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給我一個李小龍故事
李小龍掀起的世界性的中國功夫熱,堪稱20世紀的文化奇觀。他被譽為中國功夫第一名人。他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百折不撓的精神令世人嘆服,是一個罕見的、同時腳踏武學和電影兩座高峰的世紀巨人,他作為唯一入選的華人被美國《時代》雜志評為「20世紀的英雄與偶像」。李小龍充滿生命力的三十二年人生,如同一顆彗星劃過國際武壇和影壇的上空,雖然短暫卻無比耀眼!隨著他主演的功夫片風行海內外,中國功夫也隨之聞名於世界。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首次作為正式項目的中國武術,必將在世界體壇再度掀起一陣強勁的中國功夫熱。而作為人們心目中的功夫偶像、文化偶像和精神偶像,李小龍的傳奇人生也將再次成為國人和世界龍迷關注的一個文化熱點。
李小龍年少時無心學業,卻對武術著迷,兒時還曾隨父出演電影。他在一次街頭毆斗中與黃皮小子交手失敗,從此拜在了葉問大師父的名下鐵心學武,如飢似渴,乃至瘋狂。十七歲時,剛剛接觸拳擊不久的他竟獲全港拳擊冠軍。少年氣盛的小龍仗著一身全港拳擊冠軍的威風,八方挑戰,樹敵眾多,終於陷入黑幫的追殺。父親痛下決心,強迫兒子遠涉重洋,孤身一人去美國舊金山自立。他心比天高,卻不得不寄人籬下。餐館打工,又與大師傅陡起「爭艷」風波。餐館老闆徐迪雅女士是位具有女政治家的風范的華人社團代言人,她看出了李小龍是個頗有志向的同胞青年,在辭去李小龍餐館工作時,借給李小龍一筆僅可維持一個月生計的美金,並以一位同胞和長者的口吻給了李小龍一番臨別贈言。
離開徐迪雅的餐館,李小龍著手創建武館,然而在美國流行的是空手道,所謂的「中國功夫」還鮮為人知,李小龍所開的武館應者寥寥。
阿羅約是來自菲律賓的留美學生,漂亮性感,且出身高官家庭,一次險遭美國退伍軍人強暴,多虧李小龍英雄救美。她著迷於這位瘦小個子的嬌健神勇而傾心愛慕,卻終因李小龍抱負未遂而分道揚鑣。東邊日出西邊雨,就在阿羅約不屑於李小龍要成為功夫武師的抱負而離去時,另一位美國姑娘蓮達卻走進了李小龍的生活,並不辭風雨地陪伴著走完了李小龍生命的全程。為了李小龍的事業,蓮達不僅放棄了自己的學業,還與母親反目。正是在蓮達的支持下,李小龍的武館漸成氣候,同時也招來日本武師的挑釁。李小龍僅在六十秒之內,擊敗了前來挑釁的全美空手道冠軍木村而名聲鵲起。正在蓮達為李小龍得罪勢力強大的空手道武師而擔憂之時,木村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他不是來尋仇,而是來拜師的。征服日本空手道,李小龍名聲大震,「功夫」武館也日漸興旺起來。不想,又招至舊金山華人武館的聯合問罪,勒令李小龍停止對外國人教授國術,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終於釀成華人與華人之間的一場驚世駭俗的比武。李小龍以其磨勵大成的截拳道取得勝利,終於攻破堅冰,打破了中國功夫在美國的封閉狀態。
李小龍在長堤全美空手道大賽上的一次令人匪夷所思的表演,被美國好萊塢的獵頭喬治拍成了資料電影,成了李小龍生命旅程的又一個起點。在喬治的推薦下,李小龍開始走進了好萊塢,但由於膚色而又屢屢受挫,四處碰壁漫長的等待使他一度情緒低落。在喬治的竭力鼓動下,他簽下了電視劇集《青蜂俠》的片約,飾俠義鬥士加藤,"拳打腳踢"最後打出立錐之地!《唐山大兄》的首映典禮,使他一夜之間成為高懸於港島上空的巨星!《精武門》公映更盛況空前,造成交通阻塞。他每一部的票房都超過前一部,創造了票房神話。李小龍名聲大噪,片商紛紛拉他加盟。武林中人紛紛向他挑戰,以求打敗他,取代他做"東方功夫第一人"。然而,他就像一個神話,無人改寫,就是一座奇峰,無人登頂。
一直想主演好萊塢影片,這個機遇又一次來到。《龍爭虎鬥》不僅是他主演,還是與華納公司平起平坐的合夥人。影片在香港開拍。又幾經磨難,巨片拍成,由此而成為世界性的大明星,實現了他對自己的諾言……
從影生涯極短暫,只有兩年;電影作品非常之少,僅有四部。但他卻能在世界影壇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李小龍身上那種強烈的民族精神、民族尊嚴,使他獲得了世界聲譽和尊重!
『貳』 李小龍的故事有哪些
姓名:李小龍
原名:李振藩
乳名:細鳳
英文名:Bruce Lee
藉貫:中國廣東順德
出生地點:美國舊金山(舊金山)
出生:1940年11月27日
終於:1973年 7月20日 (享年32歲)
父親:李海泉 (粵劇名伶)
母親:何金棠 (歐亞混血兒)
李小龍有一兄、一弟、兩姊
一九六四年八月十七日結婚 育有一子,一女。
妻子:蓮達·愛美莉 (英國、瑞士血統的美籍)
子:李國豪1965年2月出生(因拍攝電影"烏鴉",1993年意外身亡)
女:李香凝1969年4月出生(曾拍電影"渾身是(膽)")
李小龍年表:
◎1940年
11月27日十月二十七日生於美國,取名振藩(洋名Bruce)乳名(細鳳),族名源鑫,共五兄弟姊妹,他排行第二。父為粵劇四大名丑之一的李海泉,母為何東爵士之弟何甘堂之女何愛瑜。
◎1946年
參與演出第一部電影《富貴浮雲》,正式在電影中擔任重要角色,更與父親李海泉合演。
◎1948年
首用藝名「李小龍」在《細路祥》片中演出,自該年起在香港參演二十二出粵語片,除《細路祥》外還有《雷雨》、《人海孤鴻》等的表現最為突出。曾用過的藝名有「李龍」、「小李海泉」、「李小龍」。
◎1955年
該年夏天拜詠春宗師葉問門下習武。
◎1957年
奪香港校際拳擊賽冠軍。
◎1958年
進入聖芳濟書院讀高中,同年奪得「全港恰恰舞公開大賽」冠軍,並參與電影《人海孤鴻》演出。
◎1959年
5月定居美國。9月入讀愛迪生技術學校,白天上課,晚上於周路比餐當侍應換取食宿,開始半工讀生涯。
◎1960年
12月畢業於愛迪生技術學校。
◎1961年
5月以優異成績考入華盛頓州立大學,主修哲學。
◎1962年
4月在西雅圖唐人街開設第一間「振藩國術館」。
◎1963年
出版《基本中國拳法》及創立截拳道拳法。
◎1964年
8月參加加州的『國際空手道錦標賽』作表演嘉賓,同月12日與蓮達(Linda Emery)在西雅圖結婚。
◎1965年
兒子李國豪(Brandon Lee)於2月1日出世,七日後(即2月8日)父親李海泉病逝。
◎1966年
6月參演福斯公司的電視劇《青峰俠》助手加藤一角,一舉成名,開始私人教授好來塢名人如史提夫,麥昆及羅曼-波蘭斯基。在洛杉磯唐人街開設第四間「振藩國術館」。
5月出席華盛頓的「全國空手道錦標賽」作表演嘉賓。
6月出紐約的「全美空手道公開賽」作表演嘉賓。
◎1967年
8月把自己的武術定名為「截拳道」(Jeet Kuen Do簡稱:JKD)。
◎1969年
4月19日女兒李香凝(Shannon Lee)出世。
4月接受香港無線電視《歡樂今宵》及麗的電視《金玉滿堂》的采訪並表演。
◎1970年
因脊背受重傷,卧床四個月,傷愈後仍須服用止痛葯。
◎1971年
為香港嘉禾主演《唐山大兄》,票房收310萬港幣破香港紀錄。
主演《精武門》,以及自編、自導、自演《猛龍過江》,均刷新香港票房紀錄。
9月開拍《死亡游戲》
11月獲國際武術權威雜志《黑帶》列為「世界七大武術名家之一」。
◎1972年
憑《精武門》一片獲金馬獎「最佳技藝獎」;該片同時獲劇情片殊榮。
2月停拍《死亡游戲》,接拍嘉禾與華納公司合資的《龍爭虎門》。
◎1973年
7月20日晚在影星丁佩家中暈倒送院不治身亡,享年32歲零8個月。
◎1979年
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死亡游戲》的開映日,即7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
◎1980年
獲日本《朝日新聞》選為「七十年代代表人物」。
◎1986年
獲德國漢堡大學選為「最被歐洲人認識的亞洲人」。
◎1993年
美國好萊塢名人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
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1997年
在李小龍遺孀蓮達及女兒李香凝主催下,振藩截拳道總會於美國成立。
◎1998年
11月獲中國武術協會頒發「武術電影巨星獎」。
獲《時代雜志》評為「二十世紀的英雄與偶像」,是唯一入選的華人。
獲美國演藝同業公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1999年
美國政府計劃於2000年發行李小龍紀念郵票。
數十年前香港經濟氣候不佳,不小華人飄洋過海望能在外地闖一番事業,有些在別處落地生根,建立了一個又一個「他鄉的故事」。1940年三藩市有一個嬰孩誕生了。其父親是香港粵劇界名人李海泉先生。李氏的心態與其他華人一樣。圖望能在有生之年取得一些成就,讓家人可以過著安逸的生活,這點可從李氏替孩子改名時看得出;中國人大多認為「不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李氏希望這小孩子將來也可出人頭地,替他改了一個蠻有意思的名字「振藩」。寓意他成長後可威振三藩市。
世事往往出人意表,有個激勵人心的老生常談。「你要把象徵目標的箭把定到太陽那麼高,就算那支箭未能射到太陽,也可把只麻鷹打下來吧。」這位名叫振藩的小朋友,後來不單只威振三藩市更揚名世界,他目標不是天上的飛鳥,是奔向太陽。他便是日後無人不識的李小龍。
李小龍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兒時在香港便獲發掘成了童星。只6、7歲的年紀便受著影藝界工作的薰陶。這童年的經歷對他日後在電影圈的發展有極大幫助。本身己甚為好動的小龍,在1955年給他遇上了詠春宗師葉問。成為葉問徒弟後更對武術瘋狂熱愛,太極拳、劍擊、西洋拳等瓣瓣皆好。17歲時更在校際拳擊比賽取得冠軍。小龍自細在電影圈浸淫長大,由於外形漸趨成熟加上獨特的演譯技巧,據聞電影公司覺得他是個可造之材,預備與小龍傾談簽約事宜。
1959年生性好動的小龍,因一次沖突事件遭警方扣留問話。為免影響前途,其家人便匆匆安排他到美國讀書,希望他可在彼邦專心學習。1961年小龍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攻讀哲學。這個黃皮膚、黑發及個子不高的小夥子。最容易吸引一些好攪事之徒搔擾,因利乘便之下小龍的身手更受當地的學生們拜服。之後索性在西雅開設武館教功夫,這情節在日後的傳奇電影里也有提及。
1964年李小龍在長堤的空手道大賽擔任表演嘉賓,他的功夫讓更多人見識到。當中包括一些電影工作者,這個「第一印象」對他日後在電影圈發展極為有利。在1965年李小龍起了一個念頭,他有感傳統的中國武術應可有更大發揮空間,所以開始將生平所學的功夫試圖整理,望能創出一套全新的武學系統。讓習武者可透過這系統練習,可把其功夫發揮得更好。1966年改編自連環畫的《青鋒俠》拍成劇集,李小龍在該套片里飾演青鋒俠助手。該片當年大受歡迎,但《青鋒俠》一劇並未延續他的事業。賦閑在家的日子並不好過,只偶爾擔任好萊塢紅人的私人武術教練。李小龍沒有浪費他的「清閑時間」,雖然機會未到,他仍將早前的新武術構思整理創出一個獨特的武術系統、並於1967年為它起了一個名字——截拳道。
1970年初李小龍挾著青鋒俠第二主角名義回港走一趟,在當時無線電視皇牌節目「歡樂今宵」表演寸勁、側踢等。其身手及獨特氣質令電視機旁觀眾無法忘記。在這一幕里李小龍鋒芒畢露。當時嘉禾電影公司高層覺得這是個可造之材。稍後便派專員到美國找他傾談拍片事宜。首部電影的角色更是為他度身而設的。這套電影就是當年破盡香港電影票房紀錄的《唐山大兄》。1971年的《唐山大兄》由於有極佳票房及口碑,第二套電影火速趕拍。1972年《精武門》上映,當年影片內容敏感但卻不影響成績,票房又刷新記錄。兩套電影的空前成功,令投資者雄心萬丈,其後更不惜工本,拉大隊往義大利製作《猛龍過江》。
一個曾經在好萊塢不得志的青年。原來竟是一顆票房靈丹,美國的電影製作公司即時與香港的有關人士洽商合作。希望能籍香港的電影人拉攏他們曾經錯失了的過江猛龍。
1973年港美合作的《龍爭虎鬥》面世,李小龍初奠國際巨星地位。可惜同年拍攝的《死亡游戲》卻是這位巨星的最後遺作。李小龍本來打算完成死亡游戲後會到美國大展拳腳,但命運竟安排這巨星在最燦爛的一刻殞落,從此這位一代巨星只能在每位龍迷心中留下永恆的英雄形像。
『叄』 李小龍主演的電影
李小龍電影全集影片簡介:
精武門
猛龍過江
龍爭虎鬥
唐山大兄
死亡游戲
死亡游戲2死亡塔
毫無疑問,李小龍是一個天生的巨星,一個傳奇中的傳奇。 盡管過世已久,李小龍依然是功夫代名詞,即便紅透整個世界的成龍都很難超越。他的才華,他的正氣,他的輝煌,都已成為一份無法拷貝的神話。三十二歲、五部電影,足以令璀璨的流星黯然失色,不知何時才會有人另寫這樣一份東方傳奇。
李小龍電影全集
最近幾日努力奮斗,迅速看完六部頭的李小龍全集.動作片雖簡單易懂無甚太大感悟,但看了李小龍的精彩演出,真男人也!心中難免熱血沸騰.故撰此文,以示紀念.
《唐山大兄》,李小龍第一部主演的動作片。比較他後面的作品,有很大的不足,但卻開創了一代宗師的輝煌。片子中的武打場面明顯沒有後面幾部精彩和宏大,但李小龍招牌式的飛腿已經初露端倪。
《精武門》前文已專門分析過,不再重復。
《猛龍過江》,李小龍首部自編、自導、自演的力作《猛龍過江》,做為李小龍的代表作,無論是影片的精彩程度還是星光度都顯得異常璀璨。裡面好多位反派都是各派別的武術冠軍客串。尤其與國際空手道冠軍NORRIS的最後一戰,堪稱顛峰對決。從出招的速度還有變化上,兩人都配合的非常的默契。李小龍飾演的香港仔,再次在外國人面前展現了博大精神的中華武術,痛毆義大利黑幫,令國人揚眉吐氣。
《龍爭虎鬥》,李小龍最後一部完整的代表作,風格有點偏離傳統的李小龍路線。沒有前幾部特有的宏揚民族精神,李僅僅是作為一名探員去完成警方交給的任務。在進軍好萊塢的過程中,終歸是受到了它強大的影響。細想成龍、李連傑等也均如此,拍的片子雖然依舊動作絢麗、精彩刺激,卻少了原來在國內所特有的味道。直到成龍去年重新在港拍攝《新警察故事》,我們才看到一個久違的成龍和一部久違的成龍電影。
《死亡游戲》是李小龍的遺作。未拍完本片他就猝死在緋聞女演員於佩華(應該是這個名字吧)的家了。因為他的死,所以本片也與他原來的想法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李小龍的宏大構思是把世界上最棒的功夫家和最出色的運動員集合在一塊,打造一部前所未有、陣容浩大的功夫片。為此,他特地從美國請來了自己的兩位好友兼高足:「菲律賓棍王」丹·伊魯山度和NBA籃球巨星「天勾」賈巴爾;同時又從韓國請來了合氣道金帶宗師池漢載,再加上香港武打影星田俊和陳元,眾星聯手,拍攝了全片的最後高潮打鬥戲——勇闖五層高塔部分中上面三層的打鬥場面。在第五層無名殿,也是最難的一關,由身高2.23米的NBA「天勾」、黑巨人賈巴爾把守。而身高只有1.72米的李小龍在最後一關飛腿踢倒最後的「黑巨人」、身高2.23米的賈巴爾,成為這部未完成的影片中最經典的鏡頭之一。在網路上搜索了一下,才發現原來李小龍和賈巴爾還有著如此深厚的情誼。但本片受李小龍促死的影響,起用了替身來完成本片的工作。影片補拍完成後,為了遷就替身的表演,將影片情節全部改變;並把拷貝帶回好萊塢巧加編輯,將李小龍生前影片中的大量面部特寫鏡頭穿插在替身所拍的段落中,但對電影的連貫性還是產生較大的影響。而且缺少李小龍的表演,替身無論是從動作的難度和流暢來說,都顯得差一截。動作的速度明顯不行,甚至沒了李小龍招牌式的赤膊舞雙截棍。很多時候刻意的剪輯李小龍別的戲里的鏡頭,顯得非常的突兀。
《死亡之塔》,小時候曾經看過,依稀記得片中的場景,但對具體的名字早已忘卻。今次看著影片,突然很驚訝自己心中對有些細節還是如此熟悉。特別是當我看到那個死亡谷還有那個城堡時,我突然記起了大部分的東西。少時的回憶有時候是如此的真切和逼真。裡面有很多鏡頭也是用李小龍早期的作品替代或者影象合成,但畫面依舊不自然,有時候人死了就讓他安息吧。永遠的活在人們的心中,也不失為一種完美的結局。幸好只是將李作為片子的引子,主角還是扮演他弟弟的唐龍,所以在後面的劇情開展上還是蠻流暢的,少了《死亡游戲》時的牽強。
最後還想說兩點。一是《死亡游戲》和《死亡塔》里都穿插了李小龍葬禮的真實畫面。「一代宗師」「星沉藝海」等悼詞也算是對一代宗師的尊敬吧。昔人已乘黃鶴去,依留神韻在人間。
二是看完了全部的六部電影,卻沒發現李小龍輕松打倒成龍的那場戲。可能走神了沒看清吧。記得以前曾在博克上帖過成龍和李小龍打鬥時候的那幅截圖,這次沒找到出處,甚是遺憾
參考資料:www.xunlei.com 迅雷網上都可以下載
『肆』 電影《死亡游戲》的故事劇情是什麼
目錄 1978年補拍版 2001年原始版 1975年翻拍版 1981年翻拍版 同名電影《死亡游戲》1993年 同名電影《死亡游戲》1972年 劇情簡介: 功夫巨星盧比利(唐龍飾)在電影片場遇到奇怪的意外,幸無損傷。原來他受到黑幫首領藍博士的青睞,藍多次企圖要挾、拉攏盧加入其幫會,甚至恐嚇其女友但盧誓不同流合污。 未幾,殺手接連突襲,盧正打算帶女友麗出外暫避,但暗箭難防,在一次電影拍攝過程中,盧給槍手史迪斯擊成重傷,於是盧將計就計佯死,並在治療期間開始策劃毀滅藍博士的計劃。 藍一夥到澳門企圖操縱賭博牟利,盧喬裝打扮,潛入藍的寓所打傷藍和幾名打手,藍開始對盧的「死亡」產生懷疑。接著,澳門舉行世界空手道大賽,藍派出高手出場,比賽過程中盧的女友趕到賽場,想暗殺藍為盧報仇,盧立即阻止。 賽後,盧潛入選手更衣室,擊敗藍的空手道冠軍。藍派人到盧的墓地調查,終得知盧沒有死。惱羞成怒的藍挾持了麗,命令盧深夜一點到一個貨艙。盧憑借高強的身手與匪徒周旋,終將其一一打敗。 盧連夜趕到藍的犯罪機構,決定將其一網打盡。誰知大樓內埋伏了三名高手。為了壯大武打的場面,李小龍宗師以其在國際武術界的地位,請來菲律賓的依力山度和以摔計著稱的韓國高手,小龍還特地從美國邀請卡里姆·阿布杜爾·賈巴爾來港。賈巴爾是身高兩百二十公分美國職業籃球隊的明星球員,享譽頗佳,也是李小龍的徒弟之一。 盧與首層與菲律賓高手比試雙截棍是全劇的精華所在。李與依魯山度使用的是相同的器械、不同的打法,高水平的棍法。讓觀眾眼花繚亂盧經過數番苦戰,過關斬將,一層一層逼近,終將藍博士的犯罪團伙徹底粉碎。 編輯本段2001年原始版 1978年補拍版並非李小龍的遺作,片中李小龍的鏡頭全為李小龍生前電影的剪輯,因此嚴格意義上講,李小龍的遺作是《死亡的游戲》 《死亡的游戲》於2000年發布,收錄於《勇士的旅程》當中。《勇》是一部半紀錄片半電影片。 數十年來流傳的「李小龍的最後之作」《死亡游戲》,其實真正的主演是唐龍,李小龍本人的原創鏡頭只有十幾分鍾,其餘 皆為唐龍替身演出,只是片尾的CAST 表依然署上李小龍的名字,唐龍也因此成為了不是主演的主演。這部補拍的影片與李小龍原來的構思完全不同,原故事講一班絕世高手到一座五層塔奪取一件寶物,塔內每層都由一位高手把關。當日除了李小龍還有其餘兩個演員(補拍版中兩人的戲份被刪除)一齊上塔闖關,而李氏在戲內一邊打鬥一邊說出他的武學理論,在七九年上映的版本中卻全部刪剪了。 唐龍原名金泰中,韓國功夫影星,主演過《死亡游戲》和《死亡塔》。在這里還要指出一點的就是《死亡塔》里根本就沒有李小龍裡面的片段都是他身前所排的幾部電影里的一些剪接片段,和唐龍(替身)的背影。在這部《死亡游戲》裡面講述的故事是:巨星奴彼力被黑幫追上殺而上演了一幕瞞天過海的死亡游戲,在暗中復仇。最後一舉直捅了黑幫的老巢…… 但很可惜的是,被修改過後的1978版《死亡游戲》根本不是李小龍當年的原始構思。劇中只保留了部分的打鬥場面(李小龍當年所拍的原始片段),其中還刪節掉了將近12分鍾的李小龍對韓國合氣道高手(豹殿)的精彩打鬥(在香港上映的版本則有補上),還有在虎殿里對依魯山度大師的二節棍打鬥、以及對黑人賈巴爾的也有刪節。所以我們看見的叫《死亡游戲》的根本不是真正的《死亡的游戲》,也不是李小龍當年的原始構思。 李小龍當年的原始構思是: 李小龍是一名少林弟子,與其他兩位武術家一起去闖一個五層的高塔來得到塔頂上面的寶藏。塔外是由50人鎮守的。他們三人順利通過。 塔外,是一群功夫武士把守; 第一層,由池漢載的武打影星弟子黃仁植(曾在《猛龍過江》中扮演日本空手道武士)把守; 第二層「豹殿」,由螳螂派高手把守; 第三層「虎殿」,由「菲律賓棍王」丹·伊魯山度把守; 第四層「龍殿」,由韓國合氣道金帶宗師池漢載把守; 第五層無名殿,也是最難的一關,由身高2.18米的NBA「天勾」、黑巨人賈巴爾把守。 當李小龍一人闖完全部的關數後上到第五層。終於看到了自己辛苦打拚的寶藏箱。但當他打開後沒有看到一個金銀珠寶只看到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人生下來就是一個等死的過程」最後電影給人一個這樣具有禪理的結局。 這才是李小龍當年的原始構思。但當時他只拍了自己跟合氣道高手、伊魯山度、賈巴爾的一些完整的片段,是完整的。 還有《死亡游戲》並不是當年李小龍所想要的片名雖然電影的英文片名叫《game of dead》表面翻譯來看的確是《死亡游戲》。但在當年拍電影的花絮上NG片段上都有一塊標有什麼電影第幾場的開排牌(現在拍電影也有),上面用中文很清楚的寫著《死亡的游戲》。 1994年一次偶然機會下,John Little 與 Linda Cadwell (小龍妻)在故居中發現小龍籌拍《死亡的游戲》的武術設計手稿及劇本,其中有40分鍾由小龍自己拍攝而未曝光的珍貴片段。後來John Little 與 Bey Logan 在嘉禾片倉中尋得這些片段,再根據小龍原來的劇本剪接成約90多分鍾的紀錄片,命名為《死亡游戲之旅》(Bruce Lee - A Warrior's Journey)。此片在2000年11月於香港電影資料館作全球首映。 李小龍原創的《死亡的游戲》劇情是說一位武術高手(李小龍飾演)的家人被綁架並扣為人質,作為贖回人質的條件,這位高手被迫到位於某地的一座五層高塔上去打塔創關,奪取藏在塔頂層的一份「秘寶」。一路過關斬將、出生入死,越接近頂層,對手越強大。展開一場名副其實的「死亡的游戲」。 在實拍前,李小龍為影片中的五層高塔親自繪制了設計草圖。並用中英文對每一層的「高手把關」情況做了詳細說明:塔外,是一群功夫武士把守;塔的第一層,由池漢載的武打影星弟子黃仁植(曾在《猛龍過江》中扮演日本空手道武士)把守;第二層「豹殿」,由螳螂派高手把守;第三層「虎殿」,由「菲律賓棍王」丹·伊魯山度把守;第四層「龍殿」,由韓國合氣道金帶宗師池漢載把守;第五層無名殿,也是最難的一關,由身高2。23米的NBA「天勾」、黑巨人賈巴爾把守。 而李小龍、田俊、陳元三個人,是受命聯手打塔、攻上頂層奪寶的三位高手。其中,李的功夫最高,往往最後出手。田、陳二人在劇中對李小龍的超卓武功又嫉妒、又不服氣,但又要靠李幫助創關。三人的關系頗為微妙。當打到接近頂層時,田、陳二人竟先後趁李小龍正捨死忘生地與敵人鏖戰的時候,拋開李自己率先溜上頂層、妄圖捷足先登,最終均為賈巴爾所格殺。還是李最終勝出,擊敗了所有的強敵,最後拖著疲憊的身體與滿身傷痕,步履蹣跚地下塔。 三位闖塔高手的特殊「盟友」關系,含蓄地影射了武術界某些人不團結、為利益驅使的背棄朋友,最終自取毀滅的道理。 1973年新年過後,李小龍因忙於同好萊塢合作拍攝新片《龍爭虎鬥》,不得不暫停《死亡的游戲》拍攝工作。待《龍爭虎鬥》拍竣,回過頭來再准備繼續《死亡的游戲》的拍攝工作時,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就猝然辭世,給後人留下了永久的遺憾。 1977年9月,香港嘉禾電影公司委託與李小龍合作《龍爭虎鬥》的美國名導演羅伯特·克勞斯(港譯「高洛斯」)補拍完成這部《死亡的游戲》。克勞斯利用韓國武打影星唐龍(本名金泰中)等三名替身(也有資料說是五名替身),會同港、美雙方演員,開始補拍。並將片名改作《死亡游戲》。影片補拍完成後,為了遷就提替身的表演,將影片情節全部改變;並把拷貝帶回好萊塢巧加編輯,將李小龍生前影片中的大量面部特寫鏡頭穿插在替身所拍的段落中,使人真假莫辯。 補拍版的《死亡游戲》於1978年3月23日在香港公映,轟動非常。遺憾的是,原片中李小龍拍攝了與伊魯山度、池漢載、賈巴爾的三場打鬥戲,共計約40多分鍾(如果再加上拍攝花絮與拍錯的鏡頭,實際拍攝的母帶膠片約有兩個多小時)。但補拍版的《死亡游戲》只保留了與伊魯山度和賈巴爾的兩場戰斗,與池漢載的一戰被完全剪去。即使是與伊魯山度和賈巴爾的兩場戰斗場面也被大量刪節了,有田俊和陳元出現在畫面中的鏡頭被完全剪輯掉、而且李小龍與伊魯山度、賈巴爾大量有趣的對話也都被刪節了!實際上補拍版《死亡游戲》影片中真正保留的李小龍原創打鬥場面只有約11分鍾!殊為遺憾!!1994年,日本和美國的李小龍研究家與電影人通力合作,終於從嘉禾電影公司的片庫中找出了當年李小龍原創的《死亡的游戲》的全部母帶膠片,按照李小龍的原創劇本細加編輯,拍攝了此影片的後綴部分。於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能看到李小龍原創全貌的影片《死亡的游戲》問世了。 本影片的前半部分,是時長約一小時左右極為精彩的紀錄片,裡面能看到小龍在長堤比賽的片斷,以及65年片場試鏡,71年接受皮埃爾的采訪和在美國的家中練功,李小龍個人收藏的家庭錄相,書寫手搞等等很多極為珍貴的鏡頭還包括了對天鉤賈巴爾,和琳達,木村等人的訪談。 最後40分鍾左右精彩非常!全部用的是李小龍當年的原創影片。共有李小龍拍攝同伊魯山度、池漢載、賈巴爾三場完整無刪減的打鬥戲(包括了田俊和陳元出現的鏡頭和李小龍與伊魯山度、賈巴爾大量有趣的對話)。影迷們一定會熱血沸騰! 同名電影《死亡游戲》1972年 劇情:1935年夏天,美國康涅狄格的一座農場,九歲的雙胞胎姐妹尼爾斯和霍蘭德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奶奶阿達教會給她們一些所謂的「游戲」。然而一系列災難事件接二連三地開始了,尼爾斯覺得霍蘭德應該承擔全部責任。阿達逐漸發現了真相,而她也正是唯一能阻止這場殘酷的死亡游戲的人
『伍』 電影《龍女孩》即將上映,這部電影的主線故事是怎樣的
由印度和中國導演聯合拍出的電影《龍女孩》於7月15日將全球上映。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印度女孩普加在目睹姐姐被性侵而死之後,覺得人生迷茫之時,偶然看到電影《龍爭虎鬥》。其中李小龍也便成為了她的人生的向導。為了追尋這個讓活下去的稻草,她便來到了中國找到李小龍學習中國功夫的故事。主線便是女主普加在經歷一系列的事情學習功夫慢慢成長。
女主普加的偶像和導師是李小龍,她的一舉一動也都展現著李小龍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無論是面對地痞流氓還是暗黑勢力,她都永不屈服。在一次次戰斗中成長,在一次次事件中成長。主線即是普加的成長歷程,在其中還展現了女性自立自強的力量。
『陸』 2002年的《電影終結之戰》中(李小龍的故事)中的主角叫什麼名字
電影終結之戰
◎譯 名 電影終結之戰
◎片 名 Ultimate Fights from the Movies
◎年 代 2002
◎國 家 美國
◎類 別 動作/紀錄
◎片 長 53 Min
◎導 演 N/A
◎主 演 布拉德·彼特 Brad Pitt Mickey O'Neil (Snatch)
拉塞爾·克勞 Russell Crowe Maximus Decimus Meridius (Gladiator)
阿爾·帕西諾 Al Pacino Tony Montana (Scarface)
尚格·雲頓 Jean-Claude Van Damme Max Walker (Timecop)
成龍 Jackie Chan Wong Fei-Hung(Legend of Drunken Master)
利亞姆·尼森 Liam Neeson Danny (Crossing the Line)
韋斯利·斯奈普斯 Wesley Snipes Blade Trio (Blade)
楊紫瓊 Michelle Yeoh Yu Sau Lien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賈森·斯科特·李 Jason Scott Lee Bruce Lee (Dragon: The Bruce Lee Story)
李連傑 Jet Li Chen Zhen/Taul (Fists of Legend & Black Mask)
周比利 Billy Chow General (Fists of Legend)
盧惠光 Ken Lo John (Legend of Drunken Master)
章子怡 Ziyi Zhang Jen Yu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徐克Tsui Hark (解說)
◎簡 介
這些片子中的格鬥精粹,放到一張碟片中,會讓你有什麼感覺?------至激至酷。再加上徐克的解說呢?《世界電影格鬥功夫精粹》,即包含了以上所有片子的格鬥精粹,令你血脈賁張。此片中徐克的解說也做了完整翻譯,令你對這些格鬥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功夫迷還要等嗎?
『柒』 李小龍傳奇-香港武打故事片
分類: 娛樂/明星 >> 華人明星
解析:
中國新生武道(一、截拳道)
目前在中國武術界的武道有截拳道、大成拳、太極拳道、武御道、軌跡拳學、無限制格鬥術、功拳道、殘道、自由道、狂龍武道、速擊道等等。
截拳道無疑屬於最有影響的武道。中國著名的截拳道傳播者有石天龍、郝鋼、趙雲龍等人,截拳道理論界比較活躍的有朱建華、魏峰、陳綺平、秦瑞明等人。
一、回顧:
1981~1985年,我國最早的一批李小龍迷和李小龍研究者開始出現,筆者便是其中最堅定執著者之一。這一批最早的龍迷,後來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與歲月的磨洗,很多人逐漸放棄了當年的熱愛,能夠一直堅持到今天的不多。據筆者了解,這一批人當中,堅持到今天並做出一定貢獻者有:廣東的關文明先生、湖南的郝剛先生、朱建華先生等。(說明:本人引自陳綺平的文章)
二、成長期:
1986~1991年,我國的李小龍與截拳道熱潮開始步入成長時期。
1986年元旦,北京的《武魂》(當時為雙月刊)雜志率先連續登載了香港一本李小龍截拳道專刊的內容,題為《國內首次公開·李小龍創:截拳道》,署名「牟傑編」。連續六期,一年連載完畢。一石激起千層浪,內地武術愛好者們第一次比較系統地讀到了李小龍截拳道的內容。
同年同月,仙地引進的香港彩色武打故事影片《李小龍傳奇》的錄像帶在全國各地發行放映。一時間,各地的錄像廳內廣大青少年爭睹李小龍的風采也超卓武功。影片《李小龍傳奇》,由香港恆生影業公司1982年出品,是為紀念李小龍辭世十周年而投拍的追憶性作品。影片由香港著功夫片編導吳思遠導演,主演何宗道(曾用藝名黎小龍),是當時最出色的李小龍扮演者。
該片為了加強真實感,不但追隨李小龍的足跡,到香港、三藩市(舊金山)、西雅圖、洛杉磯、泰國曼谷以及義大利羅馬等城市實地拍攝,更難能可貴的是,影片還請來了李小龍師父葉問的長子、詠春拳大師葉准扮演葉問宗師,請來李小龍生平摯友小麒麟自己扮演自己。影片構思巧妙、情節動人、武打精彩。對李小龍的練武秘聞、內心世界、死因之謎等也都有比較全面的反映。
這部影片的錄像帶1985年由廣州太平洋影音公司進口,1986年初在中國大陸地區發行放映。《李小龍傳奇》錄像帶影響、造就了80年代中期內地一大批李小龍迷。在中國李小龍與截拳道熱潮發展史上,具有獨特的歷史地位。正是通過這部影片,很多內地龍迷了解了李小龍的生平與傳奇,了解了李小龍的武道哲學,了解了李小龍有一個英文名——叫布魯斯·李(bruce lee)。
1988年秋,《李小龍傳奇》電影正式由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進口,在全國各大影院上映。不少熱情的龍迷在看過錄像之後,又擠進電影院,感受寬銀幕大電影所帶來的視覺沖擊力。
在這一時期,內地進口的香港以李小龍為題材的故事征錄像帶還有《唐山截拳道》、《一代猛龍》、《天皇巨星》等,但都不如前者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1986年12月,灕江出版社出版了中國大陸首部李小龍傳——《功夫巨星》,這部只有162頁的小冊子,由李小龍生前友人、美國影評家布洛克著·(英文原版名:the legend of bruce lee),高原編譯。該書文筆洗練優美,詳略得當,比較系統地反映了李小龍的生平、影片、哲學與武術。作者布洛克本人為李氏家族好友,至今仍和在美的李小龍胞姐、胞弟保持著良好的友誼;譯者高原,也是大陸早期譯介李小龍文化的功臣,中英文水平俱佳,曾有多篇關於李小龍與截拳道的譯稿發表。
1987年4月,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李小龍技擊術匯宗》一書,197頁。這是內地出版的第一本有關李小龍技擊術的書籍。內容以資料匯編為主,但對當時資料奇缺的國內龍迷來說,亦足以慰籍。該書編著者關文明先生,時年47歲,是廣州華南師范學院的一名教師,執著的李小龍迷。由於地處改革開放的南大門——廣州,與香港又有親友聯系,關先生在資料方面佔有一定優勢,此前已在刊物發表過數篇介紹李小龍、截拳道和海外武刊的文章,受到廣大青少年讀者的歡迎;80年代後期,關先生又相繼編著過《李小龍傳奇與技擊術》、《功夫之王》和《真功夫》等介紹李小龍的特刊,為推動南國李小龍熱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1987年11月,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出版了沈理然編著的《一代武星李小龍》一書。該書140頁,也是資料匯編類型的圖書。前半部分為李小龍生平傳記和武術哲學;後半部分為截拳道技術圖解,內容與《李小龍技擊術匯宗》類似,主要是香港出版的《李小龍截拳道》中文譯本摘編,包括了不少李小龍的手稿動作圖。《一代武星李小龍》書後附有黑白圖片32頁,是前述圖書中圖片最為豐富的一本。
1988年2月,龍年伊始,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了《李小龍技擊法》一書的中文譯本。這是中國李小龍熱二十年間國內翻譯出版的唯一一部李小龍原著。該書英文原本(書名: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共4冊,中譯本略有刪節,合為一冊出版。書中數百幅動作照均由李小龍本人及其截拳道高足伊魯山度、黃錦銘示範,彌足珍貴。原書寫於1967年,但沒有出版。李小龍逝世後,由他的朋友和學生、美國《黑帶》雜志社經理三戶以上原(音譯:姆·烏耶哈拉)編輯整理出版。
早在1986年,該書譯者就在《中華武術》雜志介紹了此書;1986年底,《精武》雜志的封二報道了北京的一位工學碩士、戳腳翻子拳武術家鍾海明先生,正在翻譯此書。短短幾行字,一下子吊足了讀者的胃口,很多讀者紛紛致函《精武》雜志,問何時可以買到此書。《精武》雜志趁熱打鐵,與譯者合作,1987年全年連載該書中文譯本的精華部分。1988年2月,中譯本《李小龍技擊法》正式出版,《中華武術》雜志同步推出該書連載,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
1988年,三位湖南的李小龍迷:吳傑、曾祥輝、田賓在《搏擊》雜志編輯、連載了名為《截拳道》的技術稿,1989年又整理成書,書名就叫《截拳道》。
1988年,湖南長沙的青年武術家賓彥紅、馬勝利開辦了國內唯一的一家中西武術書店,從事進口武術圖書郵購生意。經營的書籍,以香港、台灣的武術圖書和李小龍原著港台版中文譯本為主。該店的郵購圖書主要有:《李小龍截拳道》(李小龍原著tao of jeet kune do的香港中譯本)、《截拳道入門》(日本李小龍研究家風間健編著的《魂之武器》一書台灣中譯本)、《圖解詠春拳》(李小龍高足嚴鏡海著wingchun gongfu一書香港中譯本)、《人中之龍——李小龍的一生》(日本李小龍畫冊《斗魂》一書台灣中譯本)等等……
中西武術書店前後延續了將近十年時間,為中國李小龍迷購買、閱讀海外李小龍圖書打開了一扇寶貴的窗口。特別是在80年代後期到90年初,國內不狂熱龍迷從這里郵購過書籍。他們當中有些人後來成了研究截拳道的專家。但由於進口書書價都較為高昂,動輒五十、七十元一本,多數龍迷空有艷羨之心,心只能望書興嘆。
1990年6月,第一部真正的李小龍電影錄像帶在中國大陸發行放映——這就是《猛龍過江》。該片由廣州新時代影音公司引進發行。在李小龍逝世之後17年,祖國大陸的觀眾終於第一次盾到了真正的李小龍影片!1991年,影片《唐山大兄》的錄像帶由上海音像出版社引進發行。李小龍的電影開始進一步走向內地觀眾。
三、成熟時期(1991~1995年)
經過了十餘年的萌芽與成長,中國的李小龍與截拳道熱開始走向成熟期。這一時期突出的標志,是涌現出一批各領 *** 的青年截拳道研究家與李小龍專家。他們多數是從80年年代中前期的內地第一代龍迷當中成長起來的,且都受過一定程度的武功訓練,有扎實的功夫底子,年齡均在20~35歲之間。並在歷年的全國各大武刊上不斷有研究文章問世及專著出版。這些青年專家包括:
筆者(北京市人,1971年生。祖籍遼寧沈陽,客居安徽合肥市),郝剛(山東人,1961年生。客居湖南婁底市),朱建華(湖南芷江人,1969年生),高鴻鵬(陝西富縣人,1973年生),魏峰(山東沂源縣人,1972年生),肖峰(湖北廣水市人,1965年生),石天龍(河北昌黎縣人,1964年生),等等。
這些青年專家,是中國90年代以來李小龍熱潮與截拳道運動的推動者。今天的很多青少年龍迷和截拳道愛好者,就是讀著他們的作品成長起來的。「我是讀著您的書和文章長大的。」——這句話成了今天的青少年愛好者對這些專家們表示敬意的常用語。
1992年,河北昌黎的石天龍先生、湖南婁底的郝剛先生,分別在河北和湖南開辦了以弘揚李小龍截拳道為旗幟的武術學校和研究會,「南郝北石」各領 *** 。
同年7月,山東的青年研究家魏峰先生整理、編著了《截拳道——李小龍實戰功夫精粹》一書,該書325頁,由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出版,較為形象生動地反映了李小龍的影視武打形象,受到廣大青少年讀者的歡迎;1993年5月,湖北監利的武術愛好者董子紅先生,整理、編著了《神功絕技——李小龍二節棍攻擊法》一書,該書183頁,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出版。由於該書匯編了港台二節棍技法資料,使熱愛李小龍雙節棍的青少年讀者可以按圖索驥,因此也頗受歡迎。1992~1995年,上述兩書的銷路一直不錯,坊間甚至出現了盜版。
1992年10月,李小龍經典功夫影片《精武門》錄像帶在全國發行放映,由上海音像出版社引進。但在國內出版後,片名卻被改作了《武門風雲》;1993年3月,李小龍最後遺作《死亡游戲》由陝西文化音像出版社引進發行,片名也被更改,成了《龍騰虎躍精武魂》。至此,李小龍的五大經典功夫片,只剩下一部《龍爭虎鬥》內地還沒有引進了。
1993年,時逢李小龍逝世20周年和李小龍獨子李國豪在美拍片中槍意外身亡,國內的報刊一時間有關李小龍與李國豪父子的報道連篇累牘。美國、香港兩部有關李小龍生平的最新紀綠片:《李小龍傳奇》(bruce lee,curse of dragon)與《李小龍之武術世界》(bruce lee,martial arts world)高質量盜版錄像帶也迅速登陸內地音像市場。1994年,美國最新故事片《龍,李小龍的故事》錄像帶由上海音像出版社引進發行,易名為《龍威》。
1994年,筆者的文章《〈李小龍之死揭謎〉系小說家言》、《截拳道闡宗》、《李小龍珍聞軼事》在國內研究界受到廣泛矚目。進而與陝西的高鴻鵬、湖南的郝剛、朱建華、湖北的肖峰等先生結為友好。青年專家們之間,從此加強了來往、溝通與聯絡,一次令中國李小龍熱潮和截拳道運動騰飛的盛會已呼之欲出。
1994年冬,功夫片明星李連傑也趁著海內外的一片李小龍熱潮,模仿李小龍的著名影片《精武門》,改編拍攝了武打新片《精武英雄》。片中李連傑扮演陳真,與李小龍同一時期的前輩日裔武打影星倉田保昭、著名泰拳冠軍出身的功夫影星周比利與李連傑演對手戲。
1995年陝西省青年截拳道專家高鴻鵬先生在陝北富縣創立武道研修總會,中國民間的截拳道傳播機構又增加了一支勁旅。1995年5月,香港李小龍會成立,會長黃耀強、副會長李健華、吳育樞,開辦了有聲有色的龍迷活動與大型李小龍收藏品展覽會。
1995年5月,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祝春亭編著的《功夫影帝李小龍傳》一書,該書428頁,圖文並茂。是中國內地直到90年代中期為止所出版的資料最為豐富的李小龍傳記。編著者比較肯下工夫,但由於對李小龍生平研究不夠深入,書中牽強謬誤之處也俯拾皆是。盡管如此,該書當時依然很受內地讀者歡迎。直到今天,這部書還被錄入到網際網路上,作為電子書。
四、興盛時期(1996~2002年)
1996年元月,《拳擊與格鬥》雜志社在陳琦平、郝剛、肖峰等截拳道專家的支持下,出版了內地首部大型彩色李小龍畫冊。
1996年,美籍華裔香港功夫影星甄子丹(亦是著名李小龍迷)實現多年夙願,領銜主演了根據李小龍名作《精武門》改編的同名30集電視連續劇。同年該劇在內地播映,受到國內廣大青少年龍迷的熱烈歡迎。
1996年5月,在郝剛先生的熱情推動下,首屆中國截拳道專家研討會在湖南婁底召開。來自天南海北的五位青年專家:陳琦平、朱建華、魏峰、肖峰以及東道主郝剛,在神交多年之後,首次坐到了一起,開展截拳道技術研討、暢談中國李小龍熱與截拳道運動的未來。會議決定,五位專家聯手辦刊,出版中國首本截拳道學術專業期刊——《截拳道世界》,定期舉辦技術交流研討會和學術講習班,在全國大力推廣截拳道運動。
1996年6月,中國首本截拳道學術專業期刊——《截拳道世界》在湖南婁底問世。1996年10月,李小龍授業師兄、香港詠春拳大師黃淳梁來內地北京舉辦「詠春短訓班」,受到國內廣大龍迷的熱烈歡迎。
1996年秋至1997年元月,中國截拳道專家陳琦平、郝剛遠渡重洋,追尋李小龍當年的足跡,到香港、日本、美國各地,考察史料、拜會李小龍的親友與家人,並在李小龍兩大頂峰門徒木村武之、伊魯山度親自指導下,全面學習深造李小龍嫡傳振藩拳法與截拳道。這次壯舉,後來被稱為「截拳道萬里尋根」。這是中國大陸截拳道傳播研究者首次前往李小龍門下正式學習深造,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
1997年元月,由筆者主編的《世紀巨星李小龍》一書由陝西旅遊出版社出版。該書102頁,作於 1995年,本是為陝西武道研修總會編纂的內部教材,前半部分是李小龍生平傳記,後半部是李小龍生平圖片集,書前後附采頁若干。後由武道研修總會聯絡出版社出版。
1997年6~7月,筆者前往湖南李小龍研究總會,主持內地首期李小龍截拳道教練員班。
1997年7月,香港回歸祖國大陸。1997年,振藩截拳道香港分會成立,會長陸地,副會長梁敏滔。
1998年11月,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出版《 *** 李小龍》一書,該書由香港龍迷廖錦華先生編著,390頁。圖片資料極其豐富,書的前後均有不少彩頁,對廣大內地龍迷來說,稱得上是一本厚重的大部頭書。
1999年,中國香港資深李小龍研究家李志遠先生所著的《李小龍神話再現》一書在港出版,此前該書曾在香港報章連載,大受好評。該書是迄今為止中文版李小龍傳記圖書中資料最詳盡、考證最嚴謹的作品之一,很值得稱道。
1999年12月,李小龍截拳道頂門門徒黃錦銘師父應邀由美國來香港舉辦振藩截拳道研討會,內地截拳道專家郝剛、陳琦平、朱建應振藩截拳道香港分會之邀請,前往位於九龍的香港理工大學,接受了黃錦銘師父為期兩整天的截拳道技擊法言傳身教。至此,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二十年以來總共有三人,在李小龍頂峰門徒的親授指導下學習了嫡傳截拳道。
2000年5月,李小龍胞姐李秋源女士應廣東順德市 *** 邀請,從美國三藩市不遠萬里回故鄉參觀祖居。李小龍宗師是廣東順德安鎮上村人,父親李海泉早年到佛山學唱粵劇,後移居香港。陳琦平與郝剛先生陪同李秋源女士參觀了順德均安鎮上村新近修復的李小龍祖居與李氏宗祠;李秋源女士學應湖南李小龍截拳道總會之邀,前往湖南訪問,對祖國大陸方興未艾的李小龍與截拳道熱潮,她感到格外欣慰。
2000年6月,陳琦平的專著《振藩截拳道入門》由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該書173頁,是內地首部系統反映李小龍嫡傳振藩拳法/截拳道的個人專著。
2000年,是李小龍誕辰60周年。我國的《中華武術》等各大武刊都出版了紀念專號。
2001年5月,廣州的李小龍研究家關文明先生出版了《一代英傑李小龍》一書。該書303頁, 由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圖片與史料都很豐富。盡管該書校對不夠細致(如多處把筆者旅美的時間由1996年錯訛為1999年),但依然不失為一部有價值的李小龍圖書。
2001年11月,適逢李小龍60華誕之際,廣東李小龍研究會在廣州正式掛牌成立。成立大會在李小龍故鄉順德舉行,該會會長為馬明達教授,副會長為關文明先生。
『捌』 如何評價電影李小龍傳奇
《李小龍傳奇》,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中央電視台文藝節目中心聯合發行。該劇講述了李小龍在青年時期學武,到美國後的成長以及最後進軍好萊塢的人生歷程。該看完這部電影就能明白李小龍於華人尤其是海外華人的貢獻非常大,王小波寫到留學回憶時還會記起,在老外,尤其是老美眼中,中國人個個都像李小龍一樣,會功夫,能打,這都是李小龍打出的名氣,林燕妮回憶起李小龍時也說,當時在美國,大家有事兒都找他。
和所有初到美國的中國人一樣,李小龍在唐人街餐廳里洗盤子,正如許多武俠片的情節一樣,俠客到哪兒,麻煩也跟著到哪兒,女招待對英俊瀟灑體型健美的李小龍格外垂青,引發眾廚師不滿,又是一場精彩的惡斗,然後老闆娘把他開除了,付給他兩周的薪水以及遣散費並建議他去讀書。
李小龍初到大學,華人仍遭歧視,他在體育館教訓了幾個白人同學後開始開班教搏擊,也因此結識了後來的夫人琳達。
『玖』 李小龍最好看的電影哪一部
猛龍過江 個人覺得最後那段和羅力士的那段格鬥特別能看出截拳道的思想! 泰拳手從小就訓練~自然厲害~就如同我們從小就上奧數班所以全世界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我們老拿名次一樣!!想改變中國功夫的現狀從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