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朝鮮電影一個護士故事

朝鮮電影一個護士故事

發布時間:2023-01-22 14:02:43

❶ 朝鮮老電影一個護士的故事女演員是誰

主演是宋連玉
一個護士的故事 A nurse's story (1973)
導演: 吳丙浩
主演: 宋連玉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朝鮮
語言: 朝鮮語
上映日期: 1973
片長: 117分鍾(朝鮮)

❷ 歌詞:藍藍的天空飄著白雲,戰斗中鍛煉我茁壯成長

是朝鮮電影"一個護士的故事"的插曲-

藍藍的天空飄著白雲,
我們的心裡充滿歡樂,
黨的教導培育使我獲得榮譽,
戰斗中鍛煉我茁壯成長.
啊......啊......
偉大的領袖,
我們無限忠於您,
戰士一顆火熱的心,
永遠忠於您.

❸ 朝鮮電影護士之歌女主演是誰

女主演是宋連玉。
《一個護士的故事》是朝鮮二八電影製片廠1971年出品的黑白寬銀幕電影,導演是吳丙浩,主演為宋連玉。

❹ 電影中有哪些經典的護士形象

一、自我犧牲型——簡素華
電影《護士日記》。護士簡素華從學校一畢業,就自願離開上海,來到北方荒涼的地方工作,那裡沒有像樣的醫院,甚至連住宿的條件也非常艱苦。此外,她還要面對工作懶散的醫務站站長莫家彬和怕她搶走自己男友的護士顧惠英。為了工作,她甚至還和從上海千里迢迢趕來逼婚的男友沈浩如斷絕了關系。
因為王丹鳳扮演的這個護士太美麗,一度令不少男士以護士為擇妻的第一選擇。而影片中的插曲「小燕子」更成為街頭巷尾的流行歌曲。
二、機智溫柔型——銀環
電影《野火春風斗古城》。抗日戰爭期間,護士銀環和姐姐金環都是中共地下黨交通員,在金環犧牲、領導人楊曉冬被抓後,銀環沒有被殘酷的環境嚇倒,積極聯絡武工隊將楊曉冬救出。她憑著自己的護理技術,使重傷的楊曉冬躲過搜查,留在城裡繼續領導地下工作。並與楊曉冬一起,深入虎穴,策反偽軍官關敬陶起義。
三、臨危不亂型——姜連玉
朝鮮電影《一個護士的故事》。朝鮮解放戰爭時期,年青的護士姜連玉奉命單身護送四名重傷員回後野戰醫院。陡峭的山路、窮追不舍的敵軍、糧食的缺乏再加上四個大男人病勢又惡化……一個接一個的困難擺在了這涉世不深的年青女戰士面前。她能否安全地把這四名重傷員送到目的地呢……
片中的女護士姜連玉年青,漂亮,活潑,可愛,尤其是戴著朝式圓筒式軍帽,上穿蘇式軍上裝,下著軍裙,馬靴,懷抱一束鮮花,一邊唱一邊走在路上的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影片以戰爭片濃郁的硝煙味及年青女護士的淳樸性格交織在一起,不加掩飾的真情刻畫與寫實主義風格,營造出朴實真摯、毫不造作的朝鮮人民軍戰士的情感世界,以其強化的勵志主題影響了觀眾。該片的插曲就是那首曾在中國流行過一段時間的著名的「護士之歌」。

❺ 有誰知道朝鮮電影《一個護士的故事》插曲《小夜鶯》的詞曲

有很多故事,那是叫柳岩演的一個故事的故事

❻ 你可知道當年拍攝《上甘嶺》電影時的一些故事嗎

1、《上甘嶺》軍事顧問是趙毛臣,他是上甘嶺戰役中四連指導員,親自在坑道里指揮戰斗的。拍攝電影時,他曾操作郭留諾夫重機槍射擊配合錄音,因此電影中你聽到的重機槍聲音都是他打出來的。


2、片中八連連長張忠發的原型並不光是134團七連連長張計發,雖然他們名字差不多。他的原型還包括特功八連連長李保成和四連指導員趙毛臣等人,張忠發當過師長警衛員這段應該取自15軍警衛連連長王虜,他曾經是秦軍長的警衛員,犧牲在增援上甘嶺的路上。

飾演張忠發的演員高保成名字和李保成也相近,不過這是巧合。


3、師長的原型是時任45師師長崔建功,他是東北軍出身,在直羅鎮戰斗中被紅軍俘虜,後來成為開國少將。


4、最後反擊犧牲的通訊員楊德才原型並不是黃繼光,而是用胸膛頂住爆破筒和敵人碉堡同歸於盡的苗族小戰士龍世昌。

事實上,整個上甘嶺戰役中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戰斗英雄記錄下來的就有38人,僅僅在黃繼光犧牲的那天夜裡就有四人,除了黃繼光之外還有賴發均、龍世昌和歐陽代炎。

所以,楊德才的原型也可以說並不止一個。


5、衛生員王蘭的原型一般認為是王清珍,不過她並沒有進入坑道一直在後方工作,坑道里是沒有女衛生員的。這一點在電影上映後被很多志願軍老戰士指出,但和同樣虛構的小松鼠一樣,這也是導演為增加藝術感染力所做的設計。也有很多志願軍老戰士看了電影之後非常感動,他們認為坑道里有女衛生員很好。


6、一排長說的「望梅止渴」故事被他加工過了,事實上曹操的「望梅止渴」並沒有吃酸梅這段,不過一排長改編的非常好,讓觀眾聽了嘴裡都會有酸水。

7、喬羽在寫《我的祖國》歌詞時,導演沙蒙的要求是等什麼時候這部電影沒人看了,你的歌也有人唱,事實上喬羽做到了。


8、《我的祖國》里的那條大河是不是長江?喬羽說是的,之所以不直接說長江,是因為幾乎每個人的記憶里家鄉都有一條大河,如果具體指到長江就狹隘了。

9、《我的祖國》作曲是劉熾,他和喬羽合作過很多次,比如《讓我們盪起雙槳》。《我的祖國》第一句「一條大河」非常經典,幾乎一聽就讓人有想流淚的感覺。事實上,這句歌詞的旋律來自於抗戰歌曲《盧溝問答》的第一句:永定河~~~......


10,最關鍵一條,電影中拍攝的坑道內景是在長影廠的攝影棚拍的,導演將坑道變寬了變高了,條件也變好了。事實上,電影放映後,軍事顧問趙毛臣曾被倖存的戰友責備:毛臣啊,你呆的坑道是這樣的嗎?

現實中的坑道更窄、更小,人都站不直身體只能擠坐在一起。坑道內空氣污濁氣味難聞,缺少食物、葯品和飲用水,有些重傷員送不下去在坑道里犧牲了。此外,坑道里遭受到的危險比電影中嚴重很多,戰斗也更激烈。


電影的原型之一特功八連先後增補過800多人,幾乎是一個小團的人數,戰後只剩下6個人,原來的八連只剩3人。

也就是說,現實的戰斗比電影《上甘嶺》要殘酷很多,很多!

趙毛臣的兒子趙振軍是54軍160師479團的戰士,1979年對越反擊戰犧牲,榮立三等功。

當時軍事顧問對導演沙蒙說'』坑道里不可能有女兵 "。導演耐心說服,女衛生員代表了志願軍女兵 這個英雄群體。劇情又安排女衛生員檢查坑道,突遇敵軍進攻,所以說得過去。同時真實戰斗場面比電影里殘酷一百倍。顧問問沙蒙為何不能真實反映?導演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還要高於生活。如果把喝尿,吃不上飯,黃繼光,邱少雲還普遍存在的情況,都反映出來,全國人民節衣縮食,支援前線,東西都去哪了?無法交待,誰還送孩子上戰場?所以要提倡英雄主義精神。顧問心悅誠服。向偉大的志願軍戰士致敬!

電影《上甘嶺》取材於真實的上甘嶺戰役。一場戰役對一場戰爭的全局產生如此重大影響,上甘嶺戰役無論就其殘酷性還是重要性在古今中外戰爭史上可以說是不多見的。毛主席了解到上甘嶺的英雄事跡後,當即指示有關方面將上甘嶺戰役拍成電影。擅長軍事體裁片拍攝的長春電影製片廠承擔了這一光榮的任務,並立即組成了創作班子,由沙蒙、林杉任導演,林杉、曹欣、沙蒙、肖矛負責劇本的寫作。在此之前,林杉曾創作了多部反映革命體裁的作品,編劇經驗較為豐富,他也因此成為影片《上甘嶺》的執筆者。

劇本創作 班子搭起來後,沙蒙便率攝制組前往朝鮮對上甘嶺戰役進行實地考察。在去之前,大家考慮到沙蒙有心臟衰弱的毛病,再加上年齡較大,勸他這次就不要上山了。但沙蒙卻堅持和大家一起攀上高達一千多公尺的五聖山。 盡管上甘嶺的硝煙已經散盡,然而當年戰斗殘酷之一幕卻依然那麼生動地展現在大家眼前:光禿禿的山上,見不到一棵樹木、一隻動物,山頂的石頭被炸松翻起一米多深。嶺上鋪了厚厚一層子彈殼、炮彈皮。隨手抓把土就能數出32粒彈片,一截不到一米的樹桿上嵌進了一百多個彈頭和彈片。一米見高坑道里潮濕而又悶熱,令人有些喘不過氣來……此情此景使攝制組深切地感受到了當年上甘嶺戰斗的艱苦和壯烈,體會到志願軍指戰員們驚天地泣鬼神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更堅定了盡全力拍好這部反映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戰爭片子的決心。 在隨後的兩年裡,他們又二度來到上甘嶺,並采訪了一百多位當年參加上甘嶺戰役的老志願軍戰士,記錄的材料達到數十萬字。當感到資料收集得差不多時,大家便聚在一起為影片結框搭構了。若按常理,上甘嶺戰役很容易被拍成一部全景式的戰役。但大家覺得這樣雖然能展示上甘嶺戰役的全貌,但卻不容易打動人。 經過一番研究,沙蒙決定突破傳統戰爭體裁片的框框,將影片的視點投向上甘嶺戰役中一條坑道和一個連隊,採用「以小見大」手法來展現人民軍隊一往無前的大無畏英雄主義精神,他的主張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 影片基調確定後,編劇林杉便立即進入了緊張的創作,原先的生活體驗和積累的大量素材迅速地圍繞著這一主題重新進行藝術地組合、編排。不久,他便完成了劇本初稿的寫作。劇本講述了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從接收陣地、最初進行防禦戰、直到轉入坑道,在缺糧斷水的情形下,開始了堅守上甘嶺的任務。 在坑道里,他們克服許多令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打退了敵人數十次進攻,以驚人的毅力堅守二十四天,最終爭取了時間,贏來了大部隊反攻的勝利。沙蒙看了本子後,覺得寫得不錯。但林杉卻總感到劇本里還缺少些什麼,但究竟缺少什麼,他自已一時也說不出來,整天就那麼憋著,苦苦地思索,直到有一天,當她看到一篇關於志願軍女戰士王清珍在上甘嶺戰役中事跡報道後,才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王清珍是朝鮮戰場上許許多多女護士中的一員,在上甘嶺戰役中負責3個坑道的20多個重傷員,每天給傷員打水、打針、換葯、喂飯、洗綳帶、查脈搏,有時還要幫助傷員大小便,其工作之苦可以想見。然而,不管工作有多累,她的臉上總是掛著燦爛的笑容,有時為了給大家解悶,她還唱起了唱起了陝北民歌《南泥灣》《解放區的天》等歌曲。在上甘嶺,她象一支春天的小燕給殘酷的戰爭注入了生氣和活力。 作為一部反映上甘嶺戰役的影片不能沒有象她這樣的人物,而且在清一色的男人中加進一個女性角色也會使劇情更加生動。於是,在《上甘嶺》劇本再次創作中,林杉便讓這個女衛生員以王蘭的名字「歸隊」了,並在劇本的最後頁碼上特別註明:王蘭的原型就是衛生員王清珍。實際上劇本中女衛生員王蘭雖是以林清珍為原型,但她同時也綜合了其它許許多多志願軍女戰士、女衛生員的身影,因而其事跡顯得更加生動、感人。

那時的導演有生活、有水平,現在這些爛導演,就去知道穿越,…

電影《上甘嶺》,是電影反映抗美援朝故事的一座豐碑,是一部不朽的作品,看一次受教育一次,電影插曲百聽不厭!

趙毛臣是我戰友的父親。戰友屬16O師偵察連戰士,南疆輪戰犧牲。前年戰友們到湖北孝感看望了他的家人。

在《上甘嶺》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在缺糧斷葯又短水的坑道里,身受重傷的指導員在生命中的最後一刻里,用他那微弱的聲音對身邊護士王蘭說:「小王,請再給我唱唱《我的祖國》吧!……」看著指導員那乾裂的嘴唇和渴望的眼睛,王蘭含著熱淚唱起了《我的祖國》,戰士們也隨之與王蘭一起唱了起來,而指導員在戰士們深情的歌聲中合上了眼睛,帶著對祖國的一片深情和對和平的渴望離開了朝夕相伴的戰友們。這場戲連同王蘭那美麗的身影成為影片《上甘嶺》中的一個經典鏡頭。
其實,不僅在這場戲中,可以說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劉玉茹都是傾心打造著王蘭這個人物。唯其如此,電影中的王蘭才會令人過目難忘。數十年後,當劉玉茹回憶起當年拍攝《上甘嶺》的情景時還感概地說:「能參加《上甘嶺》的拍攝,對我來說確實是一件很偶然的事兒。我到現在,僅演過一部電影,就是《上甘嶺》。沒想到王蘭的形象在億萬觀眾中能留下那麼深的印象。」

電影《上甘嶺》是對中美最後一戰進行藝術化處理之後的展現,但其實 真實的戰爭遠比影片中的鏡頭殘酷

1、「范弗里特彈葯量」與小范弗里特之死

因為「上甘嶺戰役」(美稱「攤牌行動」),世界戰爭史上出現一個新名詞: 范弗里特彈葯量 ,即對所使用的彈葯不作限制。

正是對炮火的極端推崇,美軍著名的「山地戰專家」、第八集團軍司令范弗里特一手策劃了 「攤牌行動」 ,短時間內向上甘嶺傾泄炮彈190萬發、炸彈5000餘枚。

但是,你知道嗎,就在上甘嶺戰役爆發的半年前, 1952年4月3日,范弗里特的兒子小范,在駕駛轟炸機對我軍運輸線進行轟炸時,被我高射炮擊中身亡。

小范弗里特是美第五航空隊第3轟炸機聯隊第13轟炸機中隊的一名飛行員,上尉,駕駛B-26轟炸機。當時他是在凌晨3點對距三八線40公里的沙里院火車站進行轟炸,被我191師擊落。

板門店談判期間,范弗里特曾委託美方代表,懇請我方尋找小范下落。我方多方查詢後,證實當時敵機被擊中後,飛行員來不及跳傘而一並炸毀。

據悉, 朝鮮戰爭中,有美軍142位將軍的兒子參加這場侵略戰爭,其中35位死亡或受傷。

這場戰爭讓侵略者明白,中國人民是不好欺負的,侵略者終將付出慘痛教訓。

2、4萬公斤蘋果與1個蘋果

電影《上甘嶺》中有一個鏡頭:一位年輕的運輸員費盡千辛萬苦爬進坑道,卸完彈葯後,摸出一個蘋果遞給戰士。

但是 這個蘋果在戰士們手中傳來傳去,誰也不忍咬一口。

當年的上甘嶺戰役進行了43天,堅持在坑道中的戰士們最缺的是水。如何往前線運水是擺在後方指揮員面前的一道難題。

大家最先想到的是蘿卜,剛開始也確實運進去3袋蘿卜。水靈靈的蘿卜也確實解渴,缺水的狀況得到緩解,但是,另一個更麻煩的問題來了: 蘿卜燒心!

吃過生蘿卜的人對此一定深有體會,那種滋味讓人非常不好受,並且拉脫了水更危險!

於是大家想到了蘋果,確實這是一個好主意,於是 後方采購了4萬公斤蘋果准備往裡送

可是敵方的封鎖更加嚴密,運輸更加困難,為了激勵大家,指揮部甚至列出一個立功標准: 只要送進去個蘋果,就立二等功!

而最後運進坑道的蘋果,就只有電影鏡頭中岀現的這一個!就是這一個,也還是運輸員在半路撿到的。

4萬公斤蘋果,堆在一起有一座小山高了吧,可是,在敵人的狂轟濫炸下,卻只有一個被成功運到。

戰爭,在某種程度上打的是補給線。 在上甘嶺戰役中,我軍運輸人員犧牲1716人,占犧牲總數的14.8%。正是這些犧牲的英雄,保證了戰役的勝利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我們曾聽過親自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老兵現在是首長的講過當時在坑道里和出坑道與敵人做戰的真實情景,女衛生員是虛枸的人物,真實的戰場情況比電影上要殘酷的多,能活下來的志願軍戰士真是挺不容易的,在槍林彈雨密集眾炮的戰場上很難全身而退,犧牲了的戰士都是祖國的英雄兒子,活下來的也都是血性男兒,我們沒有經歷過這場血與火戰爭的人對這些國家的功臣應該必須給予無比的崇敬與尊重!

❼ 有關護士題材的電影或電視

護士的貌似不多的。 電影: 《一個護士的故事》(朝鮮),《護士日記》(國產),《實習護士》,《以南丁格爾的名義》,《勇敢的護士》這些都是正面的。 電視劇:《妙手仁心》(TVB),《護士小葵》(日本),《都是天使惹的禍》,《綜合醫院2》(韓劇),也都是正面的。 推薦一部有關醫院黑幕的:《白色巨塔》,台灣韓國日本都有各自的版本。 還有幾個:永不放棄、天涯俠醫、白袍之戀

❽ 請問《護士日記》五十年代的朝鮮電影,裡面的主題曲,改成中文填詞了,歌叫什麼名字啊後在大陸很流行

那個朝鮮電影的譯名叫《一個護士的故事》,裡面的主題曲叫《護士之歌》。

❾ 朝鮮歌劇黨的好女兒

《黨的好女兒》由朝鮮人民軍協奏團於1971年創作,並於當年11月15日首演,被譽為朝鮮「五大歌劇」之一,曾榮獲人民獎。該劇取材於朝鮮祖國解放戰爭時期戰地護士安永愛的英雄事跡,朝曾以此為題材拍攝了著名影片《一個護士的故事》。該劇主要講述了在朝鮮祖國解放戰爭時期,一位年輕的女護士經受艱苦而嚴酷的考驗,堅決完成黨交給任務的故事。

演出結束後,劉大使向陪同觀看演出的朝文化省外事局長金大熙表示,該劇十分感人,體現了革命戰士對事業、理想和信念的追求,體現了在艱苦環境中人民與戰士、革命戰士之間的真摯友誼。主人公女戰士不畏艱險、戰勝困難的精神對青少年是很好的革命教育,使他們更深地理解革命先輩的艱苦奮斗和今天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這場演出不僅是一次很好的革命傳統教育,同時也是一次很好的藝術享受。

❿ 小路旁荊樹掛破了裙角是什麼歌的歌詞

一去不回歌詞
作曲 : 張迪

作詞 : 張迪

一去不回-迪迪

作詞:迪迪

作曲:迪迪

編曲:KJ

錄音:二毛

縮混:趙茗

我只能自己偷偷掉下眼淚

曾以為我們的愛不會枯萎

我的天空已悄悄變黑充滿傷悲

獨自一人用酒麻醉

我真的不願接受這個結尾

但知道這段感情無法挽回

曾經的那些甜蜜誓言已化成了灰

隨著時間遠走高飛

就這樣我的心已破碎

不再問是是非非

感情里沒有誰錯誰對

放開你帶走你的虛偽

留我一人傷悲

這個世界已無所謂

就這樣我的心已破碎

不再問是是非非

不願再做你愛情傀儡

放開你讓你自由的飛

留我一人傷悲

我們的愛一去不回

我真的不願接受這個結尾

但知道這段感情無法挽回

曾經的那些甜蜜誓言已化成了灰

隨著時間遠走高飛

就這樣我的心已破碎

不再問是是非非

感情里沒有誰錯誰對

放開你帶走你的虛偽

留我一人傷悲

這個世界已無所謂

就這樣我的心已破碎

不再問是是非非

不願再做你愛情傀儡

放開你讓你自由的飛

留我一人傷悲

我們的愛一去不回

就這樣我的心已破碎

不再問是是非非

感情里沒有誰錯誰對

放開你帶走你的虛偽

留我一人傷悲

這個世界已無所謂

就這樣我的心已破碎

不再問是是非非

不願再做你愛情傀儡

放開你讓你自由的飛

留我一人傷悲

我們的愛一去不回

我們的愛一去不回

閱讀全文

與朝鮮電影一個護士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鮑起靜 瀏覽:682
香港電影無限 瀏覽:813
想看電影的說說 瀏覽:694
電影抓鬼特工隊裡面歌曲 瀏覽:190
免費領取電影票怎麼弄 瀏覽:723
風聲電影中吳隊長受的什麼刑 瀏覽:939
外國電影九頭蛇電影 瀏覽:841
什麼讀什麼什麼電影 瀏覽:505
草青春電影 瀏覽:709
類似黑太陽的外國電影 瀏覽:303
電影斗鼓演員表 瀏覽:42
有圓滿結局的電影 瀏覽:392
老電影誓言 瀏覽:362
塘廈影院今日電影 瀏覽:876
電影唐人街探案3劇情詳解 瀏覽:936
國語007系列電影 瀏覽:338
又看了好多的電影英語怎麼說 瀏覽:859
1978年美國經典電影 瀏覽:700
抗疫人員免費看電影 瀏覽:816
電影怎麼直播到抖音上 瀏覽: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