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從二〇〇〇年到現在我國有哪些電影在國外獲獎
馬背上的法庭(劉傑)、刺青、三峽好人、蘋果、圖雅的婚事
另外,還有其他獲獎影片
《李蓮英》獲第41屆柏林電影節特別鼓勵獎。
《哦,香雪》獲國際兒童和青少年電影中心藝術大獎。
《中國岩溶》獲西班牙巴塞羅那國家地質學電影節大獎——最高藝術質量獎。
加拿大、香港、中影合拍故事片《秦俑〉獲法國巴黎奇情動作電影展大獎——最受歡迎影片;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配樂。
《高產緊湊型玉米》獲捷克斯洛伐克尼特拉第8屆國際農業電影節教學片類二等獎。
《壁蜂》獲捷克斯洛伐克尼特拉第8屆國際農業電影節通俗科學類二等獎。
西影廠和台灣合拍故事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國際影評人獎和艾維拉諾莉特別獎。
《馬路騎士》獲法國馬賽國際女性電影節公眾大獎。
北影廠香香港合拍故事片《過年》獲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趙麗蓉獲最佳女演員獎。
《屠城血證》獲東京世界和平電影節故事片一等獎。
1992年《雙旗鎮刀客》獲第三屆日本夕張國際探險與幻想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
《來自火焰山的鼓手》獲第四十二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影片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義大利大衛獎評選活動「最佳外語片獎」。
《四十不惑》獲第四十五屆瑞士洛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評獎」。
《狂》獲第三屆不結盟國家電影節(朝鮮)「最佳攝影獎」。
《高朋滿座》獲蒙古第一屆喜劇電影節一等獎。
《秋菊打官司》(導演:張藝謀)獲第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血色清晨》獲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金球獎」。
《留守女士》獲第十六屆開羅國際電影「金字塔金像大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心香》獲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1993年《香魂女》(導演:謝飛)、《喜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血色清晨》、《四十不惑》、《雙旗鎮刀客》、《媽媽》獲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獎。
《天堂回信》(導演:王君正)獲第43屆柏林電影節「國際兒童青年電影中心獎」;荷蘭第7屆國際兒童電影電視節最高獎「兒童電影節獎」;美國芝加哥第10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成人評委和兒童評委兩項最佳影片獎;伊朗第9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雜嘴子》(導演:劉苗苗)獲第5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參議院特別獎」。
《找樂》(導演:寧瀛)獲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獎和特別榮譽獎;第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青年導演競賽項目金櫻花獎和東京都知事獎;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青年導演大獎」首獎,獎金35萬美元;第十五屆法國南特亞非拉三大洲電影節金熱氣球獎,男主角黃宗洛獲最佳男演員獎。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動畫片《森林、小鳥和我》獲第四屆開羅國際兒童電影節動畫、兒童電視節目組開羅金獎。
由田壯壯執導、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的《藍風箏》獲第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大獎,最優秀女演員獎(呂麗萍)、新人特別推薦獎和東京都知事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和國際影評聯盟大獎;洛杉磯影評家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日本福岡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獎。
《菊豆》(導演:張藝謀)獲保加利亞瓦爾納市首屆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鞏俐),鞏俐還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秋菊打官司》(導演:張藝謀)獲法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並名列香港第12屆電影金像獎最佳十大華語片之冠。
《大紅燈籠高高掛》(導演:張藝謀)獲英國影視藝術學院最佳外語片獎、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比利時電影評論家協會大獎。
《心香》(導演:孫周)獲第9屆法國蒙彼利埃中國電影節最高獎——「金熊貓獎」。
《隨風而去》(導演:肖鋒)獲第2屆東京國際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結尾獎。
《愛在東京)獲法國第14屆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留學生吳曉東)金獎。
台灣的《無言的山丘》獲首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日本福岡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劇本吉最佳美術指導獎。
台灣的《戲夢人生》獲第46屆戛納電影節評委獎。
台灣的《暗戀桃花源》獲第43屆柏林電影節特別榮譽獎。
台灣的《青少年哪吒》獲第6屆東京電影節青年導演競賽項目銅獎,第15屆法國三大洲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
香港的《籠民》獲首屆上海電影節評委特別獎,日本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影片和攝影獎。
中國教育電視片《水》獲得第二十屆「日本賞」國際教育節目大賽學前教育類銀牌獎。
吉林電視台攝制的電視紀錄片《遠離的願望》在挪威特羅姆索舉辦的自然紀錄片電影節上,獲特別榮譽獎;在義大利桑迪歐國際自然紀錄片電影節上,獲特別獎。
動畫片:上海美影廠《12隻蚊子和5個人》獲法國第19屆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教育獎。《悍牛與牧童》獲第3屆伊斯梅利亞國際紀錄片、短片電影節塔胡特銀像獎。
電視片:中央台《最後的山神》獲「亞廣聯」電視大獎。《遠在北京的家》獲四川國際電視節紀錄片大獎,《老磨坊》獲最佳男主角獎(吳京安)。
謝晉導演獲法國首屆《軒尼詩》創意和成就獎。
1994年《火狐》(導演:吳子牛)獲第四十四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推薦獎」和在法國蒙彼利埃舉行的中國電影節金熊貓獎。
中國遼寧電視台拍攝的電視紀錄片《兩個孤兒的故事》獲第二屆亞洲電視映像節最高獎賞——最優秀獎,中國中央電視台的電視片《姊妹溪》獲優秀獎。
《大氣層消失》(導演:馮小寧)在南斯拉夫金松嶺獲「金松嶺—94」國際環保、體育和旅遊電影節「銀松獎」。
《炮打雙燈》獲第42屆西班牙聖塞瓦斯蒂安電影節評委特別提名獎。女主角寧靜獲最佳女演員獎。
《鳳凰琴》獲第四次不結盟運動及發展中國家平壤電影節火炬銅獎。
《黃土高原徑流林業》在第11屆國際農業電影上,獲聯合國糧農組織獎。
1995年《紅粉》(導演:李少紅)獲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優秀單項獎視覺效果「銀熊獎」。
《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紅玫瑰的扮演者陳沖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女主角獎」。
《黃沙 青草 紅太陽》(導演:周友朝)獲首屆金色布拉格電影節金人大獎。
《戰爭子午線》(導演:馮小寧)獲第4屆東京國際兒童電影節「日本電影評論家獎」。這是中國抗戰影片首次在日本獲獎。
《黑駿馬》(導演:謝飛)獲第1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藝術節最佳導演獎,男主角騰格爾獲最佳藝術獎。
《民警故事》(導演:寧瀛)獲西班牙第43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和國際影評人大獎。
《紅櫻桃》(導演:葉大鷹)獲第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軒尼詩記者杯——最佳創意獎」。女主角郭柯宇獲最佳女演員獎。
《母親,沒有選擇》獲第5屆國際青年電視節大獎及最佳觀眾獎。
《二嫫》(導演:周曉文)獲第四屆國際電影節「瑪雅美洲豹」金獎,女主角艾麗婭獲最佳女演員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獲日本東京東影評論家大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張國榮獲最佳男主角獎。同時該片還獲得日本東京每日新聞電影大獎、最佳影片獎。
《陽光燦爛的日子》(導演:姜文)男主角夏雨獲第一屆新加坡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影片被美國《時新周刊》評為年度國際「十大最佳影片」第一名。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導演:張藝謀)獲第4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電影技術獎」;被美國全美影評人聯盟評為年度格里菲思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獲美國第61屆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電影獎「最佳攝影獎」。
《女兒紅》(導演:謝衍)女主角歸亞蕾獲捷克第30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女人花》(導演:王進執)獲葡萄牙第24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故事片大獎和「婦女電影獎」。
《蘭陵王》(導演:胡雪樺)獲美國洛杉磯桑塔·克拉里德國際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出品人鄭凱南獲榮譽獎狀;攝影顧長衛獲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攝影獎」。
《與往事乾杯》(導演:夏鋼)獲葡萄牙第24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俱樂部聯合榮譽獎。
《落河鎮的兄弟》(導演:蘇舟)獲美國第12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聯合國兒童權益宣言」獎。
《人約黃昏》獲馬那基國際電影節「銀攝影機大獎」。
《混在北京》中女主角劇雪獲大馬士革國際電影節「表演特別獎」。
《活著》獲香港第14屆電影金像獎評選「十大華語片」之一;男主角葛優獲「第4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藍風箏》獲香港第14屆電影金像獎評選「十大華語片」之一。
《東邪西毒》獲香港第14屆電影金像獎評選「十大華語片」之一。
《背靠背,臉對臉》獲香港第14屆電影金像獎評選「十大華語片」之一。
⑵ 八墩牛二是那個電影
出自電影《黃沙·青草·紅太陽》。
影片講述了在一個草青水美的村莊,住著年輕的寡婦甘草和她六歲的兒子鎖陽。甘草給人做鞋為生。牛二是個走鄉小販,他愛戀甘草,把掙的錢都貼補了甘草母子的生活。甘草也為他縫衣做飯,但不讓他近身。
劇情簡介
在一個草青水美的村莊,住著年輕的寡婦甘草和她六歲的兒子鎖陽。甘草給人做鞋為生。牛二是個走鄉小販,他愛戀甘草,把掙的錢都貼補了甘草母子的生活。甘草也為他縫衣做飯,但不讓他近身。她不愛牛二,她愛的是愛賭錢的八墩,認為他有男子氣。
牛二從外地回來,給甘草母子帶回許多錢和禮物,沒有使甘草動心。與此同時,八墩卻在賭場以牛羊為賭注狂賭。八墩很窮,但有飛刀絕技,他受雇於麻九,跟各路刀手比試飛刀,為麻九贏來許多牛羊,又把分得的牛羊輸在賭場。他就是賭不贏麻九,越輸越想贏麻九。
⑶ <羅生門>的故事介紹和導演\演員
劇情簡介
破落衰敗的羅生門下,躲避滂沱大雨的賣柴人和寺僧講述著一個奇怪的殺人案。名叫武弘的武士被殺,文明於京里的江洋大盜多囊萬被捉拿歸案,並聲稱自己是在與武士的決斗中將其殺死。然而「不懂,真的搞不懂」的是,武士的妻子真砂、武弘的亡魂、自稱目擊者的賣柴人卻各有全然不同的說法。
孰是孰非?謊言與真相在羅生門下依然難以捉摸。
導演黑澤明
黑澤明1910年3月23日出生於東京品川區大井町,是8個兄弟的老末。初中畢業後,黑澤明熱中於繪畫,並立志當一名畫家。由於受到哥哥影響,黑澤明在1934年考取助理導演,進入東寶電影的前身「PCL電影公司」拜名導演山本嘉次郎為師,學習導演和編劇。
1943年黑澤明獨立執導了處女作《姿三四郎》,一舉成名,與《海港花盛開》的導演木下惠介同被視為日本電影的新希望。1948年,黑澤明再執導筒,執意啟用三船敏郎擔任《酩酊天使》的男主角,從比,黑澤明和三船敏郎開啟了「黑澤明黃金時代」,成為日本最強的電影拍檔。截至《紅鬍子》為止的17年間,由黑澤明導演、三船敏郎擔綱的作品包括《羅生門》、《白痴》、《七武士》、《生之錄》、《蜘蛛巢城》、《大鏢客》和《天國與地獄》等片。不但1950年拍攝的《羅生門》,翌年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從此,黑澤明聞名於世界影壇,三船敏郎也先後以《大鏢客》、《紅鬍子》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男主角獎,兩人也因而在日本影壇建立了「國際的黑澤,世界的三船」的稱號。
1960年後半年到1970年初期,是黑澤明創作的低潮期,他和三船敏郎的關系突然決裂,從此,兩人不再跟對方說話,也沒有再合作,不過對於原因兩人都是三緘其口。1970年,他根據山本周五郎的小說《沒有季節的城市》改編的電影在票房上失利,黑澤明甚至因而企圖自殺。不過黑澤明很快就再站了起來,1975年他導演的日俄合資電影《德蘇烏扎啦》先後得到莫斯科影展金牌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1980年由法國電影公司出資,黑澤明與三船敏郎再度合作拍攝的《影子武士》則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漿。
1985年,黑澤明完成了巨型古裝片《亂人》。晚年的黑澤明熱心於創作古裝片,藝術上的追求也更加執著,作品也具有深沉的哲理內涵。
評論:
黑澤明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他常常為了一個鏡頭的完美不惜消耗眾多的人力物力。斯皮爾伯格曾說:「 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這充分體現了一位大師對另一位超級大師尤衷的贊嘆。
黑澤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男性藝術家。他的電影總在描寫日本的武士階層:武士階層的歷史,武士的道德風尚,武士階層的社會作用及演變等,通過藝術去歌頌錚錚鐵漢。黑澤明是不同情弱者的。如果說美國的西部片是美國文化的象徵,美國精神的象徵;那麼黑澤明的武士片也是日本文化的象徵,日本精神的象徵:武士那種忠於自己的團體、盡職、勇敢、正直、富有獻身精神,紀律和克己,以及粗獷的斗爭,是武士的品格,也是日本民族的品格。
他的影片具有十分強烈的影象感和深刻的道德觀念與哲理。他有著其他日本人少有的天資,即嚴密的邏輯思維和深邃的思想,使他成為日本最理念化的導演。他的創作方法十分特別,他喜歡由某一哲理觀念出發進行構思創作。他拍的許多影片都是自成一體的,甚至有時以一個字作為主題。他首先對生活、社會、人生有某一特定的觀念,然後去收集素材,構想人物和情節。這些情節和人物未必是真實的,相反是為了論證作者的哲理而被加工、誇張、強化的形象。電影只是他個人探索人生的試驗。他就是要把人放在試管之中,給予一定的條件和一定的刺激,以測定人的反應。
黑澤明是日本最歐、美化的導演。他曾把莎士比亞,陀斯妥也夫斯基,高爾基等人的作品改編成日本故事搬上銀幕。他也是最善於模仿美國電影的人,把現代化的電影手法與日本的民族傳統巧妙的結合在一起。他的《七武士》是部充滿激烈爭斗,又富有喜劇幽默和深含哲理的娛樂影片。在結構上完全是模仿美國西部片的模式。
《羅生門》觀後
事故只是一個托詞,用對話作敘述的手法是黑澤明認定的形式,這是黑澤明對一個語言構成的世界的認識。
三船敏郎(1920~ )
Mifune Toshirō
日本電影演員。1920年4月1日生於中國青島 。1946年進入電影界。1948年因主演黑澤明的《泥醉天使》而一舉成名。他主演的《保鏢》和《紅鬍子》兩度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他主演的影片還多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最佳影片獎,如《羅生門》、《七武士》、《不守法的阿松的一生》和《宮本武藏》等。他是日本第三個獲得文部大臣獎的電影演員。他主演的其他影片還有《蛛網宮堡》、《底層》、《大阪城的故事》、《山本五十六》、《黑部的太陽》、《日本海大戰》、《紅太陽》(與法國合拍)、《柳生家族的陰謀》等。
千秋實(Minoru Chiaki 1917-07-30)
http://www.mov6.com/name/nm0156928/
⑷ 黃沙青草紅太陽電影劇情
《黃沙·青草·紅太陽》就1994年公映的劇情電影,電影導演周友朝,出演鄭天瑋、孫大眾。電影敘述了在一個草青水美麗的村子,住著年輕的寡婦夏枯草和她六歲的孩子鎖陽。夏枯草給人做鞋謀生。牛清態二是個走鄉小攤販,他戀情夏枯草,把掙的錢都補貼了夏枯草母女的日常生活。夏枯草也為他縫衣煮飯,但不許他貼身。
《黃沙·青草·紅太陽》就1994年公映的劇情電影,電影導演周友朝,出演鄭天瑋、孫大眾。
電影敘述了在一個草青水美麗的村子,住著年輕的寡婦夏枯草和她六歲的孩子鎖陽。夏卜含枯草給人做鞋謀生。牛二是個走鄉小攤販,他戀情夏枯草,把掙的錢都補貼了型正笑夏枯草母女的日常生活。夏枯草也為他縫衣煮飯,但不許他貼身。
⑸ 中途島的影片主演
三船敏郎Toshiro Mifune
出生日期:1920年 4月1日
出生地點:中國青島
逝世地點:日本東京,器官衰竭
地區:日本
婚姻狀況:已婚
別名昵稱:Toshirô Mifune(譯名),
生於中國青島。4歲時隨父親到大連﹐1938年自大連中學畢業後﹐幫助父親經營照相館﹐不久在當地被征入伍。1946年歸國﹐同年進入電影界﹐1948年主演黑澤明的影片《泥醉天使》而一舉成名。三船敏郎善於扮演粗獷﹑強悍﹑動作性強的粗線條人物﹐中年以後則以扮演首領人物為多﹐他主演的影片多次在重大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羅生門》 (1950)﹑ 《七武士》 (1954)﹑稲垣浩導演的《不守法的阿松的一生》 (1958)分別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聖馬克金獅獎(大獎)﹑聖馬克銀獅獎和聖馬克銅獅獎﹐稲垣浩導演的《宮本武藏》(1954)獲當年奧斯卡最佳外國語片獎﹐ 《保鏢》 (1961)和《紅鬍子》 (1965)使他兩度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男演員獎。這些影片也都在日本獲獎。他和黑澤明長期的合作曾譽為「國際的黑澤,世界的三船」1997年因多處腎臟器官衰竭逝世。享年 77歲 。晚年患有輕度的老年痴呆症。遺作是 1995年熊井啟導演的「深遠的河」。主要作品還有﹕《蛛網宮堡》(1957)﹑《在底層》(1957)﹑《大阪城的故事》(1961)﹑《椿三十郎》(1962)﹑《山本五十六》(1968)﹑《黑部的太陽》(1968)﹑《祗園祭》(1968)﹑ 《日本海大海戰》 (1969)﹑《紅太陽》(法國﹐1971)﹑《柳生家族的陰謀》(1978)等。
查爾登·海斯頓 Charlton Heston
男, 生於1924年10月4日 ,美國伊利諾斯州埃文斯頓
逝世於2008年4月5日 (美國加州比弗利山)
星座: 天秤座
生平:1924年10月4日生於美國伊利諾斯州埃文斯頓。1949年他在歷史片《尤利烏斯·愷撒》中成功的扮演了名將安東尼奧,初露鋒芒。進入50年代,海斯頓片約不斷,由於他身材魁梧,五官線條剛毅,尤其是他的希臘鼻,使得其出演的影片多為大場面、大製作的電影,而角色亦幾乎都是聖人、偉人、望族、將軍、領袖等人物,因而促成了查爾登·海斯頓能快速竄紅的有利因素。
1959年終憑超級史詩巨片《賓虛》榮獲奧斯卡影帝桂冠。70年代他又推出了包括《失陷猩球》、《大地震》、《中途島》等商業大片,亦樹立了其銀幕超級硬漢形象。1977年榮獲奧斯卡人道主義大獎。80年代他多以拍電視為主,主演了史詩劇集《王朝》。1989年應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之邀前來執導話劇《嘩變》。還曾任美國電影學院院長。至90年代仍偶有客串演出,並以其渾厚的嗓音在幕後擔任配音和旁白工作。他最近的一部電影是2003年的《我的父親》。
2008年4月5日晚,查爾登在比佛利山莊家中辭世,享年84歲。
愛德華·艾伯特 Edward Albert
男, 生於1951年 2月20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
逝世於2006年9月22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星座: 雙魚座
生平:愛德華·艾伯特,美國電影演員,1951年生於洛杉磯,曾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求學,是電影演員埃迪·艾伯特和瑪戈的兒子,七十年代初步其父後塵,開始了電影表演生涯。他的第一部影片是 1972年同高蒂·韓、艾琳·赫卡特合演的喜劇片《蝴蝶自由了》,描寫一個有事業心的青年女演員愛上了鄰居的盲青年,但盲青年的母親卻出來橫加干預。這原是一出三人舞台喜劇,搬上銀幕後,由於演員表演出色,影片受到好評。接著他同瑞典大明星莉芙·厄爾曼合演《女人四十一枝花》(1973),描寫一個四十歲的離了婚的女人,在希臘度假時同二十二歲的青年發生戀情,他演的是男主角。此後,他又在一些影片中扮演主角,如《中途島》(1976)、《多米諾原則》(1977)、《希臘大亨》(1978)、《世界末日》(1979)等。
愛德華·艾伯特曾在1970年當過《巴頓》一片的製片助理,在西班牙參加外景拍攝工作,也是個攝影愛好者,作品曾在洛杉磯展出。
亨利·方達 Henry Fonda
男, 生於1905年5月16日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Grand Island
逝世於1982年8月12日 (美國加州洛杉磯)星座: 金牛座
身高: 185cm
本名:Henry Jaynes Fonda
女兒:簡·方達
兒子:彼得·方達
生平:亨利·方達在好萊塢和百老匯享有盛譽達50年之久。他是荷蘭移民的後代,父親開一家油漆店,少年時代曾立志當作家,在大學時代又迷上了戲劇,經常參加業余劇團的演出活動。1929年,他首次登上百老匯舞台。5年之後,他因成功地主演了喜劇《農夫娶妻》而一舉成名。 1935年,當好萊塢把這部轟動一時的劇作搬上銀幕時,他應邀繼續擔任男主角。在影片中,他那朴實、真摯、風趣的表演贏得了觀眾的贊賞。 從此,亨利·方達便頻頻來往於百老匯和好萊塢之間,成為美國電影和戲劇雙棲大明星,多年來一直活躍在舞台和銀幕上。四十年代的代表作是《青年林肯》、《憤怒的葡萄》和《荒野大決斗》,五十年代的代表作是《戰爭與和平》和《十二怒漢》,六、七十年代的代表作是《西部開拓史》、《碧血長空》、《蛇》等。
亨利·方達的演藝生涯持續到80年代初期,於1978年獲美國影藝學院頒發終生成就獎,1981年3月31日,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授予他特別榮譽獎,以紀念他「半個世紀來在電影表演藝術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所作出的不朽貢獻」。在拍《金色池塘》時,亨利·方達已重病纏身,身上帶著心臟起搏器。但他憑著高超的演技和對電影藝術的深摯感情,把片中諾曼這個人物演繹得生動感人,並憑此片如願登上奧斯卡影帝寶座。
亨利·方達一生共結婚五次,簡·芳達和彼得·方達是他與第三任妻子所生的女兒,簡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同樣也是好萊塢的演技派巨星。
⑹ 牛二甘草巴頓是什麼電影
牛二甘草巴頓是電影《黃沙·青草·紅太陽》。
《黃沙·青草·紅太陽》就1994年上映的劇情片,導演周友朝,主演鄭天瑋、孫海鷹。
影片講述了在一個草青水美的村莊,住著年輕的寡婦甘草和她六歲的兒子鎖陽。甘草給人做鞋為生。牛二是個走鄉小販,他愛戀甘草,把掙的錢都貼補了甘草母子的生活。甘草也為他縫衣做飯,但不讓他近身。
電影名字來源
本片獲布拉格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
這部電影的劇本寫作倒是有一點主動,構想來自於為《雙旗鎮刀客》采景時對西部的感受。
最初叫《賭徒》但遇到了很多的麻煩,比如投資的問題,審查的問題等等。審查時他們甚至連《賭徒》這個名字都不讓用,事過幾年之後這部電影真正拍攝放映也沒有用這個名字。名字變成了《黃沙•青草•紅太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黃沙·青草·紅太陽
⑺ 請問《頭文字D》中的「red suns」為何翻譯成「紅蠍子」
不論是動漫還是電影都是翻譯成「紅太陽」
紅蠍子純屬翻譯者低能,不要見怪,大家包涵包涵
⑻ 我要紅太陽731電影地址發我344。703。749
黑太陽731 完悉並整版數陸塌-電影-在線觀看-雅酷薯圓高清視頻
http://www.yaku.tv/programs/132995.html?ptag=vsogou
⑼ 紅太陽照邊疆是什麼電影插曲蓋克主演的電影
紅太陽照陪返邊疆是蘆納飢兵團歲月電影插曲蓋克主演的電影。《紅太陽照邊疆茄帆》是一首反映延邊人民的精神風貌和風土人情的歌曲,由韓允浩作詞,金鳳浩作曲。該曲氣勢恢宏,旋律激昂,鏗鏘有力的唱出了邊疆地區壯麗的景色和延邊人民飽滿的精神。
⑽ 紅太陽的意外成名
「一開始完全沒有想到這盒專輯會如此轟動!」在專輯中演唱了《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十送紅軍》、《洗衣歌》等歌曲的李玲玉,最初參與演唱只是因為編曲金巍是她的好朋友。「他要我過來錄幾首紅色歌曲,我也沒想那麼多就來了。但是等專輯出來之後不久,我坐在計程車的時候,就聽見司機在放那盒磁帶,然後大街上到處都能夠聽到。完全想不到這些歌能再次紅起來。看來,經典就是經典。」
《紅太陽》製作團隊的另一位核心人物——錄音師張小安如今已是中國十大錄音師之一。當年重錄那些老歌時也讓他頗為動情,因為每一首歌都有他的成長記憶。「首先裡面乎拍空每一首歌拿出來我都會唱,其次才輪到我們在這個唱片上下的功夫。錄制的時候,我們也借鑒了之前這些歌的錄制方式,然後採用了之前沒人採用過的方法,就是用錄流行歌的方式去錄制這盒專輯,這也是這張唱片成功的一個原因。」
「在棚里錄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有感覺了。」工作完成得很快,大概只用了兩個月時間。而對於馮海寧來說,那兩個月留下了一段快樂的記憶,「當時的工作人員也都是唱著紅歌長大的,所以當歌星拿著譜子進棚錄歌時,整個錄音棚的工作人員都很興奮,甚至一起哼唱起來。」
《紅太陽》的風行不是因為舊,而是因為新。流行曲風、流行歌手演繹、現代的配器與經典的旋律結合,造成了驚人的流行現象,也讓原本對紅歌生疏的年輕人有了新的認識。在當時,崔健的《南泥灣》和《紅太陽》一起唱遍中國,理查德·克萊德曼在中國的音樂會上用鋼琴奏響了《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的旋律,「紅太陽熱」不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老歌,而變成了一種時尚潮流。
1992年夏天,受《紅太陽》的啟發,崔永元策劃錄制了電影老歌聯唱的合輯《寧死不屈》,盡管銷量無法與《紅太陽》相提並論,但也仍成為那個懷舊的時代文化符號。從那以後很長賀毀時間,每年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也幾乎都會有這種紅歌聯唱。直到今天,這一代人進KTV最愛點唱的還是《紅太陽》里的歌曲。馮海寧聽說有人在婚禮上放起《紅太陽》,還有不少出國定居的朋友給她打來電話,說每次歲瞎聽到《紅太陽》,便會想念當年經歷的風雨,以及一去不返的青春。
《紅太陽》走紅後,中唱上海公司成立了紅太陽音樂工作室,繼續推出了5輯《紅太陽》系列,隨後也簽約了王炎等流行歌手。這也堅定了馮海寧做中國元素流行音樂的信心。「就我本人來講,做中國本土的文化、音樂一直是我的夢想。」後來,馮海寧離開中唱自己成立了天韻文化公司,對她來說「紅太陽「仍是難以磨滅的情結。「我旗下的歌手至今仍會偶爾翻唱紅歌。」
最近推出紅歌專輯的胡彥斌仍記得自己10歲左右時,第一次通過家裡的錄音機聽到了《紅太陽》。「那個專輯一直在錄音機里放了很多遍,放到磁帶都捲起來了。」這也是紅歌在另一代人身上的基因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