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天文館哪個劇場值得看
《迷離的星際》。
天文館中《迷離的星際》還是值得看的。這部作品開創了國內的三位數字電影著作業界的很多先河,在國內也是一部全三維,全特效的一個數位元組目。整部作品的解析度也是很高的,高達3200*3200,作品更是沉浸式劇場的球幕畫面。
這個作品所展示給大家的也是星際介質和星際空間。整個作品只有短短的22分鍾時間,從《迷離的星際》中大家可以看到恆星的生老病死,也可以在星辰間穿梭中享受著,當然也可以探訪某一些行星。見證的都是星雲內部的各種細節。
北京天文館組成:
北京天文館包含A、B兩館,共4個科普劇場。A館門廳正中有反映地球自轉的傅科擺,西側展廳陳列天文知識展覽,東側演講廳經常舉行學術交流和普及天文科學知識報告。庭院中有兩座天文台,其中一座裝有口徑13厘米的望遠鏡,可通過它觀看月亮、行星、星雲、星團,白天觀測太陽黑子。
另一座是色球望遠鏡天文台,應用色球望遠鏡觀測和拍攝太陽色球層的變化。西側還有天文廣場,陳列室外觀測儀器。
❷ 北京都哪裡有3D影院(越全越好謝謝謝謝~)
目前在中國的300個中型城市都開始興起了建設「迷你3D環幕影院」的潮流,建設地點多在各城市的大型商場里,或電腦城旁邊。比如北京中關村電腦城鼎好、新中關村商廈、金源世紀商廈、東方廣場、亞運村漂亮廣場等等里都有迷你3D電影院。 比較大型的3D影院: 北京萬達國際電影城CBD店 北京朝陽區, 朝陽區建國路93號萬達廣場三層 北京萬達國際電影城石景山店 北京石景山區, 石景山區石景山路乙18號萬達廣場4號樓3層 北京萬達國際電影城天通苑店 北京昌平區, 北京市昌平區立湯路186號龍德廣場5層 北京天文館3D影院 位於北京西直門外大街,北京動物園對面 3D科普劇場由6組8基座船艙式動感座椅組成,可上下升降(自由落體)、左右搖擺、左右旋轉(急轉彎)、前後運動(向銀幕方,如急剎車或加速)、自轉(如汽車打滑原地旋轉)、上下旋轉(如過山車向上爬行),配合相應的影片和劇場效果,會產生乘坐宇宙飛船驚險刺激的效果。 北京今典花園小區內的今典花園3D電影院,是典型的小型3D放映影院。 其實,北京大多數電影院都有小廳放映的3D電影,下面的影院都可以問問,看是否放映你喜歡的影片。 大觀樓影城 北京宣武區, 北京市宣武區大柵欄街36號 北京百老匯新世紀影院 北京東城區, 東城區東長安街1號東方廣場地下一層BB65 首都時代影城 北京西城區, 北京市西長安街88號(時代廣場地下一層) 北京市工人俱樂部電影城 北京宣武區, 宣武區虎坊路7號 中華電影娛樂宮影城 北京宣武區, 宣武區天橋市場85號 首都電影院 北京西城區, 西城區西單北大街甲131號大悅城商場十層
求採納
❸ 北京天文館的天象廳和宇宙劇場哪個可以看球幕電影
兩個都可以看的。我剛去過。
❹ 看巨幕電影坐哪個位置最好
顧名思義,相比普通電影銀幕,這張類似於把一個籃球場豎起來的銀幕更為巨大,並且呈一點點彎曲,以充分擴展觀眾的外圍視野。
標準的「巨幕電影」銀幕為22米寬、16米高。而迄今為止不斷有更大的「巨幕電影」銀幕出現。
除了銀幕巨大的顯著特徵外,「巨幕電影」的核心技術還包括「巨幕電影」放映機和頂級數字環繞音響系統。
「巨幕電影」使用70毫米15尺孔的電影膠片,有效畫面面積是普通35毫米膠片的十倍、一般70毫米寬銀幕膠片的三倍。電影畫格越大,所容納的內容就越多,圖像也就越清晰,這也是「巨幕電影」能帶給觀眾更逼真和更高清晰度觀影效果的關鍵所在。
另外,精密度最高、功率最強的放映機,使畫面的穩定性大大超過了常規標准。
而「巨幕電影」六聲道超級音響系統和銀幕上成千上萬個小孔,使得影院內每個地方的音量和音質完全相同,觀眾無論坐在哪兒都能享受到同樣質量的音響效果。
/ 主要類型 /
巨幕電影的共同特點是採用70毫米的寬膠片或多條35毫米膠片、大銀幕,故影像大而清晰,同時伴以立體聲,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
巨幕電影正處在發展中,種類較多,變化也較大,較為穩定、使用較多的有以下幾種:
1、IMAX
IMAX為了大幅增加圖像的解析度,採用了特別的70毫米底片。傳統65毫米底片的圖像尺寸為48.5毫米×22.1毫米(Todd-AO),IMAX底片的圖像尺寸69.6毫米×48.5毫米。為了以標准電影的每秒24格來曝光,IMAX底片的進片速度是一般底片的三倍。
此外還有JAPAX系統,這種系統的畫幅面積約為35毫米標准畫幅的5倍多,可在寬23米,高17米的銀幕上放映。另有SHOWSCAN系統,將拍攝和放映的頻率提高到60幅/秒,以消除閃爍現象,使動態景物更加清晰。
2、環幕電影
環幕電影亦稱圓周電影。1955年美國用11台16毫米攝影機拍攝環幕電影。攝影機安裝在圓台上,拍成11條影片﹔分別在11台放映機上進行同步放映。影院呈圓形,牆上裝有11塊幕,幕高2.4米、總長38米,構成360°圓周。
此後,環幕電影又發展為6塊、9塊銀幕。中國試制的是用9塊銀幕。
3、穹幕電影
穹幕電影亦稱球幕電影。具有代表性的是奧姆尼麥克斯 (OMNIMAX),它和埃麥克斯一樣,也是用65毫米底片橫向輸片拍攝,用70毫米拷貝橫向輸片放映。影片畫幅面積比標准35毫米的大10倍。
由於攝影和放映都採用魚眼鏡頭,故放映出的影像呈半球形,有如蒼穹﹔影院類似天文館,半球形銀幕由觀眾前面伸向身後,並伴有立體聲效果,特別是奧姆尼麥克斯的立體電影,觀眾猶如身臨其境,不僅眼前物體似伸手可取,而且有些物體有移至身後的感覺。
除上述各類巨幕電影外,50年代曾出現過CINERAMA全景電影。用 3台35毫米攝影機分開同步拍攝,用6台放映機,3台一組輪換放映,當3台放映機同步放映時,畫面彼此相接組成大幕全景電影。
因設備龐大,尤其是3台放映機放映時影像的接縫難以消除,故60年代後此種電影逐漸被淘汰。
巨幕電影的觀看,決定觀影視效的因素主要是亮度、清晰度、屏幕尺寸和放映設備。
觀看巨幕電影,如何選擇座位?
在選擇座位的問題上,觀看「巨幕電影」,觀眾的仰視角度不宜大於12度,如果座位太靠前,不但脖子會疼,也會容易覺得暈。
中間靠前一點的位置最好,例如30排的影院,10排到15排都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如果座位太靠後,「巨幕電影」屏幕有可能不能完全充滿視野,也對觀影效果有影響。
/ 發展歷程 /
「巨幕電影」技術第一次面世,是在1970年的大阪世博會上。然而由於製作和放映成本較高以及運輸困難,「巨幕電影」一直未能普及。
直到上世紀90年代後期,出現了一股「巨幕電影」娛樂的風潮,《霸王龍:重返白堊紀》等「巨幕電影」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巨幕電影」的發展。經過近40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了公認的最具震撼效果的電影體驗。
中國最早的「巨幕電影」影院出現在上海,和平影院則是第一家商業「巨幕電影」影院,中國電影博物館、廣東省東莞科技館等也建設了「巨幕電影」影院。
數據顯示,中國內地已經是「巨幕電影」發展最快的市場之一。截止2010年,現共有22家「巨幕電影」影院,另有27家已簽約,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
據藝恩咨詢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2月底,中國內地共有「巨幕電影」銀幕22塊,其中13塊(數字8塊,膠片5塊)用於商業放映,9塊用於科技館等公益放映。
2009年6月,IMAX公司和華誼兄弟正式建立合作夥伴關系,聯手推出3部「巨幕電影」華語影片,《唐山大地震》正是其中之一。
這部國內首部使用數字原底翻版技術的中國主流電影的成功上映,在為觀眾帶來極具震撼的「巨幕電影」影音體驗、迎來票房豐收的同時,也將作為第一部國產「巨幕電影」影片,將會極大地帶動國產「巨幕電影」的發展。
「巨幕電影」分為膠片「巨幕電影」和數字「巨幕電影」兩種,國內早期影院大多是膠片「巨幕電影」,如東莞萬達影城,而當下建設的新「巨幕電影」多為數字「巨幕電影」。
「巨幕電影」膠片的優點在於色彩更好,畫面更穩定,而數字「巨幕電影」優點則是放映成本更低。
至於如何選擇上述兩種格式,中國電影博物館辦公室的牛朴寧建議道:「如果電影由`巨幕電影'膠片拍攝,觀影首選應該是膠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