颶風是一個水平的。而且它的風暴還能持續時間特別長,經常一場大風暴刮上半年也是正常的事情。但是這些風暴其實威力沒有那麼大,火星的大氣層實際上非常稀薄,只有地球的1%左右。所以實際上雖然風速很快,但是它的東西沒那麼多。。所以真正吹起來的時候,這種沖擊力和破壞力也就沒那麼大,可能比地球上的微風大不了多少。就按照大概估算一下的話,如果火星上的風要真把人吹起來,可能得每小時800千米以上那得那個數量級的分兒才夠。
《火星救援》的原作者其實知道火星的上風暴沒那麼大,但為了讓這個小說的劇情能夠推動起來,必須有這么一個災難,所以他就只好採用了這個。但後來大家發現其實可以不那麼強行地扭過來。因為實際上火星風暴雖然它的勁兒沒那麼大, 但它有一個危險,就是它裡面的那些沙塵粒子相互摩擦會導致放電 。這個事情曾經出過一次,當年蘇聯曾經有一個探測器送上火星,結果正好遇上一場大風暴,送上去之後才過了14.5秒,這個探測器就失聯了,大家後來推測就是因為風暴裡面放電把探測器電壞了。
之後美國國家宇航局為了研究火星製作了一個全新的火星探測器—— 好奇號 。
從2012年8月6日起,它一直在火星表面移動任務,就是找到火星上生命的跡象。為了完成任務,車 上配置了14個 科技 前沿裝備,包括一支多功能機械手臂、一個能溶解岩石的激光頭和一個被稱作樣本分析儀的小型實驗室 。這樣好奇號就可以實時分析樣本中的化學成分,探測生命的跡象。
雖然好奇號還未發現微生物或是生物化石存在的證據,但我們仍相信生命可以生存在這顆寒冷荒蕪的星球上。如今隨著 科技 的發展,人類 探索 火星的方式也發生了巨變。從最開始的射電望遠鏡到可以飛越火星的衛星,再到現在的火星探測器,人類是終於可以實現與火星的親密接觸了。在2020年,我國也將對火星進行探測。那麼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具有怎樣的特點呢?
相比於其他國家的火星探測,我們的技術跨度最大,因為我們是從零起步。然後 一次任務要實現環繞、著陸和巡視 ,就是環繞火星的軌道器,著陸在火星表面的著陸器以及從著陸器上開下來的一輛火星車叫巡視器。那麼對火星進行環繞的遙感探測,著陸的就位探測和火星車的巡視探測,我們叫繞、著、巡三個目標,在一次任務裡面實現。在以往這種事情往往需要2到3次任務才能實現。所以這種技術跨越非常大,面臨的技術挑戰也非常大。目前登陸火星的方式主要還局限在探測器上。
這是因為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離是地球到月球距離的約144倍。以現今的 科技 水平,即便是藉助地球與火星將近對齊的時機,從地球到火星的單程航行也需要花費近七個月的時間。那火星上是否真的能夠種出食物?
火星上的土壤跟地球的土壤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它們有相似的化學元素的組成,相似的礦物組成,這點是相似的。
但火星土壤和地球土壤也有好幾個區別,第一是 火星的土壤的鹽度會稍微高一些,然後同時也就會偏酸一些 。可能就是有些地球的作物在那裡就不是特別適合,但土豆還行,土豆還有算是有一定的耐鹽和耐酸的能力,所以大致還好。而現在有一個不確定的因素是火星的土壤裡面,就是我們在很多地方的采樣里發現了一些高氯酸。所以有一些研究者在考慮說,我們可能要在種土豆前,我們是不是先在土壤里養養菌,讓這些菌把高氯酸給吃掉。
不過就算搞定了土壤,也不是說我們種土豆就萬事大吉了,第二是火星上的溫度問題,它平均溫度可能在零下20度,如果在白天可以比較暖和,在零度以上。但是到晚上的時候,溫度就會很低了,可能到零下四五十度。這個晝夜溫差本身也很大,然後這個環境很冷。如果你把土豆這么隨便地放在那裡面的話,那很有可能就凍死。第三是 火星離太陽的距離稍微有點遠,所以它的光照強度就會更弱 。在這種弱光的情況下,可以想像,大部分植株就不會長得那麼好。那麼它的那種生長效率就會低一些。如果我們將來要想在火星搞大規模的這種露天農業的話,那麼我們可能要對火星進行一下地球化改造,而不能直接把土豆扔到外面去,任他自生自滅。第四也是對於植物生產非常重要的, 火星的土壤裡面會含有很強的氧化性 ,如果水接觸到它很快就會被分解掉,這種強氧化性就會對植物的生長造成危害。所以在有些方面我們也有人說,火星的土壤是有毒的。看來在火星上種土豆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但國際空間站上現在就有進行相關的蔬菜的種植的實驗,他們已經種出來了小的西紅柿,小的百日菊,小的生菜,而且可以非常好的來就來使用。 雖然它們不需要土壤,是無土栽培,但是營養成分和安全性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在未來我們還會不斷 探索 火星,我們的命運或遲或早與火星綁在一起。人類進軍太空的旅程一刻都未曾停歇,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真的會實現移民火星的夢想。為了能夠更好地在火星上生存,很多人都腦洞大開,像是要把火星兩極的冰炸開,變成液態水然後飲用,又或者是鑽到地下的熔岩洞,防止宇宙射線的傷害等等
⑥ 尋找一部關於火星的電影
是《紅色星球》!!我確定!!選我~~
2050年,地球正逐步走向毀滅,凱特-鮑曼(凱麗-安妮-摩斯飾)作為拯救人類行動的高級指揮官,和她的小隊踏上了火星探險的旅程,他們要解決人類在火星生存中將要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為人類的大遷徙做好充分准備。但他們在這個陌生的星球上的處境卻可怕得超乎想像:一次緊急降落使他們喪失了科研、通信和逃生設備,而他們的軍用測繪地形儀和探險機器人也因故障而與他們為敵,殘忍地追殺小隊成員。緊急之中,鮑曼毅然決定不執行休斯頓總部的指令,她拒絕拋下與自己存在沖突的加拉格爾(瓦爾-基爾默飾)和其他隊員(湯姆-賽茲摩爾、本傑明-布拉特、西蒙-貝克和特倫斯-斯坦普飾),而是與他們一起想方設法安全返回。
就在隊員們在這個荒蕪的星球上徒勞地尋找脫困的途徑之時,他們卻有了一個最可怕、最不可思議的發現:看似不毛之地的火星並非是無人居住的!
《紅色星球》的演員陣容非常強大,包括瓦爾-基爾默(曾主演《盜火線》、《埃及王子》)、湯姆-賽茲摩爾(曾主演《拯救大兵瑞恩》)、凱麗-安妮-摩斯(曾主演《黑客帝國》),本傑明-布拉特(電視劇《法與令》主角)、西蒙-貝克(曾主演《洛城機密》)和特倫斯-斯坦普都在片中擔任主要角色。
⑦ 關於火星的科幻片有哪些
T0P5《火星救援》
這部電影於2015年上映。講述的是在火星探索的科研團隊,因為火星沙塵暴,導致主角馬克被孤身一人困在火星上的故事。這部電影,獲得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全力支持,力爭做到足夠真實,以及符合現代的科學技術。這部電影,也向我們展示了一些基礎的科學知識,比如太陽日、地球日這些地理知識。可以稱得上是一部硬核科幻片。
T0P4《火星任務》
《火星任務》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人類第一次探索火星,遭遇了火星沙塵暴(為什麼總是和沙塵暴過不去呢?),只剩下一人生還,並且他發現了一處人臉形狀的山丘。他回到基地,請求支援。一隊人經歷一系列磨難,最終來到火星。營救出了盧克,並且發現火星上原來有生物存在,而且地球人就是火星人的後裔。這部電影腦洞大開的地方就在於,首先它想像火星上有生物存在而且在被隕石撞擊之前是跟地球一樣的藍色星球。火星為了生存才不得不離開火星,同時有一個火星人把自己的DNA發射到了地球,才孕育出了人類。
T0P3《紅色星球》
這部電影根據同名小說改編,描述的是在未來,地球開始走向滅亡,人類為了自己的的發展和延續,只能選擇益民火星。這部電影,對火星和太空場景的描述基本上是符合邏輯的,同時劇情也足夠引人入勝。這部電影也同樣對火星上是否有生物進行了猜想,至於具體有什麼,客官們就自己看一看電影吧,我就不劇透啦!
T0P2《2001太空漫遊》
這部電影就有些年頭了,於1968年上映。它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的里程碑」。由此可以看出,這部電影有多經典。如果你是一個科幻迷、太空迷,一定要看一看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不是描述的火星,而是在探尋宇宙和我們這個世界的真諦。電影的主線是黑色石板,這塊石板開啟了古老猿猴的智慧,最終發展成了人類。而在月球和木星,同樣有這樣的黑色石頭。影片最後,主角永生了,好像成了一個上帝一樣,或許這就是更高一層的智慧生物吧!
T0P1《魯賓遜太空歷險》
最後一部電影,我要推薦的是這部太空歷險電影,於1964年上映。這部電影,把在荒島歷險的魯賓遜放到了太空中。整個電影的故事講述的是主角魯賓遜,漂流到火星上。他需要在火星上生存,於是他開始尋找果腹的食物和人類賴以生存的水資源。整部電影完全在地球上拍攝,卻給我們展示了一個非常真實的火星景象,這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⑧ 求一部科幻電影名,外國老電影,人類跑到火星,還是哪個星球不清楚了
蘇聯,外星奇遇記
⑨ 火星屬於哪個天體系統
天體系統按照從低級到高級的順序依次是,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總星系包含銀河系和河外星系,銀河系包括太陽系,太陽系包括地月系。
火星是太陽系由內往外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所以火星屬於太陽系。而太陽系又屬於總星系。顧火星屬於總星系和太陽系。
太陽系。
⑩ 求一部關於火星的科幻電影
異型星球
記錄片《異形星球》,貌似有。
中文名稱:異形星球 / 外星生物
英文名稱:Alien Planet
發行時間:2005年05月14日
電影導演:Pierre de Lespinois
電影演員:Wayne D. Barlowe .... Himself
Curtis Clark .... Himself
James Garvin .... Himself
Jamie Haines .... Himself
Stephen Hawking .... Himself
Jack Horner .... Himself
Joan Horvath .... Herself
Michio Kaku .... Himself
James Kirkland .... Himself
George Lucas .... Himself
John C. McGinley .... Narrator
Victoria Meadows .... Herself
David Moriarty .... Himself
Randy Pollock .... Himself
J. Craig Venter .... Himself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簡介: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英國生物學界的科學家們,用計算機模擬出了兩個可能在銀河系中存在的外星天體———它們分別被命名為「奧里里亞」和「藍月亮」。模擬結果顯示,這樣的行星如同「第二地球」 ,上面完全有條件孕育外星生命!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5月30日播出的特別節目《外星生物》中,將首次披露科學家眼中的「外星生物」是什麼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