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奪魄越南,在哪裡可以看
視頻平台會員就可以看的。
這部電影算的上是越南恐怖片的天花板了。而且是超級冷門的一個電影,沒有中文版的而且字幕還是直譯的,想要看明白劇情還是很需要費腦子的。
2. 一個恐怖電影,香港的,其中的幾個片段。一個是一個牧師幫一個女孩驅鬼,(女孩被附身了),
奪魄勾魂 (2002)
導演: 鍾少雄
編劇: 鍾盛遠
主演: 張智霖 / 李燦森/ 謝君豪
類型: 劇情 / 驚悚 / 恐怖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語言: 粵語
上映日期: 2002-10-31
片長: 89分鍾
又名: Possessed
3. 求推薦好看恐怖電影 謝謝了
泰國恐怖片:(超恐怖~~)
《靈魂密碼》【推薦】
《惡魔的藝術首部曲》
《邪降2》【曼谷電影節最佳恐怖片~~】
《邪降3》
《鬼影》
《香頌鬼屋》
《人頭蠱》【推薦】
《嚇死鬼》【戲中戲】
《連體陰》
《鬼四虐》
《鬼五虐》
《死神的十字路口》【四個小故事】
《十三駭人游戲》【基本上是人類的游戲】、
《幽魂娜娜(鬼妻)》
《鬼宿舍》【經典】
《鬼營(倖存者)》
《棺木》【莫文蔚泰國合拍】
《厲鬼將映》
《活鬼胎》【據說是根據2000年泰國真實事件改編】
《瘋魔美女》
《變鬼》
日本恐怖片:
《美發屍》【結局不錯,日本鬼片里少有的好結局。就是感覺編劇不是一般的變態】
《鬼娃娃花子》【推薦】
《水鬼凶靈》【母愛】
《漩渦》【改編自伊藤潤二的恐怖漫畫】
《咒怨》【日本三部、美國三部外加兩個紀念版,經典之作】
《午夜凶鈴》【四部,個人覺得最後一部挺好的,像是愛情片】
《鬼來電》(共三部)
《水靈》
《買鬼回家》
《1013大廈》
《催眠》【經典,就是老片了】
《鬼家怪談》
《怪談新耳袋》
《獨人游戲》
《最後的晚餐》【老片了】
《裂口女》
韓國恐怖片:
《校園鬼》
《暢銷書》
《平行理論》
《瑜伽教室》【目前比較新的片了】
《紅眼》【推薦】
《灰姑娘》【母愛啊~~】
《阿娘》【很贊的說】
《女高怪談》【超級推薦】:第四部《聲音》和第二部《交換日記》
《昏迷》【共五部,推薦第四部《生日》】
《突然有一天》(共四部)【恐怖指數一般,但是每部都讓人很壓抑,不是一般的壓抑,尤其是D-Day最讓人壓抑】
《薔薇紅蓮》(挺感人的)
《粉紅色高跟鞋》
《抽象畫中的越南少女》
《宮女》
《刺槐》
《鬼友》
《古墓學校》【你要是學生的話還是別看了】
《公寓》
《傳說的故鄉》
《惡魔在身後》
《鬼鈴》
《血的期中考試》
《筆仙》
《假發》
《魂》
《奇談》
《下水道里的美人魚》(惡心到禁播的地步)
《大提琴》【個人感覺很亂】
《老師的恩惠》
《凶咒》
《解剖學教室》
歐美恐怖片:
《鬼影實錄》【最新美國恐怖片】
《1048幻影空間》【07年美國恐怖片】
《閃靈》
《電鋸驚魂》【共六部】
《生化危機1、2、3》(目前出了三部,第四部拍攝中)【都看過的話你會很喜歡】
《死神來了》【共四部】
《誠聘保姆》
《靈異第六感》【經典推薦】
《靈異孤兒院》【感人的母愛】
《人皮客棧》(兩部)【沒有鬼,但是看的話做好心理准備】
《幽靈船》【老片了~~】
《鬼娃》(共五部)【雖然有點幼稚但是還是很經典的】
《糖人》【喜歡蜜蜂的話不要看~~】
《見鬼》
《嬰靈惡泣》
《恐怖惡靈》
《太平間鬧鬼事件》【推薦,很好看】
《格蕾絲吸血女嬰》【沒有鬼,主角生了個怪胎】
《寂靜嶺》
《撕裂人》【喪屍經典】
國產恐怖片:
《office有鬼》【經典啊~~】
《枕邊凶靈》
《雙瞳》【國產片里少有的恐怖啊~~】
《嚇死你》【如果你愛打麻將的話就別看了】
《鬼新娘》
《自殺的前14天》
《惡胎》【新片,剛出沒多久】
《愛有來生》【推薦劇情感人,應該算是愛情片,中國版人鬼情未了】
《心中有鬼》
《猛鬼食人胎》
《奪魄勾魂》
《古鏡怪談》
《生人勿近之問米》【生人勿近是一系列的,別的的沒看過】
《陰陽路系列》【很老的片了~~】
《頭七》【基本上是懸疑片】
《山村老屍》【老片了】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4. 奪魄勾魂的電影背景
鍾少雄在香港影壇的名氣雖不足以和杜琪峰等人相比,但在香港影壇上,能夠像他一樣不斷有工開的導演也較為難得。2000年至今,他一共執導了近十部電影,足以證明他在電影商心中的價值。鍾少雄開始拍鬼片是1999年的事,當年他導演了一部《鬼請你看戲》,不過2001年與鍾盛遠合作過《陰陽愛》之後,對鬼片興趣較之前大增。鍾盛遠可能影迷更不熟悉,他是2000年才加入電影圈,之前一直從事電腦相關工作,連做編劇都是編電腦相關的版面。與雷宇揚合寫的《陰陽愛》劇本是他的入行之作,導演是鍾少雄。也就是與鍾少雄合作過《陰陽愛》之後,二人不斷再談起鬼的話題,結果竟然上了「鬼癮」,決定再次合作一部鬼片。
雖然鬼上身是人見鬼的常見方式,但鍾少雄說不同的宗教對鬼上身的看法不盡相同,特別是基督教對此的說法最豐富,他們不承認鬼是有「身份」的,也就是是說基督教認為鬼不會是你的親人,只有一樣叫『邪靈』的東西,化身成你認識的形象。而負責編劇的鍾盛遠就順著鍾少雄的想法繼續往下鑽,做了一輪資料搜集之後,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數據,原來驅鬼的牧師被邪靈上身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即是說牧師也一樣會鬼上身。這也正是雙鍾再度合作的這部鬼片故事的根本。鍾少雄說《奪魄勾魂》在驅鬼的詳情上運用了一個矛盾:牧師職責是驅鬼,他在信念上是不能相信邪靈是有身份的,但與此同時他因為喪妻,非常掛念太太,在一次驅鬼過程中,他發現鬼可能是有身份,這動搖了他的信念,並令到驅鬼出現問題。
雖然稍稍玩了一點深意,但鍾少雄卻沒有因此忘記將驚嚇元素注入自己的鬼片當中。據說,從開場開始就以鬼上身來吸引觀眾,此後便是接連不斷有鬼上身,給人的喘息機會不多。除此之外,「雙鍾」自稱還有一個頗為得意的設計出現在這部鬼片當中,那就是影片中出現的「十大撞鬼情況」。天花板傳來異樣聲音、半夜十二點削蘋果、公路遇鬼車頂留下指甲痕,以及牆上漸漸化成人樣的污跡等,這些撞鬼元素都會在片中出現。其中半夜十二點削蘋果一場,據說是鍾少雄最為滿意的一場。他自稱這場戲他一共用了三百多尺菲林才拍成,原定一早便可拍完的戲竟然一直拍到夜裡十一點多,剛好與故事中的十二點接近。真懷疑日本女演員小澤真珠當時一邊哭一邊削蘋果的場面不是在做戲,而是被累到堅持不住或者被嚇到要哭。 鍾少雄 Siu Hung Cheung電影作品列表
作為導演鍾少雄 Siu Hung Cheung的電影作品(數量:20)
《危險人物》Ai him yan muk ------- (2007)
《美女食神》Mei nui sik sung ------- (2007)
《黑白戰場》Hak bak jin cheung ------- (2005)
《雀聖》Jeuk sing ------- (2005)
《擁抱每一刻花火》Yung po mui yuk hak faa for ------- (2005)
《心寒/六度心寒》Sam hon ------- (2003)
《變臉迷情/變臉驚情》Bin lim mai ching ------- (2002)
《我的野蠻同學》Ngo dik yeh man tung hok ------- (2001)
《正將》The Cheaters ------- (2001)
《刀手》Dao shou ------- (2000)
《情陷百樂門》Ching ham baak lok moon ------- (2000)
《鬼請你睇戲》Gui qing ni di hu ------- (1999)
《新羔羊醫生》San giu cheung yee sang ------- (1999)
《東方快車》Dong fang kuai che ------- (1996)
《頭號悍將》Han fei ------- (1996)
《虐之戀》Ai sha ------- (1993)
《殺人者唐斬》Sha ren zhe Tang Zhan ------- (1993)
《女兒當自強》Nu er dang zi qiang ------- (1993)
《四大家族之龍虎兄弟》Si da jia zu long hu xiong di ------- (1991)
《清廉青年》Qing lian qing nian ------- (1986)
作為製片人鍾少雄 Siu Hung Cheung的電影作品(數量:1)
《赤裸特工》Chek law dak gung ------- (2002)
作為原創音樂鍾少雄 Siu Hung Cheung的電影作品(數量:1)
《攝氏32度》Sip si 32 doe ------- (1996) 張智霖
組合成員:
【性別】:男
【英文名】:Julian Cheung Chi Lam
【出生年】:1971年
【生日】:8月27日
【星座】:處女座
【國籍】:澳大利亞
【地域】:港台
【職業】:演員 歌手
【身高】:180cm
【血型】:A型
【嗜好】:玩電腦、打網球、作曲、看小說
【星路歷程】:1991年:1991年度十大勁歌金曲(現代愛情故事)1992年:商業電台叱吒樂壇流行榜組合生力軍金獎新城電台勁爆合唱歌曲大獎商業二台的《新一代樂壇大檢閱九二》中由現場觀眾投票獲得當晚《最優秀表現獎》新城電台主辦《勁爆靚人大賞》之「勁爆靚人青春大賞」1993年:《十大勁歌金曲92-93年度總季選》之「最受歡迎新人獎」銅獎、商業電台叱吒樂壇流行榜生力軍男歌手銀獎、勁爆家族大躍進男歌手獎、日本雜志「香港仔」最有希望新人獎勁爆靚人獎
1997年:《第一屆香港電影主題曲大賞》,電影《金榜題名》主題曲《一生豪情一次》成為十大最佳電影歌曲之一。
小澤真珠
【性別】:女
【原名】:土方典子
【英文名】:OzawaMaju
【生日】:1977年1月3日
【星座】:摩羯座
【國籍】:日本
【地域】:亞洲
【身高】:164cm
【血型】:B型
【三圍】:B80 W55 H85
【嗜好】:潛水、入廚、彈琴、網球、籃球、攝影、閱讀
【星路歷程】:小澤真珠是日本正當紅的玉女掌門人,其清純、秀麗的外型,倍受許多男性觀眾的推崇。她不僅僅是靠外表吃飯的花瓶,而一個多元化藝人,又拍廣告,又拍日劇及舞台劇。
謝君豪
【性別】:男
【英文名】:Tse Kwan Ho
【生日】:1963年3月23日
【星座】:白羊座
【國籍】:中國
【地域】:港台
【身高】:173cm
【星路歷程】:電影:《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人間有情》《南海十三郎》《最後判決》《杭州王爺》《追凶十二年》《千言萬語》。
電視劇:《書劍恩仇錄》《我和疆屍有個約會 II 》《你想的愛》《武狀元蘇燦》
舞台劇:《三姊妹》《紅房間、白房間、黑房間》《非關男女》《李爾王》《造謠學堂》《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南海十三郎》《上海之夜》《窈窕淑女》《人間有情》《梁祝》《劍雪浮生》及《螳螂捕蟬》等。
舞台劇本創作:《嗅罌中的嗅草》導演:《人間有情》副導演:《煙雨紅船》
5. 奪魄勾魂最後結局啥意思啊
牧師跟男主救女主去了,最後女主被附身的情況下跳樓被倆人救了,然後女主把牧師給甩下去了,結果女主沒事牧師貌似死了但是一會牧師很強大的起來了還告訴倆人要珍惜自己身邊的人然後瀟灑的走了。重點是他一邊走一邊摘眼鏡摘掛脖子上的十字架,目測不是被那個鬼附身了就是有可能不信耶穌了,影片最後出了個英語單詞還給翻譯了一下才出了影片名字估計是被附身了,以上純屬個人剛看完的個人意見不喜勿噴。(這個電影唯一的BUG就是四個該死的一個沒死結果牧師出事了)
6. 奪魄勾魂的介紹
《奪魄勾魂》是由鍾少雄執導的恐怖電影,由張智霖,小澤真珠,謝君豪,李燦森,陳自瑤,高雄等主演。主要講述阿占與橋本美奈子同為電視台靈異節目《靈異檔案》的主持人。因職業所需,阿占常於夜深四齣探訪各種詭異故事。
7. 電影《奪魄冤魂》里的父親為什麼殺子
是看他不爽
8. 酷兒電影的新酷兒電影(New Queer Cinema)
新酷兒電影是給1990年代早期在電影節巡演時獲得評論界稱贊的一次酷兒電影浪潮的一個命名。新酷兒電影,或者我要提到的NQC,是電影理論家比·魯比·里奇(B.Ruby Rich)造出並廣泛記載,它表現了令人興奮的前景,女同性戀和男同性戀形象以及電影製作者已經峰迴路轉。不再背負著正面形象尋求認可的麻袋布或者邊緣製作的相對晦澀,電影可以激進也可以通俗,可以流行並且經濟上可行。
這次浪潮,或者說運動,由1991年和1992年的聖丹斯電影節(Sundance)——詹妮·李文斯頓(Jennie Livingston)的《巴黎在燃燒》(Paris is Burning,1990年)、托德·海恩斯(Todd Haynes)的《毒葯》(Posion,1991年)、湯姆·凱林(Tom Kalin)的《奪魄》(Swoon,1992年)——以及其它電影節令人驚訝的成功構成。更大的收獲通常包括馬龍·瑞格(Marlon Riggs)的《饒舌》(Tongues Untied,1990年)、加斯·范·桑特(Gus Van Sant)的《我私人的愛達荷》(My Own Private Idaho,1991年)、伊薩克·朱利恩(Isaac Julien)的《年輕靈魂的反叛》(Young Soul Rebels,1991年)、勞里·林德(Laurie Lynd)的《敬候賜復》(R.S.V.P,1991年)、德雷克·賈曼(Derek Jarman)的《愛德華二世》(Edward II,1992年)、普拉娣巴·帕碼(Pratibha Parmar)的《極樂》(Khush,1991年)、克里斯托弗·芒奇的(Christopher Munch)的《小時與時間》(The Hours and Times,1991年)和格雷格·阿雷基(Gregg Araki)《走投無路》(The Living End,1992年),以及像塞德·本寧(Sadie Benning)、塞西莉亞·道格迪(Cecilia Dougherty)、蘇·弗雷德里希(Su Friedrich)、約翰·格列森(John Greyson)和莫妮卡·楚特(Monika Treut)這樣一些電影製作人的作品。像里奇指出的那樣,這些電影幾乎沒有共同的美學或敘事策略,它們似乎分享的是一種態度。她發現它們是「不敬的」和「有力的」,根據J.霍勃曼(J.Hoberman)的觀點,它們的主角是「自負地過分自信」。1 實際上,我感覺將這一類型結合在一起的東西最好描繪成反抗。這種反抗可以在幾個層面上加以考慮,都是用來闡明新酷兒電影的特徵。
第一,盡管西方大眾文化有對接受主體的永恆的規定,這些電影表達了邊緣的聲音,不僅僅是集中在女同性戀和男同性戀群體,而且還集中於包含在其中的亞群體。舉例來說,《饒舌》和《年輕靈魂的反叛》都探究了黑人男同性戀的男性體驗(後者還出現了少有的跨種族結合)。《我私人的愛達荷》有主角的男性賣淫。紀錄片《巴黎在燃燒》注意了紐約異裝舞會的男同性戀以及換性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年輕人。
第二,這些電影沒有為其角色的缺點甚至罪過辯解:他們避開了正面的形象化的描述。《奪魄》、《毒葯》和《走投無路》美化了犯罪和(同性)色情暴力。在《奪魄》和《走投無路》中心的這些男同性戀在他們的殺人關系中展現。凱林在《奪魂》中高度程式化的攝影和黑白色的使用把這部電影不體面的事件變成了一種精緻的帶有某一時代特徵的作品。在一場重要的戲中,一個高角度的法庭的戲劇性場面和來自原審的連續鏡頭交叉剪接,這部電影就基於這個原審。當一個「精神病學家」 從法院證人席上描述這兩人的病狀時,他們在上面鬆散著頭發擁抱歡鬧的那張床在前面填滿了空間。另一方面,阿拉基讓他的主要角色冒充西岸酷派的衣冠楚楚,雖然在路上,「熱情」而且全神貫注。與此同時,海恩斯大量借鑒了尚·惹內(Jean Genet)的《情歌戀曲》(Un chant d'amour,1950年),特別是其藝術和性愛控制,在一個男子監獄黑暗的地下室和不能擦過的岩叢中傳遞一個囚犯對另一個囚犯的性著迷。
第三,這些電影挑戰過去的聖潔,特別是討厭、害怕同性戀的過去。《愛德華二世》、《小時與時間》以及《奪魄》都重訪了歷史的婚姻關系,並堅定地設置了忽略了的同性戀內容。《愛德華二世》講述了國王愛德華同加維斯頓(Gaveston)的同性戀關系。《小時與時間》詳述了約翰·列儂(John Lennon)與布萊恩·艾普斯坦(Brain Epstein)之間的性活力。《奪魄》重述了利奧波德(Leopold)同勒布(Loeb)的兇殺案,而且最重要的是對希區柯克《奪魂索》(1948年)的再現,但是完全呈現了兇手的同性戀。
第四,這些電影屢屢在形式、內容和類型方面挑戰電影常規。塞德·本寧的短片用一台費雪Pixel Vision拍攝,使用各種各樣的文本創新以提供粗糙的、實驗性的但是仍然自信的作品。約翰·格列森的《愛之風暴》(Zero Patience,1993年)提供了不太可能的艾滋病和音歌舞片的搭配。(這樣一個結合後來會在百老匯叫座的《芮妮》[Reni]中得到非凡的國際性成功)。實際上格列森已經因為與傳統電影實踐脫節而獨具特色。朱麗安·披達克(Julianne Pidck)將其視為通過使用「分割畫面和插入圖像」而「重新佔用主流媒體」。2像其他新酷兒藝術家一樣,他也重新佔用了主流類型和形式(以長度取勝的片子勝於短片),而且最後是發行/展示渠道。新酷兒電影也具體表現了一種對主流電影歷史的聖潔的挑戰。以防人們錯過凱林對希區柯克的盜取,《奪魄》重新上演了恰好是出自《後窗》(Rear Window)的一場戲,傑夫(Jeff)和麗莎(Lisa)的浪漫對話現代發生在兩個男性愛人之間。海恩斯與認同尚·惹內的不合法電影製作一致,在表現男同性戀時是以舊酷兒電影——讓·惹內、法斯賓德(Fassbinder)、沃霍爾(Warhol)、塞爾斯(Sayles)的不妥協的作品——作為新酷兒電影的基礎,而不是基於主流收獲。實際上,由於缺乏對形式或內容、線性或連貫性的控制編碼的重視,好萊塢本身同後現代主義有共同之處。實際上,是在後現代主義方面,就像「同性戀後現代主義」(Homo Pomo)一樣,里奇才第一次描述新酷兒電影。3雖然還有很多要把後現代主義同酷兒理論及其實踐的出現及發展聯系在一起,同新酷兒電影使用的美學策略聯系在一起,在其不關心政治的基礎中,後現代主義為新酷兒電影的討論提供了一個相應的、但通常是分散的語境。
最後,這些電影在很多方面挑戰死亡。《奪魄》和《走投無路》中快樂的兇手抵抗其嚴重的結果。但是死亡被挑戰的關鍵的方式還是在艾滋病方面。死亡作為被這種疾病宣布的無期徒刑來挑戰:HIV+導致了《走投無路》而不是發現了要被「完全」釋放的「定時炸彈」。甚至可以挑戰到最後:在《愛之風暴》中,第一個艾滋病的犧牲者復活了。
不能簡單的說是一種反抗意識是這些電影的特點,而是這種反抗意識標志著這些電影的酷兒特徵。實際上,「酷兒」及其批評的和文化的優勢是理解這些新酷兒電影的出現及發展的重要語境
9. 史上最經典的電影有哪些
我搜集了一些,列出來你參考一下吧! 希望您喜歡!祝您看的愉快!《西線無戰事》奧斯卡授獎以來第一部具有強烈思想性的作品。《馬路天使》中國早期社會問題片的集大成者,海派城市市井生活的經典寫照,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的壓軸之作。 《亂世佳人》 好萊塢「第一巨片」 展現著曠世愛情的絕世佳作 ,奧斯卡史上一個不可逾越的「至高點」。 《魂斷藍橋》鏡花水月痴人淚,藍橋愁斷離人腸,戰爭時期一首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電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愛情悲劇之一。 《公民凱恩》世界電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實驗,反映一個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質世界中的生存狀態 ,一部純粹的「電影的詩」。 《卡薩布蘭卡》世界電影殿堂中的經典之作,以愛情故事貫穿起來的驚險偵探片,蘊涵著愛國主義的主題和反法西斯激情。 《小城之春》 一部典型的心理抒情片, 世界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開創了中國電影史上詩化電影的先河。 《羅生門》挖掘人性丑惡的巔峰之作 ,在國際影壇上產生重大影響的第一部日本影片 ,標志著日本的電影藝術進入一個新紀元 。 《羅馬假日》 流芳百世的浪漫經典, 電影史上愛情文藝片的典範 ,溫馨浪漫中充滿了藝術的美感 。 《後窗》「永遠的驚悚大師」的傑出代表作 ,一則「看電影」的寓言 ,一首直指陰暗人心的詩。 《賓虛》 一部名垂影史的史詩巨片,奧斯卡歷史上一個突破性的記錄 ,滿含著對神的謙恭之感和敬畏之情 。 《西區故事》百年經典的主題與現代藝術的融會貫通 ,美國「街頭歌舞片」的經典之作 ,一幕「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現代都市愛情悲劇 。 《音樂之聲》人類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好萊塢音樂歌舞片中經典中的經典 ,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 。 《教父》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成功之作 。 《星球大戰》20世紀最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科幻電影史上最為經典的作品 ,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 《人證》一部探討人性、人情、人倫的傑作 ,世界偵探推理片中的精品 ,開拓了懸疑片的社會深度 。 《城南舊事》 滿含人間煙火味,卻無半分名利心 ,近乎一幅寧靜、淡泊、簡約的中國水墨畫 ,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莫扎特》展現一位「並非完人的樂聖」的坎坷人生 ,反映人生道路上善與惡的沖突 ,深刻洞悉人性的經典之作 。 《芙蓉鎮》 「電影泰斗」謝晉的扛鼎之作 ,表現了各式人物在歷史面前的真實面目 ,發出對人性的呼喚和對美好感情的謳歌 。 《紅高粱》中國新時期電影創作的新篇章 ,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新開始 ,猶如一聲霹靂,驚醒了西方人對中國電影所持的蔑視與迷幻 。 《十誡》歐洲「道德焦慮電影」的代表作 ,以探討當代人的道德困惑為主旨的鴻篇巨制 ,透過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生契約引出滿含悲憫和質疑的精神命題 。 《悲情城市》當代台灣社會的灰色寓言 ,都會浮世風景中喑啞的安魂曲 ,一部時代轉換與個人命運緊緊相扣的台灣史詩 。 《人鬼情未了》好萊塢道德復興運動的代表作 ,一幕傑出的愛情悲劇 ,體現了超越生死的浪漫柔情 。 《與狼共舞》多元化文化觀在電影史上的成功折射 ,對美國西進運動的深刻反思 ,好萊塢歷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傳奇 。 《情人》一段讓人痛徹心扉的異國之戀 ,一段大膽、熾烈、郁悶而又無奈的叛逆戀情 ,一堵無法逾越的經典嘆息之牆 。 《沉默的羔羊》美國社會問題片的經典之作 ,一部令人緊張得透不過氣來的心理分析片 ,好萊塢最令人激動的KB片之一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銳利的現代感和青春化特徵的真實結合 ,一曲青春的悲歌、一幕夾雜了少年初始的懵懂之美的戲劇 ,展現與夜色、血腥和貓王的歌聲聯系在一起的別樣的青春 。 《霸王別姬》通俗中見斑斕,曲高而和者眾 ,一部絢爛、令人陶醉的史詩 。 《辛德勒的名單》探尋和謳歌在特殊環境中的人性發展軌跡 ,具有巨大影響的震撼力和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藝術魅力 ,深具史詩的格局和撼人心魄的情緒力量 。 《真實的謊言》 美國20世紀90年代動作片經典中的經典 。 《阿甘正傳》充滿著好萊塢電影回歸的保守主義精神 。 《燃情歲月》一幅波瀾壯闊的美國西部畫卷 ,一部經典的唯美派電影, 恍如隔世的成人童話 。 《鋼琴課》一個凄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愛情故事 ,細膩地展現了維多利亞時代一個啞女深邃的情感世界 ,反映女性意識覺醒的佳作 。 《陽光燦爛的日子》20世紀90年代中國電影的「意外之喜」 ,對「文革」時期青少年的生活狀態和青春期困惑的真實描繪 ,標志著中國電影跨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 《肖申克的救贖》蘊涵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 《這個殺手不太冷》一部偏重於暴力美學的動作巨片 ,令人心碎的問題少女與中年殺手的悲劇之戀 ,滿含繞指柔情的都市寓言 。 《七宗罪》電影史上最成功的心理驚悚片 ,一幕讓人發狂的人生戲劇 ,一部具有濃厚哲學意味的警世錄 。 《勇敢的心》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義和政治內涵的史詩巨片 ,一段纏綿而令人盪氣回腸的鐵血柔情 ,一部悲壯的血淚傳奇 。 《廊橋遺夢》一部內涵深刻的社會倫理片 ,一段柏拉圖式的經典愛情 ,一部本地化思維極強的力作 。 《猜火車》 一部著眼於社會現實的「問題電影」 ,另類影片的經典之作 ,以寫實主義的基調展示了現代青年自我放逐的生活狀態 。 《泰坦尼克號》電影史上第一昂貴的電影 ,沉沒之船上永不沉沒的愛情絕唱 ,一部人類應時時審視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箴言。 《美麗人生》 一部超越常規的黑色喜劇片 ,一服醫治戰爭創傷的最佳良葯 ,擁有溫暖的質感,清新、達觀,而又生機盎然 。 《中央車站》 全世界最好看的電影之一 ,一部具有現實主義風范的溫情小品 ,一段悲憫旋律下的自我救贖之路 。 《楚門的世界》一則荒誕無稽的人生寓言 ,對惟利是圖、踐踏人權的社會現象的強烈諷刺 ,有力地批判了「媒體萬能」的價值觀 。 《搏擊俱樂部》 一則極具顛覆性質的社會生活寓言 , 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世紀末的現代啟示錄 , 一幕以死亡為主題的黑色喜劇 。 《花樣年華》 無法抗拒而又綺麗無比的東方之美 ,一個有關人生的命題、一段互為交織的愛情 ,一種緊張、神秘、情慾的調子,一場苦樂參半的夢 。 《黑暗中的舞者》 北歐電影史上耗資最大的一部影片 ,一部同現實激烈碰撞的質朴而偉大的音樂劇 ,一首關於執著信念的贊美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