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辛德勒的名單》的真實歷史是什麼
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盪產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
辛德勒在現實歷史中的原型是奧斯卡·辛德勒,德國商人、間諜、納粹黨成員。拯救猶太人是利用了德國戰爭經濟組織機構中的某些錯誤 。利用德國的戰爭,誘逼德國人投資,再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做工,在這充滿了殺戮與硝煙的年代大賺了一筆錢,同時保護了1200名左右猶太人的生命,占波蘭全部存活猶太人數量的1/4左右。
拓展資料:
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1908年4月28日-1974年10月9日),德國商人,利用德國戰爭時期,誘逼德國人投資,再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做工,在這讓充滿了殺戮與硝煙的年代大賺了一筆錢,同時保護了上千名猶太人的生命,占波蘭全部存活猶太人數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但當他重新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而不僅僅是個人的財富之後,他開始用戰爭期間賺來的金錢買下一個個必遭集中營厄運的猶太人:卓斯納、維恩、羅斯納、費佛堡、費雪、夏法、伍蘭克、霍洛維茲......最後,倖存的猶太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顆金牙,也是他們戰後僅存的唯一的財富所有,為辛德勒鑄成了一枚戒指,並在上面刻了一句猶太法典上的希伯萊經文:「Whoever saves one life,saves the world entire.(救一條命等於救全世界)。」辛德勒哽咽地說:「我花掉了太多錢……我本可以……這輛車——十條命……這枚胸章——兩條命……」
奧斯卡·辛德勒,一個真實的人物,在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辛德勒的名單》贏得了7座奧斯卡金像之後,辛德勒成了一種象徵。在20世紀那場最殘酷的戰爭的陰郁背景中,辛德勒的形象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參考資料:奧斯卡·辛德勒_網路
㈡ 《辛德勒的名單》: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這部影片表達了什麼
《辛德勒的名單》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整體的節奏不算緊湊,但是每一個鏡頭都有非常深刻的含義。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整部電影氣氛非常沉重,在絕對的暴力殘酷統治之下,我們能做的只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救人性命。整部電影唯一的鮮明色彩,就是那個走在街上的紅衣小女孩,在如此殘酷的現實背景下,這種明艷燦爛的生命的鮮活,讓所有觀眾為之一振。戰爭的殘酷,在任何時代都是絕對的悲劇,我們生活在和平之下,但仍要銘記戰爭的可怕。
在真實的歷史上,在奧斯卡·辛德勒去世之後,有很多在辛德勒的庇護之下得以存活下來的猶太人自發的紀念他。1974年10月9日,67歲的奧斯卡·辛德勒離開了人世,他被葬在了耶路撒冷的錫安山。
㈢ 《辛德勒的名單》講的是什麼故事
《辛德勒的名單》講述了一名身在波蘭的德國人辛德勒,在二戰時僱用了1100多名猶太人在他的工廠工作,幫助他們逃過被屠殺的劫數的故事。
《辛特勒的名單》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BEuKTGPgMXQz_m4dtGOUlg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根據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而成。是1993年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一部電影。影片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盪產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該片包攬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7大獎項及第51屆金球獎的7項大獎。
㈣ 電影史上最偉大的片子之一,《辛德勒的名單》講述了怎樣的故事
講述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盪產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
㈤ 辛德勒的原型是誰
原型為奧斯卡·辛德勒。他的墓地在家鄉的茲維塔齊爾山上。
奧斯卡·辛德勒,一個真實的人物,在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辛德勒的名單》贏得了7座奧斯卡金像之後,辛德勒成了一種象徵。在20世紀那場最殘酷的戰爭的陰郁背景中,辛德勒的形象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辛德勒常被人同另一位德國英雄拉貝同時提起。拉貝被稱為「東方的辛德勒」,辛德勒是「小拉貝」。
在日本侵華進行南京大屠殺期間,德國西門子公司駐南京辦事處經理拉貝以自己時任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南京分部副部長的特殊身份,建立國際安全區,出任安全區委員會主席,保護了約25萬中國人。同時著有《拉貝日記》記錄了侵華日軍暴行。被中國人稱為「活菩薩」。
《辛德勒名單》的主要內容:
電影《辛德勒名單》主要展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盪產,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
德國奸商辛德勒是個吃喝玩樂情人無數的男人,打算利用二戰大發一筆橫財。卻因為次次目睹猶太人的慘遭殺害而良心覺醒,由此他的工廠全部僱傭猶太人,明為猶太人像牲口且聰明、價低技術高,實則是庇護猶太人的場所。
辛德勒用自己所有財產打通關節賄賂軍官,從而購買猶太人救他們於水火之中。辛德勒的名單,就代表生命和希望,名單之內即為生存、活命,名單之外,屠殺、死亡。這一點一滴的年輕的幼小的燦爛的脆弱的生命被記入名單,辛德勒耗盡所有共救出1100人之多。
Itzhak Stern(1901年-1969年)是一名猶太會計師,廣為人知的身份是奧斯卡·辛德勒的會計師。自克拉科夫德國琺琅器工廠(Deutsche Emaillewaren-Fabrik,或簡稱DEF)營運初期已協助辛德勒,並一直工作直至捷克布瑞恩利茲(Brünnlitz)的工廠重獲自由後。
㈥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真實故事是怎樣的
真實故事是這位
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1908年4月28日-1974年10月9日),
德意志商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的暴行中,傾力拯救猶太人。他以生產軍需品為名,聘用猶太人在他設於克拉科夫的工廠工作,從而拯救超過1,200名猶太人。
他生於波希米亞的斯維塔維(地處奧匈帝國,現在的捷克)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他的家庭在30年代的大蕭條當中受到打擊,並且加入納粹黨。辛德勒以低廉的價格收購一間位於克拉科夫、名為德國琺琅器工廠的企業,主要生產搪瓷器皿。他聘用了大約1,300名猶太人為他工作
因目睹1942年納粹德國大舉搜捕克拉科夫猶太人區內的猶太人,士兵將他們驅逐到位於波蘭克拉科夫集中營,猶太人拚死匿藏逃避搜捕的情景令辛德勒震撼不已,因而啟發他努力拯救被逼害的辛德勒猶太人(Schindlerjuden)。他與當地的指揮官阿蒙·歌德(Amon Göth)合作,讓900名猶太人轉送到鄰近的工廠,這樣至少比直接送往由德軍管轄的集中營安全。辛德勒曾兩次因意圖謀反而被捕,但兩次都避過牢獄之災。辛德勒往往以賄賂政府官員藉以避過檢查。隨著德軍節節敗退,德軍往往在紅軍前來解放集中營之前加緊屠殺居住在集中營內的猶太人。1944年10月,辛德勒設法將1,200名「工人」遷移到位於捷克布瑞恩利茲(Brünnlitz)的工場。當有他的猶太工人被誤送到奧斯威辛集中營,他便會想盡辦法讓他的工人回到他身邊。1945年5月布瑞恩利茲得到解放。
戰後
戰後辛德勒移居阿根廷。經過一連串投資失利後,他在1958年破產並返回德國。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於德國希爾德斯海姆逝世,享年66歲。(《辛德勒的名單》一片說他在法蘭克福逝世)隨後,以色列大屠殺紀念館為表彰辛德勒在二次大戰中竭力拯救猶太人的義行,嘉許他為「國際義人」(希伯來文:חסידי אומות העולם),而其葬禮在耶路撒冷錫安山,以基督教(羅馬天主教)的形式舉行。
--------------------------------------------
我個人覺得他超了不起的..
㈦ 歷史電影《辛德勒名單》的歷史背景
背景資料
《辛德勒的名單》一片將作為電影史上永恆的光輝而存在,它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名字也將與這部影片聯系在一起而永遠流傳下去。
1993年,美國著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帶領《辛德勒的名單》一片攝制組初抵波蘭,就在他們跨進二戰期間克拉科夫中營准備安營紮寨之時,突然收到全美猶太人協會從紐約發來的一封急電:"請勿驚擾亡魂,讓他們安息吧。"斯皮爾伯格讀完這聊聊數語的電文,一言不發。他當即下令攝制組全體人員撤離克拉科夫集中營,轉移到幾十公里以外,搭置布景拍攝。與此同時,他獨自一人離開了攝制組,乘飛機直接飛往紐約。斯皮爾伯格不派代表,不藉助電話、電報、電傳等迅速方便的現代化通訊工具而橫跨大西洋,親赴紐約向"猶協"致歉,他的謙遜和誠意令"猶協"全體成員無不動容。難怪後來國際影評界交口贊譽《辛德勒的名單》是"一位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導演拍攝的一部洋溢人道主義氣息的電影"。
《辛德勒的名單》讓世界感到震驚--這部深刻揭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恐怖罪行的電影,於1994年3月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德國總統親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美國總統柯林頓看過此片後印象很深,以至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疾呼:"我迫切要求你們去看看這部影片。"
《辛德勒的名單》具有如此巨大影響的震撼力和如此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藝術魅力,應該說,是與斯皮爾伯格身上流著猶太人的血液,以及童年時代親身體驗過猶太人遭受歧視的痛苦;以及他源於烏克蘭的大家族中竟有17位成員在波蘭納粹集中營中被謀害;以及他的內心深處對辛德勒--這位猶太人的大恩人懷有虔敬感恩的心態等一系列無法逃避的事實分不開的。
早在1982年,斯皮爾伯格收到他的製片人寄給他由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科內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的名單》,從不細讀小說的斯皮爾伯格一反常態,不僅仔細閱讀完這部小說,還當即拍板買下其改編、製片權。他意識到這是他渴望已久的題材,但他自知時機尚不成熟。直至10年以後,即進入1993年的春天,影界一些要人勸他放棄這部非商業性影片的拍攝計劃,他所在電影公司的一個頭面人物甚至提出:"與其拍此片,不如把錢捐給大屠殺博物館。"這句話激怒了斯皮爾伯格,更促成了他下走決心不惜付出任何代價都要堅持拍成這部影片。電影公司最後作了讓步,不得不讓這位向來以游戲心態拍攝驚險片、恐怖片和科幻片而著稱於世的"孩童"導演去實現他的夢想。為了這部影片,斯皮爾伯格首次放棄了慣用的電影特技,拒絕援請好萊塢影星主演,僅請一位奧斯威辛集中營中的倖存者做副導演和被辛德勒拯救出的猶太人做影片顧問。就這祥,他僅耗資2300萬美元就拍出了這部長達3小時15分鍾的影片。這部影片的拍攝對斯皮爾伯格來說是一次新的體驗,壓抑的情感閘門一下打開,他說:"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像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間,我一慣用來逃避現實的攝像機直面現實,在拍攝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熱淚。"
為了方便工作,斯皮爾伯格把家人接到了波蘭,可每天14小時緊張的拍攝工作之後,親人也無法把他從白天的思緒中解脫出來。在影片拍攝過程中,斯皮爾伯格不止一次因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迫使拍攝中途停止。當他用手勢指揮群眾演員--健康的到右邊,有病的到左邊時,他感到自己就像納粹黨徒;當他指揮剃光婦女的頭發、剝光她們的衣褲,把她們像牲口一樣趕來趕去時,他的心都要碎了。他說:"這是我一生中最可怕的經歷。"幾個星期里,他不和劇組里的德籍演員握手,不向那些身著納粹軍服的扮演演員打招呼,他以為自己就生活在當年的納粹集中營里,4個月後,影片在波蘭封鏡,身心疲憊的斯皮爾伯格臉上才終於露出一點笑容。……拍完此片,斯皮爾伯格謝絕了片酬並決定將個人贏利全部捐給美國大屠殺博物館。
㈧ 《辛德勒的名單 》電影簡介是什麼
《辛德勒的名單 》電影簡介是:
《辛德勒的名單》是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連姆·尼森、本·金斯利、拉爾夫·費因斯、艾伯絲·戴維茲等主演的一部戰爭片。該片於1993年11月30日在美國華盛頓點映,1993年12月15日在美國正式上映。
該片改編自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名身在波蘭的德國人辛德勒,在二戰時僱用了1100多名猶太人在他的工廠工作,幫助他們逃過被屠殺的劫數。
創作背景:
為了報答辛德勒的救命之恩,在二戰中死裡逃生的波德克·菲佛伯格決定傾盡一生去講述辛德勒拯救猶太人的故事。1963年,菲佛伯格試圖與米高梅公司合作拍攝一部關於辛德勒的傳記片,但最終未能如願。
1982年,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在遇見菲佛伯格之後,出版了小說《Schindler's Ark》。美國音樂公司總裁西德·謝恩伯格交給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一份《紐約時報》的書評,斯皮爾伯格被辛德勒的故事震驚了。
甚至對小說內容的真實性提出置疑,他想知道是什麼驅使一個男人傾其所有去挽救那些無辜的生命,產生濃厚興趣的斯皮爾伯格希望環球影業能買下小說的改編拍攝權。
㈨ 《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講述了怎樣的故事
《辛德勒的名單》取材於二戰時期的真實歷史事件,商人辛德勒以開辦工廠為名從德軍手下救出了上千的猶太人。
《辛德勒的名單》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想必就是猶太人被虐殺時的慘象了。最殘忍的是,明明觀眾在觀看時已經足夠心疼、掙扎和緊張了,但是電影所能表現的還是不如真實歷史情境下的那般殘酷。
其實這不僅僅是猶太人的悲劇,也是全人類的悲劇,二戰的開始和發生完全就是最初大多數國家的漠然,其實事情本可以不用發展到如此地步的。辛德勒看似偉大的善舉,其實大多是來源於其他人的冷漠。
影片評價
《辛德勒的名單》思想的嚴肅性和非凡的藝術表現氣質都達到了幾乎令人難以超越的深度。描寫猶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遭受集體屠殺的電影在此之前也拍過不少,但是以德國人良知覺醒並且不惜冒生命危險反叛納粹,營救猶太人的真實故事片,這還是第一部。
該片中,辛德勒開始時並不是位英雄,為什麼最後他成了一名英雄,該片並未作出解答,所表現的只是他的行為。斯皮爾伯格動用了一個小小的具有象徵含義的效果陪襯,就是那個穿紅衣的小女孩,辛德勒每一次對她的注視,都更堅定了信念。她象徵著無辜而脆弱的生命,也象徵著戰勝邪惡的勇氣與力量,也是該片中唯一的色彩。
㈩ 《辛德勒的名單》名留影史,其故事背景與人物都是虛構的還是真實的
給你真人資料
辛德勒
辛德勒是一位德國人,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利用德國的戰爭,誘逼猶太人投資,再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做工,在這讓充滿了殺戮與硝煙的年代大賺了一筆錢。但當他重新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而不僅僅是個人的財富之後,他開始用戰爭期間賺來的金錢買下一個個必遭集中營厄運的猶太人:卓斯納、維恩、羅斯納、費佛堡、費雪、夏法、伍蘭克、霍洛維茲......最後,倖存的猶太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顆金牙,也是他們戰後僅存的唯一的財富所有,為辛德勒鑄成了一枚戒指,並在上面刻了一句猶太法典上的希伯萊經文:"救一條命等於救全世界。"辛德勒哽咽地說:"我花掉了太多錢......我本可以......這輛車——十條命......這枚胸——兩條命......"
奧斯卡·辛德勒,一個真實的人物,在斯皮爾伯格導演的《辛德勒的名單》贏得了7座奧斯卡金像之後,辛德勒成了一種象徵。在20世紀那場最殘酷的戰爭的陰郁背景中,辛德勒的形象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這是一個謎樣的人物,在歲月的遺忘和公眾的誤讀之後,一系列與辛德勒有關的新發現使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辛德勒。
妻子和情人
辛德勒的妻子還活著,92歲高齡的愛米麗·辛德勒孤零零地生活在遙遠的阿根廷,與她作伴的只有16隻貓。
今年11月18日,阿根廷議會參議院舉行儀式,向辛德勒的遺孀頒發了金質獎章,並宣布她為阿根廷榮譽公民,以表彰辛德勒夫婦當年從法西斯手中拯救猶太人生命的英勇行為。
辛德勒夫人坐著輪椅親自接受獎章和證書。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另一人物的原型迪特爾以及阿根廷猶太社團成員和各界代表也參加了在議會大廈舉行的隆重儀式。
經梅內姆總統批准,阿根廷政府自1998年2月起每月為辛德勒夫人提供1000美元的生活補貼。
50年代辛德勒離開阿根廷返回德國,把妻子一個人拋在南美洲,此後他們再也沒有見過面。
愛米麗現在靠德國和阿根廷政府提供的養老金度晚年。
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單》賺了好幾億美元,該片上映後,斯皮爾柏格只給愛米麗寄去一張5萬美元的支票,愛米麗並不感到滿意。愛米麗希望有生之年將歷史真相公之於世,並得到一點公正的報酬。
今年10月17日,是辛德勒逝世25周年紀念日,德國《斯圖加特日報》在這天公布了新發現的「辛德勒的名單」原件,這份文件是在辛德勒生前留在一位朋友家的箱子里發現的。
在獲悉辛德勒的文件被發現後,愛米麗說:「我是辛德勒的遺孀,他的合法繼承人,我們並沒有離過婚,因此我有權擁有這些文件。」
愛米麗在接受德國一家電視台的記者采訪時說:「奧斯卡是英雄,那我呢?我也救了許多猶太人,而且比他救得多!那些文件上也有我的簽名,所以它不應該叫『辛德勒的名單』,應該叫『辛德勒夫婦的名單』!」
啟發斯皮爾伯格拍攝《辛德勒的名單》的是德國作家肯尼利根據猶太人的描述創作的傳記《辛德勒的箱子》。按照肯尼利的說法,戰爭結束後,辛德勒開始追求女色,酗酒,他的工廠也逐漸衰敗,直至倒閉。
辛德勒1974年10月死在德國希爾德斯海姆的一家醫院里。臨終前的幾年他住在一位醫生朋友的家裡。他跟這位醫生夫婦是在以色列結識的。新發現的文件顯示,60年代末,以色列猶太人發起了一場要求德國人對納粹暴行進行賠償的運動,西德政府多次向以色列派出專家小組了解情況。正是在這個時候,辛德勒於1970年在以色列迷人的海灘遇到了他生命中「最後的愛人」——這位醫生的妻子。窮困潦倒的辛德勒住在醫生家裡,他們為辛德勒提供了一個小房間,男主人悉心照顧患有心臟病的辛德勒,辛德勒與女主人保持著情人關系。
箱子和名單
辛德勒唯一的遺物就是一隻破舊的黑箱子,這只箱子一直留在這位醫生家裡,卻從來沒被打開過。在這家的男主人去世之後,女主人也於去年4月謝世了。她的兒子在清理母親的遺物時發現了這只塵封的皮箱子。箱子已經發黑,但上面的白字依然清晰可辨:奧斯卡·辛德勒。
這位兒子恍然大悟:這位和母親保持著曖昧關系的窮老頭就是奧斯卡·辛德勒!
皮箱里塞滿了辛德勒寫於40至60年代發自慕尼黑、布宜諾斯艾利斯、法蘭克福、紐約、耶路撒冷、特拉維夫等地的幾百封信件,成堆的剪報、照片、保險單據、抵押證明,辛德勒工廠的位置草圖等等,其中最珍貴的就是那份「辛德勒的名單」。
辛德勒曾是一位富有正義感的企業家,同時也是一位納粹黨成員,正是因為有這種特殊身份,當他看到納粹大規模屠殺猶太人時,他以僱工的名義開出了一份1200人的名單交給納粹黨衛軍,把這些猶太人從集中營解救到他在波蘭南部的一個工廠,從而使他們倖免於難。辛德勒生前共開出了兩份名單。其中第二份名單寫於「二戰」結束前一個月,這份名單目前被保存在以色列亞德瓦謝姆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里。影片《辛德勒的名單》正是基於這份名單拍攝的。但據大屠殺紀念館負責人說,沒有人見過第一份名單的原件。
然而,最新發現的這份名單究竟是不是原件,目前仍有爭議,以色列研究大屠殺問題的權威專家正在等待對它進行鑒定。
11月12日,德國斯圖加特警方搜查了《斯圖加特日報》編輯部,企圖得到最近發現的裝有包括「辛德勒的名單」在內的一些辛德勒文件的箱子,但是一無所獲,因為這個箱子已經在被送往以色列的途中。
《斯圖加特日報》報道說,根據居住在阿根廷的辛德勒遺孀愛米麗的要求,斯圖加特的一家法院決定暫時扣留這個箱子,以「保護申請人的可能具有的所有權」。
《斯圖加特日報》的主編說,沒有人反對愛米麗對這個箱子提出的佔有要求,但是,目前的擁有者即發現者明確表明,希望把它交給以色列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如果德國法院裁定它歸辛德勒遺孀所有,那麼,就應將它送回德國。而德國國家檔案館已將箱子中所有文件都復制下來了。
10月24日,正在耶路撒冷訪問的英國外交大臣羅賓·庫克代表以色列向英國前特工兼外交官弗蘭克·福利授予「外國正義人士」榮譽稱號,以紀念他在本世紀30年代冒著生命危險幫助千百萬猶太人逃出德國納粹分子的魔爪,重新獲得自由。
弗蘭克·福利被人們稱為英國的「辛德勒」,而拉烏爾·瓦倫貝格被稱為瑞典的「辛德勒」。
瓦倫貝格是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夫人的舅父。瓦倫貝格在40年代以外交官的身份至少挽救了10萬猶太人。
「辛德勒的名單」不只是一件遺物,它更是一種象徵,是人類精神遺產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