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韓國朴主賓倫理電影

韓國朴主賓倫理電影

發布時間:2023-01-03 09:01:38

『壹』 中國當代小說賞析

從蘇童身上我們看到,中國電影因其創造的獨特形象,在使法國公眾接受中國當代文學時起到不容懷疑的作用。但電影在為蘇童吸引了異域關注的目光的同時,也對異域觀者產生了誘導,強化,而不是修正了其文化思維模式和民族集體想像;對於被接受的作家而言,這並非是一種豐富因素,而是一種固化因素,它對作家完整的、真實的文學形象的樹立產生了阻力。

新時期以來的中國當代文學,憑借其強大的爆發力和創新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緊貼中國現實的時代氣息,豐富多樣的寫作主題,不拘一格的寫作手法,形態各異的文學思潮,使得這一文學在國際上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法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漢學歷史的國家,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法國漢學界就敏銳地捕捉到新時期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新趨勢,翻譯了當時很多「傷痕文學」和「反思文學」的代表作。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中國當代文學在法國的翻譯更出現了持續穩步上升的態勢,中國文壇的主力人物幾乎都擁有了法譯本作品。近年來,中法文化交流尤為頻繁,特別是中法文化年期間,巴黎圖書沙龍首度邀請中國作為主賓國,將中國當代文學作為主推對象,三十餘名中國作家應邀赴法,與法國讀者直接接觸,進一步引發了法國出版界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出版熱情和法國公眾對中國當代文學的閱讀興趣,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當代文學在法國的翻譯出版,進一步擴大了中國作家在法國的影響力。

如果談到在法國受到關注較多,影響較大的中國當代作家,蘇童是一個不得不提的名字。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起,法國先後出版了六部他的作品:《妻妾成群》(Epouses et concubines,1991年,弗拉馬利翁出版社)、《紅粉》(Visages fardés,其中還收錄了《婦女生活》,1995年,畢基耶出版社)、《罌粟之家》(La Maison des pavots,1996年,中法文對照版,友豐書局)、《米》(Riz,1998年,弗拉馬利翁出版社)、自選小說集《紙鬼》(Fantómes de papiers,其中收錄十八篇短篇小說,1999年,德克雷德·布魯韋出版社),以及去年剛剛出版的《我的帝王生涯》(Je suisl'empereur de Chine,2005年,畢基耶出版社)。

蘇童的文學創作始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但真正令他為廣大中國讀者所熟知,並為他帶來國際性聲譽的,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小說《妻妾成群》的問世。蘇童也同樣是憑借著這部作品吸引了法國人的視線,登上了法國的文學舞台。在張藝謀獲獎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光環照耀之下,《妻妾成群》迅速擁有了法譯本,普通本出版不久便又出了袖珍本,並以鞏俐的倩影作封面,封底則標明小說為電影原本。《妻妾成群》在法國的發行量達到六萬冊,成為在法國最暢銷的中國當代小說之一,蘇童的名字也在一夜之間為法國的漢學界、文學界和普通讀者所知曉。在法國出版界,兩三千冊的銷量就可以收回成本,一般的中國文學作品達到六七千冊的銷量,已經是不錯的表現,因此,作為蘇童在法國被翻譯的第一部作品,《妻妾成群》六萬冊的銷量是一個很高的起點。改編電影的成功,帶來了蘇童小說商業上的成功,令蘇童從眾多的中國當代作家中脫穎而出,迅速走入法國讀者中間,贏得了較大的讀者市場,這是很多隻求被翻譯就好,並不計較銷量的中國作家難以企及的,這也使得蘇童成為一個法國出版商從其身上能看到相當商業價值的作家。

同時,與電影的緊密關系,使得蘇童在法國的接受方式成為一個特例。大多數在法國得到譯介的中國當代作家,首先是以某一方面獨特的文學品格(作品敘述層面的先鋒實驗性、思想層面的探索性或哲學性、內容上的現實性和批判性等等)吸引了某一位或某一些法國漢學家的注意,然後藉助其推薦,逐步得到翻譯和出版,在一個並不短暫的過程中,逐漸獲得法國漢學界更廣泛的認可,最終引起文學批評界和法國大眾的注意。而蘇童在法國被發現、被譯介、被接受的過程直接而迅速,幾乎沒有任何過渡。可以說,因為改編電影成功而帶來的強大的商業連鎖反應,使得法國漢學界、文學界和普通讀者對蘇童的認識和接受幾乎是同步的,漢學界在後兩者的認識和接受過程中,並沒有起到原有的引導作用,作家的形象不是依靠漢學家有選擇的翻譯和有側重的推介而逐步塑造出來的,而是由電影以其強大的傳播力和視覺影響力,在讀者閱讀文本之前,先入為主地、直接而直觀地植入了讀者的腦海。

蘇童在法國的這種起步方式對他日後在法國的譯介產生了微妙的影響,而要分析這種影響,我們必須先了解法國人是怎樣來解讀《妻妾成群》的。

法國的一家雜志這樣評論蘇童的《妻妾成群》:「蘇童不動聲色地描寫最殘酷的折磨,最隱秘的痛苦。喊叫、暴力,甚至是巫術都像在一層薄霧中,或者是在一層紗幔後出現。一些富有詩意的細節,例如知更鳥的歌唱,蜿蜒的紫藤,奇特而引人側目。這種奇異的視角,不僅遠沒有減輕閱讀的焦慮,反而令人更加恐懼。表面上簡單的文字,實際上是一座迷宮。沒有一個人物可以作為標准,因為沒有一個人令人同情,也沒有一個人令人厭惡。這些黑色的靈魂同時也是受害者。發瘋的頌蓮,不停地圍著棄井轉來轉去,是最為恰當的形象。」這樣的評論具有相當的代表性,我們無權去指責這樣的解讀,從闡釋學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妻妾成群》,更何況很多中國讀者所讀到的《妻妾成群》也正是上文所描述的形象。但是從這樣的解讀中我們不難發現,法國文化背景下特有的接受視域,使得法國讀者對於蘇童作品的某些因素尤為敏感。蘇童所精心營造的陰森恐怖的氛圍,神秘詭譎的意象,暗合了法國讀者對於陌生而遙遠的東方世界的集體想像;頌蓮們的悲劇命運,又能夠引起法國人對於生活在黑暗制度下的東方女性的深刻同情。漢學家安妮·居里安曾經從法國人的角度談到改編成電影的當代中國小說和西方讀者的關系問題,她寫道:「許多中國作家希望看到自己的作品搬上銀幕,這既能使他們出名,又能為他們帶來可觀的收入;因此他們的寫作受到誘惑,追求強烈的視覺風格和可能引起西方人的興趣、使他們入迷的意象,而他們展示的是西方人可能已經了解的那個中國,帶著古典色彩,卻不是當代中國(然而小說和電影都是當代的);為此,他們求助於中國文化中一些對西方而言富有異國情調的乃至公式化的意象,如《妻妾成群》的大宅或有人在抽鴉片的屋子。」蘇童寫作的初衷當然不是為了取悅西方讀者,但安妮·居里安的話印證了蘇童作品中的某些因素,特別是敘述層面的某些因素,即使在作者的創作意圖中並非最重要的部分,卻恰恰是可以引起法國讀者興趣的閱讀興奮點。

蘇童曾說,「我的終極目標不是描繪舊時代,只是因為我的這個老故事要放在老背景和老房子最為有效。試想一下,如果我把《妻妾成群》改寫,拋開外表所有可以剝離的東西,那些院子、宅子等,我可以把它處理成當代生活中四個機關女職員和一個上司之間的關系,這樣寫不是也很有趣嗎,會變成完全不同的另一篇小說。」對於蘇童而言,歷史僅僅是一件外衣,一個襯託人物表演的布景,他的目的是以歷史為道具,描寫、探索人性中復雜的方面。然而,正是因為以遙遠的時代為背景,有了與現實拉開距離的敘述空間,才使蘇童的敘述才華得以充分地發揮,恣意綻放。細膩的心理描寫,含糊玄妙的意境,准確的細節將《妻妾成群》的故事講得如此生動、如此逼真、如此精彩;而蘇童的描寫越是靈氣十足,越令法國讀者感受到作品強烈的異國情調,令其為之入迷,流連於作品華麗的外表,深陷於作者引人入勝的故事,卻失去了撥開情調、意象的迷霧去追尋掩藏其中的內在實質的意識,忘記了作者並不是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蘇童意欲擺脫的具體的歷史背景和故事情節,卻牢牢地吸引住了法國讀者的視線,精彩絕倫的故事帶來的「感官性」的享受主導了他們的閱讀。如果真的將《妻妾成群》的故事改為四個機關女職員和一個上司的故事,離開陰沉恐怖的舊宅院和裹足的小腳,也許蘇童作品的思想性、普世性會得到更為有力地凸現,會更為有效地傳達給法國讀者,但蘇童在法國的命運也許也將改變了。

《妻妾成群》內在思想性的被忽視是不是意味著蘇童的敘述才華和寫作風格得到了法國讀者充分的肯定?問題似乎並不這么簡單。安妮·居里安在談到法國新小說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影響時說道:「雖然新小說較晚被翻譯到中國,但它產生了巨大的精神影響。例如薩羅特、羅伯-格里耶,他們的理論著作和小說都被翻譯成中文,並且得到廣泛討論。像《古典愛情》和《在細雨中呼喊》的作者余華,以及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小說原本的作者蘇童,他們在新小說技巧的影響下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打破了敘述的線性,採用多視角的寫作。」在安妮·居里安的描述中,蘇童是一個具有先鋒實驗性質,在敘述技巧上有獨特追求的作家。《妻妾成群》雖然講述的是一個舊派的故事,也借用了一些古典小說的元素,但它並不等同於傳統小說,蘇童有意識地在其中融合了具有現代性的敘述手法,並創造了獨特的敘事風格。他在行文中取消人物對話的標點符號,使得小說人物和敘述融為一體,相互制約相互輔助,在閱讀和感官體味上更為流暢;他採用語言「陌生化」手法,以產生特別的審美感覺和深邃意味,令小說的敘述話語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語言表達範式。同時,他大量使用句號,而不是具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感嘆號,以處於零點的情感狀態、盡量不動聲色的態度進行敘述,使讀者的感受不再是從語句中被動地獲得,而是從相關的情景和細節中主動地獲得。作者冷卻了自己的主觀情緒,以不褒不貶的態度敘述一切,退讓出闡釋空間,由讀者在閱讀中獲得了一種能動的判斷。他還大量地運用長段,以控制小說的節奏,小說的敘述語調也變得平緩從容,不動聲色,形成舒緩沉靜的敘述風格。

然而在《妻妾成群》的法譯本中,原文的行文方式與結構被改變,原文中本沒有引號的對話全部加上了引號,多處對話結尾的句號被改換為感嘆號這樣具有明顯感情色彩的標點,原文中很多長段被斷成短段。事實上,由於中法兩種語言的差距較大,將原文中的一些形式進行改變,使之符合法語的表達習慣、易於讀者接受本無可厚非,但進行這種改變需要十分謹慎的態度,因為作者的語言特點、整部作品的風格是與其表達形式密切相關的,上文提到的無引號對話、句號標點及長篇段落可以說直接體現著作者的風格,甚至本身就是作者風格的組成部分。但它們卻在翻譯出版過程中流失了,這種流失不論是譯者的選擇還是出版商的選擇,其用意都在於將作品淺析化,減少閱讀障礙,增強作品的可讀性,從而將讀者的閱讀重點指向作品的故事層面。經過這樣的翻譯處理,很難想像蘇童的敘事魅力是否還能較為完整地傳達給法國讀者。

事實上,中國當代文學在法國的出版具有兩種較為明顯的並行不悖的特徵。一是追求具有轟動性的作品,例如獲獎電影的原本小說,或是在中國引起巨大爭議,能夠刺激法國公眾神經,顛覆西方人對中國的傳統印象的作品;例如,李碧華的《霸王別姬》、李曉的《門規》,衛慧、棉棉作品的翻譯,這種翻譯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種短期的商業效應,更多地反映的是出版商的選擇,而不一定是漢學家的偏好。二是著眼於作家的文學創作品質和創新獨到之處,力求反映中國當代文學特有活力和創造力,例如對先鋒派作家余華、格非、馬原等的譯介,對尋根派作家韓少功等的譯介,這種翻譯較少考慮商業因素,主要著眼於促進法國社會對中國當代文學的了解,逐步樹立作家的國際聲譽。

應該說蘇童《妻妾成群》的翻譯屬於第一種類型,因此也就不難理解在《妻妾成群》的翻譯中,譯者和出版商強化作品中能夠引起讀者閱讀興趣的因素,而忽視在文學審美層面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敘事手法的傾向。而在《妻妾成群》之後,作為一個在法國已經獲得商業成功和一定知名度的中國作家,蘇童似乎也因此失去了成為第二種出版對象的機會。即使翻譯家希望在翻譯中保留蘇童的敘述特徵,也可能在和更看重商業利益的出版商的周旋中妥協。《米》的翻譯者諾埃爾·杜特萊就曾提到:「在形式方面,蘇童將對話融於敘述之中,沒有使用引號將其明顯地標示出來,有時會令人難以分辨這些話是出自對話還是人物的內心獨白。英文版保留了這種手法,而遺憾的是法國出版社並沒有這樣做。」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法國出版界、文學界還是普通讀者,對蘇童的印象始於《妻妾成群》中所創造的那個充滿神秘的中國意象的舊宅院和悲劇性的東方女性形象。可以說,《妻妾成群》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固化了蘇童在法國讀書界和普通讀者心目中的形象。因此,蘇童被翻譯成法語的作品大都屬於所謂的「新歷史小說」和「婦女系列」,所有關於蘇童作品法譯本的評論和介紹,無一不提到蘇童是《大紅燈籠高高掛》小說原本的作者。時值2005年,法國出版社寧可選擇蘇童1992年的作品《我的帝王生涯》,而不考慮蘇童較為新近的《蛇為什麼會飛》這樣的現實題材作品。雖然蘇童也在法國出版了短篇小說自選集,但其影響遠不及《妻妾成群》之後的《紅粉》和《米》。

2004年巴黎圖書沙龍介紹受邀中國作家的手冊上,關於蘇童的條目基本上概括了法國公眾對蘇童的印象:「蘇童非常擅長描寫模糊遙遠的歷史,他的小說經常以中華民國和封建時代作為背景。令他名聲鵲起的是描寫女性的作品,例如1989年被張藝謀搬上銀幕的《妻妾成群》。他的筆觸敏感細膩,具有內斂的詩意,傳達出悲劇意味,在苦難、墮落和頹敗的背景上,描繪現代人物和歷史人物復雜、猶疑的精神狀態。」如果說,不通曉中文的法國讀書界和普通讀者對於蘇童的印象來源於他第一部在法國獲得成功的作品,這並無可厚非,那麼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情況相當熟悉的漢學家對蘇童又有怎樣的認識呢?

有中國評論家說:「蘇童是一位善變的作家,他從不願意固定自己的風格,他甚至視風格為一種『陷阱』。從『楓楊樹』、『香椿街』到『婦女樂園』,從歷史到現實,從古典到現代……蘇童的創作視點始終游移不定,他每次都以迥然不同的形象刺激著讀者的閱讀習慣。」但在法國,漢學界對蘇童的認識卻並非如此。正如我們在上文所提到的,由於蘇童在法國的一炮走紅,使得漢學界與普通法國公眾幾乎在同一時間接觸到蘇童,很多漢學家對蘇童的印象也始於《妻妾成群》,從而忽略了蘇童其他類型的創作,例如為蘇童博得中國文學界最初贊揚和肯定的「香椿街」的故事和蘇童晚近的關注現實的作品。同時,由於蘇童在法國已經具有一定知名度,法國出版商在出版蘇童作品時具有相當的主動性,漢學家的注意力可能更集中在另一些需要其大力推介的作家身上;而出版商對蘇童作品有選擇性的出版,在不斷強化《妻妾成群》對讀者造成的印象的同時,也對漢學家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其只將目光放在蘇童女性題材和歷史題材的作品上,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米》的法語本譯者諾埃爾·杜特萊在他的《中國當代文學愛好者使用概要》中這樣概括蘇童的創作:「蘇童喜歡將他的小說置於他並不了解的歷史背景中,並且擅長描繪女性形象。」

上文我們提到專攻中國當代文學的漢學家安妮·居里安曾把蘇童與余華相提並論,指出新小說對他們的影響,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安妮·居里安注意到蘇童在敘述層面上的獨特性和文學品質,並不受制於蘇童作品的歷史外衣。但這樣的聲音似乎顯得十分微弱,更多的漢學家執著於蘇童所虛構的歷史,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這種傾向貫穿了對蘇童《妻妾成群》之後的作品的解讀。以《紅粉》為例,從故事情節上看,蘇童在其中描寫了舊時代妓女秋儀、小萼在新中國成立後幾經沉浮的生活,寫就了一曲女性曲折凄婉的命運悲歌。我們且不論作者寫作的立意究竟是什麼,讓我們來看一看法國漢學家是怎樣進行解讀的。

「在《紅粉》中,蘇童描寫是在1949年後,在共產主義制度剛剛建立的最初階段,兩名被帶進勞改營進行改造的妓女的生活。」

——諾埃爾·杜特萊

《中國當代文學愛好者使用概要》:蘇童的小說「以虛構的方式表明了雖然毛澤東時代的中國極力禁止,但舊中國的某些東西依然存在,無法被消滅:那就是不符合社會規范的對性的慾望,那種遠不是潔身自好的賢妻良母所應具有的女人的慾望……蘇童筆下的女主人公的腦子里在想些什麼呢?性慾,她們強烈的性慾,似乎為她們畫出了人生的軌跡。毛澤東強調男女平等,甚至是男女無別,而這些女人卻費盡心機想要在男人的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靠男人過日子。」

——瑪麗-克萊爾·於奧

《紅粉》法譯本序言:「兩名在解放後被強制改造的妓女,厭棄可以自主,卻失去性生活的辛勞生活,死心塌地地要依靠男人過日子。這種女性觀是否與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彌漫在文學話語里的女性厭惡論同出一轍?至少,這一觀點表現的是對任何形式的烏托邦的拒絕,對舊式小說的永恆真理的認同——直至作者的風格也是如此:男人永遠是男人,女人永遠是女人,金錢永遠是金錢。」

——安熱爾·皮諾和伊莎貝拉·拉碧《1994年-1997年出版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品綜述》

被帶進勞改營進行改造,只是《紅粉》中情節的一部分,而諾埃爾·杜特萊則把它放大為小說的主要內容,在他的概括下,《紅粉》儼然成為一部反映敏感的政治問題的具有揭露性的小說。瑪麗-克萊爾·於奧則將重點放在了「性慾」兩個字上,在她的不乏女性解放意味的話語中,秋儀、小萼這兩個舊的靈魂在新的生活來臨之際的失重與掙扎,實為「性慾」與壓抑女性慾望的社會制度之間的激烈沖突。而安熱爾·皮諾和伊莎貝拉·拉碧則對作者的女性觀提出了質疑,從作品中讀到的是作者「男性話語霸權」的嫌疑。

蘇童一再強調:「我把女人當成男人來寫。」「我首先關注的是人的問題,人性的問題,人的生存處境,性別特徵是裹在裡面涌現出來的。其他問題都是次要的。」然而,這樣的表白無法阻止法國漢學家在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知識結構的支配下,對他的作品所作出的解讀。誠然,秋儀和小萼可以是兩個抽象的靈魂,但既然在作者的筆下,她們生活在剛剛解放的中國,她們是妓女,她們有著依附男人的意識,從她們身上就有可能讀到政治、性和男性霸權。如果說這是蘇童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表達,不如說這是西方社會最為敏感,最為關注的話語在蘇童作品中的影射。

當漢學家的眼光也往往局限於蘇童作品的經驗層面,忽視作品的隱喻意義,無法跳出蘇童無意中挖掘的歷史陷阱的時候,不難想像法國媒體和普通讀者是否有能力走出這個其實由他們自己編織的中國幻象。讓我們再來看看法國媒體和出版界是怎樣來評價蘇童想要表達「一種不確定性,包括人的身份和處境的不確定性」的作品《我的帝王生涯》的。

「作者細致的描繪,讓我們沉浸在一段想像的中國歷史中。由於出生在歷史被全盤顛覆的文化大革命時期,蘇童懷有一種重塑歷史的激情。」

——菲利普·畢基耶出版社網站

「在歷史與虛構之間,蘇童描繪的世界極端殘酷,帶著一點中國式的感性的情色肉慾色彩。」

——馬賽某書店負責人

「這是一部構思精巧的小說,充滿異國情調,精緻的中國風物俯拾皆是。」

——法國《讀書》雜志

無可否認,這樣的介紹有嘩眾取寵之嫌,強化蘇童作品中的政治性、地域性和性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是出於商業目的的有意之舉。但從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到蘇童的尷尬:作為一個已經走入法國讀者中間,並在法國出版界獲得一席之地的中國作家,蘇童在逐漸擺脫自己文學地位的地域性,融入法國文學系統的進程中,卻不斷地在被強化其文學作品的地域色彩。被法國文學、文化系統接納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受制於法國文化定勢,無條件地接受「他者」對「我」的文化定位的過程。

從蘇童身上我們看到,中國電影因其創造的獨特形象,在使法國公眾接受中國當代文學時起到不容懷疑的作用。但電影在為蘇童吸引了異域關注的目光的同時,也對異域觀者產生了誘導,強化,而不是修正了其文化思維模式和民族集體想像;對於被接受的作家而言,這並非是一種豐富因素,而是一種固化因素,它對作家完整的、真實的文學形象的樹立產生了阻力。

文學作品所包含的豐富因素為我們提供了多種角度去解讀它,蘇童的小說也不例外,更何況文化的差異,截然不同的接受視野有時會為解讀一部作品、一個作家提供意想不到的角度,開拓另一種曲徑通幽的可能。然而,我們忍不住去期待,是否有一天,在法國,人們能夠撥開彌漫在蘇童作品之上的或陰郁、或凄婉,充滿誘惑的迷霧,去發現那個為他們所忽視的,也許是一個更本真的蘇童呢?走出了中國的蘇童,什麼時候能夠走出這層迷霧,在更宏大的文學宇宙中得到釋放呢?

『貳』 外國人把三國演義譯作什麼他們怎麼看三國的

來遲了!!!!!記得看我的答案!!你需要的在這里!!

翻譯——《Romantic of Three Kingdoms》—— 三個王國的羅曼史。

下面找到一篇文章,好像很惡搞,你看看合適不?著名三國人物都各自點評果了。

外國人眼中的三國人物(超搞笑)

2006-07-06 10:55:48 21CN游戲頻道

註:三國無雙是光榮公司的電腦游戲。

西方人對於中國的理解往往局限於唐朝、清朝以及共產主義中國三個時期,結果
就忽略掉中國其它時期所隱藏的有趣歷史。所以,當我們第一次見到《三國無雙
》里那些手持巨大武器的英雄們時,很難把他們跟龍與肯或者其他日本武士區別
開來,也不能理解整個亞洲——也許在東亞這種興趣更為明顯—對三國時代的興
趣有多麼狂熱。這種狂熱是如此的持久,以至於我的一位華裔朋友說:一個不知

道三國的中國人就好像一個不知道曼尼•拉米雷斯與奧堤茲的波士頓紅襪隊球迷
一樣不可思議。

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對三國的了解,卻恰好和大部分中國人對拉米雷斯的熟悉程
度相當。我的很多朋友喜歡打三國無雙,當我問他們為什麼,他們只是回答:「
這很酷」、「這很爽」或者更糟:「我喜歡胡亂砍人。」(後者實在不該玩游戲
,他應該去看德州電鋸狂人)。這是一件讓人感到尷尬的事情,我們很喜歡一個
東西,卻壓根不知道那是什麼。這總讓人聯想到現在坐在白宮里的那個共和黨的
傻瓜,他很喜歡伊拉克,但卻壓根不知道那裡藏著些什麼武器,結果他的理由只
是「喜歡胡亂砍人」。

所以,我覺得有必要作一些研究來避免這種尷尬局面,並與你們分享。這樣一來
,下一次當中國人問我們「你覺得呂布怎麼樣?」時,我們不至於只是回答「哦
耶,他是個不賴的傢伙」。為此,我搜集了一些相關的英文資料,並且很幸運地
找到了Dr. Moos Roberts翻譯的《三國演義》。雖然我沒時間讀完它,但作為一
本帶有人名索引的工具書,它對於我的研究很有幫助。

本文並非要象塔西陀或者吉本一樣把三國寫成一部規模宏大的通史,而是通過對
其中一些英雄——他們絕大多數都出現在三國無雙中——的介紹來對那一個偉大
時代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這樣一來,下次在朋友聚會時聊起三國無雙,你就可以
裝做不經意地對他們說:「嘿,邁迪,你錯了,要不要賭十塊錢?」

曹操

毫無疑問,曹操並不好用,但這僅限於在游戲里。實際上曹操是一位毀譽參半的
強大君主,他有著和拿破崙一樣的個頭,統治著將近二分之一的中國領土,並曾
經有機會佔領另外二分之一。人們往往折服於這位君王的個人魅力和野心,也對
他喜怒無常的個性感到膽戰心驚。他的敵人甚至稱呼他為「東方的尼祿」(。。。。。。-_-b )

做為最典型的一次事例,他曾經提醒他的侍衛們:「我在夢中喜歡殺人,請不要
靠近我。」結果當一位侍衛想走近替他拉好被子時候,就被這位裝睡的君主殺掉
了。據說無論是曹操本人還是刺客們都天真地認為這種手段能夠有效地遏制暗殺
,從此沒有人敢冒生命危險靠近他。這種暴戾傳統在曹操的軍隊里得到了繼承,
在魏國發生人質劫持事件是件高風險的事,因為軍隊們都得到了曹操的直接命令
,要求他們把劫持者與人質一同殺死。

這種嗜殺偶爾也會波及到他的大臣們,比如一位叫荀彧的大臣就因為反對他謀
殺漢朝最後一位皇帝而被迫自殺;另外一位大臣楊修僅僅因為使用「雞腿」做為
通用口令而被處死——大概曹操本人覺得受到了愚弄,或者他單純不喜歡吃雞腿
。甚至連他的主治大夫——三國時代最有名的醫生華陀——也難逃一死;因為他
提出了過於大膽的開顱手術方案,以至於曹操認為這等同於謀殺。這一點倒可以
理解,畢竟那是在公元三世紀,曹操有權說不。(Y。。。。。。。 )

而這位暴君的另外一面卻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他和他的兩個兒子並稱為「三
位最偉大的曹姓詩人」。他的許多詩作流傳到現在,人們在他的詩歌中看到的是
一位充滿人文精神的反戰主義者——不過這位詩人偶爾也會對詩歌批評家痛下殺
手,這一點在現代紐約已經變成了一項傳統。

盡管曹操的殘暴為人所共知,但還是有許多英雄聚集在他的麾下,因為他畢竟是
一位不可否認的領袖人物,而且在軍事上很有天分。曹操的崛起是一個曲折而艱
苦的過程,他最早是以討伐董卓的十八位地方領主之一的身份出現,並趁機擴充
自己的勢力。他在經濟領域的一項屯田政策最終幫助他解決了致命的後勤問題;
而「挾天子以令諸侯「,讓其他領主因顧忌皇帝的安危都不敢輕舉妄動。經過漫
長征戰,他逐漸消滅了中國北部的絕大部分領主比如袁紹張秀和陶謙,並將軍隊
布置在長江北岸,企圖擊敗南方的吳國與蜀國。

這一侵略行為被及時制止了,他的海軍( )在赤壁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擊
敗他的卻是一位喜好鑒賞音樂的指揮官周瑜(。。。。。。)。以這一標志性事
件為分界,擴張的魏帝國到達了極限。在接下來的戰爭中,曹操成功阻止了蜀國
和吳國在南部邊境的反擊,在西北卻丟失了一大片土地。歷史書上將這種頹勢解
釋為曹操本人的衰老。盡管如此,曹操還是在死後留下一個穩固的帝國,並由很
多英雄守護。

和擴張性的帝國發展一樣,曹操的私生活也帶有強烈的侵略風格。曹操家族一直
都有搶奪別人妻子的傳統,這也許來源於北方蠻族的某些特性( )。曹操本
人曾經與一位投降領主張秀的妻子強行過夜,結果憤怒的張秀重新反叛並襲擊了
曹操的住所,導致曹操損失了一位忠誠的衛士長典韋和他的侄子;在討伐呂布的
戰爭中,曹操霸佔了呂布手下一位將軍秦宜祿的夫人,這一次激怒的是同樣喜歡
秦夫人的關羽,他最後選擇離開曹操,並殺死了五名守將( );還有一則未經
證實的謠言說他甚至對大喬和小喬抱有興趣,並為此發動了侵略吳國的戰爭——
就如同討伐特洛伊的門內勞斯一樣(*&^&%%$%$%$#^&%.........)。大喬是吳國
皇帝哥哥的妃子,而小喬則是周瑜的夫人,我們現在可以想像為何曹操遭遇到那
么慘重的失敗。

而曹操的兒子曹丕完美地繼承了他父親的這一血統:他的夫人原本是袁紹第二
個兒子的妻子甄妃,在決定性的官渡之戰後曹丕將她作為戰利品據為己有。然而
這並不是終結,因為曹丕的弟弟曹植同樣擁有曹操的基因,於是他對自己哥哥的
妻子也產生了興趣,並寫了隱晦的情詩表達自己思念。曹丕因此囚禁了曹植,勒
令他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來,否則就得死。中國的詩歌很短,一般只有四行,
於是曹植憑借自己的才能逃過一死。感謝上帝,那時候中國人——尤其是曹丕—
—還不了解十四行詩

劉備

劉備的人種一直是個廣為人爭議的話題,據史書描述他的耳垂很大,可以垂到肩
膀,而手臂的長度甚至可以不彎腰就碰到膝蓋。我想加內特或者海軍上將羅賓遜
應該可以勉強作到後一項,而長耳垂我只在一些作為藝術品的印度佛陀雕像上看
到過類似的例子。所以我的結論是,如果不是中國歷史學家有意誇張的話,那麼
劉備也許是個有著印度血統並符合NBA選秀標準的大個子,並且有返祖現象,因為
按照人類學的觀點,現代人種不可能同時具備這兩種特性。

劉備的身世充滿了矛盾與謎團,他自稱是皇室成員,但出身卻只是一名普通的手
工業者,家譜只能證明他與漢王朝的皇室有著極為遙遠的血緣關系。不過這並不
妨礙劉備成為一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擅長溝通,精力旺盛,善於用狂熱的演
說來鼓舞群眾;他的皇室身份則為漢朝殘余的保皇黨們提供了效忠的對象。所以
很快就有一批英雄匯集到他的手下,其中包括了關羽,張飛和趙雲。不幸的是,
劉備拙劣的軍事才能抵消了他在人際關系方面的成就,他的前半生一直在各大領
主之間到處漂泊——其中甚至包括曹操和孫權——彷佛是聖赫勒拿島上的拿破崙
:高貴,為人敬重,但一無所有.

這種窘迫持續到了赤壁之戰前,劉備得到了三國時期乃至中國歷史上最為睿智的
黎塞硫式的宰相——諸葛孔明。劉備缺乏計劃性的軍事行動被及時糾正,諸葛孔
明預測到了未來的戰略均勢,並據此制訂了進攻四川的計劃,這一次他們成功了
。但很快這種勝利被吳國背叛,憤怒的劉備固執地決定給吳國一點教訓,並拒絕
聽取任何人的意見。結果他被吳國的另外一名年輕將領陸遜擊敗,以戰敗者的身
份死在了白帝城。

中國人在評論曹操劉備以及另外一位君主孫權的時候,總喜歡使用天時地利人和
(Right Timing, Right Place, Right people)來形容各自的風格。曹操得其天
時,孫權得其地利,劉備則被公認是籠絡人心的高手。他的團隊幾乎薈萃了同時
代的精英人物,除去諸葛孔明,劉備還擁有號稱「五虎上將」(Five Tiger-like
Generals)的五名優秀將領,其中有三個人在一開始就加入了劉備的兄弟會。兄
弟會是中國古老的一項傳統,任意數量的人可以通過「結拜」的儀式加入,並宣
誓對其他成員保持永恆的忠誠。盡管在法律上這種關系並不被承認,但卻可以得
到絕大多數民眾的認同。「五虎上將」的前四名成員毫無爭議,但我的朋友泰瑞
卻堅持認為第五名成員是魏延而非黃忠,他宣稱黃忠的年紀太老了,也許能夠勝
任一位導師,但絕不適合成為五虎將的成員。我反復查考過資料,並分別咨詢了
幾名互無關聯的華裔人士,他們一致認為黃忠才是第五名成員,魏延不過是一名
懷有野心的戰爭狂罷了。

劉備並不象有些人說的那樣是一個同性戀者,這是一個廣泛的誤解,但他對男性
的關懷確實勝過對女性。劉備和曹操的表現完全不同:在曹操對女人——尤其是
其他人的妻子——表現出異乎尋常的興趣時,劉備卻極少去關心自己的妻子。他
有三名妻子,其中一名還是吳國皇帝孫權的妹妹。但歷史記錄卻顯示,劉備的每
一次戰敗潰逃,都將自己的妻子拋下自己先溜走了,直到富有騎士精神的敵人把
她們交還給劉備。當他的第三名妻子——也就是孫權的妹妹孫尚香——企圖逃回
吳國的時候,他只是簡單地要求將自己的兒子留下,放任自己的妻子離去;甚至
在有些時候,他的兒子也顯得不那麼重要。在長坂坡的大撤退(三國無雙里完全
沒有表達出自這一戰中劉備軍隊的悲慘狀況)中,趙雲將他的兒子劉禪救回到大
本營,劉備卻把無辜的嬰兒摔在地上,說這不值得用我寶貴將領的性命去交換。
與劉備對妻子兒子漠不關心的態度相對,他對兄弟卻十分關心:當他的兩名兄弟
關羽和張飛被背叛聯盟的吳國殺死後,他的反應是狂暴的,不惜動員新興蜀國的
全部兵力去懲罰吳國,這一災難性的決策導致蜀國的精銳部隊全軍覆沒。順帶一
提的是,五虎上將中有三個人死在了這場戰爭中。

這位君主在臨死前變成了一位哲學家,說了許多富有哲學性的話,卻對自己的失
敗隻字未提。諸葛亮擔任攝政大臣,並把這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維持到了四十年
後。

孫權

關於這名與曹操、劉備齊名的君主,值得一提的話題並不多。當曹操和劉備在為
各自的目標而奮斗的時候,孫權卻什麼也沒作——吳國實際上是他的父親與哥哥
的產業,他只是順理成章地繼承下來罷了。

根據歷史記錄,孫權的相貌和他的家族完全不同,碧眼紫髯的生理特徵很容易讓
人懷疑他血統的純粹性。考慮到那時候中國與中亞地區已經有了廣泛的接觸,我
們不能排除孫堅的一名寵妃來自波斯帝國的可能。在中國,異國血統並不是件不
能被皇室接受的事,所以孫權的登基沒有受到任何種族主義者的干擾。

孫權是三國時期統治時間最長的君主,他除了在早期遭到過曹操和劉備的兩次威
脅意外,其他時間都一帆風順。這位君主在晚年陷入了老年人通常的困境,變的
十分暴戾;他喜歡躲在自己的農場接待客人,並經常無緣無故對外發動戰爭——
這些戰爭通常都失敗了。(恩。。。。。農場。。。。。克勞福德么。。。


呂布

呂布是一個完美的人物,他是個擁有強烈「悍馬」氣質的硬漢;他的女朋友最漂
亮;他的攻擊范圍最廣,攻擊力最高並且連續技最有威力;他總是能騎著豪華的
赤兔馬出場。一個標準的大學橄欖球隊四分衛!

這些都是游戲告訴我們的東西。但是,身為一名呂布的狂熱支持者我悲傷地發現
在歷史上我的偶像卻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至少在道德上聲名狼藉。中國一向有
著強烈的父系社會特徵,對長輩尤其是父親的尊重至為重要,違背這一準則將會
被視為大逆不道。可悲的是,呂布卻違背了這一個准則,而且是兩次。

他最早的父親叫丁原,是北方的一名小領主。當丁原與董卓發生軍事沖突的時候
,董卓看中了呂布的才能,於是用赤兔馬來誘惑呂布。結果正如所有十八九歲男
生都抵擋不了哈雷摩托的魅力一樣,呂布也深深被這匹純種棗紅色駿馬迷住了;
結果他將丁原殺死,轉而認董卓為義父,並得到了那匹駿馬作為獎賞。呂布與董
卓和睦相處了很長時間,一直到貂禪的出現。

貂禪這位中國的克里奧佩特拉引發了男人之間的爭斗,爭斗的結果是呂布殺死了
董卓,並認貂禪的父親王允為父。王允本人是一名保皇黨,他巧妙地利用男人的
嫉妒心理解除了董卓對東漢皇室的威脅。可惜這一狀況並沒持續很久,王允很快
被董卓意欲復仇的部下殺死,呂布也被打敗——是的,你沒聽錯,呂布被打敗了
——他帶著貂禪開始了流浪生涯。

呂布殺死兩名父親的惡名給他自己帶來了許多麻煩,各地領主都認為他是不可信
任的,甚至於張飛曾經罵他是一個被變賣過三次主人的低賤奴隸。呂布的背叛記
錄並沒有因此而中止,他先後背叛了自己的好朋友張楊和劉備,並奪取了後者控
制的地盤,一度還控制了曹操的一部分根據地。感覺到了威脅的領主們又一次聯
合起來,曹操和劉備一共進攻呂布盤踞的徐州,唯一能夠施以援手的袁術卻拒絕
出兵。呂布又一次戰敗,連他本人也被擒獲。他企圖乞求免於死罪,幾乎已經要
被曹操接受;劉備這時候卻援引丁原與董卓的先例,結果呂布終究被判處死刑。
貂禪在王允死後就消聲匿跡,所以我們也不知道她在呂布死後究竟如何。考慮到
曹操對別人妻子的嗜好,也許她也被曹操收入了後宮。另外還有一種有趣的說法
指出:貂禪在呂布死後去做了一名女修道士,但她又一次打算運用自己的美貌去
誘惑關羽。可惜關羽和他的主君劉備一樣對女性缺乏興趣和關愛,很乾脆地用著
名的青龍偃月刀將她殺死。考慮到蜀國在兩性方面的傳統,這個傳說即使不夠真
實,也一定存在著某種程度的事實基礎。

最後我的結論是:呂布始終象是一名大學橄欖球隊的四分衛——很強壯,沒什麼
腦子,並且聲名狼籍。

諸葛孔明

諸葛孔明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傳奇的人物,他是個足智多謀的天才,在很多方面都
取得了令人咋舌得成就。他控制氣候的能力有如梅林;精通陀勒密式的占星術;
他軍事方面的狡黠可以媲美長腿愛德華;他的政治手腕和黎塞硫一樣厲害;最後
一點,他還和達芬奇一樣是位科技發明家。在中國,人們稱贊別人聰明的方式都
是「你和諸葛孔明一樣睿智。」

劉備僱傭諸葛孔明的過程頗有戲劇性。他們進行了一次面試,但主賓的位置顛倒
了,這次面試由雇員諸葛孔明舉辦,劉備卻坐到了被面試者的位置上去。諸葛孔
明表現的極為傲慢,先後兩次故意躲出去,劉備對男性表現出了驚人的耐心,終
於在第三次成功見到了諸葛孔明。諸葛孔明給劉備出示了一份早已經設計好的戰
略計劃,這份計劃挽救了幾乎要滅亡了的劉備集團。劉備很滿意諸葛孔明的能力
,諸葛孔明也很滿意劉備的耐心,於是這個中國歷史上最聰明也最傲慢的傢伙終
於成為了劉備的首席大臣,並將蜀國維持了許多年。

諸葛孔明的傲慢還表現在他對中國傳統道德的蔑視態度上。我所能找到的每一本
論及中國的書籍都指出:「中國在傳統上重視道德建設,而輕視在科技上的進展
。以孔子和老子這兩位締造了中國人精神基礎的哲學家眼光來看,科技進步會讓
人變的狡猾,進而妨礙到他在道德方面的成就。」諸葛孔明顯然對祖先的這些條
框不屑一顧,他不僅在劉備面前表現的不可一世,完全不考慮孔夫子「對君王要
恭敬」的訓誡;而且還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科技發明上。

他發明過一種連弩,這種弩箭一次可以 連續發射十枚弩箭,而西方在一百年後還
在心懷恐懼地把弩稱為被詛咒的武器;他還曾經發明過兩種——也許是一種——
自動機械,可以用來大幅度改善運輸糧食的效率。諸葛孔明還發明過對付南方蠻
族的地雷,這也許是世界上第一件熱兵器。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應該歸功於他的妻
子黃月英。

蜀國成員對女性的態度都很奇怪:劉備對自己的三個老婆基本冷感,關羽毫不憐
惜地殺掉了貂禪,張飛從未與女性有過任何接觸,而趙雲則很乾脆地拒絕了一位
貴族未亡人的愛情。諸葛孔明大概是這批英雄里唯一的特例,他娶了一個女人,
而且很愛她。他的妻子黃月英在三國無雙里是一位美麗的精靈族巫女,但實際上
卻是個醜陋不堪的貴族女子。諸葛孔明之所以愛上她,是因為兩個人在工程學上
有著共同興趣,這種精神上的戀愛在三國時期是絕無僅有的一例。諸葛孔明的發
明中有黃月英做出的貢獻。

諸葛亮的死亡極富戲劇性。在劉備死後他一直致力於擊敗北方的魏帝國,為此發
動了六次戰爭,每一次都因為不同的原因而失敗。最後一次戰爭發生在五丈原,
諸葛孔明的健康極度惡化,為此他使用了一種神秘的占星術,向上天乞求延長壽
命。這時候一位急忙匯報軍情的蜀國將領不小心踏壞了祈禱儀式的結構,諸葛孔
明認為這是神拒絕了他的請求,遂放棄了祈禱。幾天以後,這位有著無數傳說的
名人病死。

閱讀全文

與韓國朴主賓倫理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間有大愛電影觀後感小學生 瀏覽:604
新神榜哪吒重生電影免費突突兔 瀏覽:787
蠟筆小新最恐怖的十大電影 瀏覽:112
新疆人電影演員 瀏覽:156
一個人演的電影科幻 瀏覽:609
微信如何給對方發電影 瀏覽:585
如何把電影保存到優盤 瀏覽:770
有哪些特別好看的喜劇電影 瀏覽:639
適合離婚女人看的勵志電影 瀏覽:86
去掉電影字幕的最好方法 瀏覽:772
玩命快遞1電影國語版 瀏覽:526
扣扣看電影 瀏覽:408
哪些電影有二元對立 瀏覽:817
哪個平台漫威電影都有 瀏覽:666
僵屍恐怖看電影 瀏覽:507
懷孕三個半月能看電影嗎 瀏覽:46
青檸影咖都有什麼電影 瀏覽:198
找搞笑視頻電影大全 瀏覽:98
買房子就像看電影一樣 瀏覽:887
四個人的搞笑電影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