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電影吳群的故事

電影吳群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3-02-06 00:45:12

Ⅰ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中國資料

這幅照片比王小亭本人有名。1937年那個多事之秋,全世界有1.3億人看到過這幅照片。
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淞滬會戰爆發。8月28日,日機轟炸上海火車南站。炸死候車婦孺二百餘名,整個車站淪為一片廢墟。當時任職於美國赫斯特新聞社的中國攝影記者王小亭在現場目睹:一個滿身是血的幼兒坐在鐵軌上號啕大哭。他用最後一點電影膠片拍下了這一瞬間,這些膠片,畫面放出來只有十幾秒,於是他截取其中一個鏡頭,成為上面這幅照片。
膠片被美國海軍軍艦送到馬尼拉,又由飛機送往紐約,兩個星期後,刊登在美國影響極大的《生活》雜志封面。
傳播學者分析,公開發表的這樣一幅照片有力地影響了當時的美國輿論,並引起了強烈的國際反響。由於上海南站遠離戰區,沒有任何軍事設施,日本的轟炸完全針對無辜平民。羅斯福總統立即向日本提出抗議,各國也紛紛譴責日本的行徑。
面對國際輿論壓力,日本詭稱當時飛行員誤以為站台上是調動中的中國軍隊,所以發生「誤炸」。同時,日軍高額懸賞捉拿王小亭。他被迫逃往香港。
除了這幅「上海南站日軍空襲下的兒童」外,人們今天能看到的當年淞滬會戰的影像資料,大部分也都出自王小亭之手。
其子王健龍回憶:當年處在炮火中的上海,差不多每天遭到日本人的轟炸,有時一天轟炸多次。父親每天扛著拍新聞紀錄片的電影攝影機。身上還掛四五個照相機,奔走於戰區。其時滬上各家報紙所登載的戰地照片,大都出自他的鏡頭。
王小亭在後來的回憶錄中說:我整天奔走拍攝。嘗試用鏡頭記錄下動盪的中國社會。
王健龍記得,父親每天早出晚歸,有時回來很興奮,有時回來話都不願講。「他每天拍攝著那些他看到的地上已經死的和正在死去的人,心裡非常難過。」
一天,王小亭回到家中,心情很不好,因為他去拍攝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孤軍血戰,眼見士兵們一個個倒下去。
這段史實是:1937年10月27日,第88師262旅524團團長謝晉元奉命率領該團主力進駐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執行阻擊任務,與日軍血戰4天4夜。當時隔岸觀戰的中外人士曾發現,槍林彈雨中還出現過一個手提攝影機的人。這便是王小亭。
然而這已是一個模糊的名字了。
筆者先向一位著名的攝影記者打聽。他拍著腦門說,王小亭,他拍的那幅日本轟炸上海火車站的照片非常有名。不過他接著又說,再多的,也就不知道了。
他向筆者推薦了新聞攝影界的一位老先生。這位老先生一聽王小亭的名字,很乾脆地說:「我也並不了解他。不過專門研究中國攝影史的吳群,已經過世了,在《攝影文史》雜志上發過一篇文章,叫做『抗戰初期最活躍的戰地攝影記者王小亭』。」
他翻出這一期雜志。念給記者聽。文章很短,沒有關於王小亭的個人背景,重點是引用蔣齊生主編《攝影史記》中的記載,介紹那幅著名的照片。
「反正我這里資料也很有限,關於王小亭的東西很少,我看吳群也是盡可能搜羅了,就這么些。」他最後說。
中國攝影家協會的一位資深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大陸關於王小亭的資料確實不多,即使多方打聽,「估計也夠嗆」。因為王小亭後來到了美國,去世則是在台北。
「王小亭那幅照片是因為拍得太好了,所以我們今天還知道。其實好多當時的抗戰照片我們從來就沒有見到過。」他感嘆道。
在他看來,我們的抗戰攝影史「缺一半」,因為「我們比較注意八路軍這邊的攝影,國統區那邊的,基本上沒有」。
最近一家出版社出了一本歷史照片集,他一看,怎麼好多照片都是從來沒見過的。託人一打聽,才知道那個編者是台灣人,「好多照片人家從台灣弄過來的」。
今人已不了解王小亭,不過哪怕只知道關於他的一點兒信息。就有人被他感動,寫出這樣的文字:「請記住他,王小亭。一個記錄地獄的攝影師。記住他的偉大,他的真實,他的殘酷,以及他難以言語的溫柔。」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工業發達,市街繁華。"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軍出於擴大侵華戰爭的需要,又在上海發動了"八·一三事變"。日本軍部先後調集了20萬大軍進攻上海,同時出動100餘架飛機反復對上海進行毀滅性轟炸。1937年8月14日下午,日機轟炸上海。炸彈落於南京路外灘,華懋飯店及匯中飯店被炸毀。南京路一帶屍骸狼藉,在炸毀的建築物殘跡中,受傷者被壓在下面,呻吟慘號。炸死者血肉模糊,肢體殘缺。幾分鍾後,虞洽聊路與愛多亞路交叉點,也遭到轟炸。這一地區也是上海的鬧市之一,有不少難民聚集在道路兩旁。炸彈落在這里,附近的房屋大都被炸毀或震坍,停在路邊的20多輛汽車全部起火燃燒,電纜被炸斷垂落地面,又引起大火,使災情倍加慘烈。被炸死者的斷肢殘軀,四處拋散,鮮血染紅了街面。

這次轟炸,共炸死無辜平民1742人,炸傷1873人,炸毀及燒毀的房屋財產難以計算。1937年8月23日中午,日機轟炸南京路鬧市區和浙江路,先施公司被炸,電線折斷,多處起火,有215人被炸死,一位年輕的母親橫卧血泊,懷中的孩子只剩下兩只血淋淋的腳。此外,還炸死570餘人。

同年8月28日下午2時,日機瘋狂轟炸上海南火車站。上海原有南北兩個車站,"八·一三"以後,北站處於戰區,交通完全斷絕,南站就成了陸路交通的唯一出口。當時上海及其附近的難民蜂擁而至,爭相出逃、南站擁擠不堪。第一批四架日機首先向南站投彈炸死難民500多人。不一會,又有八架日機飛抵南站上空投彈,炸死200多人。車站天橋、月台、鐵軌被炸得稀爛,地上滿是焦黑殘缺的屍體。月台上橫七豎八躺滿屍體,上面還壓著鉛皮和木板。廣場上很多被炸死的婦女緊抱著無頭缺肢的孩子。日機投擲的燃燒彈使車站及站外的外揭旗和鄭家橋燃起大火,一時間煙霧彌蔓,哭聲四起,滿目瘡痍,慘不忍睹。上海南站遠離交火地區,根本沒有軍事設施,中軍對南站的轟炸,完全是有計劃的野蠻屠殺。

9月18日,日機對上海東區楊樹浦等地轟炸,投下多枚燃燒彈,致使那一帶的工廠和居民區大火遮天,損失慘重。這天上午8時,怡和紗廠廠房中彈,打麻機當即起火。接著東百老匯路、公平路的公所住宅中彈,大火很快蔓延。此外,兆豐路倉庫、百老匯路東一片住宅、培林洋行蛋廠等工業和居民區大火熊熊,被燒成焦土。

在日機的夜以繼日的狂轟濫炸下,上海遭到嚴重破壞。僅遭日機襲擊的文教機關和學校(其中部分又遭轟炸又遭炮擊)就達92個,其中被全毀的佔75%。許多醫療衛生機構亦遭到轟炸。例如,8月18日、19日,日軍先後轟炸高懸巨幅紅十字旗的直如東南醫學院和南翔紅十字會第三救護隊。

關於轟炸破壞上海的情況,這里摘引一段1938年3月19日上海《密勒氏評論周報》的報道,即可一目瞭然:"被毀的商店至少有10萬家,其中包括店主的住宅和財產。這些商店或被焚毀,或被炸毀,或被轟毀,或被搶掠一空。我們倘驅車經過虹口、楊樹浦、閘北和南市等處,但見兩旁街道,盡成廢墟,往往延長幾里。在1932年'淞滬戰爭'後,約一里寬二里長的面積內損害頗重。這一次,三公里以上的面積內,往往片瓦無存,不足為奇。在許多地方,破壞的情況,簡直難以形容。兩路管理局附近的無數小店鋪以及住宅,均遭不斷轟炸,摧毀無遺。"

六十多年前,一張題為《上海南站日軍空襲下的兒童》的照片震驚了全世界。畫面中, 一個滿身鮮血的幼兒坐在火車站廢墟的鐵軌上惶恐地嚎啕大哭。這張照片是著名新聞攝影家王小亭拍攝的,它在國內外新聞界和攝影界受到高度推崇,被譽為戰爭題材的經典之作。照片承載的內涵非常豐富,圍繞它有許多值得永久記憶的故事。

「八一三」淞滬抗戰時期,日軍先後出動100餘架飛機在上海市區狂轟濫炸,大片繁華街區化為斷壁殘垣,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淪為難民。

由於上海北站陷於戰火中,南站就成了陸上主要通道,中外慈善團體連日救濟遣送難民,每天數千人,車站內外擠滿逃難人群。

1937年8月28日,日軍聲稱由於中國軍隊聚集南市,將對這一地區進行轟炸。下午2時10分,由2架偵察機引導,6架轟炸機竄至南站上空。江西會館正在遣送大批贛籍難民,其他難民也蜂擁而至, 約1800人在南站候車,其中有不少婦女兒童。飛機不斷俯沖轟炸,投彈20餘枚,當即炸死難民250餘人,炸傷500餘人,滬杭鐵路交通樞紐毀於一旦。上海《立報》有如下記載:「站屋、天橋及水塔、車房當場被炸毀,同時在站台候車離滬難民均罹於難,死傷達六七百人。死者倒卧於地,傷者轉側呼號,殘肢頭顱,觸目皆是,血流成渠……景象之慘,無以復加。」

事件發生後面對國際輿論鋪天蓋地的抨擊,日本方面狼狽不堪。南站一帶遠離交火地區,沒有任何軍事設施,《字林西報》記者巡行南市街巷,證實未見一名中國士兵。日本軍方辯解說是「誤炸」,詭稱飛行員錯把火車站貨棧看作軍火庫,把候車的難民當成調動中的軍隊。 實際上,南站遣送難民早已眾所周知,日軍對南站及周邊情況也了如指掌,所謂「誤炸」之說只能是欲蓋彌彰。理屈詞窮的日本人聲稱照片是王小亭為了反日宣傳而偽造的。

轟炸過後,幼兒由於驚嚇和疼痛在鐵軌旁啼哭,然後大人抱著男孩過來,放下男孩去抱幼兒,大人把幼兒安頓好,再回來抱那男孩,

三張照片中,幼兒哭嚎的畫面最具有震撼力,這是對侵略者塗炭幼小生靈的血淚控訴。

1943年宋美齡在美國、加拿大進行宣傳演講,獲得巨大成功,援助款和物資猶如雪片般飛來,其中相當一部分註明是捐給難童的。

《上海南站日軍空襲下的兒童》是日本侵略中國見證,這幅慘絕人寰的畫面是中華民族飽受戰爭災難的縮影,這個幼兒是千千萬萬受難兒童的典型。王小亭在戰火中冒死拍攝,捕捉了這震顫靈魂的瞬間,把侵略者永遠釘在恥辱柱上,也揭示了人類反法西斯戰爭的深遠意義,歷史將記住這一刻。

Ⅱ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南站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南站》的資料和範文大全(1)2011-03-29 22:37
歷史資料:

王小亭(1900—1981),北京人,當年「明星級」的攝影記者。

這幅照片比王小亭本人有名。1937年那個多事之秋,全世界有1.3億人看到過這幅照片。 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淞滬會戰爆發。8月28日,日機轟炸上海火車南站。炸死候車婦孺二百餘名,整個車站淪為一片廢墟。當時任職於美國赫斯特新聞社的中國攝影記者王小亭在現場目睹:一個滿身是血的幼兒坐在鐵軌上號啕大哭。他用最後一點電影膠片拍下了這一瞬間,這些膠片,畫面放出來只有十幾秒,於是他截取其中一個鏡頭,成為上面這幅照片。 膠片被美國海軍軍艦送到馬尼拉,又由飛機送往紐約,兩個星期後,刊登在美國影響極大的《生活》雜志封面。 傳播學者分析,公開發表的這樣一幅照片有力地影響了當時的美國輿論,並引起了強烈的國際反響。由於上海南站遠離戰區,沒有任何軍事設施,日本的轟炸完全針對無辜平民。羅斯福總統立即向日本提出抗議,各國也紛紛譴責日本的行徑。 面對國際輿論壓力,日本詭稱當時飛行員誤以為站台上是調動中的中國軍隊,所以發生「誤炸」。同時,日軍高額懸賞捉拿王小亭。他被迫逃往香港。 除了這幅「上海南站日軍空襲下的兒童」外,人們今天能看到的當年淞滬會戰的影像資料,大部分也都出自王小亭之手。 其子王健龍回憶:當年處在炮火中的上海,差不多每天遭到日本人的轟炸,有時一天轟炸多次。父親每天扛著拍新聞紀錄片的電影攝影機。身上還掛四五個照相機,奔走於戰區。其時滬上各家報紙所登載的戰地照片,大都出自他的鏡頭。 王小亭在後來的回憶錄中說:我整天奔走拍攝。嘗試用鏡頭記錄下動盪的中國社會。 王健龍記得,父親每天早出晚歸,有時回來很興奮,有時回來話都不願講。「他每天拍攝著那些他看到的地上已經死的和正在死去的人,心裡非常難過。」 一天,王小亭回到家中,心情很不好,因為他去拍攝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孤軍血戰,眼見士兵們一個個倒下去。 這段史實是:1937年10月27日,第88師262旅524團團長謝晉元奉命率領該團主力進駐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執行阻擊任務,與日軍血戰4天4夜。當時隔岸觀戰的中外人士曾發現,槍林彈雨中還出現過一個手提攝影機的人。這便是王小亭。 然而這已是一個模糊的名字了。 筆者先向一位著名的攝影記者打聽。他拍著腦門說,王小亭,他拍的那幅日本轟炸上海火車站的照片非常有名。不過他接著又說,再多的,也就不知道了。 他向筆者推薦了新聞攝影界的一位老先生。這位老先生一聽王小亭的名字,很乾脆地說:「我也並不了解他。不過專門研究中國攝影史的吳群,已經過世了,在《攝影文史》雜志上發過一篇文章,叫做『抗戰初期最活躍的戰地攝影記者王小亭』。」 他翻出這一期雜志。念給記者聽。文章很短,沒有關於王小亭的個人背景,重點是引用蔣齊生主編《攝影史記》中的記載,介紹那幅著名的照片。 「反正我這里資料也很有限,關於王小亭的東西很少,我看吳群也是盡可能搜羅了,就這么些。」他最後說。 中國攝影家協會的一位資深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大陸關於王小亭的資料確實不多,即使多方打聽,「估計也夠嗆」。因為王小亭後來到了美國,去世則是在台北。 「王小亭那幅照片是因為拍得太好了,所以我們今天還知道。其實好多當時的抗戰照片我們從來就沒有見到過。」他感嘆道。 在他看來,我們的抗戰攝影史「缺一半」,因為「我們比較注意八路軍這邊的攝影,國統區那邊的,基本上沒有」。 最近一家出版社出了一本歷史照片集,他一看,怎麼好多照片都是從來沒見過的。託人一打聽,才知道那個編者是台灣人,「好多照片人家從台灣弄過來的」。 今人已不了解王小亭,不過哪怕只知道關於他的一點兒信息。就有人被他感動,寫出這樣的文字:「請記住他,王小亭。一個記錄地獄的攝影師。記住他的偉大,他的真實,他的殘酷,以及他難以言語的溫柔。」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工業發達,市街繁華。"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軍出於擴大侵華戰爭的需要,又在上海發動了"八·一三事變"。日本軍部先後調集了20萬大軍進攻上海,同時出動100餘架飛機反復對上海進行毀滅性轟炸。1937年8月14日下午,日機轟炸上海。炸彈落於南京路外灘,華懋飯店及匯中飯店被炸毀。南京路一帶屍骸狼藉,在炸毀的建築物殘跡中,受傷者被壓在下面,呻吟慘號。炸死者血肉模糊,肢體殘缺。幾分鍾後,虞洽聊路與愛多亞路交叉點,也遭到轟炸。這一地區也是上海的鬧市之一,有不少難民聚集在道路兩旁。炸彈落在這里,附近的房屋大都被炸毀或震坍,停在路邊的20多輛汽車全部起火燃燒,電纜被炸斷垂落地面,又引起大火,使災情倍加慘烈。被炸死者的斷肢殘軀,四處拋散,鮮血染紅了街面。

這次轟炸,共炸死無辜平民1742人,炸傷1873人,炸毀及燒毀的房屋財產難以計算。1937年8月23日中午,日機轟炸南京路鬧市區和浙江路,先施公司被炸,電線折斷,多處起火,有215人被炸死,一位年輕的母親橫卧血泊,懷中的孩子只剩下兩只血淋淋的腳。此外,還炸死570餘人。

同年8月28日下午2時,日機瘋狂轟炸上海南火車站。上海原有南北兩個車站,"八·一三"以後,北站處於戰區,交通完全斷絕,南站就成了陸路交通的唯一出口。當時上海及其附近的難民蜂擁而至,爭相出逃、南站擁擠不堪。第一批四架日機首先向南站投彈炸死難民500多人。不一會,又有八架日機飛抵南站上空投彈,炸死200多人。車站天橋、月台、鐵軌被炸得稀爛,地上滿是焦黑殘缺的屍體。月台上橫七豎八躺滿屍體,上面還壓著鉛皮和木板。廣場上很多被炸死的婦女緊抱著無頭缺肢的孩子。日機投擲的燃燒彈使車站及站外的外揭旗和鄭家橋燃起大火,一時間煙霧彌蔓,哭聲四起,滿目瘡痍,慘不忍睹。上海南站遠離交火地區,根本沒有軍事設施,中軍對南站的轟炸,完全是有計劃的野蠻屠殺。

9月18日,日機對上海東區楊樹浦等地轟炸,投下多枚燃燒彈,致使那一帶的工廠和居民區大火遮天,損失慘重。這天上午8時,怡和紗廠廠房中彈,打麻機當即起火。接著東百老匯路、公平路的公所住宅中彈,大火很快蔓延。此外,兆豐路倉庫、百老匯路東一片住宅、培林洋行蛋廠等工業和居民區大火熊熊,被燒成焦土。

在日機的夜以繼日的狂轟濫炸下,上海遭到嚴重破壞。僅遭日機襲擊的文教機關和學校(其中部分又遭轟炸又遭炮擊)就達92個,其中被全毀的佔75%。許多醫療衛生機構亦遭到轟炸。例如,8月18日、19日,日軍先後轟炸高懸巨幅紅十字旗的直如東南醫學院和南翔紅十字會第三救護隊。

關於轟炸破壞上海的情況,這里摘引一段1938年3月19日上海《密勒氏評論周報》的報道,即可一目瞭然:"被毀的商店至少有10萬家,其中包括店主的住宅和財產。這些商店或被焚毀,或被炸毀,或被轟毀,或被搶掠一空。我們倘驅車經過虹口、楊樹浦、閘北和南市等處,但見兩旁街道,盡成廢墟,往往延長幾里。在1932年'淞滬戰爭'後,約一里寬二里長的面積內損害頗重。這一次,三公里以上的面積內,往往片瓦無存,不足為奇。在許多地方,破壞的情況,簡直難以形容。兩路管理局附近的無數小店鋪以及住宅,均遭不斷轟炸,摧毀無遺。"

六十多年前,一張題為《上海南站日軍空襲下的兒童》的照片震驚了全世界。畫面中, 一個滿身鮮血的幼兒坐在火車站廢墟的鐵軌上惶恐地嚎啕大哭。這張照片是著名新聞攝影家王小亭拍攝的,它在國內外新聞界和攝影界受到高度推崇,被譽為戰爭題材的經典之作。照片承載的內涵非常豐富,圍繞它有許多值得永久記憶的故事。

「八一三」淞滬抗戰時期,日軍先後出動100餘架飛機在上海市區狂轟濫炸,大片繁華街區化為斷壁殘垣,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淪為難民。

由於上海北站陷於戰火中,南站就成了陸上主要通道,中外慈善團體連日救濟遣送難民,每天數千人,車站內外擠滿逃難人群。

1937年8月28日,日軍聲稱由於中國軍隊聚集南市,將對這一地區進行轟炸。下午2時10分,由2架偵察機引導,6架轟炸機竄至南站上空。江西會館正在遣送大批贛籍難民,其他難民也蜂擁而至, 約1800人在南站候車,其中有不少婦女兒童。飛機不斷俯沖轟炸,投彈20餘枚,當即炸死難民250餘人,炸傷500餘人,滬杭鐵路交通樞紐毀於一旦。上海《立報》有如下記載:「站屋、天橋及水塔、車房當場被炸毀,同時在站台候車離滬難民均罹於難,死傷達六七百人。死者倒卧於地,傷者轉側呼號,殘肢頭顱,觸目皆是,血流成渠……景象之慘,無以復加。」

事件發生後面對國際輿論鋪天蓋地的抨擊,日本方面狼狽不堪。南站一帶遠離交火地區,沒有任何軍事設施,《字林西報》記者巡行南市街巷,證實未見一名中國士兵。日本軍方辯解說是「誤炸」,詭稱飛行員錯把火車站貨棧看作軍火庫,把候車的難民當成調動中的軍隊。 實際上,南站遣送難民早已眾所周知,日軍對南站及周邊情況也了如指掌,所謂「誤炸」之說只能是欲蓋彌彰。理屈詞窮的日本人聲稱照片是王小亭為了反日宣傳而偽造的。

照片背景: 轟炸過後,幼兒由於驚嚇和疼痛在鐵軌旁啼哭,然後大人抱著男孩過來,放下男孩去抱幼兒,大人把幼兒安頓好,再回來抱那男孩,

三張照片中,幼兒哭嚎的畫面最具有震撼力,這是對侵略者塗炭幼小生靈的血淚控訴。

1943年宋美齡在美國、加拿大進行宣傳演講,獲得巨大成功,援助款和物資猶如雪片般飛來,其中相當一部分註明是捐給難童的。

《上海南站日軍空襲下的兒童》是日本侵略中國見證,這幅慘絕人寰的畫面是中華民族飽受戰爭災難的縮影,這個幼兒是千千萬萬受難兒童的典型。王小亭在戰火中冒死拍攝,捕捉了這震顫靈魂的瞬間,把侵略者永遠釘在恥辱柱上,也揭示了人類反法西斯戰爭的深遠意義,歷史將記住這一刻。

閱讀範文:

孤獨的孩子

1937年8月28日,天黑沉沉的,太陽被層層的烏雲遮住了。但在上海的火車南站還是熱熱鬧鬧的,准備乘火車出發的人們一點兒也沒有注意到,一小隊全副武裝的日本士兵正向火車站的入口處逼近。他們手裡端著沖鋒槍,腰間掛著子彈袋,用惡狼般的眼睛迅速地掃視著四周忙碌的人們。

突然,一名指揮官模樣的人舉起手中的沖鋒槍對著喧鬧的人群一陣掃射,檢票口處的幾個年輕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襲擊嚇得不知所措,轉眼都倒在了血泊中。那些坐在站台前休息、玩耍的孩子們,有的膽小的,早被嚇的大哭起來;還有一些膽子大的,都向四處逃散開了。整個火車站被恐懼籠罩著,空氣中凝固著陣陣殺氣。

伴隨著「嗡嗡」的響聲,幾架顏色不同、形狀各異的領結式戰斗機正朝這里飛來,只見它們像幾只凶惡的老鷹盤旋在火車站的上空,丟下了幾顆炸彈,然後遠走高飛了。一小時前還熱熱鬧鬧的火車南站瞬間變成了一片廢墟。

從火車南站的廢墟中傳來了一陣接一陣的稚嫩的哭聲,只見一個小男孩兒正坐在濺滿鮮血的地上無助地哭著。他衣衫襤褸,瘦弱的身體支撐著大大的頭,顯然又是一個營養不良的窮苦孩子。他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同時也是一個最幸運的孩子。當敵機丟下炸彈時,年輕的父母把熟睡的孩子壓在了自己的身子底下,用自己的生命為他提供了一個避難的場所。幾分鍾後,一塊鋼板不偏不正地落在了這對夫婦的身上……

孩子醒來時,他怎麼也無法從周圍面目全非的屍體中找到自己的父母了。孩子可能已經意識到了最愛他的人已經離他而去了,除了哭泣,他不知還能做些什麼。

這是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中的一個小小的片段。當然,可憐的孩子被一位好心的路人收留了,長大後的孩子向全世界人民呼籲:「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親,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為了老人不再失去兒子,全世界的人民應該一致行動起來,在新的二十一世紀里為戰爭敲響喪鍾,讓世界成為真正的人類的家園。」

當春天的腳步向我們走近時,我們會伸開雙臂靜靜地等待。當戰爭的槍炮再次響起時,我們卻要用心祈禱,在春風里世界上的人們都能沐浴和平和愛的陽光

戰爭帶來的哭聲

1937年8月28日,日機轟炸上海南站,炸死200餘人,傷者不計其數.一對夫婦帶著一個出生不久的嬰兒來到上海火車站坐火車,遇到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站。

當天的上海火車站被炸成了「垃圾場」。對夫婦盡管受了傷,但仍然緊緊保護著自己的孩子。在被日本侵略者追趕時,為了保護妻子和孩子,孩子的父親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母子倆傷心得淚流滿臉,兒子似乎知道了自己的父親去世了,比他的母親哭得更加大聲,哭聲猶如閃電雷鳴。就在這時,嬰兒的母親隱隱約約聽到了日本侵略者走過來的腳步聲,可是母親已經累得雙腳麻木了,加上受了傷,已無法走動。

偉大的母愛給了這位母親以力量,使她跑動了,由於跑得很慢,日本侵略者一槍打中了這位母親的腳上。母親被活活地殺死了。小孩彷彿哭喊著:「爸爸、媽媽快回來吧,快回來吧,兒子我需要你們,快回來吧!」

兒子的哭喊聲,這位母親好似聽到了。她用力睜開眼睛,說:「我的乖孩子,你一定要生存著,將來打敗日本侵略者,為爸爸、媽媽報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添光彩,讓外國人知道,我們中國不是那麼容易欺負的!爸爸媽媽永遠愛你、永遠祝福你,再見了我的兒子。」

說完,這位母親已經閉上了眼睛,沒有呼吸聲了。這件事成了這位出生不久的小嬰兒永生的傷害,他已成了孤兒。這個嬰兒怒恨那些日本侵略者,為什麼要殺死我的爸爸媽媽,為什麼要侵略中國,將來我長大成人一定要繼承母親的遺志,戰勝日本侵略者,給日本人一些顏色看,讓他們知道我們中國人的厲害。

為什麼世上有戰爭,和平之神去了哪兒?為什麼會讓出生不久的嬰兒失去了父母,為什麼要讓美好的火車站成了「垃圾場」,為什麼,為什麼???

戰爭中的孩子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南站。

「轟」的一聲巨響,火車站的候車室瞬間倒塌了。車站里那成千上萬的人們驚惶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亂成一片。頓然間,硝煙滾滾,血肉橫飛。

這時,從被炸的候車室的廢墟和碎片中傳來一個幼兒的哭聲,聞聲過去,一個三、四歲的男孩正坐在廢墟里,他的周圍都是血肉模糊的屍體,他身上也都濺滿了血。那男孩顯然已被周圍發生的一切嚇怕了,他一臉驚慌,眼睛瞪得大大的,滿臉都是灰塵,還張著大嘴拚命地哇哇啼哭著,連脖子、臉上的青筋都露出來了。這個可憐的孩子是在用他那拚命的哭聲找尋自己的爸爸媽媽,找尋自己熟識的親人。然而,這凄慘的哭聲沒有驚動他的爸爸媽媽,沒有驚動他的親人。唯一的答案,就是這些親人已被日本侵略者的炸彈奪去了生命。

頭頂上敵人的轟炸機還在盤旋著,一枚枚炸彈繼續攻擊著,地上的人們死的死,傷的傷,小河裡血流成河悲慘得難以想像。就在這時,他聽到他旁邊的廢墟里,傳來一個微弱的聲音,他知道,這是他媽媽的聲音。於是,他拚命爬過去,手上、腳上都被碎片劃破了一道道口子,鮮血在流,可他全然不顧,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一下子彷彿成了一個懂事的小大人,因為他有一個希望,一定要看看媽媽,一定要把媽媽救活。終於,小男孩爬到了媽媽身邊,看到媽媽一臉的鮮血,小男孩趕緊伸手去幫媽媽擦,媽媽從牙縫里擠出兩面個字「孩子」就斷了氣。就這樣,本來一個幸福的家庭由於日本侵略者的轟炸,這個孩子成了孤兒。

這個孤獨、可憐的孩子,他以後的生活又會如何?相信他會記住這段歷史,發奮讀書,為振興中華而不懈努力。

一張照片

當我手持這一張照片時,我感慨萬分。小時候,我就不斷聽媽媽重復這樣一句話:「日本人太壞了,壞得喪失了人性!」(點明時間和歷史事件。)

我看到這張照片,眼中浮現了當時的情景,這是一張1937 年8 月28 日,日本侵略軍轟炸上海火車南站被記者拍下來的真實情景:

一個可憐的孩子,坐在一堆廢墟中,傷心地用臟兮兮的手捂著臉大哭起來,他身旁的繁華在一剎那間變成了廢墟,他傷心極了——因為他失去屬於自己的家園,他失去了自己最最熟悉的親人,他在心裡默默的叫喊著:「爸爸……媽媽……你們……在……在哪呀!」他望瞭望周圍,又用迷茫的眼睛望著磚頭,用稚嫩的小手一點點的搬開磚頭:「媽……媽別扔下我!」他眼裡已經沒有希望,如果他懂事了,他一定會想:為什麼會這樣,我的家,我的親人們都到哪兒去了!是呀!這個小男孩的親人到哪裡去了呢?原來在日本飛機轟炸時,媽媽用全身護住了自己的孩子,不幸被炸死,孩子艱難地活了下來。後來他被一位拍照的記者看到,送進了孤兒院里。(動作和心理描寫恰當好處。)

這時,我想起了媽媽對我說的一句說:「日本人太壞,壞得失去了人性!」沒錯,我總是認為,日本人難道沒有孩子、親人嗎?難道他們就不知道失去親人的危機感和恐懼感嗎?難道他們就只會拿刀槍去殺些無辜的人嗎?我痛恨日本侵略者,在他們的身上充滿著血腥和野心!在他們不像其他國家那樣:熱愛和平,擁抱和平。(發表看法,反問有力。)

直到現在,以日本首相為首的日本人還不肯承認歷史,承認自己給其他鄰國造成的傷害,他們這樣只會玩火自焚。

日本人呀,請珍愛他人的生命,為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貢獻吧。(結尾提出忠告。)

幸運的戰爭孤兒

「傑森,你看過這張報紙上的這張照片嗎?」維廉先生問黑頭發黑眼睛的兒子。兒子搖著頭,迷惘地看著父親。

「你仔細看看,這孩子像誰?」

青年傑森大惑不解的看著手中已經發黃的滿是漢字的報紙。「這個坐在廢墟中鐵軌中央,滿身血污,哇哇大哭的孩子是誰呢?爸爸這樣問,他一定是一個我認識的人。可是我沒有一個這樣的朋友啊。說不定是媽媽的親戚,爸爸曾告訴我媽媽是中國人,她早已經去世了,沒有聽爸爸說起過我在中國還有親戚啊。」

「爸爸,這是誰啊?我不認識。是媽媽的家人嗎?」傑森問。

「孩子,你長大了,我也該把事情的真相告訴你了。」維廉先生顯出很痛苦的樣子,顯然,他是經過一番思想斗爭才作出了這樣的決定。

「爸爸,你要告訴我什麼?」傑森非常驚訝地問。

「孩子,報紙照片上的孩子就是你。」

傑森一聽臉色煞白,渾身顫抖,「不!不可能!」

「他就是你!請聽我說!」維廉先生神色鎮定了下來。

「你是個中國孩子,你的爸爸媽媽都是中國人。他們在1937 年8 月28 日日本轟炸上海時遇難。你是那次轟炸的倖存者。我的妻子和孩子要乘車離開炮火中的上海去南京,他們不幸也在那次轟炸中去世了。我當時也在上海,因為有事要處理沒有陪他們去車站,才躲過了那場災難。後來,我看到了報紙上登出的照片,好不容易和報社取得了聯系,從報社領養了你。你的名字叫王振華,當時三歲,我無法查找你的出生日期,就把8 月28 日作了你的生日……」維廉先生的臉色變得很沉重,說到這里,突然停了下來。

這時,傑森的雙眼已經被淚水模糊了。

「我好不容易才帶著你離開上海,來到了香港……傑森,現在你長大了,大學也畢業了,是該知道事情真相的時候了。」

「爸爸,謝謝你告訴我真相!有一天,我一定要回到中國,回到上海。我要為中國人不受別人欺負出份力。」傑森非常堅定地說。

來自天堂的一封信

秦小天

親愛的小朋友們:

你們好!

我叫福來,已經在1937 年8 月29 日告別了這個世界,現在正在天堂。我就是照片上那個哭喊著的小男孩。(交代寫信者的身份)

整整七十年了過去了,我卻永遠難忘那一幕。1937 年8 月初,有人傳說日本人要佔領上海了。8 月28 日,我們一家四口人准備乘火車到鄉下的外祖家避難。不想剛走到火車站,日本人的飛機來了。只聽見「轟——轟——轟」的幾聲巨響,我的眼前白光一閃,耳朵一嗡,好像有什麼用力把我推了一下,我就什麼也不知道了。(事件起因與經過。)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我睜開了眼,一看:好端端的火車站不見了,鐵路變得像麻花一樣,房子倒了,天橋倒了,父母不見了,哥哥不見了……磚頭瓦屑底下壓著好多人,有的沒了胳膊,有的沒了腿,有身上流著血,有的人呻吟著……我嚇死了,直哭喊著:「爸爸——媽媽——哥哥——」可是沒有人答應。我想:他們一定是被炸死了,而且被埋在廢墟下。我傷心透了,就那麼一直哭著、喊著……(再現凄慘的戰爭場面。)

後來,有人把我抱進了一間房子里,房子里來往往的都是穿白衣服的人,床上躺著血內模糊的人。我又拍又餓又孤單,身上燒得滾燙,頭昏沉沉的像有千斤重一樣。就這樣,我昏迷了一天一夜後,再也沒醒來,在人們的呼喊聲中死去。(多麼恐怖的戰爭,幼小的生命被奪走了!)

小朋友們,七十多年過去了,我一直在天堂注視著我們的祖國。如今,我們的祖國強大,沒有誰再敢侵略我們的祖國了。你們的生活多麼幸福。小朋友們,請記住我這個被侵略者剝奪了幼小生命的孩子,記住我們祖國那段被侵略的屈辱歷史,努力學習,奮發圖強,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盛!(落後要挨打,發出真城地呼喚。

祝小朋友們

學習進步!

福來

4 月20 日

範文

在上海火車站,照片中的小男孩和他的爸爸媽媽剛從百貨大樓裡面出來,買了大包小包的東西,准備為他們的兒子過兩歲生日。那天的天氣很好,天空一碧如洗,一絲絲涼爽的微風迎面而來。小男孩舒服地被媽媽抱在懷里,一邊還咿咿呀呀快樂地說著什麼。爸爸還從買東西的袋子里拿出一個會響的小玩意兒,給孩子玩,小男孩更加高興了,一家三口快樂地走在行人匆匆的道路上。

突然,飛機「嗡嗡……」的聲音傳入人們的耳朵里,走在路上的人們似乎感覺到了什麼,大家對望了2、3秒鍾。突然,有人喊:「飛機來了!飛機來了!」 緊接著,聽到的是人們的尖叫聲、吶喊聲。小男孩一家也不例外:母親緊緊地抱住孩子,父親也丟下手中的東西,去保護母親和孩子。飛機聲越來越響,還沒等大家跑到安全的地方去,先是一顆,後來兩顆、三顆……一顆顆從天而降的炸彈毫不留情地扎到了人們的身上,轟隆隆的聲音好像炸彈炸得更加起勁了:落下的速度越來越快,數量也越來越多……在場的人全部受到了日本鬼子的攻擊。小男孩一家也受到了同樣的災難。只見被炸彈炸傷的男孩父母已經奄奄一息,他們不顧自己的安危,奮力把小男孩推向一邊。與此同時,他們卻永遠的離開了人世。

這時,小男孩突然哇哇大哭起來。他是被眼前這一幕嚇哭的,他不想讓炸彈繼續下落,不想聽見飛機那嗡嗡的聲音,只想讓爸爸媽媽和他一起去過2歲生日,一起在碧藍的天空下一起散步,平平安安地度過每一天……

十年後……

男孩長大了,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解放軍,保家衛國,讓人民平平安安地度過每一天。

日本鬼子是多麼殘忍啊!我怎麼也忘不了中國八年來的恥辱與不屈!

黑白照片增強了我呼喚和平,憎恨戰爭的信念。

我們只想要一個沒有戰爭,只有和平的世界。

閱讀全文

與電影吳群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血仍未冷國語電影 瀏覽:822
粵語版電影邪下載 瀏覽:322
劍雨高清完整版電影在線收看 瀏覽:933
哪吒新電影在哪裡看 瀏覽:395
電影狙擊手女人 瀏覽:457
香港電影十年獲金像獎 瀏覽:759
做英語電影卡 瀏覽:481
恐龍動畫電影全集兒童 瀏覽:691
電影投資價格怎麼樣 瀏覽:879
海洋之歌電影中文 瀏覽:2
電影乘風破浪的演員 瀏覽:126
恐怖分子電影黑狗 瀏覽:133
如何把下載的電影放到電視上 瀏覽:115
八佰看電影 瀏覽:981
2014香港電影排行榜 瀏覽:663
女孩給男孩微電影 瀏覽:516
白雪公主大電影英文版電影 瀏覽:650
路飛是哪個電影里的人物 瀏覽:880
一個老頭死了睜開眼睛跳井了是什麼電影 瀏覽:421
千與千尋電影日語版高清下載 瀏覽: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