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文成公主進藏》 梗概
《文成公主進藏》 梗概:
吐蕃首領松贊干布派使臣向唐朝皇帝求婚,使臣通過了皇帝的考驗,皇帝允婚後文成公主踏上進藏之路, 文成公主帶著唐朝先進的技術出發了,一路上遇到很多困難,文成公主造橋,鋪路,背山,還遇到了烏鴉和天鵝,最終來到了西藏,與松贊干布成婚,向西藏傳播唐朝先進的技術,受到藏族人民的厚愛。
文成公主簡介:
文成公主(約623-680),唐朝宗女(不是皇帝的女兒,而是某位大臣的女兒)。漢族。她聰慧美麗,自幼受家庭熏陶,學習文化,知書達理,並信仰佛教。
松贊干布簡介:
松贊干布是藏族歷史上的英雄,崛起於藏河(今雅魯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區。他統一藏區,成為藏族的贊普(「君長」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公元638年,松州之戰,松州之戰唐軍擊敗吐蕃軍,松贊干布懼,率部退出黨項、白蘭羌、青海吐谷渾等,遣使謝罪,請婚,遣其相祿東贊致禮,獻金五千兩,自余寶玩數百事。唐貞觀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祿東贊至長安,獻金5000兩,珍玩數百,向唐朝請婚。太宗許嫁宗女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進藏史簡介:
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在唐送親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親專使祿東贊的伴隨下,出長安前往吐蕃。松贊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瑪多縣)親自迎接,謁見道宗,行子婿之禮。之後,攜文成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備受尊崇。
《新唐書》: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詔江夏王道宗持節護送,築館河源王之國。弄贊(松贊干布)率兵次柏海親迎,見道宗,執婿禮恭甚,見中國服飾之美,縮縮愧沮。歸國,自以其先未有昏帝女者,乃為公主築一城以誇後世,遂立宮室以居。公主惡國人赭面,弄贊下令國中禁之。自褫氈罽,襲紈綃,為華風。遣諸豪子弟入國學,習《詩》、《書》。又請儒者典書疏。
帝伐遼還,(松贊干布)使祿東贊上書曰:「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並臣治之。高麗恃遠,弗率於禮,天子自將度遼,隳城陷陣,指日凱旋,雖雁飛於天,無是之速。夫鵝猶雁也,臣謹冶黃金為鵝以獻 。」其高七尺,中實酒三斛。二十二年,右衛率府長史王玄策使西域,為中天竺所鈔,弄贊發精兵從玄策討破之,來獻俘。
高宗即位,擢駙馬都尉、西海郡王。弄贊以書詒長孫無忌曰 :「天子初即位,下有不忠者,願勒兵赴國共討之 。」並獻金琲十五種以薦昭陵。
吐蕃歷史:
唐太宗貞觀八年(634),松贊干布即位為吐蕃(藏族的祖先)贊普(國王),年僅十三歲,並依靠論科耳,尚囊等輔臣,討伐叛亂,統一吐蕃。當唐帝國稱霸中原時,松贊干布也已稱雄雪域高原,完成了對一些小國的兼並,定都邏娑(今西藏自治區拉薩),建立了統一的吐蕃王朝,並積極謀求與唐朝建立密切關系。從公元634年始,他兩次派能言善辯,聰明機智的大相祿東贊出使長安,向唐皇求親。公元638年,松州之戰,唐軍擊敗吐蕃軍。松贊干布懼,率部退出黨項、白蘭羌、青海吐谷渾等,遣使謝罪,請婚,遣其相祿東贊致禮,獻金五千兩,自余寶玩數百事。公元641元,唐太宗同意了松贊干布和親的請求,答應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他。於是文成公主在唐蕃專使及為侍從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有關祿東贊出使長安的傳說,以及他運用聰明才智,勘破了唐皇設的一道道難題,終於為松贊干布娶回了美麗善良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藏族民間故事中有許多記載。
㈡ 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 短點!
公元638年,松州之戰,唐軍擊敗吐蕃軍。松贊干布懼,率部退出黨項、白蘭羌、青海吐谷渾等,遣使謝罪,請婚,遣其相祿東贊致禮,獻金五千兩,自余寶玩數百事。公元641元,唐太宗同意了松贊干布和親的請求,答應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他。
貞觀十五年(641年),唐太宗命江夏王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入吐蕃。公主攜帶大批絲織品、手工藝品,還有史書、營造與工技著作60種,醫方100種,診斷法5種,醫療器械6種,醫學論著4種。
又帶了耐寒抗旱的蕪菁(通稱大頭菜)種子和其他谷種,從長安迤邐西行,經甘肅,到青海,過日月山,經大河壩,到達黃河源頭。為了保障公主一路順風,唐太宗命沿途官府修路架橋,造船制筏,建築佛堂,開辟通道。
松贊干布則親自率領滿朝官員與大隊人馬迎親於柏海(即今扎陵湖和鄂陵湖),並在此舉行歡迎儀式。然後,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結伴而行,前往邏些完婚。
文成公主在進藏途中不僅播撒下了漢藏友好的種子,也留下了眾多的勝跡與美好的傳說。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不僅揭開了唐蕃古道歷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響深遠的第一頁,而且作為唐朝與吐蕃之間的重大事件被載入史冊。
(2)電影公主進藏的故事擴展閱讀
歷史影響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對漢藏兩族的友誼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天拉薩市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內還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布達拉宮還保存著他倆結婚房間的遺跡,大昭寺前的唐柳傳說是公主親手所栽。藏族的史書用大量篇幅來記載公主的事跡。
文成公主來的釋迦佛像,至今仍為藏族人民所崇拜。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她攜帶了佛塔、經書和佛像入蕃,決意建寺弘佛。她協助松贊干布設計建造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後,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親自到廟門外栽插柳樹,成為後世著名的唐柳。
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稱長慶會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現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著的一尊釋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當年帶來的。大殿兩側的配殿內,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動。只是他們臉上因布施獻金的人太多,而綻開了金皮疙瘩。
文成公主還修建了小昭寺。從此,佛教慢慢開始在西藏流傳。文成公主還對拉薩四周的山分別以妙蓮、寶傘、右施海螺、金剛、勝利幢、寶瓶、金魚等八寶命名,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現在。
㈢ 文成公主進藏是一篇什麼故事
《文成公主進藏》是指唐朝的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故事。其流傳近千年。
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的漢藏聯姻不但促進了民族團結,更是對藏族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此聯姻算是歷史上較為圓滿的政治聯姻。
㈣ 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的三個小故事
相傳當年文成公主辭別父母,離開長安以後,爬山涉水,歷盡艱辛來到荒漠的高原上,由於離親人和家鄉越來越遠了,不由得思念起遠在長安的父母來。她想起臨別時母親送給一面寶鏡時說的話:若懷念親人時,可從寶鏡里看到母親。於是急忙取出"日月寶鏡",雙手捧著照起來,不照則已,一看反倒吃了一驚。原來文成公主從鏡子里看到的並不是母親,而是自己滿臉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氣,把寶鏡摔在地上。沒想到,寶鏡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後人稱之為日月山。它恰好擋去了一條東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頭迴流。於是人們稱這條河叫倒淌河。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寧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㈤ 關於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
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遣大相噶爾東贊(即祿東贊)為請婚使者,赴長安請婚。唐太宗將遠支宗女封為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並詔令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為主婚使,持節護送文成公主入蕃。
松贊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內)迎接文成公主,與文成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並在拉薩為文成公主修建宮室。
文成公主進藏時,皇帝送給她的是500馱五穀種籽、1000馱鋤犁,還有數百名最好的工匠。當時漢族的紡織、建築、造紙、釀酒、制陶、冶金、農具製造等先進生產技術,以及歷法、醫葯等都陸續傳入了藏族地區。同時,漢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對漢藏兩族的友誼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天拉薩市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內還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布達拉宮還保存著他倆結婚房間的遺跡,大昭寺前的唐柳傳說是公主親手所栽。
藏族的史書用大量篇幅來記載公主的事跡。文成公主來的釋迦佛像,至今仍為藏族人民所崇拜。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她攜帶了佛塔、經書和佛像入蕃,決意建寺弘佛。她協助松贊干布設計建造了大昭寺。
大昭寺建成後,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親自到廟門外栽插柳樹,成為後世著名的唐柳。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稱長慶會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現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著的一尊釋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當年帶來的。
大殿兩側的配殿內,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動。只是他們臉上因布施獻金的人太多,而綻開了金皮疙瘩。文成公主還修建了小昭寺。
從此,佛教慢慢開始在西藏流傳。文成公主還對拉薩四周的山分別以妙蓮、寶傘、右施海螺、金剛、勝利幢、寶瓶、金魚等八寶命名,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現在。
松贊干布專門為文成公主修築了宮室。漢文獻中所述「為公主別築城敦宮室」,系指松贊干布特為文成公主修築於西藏拉薩紅山之巔的三座堡式宮樓「布達拉宮」,以及後來由文成公主親自主持所修築的吐蕃式殿宇「大昭寺」與漢式廟宇「小昭寺」。
百年後布達拉宮毀於雷電、戰火。經過十七世紀的兩次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布達拉宮主樓13層,高117米,佔地面積36萬余平方米,氣勢磅礴。
布達拉宮中保存有大量內容豐富的壁畫,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難吐蕃婚使噶爾祿東贊的故事,文成公主進藏一路遇到的艱難險阻,以及抵達拉薩時受到熱烈歡迎的場面等。這些壁畫構圖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鮮艷。
布達拉宮的吐蕃遺址後面還有松贊干布當年修身靜坐之室,四壁陳列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祿東贊等的彩色塑像。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的故事,以及推進藏族文化的功績,至今仍以戲劇、壁畫、民歌、傳說等形式在漢藏民族間廣泛傳播。文成公主在藏傳佛教中,被認為是綠度母(菩薩)的化身。
㈥ 文成公主進藏是什麼故事
這篇民間故事講了文成公主進藏與松贊干布聯姻的事。故事首先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的原因──吐蕃年輕首領松贊干布愛慕漂亮又聰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順利通過了唐皇的考驗,求親成功;接著重點講述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山等;最後點明了文成公主進藏的不朽功績。
本節課設計採用板塊式,從整體感知形成專題、深入研讀、推理想像到拓展延伸,從整體入手(初步整體感受)──部分(抓住重點、難點、特點研讀)──整體(感受和領悟寫法、學法的升華),體現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基本程序。
【教學目的】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技藝、沼澤地」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教學重難點】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教學准備】
1、多媒體課件。
2、布置搜集關於文成公主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交流資料
關於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麼?
導語:(播放文成公主進藏圖──布達拉宮壁畫中的圖)文成公主知書達禮,不畏艱險,遠嫁吐蕃,為促進唐、蕃之間經濟文化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系做出了歷史性貢獻。藏族人民熱愛美麗的文成公主,把她當成神一樣崇拜,因此,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讀的,是其中的一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質疑解難
根據閱讀提示自讀課文,了解故事的經過,提出自己的疑問。
交流匯報閱讀收獲:
1、匯報朗讀:
請學生分部分朗讀課文,通過師生評價,把課文讀好。
因為是民間故事,應用講故事的口氣讀,要讀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讀「公主找了一段樹干橫在上面,搭了一座橋」「文成公主聽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過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邊去」等句,要讀出公主做這些事的輕而易舉。
2、交流疑問:
學生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
⑴為什麼「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出示句子:使臣看過每一個姑娘,發現有兩只蜜蜂總是在一個姑娘的頭上飛來飛去。他仔細一看,原來這個姑娘頭上戴的是鮮花,其他姑娘戴的是絹花。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從幾方面引導思考:
鮮花和絹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麼都一樣,只有頭上花不一樣,這也是惟一能看出區別的地方。
鮮花配公主,更顯其高雅、美麗。
⑵公主怎能背動乃巴山呢?
出示句子:走著走著,乃巴山又把路擋住了。大家走起來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邊去。直到現在,乃巴山下還有公主的腳印。
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這樣引導:
為什麼人們要這樣說呢?在他們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樣的人?
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嗎?
引導學生找到「建橋、撒羊毛、跟鳥說話、樹木變化」等地方,感受民間故事的豐富想像力。
三、復述故事
1、導語激趣:
這個故事充滿了神奇色彩,很受人們的歡迎。請你把故事簡單講給父母聽,你想怎麼講?
2、自己練習講述。
3、指名講述,進行評價:
評價中指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答應求婚──進藏途中──貢獻。
要重點講進藏途中發生的幾件小事。
四、課外拓展
讀另一傳說《文成公主進藏》。
五、課外作業
把《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30、文成公主進藏
樂意進西藏
過河
怎樣進西藏沼澤
聽到死訊
背乃巴山
相會在西藏
建設在西藏
㈦ 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文成公主作為歷史中頗有盛名的一位公主,最為出名的事跡就是進藏。文成公主名李雁兒,並非是李世民的親生女兒,而是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是在被派去和親時封的公主稱號。當時唐太宗李世民剛剛滅了東突厥,一時意氣風發,又派李靖前去西南,李靖不負聖恩擊敗了西南的吐谷渾,自此開始,正式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通道。西域各國在了解到唐朝的強盛國力後,紛紛派遣使者前往唐朝與其交往。甚至連遠在天邊的吐蕃,都派使者前來拜訪。
婚禮結束後,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一同越過雪山高原,長途跋涉之後終於回到了邏些城裡。文成公主入城的當天,受到了十分熱情的歡迎,邏些城民就好像是過著某個盛大的節日似的,他們載歌載舞,夾道歡迎文成公主。松贊干布想到文成公主遠嫁到吐蕃,勢必會想念家鄉,為了避免文成公主由於過於思念唐朝而郁結在心,特意在邏些城裡仿照唐朝的建築風格,專門為文成公主建造了一棟唐朝式的建築來給文成公主居住。時光如梭,總是飛快地流逝。文成公主在吐蕃總共生活了整整40年。40年對於古代的文成公主來說已經算是她的大半生了,她為了唐朝與吐蕃的和平關系犧牲了自己的歲月。他為漢族和藏族兩族人民的友好關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她在遠嫁到吐蕃之後,利用自己在唐朝的所學,以及她所帶嫁妝中的書籍種子等,帶動了藏族人民的經濟水平和文化水平。藏族人民也十分感恩文成公主的貢獻。因此,直到現在西藏著名的大昭寺和布達拉宮中還有著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雕像。就是這樣一位美麗柔弱的文成公主,她盡自己所能將唐朝先進的文明帶入了藏族,維護了唐朝邊境的安寧。
網路:文成公主進藏
㈧ 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簡短
簡介:吐蕃首領松贊干布派使臣向唐朝皇帝求婚,使臣通過了皇帝的考驗,皇帝允婚後文成公主踏上進藏之路。
文成公主帶著唐朝先進的技術出發了,一路上遇到很多困難,文成公主造橋,鋪路,背山,還遇到了烏鴉和天鵝,最終來到了西藏,與松贊干布成婚,向西藏傳播唐朝先進的技術,受到藏族人民的厚愛。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對漢藏兩族的友誼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天拉薩市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內還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布達拉宮還保存著他倆結婚房間的遺跡,大昭寺前的唐柳傳說是公主親手所栽。藏族的史書用大量篇幅來記載公主的事跡。
文成公主來的釋迦佛像,至今仍為藏族人民所崇拜。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她攜帶了佛塔、經書和佛像入蕃,決意建寺弘佛。她協助松贊干布設計建造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後,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親自到廟門外栽插柳樹,成為後世著名的唐柳。
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稱長慶會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現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著的一尊釋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當年帶來的。大殿兩側的配殿內,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動。只是他們臉上因布施獻金的人太多,而綻開了金皮疙瘩。
文成公主還修建了小昭寺。從此,佛教慢慢開始在西藏流傳。文成公主還對拉薩四周的山分別以妙蓮、寶傘、右施海螺、金剛、勝利幢、寶瓶、金魚等八寶命名,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現在。
松贊干布專門為文成公主修築了宮室。漢文獻中所述「為公主別築城敦宮室」,系指松贊干布特為文成公主修築於西藏拉薩紅山之巔的三座堡式宮樓「布達拉宮」,以及後來由文成公主親自主持所修築的吐蕃式殿宇「大昭寺」與漢式廟宇「小昭寺」。
㈨ 文成公主進藏主要內容概括
《文成公主進藏》通過寫文成公主克服種種困難,終於來到西藏與松贊干布完婚,並帶來了五穀和許多技術,促進了西藏和內地的往來,贊頌了文成公主的善良,聰明和智慧及她為兩地經濟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
㈩ 文成公主進藏主要講了什麼簡短
1、主要講了土番首領松贊干布派使臣去向唐朝皇帝求婚,聰明的使臣答出了皇帝的難題,皇帝就將文成公主許給了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在進藏路上遇到了一條河,她找了樹干搭在河上走了過去;撒羊毛走過了沼澤地;遇上壞烏鴉修屋寫血書紀念松贊干布。又踏上路,遇神鳥天鵝收祝福;背走乃巴山到達西藏。使西藏與內陸關系更加友好。
2、附原文:
文成公主進藏
唐朝文成公主嫁給藏王松贊干布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漢藏聯姻促進了民族團結,特別是對藏族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當時漢族的紡織、建築、造紙、釀酒、制陶、冶金、農具製造等先進生產技術,以及歷 法、醫葯等都陸續傳入了藏族地區。同時,漢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藏族民間至今還流傳著許多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其中一個傳說故事是這么說的:藏王松贊干布派了一位叫祿東贊的使者前去長安求婚。當時前往長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認為西藏太遠,不願將公主遠嫁。於是同大臣們商量,出了幾個難題來考這7位使者,企圖將藏王的使者難住,以便謝絕這門婚事。 第一個難題是將500匹小馬放在中間,500匹母馬拴在四周。讓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馬的親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無法辨認,他們把小馬牽近母馬,不是踢就是跑,小馬怎麼也不敢近母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馬性,他讓人給母馬喂上等草料,讓它們吃飽。飽食的母馬叫將起來,招呼自己的小馬去吃奶。於是100匹小馬紛紛來到自己的母親身邊,藏王使者毫不費勁的解答了這個難題。 第二個難題是要用一根線穿過一塊中間有彎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時間,相盡辦法都未能穿成。最後輪到藏王的使者,他的辦法倒也簡單,他捉來一隻小螞蟻,先把細線粘在螞蟻的腳上,然後在玉石的另一個孔眼處抹一些蜂蜜,螞蟻聞到蜜香,就趕緊沿著彎曲的孔道往裡鑽,結果又是藏王使者得勝。 第三個難題是將兩頭刨得粗細一般的一根大木頭,讓7位使者分清哪頭是樹梢,哪頭是樹根,同時說出其中道理。那6位使者看過來,看過去,量了又量,怎麼也分不出來。藏王使者叫人把木頭放在 河裡,木頭一浮起,前頭輕,後頭重,輕者為梢,重者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聰明才智使皇帝很驚訝,也很喜歡他。最後又出了一道難題:誰能在300個穿著打扮一模一樣的姑娘中認出誰是公主來?這7位使者都從未見過公主,要認出來談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認,結果都認錯了。藏王使者從一伴老婦那裡得知公主從小愛擦一種香水,經常引著飛蝶在頭上飛。藏王使者根據老婦這一指點,從300個姑娘中認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將公主許配給藏王。藏王使者見了公主說:"你去西藏的時候,別的東西都不必帶,只要帶些五穀種籽、鋤犁和工匠就行,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西藏種植更多更好的莊稼。" 文成公主進藏時,皇帝送給她的是500馱五穀種籽、1000馱鋤犁,還有數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傳當年文成公主辭別父母,離開長安以後,爬山涉水,歷盡艱辛來到荒漠的高原上,由於離親人和家鄉越來越遠了,不由得思念起遠在長安的父母來。她想起臨別時母親送給一面寶鏡時說的話:若懷念親人時,可從寶鏡里看到母親。於是急忙取出"日月寶鏡",雙手捧著照起來,不照則已,一看反倒吃了一驚。原來文成公主從鏡子里看到的並不是母親,而是自己滿臉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氣,把寶鏡摔在地上。沒想到,寶鏡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後人稱之為日月山。
它恰好擋去了一條東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頭迴流。於是人們稱這條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說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淚哩!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寧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3、文成公主進藏意義:
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許多工藝品、穀物、菜籽、葯材、茶葉以及歷法、生產技術和各種書籍,大大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後來,松贊干布又接受了唐朝賜予他的官職與封爵。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