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什麼好看的美國大兵電影
黑鷹墜落(你看過了,很經典)
拆彈部隊(也不錯)
鍋蓋頭(也不錯,說海軍陸戰隊的)
兄弟(可能有點跑題,但也是說戰爭的)
哈迪塞之戰(這個很好)
三條好漢(也不錯)
戰時兄弟(這是我剛找到的,准備看呢)
特種部隊(下午才看過,是說常規部隊加入特種部隊的,很不錯)
殺戮一代(戰爭記錄片,全看完了,不是很激烈,卻很真實)
雷斯特雷波(即將上映,預告片看的還不錯,)
② 如何評價電影《廊橋遺夢》
《廊橋遺夢》,現在看,和以前看,感受很不一樣。這映射的,何嘗不是自己不同時期的心境。
弗朗西絲卡,是一位有丈夫、有兒女的家庭主婦。當年,她懷揣著少女時期的夢想,從義大利小鎮來到了美國,在短暫的教書經歷後,卻不得不遵從習俗,在丈夫祖傳的農場里操持家務、生兒育女。
羅伯特向弗朗西絲卡講述他在世界各地的有趣見聞和冒險經歷,他理解弗朗西絲卡的夢想和感受,他們一起談論葉芝的詩歌、欣賞藍調音樂……他們情投意合,感覺彼此「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彷彿融化成一個生命」。
第四天,丈夫與兒女就將從市集回家,弗朗西絲卡面臨著艱難的選擇。她深切、熱烈地愛著羅伯特,但在明了羅伯特的真情後,卻無法說服自己與他私奔。
因為弗朗西絲卡不想傷害勤勞厚道的丈夫和無辜的孩子們,不想讓他們承受小鎮上的流言蜚語,更不忍心親手毀了這個家。如果自私離開,那她一輩子都會陷入內疚和自責之中,她和羅伯特也不會幸福的,還不如珍藏這段感情。
就算想得如此透徹,當弗朗西絲卡在鎮上,遇到雨中等候的羅伯特時,那種肝腸欲斷的痛徹心扉,讓屏幕前的我們都能深深感受到。弗朗西絲卡非常想奔向她的幸福,但終究未能邁出那一步。
弗朗西絲卡會後悔嗎?我想是的。在此後的22年裡,她想必無數次地後悔過,又無數次地隱忍下來,最終,在圍困她的農場里,生活了一輩子。
正如羅伯特所言「這種感情,一輩子只可能有一次,有人一輩子也沒找到」,錯過了,那就是一輩子。
弗朗西絲卡最後在遺書上也坦言「年紀越大,顧慮越少」,「我沒有一天不在思念他」,所以她決定將這段刻骨銘心的感情告訴兒女,所以她決定生前屬於這個家,身後追隨羅伯特火化,和他一樣將骨灰散在他們結緣的羅斯曼橋。
丈夫理查德在臨終前,對沒有支持妻子追尋人生夢想表示歉意;兒子邁可在得知母親的故事後,想到要去改變自己和妻子冷漠的關系,要讓她幸福;女兒卡洛琳也終於意識到,結束自己痛苦、乏味的婚姻,並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我可能終究不是一個浪漫的人,看到弗朗西絲卡當時沒有立即與羅伯特私奔,說實話我鬆了一口氣。但原因並不是弗朗西絲卡所說的那樣,女人結了婚有了孩子,就不能有自己的生活。
恰恰相反,我覺得,弗朗西絲卡並沒有想清楚,自己想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年輕的時候,因為嚮往美國,她與在義大利服役的美國大兵理查德結了婚;
到了美國,她雖然很喜歡自己的教師職業,在有孩子後卻遵從小鎮的習俗當了家庭主婦。那段很美好的教書經歷,她從來不願去回憶,更別提日後再去爭取;
被乏味生活消磨得近乎麻木的時候,在鮮見陌生人的小鎮上、她的家門口,竟然偶遇走南闖北、見多識廣、體貼善良的羅伯特,她怎麼不會一下子陷進去?
短短四天的相處,弗朗西絲卡就想放棄近二十年的婚姻,這是一種非常沖動的行為,在她的潛意識里難免會有一點把羅伯特當成擺脫枯燥生活救生圈的成份,而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更是對羅伯特的不公平。
但之後,弗朗西絲卡有充足的時間,來考慮她與羅伯特的感情,他們還曾經通過信。就算仍然放不下家庭,弗朗西絲卡也可以和丈夫理查德商量,尋求些改變,找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做,讓一家人生活得更加幸福和睦。
丈夫理查德很愛妻子,他能支持妻子與眾人孤立、名聲不好的雷太太交往,就說明他並不是一個固執守舊、無法溝通的人;兒子邁可也說過「覺得媽媽不是欺騙的爸爸,而是我」,因為一家人都以為弗朗西絲卡安於現狀。
所以,與其說弗朗西絲卡放棄了羅伯特,不如說她放棄了自己。
當年去電影院看過這個電影,記憶深刻的是男主要離開了,請求女主跟他一起走,兩人的車子一直在雨里跟隨,女主在車內十分的糾結,最後終於責任戰勝 情感 ,兩輛車分道揚鑣。
《廊橋遺夢》電影看過三遍,流淚感動。演員演的很如,自然生活氣息濃;不再相見,永不忘記,刻骨銘心。
餘生再也不會愛,亦永遠不見,彼此祝福好好愛惜。記得你曾為了一個素未謀面的女人驅車幾千公里狂奔而來,而我亦為你瘋狂過,愛過。餘生好好愛,珍惜自己,當我終老的那天,回憶,再也不會有遺憾。
劇中女主角的丈夫其實知道一切,但卻默默承受和原諒了她,臨死前的眼神觸痛了我的心,難道這不是深愛嗎?難道還有比這個故事更深沉感人嗎?
就好比在生活混混沌沌不知所措的那刻遇到了一個點燃了你靈魂的那個閃耀的火花,照亮了並讓你有種信念勇氣坦然淡定地走完餘生的路。
這可能就是真愛吧,沒有太多世俗的東西,純靈魂的愛戀。但往往是沒有得到的總以為是最好的,得到了不見得就那麼美了,所謂缺憾也是一種美。
或許愛情跟家庭,一開始就是互相矛盾的存在。有人說正是遺憾讓這故事完美,他們不一定能抵住生活的茶米油鹽,相互間保持著激情時的感覺才能使得他們一生只愛一個人,但是我寧願相信如果他們有機會在一起,生活得也會很幸福。當找到一生的最愛時,錯過將是一生最大的遺憾,沒有任何完美可言。
「婚外情」題材的電影是最難評價的,認為它是一生摯愛還是道德敗壞,都沒有對錯。
每個觀眾都有不同的價值體系。我只能說,能超過文學的電影不多,但《廊橋遺夢》算一部。
本片故事的精髓,在於「遇到愛,不敢愛」,它道出了中年人矛盾的 情感 世界。
先回顧一下《廊橋夜夢》的劇情。
故事發生在一個安寧平靜,甚至乏味的小鎮上。
女主弗朗西斯科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婦,做飯、打掃屋子、照顧孩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女主的丈夫帶著孩子出門比賽四天,家裡只有她一個人。原本只是問路,卻慢慢的多了交際。
片名中的「廊橋」是指麥迪遜橋,正是在這座橋上,兩人開始了僅有四天的相識相愛。
事實上,他們的感情漣漪並沒有在初次相遇時就開始盪漾,弗朗西斯科帶著些許防備,盡可能的避免與羅伯特有身體上的接觸。
她算得上是一個保守傳統的女性,她珍視家庭,最大的願望就是讓家人過的開心。
就這樣,一張邀請金凱到她家做客的紙條,一頓久違的相談甚歡的晚餐終於點燃了愛意。
在這四天里,他們一起做飯吃飯,一起逛街,仿若愛人。
只是在1965年,正處於上升時期的美國,新教倫理統治下的小鎮,通姦與偷情需要面對巨大的輿論壓力,這將會毀掉她和親人的生活。
或許她並不是懼怕這些,或許她是捨不得丈夫和孩子,又或許,她明白愛情不過是一場轉瞬即逝的消耗,這四天或許已經是這段愛情所能達到的最高點了......
不管是什麼原因,弗朗西斯科最後沒有跟隨金凱離開,而是選擇了家庭,即使只是需要打開車門那一瞬間的勇氣。
疑惑於《廊橋遺夢》是否美化婚外情就有點太淺薄了,它表現的是一場沖擊靈魂的愛與家庭之間的抉擇,一種個人幸福與道德枷鎖下的掙扎。
女主人公選擇回歸家庭的腳步是被動又無奈的;男主人公尊重愛人的選擇是克制而撕心的。
這增加了愛情的悲劇性和觀眾的 情感 帶入。
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這樣 隱忍、又這樣盪氣回腸的愛情。
他們愛到那樣劇烈而撞擊靈魂,彼此無限地進入對方的最深處,又因為家庭而忍耐餘生無盡的心痛。
只有 高貴的靈魂,才能上演這種偉大克制的奇情。
你們已對得起此生,惟願來世造化別再弄人,相逢於未娶未嫁,來一世只有你只有我的圓滿。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毛姐)
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梅麗爾·斯特里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主演的經典電影《廊橋遺夢》雖說影片描寫的是一段中年婚外情,但劇情不老套,不拖沓,不糾結。
人物真實而生活化。短短幾日之間,梅麗爾·斯特里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兩位老戲骨,把中年人對愛情的嚮往和對倫理道德的掙扎,把握得非常到位。從初見的美好、相處的愉快,分手的痛楚,表達得淋漓盡致。
雖說這部電影是描寫婚外情的一部影片,但說到底還是把婚外情視為了不倫戀,最終兩個人還是回到了世俗倫理的束縛之中,度過了餘生。
也正因為他們把對彼此的尊重和珍愛超越了彼此擁有,所以讓這部影片也超越了那些亡命天涯的眷侶,成為了經典和永恆。
該影片曾斬獲諸多國際大獎的提名,據說當年曾一度引發離婚熱潮。影片主題曲《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流傳至今風靡全球。
《廊橋遺夢》是一部美國倫理電影,看過之後對我的內心觸動很大,感覺自己也上了一堂愛情課,一個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兩個理智為愛痛苦到老的人。
後來,費朗西斯卡的丈夫孩子回來了,他們的愛情不得不終止,兩個人捨不得分開,無比痛苦,最終,費朗西斯卡還是選擇了家庭與責任,放棄了與羅伯特遠走高飛。而羅伯特也帶著無比的痛苦的心離開了。
他們的愛情是婚外情的典型感情,男女主角兩個人追求的是情愛與性愛合一的愛情,最終沒有做出更殘忍的決定,但兩個人分開後,再無見面,卻相互思念對方到老,到生命終止。我為他們的愛情震驚,震驚他們的愛情境界,又震驚他們為愛思念持續到生命終止時候。
看完這影片我感動到哭了,不知是為他們的愛情真摯還是為他們的理智的痛苦,總之,這部婚外情為主題的影片也較受大眾評議的。
《廊橋遺夢》是百轉柔腸的愛情,還是魂牽夢繞的外遇。
女主弗朗西斯卡是個理智的人,她清楚激情過後終會歸於平淡,比愛情重要的是道義和責任!
也許只有這樣的愛才能感人至深,刻骨銘心!
題主說的很對,這其實是一個好的結局不用去譴責他們什麼!
實際上,將《廊橋遺夢》看作一部「美化婚外戀」的電影是粗俗的,將《廊橋遺夢》看作一部「和諧 社會 ,回歸家庭」的電影又是膚淺的。 在我看來《廊橋遺夢》更多表現的是一種抉擇,一種人生幸福與道德枷鎖下的掙扎。
影片中已經成年了的兒女在復雜的心情中讀完了母親的遺書,他們意識到:因為母愛,因為母親的責任,使他們沒有在年少時失去媽媽;與此同時,他們也意識到:媽媽是因為他們,而放棄了與自己所真正愛的人長相伴、長相守的機會。
影片道出了人們生活中的真諦:愛情不管怎樣,都是有責任和義務的,每個人都不可能在愛情中自私地只為了自己;生活本來就是平凡的,所有的亮色和亮點不過是其中的點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梅麗爾·斯特里普和克林特伊斯特主演的《廊橋遺夢》我看過兩遍。第一次看是在上高一那一年,大概是2004年,我租來的VCD,只記得它講的是一段婚外戀,但是出軌的女人為了家庭,選擇留下,而沒有跟情人走。第二次看是在2009年春節期間,當時為了寫影評,又把這部電影重看了一遍,這一次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一些。
不知道為什麼,90年代那陣子的電影特別喜歡表現婚外情,從外國到中國皆是如此,比如奧斯卡拿獎的的《英國病人》,中國的《一聲嘆息》等等,但是它們的共同點都是出軌的一方並不能得到真愛,要麼生離死別,要麼回歸家庭,像去年的《我的前半生》那樣跟情人結合的情況,在那個時候還都是極其罕見的。
羅伯特年紀明顯要大一些,但是很有才華,而且很善於玩浪漫,他為弗朗西斯科在麥迪遜橋邊拍了一張照片,還送給她一束花,原本只是問路,但卻因此打開了話題。起初弗朗西斯科還有些防備,盡可能減少與他近距離的甚至是身體上的接觸,但這似乎也說明了她對羅伯特的在意。而當他們發現彼此聊得來、很投緣的時候,那種久違的愛意就此敲開了弗朗西斯科緊閉依舊的心門。
正所謂發乎情止乎禮,弗朗西斯科還是保持了理智。因為她明白盡管她非常想要逃離當下沉悶乏味的生活,但是也可能會在一時沖動之下做出錯事,畢竟她在愛情和責任面前她更看重後者,一旦她離開這個家,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將被徹底粉碎,因此她做出了艱難的抉擇,她要留下來。
片中那一幕令人印象深刻,羅伯特的車就停在前面,而弗朗西斯科正和丈夫坐在自己的車里,如果此時弗朗西斯科推開車門跑向羅伯特,就會開啟新的生活。但是她百般糾結,手在車門上遲遲不能推開,痛苦至極、淚流滿面,窗外的瓢潑大雨彷彿就是她內心煎熬的寫照。
這段愛情她始終保持緘默,丈夫和孩子都不曾察覺。一段僅有4天的愛情到底算不算愛情呢?我覺得愛情並無長短之分,但它必須要在心中鐫刻出印跡才能算是真正愛過。就像羅伯特說的那樣:「這樣真實的愛,一輩子只能有一次。我今天才知道,我之前的漂泊就是為了找到你。」而佛朗西斯卡則說:「我希望永遠保留著份愛,終生都能這樣的愛你。」
(鯨魚君)
電影《廊橋遺夢》,是我這么多年唯一痴迷,甚至癲狂的一部電影。雖然後來看了成龍和金喜善主演的《神話》,也是鍾愛不已,但《廊橋遺夢》在我心中第一的位置,是任何影片也無法撼動的。
對於《廊橋遺夢》, 社會 上也有尖銳的批評,但我並不認同。它沒有被所謂的道德和價值觀所綁架,真性情地、純粹地演繹了一段經久不衰的愛情故事。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世間是否真的曾有過這樣美麗而傷感的愛情,至少,它是每個鍾於它的人心存的一份期翼和美好。
我經常在一個人空閑時,驅車到空無生靈的戈壁大漠深處,聽著《廊橋遺夢》信的錄音,漫無目的地行走、駐留,不為遇見,只為感受那份對愛的執著和刻骨銘心。甚至,我將一棵白蠟比作加拿大鵝,久久凝望它們的孤寂、守護和等待。曾為了一本紀念版的《廊橋遺夢》書籍,我奔波了很多書店。對著密密麻麻的地圖,找尋美國西部的麥迪遜,以及麥迪遜橋……
十多年前看《廊橋遺夢》,與十多年後再度重溫,又是不同感悟。那時打動我的,是愛可以如此奇妙,而又撕心裂肺。如今在更多的也是嘆息和無奈,是的,我們已經走入同樣的境地,同樣的重任在肩,我們也想找回迷失在生活的自己,尋一份沒有沾染塵埃的情愛……可我們不能,也許,那些擦肩而過的,恰恰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廊橋遺夢,而它,一生只有一次。
「我知道,在那個炎熱的星期五從你的小巷開車出來,是我一生中做過的最艱難的事,以後也絕不會再有……」這是羅伯特說給弗朗西絲卡的,不僅僅對於羅伯特是最艱難的事,對弗朗西絲卡,甚至於我們,都是艱難不已、痛徹心扉的事。
信,握在手中,橋、小巷、田地、院落……已是物是人非。那個身處現實、心裡卻永遠只裝著羅伯特的她,已經將那段只有四天的時光,鐫刻成了晶瑩剔透的永恆……
我看過兩遍。
很吸眼球!
女主人公偶然的機會,婚外戀了!
她是個家庭主婦,不管她把家裡經營多麼好,她認為丈夫女子們都沒有在乎她的努力,很失落!
給她一個家!他們理性分手!永不聯系!這個作品,如果單純的評論是婚外戀,是有些浮淺!
這個家庭相安無事!
剛好:主人公幾個孩子都鬧婚變,看到媽媽的故事深有感觸,都和解!理解媽媽的一段婚外戀情,沒有責怪!好作品,都應觀賞!
厚德載物浮理解這些!
③ 美國大兵的英雄主義,就像他們的上帝渺茫無稽!《拯救大兵瑞恩》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如果要我客觀一點說的話,我覺得大兵瑞恩挺枯燥乏味的。不僅因為它有太多戰爭的場面,還因為全劇大部分的台詞都是士兵執行任務是無聊的調侃。之所以經典,是因為他背後代表的意義,一部電影,特別是像美國的這種大片,拍出來就一定有它獨特的深意。大兵瑞恩在我眼裡就是這樣一部具有深刻意義的大片。
既然眾生平等,任何一個人都沒有優先於另一個人的生命權利,為什麼瑞恩就值得我們去冒險。這一點恰恰是觀眾觀後的疑問。為什麼我們大多數觀眾在觀後都會認同編劇的編排行為,為什麼電影中的主人公也都選擇了應該去拯救大兵瑞恩,可以借用瑞恩的話來回答這個問題,這里有我的兄弟,我要和他們在一起。
不論是德國,還是盟軍,我都敬仰他們。希特勒等人的彌天大錯,不應該由這些人來承擔。他們都只是戰爭機器,服從號令,別無選擇。就像電影里他們放走的那個德國士兵,那不僅僅是仁慈,沒有人希望這片土地上再添一條逝去的生命。
可惜,最後他還是背叛了這些曾放走他的人,所以原本懦弱膽小的電報員也毫不猶豫地朝他開了槍。他不值得他們的仁慈。為救一個人,而讓一整個隊伍去送死,這就像是電車問題。上級的命令,下級必須嚴守,沒有質疑。但瑞恩也的確沒有一走了之,與大家一起奮戰到了最後。
④ 迷戀荷爾蒙裡面男主角叫什麼
迷戀荷爾蒙裡面男主角叫巴里由特洛伊·格雷提飾演。
《迷戀荷爾蒙》是弗蘭克·皮爾森執導,特洛伊·格雷提、李·佩斯、肖恩·海托西等主演的電影。
一、特洛伊·格雷提簡介
特洛伊·格雷提(Troy Garity),1973年7月7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美國電影演員。簡·方達之子,亨利·方達之孫。
他因在《迷戀荷爾蒙(Soldier's girl)》(2003)中飾演的Barry Winchell一角被提名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迷你劇或電視電影,但他最著名的角色應該是在《理發店(Barbershop)》電影中的角色Isaac Rosenberg。
二、《迷戀荷爾蒙》劇情簡介
年輕英俊的美國大兵巴里(特羅伊·加里蒂 Troy Garity 飾)在變性人脫衣舞俱樂部遇到美艷舞者,同伴慫恿巴里搭訕看是男是女。巴里很紳士的和對方攀談,同時沒有把戰友的下流賭注講出來,從而贏得這位叫卡帕妮爾(李·佩斯 Lee Pace 飾)的變性舞者好感。一見傾心的兩人開始交往,他們感到很幸福。巴里的室友費舍爾(肖恩·海托西 Shawn Hatosy 飾)十分嫉妒,不斷挑釁生事,並最終唆使新兵用球棒殘忍結束了巴里22歲的生命。7月4日是美國國慶日,卡妮正在慶典晚會上大放異彩,而在軍隊宿舍巴里已倒在血泊中。當摘得桂冠的卡妮得知巴里的噩耗後悲痛讓他甚至無法站立。她彎下腰蜷縮成一團,絕望的哭泣,彷彿身體每一處留下巴利痕跡的地方都滲透出被切割凌遲的苦痛。 本片是結全同性戀、道德倫理的經典之作,根據美軍軍營真實故事改編的跨性別題材電影。
⑤ 電影《拯救大兵瑞恩》為什麼會獲得如此高的豆瓣評分
我覺著是因為反映了現實。雖然電影名為「Saving Private Ryan 拯救大兵瑞恩」 ,故事整個線索也是圍繞一行戰友去拯救Ryan而展開的,但是Ryan在電影中出現的頻率並不高,而且他是一個普通的兵,並無任何明顯的特徵,我想導演想要表達的也許是拯救千千萬萬的普通人,並且以上尉Miler最後的遺言:「Earn it" 告誡所有倖存者,珍惜生命,不辜負千萬條犧牲的生命。
對於戰爭中的人們來說,這個世界上最溫暖的兩個詞,莫過於「和平」與「希望」了吧?通過此片,真實的戰爭場景與當下你我安定的生活形成強烈反差,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反思,該怎樣為這份「和平」中注入新的「希望」。
⑥ 有什麼關於美國大兵的電影
關於美國大兵的電影有很多,例如《拆彈部隊》丶《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單》等。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視頻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悲喜劇與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⑦ 美國大兵電影片有哪些好看的
《兄弟連》電視劇 不過就十集巨好看 我的最愛
還有比較經典的《兵臨城下》《北越0108》《野戰排》《猛虎營》《拯救大兵瑞恩》《風語者》
好多好多的《鍋蓋頭》描寫海灣戰爭美軍狙擊手的故事
《第九突擊隊》俄羅斯最新戰爭片,一隊新兵在阿汗 戰場上上演生存與死亡的悲歌
《大偷襲》05年8月推出,描寫二戰時,美軍營救菲律賓日本集中營戰俘的故事。喜歡看打小鬼子的朋友不能錯過。
《天國王朝》美國電影似乎很少涉及中世紀十字軍東征的題材,這次,我們大英帝國的一個鐵匠,陰差陽錯的來到被基督徒佔領的耶路撒冷,沒享受幾天好生活,就趕上了強大的撒拉丁軍隊的攻擊,漫天的投石車發射的飛彈,瘋狂的彎刀駱駝部隊,我們的鐵匠如何力挽狂瀾呢?
《風語者》又是一部打鬼子的片
《士兵宣言》根據小說改編的越戰影片
《全金屬外殼》庫布里克的經典越戰片,十分精彩
《深入敵後》美飛行員在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無人地帶》波斯尼亞戰爭電影,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桂冠
《兵臨城下》前蘇聯頭號狙擊手與德國狙擊手學校的校長之間會有什麼故事呢?看過就知道。
《珍珠港》精彩特效下美國愛國主義與浪漫激情
《U-571》海戰的經典,無論後來專家找出該片的多少錯誤,可影片的質量與娛樂效應卻一點不差
《核艇風暴》因為錯誤的密碼來電,一場核戰爭幾乎要打響
《K—19寡婦製造者》這艘核動力潛水艇沒有因為指揮官換成哈里森福特而變的吉祥,寡婦製造者真是名副其實。
《獵殺紅色十月》老007蕭恩·康納利搖身一變成為了前蘇聯最先進潛水艇的指揮官,帶領一干將領叛逃蘇聯,發誓要享受資本主義的繁華……
《太陽淚》美國大兵潛入非洲中部去營救國際紅十字會的官員,有點看頭。
《哈特的戰爭》德國集中營裡面發生的一件事,見證了英雄的慷慨悲歌。
《勇敢的心》蘇格蘭的民族英雄在這部電影的形象如此高大,那臨死前的一聲「自由」,震懾人心
《愛國者》與世無爭的美國農場主在兒子被英國遠征軍殺害後,徹底變成了一個屠夫,背景為美國獨立戰爭時期
《四根羽毛》宏大的戰爭巨作,茫茫沙漠,英國殖民者為了保住那「日不落」的光輝旗號,在遙遠的非洲與蘇丹穆斯林作戰浴血撕殺。
老牌經典有:
《橋》
《卡撒布蘭卡》
《巴頓將軍》
《坦克大決戰》
《莫斯科保衛戰》
⑧ 有沒有美國大兵的電影推薦幾部
美國大兵電影:
《黑鷹墜落》
《太陽之淚》
《火鳥出擊》
《生死豪情》
《魔鬼女大兵》
《生命的證據》
《我們曾是戰士》
僵屍恐怖電影:
《喪屍出籠》
《毀滅戰士》
《僵屍之地》
《驚變28周》
《活死人之地》
《活死人歸來》
《活死人之夜》
⑨ 有關美國大兵的電影(最近)
<<珍珠港》 《拯救大兵瑞恩》 《兄弟連》 《野戰排》 《核艇風暴》 《愛國者》 《兵臨城下》 《鍋蓋頭》簡介:
[鍋蓋頭"是對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最形象的稱呼.影片根據安東尼·斯沃福德兩年前最暢銷的海灣戰爭回憶錄改編而來.通過一個有幸平安地從海灣戰場上歸來的陸戰隊士兵之口講述了美軍作為多國部隊的主體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的遭遇和所見所聞.
1991年初.著名的[沙漠風暴"行動在即.美海軍陸戰隊在駐沙烏地阿拉伯軍事基地接受著各項殘酷的戰前訓練.僅有短短三年從兵經驗的斯沃夫(傑克·吉倫哈爾)作為特種偵察排中的狙擊手在這里忍受著從未想像過的各項訓練.以及對西亞乾燥環境的適應性磨煉.狙擊手與普通的步兵不同.經常要接受更加嚴格的考驗.而對於他們即將面對的敵人.他們幾乎一無所知.甚至對此次無故的遠征西亞也毫不理解.軍士長塞基斯(傑米·福克斯)是個典型的職業軍人.對士兵.對自己都有著鐵一般的嚴格要求.此次戰爭中.就是由他來負責代領這個特種偵察排前往科威特戰區執行一項特殊任務.而在出發前.他將還像以往甚至超過過往的每一次訓練強度來訓練當前的這些士兵們.因為.塞基斯心中也很清楚.此次美軍遠征海灣地區有著特殊的意義.並且.他們面對的敵人是生活在這片沙海多年的特殊軍人.對他們來說生死未卜毫不為過.斯沃夫的戰友特洛伊(彼得·薩斯加德)是個意志堅定.生性好戰的傢伙.彷彿他這輩子就是為了成為一名軍人而生.而且.訓練有素的特洛伊還是美國海軍陸戰隊中STA特戰小隊中的中堅成員.有了這樣的戰友.斯沃夫似乎在戰場上也多了一分安全感.
美國人以[解放科威特"標榜這場所謂的正義之戰.卻令無數的美國士兵為上層的政治交易付出很多甚至寶貴的生命.塞基斯率領的偵察排一行悄悄從沙特潛入了科威特境內執行偵察任務.全副武裝的偵察兵和狙擊手們身負著數百磅重的槍械.彈葯以及各種偵察裝備.在毫無遮擋和掩護的茫茫沙海中苦苦前行.他們所面對的致命敵人.除了那些勇猛的伊拉克士兵之外.還有就是有些士兵從未遭遇過的惡劣的環境和酷熱的天氣.面對這樣的境域.在士兵們中間當然不可避免地產生了這樣那樣的心理變化.莫名的戰爭.未知的將來.莫名的敵人--無不纏繞著每一顆[鍋蓋頭"的
《珍珠港》雖然前邊有點羅嗦但仍稱得上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