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古裝戲電影金玉奴

古裝戲電影金玉奴

發布時間:2023-01-18 08:08:24

㈠ 金玉奴的精彩視點:

影片根據古典名著《三言二拍》中「喻世明言」之「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改編而成,也是戲曲名段。雖然是古典名著中的久遠故事,但故事所想表達的主題仍然有著當今時代的借鑒意義。

香港電影 1965
外文名稱 A Beggar's Daughter .....(Hong Kong: English title)
導 演:王天林
編 劇:王天林
主 演:樂蒂 魯奇趙雷
上 映:1965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黑白
類 型:劇情片
故事梗概:
乞丐幫金丐頭的女兒玉奴,在大雪中搭救了落魄書生莫稽。她見他一表人才,可以造就,遂對他細心照料,兩人日久生情。玉奴資助莫稽進京趕考,莫稽高中狀元後嫌棄玉奴是丐頭之女,赴任途中竟將玉奴推下水。他以為玉奴就此葬身魚腹,遂結交權貴,輾轉投身於林大人門下。誰料玉奴大難不死,被林大人收為義女,莫稽所為林大人亦了如指掌。不久林大人向莫稽提親,將自己的養女嫁給莫稽。莫稽得以結交林大人洋洋得意,不料洞房之夜,眾丫鬟棒打莫稽。莫稽見到姍姍出現的金玉奴,以為是鬼魂;林大人和玉奴歷數莫稽的不仁不義,莫稽俯首認錯。最後,玉奴念在一夜夫妻百日恩的份上,原諒了莫稽,兩人遂共進洞房。

㈡ 金玉奴中有那些道具

《金玉奴》是戲曲傳統劇目,亦名《棒打薄情郎》,取材於《古今小說》第二十七卷《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豫劇皇後陳素真、京劇大師荀慧生的早年劇目,還有評劇、河北梆子均有此劇目,川劇有《棒打莫稽》,徽劇、滇劇均有《紅鸞喜》。

㈢ 求幾部古裝斷案電影。

陸小鳳系列電影

陸小鳳前傳 
陸小鳳之鐵鞋大盜 
陸小鳳之大金鵬王 
陸小鳳之綉花大盜 
陸小鳳之決戰前後 
陸小鳳之銀鉤賭坊 
陸小鳳之幽靈山莊 
陸小鳳之劍神一笑 
陸小鳳之鳳舞九天 
陸小鳳之血衣之謎 

女神捕系列電影

1、女神捕之迷局 
2、女神捕之計中計 
3、女神捕之現形 
4、女神捕之局中局 
5、女神捕之借刀 
6、女神捕之鐵證 
7、女神捕之殺手無名 
8、女神捕之孽緣 
9、女神捕之絕境 
10、女神捕之心鬼難防

鏢行天下系列電影

電影共分十部,分別是第一部《天下鏢局》、第二部《龍騎禁軍》、第三部《深宅大院》、第四部《風雲際會》、第五部《牡丹閣》、第六步《走單騎》、第七部《桃花劫》、第八部《瞞天過海》、第九部《七星端硯》、第十部《神武大炮》。

三言二拍系列電影

空鏡記
金玉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珍珠衫——《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玉堂春——《玉堂春落難逢夫》
花燭錯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
氈笠緣——《宋小官團圓破氈笠》
芙蓉屏——《顧阿秀喜舍檀那物,崔俊臣相會芙蓉屏》
行樂圖——《滕大尹鬼斷家私》
賣油郎——《賣油郎獨占花魁》
失銀記——《訴窮漢暫掌別人錢 看財奴刁買冤家主》
拉郎配——《韓秀才趁亂聘嬌妻,吳台守憐才主婚薄》
張廷秀——《張廷秀逃生救父》

鏢行天下前傳系列

該系列電影一共有十部,分別為:《鏢行天下前傳之四百里加急》、《鏢行天下前傳之至尊國寶》、《鏢行天下前傳之庫丁之謎》、《鏢行天下前傳之虎口奪鏢》、《鏢行天下前傳之漠上風雲》、《鏢行天下前傳之燃眉危機》、《鏢行天下前傳之編外人選》、《鏢行天下前傳之烽火遼東》、《鏢行天下前傳之終極任務》、《鏢行天下前傳之決戰天涯》。

俠侶探案系列電影

共分十部,分別為:壽宴喪鍾、書生之死、曉風殘月、杜鵑啼血、古剎怪佛、名苑斜陽、特使失蹤、商女夢斷、絕命黃歷、天陽迷案。

㈣ 這本香港電影誰知道啊

邵氏電影的光輝歷史

對許多人而言,邵氏電影已是一個經典,在中文影史上,更是一個重要的光影標記。

提及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最輝煌的年代,人們總會想起它當年的口號:邵氏明星,多如天上星。邵氏在最風光的時期,幾乎是香港的電影王國,它的成功與聲勢,當然不是一蹴而就。而這一切需要從頭說起。

就從50年代中期說起,當年東南亞的電影事業還在萌芽時代,而香港電影已開始蓬勃,可說是手執東南亞電影業的牛耳。在50年代中,香港影壇其實有三大勢力,就是邵氏、電懋(國泰)和左派的長城與鳳凰公司。它們的特色就是以拍攝華語片為主流,拍片數量多且穩定,而且製作都比其他獨立電影公司認真嚴謹。

以當時的情況而言,邵氏的實力與聲望,起初都不及新馬影業大亨陸運濤手創的電懋。當時電懋財雄勢大,明星與導演陣容強大。單論明星,電懋就有林黛、尤敏、林翠、葛蘭、葉楓、李湄、丁皓、王萊、蘇鳳。小生則有張揚、雷震、陳厚、喬宏、田青等。電懋的導演陣容則有岳楓、陶秦、唐煌、易文、王天林等。更有高級職員宋淇、秦亦孚,更有張愛玲編劇助陣。在鍾啟文的領導下,成就蒸蒸日上。

迎頭趕上 與電懋一爭長短

在50年代初期,尚是邵氏父子電影公司的邵氏,可說是處於電懋下風,明星陣容不及電懋強大,除了同樣有當時兩邊走的林黛與林翠外,只有後來由長城轉投入的樂蒂,而斯時尤敏則已跳槽電懋,生角只有趙雷較知名。在此時期,連李麗華、嚴俊、張仲文等,起初都是為電懋效力。

50年代中,邵氏改組為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由新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主政。邵逸夫更由新加坡到香港主持電影拍片工作,與電懋一爭長短。可以說,香港的電影事業,其實是由南洋幫新馬大亨創立的。邵逸夫是商業奇才,在他的領導下,邵氏一洗頹風,迎頭趕上,甚至後來居上,把電懋拋在身後。

早期的電懋電影和邵氏電影的主要分別,簡單的說,電懋的電影時代氣息較濃,它電影中的女主角,都是穿西式洋裙的。而邵氏的則多數都還穿著唐裝衫褲。舉個例子,電懋出名的《四千金》、《曼波女郎》、《玉女私情》、《青春兒女》、《空中小姐》,這些女主角們都是典型的香港50年代的新城市女性,她們都穿著搖曳生姿的西洋大傘裙。而邵氏同期的電影如《春光無限好》、《丹鳳街》、《夜來香》、《窈窕淑女》、《黃花閨女》、《月落烏啼霜滿天》等,女主角都還穿著當年大部份婦女所穿的唐裝衫褲,有些更是民初裝。

單從服裝,就可以看出50年代早期,邵氏和電懋電影的不同風格。電懋較城市化,邵氏則著重鄉土化與唐人街風味。

在邵逸夫入主邵氏主持大政後,就有明顯的不同,首先他拉攏了當年最紅的林黛與李麗華,成為邵氏基本演員。小生陣容也加強,除了原本當家的皇帝小生趙雷外,也拉攏了陳厚跳槽加入,之後關山也由左派陣營投入邵氏,鍾情與張仲文較後也加入邵氏。

單是有大明星還不夠,邵氏此時更下大資本拍大片,影片改成綜藝體闊銀幕外,更投下重資拍彩色片,觀眾趨之若鶩。《江山美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成了那一年香港最賣座的中文電影。有一個「笑話」說,就因為《江山美人》這部片,香港觀眾此時才知道除了任劍輝和芳艷芬外,還有一個明星叫林黛。有這個笑話產生也不出奇,當年香港的主流市場是粵語片,而華語片則是以新馬南洋一帶有主要市場,電影都是在「南洋」上映。

迎合口味 帶起黃梅調熱潮

邵氏電影票房後來勝過電懋電影,是因為邵氏更會做生意,邵逸夫知道南洋觀眾的口味。以前的電影觀眾以婦女為主,她們喜歡的除了先苦後甜的「家庭倫理文藝大悲劇」外,更喜歡歌唱片,歌愈多愈受歡迎。

在早期的《桃花江》、《曼波女郎》時期,邵氏在歌唱片輸了腳步,但它更自傲的是,它帶起了另一個更風靡觀眾,轟動期更長久的港式黃梅調電影熱潮。在《江山美人》之後,《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王昭君》、《楊貴妃》等彩色闊銀幕大製作,更令邵氏真正擦亮了金字招牌,熠熠生光,相形之下,它的主要對手電筒懋已黯然失色。

在邵逸夫領導時,邵氏也拉攏了當年的大導演岳楓和陶秦加盟,如虎添翼,和原本的李翰祥等人,為邵氏開拍各類型大片。

岳楓除了可以拍《畸人艷婦》和《嬉春圖》這類時裝片,他也可以拍古裝片《花木蘭》、《寶蓮燈》、《妲己》,甚至武俠片《盜劍》、《奪魂鈴》,堪稱多才多藝。陶秦雖不擅拍古裝電影,但邵氏名作《不了情》、《曉風殘月》就是他的作品。陶秦更屬當年少數會拍歌舞片的導演,《千嬌百媚》、《萬花迎春》、《花團錦簇》、《歡樂青春》,都是他的作品。

邵氏公司的發展此時節節搶先在電懋之前,不僅因為走對了古裝歌唱片的路線,也因為邵逸夫是人在香港直接主持業務,而電懋方面大事則都要向新加坡方面報告等候批准,步伐節奏就已經慢人一步。

邵氏還有一個成功要點,就是擴大業務,建立邵氏影城,擁有多個攝影棚,並搭立古裝實景,方便拍片,省時省力也省錢。

它還有一個成功點,就是大量栽培新人,它設立了「南國演員訓練班」,招考新人,然後簽下有潛質的新人予以力捧,成為紅星。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必付出驚人的片酬拉攏天皇巨星加盟。胡燕妮、鄭佩佩、何莉莉、李菁,就是邵氏一手捧紅的大明星。甚至連早期拍福建片的小娟,也是由邵氏捧成紅極一時的凌波。

寫到這里想到,邵氏的演員訓練班叫「南國」,它的官方宣傳刊物則叫《南國電影》,它是暗示它的根源在南洋新馬嗎?

邵氏最高峰時期

邵氏在60年代中,成了香港雄霸一方的電影王國,也有兩個外在原因,其一就是國泰大老闆陸運濤在台灣參加亞洲影展時墜機身亡。陸運濤當時本已有心要大施拳腳與邵氏一決雌雄,誰知出師未捷身先死,易名為國泰的電懋群龍無首,出品每況愈下,大明星更紛紛息影,影片成績差強人意,終於結束拍片。

還有一個外在原因就是香港1967年暴亂,造成左派電影公司沒落。

這時就只剩下邵氏公司獨占天下了。

邵氏公司腦筋快,眼光准,在黃梅調、山歌片漸漸被觀眾厭倦時,它在張徹導演的領導下,及時開拓了「武俠電影世紀」,由《邊城三俠》和《江湖奇俠》打頭陣,掀起了歷久不衰的陽剛電影熱潮,更改變了香港電影素來以女主角為主的風氣,此後的電影都是由打仔小生如王羽、羅烈、岳華、張翼、姜大衛、狄龍、陳觀泰、傅聲等掛頭牌,他們才是牡丹,女主角則只是綠葉。

邵氏的最高峰時期就是此時。

隨後,每個人都知道了,邵氏開始減產,甚至停頓了生產。但這么多年來,提起香港電影,人們首先想起的還是邵氏電影,邵氏足以驕人矣。在邵氏之後,沒有電影公司可稱「電影王國」。

重溫邵氏電影光輝(二)古裝片與黃梅調年代

邵氏兄弟做生意的氣魄與膽識過人,是邵氏成為香港電影王國主要原因;而李翰祥為邵氏拍攝的彩色古裝巨片與黃梅調電影,除了令財源滾滾流入邵氏,也使當時的中文電影界展示了另一番新氣象,如此回首,我們稱之為:經典。

在50年代末,香港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聲勢,已迎頭趕上宿敵電懋,與之並駕齊驅,到了60年代初,更有漸漸凌駕電懋之勢。這當然是邵氏兄弟領導英明有方,但座下重臣,也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在拍攝電影方面,有兩位大導演對邵氏功勞殊大,他們是已故的李翰祥與張徹。他們為邵氏執導的某些電影,不僅令邵氏聲名遠播,更流芳至今。在商業上,更協助邵氏發掘了電影票房的黃金礦場。

先說李翰祥,他率先為邵氏拍攝的古裝巨片與港式黃梅調電影,令財源滾滾流入邵氏。

如果要推舉最流行的黃梅調長青歌曲,相信不少人都會選出《扮皇帝》和《戲鳳》這二首歌曲。至今在卡拉OK,樂齡歌唱比賽中,仍時時聽到這兩首歌。而這兩首歌曲就是邵氏招牌產品,李翰祥執導的《江山美人》的插曲。

膽識過人 為邵氏賺大錢

《江山美人》是邵氏,也是香港影壇第一部出巨資拍攝的華語片,當年的製作費令人咋舌,由此可見邵氏兄弟做生意的氣魄與膽識過人。在他們的領導下,邵氏成為香港電影王國絕對不是僥幸的。

但物有所值,《江山美人》不僅為邵氏賺大錢,更錦上添花地得到1959年在吉隆坡舉行的亞洲影展的最佳電影金鑼獎。因《江山美人》的成功,邵氏決定拍攝古裝宮闈傳奇故事黃梅調電影,這一著可說走對了路線,而這一著也是電懋最弱的一環。

因為電懋是擅長拍時裝片,甚至連旗下的演員,除了尤敏和雷震外,其他的都因外型過於時代化,而不太適合拍古裝電影。

在這一點,邵氏就勝過電懋,它手中有林黛、李麗華和樂蒂,宜古宜今,且都是拍攝古裝片的能手。

在《江山美人》之前,邵氏兄弟已拍了彩色片《貂蟬》,票房鼎盛,之後邵氏就走巨片路線,彩色拍攝古裝電影,而電懋仍停留在黑白片時代,自《紅娃》、《空中小姐》與《龍翔鳳舞》之後,要隔了好久才重新拍攝彩色片,步伐已經又慢於邵氏。

此時邵氏的古裝彩色巨片就有《王昭君》、《楊貴妃》、《武則天》、《倩女幽魂》、《紅樓夢》,除了《紅樓夢》是袁秋楓執導外,前4部都是李翰祥的作品,尤以《倩女幽魂》和《武則天》成就最高。李翰祥重考究,楊貴妃所穿的古裝,也令觀眾大開眼界。

這時邵氏還未全面走黃梅調路線,但凡古裝片中的歌曲,都已以黃梅調唱出。樂蒂和任潔主演的《紅樓夢》,也是一部黃梅調電影。

反串魅力 凌波一片成名

拍閩南片出身的小娟,此時已入邵氏,初名沈雁,後由何冠昌為她改名為「凌波」,提到邵氏的黃梅調電影,不能不提凌波,因為她也是令邵氏黃梅調電影興盛至白熱化的功臣之一,她擁有反串魅力。

凌波因在《紅樓夢》中幕後代唱賈寶玉,受李翰祥賞識,提拔和樂蒂合演《梁山伯與祝英台》,平地一聲雷,令凌波一片成名,炙手可熱,當年整個台北更掀起了令人吃驚的凌波熱潮。

邵氏也在此時正式邁入黃梅調電影時代,但同時也面臨人事變遷。首先是樂蒂拒絕再和凌波合演《七仙女》 ,跳槽電懋,繼後李翰祥又帶了《七仙女》的女主角江青到台北,自組國聯影片公司,搶拍《七仙女》。

邵氏這時開始重用新人,由方盈出任《七仙女》的女主角,影片一樣受歡迎,令邵氏知道影片質素最重要,此後更大膽起用新人如李菁、秦萍等主演古裝片,由大紅大紫的凌波帶起她們,這是60年代中的事。
所以雖然此時林黛已自殺身故,樂蒂跳槽,李麗華已離開,但邵氏新人女星如百花齊放,不愁沒有女主角。

但此時的黃梅調熱潮也帶來了一起不良的後遺症--陰盛陽衰。在這些古裝黃梅調電影中,所有的「男主角」幾乎都由女生反串,特別是凌波,更是「反串王」,她可以說是華語片中的「任劍輝」。

男演員此時都英雄無用武之地,陳厚和趙雷也在邵氏黃梅調熱潮中,先後跳槽電懋。

話說當年的古典美人樂蒂和皇帝小生趙雷,在效力已改名為「國泰」的電懋後,兩人也合演了多部黃梅調電影,如《嫦娥奔月》、《紅梅閣》、《鎖麟囊》、《金玉奴》、《扇中人》等,但不知為何,這些古裝片就比不上他們當年在邵氏拍攝的古裝電影,也足證邵氏拍古裝片確有一手,可稱謂之為「邵氏風格」。

黃梅調盛極而衰

在邵氏影城建竣之前,邵氏除了拍攝彩色古裝片外,也同時繼續生產黑白片,如《不了情》、《一毛錢》、《畸人艷婦》、《姊妹情仇》、《後門》、《手槍》等。其中《不了情》、《一毛錢》與《後門》,更可說邵氏名作。在彩色時裝片則有《千嬌百媚》、《花團錦簇》、《萬花迎春》等。

到了邵氏影城正式啟用時,邵氏從此摒棄黑白影片製作,正式全面投入彩色片時代。

這時候邵氏的「片頭」口號是「邵氏出品、必屬佳作」。在影城方面則是「邵氏明星、多如天上星」,甚至連外國《生活》雜志都來采訪,作為封面故事。

黃梅調電影在大銀幕上連唱好多年,觀眾也開始膩了,邵氏此時又因中國大陸的《劉三姐》賣座,拍攝山歌片如《山歌戀》、《山歌姻緣》等,但不能掀起熱潮。

這時因為黃梅調盛極而衰,邵氏製作已沒有一個明顯的主幹,除了繼續拍一些古裝片如《蝴蝶杯》、《盤絲洞》、《鐵扇公主》外,也拍了好一些時裝片,題材多樣化,如《人頭馬》、《寒煙翠》、《香江花月夜》、《垂死天鵝》,此時的最佳時裝電影,應以陶秦執導的《船》為邵氏名作。

重溫邵氏電影光輝(三)武打片 高潮疊起年代

在60年代中,古裝黃梅調電影式微,邵氏幸運的開拓一條新的戲路———武俠打鬥片。

邵氏的武俠打鬥片不僅令公司賺到更多錢,也使邵氏公司的名字在海外地區更響亮,因為武俠打鬥片不僅在東南亞華人社區大受歡迎,世界其他非華族地區的觀眾也趨之若鶩,掀起了功夫片熱潮。

論起邵氏武俠打鬥片的輝煌成就,就絕不能忽略張徹導演,他是邵氏找到新黃金礦場的大功臣。

張徹導演可說是個多才多藝的人,文章寫得好,早年以「何觀」為筆名,是著名的影評人,更寫過不少劇本。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曾被人誤以為是台灣高山族民謠的《高山青》,其實是張徹譜曲。

張徹其實還譜了另一首歌,是《碧蘭村的姑娘》。

張徹在邵氏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都是古裝黃梅調電影《蝴蝶杯》,可能這非張徹所長,結果要勞煩高立協助補拍。當時誰都不看好張徹,誰都沒有料到,張徹後來憑武俠打鬥片的成就,成為香港殿堂紅導演。

張徹有後來的成就,旁人也要佩服邵逸夫的眼光,邵是伯樂、張是千里馬。沒有邵逸夫的信任與重用,張徹縱有天大才華也耍不出來。

很多人以為張徹是在進入邵氏才成為導演,其實張徹的第一部執導的電影叫《野火》,是李湄自組的北斗公司出品,由李湄和高原主演。

張徹帶動的武俠打鬥片,還有另一個更直接的稱呼「陽剛電影」。

在這之前,香港影壇一直是重女輕男,陰盛陽衰,排名都是女明星領先,女明星的片酬更遠遠超過男明星。

但在陽剛電影風氣席掛香港影壇後,正合了「風水輪流轉」這句俗語,在60年代中王羽帶頭,香港電影轉為「重男輕女」,男主角才是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壯丹,女主角已變成綠葉,「林黛時代」一去不返。

武俠世紀 從摸索到成功

邵氏的「武俠世紀」一開始是摸索時代,這個時期的產品有《邊城三俠》、《江湖奇俠》、《鴛鴦劍俠》與《文素臣》等。到了《大醉俠》與《獨臂刀》面世,邵氏的武俠電影又走上了成功之道。

說起武俠片,一定會先想起邵氏,因為確是邵氏帶頭拍武俠片,但很諷刺的是,在60年代中,第一部最出色的電影卻是左派長城公司拍攝的武俠片《雲海玉弓緣》,由梁羽生原著改編。

在《雲》片中,王葆真凌空一劍,姿勢美妙、劍招凌厲,令觀眾嘆為觀止,而這部電影的武術指導正是劉家良與唐佳。

邵氏不久獲得劉家良與唐佳加盟效力,在武打招式特技上更如虎添翼,獨步香港影壇。

邵氏拍攝的武俠片多不勝數,但人們如果要選一部邵氏最好的武俠片,恐怕大多數人都會推選《大醉俠》,這是胡金銓為邵氏執導的唯一一部武俠片,邵氏當年沒有留下「小胡」繼續效力實在可惜。

除了《大醉俠》,邵氏的武俠片代表作尚有《大刺客》、《金燕子》、《盜劍》、《奪魂鈴》、《十二金牌》。

《盜劍》與《奪魂鈴》是老牌名導岳楓的作品,其中《奪魂鈴》的劇情是改編自義大利牛仔片《裘尼祖馬》,但整部電影卻青出於藍,氣氛極佳。

《奪魂鈴》可能是當年邵逸夫最欣賞的公司成品,因為它時常代表公司去參加各類電影展。

邵氏的武俠片也把許多名不見經傳的新人捧成了大明星,最紅的自然是王羽和鄭佩佩,也是當年的票房之寶。

張徹開創時裝打鬥片

在1969年左右,張徹又開創了另一條電影新路線,就是摒棄刀劍的時裝打鬥片,打頭陣的是《死角》,由李菁和狄龍主演,其後還有《小煞星》、《拳擊》、《叛逆》等。

憑著這些電影,張徹又為邵氏捧紅了兩名皇牌新星:姜大衛與狄龍。

姜大衛更因主演了張徹的《報仇》,成為香港第一個「亞洲影帝」。《報仇》是以民初為背景,亦是邵氏此時的代表作之一。

邵氏的武俠打鬥電影基本上就是以張徹執導的電影為主線,這時張徹的作品除了時裝打鬥片外,也同拍清末或民初的打鬥片,有《馬永貞》、《仇連環》、《刺馬》。前兩部影片捧紅了陳觀泰。

《刺馬》是張徹代表作之一,亦是邵氏這個時期的名作,在這部片中,狄龍真正脫胎換骨。

整個邵氏影城,是陽氣勃勃,除了鄭佩佩外,無人可與男星一比長短,張徹不僅捧紅了狄龍、姜大衛等,也提拔了不少「配角演員」,如來自新加坡的陳星、日本的倉田保昭,以及王鍾,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綠葉演員。

邵氏當然不僅張徹一個導演,文藝片導演極多,但是一提起武俠片打鬥片年代提邵氏就必然和張徹脫不了關系,張徹作品就是邵氏最受歡迎的作品。

邵氏此時的作品又有《洪拳小子》、《洪拳與詠春》,捧紅了英年早逝的傅聲,他的頑皮與叛逆大受觀眾寵愛。
傅聲的其他電影還有《射鵰英雄傳》、《絕代雙驕》、《冷血十三鷹》、《五郎八卦棍》等。

劉家良指而優則導

在70年代中,邵氏又來了一位出色的武打片高手導演,他是「指而優則導」的著名武術指導劉家良。

劉家良的風格與張徹不同,他走的武打片招式美觀,拳拳到肉且招招可睹,有異於其他影片中的花拳綉腿,打得真實是劉家良影片的特色,所以大受歡迎。

劉家良與張徹一樣,拍片快捷生產,作品有《少林卅六房》、《神打》、《洪熙官》、《陸阿采與黃飛鴻》、《武館》,以及使惠英紅贏得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長輩》等。

邵氏此時更有一部《天下第一拳》打入歐美市場,此片是由韓國導演鄭昌和執導,羅烈主演。

在觀眾看膩了時裝、民初打鬥片後,邵氏亦沒有放棄「刀劍拳腳」路線,這時由楚原執導的《流星蝴蝶劍》,掀起了古龍電影熱,楚原也再度翻身,從粵語片大導演成功轉變為華語片大導演。

邵氏拍的古龍電影,還有《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楚留香》、《多情劍客無情劍》等,在70年代末期大行其道。

邵氏的古龍電影,令狄龍更上一層樓成為真正的大紅星,《三少爺的劍》也令新人爾冬升走紅。

電影王國 美麗的記憶

來到80年代,古龍式電影可以說是邵氏電影最後一個高潮的燦爛煙花。

之後,電視節目越來越精彩,搶走了大批電影觀眾。生活節奏越來越匆忙,人們都沒有餘暇和閑情逸致上電影院。

以前的邵氏導演,一個一個的離開影城,邵氏電影也逐漸少掉以往的特色,金字招牌也再無以往的光芒四射。

然後,它減產,甚至下來是停頓生產。

當邵氏後來大規模拍片的年代,不僅代表了一個電影王國成為美麗的記憶,香港電影業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熠熠光輝映亮整個東南亞。

㈤ 黃梅戲的《金玉奴》講的是個什麼故事,有什麼哲理

作為我國五大戲種之一的黃梅戲,發源於古城安徽安慶,並以其獨特的腔調和清水出芙蓉般的服飾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對於其中的《女駙馬》和《天仙配》等故事,大家都十分熟悉,但是對於金玉奴的故事就沒有多少人耳熟能詳了,其實這個故事的大概和我們比較熟悉的陳世美的故事差不多,只不過金玉奴的結局是一個喜劇。而其中也包含著許多哲理。

三、女子不可因婚姻不幸而自棄

在劇本里,金玉奴因為丈夫的變心一度想要投河自盡,幸好被路過的善良的官員所救。被救之後她也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也有了與丈夫對峙的勇氣。這才能讓她在後面與丈夫冰釋前嫌,重歸於好。所以女子不能因為婚姻的不幸而放棄自己,因為未來一切都是在變化著的,只有自己幸福,自己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㈥ 中國古代愛情故事新編的影片信息

由廣西電視台獨家推出,北京大成田園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與空政電視藝術中心強強聯手合力承製的大型電視欄目劇《中國古代愛情故事新編》於2009春節賀歲檔隆重開播,全劇共15個故事。《中國古代愛情故事新編》是繼《武林外傳》、《炊事班的故事》之後,又一部情景欄目劇,創作與劇組基本是《武林外傳》的班底,是一個愛情版的《武林外傳》。由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主任、著名編劇劉一兵擔任總編劇,總導演由執導過《結婚十年》,《炊事班的故事》,《房前屋後》等熱播電視劇的知名導演周曉剛擔任。
《中國古代愛情故事新編》上半部共60集,每4集1個故事,講述了15個千古流傳的經典愛情故事,以全新的人物定位,詼諧幽默的對白,直擊心靈的情感重新包裝《西廂記》《梁山伯與祝英台》《杜十娘》《孔雁東南飛》等傳統經典。該劇的喜劇風格鮮明,人物形象生動,故事構思巧妙,以「奇、巧、幽默、諷刺」為主要美學要素,以「偶然、巧合、誤會」為情節推進的主要手法,以「誇張、對比、幽默」為主要表演手段,營造出非凡的喜劇效果。
該劇開創了國內大型欄目劇的先河,以精心的舞美設計,華麗的服裝等硬體為載體,將時代背景和人物關系詮釋得細膩而真實。
男主角王磊在情景喜劇《武林外傳》中扮演可愛又瘋癲的姬無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幸福像花兒一樣》中飾演的本分善良的趙衛國又使他成為家喻戶曉的軍旅新星。具有多年表演經驗,曾在電視劇《甜蜜蜜》中飾演孫儷母親的演員張建新也將在劇中有精彩演出。舞蹈演員出身的高洋在北京電視台著名選秀節目「紅樓夢中人」中晉級黛玉組全國三甲,這位人氣頗高的影視新星,在該劇中有不俗表現。姜超在《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傳》中成功塑造的「小姜」「李大嘴」等角色深入人心,他的個性化表演將增添更多喜劇色彩。 (藝名 珈源)
生日:2月19日
身高:172公分
體重:50公斤
血型:O型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
主演:
06年365集情景劇<低頭不見抬頭見>飾演石榴 導演:黃宏
07年空政60古裝情景劇<古代經典愛情傳奇> 導演:周曉剛
<西廂記>飾演崔鶯鶯
<梁祝>飾演祝英台
<獅吼記>飾演柳小玉
<杜十娘>飾演杜十娘
<唐伯虎點秋香>飾演秋香
<花為媒>飾演五可
<花田錯>飾演周玉樓
<玉堂春>飾演蘇三
<聶小倩>飾演小倩
<東施效顰>飾演西施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飾演金玉奴
<蘇小小>飾演蘇小小
<孔雀東南飛>飾演海棠
<釵頭鳳>飾演唐婉兒
08年公安部100集情景劇<咱們的派出所>飾演姜妍妍 導演:由二群
08年空政300集情景劇<樂活家庭>飾演小萱 導演:高亞麟
20集電視劇<檢查局長>飾演李文若 導演:成科
小品:
05年北京台 天津台春晚與馮鞏 李琦合作小品<自作聰明>
06年黑龍江台 天津台春晚與黃宏 鞏漢林合作小品<對門兒>
07年山東台春晚與尚大慶楊大鵬合作小品<路遇>
08年遼寧台春晚與郭冬臨王紅梅合作小品<電梯>
歡樂中國行--魅力長春與郭冬臨合作小品<長春之戀>
心連心--慰問海南與郭冬臨合作小品<生日>
獲獎:
00年蒲公英杯戲劇小品大賽銀獎
01年全國第八屆推新人大賽金獎
04年代表北京電影學院參加立白杯全國小品大賽二等獎
廣告:
仁和<閃亮滴眼露>
仁和<綠色通道茶>
仁和<可立克> <一枝花>
奧珂瑪<電動車> <凈水器>等
話劇:
<撒滿月光的荒原>飾演細草
<青春禁忌游戲>飾演耶蓮娜謝爾蓋葉夫娜
主持:
相約北京藝術節
遼寧省舞蹈調演
沈陽晚報創刊二十周年等 紅樓夢中人——黛玉組原三強第一名選手
已決定出演新版《紅樓夢》中的妙玉昵稱:輕舞飛揚
粉絲團名字:氧氣
粉絲:羽筱伊
身高:168cm
體重:45kg
血型:O型
生日:1985年1月23日
星座:水瓶座
學校:北京舞蹈學院03級音樂劇系(影視表演班)
特長:表演、舞蹈、體操、書法、駕駛
最喜歡的顏色:粉色、白色、黑色
最喜歡的運動:網球、保齡球、游泳
最喜歡做的事:旅遊、看電影
最喜歡的電影:《海上鋼琴師》《甜蜜蜜》《瘋狂的石頭》
電視作品
《純真年華》飾何婷婷
《中國古代愛情故事新編》
電影作品
《兄弟》飾 依依
《旋律》(紅樓夢中人部分選手以實名出演)
記錄片 《盧溝橋的故事》
雜志作品
《時尚》內刊
《鳳凰周刊》專訪
《1626》時尚雜志專訪
《DV時代》紅樓選秀訪談
廣告代言
美國雪倫羽絨服形象代言
「世紀花園」代言人
「東聖廣場」形象大使 生日:1月4日
星座:山羊
身高:1.82m體重:80kg
籍貫:山東
學歷:解放軍藝術學院九九級戲劇系本科
工作單位:空政電視藝術中心
嗜好:玩游戲、玩所有的游戲、看碟
座右銘: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最愛的人:媽媽和家人
最愛物品:游戲機
喜歡的城市:煙台
喜歡的音樂:電影原聲
喜歡的演員:梁朝偉、周星馳、成龍
喜歡的歌手:周華健
最尊敬的人:我的恩師
喜歡的影視劇:金基德的所有作品、《我腦中的橡皮擦》...........
最大心願:做一個大家喜歡的好演員
作品:
小品:
《電梯上下》
話劇:
《我在天堂等你》飾 歐戰軍
《我們的荊軻》飾 荊軻
電視劇:
《我心飛翔》飾 江波
《中華之劍》飾 劉仰
《幸福像花兒一樣》飾 趙衛國
《武林外傳》飾 姬無命/姬無病
《垂直打擊》飾 中隊長
《海之門》飾 時一江
《房前屋後》飾 平三兒
《炊事班的故事3》 飾 王偉(王班副)
《中國經典愛情故事》飾 唐伯虎等
《防火牆5788》 飾 顧京飛
《派出所的故事》飾 大王警官 出生年月:1986年7月祖籍:山東
身高:1。79米
現所在學校: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03級戲劇影視表演班
專長: 表演 唱歌 跳舞 鋼琴 吉他 游泳
曾扮演角色:曾在<雷雨>中飾周朴園,周沖,周萍。
在<不可替代的人>中飾阿夫德依
在<群猴>中飾錢小方
在<家醜外揚>中飾安德列
在<紅色康乃馨>中飾少年
在<心心相印>中飾他
在<仲夏夜之夢>中飾波頓
曾出演:<命運的撥弄>.<在茫茫大海上>.<在上海屋檐下>.<阿杜安的手>.<一個晴朗的早晨> <中國古代愛情故事新編>.
出演小劇場話劇<我不是李白>,在劇中扮演白蘭度.
出演小柯的音樂劇<憑什麼我愛你〉,在劇中扮演酒保.

閱讀全文

與古裝戲電影金玉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哪裡可以看你的婚禮電影 瀏覽:651
老師戀愛動漫電影好看 瀏覽:712
電影什麼水說的鄉村教師的名字 瀏覽:541
美國的電影排行榜叫什麼名字 瀏覽:206
勵志電影女主角英文名字 瀏覽:603
centuries是什麼電影 瀏覽:103
微信百度雲新電影鏈接 瀏覽:104
電影的發展英語介紹 瀏覽:339
女人要為自己而活的電影 瀏覽:319
瑞安吾悅電影院椅子怎麼樣 瀏覽:739
韓國電影失蹤劇情詳細介紹 瀏覽:537
商務英語電影英文 瀏覽:723
長白靈蛇傳電影結局是什麼意思 瀏覽:658
微信電影票購票記錄怎麼刪除 瀏覽:304
演一個小海鷗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135
中國高分恐怖電影推薦 瀏覽:885
香港電影中分 瀏覽:272
貓和老鼠大電影中文配音 瀏覽:868
電影摩天輪結局 瀏覽:616
殺手電筒影香港 瀏覽: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