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二戰電影孟菲斯美女號正片

二戰電影孟菲斯美女號正片

發布時間:2022-12-19 18:52:05

Ⅰ 求一部cctv6播過的美國二戰電影,60-70年代製作,彩色的,講孟軍空軍去轟炸德國的飛機製造廠。

633轟炸大隊目錄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影片名稱:633轟炸大隊

主要演員:哈利·安德瑞斯影片導演:威爾特·格勞門電影類型:戰爭歷史出產地區:歐美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1943年3月3日,一支盟軍的飛機編隊再次誤入領空,二十七大隊正在機場擔任警戒任務的中尉立刻起飛。當爬升到3500米高度時,他發現了目標-11架雙尾X的洛克X希德P-38「閃電」式戰斗機。中尉對此直接展開了攻擊,駕機從P-38編隊的後上方俯沖直下,咬住編隊尾的一架收音機猛烈開火。20毫米炮彈准確地命中了目標。P-38最後迫降在阿爾及利亞。

Ⅱ 二戰經典電影

二戰的電影,多得數都數不過來。在所有的二戰電影中,這12部二戰片,從頭到尾連起來看更有意義,這12部片子加起來,剛好展示了整個二戰的前因後果。
二戰萌發:1939
《希特勒:惡魔的崛起》
超寫實主義風格,為你還原了希特勒是如何從一名男童黑化成一個「男魔」。也許有不少人的三觀還處在拋棄人道主義去崇拜這個「男魔」的階段,但這部影片深刻的揭露了一個心術不正的投機主義者是如何蠱惑人心成為大獨裁者,並讓今天的德國都無法原諒自己曾在二戰中犯下的罪行。
維也納的流浪漢、慕尼黑的「小透明」、啤酒館的法西斯,希特勒用「極端民族主義」綁架了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給全人類帶來難以磨滅的傷痛!正如影片片頭所言,「惡人得逞的必經之路,就是讓好人無所事事!」該片對希特勒進行了栩栩如生的解構,警醒我們不要忘記二戰的慘痛教訓。
防禦階段:1940-1941
《不列顛之戰》
這部20世紀60年代的電影以頗為精彩的空戰鏡頭重現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空中戰役——不列顛空戰。對比今天動輒上億人民幣的「五毛特效」,這部影片以滿滿的誠意從多個國家調度現役的幾百架真正戰機,並佐以極盡考究的軍械裝備,火爆的還原了當時的空戰場景。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
本片根據二戰史上最殘酷的要塞攻防戰「布列斯特要塞」保衛戰改編拍攝。布列斯特在二戰時期是蘇聯和波蘭的邊界,也是德國入侵蘇聯的必經之路。這場戰役中,德軍有最精良的第45師參戰,並裝備了能夠發射重達數噸炮彈的550-600mm的大炮,也因此可歌可泣的布列斯特要塞守軍面對於敵我力量懸殊的德軍,在拚死抵抗至極限後全部壯烈犧牲。
大洋戰爭:1941
《虎!虎!虎!》
這部曾經榮獲第4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的影片堪稱經典中的經典,本片也被認為是第一步以富士電影膠片發行的好萊塢電影。大量英俊挺拔的美國海軍現役士兵出現在影片中,長達150分鍾的電影用濃重的筆墨渲染了大戰前夕美日雙方的行動。它站在一個宏觀的角度來俯視這場戰爭,真實的再現了日軍偷襲珍珠港的始末。
極其客觀、忠於史實,並具備超高的史料價值。
遠東戰場:1942
《太陽帝國》
這部電影中的「80後」大有來頭,不光在中國取景,還有年輕的克里斯蒂·貝爾(《蝙蝠俠》的扮演者)在片中擔任男主角,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影片的導演是斯皮爾伯格!雖然這是一部戰爭題材電影,但正類似日本動畫導演宮崎駿的《起風了》,這部電影也非常讓人頗感意外的弱化了戰爭場景,轉而從戰爭中的人性角度出發來表達立意。
本片描述了英國貴族小孩傑米在戰爭中顛沛流離,為了生存從稚氣未脫的「流浪兒」蛻變成集中營油頭滑腦的「小鬼頭」的故事。生命永遠是最可寶貴的,不可摧毀的生存意志恰是殘酷戰爭中的「人性之光」。
戰爭轉折:1942
《斯大林格勒戰役》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整個二戰的歷史性轉折,也是近代戰爭史上最血腥暴力的戰役。本片的一大亮點是採用親歷戰爭的德國士兵的視角描述了二戰中最慘烈的一役,蘇德雙方在這場戰役中共傷亡200萬人以上。
德國青年鮮活的生命在戰爭中化為烏有,德軍沒有勝利,德軍在蘇聯的寒冬里生存都是問題。所以說,戰爭電影的立意永遠不會是教唆大家去挑起戰爭,而是警醒大家珍愛生命,珍惜和平!
《細細的紅線》
一部看劇照就知道導演有文藝情懷的反思電影,也因此導演用了一句美國諺語來形容戰爭——「在理智與瘋狂之間,只有一道細細的紅線。」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雖然節奏似窩心的「韓劇」,但卻用非常生活化的鏡頭語言烘托出了戰場上美國大兵的內心真實寫照。戰場如生活,生活似戰場,人類為了功名利祿互相搶奪,而人性的光輝卻漸漸失落。西恩·潘、約翰·特拉沃爾塔、阿德里安·布羅迪等多位大影帝系數亮相這部戰爭巨片,本片獲7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攝影,最佳導演,最佳剪接,最佳電影音樂等多項提名。
號角吹響:1943
《孟菲斯美女號》
沒有炫目的特效,沒有恢宏的戰場,沒有過分的煽情,它就這樣默默的用畫面的自然感染力帶你走近了「孟菲斯美女號」上每個士兵的身旁。真實、很真實、非常真實!
「我們」是一群「沒心沒肺」的士兵,「我們」愛搞怪,「我們」喜歡美女,「我們」忙裡偷閑做飛機模型。「我們」也可愛,「我們」也打仗,「我們」也犧牲,你瞧「我們」的青春就是死亡。這就是影片中呈現給觀眾的戰爭生活,令人再三回味。
勝利在望:1944
《最長的一天》
本片簡直大牌雲集,影壇男神理查德·伯頓 、肖恩·康納利 、亨利·方達 、約翰·韋恩 、萊德·巴頓斯……有他們坐鎮,你還怕影片不夠精彩嗎?
栩栩如生的士兵形象;低空飛過的英軍戰機;遭受掃射的美國部隊;彈雨中的救傷修女,這一幀幀的畫面描繪了諾曼底登陸的第一天。手法平實、場面逼真、粗中有細、足夠精彩,在第35屆奧斯卡頒獎禮上更是拿獎拿到手軟。
抵抗無效:1945
《硫磺島的來信》
硫磺島血戰是太平洋上最為慘烈的一場戰役,日軍在幾乎完全孤立的島嶼上進行抗登陸戰。為了這個地處戰略要沖的彈丸小島,美軍付出了近7000人陣亡,19000人負傷的代價!
作為一部日本視角的反戰題材影片,提到它中日影迷都會再提及中日關系。在美日兩軍的家書中,來自母親的叮嚀都是相似的。恰恰是這一點觸動了人性里最柔弱的一層防備,戰爭並不是人民的戰爭,戰爭只是一群毫無人道的「極端分子」的變態私慾。
《遙遠的橋》
詹姆斯·凱恩、邁克爾·凱恩、肖恩·康納利、德克·博加德、吉恩·哈克曼、埃利奧特·古爾德、愛德華·福克斯、安東尼·霍普金斯、勞倫斯·奧利弗、羅伯特·雷德福……這些令我打字到手抽筋的名字,告訴我們這又是一部全明星陣容的史詩級二戰巨片。
雨滴般的傘兵跳傘、大橋上的激烈戰斗、渡江上的刺眼火拚,你要的大場面統統在這里!影片用全景敘事的方式去拍攝戰爭片,在沒有CG特效技術的70年代實屬上乘之作。相比斯大林格勒戰役等知名戰役,影片著眼於「市場花園行動」著實冷門了些。這是戰爭史上最失敗的空降計劃,沒有周密的部署,沒有默契的協同,大批無辜士兵的生命被白白的葬送在冷血的戰場之上。
噩夢結束:1945
《帝國的毀滅》
至今仍在互聯網被廣為傳播的惡搞鬼畜作品《元首的憤怒》,本片屬於紀實電影,逼真的反映了希特勒人生中在第三帝國最後的12天。相信也有不少人是因為它被惡搞的原因,才觀看了該片。
罪孽者歇斯底里的掙扎,不含任何煽情的戲份,赤裸裸的陰沉訴說著納粹本質的惡。人類的正義永遠不會是一種極端,影片自始至終都沒有正面刻畫俄軍的強大,而是通過德國的戰爭慘景來揭示 「邪不勝正」的偉大真理!

Ⅲ 「孟菲斯美女」號和她的夥伴們,二戰時期的空中堡壘是德軍的噩夢

「一架,兩架……十五架,十六架……」1943年5月17日,英格蘭某機場,一隊完成了轟炸第三帝國本土目標任務的轟炸機正轟鳴著返回基地,一位地面軍官舉著望遠鏡一邊數著返航飛機的數目,一邊嘴裡念念有詞。一個看起來像是聯隊指揮官的軍官插進來問道:「『孟菲斯美女』號回來了嗎?」「沒有。」他憂郁地回答。話音剛落,一架傷痕累累,只剩下一台發動機還在工作的轟炸機就出現在視野里……

這是電影《孟菲斯美女號》里的一個場景。該片攝於1990年,它選取了一個不算太大的視角,即二戰歐洲戰場上美國陸軍航空隊最先完成了25次戰斗任務回國的B-17轟炸機組的最後一次戰斗,真實地反映了反法西斯戰爭中那段壯麗而又慘烈的 歷史 。好了,就讓我們看看真實的「孟菲斯美女」號和她的夥伴們留在 歷史 里的航跡吧。

天上的艦隊

戰略轟炸思想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當時,陸地和海洋上長期持續的殘酷的塹壕戰促使軍事家們開始尋求一種能夠越過前線,摧毀對方戰爭能力和戰爭潛力的手段。一戰結束不久,戰略轟炸就成了空中作戰的發展趨勢之一。當時人們認為,遠程戰略轟炸機可以消滅對手的生產能力,而且摧垮維系戰爭所必須的對方國民的戰爭意志,如此,對方的前線部隊必定陷入不願再戰也無力再戰的困境。1923年,義大利軍事理論家杜黑撰寫的《制空權》一書系統地論述了這種航空技術的興起給戰爭樣式帶來的變化。也掀開了軍事史上全新的一頁。

1940年的不列顛之戰中,德國空軍的轟炸機部隊在英格蘭上空第一次實踐了戰略轟炸理論。德國人的轟炸機幾乎把逃過海峽,方得喘息的大英帝國逼到絕境。但事實上,這個「幾乎」卻差得很遠,德國空軍轟炸機的數量和質量遠不足以致一個國家於死地,他們只是攻擊了皇家空軍的機場並對城市進行了夜間「恐怖」轟炸。

等到盟軍從開戰之初的慘敗中回過神來,反攻歐洲的大幕也就拉開了。1941-1942年間,蘇軍的奮戰使得納粹德國分身乏術,而納粹鐵蹄下的歐洲大陸卻看起來似乎仍然牢不可破。這樣,西方的英美聯軍只能考慮從空中反擊德國。

1942年1月,美國陸軍航空兵第8航空軍在喬治亞州的薩凡納成立,並於2月移師英國。當年7月4日,空8軍的空勤人員駕駛著6架從皇家空軍「借」來的A-20轟炸機(其實也是美國工廠的產品),和6架英國飛行員駕駛的同型機一道突襲了荷蘭境內的德國空軍基地。這次襲擊很不成功,但卻使美國人時隔24年後第一次親身體驗了歐洲空戰。

隨著運輸船隊源源跨過大西洋,駐英美軍的力量日益增長,第8航空軍的實力隨之大大增強,新型的B-17「飛行堡壘」式轟炸機也一批批地從大西洋彼岸的工廠里生產出來,來到英格蘭各地星羅棋布的機場上。在1942年的大部分時間里,美陸軍航空兵都一直在進行訓練和准備工作,只是間或進行一些小規模行動以積累經驗。進入1943年,盟軍開始使用這些重轟炸機對納粹德國進行戰略轟炸,以圖削弱其戰爭潛力。英國人承擔了對德國進行夜間「地毯式」轟炸的任務,而美國則選擇了在晝間對第三帝國的目標實施精確轟炸。從此,歐洲天空中烏雲般鋼鐵艦隊的故事拉開了大幕。

晝間空襲與反空襲的搏鬥

帶有上千噸炸彈和幾千挺機槍的數百架重型轟炸機無論從哪方面看,都是一支強悍的力量。除了使地面上的德國老百姓親身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外,迎戰他們的德國空軍戰斗機部隊也對這種從未經歷過的戰斗形式深感頭痛。

曾經有一個德國戰斗機指揮官向手下的飛行員們這樣說道:「雜技般的獨立戰斗已經結束了。我們面對的不再是對方的飛行員,而是龐大的空中艦隊,是一大堆用皮帶把自己捆在炮塔里的機槍手,是天空中的步兵。」

他所說的完全是事實。在二戰歐洲西線中後期那些空襲與反空襲的戰斗中,德國飛機設計師和飛行員努力爭取的技術性能優勢幾乎失去了意義,德軍飛行員們從此只能象地面上的步兵沖擊敵防禦陣地那樣沖向迎面而來的轟炸機群。在1942年8月17日B-17機群首次出擊時,他們連一架「飛行堡壘」都沒有擊落,反而有幾架戰斗機葬身在B-17密集的自衛火力之下。

但這並不意味著對納粹的晝間轟炸會輕而易舉。雖然B-17渾身如同刺蝟般長滿了機槍,但它的自衛能力並非看上去那般無懈可擊。為了鼓舞士氣,美軍高層規定,空勤人員只要完成25次任務就可以回家。但在戰爭中期,轟炸機飛行人員的士氣仍然不高,因為在美國航空部隊參加歐戰的第一批轟炸機中,有多達80%的轟炸機在敵人的領空里被擊落或被擊傷。德國空軍戰斗機和高射炮部隊已經漸漸積累起了抗擊重型轟炸機編隊的經驗,他們激烈的抵抗將為這片耀眼的輝煌蒙上一層血色。

對於B-17和晝間精確轟炸戰術而言,最慘痛的損失之一發生在1943年8月17日。這一天的戰況可以說是比較典型的。當時,第八航空軍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空襲,目標同時包括巴伐利亞南部累根斯堡的梅塞施米特工廠和施魏因福特的滾珠軸承廠。為此次任務美軍出動了376架「飛行堡壘」。這次攻擊的縱深是開戰以來前所未有的—深入德國腹地800公里,直插歐洲中部。可是,當時盟軍還沒有哪種戰斗機的航程遠到能為這樣的任務進行全程護航,轟炸機群只好在沒有護航機的情況下深入敵陣,僅靠自身的機槍來自衛。飛機從英國起飛的時間由於天氣原因而推遲了一段時間,這導致了計劃中在英吉利海峽上空的集合無法實現,機群的隊形也因此分散開來。這一分散使得他們更容易被各個擊破,事實上,這些「飛行堡壘」遭到了的猛烈攻擊的確是前所未見的。

德軍用手裡一切能用的東西「迎接」這些遠道而來的轟炸機們。各種型號的德國戰斗機紛紛用7.92mm機槍、20mm航炮和空對空火箭向B-17開火,甚至德國轟炸機也飛到上方向盟軍機群投擲,至於高射炮,則據說是「密集得你都能在上面走路」了。德國空軍此番在抗擊B-17的戰斗中使用了許多種戰術。他們的戰斗機有時從太陽方向沖向轟炸機,在這種情況下,刺眼的陽光使得B-17的機槍手很難瞄準目標。此次空襲行動中,B-17還暴露出一個嚴重的弱點,就是正前方火力的嚴重不足。由於機頭只有1挺.30(注意,不是.50)口徑機槍,轟炸機群在面對德機的正面攻擊時,常束手無策。德軍還採用了一種極其有效的戰術,就是用大量戰斗機集中攻擊某一個美軍轟炸機編隊。美軍轟炸機編隊一般由3-12架飛機組成,編成一種被稱為「箱式」的隊形以集中火力防禦敵機。面對德軍大量戰斗機的集中攻擊,他們雖然總能擊落一些敵機,但編隊內的轟炸機也常常一架接一架被其餘的德機擊落,盡管如此,編隊里倖存的飛機仍堅持向目標前進。第100轟炸機聯隊在8月17日這天起飛了19架轟炸機參戰,竟只有2架得以返回,因而以「浴血100」而聞名。這一次攻擊中,美軍總共損失了60架B-17,600名空勤人員死於非命,還不包括那些受損後返航的飛機上的人員傷亡。不僅損失巨大,這次空襲的效果也不顯著:軸承廠的生產能力只下降了40%。盟軍不準確的情報使他們認為德國的絕大多數滾珠軸承生產能力都集中在施魏因福特,事實上並非如此—盡管那裡的軸承廠也確實比較重要。這次失敗的空襲在兩個月後的1943年10月17日再次上演,同樣損失慘重,也同樣成效不彰,而且留下了「流血星期四」的名聲。這兩次幾乎相同的失敗迫使陸軍航空隊重新審視其「晝間精確轟炸」策略。晝間轟炸不得不暫時停止,直到1944年2月才恢復。

1943年發生的這些空中戰斗清楚地表明,沒有護航的B-17,盡管自衛火力強大,在德國戰斗機面前仍很脆弱。為了克服這一缺陷,設置了機首炮塔的B-17G型在1944年開始出現在歐洲上空,更重要的是,新型的P-51「野馬」式戰斗機投入了戰場。P-51是一種遠程戰斗機,它可以把B-17從英國的基地護送到目標,再護送回來。在這一前提下,1944年3月6日的空襲行動取得了成功。那是第一次出動大批B-17前去轟炸柏林。在P-51和英軍裝備的P-47「雷電」戰斗機的護航下,B-17機群遭受的損失要比1943年8月、10月那兩次任務輕得多。不僅是損失減少了,空襲的效果也大大提高,不僅重創了軍工廠之類的軍事目標,也對德國人心理造成了沉重的打擊。這場空襲告訴德國人,帝國的首都不再是堅不可摧的了!從而在他們心中投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就象1942年4月18日杜立特對東京的空襲給日本人造成的影響一樣。盡管英國的轟炸機早在1940年就轟炸過柏林,但那些襲擊的規模遠不能和這次600架重轟炸機的大轟炸相提並論。這還只是個開頭,此後,盟國的轟炸機群將經常「光顧」第三帝國的首都,直到這個邪惡的帝國被徹底踏平為止。在這些轟炸行動中,盟軍經常會出動1000架轟炸機的超大規模機群來反復毀滅這座漸漸成為廢墟的城市。有人如此評論道:「德國人修建了一個堡壘,卻忘了給它建造頂蓋。」1944年3月這次空襲的勝利標志著歐洲空戰的戲劇性轉折。曾在早些時候遭重創的B-17機群,現在終於可以在戰斗機的護航下,有效地攻擊任何德國目標而不再受到重大損失。

B-17的許多型號都在歐洲天空的戰火中經受了考驗。B-17和她的機組成員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卻把火焰與懲罰帶給了敵人,這一切使得「飛行堡壘」這種在當時並非最大最快的飛機,卻在二戰史中刻下了不容抹殺的地位。她是歐洲空中戰爭中的決定性兵器。她不僅把第三帝國的城市和工廠夷為平地,也逐步耗盡了德國空軍的力量。到西方盟軍在諾曼底開辟第二戰場的時候,制空權已完全落入盟軍手中,到了1945年3月24日對柏林進行「千機轟炸」時,一千多架B-17隻遇到了4架德國戰斗機(雖然是令人膽寒的Me-262噴氣戰斗機),被擊落3架!這一優勢使盟軍的地面部隊得以克制並戰勝了曾不可一世的德國陸軍。如果說就是B-17打贏了歐洲戰爭,那顯然是十分勉強的,但毋庸質疑,B-17在盟軍漸漸打敗德軍取得優勢的過程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B-17是一種革命性的武器,和她的許多革新和不足一道,她不僅有力影響了二戰的進程,也改變了此後戰爭的面貌。

B-17的各種型號

1938年,39架「B」型機走下了流水線;1939年,38架「C」型機又緊隨其後:這兩種型號配備了比A型更強的火力,更厚的裝甲保護和自封閉油箱。1940年,又有42架D型投入使用。這些D型機和少量的C型機一道,成為最早參戰的「飛行堡壘」——最先是在英國皇家空軍手中,後來又被美國的飛行員駕駛著稀里糊塗地在1941年12月7日那天飛到了珍珠港上空。

1941年9月,一種尾翼得到重大修改的「飛行堡壘」出現了。原先小巧的垂直安定面與方向舵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巨大的垂直尾翼,它從機身中部開始突出機背,一直延伸到機尾。垂尾末端下方是一對威力強大的.50口徑機槍,這是在吸收了英軍的實戰經驗後做出的重要改進。同時,它還增加了配備2挺.50機槍的遙控射擊的澡盆形機腹炮塔,後來由於發現這種遙控炮塔的可靠性有問題,於是用人工操作的球形炮塔取而代之。這就是B-17E。B-17E的全長增加到73英尺10英寸,以容納新增的機尾機槍塔。它的最大速度為317英里/小時,最大有效載荷高達17,000磅!在攜帶4,000磅時速度可達200英里/小時。自此,「飛行堡壘」變得名副其實了。

與E型相似的B-17F是在洛克希德、道格拉斯和韋加(現在洛克希德公司的前身)三家公司生產的,其中以前者為主。這種飛機的速度要比前期的幾種型號低一些。只有299英里/小時,而最小著陸速度卻提高到了90英里/小時!它的實用升限為37,500英尺,航程2,880英里,爬升到20,000英尺需要25分半鍾。但是在付出了這些代價之後,B-17F安裝了10挺.50口徑機槍和1挺.30口徑機槍(裝在機頭玻璃罩上),而且加強了要害部位的裝甲保護,從而提高了面對敵方火力時的生存率。三個公司加起來,一共生產了3400架B-17F。

1943年9月,「飛行堡壘」的終極型號浮出了水面,這就是B-17G。它在機鼻正下方安裝了增加了一個炮塔,內有2挺.50口徑機槍,以彌補前期型號正前方向上火力不足的缺陷。該型機共配有12挺.50機槍,備彈6,380發(另有1挺較小的.30口徑機槍裝在機身中後部上方)。波音、韋加、道格拉斯三家公司投入了這種產量最大的B-17的生產,總產量達到8,680架。

從1935年到1945年5月,總共有12,731架各種型號的B-17飛上藍天,其中有4,735架毀於戰火。

堡壘中的十兄弟

對B-17來說,最重要的其實是駕駛與保衛她的乘員們。「飛行堡壘」的機組是由十名任務、職責、位置各不相同的空勤人員組成的。

飛行員負責掌管飛機,也是機組的指揮官。他的職責是把飛機和機組帶到目標上空,並把他們安全帶回來。

副駕駛是美國陸軍所有中型、重型轟炸機上都設有的職位。由於要長時間保持嚴密的飛行編隊,這個職位變得不可缺少起來。而且,很多情況下,飛行員會在戰斗中受傷或陣亡,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就由副駕駛接管飛機。

投彈手負責給飛機裝彈,並使用「諾頓」轟炸瞄準器把投到目標上。在執行編隊轟炸任務時,領隊長機的投彈手要盡可能准確瞄準目標,其他飛機跟著一起投下。除了控制投彈,他還負責操縱機首的.50口徑機槍。

領航員要負責確定飛機的位置以及與目標和基地的相對位置。他要使用4種不同的手段為飛機領航:目視導航(根據地面上一些明顯的地標)、航位推演算法(根據飛機的航向、速度和上一個確知的方位判斷飛機現在的位置)、無線電導航法和天文導航法。領航員也要負責操縱機首的一挺.50口徑機槍。

這4個人全部位於飛機前部,而且都是軍官,而後面的6人都是應征入伍的士兵。

機械師負責在飛行過程中對飛機進行維護和維修,他必須全面熟悉B-17的結構與機械,並且在緊急情況下負責飛機的迫降。不僅如此,機械師還負責控制機背炮塔,從那裡,他擁有360度的方位視野,可以警戒整個上半球。

無線電員位於機身中部,主要負責本機與編隊中其他飛機之間的通訊。不過這個位置上的乘員要做的事情比其他人都要多。除了要操縱機背上的一挺.50口徑機槍外,他還要在投彈後打開照相機,這台照相機能以十秒間隔拍攝落點的照片,以供判斷戰果之用。不僅如此,無線電員還要在機組中擔負救護兵的職責。

腰部機槍手,左、右各1人,他們負責用機身兩邊的.50口徑機槍抵抗從飛機側面接近的敵方戰斗機。這些射手在戰斗中遭受了比其他機組成員都要嚴重的傷亡,因為他們的位置是全機最暴露的。

機腹射手一般是個小個子,他坐在B-17下部的小炮塔里,這個位置使他可以觀察整個飛機下方。機腹射手用腳踏板控制炮塔的轉動。後面幾種B-17上的機腹炮塔為飛機提供了一個極佳的火力點,雖然看起來這是全機最倒霉的位置,但事實上那卻是最安全的。戰爭末期,「飛行堡壘」上的機腹炮塔被取消以節省重量,但前提是,此時,德國戰斗機已經很少出現了。

尾部炮手掌管著最重要的火力點。由於尾後是最有利於對方戰斗機飛行員接近攻擊的方向,尾炮手理所當然要由機組中最好的射手擔任。

這十名乘員要在防衛敵機進攻和執行轟炸任務時通力合作,才能把炸彈扔到敵人頭上並把自己帶回家。事實上,使B-17大獲成功的因素除了飛機本身,這些乘員們也是不可忽視的。飛行員駕馭飛機的能力、領航員確定坐標的能力、投彈手准確轟炸的能力……無數的空勤官兵齊心協力,才鑄就了那個歲月里藍天上的輝煌。

孟菲斯美女號的故事

介紹了這么多,現在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真實的「孟菲斯美女」號吧。

和電影里的情節一樣,B-17「飛行堡壘」式轟炸機「孟菲斯美女」號(生產序列號No.41-24485)是美第8航空軍在二戰中第一架完成25次任務後回到美國的轟炸機。她的機組於1942年9月在緬因州的班戈接受飛機,隨後飛往田納西州的孟菲斯市短暫停留,在那裡,機長羅伯特·K·摩根和當地的瑪格麗特·波爾克女士一見鍾情,他的座機也因此得到了「孟菲斯美女」的名稱。從那裡,她飛越大西洋,來到英格蘭倫敦北面不遠的巴辛博恩基地。1942年11月7日,她和她的夥伴們一起離開跑道,飛向尚在德國佔領之下的法國布雷斯特港,從此開始了她10個月,超過36,000千米的戰斗歷程。

這里列出的是她執行過的25次任務:

1. 1942年11月7日 對法國布雷斯特的轟炸。

2. 1942年11月9日 對法國聖納扎雷的轟炸。

3. 1942年11月17日 對法國聖納扎雷的轟炸。

4. 1942年12月6日 對法國里爾的轟炸。

5. 1942年12月20日 對法國塞納河畔羅米伊的轟炸

6. 1943年 1月3日 對法國聖納扎雷的轟炸。

7. 1943年1月13日 對法國里爾的轟炸。

8. 1943年1月23日 對法國洛里昂的轟炸。

9. 1943年2月4日 對德國埃姆登的轟炸。

10. 1943年2月14日 對德國哈姆的轟炸。

11. 1943年2月16日 對法國聖納扎雷的轟炸。

12. 1943年2月26日 對德國威廉港的轟炸。

13. 1943年2月27日 對法國布雷斯特的轟炸。

14. 1943年3月6日 對法國洛里昂的轟炸。

15. 1943年3月12日 對法國魯昂的轟炸。

16. 1943年3月13日 對法國阿布維耳的轟炸。

17. 1943年3月22日 對德國威廉港的轟炸。

18. 1943年3月28日 對法國魯昂的轟炸。

19. 1943年4月5日 對比利時安特衛普港的轟炸。

20. 1943年4月16日 對法國洛里昂的轟炸。

21. 1943年4月17日 對德國不來梅的轟炸。

22. 1943年5月1日 對法國聖納扎雷的轟炸。

23. 1943年5月4日 對比利時安特衛普港的轟炸。

24. 1943年5月15日 對德國威廉港的轟炸。

25. 1943年5月17日 對法國洛里昂的轟炸。

她只是12,750架各型B-17中的1架,當然也是最著名的1架,因為她在希特勒德國發動的歐洲戰爭中第一個完成了25次戰斗任務並帶著全體機組成員安全返回美國本土。她從1942年12月7日到1943年5月17日持續飛行了10個月。她總共擊落了8架德國戰斗機,另有5架可能擊落的記錄,除此之外,她還擊傷了至少12架。更重要的是,她把超過60噸的炸彈扔在了納粹控制下的德國、法國和比利時境內。而且她還是一萬多架B-17中唯一當過「電影明星」的一架。

這位英勇的女士也和她的戰友一樣,飽經炮火的摧殘。她在5次任務中有引擎被擊毀,還有1次是拖著幾乎被打掉的機尾回來的。好在她的機組沒有人在戰斗中受重傷.

「孟菲斯美女」號的第26次任務是在1943年夏天返回美國,在各種集會上感謝人民對戰爭作出的貢獻,並鼓勵美國公眾繼續支持軍隊的參戰。機組訪問了美國各地的32座城市,在那些地方,他們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他們的吉祥物,一條陪他們飛過大西洋的叫「斯圖卡」的黑色蘇格蘭犬,也陪著他們一起周遊了全國。

一系列活動結束後,機長摩根上尉選擇了留在軍隊。他來到太平洋戰場上,成為了B-29「超級堡壘」轟炸機「無畏多蒂」的機長,投入到了打敗日本法西斯的戰爭中。最終,他於1965年以上校軍銜退役。

餘音

戰爭最終以法西斯的徹底覆沒而結束,B-17F型轟炸機「孟菲斯美女」號的故事到此可以劃上句號了,但這個令人難以忘懷的名字卻沒有被拋棄。1999年10月,81歲高齡的摩根上校應邀駕駛美軍最新型的B-1B戰略轟炸機升空,這架飛機所在中隊的一架同型機隨即被命名為「孟菲斯美女」III。

比這個名字更加名揚四海的是從那個戰火紛飛歲月里繼承下來的戰略轟炸思想。有了現代技術的支持,曾使那些B-17們付出沉重代價並創下不朽輝煌的「高空精確轟炸」戰術成了當今美國空軍最主要的戰斗模式。

但我們也看到,在這種力量的蠱惑下,那支曾為反法西斯戰爭立下汗馬功勞的軍隊卻正在悄悄地繼續著當年那些法西斯頭目們沒有做到的事情。 歷史 就是這般嘲弄人。

Ⅳ 求 孟菲斯美女號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孟菲斯美女號》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qOrRByytyTA-BQ1kQ1OLJQ

提取碼: tg25

《孟菲斯美女號》是由克爾·卡頓·瓊斯執導,馬修·莫迪恩,艾瑞克·斯托羅茲等主演的戰爭片。該片講述二戰期間,一批年輕的美軍轟炸機組成員,為了抗擊法西斯進行頑強而英勇的空戰的故事。該片於1990年9月7日在英國上映。

Ⅳ 一部轟炸機空戰電影,好像是二戰,上次看至少10年了

就是《孟菲斯美女號》 - 劇情影片描寫了二次大戰中的1943年,10名飛行員駕駛B—17轟炸機飛越德軍上空轟炸既定目標的壯烈場面。這群朝氣勃勃的小夥子,剛剛完成了他們的第24次飛行任務,再飛一次可以返家了,久違的家在等他的,戰爭結束之後該做什麼,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番憧憬。然而,殘酷的事實擺在他們面前,無法向人表露的緊張和恐懼,只有默默地祈求冥冥中的神靈保佑。為此,他們視好運勝過一切,一塊護身掛牌,甚至是一條幸運皮筋,都可...

Ⅵ 二戰電影觀看

《孟菲斯美女號》講述二戰美國轟炸部隊的電影,機型是B17-空中堡壘(
我超愛的一款轟炸機)
《拯救大兵瑞恩》諾曼底登陸,很壯觀,劇情很緊湊。
《兄弟連》額,這個用說了多經典的片子啊。
《太平洋戰爭》(新拍的,可不是老版的哦)同樣經典。
《美麗人生》戰爭中的偉大父愛,搞笑加感動。
《珍珠港》兄弟情+愛情,感動,感動還是感動..歌很不錯。
《父輩的旗幟》硫磺島戰役,電影描述手法很不錯。
《空戰英豪》額
這個是一戰的,但是很不錯,強烈推薦
,《風語者》中途島戰役,很不錯

,很多看過的名字一時想不起來,先推薦這么多吧~~

Ⅶ 有哪些好看的關於二戰的電影

--------------------希特勒在電影中不再是一個狂人,而是一個略帶瘋狂的正常人。其實他的女秘書回憶,在她和希特勒公事的十多年內,希特勒對她始終很好,很客氣,從沒有說過半句不尊敬的話

第2位:帝國的毀滅

主題:第三帝國最後的12天推薦指數:★★★★★★★

電影基本是按照希特勒女秘書特勞德爾·瓊格的回憶錄展開的。電影一開始,幾個女人在深夜被帶進狼穴,面前希特勒,因為他需要一個秘書。在這里,他們見到了德意志帝國的元首,希特勒本人。此時的希特勒是一個非常有禮貌,甚至和藹可親的老人。他一個個詢問秘書們來自哪裡,在特勞德爾·瓊格說自己來自慕尼黑的時候,希特勒選中了他。誰都知道,希特勒在慕尼黑生活多年,很喜歡慕尼黑的女孩。

隨後希特勒口述一段內容,讓特勞德爾·瓊格打字記錄。由於他過於緊張,全部打亂了。沒想到希特勒並沒有發火,而是帶著慈愛的笑容說:看來我們要再來一次了!

電影一跳,就到了1945年,蘇軍已經全麵包圍了柏林就要開始進攻了。

電影由無數個場景構成,雖然主角是希特勒和他的部將,家屬,秘書,但也有普通人,比如那個希特勒青年團的孩子

此時的希特勒,不再是瘋子,暴徒的形象,而更像是一個正常人。

場景一

希特勒和將軍們商量對策,希特勒命令第九軍團和史坦納的部隊左右夾擊,消滅進攻的蘇軍。

德軍將軍質疑:史坦納的部隊太少,無法攻擊十倍數量的蘇軍。

希特勒:溫克,讓溫克的第十二兵團去幫助他!

將軍:但第十二兵團正在開往易北河!

希特勒說:那就讓他們回來啊!

將軍滿臉大汗的說:那西線就沒有人防禦了!

希特勒大怒,咆哮道:你質疑我的指揮嗎?我說的話是命令,我想我已經說得夠清楚了!

德國將軍們面面相覷。

希特勒拿起一杯水喝了幾口,隨後掃了一眼,發現德軍著名的英雄蒙克旅長已經趕到。

他說:蒙克,我已經下令開始防禦,柏林已經成為前線,你負責防禦總理府附近的區域。

蒙克立即說:戰斗開始,我們會戰斗到最後一兵一卒。但柏林城內還有300萬平民,應該疏散他們!

希特勒冷酷的說:我知道你擔心什麼,但我們必須冷如冰霜,不能浪費任何精力在這些平民身上。

蒙克說:那婦女兒童怎麼辦,上千上萬的傷員,老人,這些平民怎麼辦?

希特勒淡淡的說:這樣一場戰爭中(指民族戰爭),根本就沒有什麼平民!

場景二

大家都勸希特勒離開柏林,他的妹夫費格林甚至找到希特勒的情人愛娃,讓她去勸告。

在費格林勸告希特勒的時候,希特勒問剛剛趕來的密友,帝國軍械部長斯佩爾:你說我應不應該離開?

斯佩爾則說:戲落幕的時候,你必須留在台上!

希特勒默默的點點頭!

第二次見面,希特勒對斯佩爾下令摧毀德國的一切。

希特勒說:敵人無論在哪裡,看到的都是一片廢墟。

斯佩爾說:這等於宣布了德國人民的死刑。沒有水電煤氣,也沒有交通燃料,我們等於回到了中世紀,這樣德國人民生存的希望很渺茫。

希特勒回答:戰爭已經失去了,再失去人民又怎麼樣(意思是戰爭已經失敗,再失去人民也沒什麼)!

頓了一頓,希特勒又說:我們應該自己毀滅它們,讓我們的人民自生自滅。如果他們這么懦弱,無法生存下來,那麼根據自然法則,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他們應該滅亡!

斯佩爾辯解:但他們是你的人民,他是他們的元首(意思是你要負責)!

希特勒冷酷的回答:戰爭中倖存下來的都是劣等族群,真正的優等人群已經在戰爭中毀滅了(意思是劣等人群不值得同情)!

斯佩爾無言以答!

場景三

前線激烈交火,蒙克旅長發現一群老百姓,拿著五花八門的武器向蘇軍沖鋒,有的甚至空著手,被機槍火力一片片的打倒,卻無法傷及蘇軍一根汗毛。

蒙克震驚的問:這些人哪裡來的?

部下回答:是人民突擊隊,下午剛剛召集的!

蒙克:讓他們立即離開交戰區!

部下:我們沒有指揮權,他們歸屬戈培爾博士直接領導。

蒙克大怒:讓他們快離開,這樣打仗太愚蠢了。

隨後蒙克去找戈培爾。

戈培爾:旅長,我有什麼能幫忙的嗎?

蒙克:您的人民突擊隊成為蘇軍的活靶子了。他們沒有必要的武器,更沒有戰斗經驗。

戈培爾:對勝利的堅定信心,可以彌補這一點。

蒙克:你不給他們配備武器,他們就無法作戰,現在他們就是在毫無意義的送死!

戈培爾突然大怒:我不同情他們,再說一遍,我不同情他們。是他們自己選擇的命運,他們選擇了我們,我們並沒有強迫德國人民。是他們自己把權力交給我們,現在他們也要為此付出代價!

蒙克只得面無表情的離開!

場景四

希特勒青年團的小男孩彼得,大概只有12,13歲,但他在老兵的帶領下,已經用火箭筒摧毀了蘇軍兩輛坦克。

此次柏林戰役開始,他和一群半大孩子,負責防禦大街上的一個反坦克炮陣地。

他的父親,一個在戰爭中失去右臂的老兵找到他,讓他回家。

反坦克陣地的負責人,一個大約18歲的貴族男孩士兵攔住他:你是誰,想干什麼?

父親:我只想要我的兒子,活著的!

男孩士兵:你應該為你兒子自豪,他摧毀了蘇軍兩輛坦克,今天元首會親自接見他。

父親不回答,反問這個士兵:你很年輕,在哪個戰場打過仗過?

男孩士兵有些不好意思:我還沒有這個榮幸!

父親惱怒的說:那是你走運,不用經歷屠殺!現在理智一點,把孩子們都放回家去!

另一個拖著長辮子的女孩士兵回答:我們要堅守陣地,戰斗到最後一個人!

父親以老兵的眼光回答:這不是一個陣地,這是一個陷阱,蘇軍會從大街兩邊包抄過來,你們根本無處可逃!

女孩:我們會奮起反擊!

父親不解的問:靠什麼武器?

男孩回答:用高射炮!

父親也怒了,大喊道:無數蘇軍就要開過來了,他們有坦克和大炮。他們只要攻擊五分鍾,你們就要舉手投降了!

女孩回答:我們向元首宣誓過的。

父親幾乎要發瘋了:你們難道還不了解,戰爭已經結束了,我們戰敗了!

他的兒子聽到這里罵了一句:懦夫。隨後跑了。

父親准備去追,轉頭又對這些孩子和少年說:快走,馬上走。如果俄國人來的時候,你們還在這里,我敢保證,你們都會死!

場景一變化,這個陣地果然受到蘇軍進攻,在蘇軍猛烈的炮火下,孩子們如驚弓之鳥一樣四散逃走。但那個男孩和女孩卻沒有逃,因為他們發誓絕對不會放棄陣地。女孩將手槍交給男孩,一面敬著納粹軍禮,一面命令他開槍打死自己。男孩流著淚打死了她,然後開槍自盡。彼得趕來的時候,只看到他們兩人的屍體。受驚嚇的彼得拿起他們的手槍,驚慌的逃走,卻遇到一個蘇軍士兵。

當時彼得拿著手槍,並沒有看到這個蘇軍士兵,這個掛滿勛章的蘇軍士兵本可以輕松殺了他。

但這個蘇軍士兵卻說:把槍扔掉,我不殺孩子。

彼得緊張之下,卻開了槍,子彈擊中了蘇軍的腹部。

蘇軍士兵痛苦的倒在地上,罵道:狗雜種,德國狗雜種!

彼得扔掉手槍,慌張的跑了!

場景五

大家都在勸希特勒離開柏林,希特勒卻說:比起逃跑,我寧可吞槍自盡。況且,我就算能跑了一時也跑不了一世。逃出柏林,我要風餐露宿,坐在某個農屋邊奄奄待斃!

隨後,他和愛娃商討自殺的細節,兩個女秘書也在。

希特勒說:最安全的就是把槍放在嘴裡開槍,頭會爆開,什麼感覺不到就死了!

愛娃說:咦!我要自己遺體漂漂亮亮的,我可以選擇服毒!如果我要選擇去死,我就要選擇沒有痛苦。

希特勒對兩個女秘書說:服毒死時,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被麻痹,幾秒鍾的事,什麼也感覺不到!

兩個女秘書都說:我也要一支!

希特勒點點頭,從抽屜裡面拿出兩支,分別交給他們:萬幸的是,希姆萊留給我很多。

在把毒葯膠囊交給女秘書特勞德爾·瓊格的時候,希特勒帶著溫柔和抱歉的表情說:真遺憾,我沒有給你更好的禮物!

但決定自殺前,希特勒還是找了醫生。

醫生告訴他:如果你對准太陽穴開槍的時候,手抖了,子彈也許只會傷到視神經。所以我建議你同時服毒,咬破膠囊的同時扣動扳機!

醫生為了證明毒葯的威力,將毒葯塞進希特勒愛犬的嘴裡。在愛犬倒下的一瞬間,希特勒扭轉頭去,不忍心看!

出來以後,希特勒對副官京舍說:我和妻子愛娃就要自殺了,但我不想讓俄國人把我們的遺體放進博物館。我想死後立即火化,不讓任何人找到。

隨後,希特勒用手按住京舍的心臟說:京舍,你能保證,完全這個命令嗎!

京舍回答:元首,雖然這是一個恐怖的命令,但我一定會執行。

在決定自殺前,戈培爾夫人突然敲開希特勒的房門,要求他不要自殺,讓他離開柏林。

希特勒回答:明天我就會被數百萬人詛咒,但命運不允許有其他的結局。

隨後冷酷的推開戈培爾夫人,重新走回房去,幾分鍾後,傳來一聲槍響!

希特勒並不再是一個狂人,而是一個正常人。他會為自己愛犬之死而痛苦,對身邊的女秘書很體貼,對妻子愛娃忠實,但也會對人民的痛苦無視,甚至認為他們的死是應該的。一個相對真實的希特勒!

莫斯科保衛戰

斯大林格勒大血戰

兵臨城下

圍困

不列顛上空的鷹

虎!虎!虎!

珍珠港

中途島大海戰

細細的紅線

風語者

諾曼底大風暴

拯救大兵瑞恩

遙遠的橋

父輩的旗幟

硫磺島家書

喋血孤城

血戰台兒庄

桂河大橋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辛德勒的名單

太行山上

二戰題材優秀影片最全榜單如下——

首先,是關於背景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經典影片:



大獨裁者 The Great Dictator (1940)

續最長的一日 Up from the Beach (1965)

突出部之役 Battle of the Bulge (1965)

羅維雷將軍 Il generale della Rovere (1959)

虎口脫險 La grande vadrouille (1966)

倫敦上空的鷹 La battaglia d'Inghilterra (1969)

不列顛之戰 Battle of Britain (1969)

橋 Мост (1969)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Valter brani Sarajevo (1972)

老槍 Le vieux fusil (1975)

遙遠的橋 A Bridge Too Far (1977)

逃往雅典娜 Escape to Athena (1979)

鐵皮鼓 Die Blechtrommel (1979)

勝利大逃亡 Victory (1981)

電視劇 從海底出擊 Das Boot (1981)

紅袍與黑幕 The Scarlet and the Black (1983)

孟菲斯美女號 Memphis Belle (1990)

動畫片紅豬 紅の豚 (1992)

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 (1993)

美麗人生 La vita è bella (1997)

拯救大兵瑞恩 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獵殺U-571 U-571 (2000)

戰地情人 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 (2001)

哈特的戰爭 Hart's War (2002)

鋼琴家 The Pianist (2002)

帝國的毀滅 Der Untergang (2004)

黑皮書 Zwartboek (2006)

超級女特工 Les femmes de l'ombre (2008)

行動目標希特勒 Valkyrie (2008)

無恥混蛋 Inglourious Basterds (2009)

安妮日記 The Diary Of Anne Frank (2009)

紅色機尾 Red Tails (2012)

白色嚴冬 Into the White (2012)

偷書賊 The Book Thief (2013)

狂怒 Fury (2014)

敦刻爾克 Dunkirk (2017)

HBO電視劇兄弟連 Band of Brothers (2001)

接下來,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的經典影片有這些:



斯大林格勒戰役 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ая битва (1949)

攻克柏林 Падение Берлина (1950)

解放 Освобождение (1969)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1972)

他們為祖國而戰 Они сражались за Родину (1975)

莫斯科保衛戰 Битва за Москву (1985)

紅櫻桃 (1995)

兵臨城下 Enemy at the Gates (2001)

反抗軍Defiance (2008)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 Брестская Крепость (2010)

白虎 Белый Тигр (2012)

然後,是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非戰場:



卡薩布蘭卡 Casablanca (1942)

沙漠之狐 The Desert Fox: The Story of Rommel (1951)

巴頓將軍 Patton (1970)

撒哈拉 Sahara (1995)

英國病人 The English Patient (1996)

血戰阿拉曼 El Alamein - La linea del fuoco (2002)

西班牙電視劇時間的針腳 El tiempo entre costuras (2013)

美國電視劇北非沙漠行動The Rat Patrol (1966)

二戰太平洋戰場又是另一種風格,以叢林,海戰,島嶼作戰為主:



東京上空三十秒 Thirty Seconds Over Tokyo (1944)

桂河大橋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虎!虎!虎! Tora! Tora! Tora! (1970)

中途島之戰 Midway (1976)

聯合艦隊 連合艦隊 (1981)

動畫片螢火蟲之墓 火垂るの墓 (1988)

細細的紅線 The Thin Red Line (1998)

珍珠港 Pearl Harbor (2001)

硫磺島的來信 Letters from Iwo Jima (2006)

父輩的旗幟 Flags of Our Fathers (2006)

東京審判 The Tokyo Trial (2006)

HBO 血戰太平洋 The Pacific (2010)

動畫片起風了 The wind rises (2013)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 USS Indianapolis (2016)

血戰鋼鋸嶺 Hacksaw Ridge (2016)

中國戰場不容忘記:



血戰台兒庄 (1986)

太陽帝國 Empire of the Sun (1987)

三毛從軍記 (1992)

鐵血昆侖關 (1994)

鬼子來了 (2000)

南京!南京! (2009)

拉貝日記 John Rabe (2009)

風聲 (2009)

喋血孤城 (2010)

賽德克·巴萊 Seediq Bale(2011)

金陵十三衩 (2011)

畹町橋(2012)

倫敦上空的鷹 最長的一天 血染雪山堡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納瓦隆大炮 血戰大西洋 凱利和他的英雄門 從海底出擊 U571 海狼 第八突擊隊 巴頓將軍 夜襲機場 孟菲斯美女號 蘇捷斯卡戰役 轟炸魯爾水壩 戰俘快車 大逃亡 黑鷹軍團 雜牌敢死隊 虎口脫險 雪地英雄


《布達佩斯之戀》

改編自Nick Barkow暢銷小說,Nolf Schubel作品。

影片講述三十年代的布達佩斯,一首觸動心靈,風糜全球的浪漫經典樂曲(《Gloomy Sunday》《 憂郁的星期天》)引出一段錯綜復雜的四角戀愛關系:一個美麗動人,芳華絕代的少女;一個風度翩翩的餐廳老闆;一個才華橫溢的鋼琴家(《Gloomy Sunday》的作者)和一個處心積慮的德國軍官之間發生的真實故事。

全片畫面,故事,音樂都異常凄美,攝人心魄。有種令人著迷的氣氛和難得一見的古典浪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片的主題曲《憂郁的星期天》(莎拉-布萊曼曾翻唱過該歌曲,但與影片中的版本無法相比)在現實的生活中曾令當時的無數聽眾沉迷其中無法自拔乃至自殺。

影片榮獲歐州巴伐利亞電影節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獎。

1.《希特勒:惡魔的崛起》

超寫實主義風格,為你還原了希特勒是如何從一名男童黑化成一個「男魔」。也許有不少人的三觀還處在拋棄人道主義去崇拜這個「男魔」的階段,但這部影片深刻的揭露了一個心術不正的投機主義者是如何蠱惑人心成為大獨裁者,並讓今天的德國都無法原諒自己曾在二戰中犯下的罪行。 維也納的流浪漢、慕尼黑的「小透明」、啤酒館的法西斯,希特勒用「極端民族主義」綁架了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給全人類帶來難以磨滅的傷痛!正如影片片頭所言,「惡人得逞的必經之路,就是讓好人無所事事!」該片對希特勒進行了栩栩如生的解構,警醒我們不要忘記二戰的慘痛教訓。

2. 《孟菲斯美女號》

沒有炫目的特效,沒有恢宏的戰場,沒有過分的煽情,它就這樣默默的用畫面的自然感染力帶你走近了「孟菲斯美女號」上每個士兵的身旁。真實、很真實、非常真實! 「我們」是一群「沒心沒肺」的士兵,「我們」愛搞怪,「我們」喜歡美女,「我們」忙裡偷閑做飛機模型。「我們」也可愛,「我們」也打仗,「我們」也犧牲,你瞧「我們」的青春就是死亡。這就是影片中呈現給觀眾的戰爭生活,令人再三回味。

3《帝國的毀滅》

至今仍在互聯網被廣為傳播的惡搞鬼畜作品《元首的憤怒》,本片屬於紀實電影,逼真的反映了希特勒人生中在第三帝國最後的12天。相信也有不少人是因為它被惡搞的原因,才觀看了該片。 罪孽者歇斯底里的掙扎,不含任何煽情的戲份,赤裸裸的陰沉訴說著納粹本質的惡。人類的正義永遠不會是一種極端,影片自始至終都沒有正面刻畫俄軍的強大,而是通過德國的戰爭慘景來揭示 「邪不勝正」的偉大真理。

作為一個德粉很高興進行補充:

《百戰雄獅》!馬龍。白蘭度主演。永遠的經典!

《沉靜如海》

電視劇《遠東特遣隊》

德國兩集電視劇《我們的父輩12》b站上搜

《黨衛軍》

《空戰英豪》和《紅男爵》隨描寫一站,但依然是經典。

當然,這裡面最喜歡的還是德國人自己拍攝的電視劇《我們的父輩》當然,《黨衛軍》也很好!

謝謝!

我覺的咱們自己的:小兵張嗄就看不錯。經典台詞:「看在眼裡就摳不出來了」!並不是一味的打,很有生活,很貼切,通過平淡的生活氣息一樣能夠表現出中國人民在武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抗日的決心!

經典的大家基本都推薦過了,我就補充幾部比較新的片子吧。

《國王的演講》+《至暗時刻》+《敦刻爾克》

這三部奧斯卡三連可以一起看,從國王如何努力做出激勵民心的戰前演講,到首相丘吉爾在何種狀況下為英國做出「不自由,毋寧死」的決定,再到暫時失利後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奧斯卡出品必屬精品,電影可以放心看,不過想看到激烈戰斗場面的就直接跳到《敦刻爾克》吧。

1、血戰鋼鋸嶺

血戰鋼鋸嶺》是熙頤影業出品的戰爭 歷史 片,由梅爾·吉布森執導,安德魯·加菲爾德、盧克·布雷西、薩姆·沃辛頓、文斯·沃恩、泰莉莎·帕爾墨和雨果·維文主演。影片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他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沖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影片於2016年11月04日在美國上映,2016年12月08日在中國上映。2016年12月,《血戰鋼鋸嶺》被選為2016美國電影學會十佳電影。2017年2月27日,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響效果獎。

2、辛德勒的名單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根據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而成。是1993年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一部電影。影片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盪產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 歷史 事件。該片包攬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7大獎項及第51屆金球獎的7項大獎

3、拯救大兵瑞恩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夢工廠1998年出品的一部戰爭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影片於1998年7月24日在美國上映。電影描述諾曼底登陸後,瑞恩家4名於前線參戰的兒子中,除了隸屬101空降師的小兒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個兒子皆已於兩周內陸續在各地戰死。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得知此事後出於人道考量,特令前線組織一支8人小隊,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後方。2014年12 ...

4、 珍珠港

影片《珍珠港》是試金石公司2001年出品的一部劇情電影。由邁克爾·貝執導,本·阿弗萊克、凱特·貝金賽爾和喬什·哈奈特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1年5月25日在北美地區上映。電影講述了雷夫和丹尼這對好兄弟在參軍時結識女護士伊夫林。雷夫主動請纓參加英國空軍的作戰,被擊落掉進海里。而伊夫林得知噩耗悲痛萬分。丹尼和伊夫林慢慢接近,互生愛慕,最後發生一夜情。

5、無恥混蛋

《無恥混蛋》是一部由昆汀·塔倫蒂諾和伊萊·羅斯共同執導的戰爭電影,梅拉尼·羅蘭、布拉德·皮特、黛安·克魯格、克里斯托弗·瓦爾茲和邁克爾·法斯賓德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9年5月20日在法國戛納電影節率先放映。電影的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一群犯了罪的美國士兵原本將要被處以死刑,但是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政策,他們被允許戴罪立功——深入已被納粹佔領的法國去執行一項危險任務,此項任務代號為「基諾行動」。

6、最長的一天

《最長一天》是由Ken Annakin執導,理查德·貝梅爾、約翰·韋恩等主演的美國 歷史 戰爭題材電影。該片講述了諾曼底登陸的第一天所發生的事件,分別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第登陸這一 歷史 戰役的來龍去脈。

7、 紫日

《紫日》是由馮小寧自編自導,富大龍、前田知惠、安娜·捷尼拉洛娃聯合主演的戰爭劇情片,該片於2001年4月11日在中國上映。該片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為背景,講述三個不同國籍的青年,在經歷了重大的生死考驗後,如何從敵對變成朋友的故事。

8、大獨裁者

《大獨裁者》是由查理·卓別林為導演,並攜手寶蓮·高黛主演的一部電影,於1940年首映。這是查理·卓別林的第一部有聲電影。影片假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刻劃了一個殘酷迫害猶太人,企圖統治全世界的大獨裁者。卓別林在人物造型上非常明顯地仿照法西斯頭子希特勒,並通過表演對這個人物進行辛辣的諷刺。1997年,本片被美國國會圖書館的美國國家電影登記處列為「在文化、 歷史 和藝術上具有重大意義的電影」。

9、巴頓將軍

《巴頓將軍》是由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於1970年出品的 歷史 片,該影片由弗蘭克林·斯凡那執導,喬治·C·斯科特、卡爾·莫爾登、詹姆斯·愛德華茲等主演。影片主要介紹了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軍遭到綽號叫「沙漠之狐」隆美爾元帥率領的德軍反擊,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戰斗,結果美軍遭到慘敗陷入了困境的故事。該片於1970年上映,獲4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導演等7項獎

10、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是由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一部戰爭片,該片由哈·克爾瓦瓦茨執導,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留比沙·薩馬季奇等主演。該片已於1972年11月30日在匈牙利上映。影片講述了瓦爾特憑借個人出色的謀略與眾多英勇的游擊隊員讓打入內部的間諜現出了原形後,成功地挫敗了敵人的陰謀的故事。

11、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執導的戰爭片,伊琳娜·多爾加諾娃、葉蓮娜·德羅佩科、安德烈·馬爾蒂諾夫參加演出。作為中國人最熟悉的俄羅斯電影,1972版《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感動了一代中國觀眾。《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根據作家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說改編,內容取自一個真實事件,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在廣袤森林中進行的一場驚心動魄、激烈殘酷的阻擊戰的故事。1972年,導演斯·羅斯托茨基把《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搬上了銀幕,獲1973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全蘇電影節大獎等,成為一代經 ...

12、血戰台兒庄

戰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白崇禧、孫連仲、湯恩伯、張自忠、田鎮南、關麟征、池峰城、王銘章等抗日將領指揮。戰役期間,中國抗戰最高統帥蔣介石曾三次赴徐州視察、督導、調配兵力,其中第一次,蔣介石在台兒庄戰斗最激烈的時刻親赴台兒庄南站觀戰,並親自勉勵池峰城,前線將士因而士氣大振,大大增強了前線將士的戰鬥力

13、士兵之歌

《士兵之歌》是一部由格里高利·丘赫萊依執導,詹娜·普羅科倫科,尼古拉·克留奇科夫等主演的愛情戰爭類電影。

Ⅷ 求一部二戰題材的影片名

英烈的歲月 中文名稱:英烈的歲月
英文名稱:Memphis Belle
別名:孟菲斯美女號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導 演:邁克爾 卡頓-瓊斯 (Michael Caton-Jones)
編 劇:蒙特 梅里克 (Monte Merrick)
主要演員:馬修 莫迪恩 (Matthew Modine)
埃里克 斯托爾茲 (Eric Stoltz)
泰特 多諾萬 (Tate Donovan)
D.B. 斯維尼 (D.B. Sweeney)
比利 贊恩 (Billy Zane)
國家地區:英國/日本/美國
類 型:動作/劇情/戰爭
劇情簡介
二戰期間,一批年輕的美空軍學員,為了保衛祖國領空不受侵犯,紛紛駕機與法西斯進行頑強而英勇的空戰。他們的年紀都不到二十歲,面對殘酷的廝殺,死神會在剎那間奪走生命。
獲獎資料
英國學院獎1991
提 名 最佳音樂(原作)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本片用玩笑嘲諷的口吻和奪寶冒險動作片的包裝來檢討波斯灣戰爭,把好萊塢主流片拍出了另類趣味。本片對美伊雙方在這場戰爭所扮演的角色作了相當深入而有趣的分析和批判,四名主角的個性亦塑造得鮮明有趣。在鏡頭和音響處理上本片還有一大特色,便是將「子彈穿腸過」的威力十分形象化地呈現在銀幕上。
這個故事原可拍成主題嚴肅的戰爭冒險片,但導演戴維羅素堅持自己的獨到見解,以不露痕跡的高明手法,讓觀眾看不到沉重使命,反倒是運用大量動作場面、尖銳的嘲諷笑點、誇張的橋段,創造出一種屬於新世代的動作喜劇。羅素的劇本很不平凡,他藉由四人至陌生國家作戰,歷經深入沙漠尋寶的冒險過程,才讓他們了解到每隻槍管的背後都存在另一個人的生命,進而尊重這場戰爭對當地人民的意義。戴維的故事透過這四個人的觀點,粉碎美軍的戰爭的態度,並闡述了他們在旅程中,對戰爭的崇高使命由忽略轉為了解的過程。
導演表示,片中的大部份情節幾乎都是真實故事改編,海珊從科虧特手中偷得黃金一事也非捏造。他認為這會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背景,讓這些在戰場上沒機會表現的軍人,自辟戰場,只為尋寶回家過好日子。同時發展出令人省思、娛樂效果並重,劇情十足的動作戰爭片。

用風行軟體看。還能下載。DVD的清晰度。

Ⅸ 跪求英國二戰電影,【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英國二戰電影,在線觀看免費資源

野鵝敢死隊: 鏈接:https://pan..com/s/1Q7y8Wpx1iDPqrcR_ba-C6Q

?pwd=61s3 提取碼:61s3

野戰排: 鏈接:https://pan..com/s/1-XMfFM9HrNOGAyUHxX6qRA

?pwd=pgcp 提取碼:pgcp

戰地情人: 鏈接:https://pan..com/s/1UpDbfLKi5OEje5h0jKtc-A

?pwd=atec 提取碼:atec

不懼風暴: 鏈接:https://pan..com/s/1anO1eQp5BX_lla2TYQy8AQ

?pwd=6tzr 提取碼:6tzr

孟菲斯美女號: 鏈接:https://pan..com/s/18ednCC2oiS39_i3F-ZFhzQ

?pwd=rw6y 提取碼:rw6y

少女洛荷: 鏈接:https://pan..com/s/1iU3w7ZSS70sXw69TqOUXQg

?pwd=4w88 提取碼:4w88

閱讀全文

與二戰電影孟菲斯美女號正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間有大愛電影觀後感小學生 瀏覽:604
新神榜哪吒重生電影免費突突兔 瀏覽:787
蠟筆小新最恐怖的十大電影 瀏覽:112
新疆人電影演員 瀏覽:156
一個人演的電影科幻 瀏覽:609
微信如何給對方發電影 瀏覽:585
如何把電影保存到優盤 瀏覽:770
有哪些特別好看的喜劇電影 瀏覽:639
適合離婚女人看的勵志電影 瀏覽:86
去掉電影字幕的最好方法 瀏覽:772
玩命快遞1電影國語版 瀏覽:526
扣扣看電影 瀏覽:408
哪些電影有二元對立 瀏覽:817
哪個平台漫威電影都有 瀏覽:666
僵屍恐怖看電影 瀏覽:507
懷孕三個半月能看電影嗎 瀏覽:46
青檸影咖都有什麼電影 瀏覽:198
找搞笑視頻電影大全 瀏覽:98
買房子就像看電影一樣 瀏覽:887
四個人的搞笑電影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