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擺脫抑鬱的勵志電影

擺脫抑鬱的勵志電影

發布時間:2022-12-16 02:54:38

❶ 得了抑鬱症怎麼調節自己

充滿希望地生活吧。生命的饋贈,都在人生的後半段。

抑鬱症患者不是無病呻吟,不要再說想開點,別矯情了!未吃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在中國平均每11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有抑鬱傾向,可能在你的身邊,你的朋友、同學和家人可能正在深陷抑鬱症之中。擺脫抑鬱症,葯物是外部的輔助作用,還是要靠患者的自我調節,我給出以下自救指南,希望可以帶來一些幫助。



以上建議適合抑鬱症程度比較輕的人,如果比較嚴重,就需要接受專業心理醫師的診療。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平安喜樂!💞

❷ 如何擺脫抑鬱症

如何擺脫抑鬱症?

抑鬱症就像一條黑狗,冷不防地找到你,從此和你形影不離,甩都甩不掉。但抑鬱20年的我,以我自己的經歷,和我知道的郁友康復經驗,來說一下,如何擺脫抑鬱症這條黑狗?

一、去醫院確診,吃葯

如果感覺自己得了抑鬱症,重中之重就是,及早去醫院確診,配合醫生治療,該吃葯就吃葯。抑鬱症是一種病,和生理、心理、環境因素都有關。也就是說抑鬱症是有生理性的,是體內物質發生變化,是一種病,和高血壓、心臟病一樣,需要治療。我之所以不願意把抑鬱症說成感冒,是因為我經歷過很多感冒,甚至高燒到40度都有,但沒有哪次感冒會有抑鬱症這么痛苦,這么難康復。所以,我很希望心理咨詢師不要再說「抑鬱症就像心靈感冒」了。抑鬱症是病,不是靠堅強,甚至靠「雞湯」就能好的,是需要治療的。吃葯的話,建議盡量吃西葯。(我沒有吃葯,不是不想吃,而是以前不懂,一推就是20年,加上其它不得已的苦衷,為此我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二、自我調整。有以下幾點 :

1、規律飲食 ,抑鬱症患者很容易沒胃口、或者暴飲暴食。這兩種狀態都是非常不好的,既不利於身體 健康 ,也不利於抑鬱症的恢復。我就是常常不吃早飯,甚至兩三個月每天只吃一頓飯,造成腸胃炎。抑鬱加身體疾病,人就更難受更悲觀。雖然那時候,我覺得命都不要了,還要胃幹嘛?但真當腸胃炎痛到不能躺不能坐,只能半蹲著,不停地吐,吐到胃裡沒東西,吐到苦水都沒了時,我覺得身體 健康 太重要了,身體的疼痛也不比抑鬱症痛苦。所以,不要再說抑鬱症比癌症還痛苦了,因為癌症患者身體的疼痛是非常大的,化療也不是一般痛苦的,而且他們還要承受死亡的恐懼,內心的壓力等等。

2、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確實沒錯。我太明白抑鬱狀態時,只想拉上窗簾、關上門,一個人呆在屋子裡,誰也不見,哪也不去,什麼也不做的感覺了。我也非常明白,想到出門就覺得不如死,抬腿走路就覺得腳步沉重的感覺了。可是,我們不能死啊,必須活啊,所以我們只能逼自己去動。好在真的運動起開後,這種想死的痛苦感會減輕,甚至在抑鬱不是很嚴重時,運動能讓人產生快樂。

我一般都選擇戶外運動,可以曬太陽,可以看花看草看樹,可以聽風聽雨聽鳥兒歌唱。每次走進大自然,我的情緒就會緩解一點,不管是抑鬱還是焦慮。而且長期堅持運動後,體質會好起來,身體毛病少一些,對抑鬱症患者也很重要。不然又抑鬱,又有其它病,光是去醫院看病就夠折騰的了,還別說又費錢又痛苦。

所以,我建議抑鬱症朋友們對做戶外運動,散步、跑步、騎車、打球等等。盡量找幾樣自己喜歡的,至少是能堅持的,一直堅持下去。

3、 其它還有一些方法,比如看個喜歡的電影,養花養草,養寵物,做家務等等 ,總之就是讓自己忙起來,不要一直躺著,哪怕不能上班。如果可以的話,盡量和親人朋友傾訴一下,能求助就求助一下,不要自己硬扛。

總結一下:得抑鬱症了,首先去醫院確診、看病吃葯;其次是自我調整,比如規律飲食、堅持運動、看電影吃 美食 、養花養草、養寵物等等。

除了住院、吃葯、心理咨詢治療以外,推薦一些自我治療的方法,供參考:

基本思路:不是外部事件、環境、遭遇使我們產生心理問題,而是對這些的認識、觀念、看法,即認知出現偏差,才會產生心理問題。

不合理認知,如過分追求完美、絕對化思維等,比如:

我必須如何....,否則人生沒有意義(絕以化、非黑即白)。

如果不能如何......,那麼簡直就是個廢物(以偏概全)。

這么小的事都沒做好,這輩子不就完了嗎!(災難化)

發現這些不合理認知,這個過程可能很難,因此,可能需要外力的協助,如心理咨師的幫助,在發現並找到應對的方法後,就全靠自己了。

認識到不合理認知,並運用一些必要的方法,調整認知,即可轉變態度,影響選擇,影響情緒,進一步轉變習慣,慢慢的整個人就轉變了。

大乘佛教禪宗,雖是漢傳佛教的一大宗派,但可以說是中國化的佛教了,早以形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唐代以來,對後世的思想、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禪宗所倡導的「禪」的理念,為中國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內涵。今天人們一提到「禪」、「禪意」,便會本能地將其與禪宗聯系在一起。

禪宗對我國 歷史 文化影響深遠,其宗旨明心見性,直指人心,即是心理學的認知部分,而其心理學意義上的行為治療部分,即是成百上千種方式的禪修。

禪,在心理學層面上的治療原理是什麼呢?

萬事萬物都是生滅變化的(無常),但是人卻會對本質無常的愉悅感受產生習慣性的貪愛、執取的反應,希望其永住;而對不愉悅的感受則產生嗔恨、排斥的反應,希望其快消失,因此人類痛苦煩惱的真正根源不是感受本身愉悅與否,而是這種貪嗔反應。如果能去掉這種習性反應,就可從痛苦中徹底解脫,禪的思想,強調空性和當下,即是對心理問題的對治。

運動,可能是除了葯物、心理治療以外,對抑鬱症最有效的方法了,有的抑鬱康復者甚至認為,動動比葯物更加有效。

選擇什麼樣的運動,完全因人而異,可以是長跑、慢跑、游泳、快走,也可以是散步,籃球,羽毛球等運動。

要點是,結合自已身體情況,

1、具備一定的速度、強度和運動量,三者最好都具備,要平衡適度,多一些更好;

2、形成規律,每天至少四十分鍾以上,最好有兩次運動;

3、運動到至少稍微出汗,稍感疲憊;

如果是中、重度的抑鬱患者,暫時還不想出門兒,不願見人,那麼可以在室內運動,如,在屋裡面多走幾圈,做蹲起運動、俯卧撐等,這樣也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可以有效的緩解焦慮和痛苦感、恐懼感。

持續的、有規律、有強度、一定時間的運動,有助於緩解各種抑鬱症狀,如焦慮,失眠,如果是為了對治失眠,適當的運動,非常有助於睡眠,但是最好在晚飯以後,睡覺以前兩三個小時之前完成,運動之後立刻睡眠,或者運動量過大,反而對睡眠有負面的影響。

有效的運動,要講究科學,並結合自身情況,有很多僅僅依靠運動,就完全治好中度和重度抑鬱的病例。

如果能以「運動禪」的方法去做各種運動,或者有一整套科學合理、量身定製的運動康復方案,效果會更加好。

這些方法本身來自主流的宗教,事實上,任何一個世界范圍內的主流宗教都是一套復雜而完善的超級心理學。這些方法本身都經過上千年的 歷史 檢驗,作為方法本身,並沒有任何創新,而讓這些方法脫離宗教本身,成為一種心理學意義上的心理治療方法,這個層面來說,就是一個穩妥的創新,既經過 歷史 檢驗,成熟、可靠,又能讓現代人接受。

人的心理問題,經常是缺少積極正向的心理過程和積極的 情感 情緒體驗而產生的,而這些方法,對於人的心理及行為,有積極的正向的作用,能促進個人心理成長和人格完善。

根據身心一元論思想,所有的藝術表現、肢體運動、藝術行為或表達過程,都會對心理和情緒產生積極影響,因此,只要是自己喜歡的,能給自己帶來愉悅感的方式,都會對心理產生良性影響,繪畫、書法、舞蹈的過程本身,就會產生治療效果。

結合閱讀、念誦等方式,一起整合成一個行為計劃,這樣可能會更好,比如大聲的讀《心經》,讀一定時間後,會產生身心的積極感受,比如,視覺的更清晰感,身體的輕松感,內心的愉悅感等等。所讀內容的意義即是心理學的認知,朗讀的過程即是行為療法,這會促使身心同時轉變。對《心經》的認知,還會有效對治抑鬱中的恐懼情緒。

內容積極,最好是經典,有加強認知的意義,出聲,最好大聲,每天固定時間,形成規律,可提升自信。

《三國演義》中,有個「讀書祛頭風 」的典故,說的是曹操有「頭疼」的病,經常疼痛難忍,在一次頭痛時,他讀了陳琳寫的《討操繳文》時,驚出了一身冷汗,頓感頭風痊癒。

好書,可舒心養性,增長樂趣,是精神食糧,可防止空虛,助人消除煩悶,解開憂郁,忘卻痛苦,有「醫用價值」。現代醫學研究也指出,好的書籍、文章、詩歌,宛如心理疏導的醫生,高尚情操的導師。

讀書療法,作為治病的一種療法或輔助療法,幾乎對各種慢性病、心理疾病患者,都有一定的解悶、排憂、疏導、怡情功能。

對所讀書目的建議:

一定是經典名著,比如佛經,聖經,道家經典,其它如《三國演義》、《老人與海》、《一千零一夜》、《紅與黑》、《曾國藩家書》《安徒生童話》、《巴黎聖母院》等。

金庸的作品基本上都可以。

經典心理學著作、經典人物傳記等。

不要看新書、閑書、營利性的垃圾書。也不看不知出處、不了解作者的網路文章。

注意!看網路小說,可能有害!無益!

一定要選擇能表現人性,觸動心靈,積極 情感 或厲志的影視作品。比如:

《阿甘正傳》對治自卑;

《了不起的蓋茨比》了解人性;

《談談情跳跳舞》對治抑鬱情緒;

《洛奇》系列,提升意志力;

《穆麗爾的婚禮》提升信心;

《肖申克的救贖》對治消沉無興趣;

《三國演義》老版,了解人生人性,正向積極 情感 ;

《亮劍》勵志;

奧斯卡及其它電影評選經典獲獎影片,如《泰坦尼克》、《魂斷藍橋》等。

注意:垃圾影視無效,只是消磨時間,甚至可能讓抑鬱者更無聊,感覺更無意義。

更多方法,請參考:

可以網上去查。

【暫時結束,會持續更新】

說起抑鬱症,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梵高、海明威和三毛等這些文藝界大咖,他們都是死於抑鬱症。近些年也有不少名人因為抑鬱症而自殺,像張國榮、徐行、李曉、羅賓·威廉姆斯、喬任梁等。

據調查顯示,在我國,有6000多萬人正在遭受抑鬱症的折磨,而在全世界,這個數字約4個億。事實上,有研究表明,近年來,我國抑鬱症患者數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柳葉刀》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指出,中國精神障礙患病率為17.5%,其中抑鬱障礙人群比重最大。世界衛生組織曾預測,抑鬱症將在2020年成為全球最為流行的疾病之一。

可見,抑鬱症真的比我們想像的更普遍。正如英國作家馬特·海格在《活下去的理由》一書中所提到的:

事實上,作家馬特·海格正是抑鬱症患者,24歲抑鬱,受折磨14年,如今基本恢復正常人。他把對於抑鬱症的所有了解和經歷都記錄在了《活下去的理由》這本書里,並對如何走出抑鬱提出了幾點很實用的建議,總結起來大致如下:

閱讀全文

與擺脫抑鬱的勵志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即將上映的日本動漫電影有哪些 瀏覽:889
2021新電影戰爭 瀏覽:627
人間有大愛電影觀後感小學生 瀏覽:604
新神榜哪吒重生電影免費突突兔 瀏覽:787
蠟筆小新最恐怖的十大電影 瀏覽:112
新疆人電影演員 瀏覽:156
一個人演的電影科幻 瀏覽:609
微信如何給對方發電影 瀏覽:585
如何把電影保存到優盤 瀏覽:770
有哪些特別好看的喜劇電影 瀏覽:639
適合離婚女人看的勵志電影 瀏覽:86
去掉電影字幕的最好方法 瀏覽:772
玩命快遞1電影國語版 瀏覽:526
扣扣看電影 瀏覽:408
哪些電影有二元對立 瀏覽:817
哪個平台漫威電影都有 瀏覽:666
僵屍恐怖看電影 瀏覽:507
懷孕三個半月能看電影嗎 瀏覽:46
青檸影咖都有什麼電影 瀏覽:198
找搞笑視頻電影大全 瀏覽: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