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蘇聯潛艇電影
我給出這些目錄,你自己找找。
迅雷在線觀看
http://movie.xunlei.com/search/%E6%BD%9C%E8%89%87
德國題材《從海底出擊》,是最經典的潛艇電影,比目前所有的潛艇電影都寫實,片長190多分鍾,信息量大,U艇內部實拍,充分展現「海狼」的威力。這部反映二戰時期潛艇戰的驚險片獲得了82年奧斯卡金獎六項提名,沃爾夫岡·彼得森更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憑著德語電影獲得最佳導演提名的人。該片徹底征服了全球觀眾,也為戰爭類型電影建立了一次幾乎不可逾越的典範。
《從海底出擊》劇情:
這艘名為U96的潛艇在下水時已是二戰末期,出航的任務則是封鎖航道上的英國貨船。電影以這幫潛艇艦員在俱樂部里的狂歡開場,導演對室內戲的調度是當今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高手,先不說在潛艇里製造的巔峰效果,僅是在俱樂部里群軍士的歡狂場景,在視聽上所造成的效果已是現在頂尖大片的效果。在上潛艇執行任務的前一夜,所有的艦員都忘我的投入了狂歡之中,這是戰爭給予他們的權利,但沒人知曉下一秒是否還有生存可能。
在俱樂部這一幕經典:瘋狂飲酒調戲舞女滿屋亂竄的豬玀兵哥哥與一臉淡然坐在吧台前的艦長。狂亂中拉開航程的序幕。上潛艇前艦長向將士介紹著前來隨軍報道的記者,於記者前面擠眉弄眼的娃娃兵們仍把心情留給了俱樂部舞女的身上。如果再下一城,或者他們也會像宛如《現代啟示錄》白蘭.馬龍度喃喃說著的『恐怖』,再也找不到任何形容以表達自我。
潛艇對外敵方信息的接受方式只能靠肉眼、潛望鏡及聽螺旋槳這幾個簡單途徑來獲取。無盡黑暗的艙里聽著驅逐艦在水裡傳來的螺旋槳打水聲時,將恐懼無限放大。當驅逐艦停在頭頂上時,聲聲鑽心入肺的隆隆聲宛如惡鬼催命那般。絕境。在水底除了這一層『金屬外殼』的保護之外,幾乎是無處可逃。每次因躲避深水炸彈而再三地潛過各個艦員可承受的心理底線之外的潛艇。外殼因水壓而發出的吱吱聲,像利刀那般擊在各個將士隨時崩潰的神經線。潛艇竭斯底里的大吼或喃喃說著上帝救我,在黑暗裡等待著每一次死亡的來臨。但他們知道,上帝是絕不會在這艘潛艇里的,每次躲過死亡的淚水與歡呼,在呼喊著下一個死亡危機的到來。在水底,除了這個金屬外殼,他們便一無所有了。而這個外殼,則是所有人的生命。生則同生,亡則同亡。而唯一能接受外面信息的感覺只能是那對牽連全身神經的耳朵。頭頂穿梭著敵軍的驅逐艦時,只能是雙手握於胸前,緊閉雙眼,在黑暗裡聽著潛艇外那由遠至近的螺旋槳打水聲與深水炸彈爆炸聲。父母生我一對耳朵,於此時,我用它來感受死神的面貌。
航行初,第一次潛水演習設定了潛艇成員的第一個心理底線。艦長把潛艇潛到水下170公尺時,流著冷汗都欲出聲制止艦長這個令人心生恐懼的演習。這個深度是艦長所能接受的心理底線,看著在低頭禱告著的手下將士,微笑著把潛艇升回水面。但是他也沒料到在之後居然要一次次的突破對潛艇可以潛深度的底線,以至在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時完全突破底線。電影不只是用一次次心理底線的突破來釋放及加深艦員及觀眾的恐懼、來描述這一過程。在航行了差不多一個月之後,除了躲避驅逐艦的追擊之外,幾乎毫無建樹的U96潛艇全體成員的士氣在慢慢的低落,在大海里毫無目的漂流。在某一天在前方居然看到了已方近在眼前的潛艇,站在遼望台上的對方艦長正是出航前一天一起在俱樂部狂歡的老湯姆森,這名須發皆白本來是處於退休狀態的老艦長正站在暴風雨對面的潛艇上向這邊狂揮著手。『嘿,湯姆森,湯姆森!』茫茫大海居然相遇,互揮手擦邊而過。那刻百感交集,宛如在一個偏遠的地方,看到自己親近的人,與他互望而過。
此片如此完美,可以說是導演對『室內戲』超乎常人的理解。特別在潛艇『可視』的狹小空間里用『聽』來表現無限的空間。在狹小空間里所做到的不凡效果,把『視聽』范圍做到了極致。導演在訪談中談及,不過是把攝影機改小一些來適合這個拍攝空間罷了。而把電影表現得妙到顛峰的不是影像里可視的空間,而是聽到的關於潛艇外傳來的各種聲音。驅逐艦探測潛艇方位的聲納,驅逐艦的螺旋槳打水聲,在頭頂上爆炸的深水炸彈,艇殼受到水壓而發出的聲音。每一樣聲音都讓人真切的宛如置身於這個黑暗潮濕的潛艇之內,而外面則是無限空曠的大海底。於狹小空間表現另一空間無限性且讓人身臨其境的處理手法,確實是在視聽表現上的一個里程碑。導演在進軍好萊塢之後的《空軍一號》如法炮製,卻未達到如此真實引人入境的感覺。《從海底出擊》足已讓導演不朽。
當U96駛入碼頭全體將士接受著凱旋歸來的禮儀時,被盟軍的飛機擊沉時,這樣的歸宿對於U96而言不是最好的結局么?我更願意把這艘潛艇看作是一個活生生的物體,一個包著金屬外殼的智慧體。影片則是表現它從生到死的過程。
美國題材《紅色風暴》,此片寫的是美國戰略核潛艇在臨戰狀態下的故事,比較寫實,但帶有一定商業片的味道。而且不是在潛艇內部實拍,但搭景做的比較好。
PS:挖苦幾部外行潛艇電影。
《U-571》非常垃圾的商業片,連U艇的基本外形都沒整清楚,就敢拍U艇電影。更喜劇的是,讓魚雷擦著潛艇外殼射過都不爆炸。好象魚雷是地雷。深水炸彈就在潛艇旁邊爆,可就是炸不爛潛艇,導演沒一點物理常識。5-6個人就把U艇開走了,還能打仗,好象U艇自動化程度比現在的最高級潛艇還高。看過了《從海底出擊》後再看〈U-571〉覺得它太垃圾了。
《K-19寡婦製造者》 哈里森·副特拍的爛片,完全站在挖苦諷刺K-19的角度去拍的,把K-19鈦合金核潛艇 拍成了 刀形船首的二戰老潛艇。這個片子從軍事愛好者的角度看,完全就是一個外行拍的商業垃圾片。連K19的外形都沒整明白,而且很象政治宣傳片。
《獵殺紅色十月號》 整個故事非常精彩,片中出現了蘇聯台風級,美國落山雞級 和蘇聯K-1級,但都是電腦做出來的(水下航行部分)。搭景搭的比較好,但是把台風級說的太沒用了,把美國落山雞級說的太神奇了。整個潛艇之間的對抗,也有點似是而非。不過還勉強能接受。
其他的一些電影,你有興趣自己也可以看,但是一般都很垃圾了。
有關潛艇的電影:
潛艇海盜》1915。
《D—1潛艇》1937拯救一條沉沒的潛艇的故事。
《潛艇攻擊者》1942一條美國潛艇發現了襲擊珍珠港的日本鬼子艦隊,卻沒能發出警報。
《緊急下潛》1943。
《目標東京》1944步一美國潛艇潛入東京灣,為杜立特空襲東京收集情報。
《太平洋》1944美潛艇對日作戰的真實故事。
《飛行導彈》1950研究潛射導彈。
《潛艇指揮倉》1951二戰中一位潛艇副長救了潛艇。
《海底兩萬里》1954凡爾塞的名著。
《下面的敵人》1957美驅逐艦和德潛艇的貓捉老鼠的游戲,機智的驅逐艦艦長和狡猾的潛艇指揮官智力與力量的
比拼。
《海軍地獄貓》1957美國潛艇1945年對日本海的破壞交通戰。
《魚雷出擊》1958一美國艇長被迫擊沉一裝有美國戰俘的日本運輸船。因為該船作為一日航母的屏障。
《原子潛艇》1959一艘穿越北冰洋的潛艇失蹤的故事。
《在海灘上》19591964年一條潛艇在全球核戰後倖存於澳洲。
《襯裙行動》1959一條受損的潛艇救了五位陸軍護士。
《升起潛望鏡》1959二戰中美國潛艇奉命偷取日軍密碼本。
《貝德福德事件》1966美國驅逐艦追逐蘇聯潛艇。
《灰夫人沉沒》1978營救「鸚鵡螺」號。
《獵殺紅十月》1990一位蘇聯艇長試圖投誠。
《紅潮風暴》1995美導彈核潛艇因為電報不完整對是否發射導彈進退兩難,發射還是不發射?要戰爭還是和平?
全在兩個正負艇長的一念之間。
《敵方水域》1997一蘇聯台風級潛艇與一美國潛艇相撞。
《潛艇下潛》1997美國「波特藍」號潛艇因為失誤而在白令海峽坐底。
《U571》2000為了得到著名的密碼發報機,美國計劃了一個神秘的航行
《K19》2002一蘇聯潛艇反應堆事故的故事。
② 藍色妖姬跑得快還是紅色風暴跑
藍色妖姬跑得快。根據相關影視資料公開資料查詢顯示藍色妖姬是系列最強角色各項指標為頭部指標強於紅色風暴。影視是以拷貝、磁帶、膠片、存儲器等為載體,以銀幕、屏幕放映為目的,從而實現視覺與聽覺綜合觀賞的藝術形式,是現代藝術的綜合形態,包含了電影、電視劇、節目、動畫等內容。
③ 工人弟兄們哪一個妻子沒有丈夫這是哪個電影台詞
工人弟兄們!哪一個妻子沒有丈夫!這是出自《紅色風暴》的台詞。
《紅色風暴》是一部由貴州西駿輝煌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備案、黃遠麗編劇拍攝的軍旅電影。描寫了當年紅一方面軍第九軍團經過貴州水城時,以尹自勇、歐陽崇庭、朱雲先、王紅軍等20多名因掩護大部隊而失散被迫留下來的紅軍戰士, 在水城開展革命斗爭的故事。
原台詞是:工人弟兄們,工人弟兄們哪,哪一個妻子沒有丈夫,哪一個丈夫沒有妻子,她(指江妻)沒有了丈夫,她的丈夫江有才被魏處長的父親謀殺了,她難道甘心俯首貼耳地不表示抗議嗎?不能!但是她畢竟不敢有所表示。
④ 亞拉岡的全名叫什麼
維戈·莫特森Viggo Mortensen
出生日期:1958年10月2
出生地點:美國紐約曼哈頓
地區:美國
身高:180 厘米
生平介紹: 維戈·莫特森出生紐約,父親丹麥人,母親美國人,他幼年時曼哈頓住過一段時間,因為家人經常四處游歷,維戈有機會委內瑞拉、阿根廷和丹麥生活過曾師從於沃倫·羅伯森(Warren Robertson)維戈,演出生涯始於紐約,1985年他《證人》(Witness)中首度觸電,扮演一個小角色,兩年後他出演了《救贖》(Salvation!),並於同年迎娶了片中共事女星Exene Cervenka,兩人育有一子,一起生活了10年後他們離異1999年,莫特森接到一部他以前從未聽說過影片《指環王》(The Lord of the Rings)邀約,起初他並不想接演,但原著書迷兒子極力勸說下,莫特森一口氣出演了《指環王1:魔戒現身》(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指環王2:雙塔奇兵》(The Two Towers)和《指環王3:王者歸來》(The Return of the King)三部曲,影片大獲成功,維戈·莫特森也成了一個家喻戶曉名字除了「指環王」,他出演過影片還有《決戰計劃》(American Yakuza)、《同夥》(The Crew)、《神鬼帝國》(The Prophecy)、《魔鬼女大兵》(G.I. Jane)、《完美謀殺》(A Perfect Murder)和《驚魂記》(Psycho)
大約六七年前開始注意到維戈莫特森,當時沒有電腦也沒有VCD或者DVD之類的媒介,所以只能一次次在電視或者電影院里驚喜的發現這個自己超喜歡的無名氏,卻始終不知道他是誰。在99年左右國內剛剛出現《魔戒》拍攝的消息時,那一串陌生的演員名單,讓我將這部鴻篇巨制很輕蔑的拋在腦後。直到在這里看到劇照,最讓我震驚的不是光芒萬丈的萊戈拉斯,而是滿面風塵的人王!
莫特森的電影,除了《魔戒》系列,完整的還看過三部:《紅色風暴》、《潛龍在天》(好像是這個名字)和《28天》。後兩部就不多說了,我並不喜歡維戈頭發的本色,有點發桔色,反倒不很自然,而且他和桑德拉布洛克的對手戲也只能算是呆板(雖然還是很帥,但客觀的說,那是部爛片子)。在不死金剛史泰龍領銜的《潛龍在天》里,維戈扮演的探險家式的生意人在電影開始30分鍾左右就掛了,不過我還是因為他跑到影院將這部電影看了三遍。
而真正把我迷住的,是《紅色風暴》里那個在兩種勢力間掙扎的武器官。
維戈莫特森的氣質其實是偏近陰柔型。在《魔戒》裡面他將領袖和人王的角色演繹得駕輕就熟原因有多種,其中當然包括精湛的演技和因為歲月打磨而愈加耀眼的成熟氣質。但我個人認為,還有一大重要原因是魔戒雖然是部男人戲,但裡面的人物和其扮演者卻絕非陽剛味道十足。
西恩賓飾演的波羅莫以及約翰扮演的矮人都是勇士。但是西恩賓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就是那種有些病態的蒼白和無法捉摸的神經質,這讓他的英勇形象中總帶著些不穩定性;而矮人的言行由於化妝和環境設定帶著過於喜劇化的色彩。其它的人物無論是正義還是邪惡,是真正實力非凡還是只算勇氣可嘉,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軟弱感存在。這絕非貶義,而是挑選角色的獨到,這樣的設置讓人感覺到真實性。就好像孫悟空要有暴躁的脾氣,豬八戒是個貪色的軟腳蝦一樣,原是來源於神話的角色,越應該貼近真實。
扯遠了,還是說莫特森。不知大人們有沒有看過丹澤爾華盛頓和吉恩哈克曼主演的《紅色風暴》,如果沒看過,我要大力推薦。前者的王者之風和後者草莽之氣,縱觀全球影壇,沒幾人能與之並肩。有他倆壓陣,這部戰爭片的基調定的極為准確和地道。
在兩大巨星光芒的輻射下,維戈莫特森依然展示了自己的風格。他扮演的武器官其實有很明顯的性格缺陷,軟弱、在強硬作風面前搖擺不定,典型的牆頭草。他是整部電影中唯一雙重背叛的人物。但是維戈卻用各種細節,讓這個角色有了生命,不知道其它觀眾如何想,起碼我在無數遍的看這部電影時,都對武器官充滿了同情和擔憂。
姓名:維戈莫特森
英文名:Viggo Mortensen
生日:1958年10月20日
出生地:美國紐約曼哈頓
頭發顏色:深棕
眼睛顏色:藍綠
身高:180cm
語言:英語、西班牙語、丹麥語
學歷:1980年畢業於St.Lawrence大學獲得西班牙語以及政府相關的科目的學位;紐約Warren Robertson』s戲劇學院
家庭狀況:父親(丹麥人)、母親(美國人)、兒子Henry(與前妻龐克樂隊X的主唱Exene所生)
★ 電影:
2002年 《魔戒2:雙塔奇兵》( The Lord of the Rings:The Two Towers )
2001年 《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 The Lord of The Rings: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
2000年 《28天》( 28 Days )
1999年 《月球漫步》( A Walk on the Moon )
1998年 《觸目驚心》( Psycho )
《完美謀殺》( A Perfect Murder )
1997年 La Pistola de Mi Hermano
《火速狂飈》Vanishing Point
《魔鬼女大兵》( G.I. Jane )
1996年 《十萬火急》( Day light )
《白鱷》( Albino Alligator )
《貴婦肖像》( The Portrait of a Lady )
1995年 《紅潮風暴》( Crimson Ticle )
The Passion of Darkly Noon
Floundering
《終極死航》( The Crew )
《預言》( The Prophecy )
《手鑽》( Gimlet )
1994年 《暴風少年》The Young Americans
American Yakuza
《赤裸午餐》( Desert Lunch )
1993年 《角頭風雲》( Carlito』s Way )
《沸點》( Boiling Point )
《開羅紅寶石》( Ruby Cairo )
1991年 《亂世情天》(The Reflecting Skin )
《兄弟情仇》( Indian Runner )
1990年 Tripwire
《年輕槍手》( Young Guns II )
1989年 《德克薩斯鋸條惡魔》( Leatherface:The Texas Chainsaw Massacre 3 )
1988年 《越軌激情》Fresh Horses
1987年 《監獄》( Prison )
《拯救》( Salvation! )
1985年 因《證人》( Witness )一舉成名
片中一個鏡頭讓我記憶深刻。維戈莫特森扮演的角色在影片的大部分時間都呆在武器室里,不知是真實場景還是影片需要,那間武器室始終籠罩在一片幽暗的紅光中,類似於沖洗照片的暗房。當影片進行到沖突白熱化,而維戈飾演的武器官被捲入矛盾漩渦中時,有這樣一個鏡頭:他站在武器室中央,慢慢的移動,臉孔的側面在暗室紅色燈光的映襯下,顯出一個輪廓鮮明的剪影。雖然只是短短的一瞬,但我卻可以從這個鏡頭中感受到武器官在那一刻的脆弱和掙扎,感受到平靜外表下那被劇烈撕扯的內心世界。
無論看多少遍也只感到震撼。
不想在這里詳述影片的情節,有興趣的大人可以找來碟片看,甚至有翻譯版,相當不錯的配音,值得推薦。關於這部電影還有個有趣的細節,宛如精美瓷器的瑞恩菲利普在影片中扮演一個只有四五個鏡頭沒有一句對白的小龍套。他沉默的望著魚缸發呆的場面,真是引人遐思。我竟然從中感到性感非常,也是有點bt啦。
PS:把魔戒一二的四D9和五D9都買到手了,實在抵抗不住那誘惑,特別是在看了《只是當時》之後,可惜,看過才明白,演繹和真實世界的差別。不過這兩套片確實很棒,算是物有所值。
⑤ 紅色風暴橙色什麼
橙色正義。紅色風暴出自於抖音的一位短視頻博主,同系列的有藍色妖姬,紅色風暴,黃色預警,紫色幽靈,粉色回憶,黑色沉默,綠色毒刺,白色死神,橙色正義,灰色軌跡,棕色倒鉤,金色傳說,銀色殺手。風暴,漢語詞彙,泛指強烈天氣系統過境時出現的天氣過程,特指伴有強風或強降水的天氣系統。
⑥ 哪些電影是講第二次世界大戰的
二戰題材:
1。《西線平魔》1949年出品,描寫二戰末期德軍與美軍在比利時的巴斯托涅鎮發生遭遇戰的故事。本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員,全片外景在歐洲西部高原拍攝,白雪覆蓋的天然美景和嚴寒氣候,通過傑出的攝影加強了電影的張力。
2。《沙漠之狐》1951年出品,講述德軍將領「沙漠之狐」隆美爾,本片敢於將德軍主帥塑造成英雄人物,曾引起美國老兵爭議。
3。《桂河大橋》1957年出品,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7項大獎。
4。《最長的一日》1962年出品,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大的一部戰爭片,手法平實,場面逼真。演員陣容空前,有約翰·韋恩、亨利·方達、肖恩·康納利等。
5。《坦克大決戰》1965年出品,敘事手法流暢,加上亨利方達等演員加盟,使影片保持了相當的娛樂性。
6。《大布列顛之戰》1969年出品,由英國精英群起出動拍攝而成,片中戰機遮天蔽日的空襲場面拍得壯觀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
7。《巴頓將軍》1970年出品,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7項大獎。
8。《虎!虎!虎!》1970年出品,本片由美國與日本合拍,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來龍去脈,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
9。《中途島》1976年出品,二戰影片多以西線為背景,這部是極少以東線為背景的代表作之一,明星陣容強大,海戰場面真實,使本片維持了相當的趣味性。
10。《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出品,導演斯皮爾伯格對二戰情有獨鍾,此前曾拍過《1941》、《太陽帝國》、《辛德勒名單》等。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許多二戰老兵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它為「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長達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
第九日 Neunte Tag, Der (2004)
帝國的毀滅 Untergang, Der (2004)
聖戰士 Saints and Soldiers (2003)
追風戰士 Windtalkers (2002)
珍珠港 Pearl Harbor (2001)
兵臨城下 Enemy at the Gates (2001)
U-571 (2000)
心靈DJ Jakob the Liar (1999)
拯救大兵瑞恩 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兄弟連
----------wmj007整理---------------
德國題材《從海底出擊》,是最經典的潛艇電影,比目前所有的潛艇電影都寫實,片長190多分鍾,信息量大,U艇內部實拍,充分展現「海狼」的威力。好看。
美國題材《紅色風暴》,此片寫的是美國戰略核潛艇在臨戰狀態下的故事,比較寫實,但帶有一定商業片的味道。而且不是在潛艇內部實拍,但搭景做的比較好。
PS:挖苦幾部外行潛艇電影。
《U-571》非常垃圾的商業片,連U艇的基本外形都沒整清楚,就敢拍U艇電影。更喜劇的是,讓魚雷擦著潛艇外殼射過都不爆炸。好象魚雷是地雷。深水炸彈就在潛艇旁邊爆,可就是炸不爛潛艇,導演沒一點物理常識。5-6個人就把U艇開走了,還能打仗,好象U艇自動化程度比現在的最高級潛艇還高。
《K-19寡婦製造者》 哈里森·副特拍的爛片,完全站在挖苦諷刺K-19的角度去拍的,把K-19鈦合金核潛艇 拍成了 刀形船首的二戰老潛艇。這個片子從軍事愛好者的角度看,完全就是一個外行拍的商業垃圾片。連K19的外形都沒整明白,而且很象政治宣傳片。
《獵殺紅色十月號》 整個故事非常精彩,片中出現了蘇聯台風級,美國落山雞級 和蘇聯K-1級,但都是電腦做出來的(水下航行部分)。搭景搭的比較好,但是把台風級說的太沒用了,把美國落山雞級說的太神奇了。整個潛艇之間的對抗,也有點似是而非。不過還勉強能接受。
參考資料:http://hi..com/007cn/blog/item/03e4d016641f8118972b43d9.html
⑦ 求一部潛艇電影
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
編劇:沃爾夫岡·彼德森/LotharG.Buchheim
主演:尤爾根·普洛斯諾/赫貝特·格勒內梅厄/KlausWennemann/JanFedder/拉爾夫·瑞克特/GünterLamprecht
類型:動作/劇情/歷史/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原西德
語言:法語/德語/英語
片長:149分鍾/209分鍾(director'scut)/293分鍾(uncutversion)
上映日期:1981-09-17
又名:潛水艇/潛艇風暴/特種任務/特殊任務/緊急下潛/U潛艇96/從海底出發/船/TheBoat
德國題材《從海底出擊》,是最經典的潛艇電影,比目前所有的潛艇電影都寫實,片長190多分鍾,信息量大,U艇內部實拍,充分展現「海狼」的威力。這部反映二戰時期潛艇戰的驚險片獲得了82年奧斯卡金獎六項提名,沃爾夫岡·彼得森更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憑著德語電影獲得最佳導演提名的人。該片徹底征服了全球觀眾,也為戰爭類型電影建立了一次幾乎不可逾越的典範。
《從海底出擊》劇情:
這艘名為U96的潛艇在下水時已是二戰末期,出航的任務則是封鎖航道上的英國貨船。電影以這幫潛艇艦員在俱樂部里的狂歡開場,導演對室內戲的調度是當今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高手,先不說在潛艇里製造的巔峰效果,僅是在俱樂部里群軍士的歡狂場景,在視聽上所造成的效果已是現在頂尖大片的效果。在上潛艇執行任務的前一夜,所有的艦員都忘我的投入了狂歡之中,這是戰爭給予他們的權利,但沒人知曉下一秒是否還有生存可能。
在俱樂部這一幕經典:瘋狂飲酒調戲舞女滿屋亂竄的豬玀兵哥哥與一臉淡然坐在吧台前的艦長。狂亂中拉開航程的序幕。上潛艇前艦長向將士介紹著前來隨軍報道的記者,於記者前面擠眉弄眼的娃娃兵們仍把心情留給了俱樂部舞女的身上。如果再下一城,或者他們也會像宛如《現代啟示錄》白蘭.馬龍度喃喃說著的『恐怖』,再也找不到任何形容以表達自我。
潛艇對外敵方信息的接受方式只能靠肉眼、潛望鏡及聽螺旋槳這幾個簡單途徑來獲取。無盡黑暗的艙里聽著驅逐艦在水裡傳來的螺旋槳打水聲時,將恐懼無限放大。當驅逐艦停在頭頂上時,聲聲鑽心入肺的隆隆聲宛如惡鬼催命那般。絕境。在水底除了這一層『金屬外殼』的保護之外,幾乎是無處可逃。每次因躲避深水炸彈而再三地潛過各個艦員可承受的心理底線之外的潛艇。外殼因水壓而發出的吱吱聲,像利刀那般擊在各個將士隨時崩潰的神經線。潛艇竭斯底里的大吼或喃喃說著上帝救我,在黑暗裡等待著每一次死亡的來臨。但他們知道,上帝是絕不會在這艘潛艇里的,每次躲過死亡的淚水與歡呼,在呼喊著下一個死亡危機的到來。在水底,除了這個金屬外殼,他們便一無所有了。而這個外殼,則是所有人的生命。生則同生,亡則同亡。而唯一能接受外面信息的感覺只能是那對牽連全身神經的耳朵。頭頂穿梭著敵軍的驅逐艦時,只能是雙手握於胸前,緊閉雙眼,在黑暗裡聽著潛艇外那由遠至近的螺旋槳打水聲與深水炸彈爆炸聲。父母生我一對耳朵,於此時,我用它來感受死神的面貌。
航行初,第一次潛水演習設定了潛艇成員的第一個心理底線。艦長把潛艇潛到水下170公尺時,流著冷汗都欲出聲制止艦長這個令人心生恐懼的演習。這個深度是艦長所能接受的心理底線,看著在低頭禱告著的手下將士,微笑著把潛艇升回水面。但是他也沒料到在之後居然要一次次的突破對潛艇可以潛深度的底線,以至在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時完全突破底線。電影不只是用一次次心理底線的突破來釋放及加深艦員及觀眾的恐懼、來描述這一過程。在航行了差不多一個月之後,除了躲避驅逐艦的追擊之外,幾乎毫無建樹的U96潛艇全體成員的士氣在慢慢的低落,在大海里毫無目的漂流。在某一天在前方居然看到了已方近在眼前的潛艇,站在遼望台上的對方艦長正是出航前一天一起在俱樂部狂歡的老湯姆森,這名須發皆白本來是處於退休狀態的老艦長正站在暴風雨對面的潛艇上向這邊狂揮著手。『嘿,湯姆森,湯姆森!』茫茫大海居然相遇,互揮手擦邊而過。那刻百感交集,宛如在一個偏遠的地方,看到自己親近的人,與他互望而過。
此片如此完美,可以說是導演對『室內戲』超乎常人的理解。特別在潛艇『可視』的狹小空間里用『聽』來表現無限的空間。在狹小空間里所做到的不凡效果,把『視聽』范圍做到了極致。導演在訪談中談及,不過是把攝影機改小一些來適合這個拍攝空間罷了。而把電影表現得妙到顛峰的不是影像里可視的空間,而是聽到的關於潛艇外傳來的各種聲音。驅逐艦探測潛艇方位的聲納,驅逐艦的螺旋槳打水聲,在頭頂上爆炸的深水炸彈,艇殼受到水壓而發出的聲音。每一樣聲音都讓人真切的宛如置身於這個黑暗潮濕的潛艇之內,而外面則是無限空曠的大海底。於狹小空間表現另一空間無限性且讓人身臨其境的處理手法,確實是在視聽表現上的一個里程碑。導演在進軍好萊塢之後的《空軍一號》如法炮製,卻未達到如此真實引人入境的感覺。《從海底出擊》足已讓導演不朽。
當U96駛入碼頭全體將士接受著凱旋歸來的禮儀時,被盟軍的飛機擊沉時,這樣的歸宿對於U96而言不是最好的結局么?我更願意把這艘潛艇看作是一個活生生的物體,一個包著金屬外殼的智慧體。影片則是表現它從生到死的過程。
美國題材《紅色風暴》,此片寫的是美國戰略核潛艇在臨戰狀態下的故事,比較寫實,但帶有一定商業片的味道。而且不是在潛艇內部實拍,但搭景做的比較好。
PS:挖苦幾部外行潛艇電影。
《U-571》非常垃圾的商業片,連U艇的基本外形都沒整清楚,就敢拍U艇電影。更喜劇的是,讓魚雷擦著潛艇外殼射過都不爆炸。好象魚雷是地雷。深水炸彈就在潛艇旁邊爆,可就是炸不爛潛艇,導演沒一點物理常識。5-6個人就把U艇開走了,還能打仗,好象U艇自動化程度比現在的最高級潛艇還高。看過了《從海底出擊》後再看〈U-571〉覺得它太垃圾了。
《K-19寡婦製造者》哈里森·副特拍的爛片,完全站在挖苦諷刺K-19的角度去拍的,把K-19鈦合金核潛艇拍成了刀形船首的二戰老潛艇。這個片子從軍事愛好者的角度看,完全就是一個外行拍的商業垃圾片。連K19的外形都沒整明白,而且很象政治宣傳片。
《獵殺紅色十月號》整個故事非常精彩,片中出現了蘇聯台風級,美國落山雞級和蘇聯K-1級,但都是電腦做出來的(水下航行部分)。搭景搭的比較好,但是把台風級說的太沒用了,把美國落山雞級說的太神奇了。整個潛艇之間的對抗,也有點似是而非。不過還勉強能接受。
其他的一些電影,你有興趣自己也可以看,但是一般都很垃圾了。
⑧ 電影紅色風暴
丹澤·華盛頓的吧?
你應該搜索 《紅潮風暴》
另外,喜歡潛艇電影的話
再推薦你兩個
肖恩·康納利的《獵殺紅色十月》
哈里森·福特的《K-19寡婦製造者》
都是經典
⑨ 想看看現在先進的核潛艇戰電影 不知道有哪些
德國題材《從海底出擊》,是最經典的潛艇電影,比目前所有的潛艇電影都寫實,片長190多分鍾,信息量大,U艇內部實拍,充分展現「海狼」的威力。好看。
美國題材《紅色風暴》,此片寫的是美國戰略核潛艇在臨戰狀態下的故事,比較寫實,但帶有一定商業片的味道。而且不是在潛艇內部實拍,但搭景做的比較好。
《U-571》
《K-19寡婦製造者》 哈里森·副特拍的
《獵殺紅色十月號》 整個故事非常精彩,片中出現了蘇聯台風級,美國洛杉磯級 和蘇聯K-1級,但都是電腦做出來的(水下航行部分)。
其他:
核艇風暴、
瞄準南半球、
鬼潛艇、
落入敵手、
潛艇總動員、
魚雷出擊、
潛艇沉沒、
魔女潛艇、
孟菲斯美女號、
深層恐懼、
北韓潛艇戰、
幽靈號潛艇、
死亡潛航、
太平洋潛艇戰、
潛艇密航大作戰、
升起潛望鏡、
、
敵方水域、
下面的敵人、
海軍地獄貓、
緊急下潛、
目標東京
⑩ 張藝謀的「紅色風暴」,讓人震撼的《紅高粱》
剛看完張藝謀在1987年所導的片子《紅高粱》,還一直沉浸在影片最後的震撼之中。 還有抹那近乎詭異的紅,揮之不去的紅。
看《紅高粱的》時候,我想到了之前所看的,陳凱歌所導的《邊走邊唱》,感覺兩部影片的拍攝地點都像是在陝西那一帶。不過《邊走邊唱》看到的是一片荒涼的黃土,整部電影也幾乎都呈現這種土黃色;
可是這部《紅高粱》,除了黃土色,還有大量的紅色。
很多電影都喜歡用大量的紅色,因為紅色代表著熱情、激情、愛情,甚至可以表示鮮血;可是很少電影像《紅高粱》這部一樣用的是鮮紅色。
從影片一開始,鞏俐飾的女主角九兒出嫁,九兒穿的是鮮紅的嫁衣,坐的是鮮紅的轎子,戴著鮮紅的頭巾。
這原本應該是很熱鬧的場景;卻只看到幾名轎夫,行走在荒涼的黃土地上,顯得有些詭異。
我想這應該就是張藝謀選擇鮮紅色的原因吧。整部片有很多地方都像這轎子和嫁衣一樣,紅得詭異、紅得令人不安。
還有那一壇壇的高粱酒,倒在碗中,竟也是如葡萄酒般的紅色。
當家的九兒和釀酒夫們聚在一起,唱著感謝酒神的歌曲,大碗喝著新釀的酒。那像血色般的酒,成了聯系著釀酒夫和當家的之間,還有他們與土地之間的一個媒介。
還有那比人還高的高粱,那綿延幾畝地的高粱。高粱讓他們釀酒,維持他們的生計;高粱地里頭也可能潛在著危險,有壞人埋伏其中;或是像迷宮一樣,在里頭拚命奔跑,卻好像怎麼都逃不出這片高粱地——甚至它還是偷歡的最佳屏障。
可是這屏障終究被打破了,這比人還高的高粱,綿延幾畝地的高粱,被侵華日軍鏟成了平地。
影片到這轉了個大彎,原來的小歡小怨,變成了國家民族間的仇恨。張藝謀開始下重口味了。
村子裡肉鋪師傅有著庖丁解牛的技術,可他卻被日本軍抓來解人!解的是釀酒師中的老大哥。當老大哥覺得已經釀出最好的酒時,他就離開了釀酒地,抗日去了。所以當老大哥被抓到時,日軍在村民面前,殘忍地表演了一場血祭。
熱血被點燃了!就像燒在那碗高粱酒的火一樣。九兒和釀酒夫們唱著謝酒神歌、喝著紅色的高粱酒,但這次不再是謝神的慶典;而是有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一種歃血為盟的同仇敵愾。
男人們埋伏在高粱地上等候日軍,女人則在家中煮了一桌子的菜,還有一人一大碗,紅色的高粱酒。
那天的天色特別的紅,紅得像要滴出來似的。
孩子畢竟不堪久候,跑回家中嚷著肚子餓,所以九兒就擔了兩壇高粱酒去男人們守候的地方。
可是這時,日軍出現了,殺了他們的當家人。
而憤怒的男人們,抱著裝著火葯的酒瓮,沖向日本軍車……
影片的最後,看到倒地的九兒,和流在她身旁,那像血色一樣的高粱酒,還有天上,那火紅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