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青春之歌》主要內容是什麼
《青春之歌》是楊沫以親身經歷為素材創作的半自傳體小說,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過程中發生的「九·一八事變」到「一二·九運動」的愛國學生運動為背景,通過女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故事,構築了革命歷史的經典敘事,也揭示出知識分子成長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青春之歌》的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尤其是幾個正面人物,真實感人。這部小說是學生和知識分子題材作品中的優秀成果,有很大教育作用。
人物介紹
1、林道靜——中國青年知識分子的藝術典型
林道靜的生命歷程演繹著五四以來時代女性相似的命運和追求:林道靜受過新的教育,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的啟蒙,這使她不再認同傳統中國女性在父權制下屈從、依附的地位和無奈的歷史宿命,而有了對個人自由和理想的嚮往與追求。
2、余永澤——林道靜的前任男友,地主少爺出身的北大學生
在回鄉探親時救起了投海自殺的林道靜。回北平之前,余永澤通過關系,把林道靜安排在楊庄教書。和林道靜同居後,很快暴露出他的自私、卑微和庸俗的個性。余永澤反對林道靜和進步青年來往,對林道靜和盧嘉川的交往非常嫉妒,有意製造事端,使林道靜感到難堪。
Ⅱ 關於《青春之歌》的解讀或評論
作者簡介 楊沫,女,1914年9月25日生,原籍湖南省湘陰縣。原名楊成業,後又用名楊君默、楊默,早期文章還曾用過「小慧」的筆名,抗日戰爭後期名楊沫至今。楊沫出生在官宦家庭,13歲時考入北京西山溫泉女子中學,3年後因家道中落,半途輟學,在河北省香河縣、定縣等處教小學,後又在北京當過家庭教師,書店店員。這時期開始接觸共產黨員和革命知識分子,閱讀馬列主義著作。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後,陸續擔任報社編輯工作,曾任《黎明報》、《晉察冀日報》和《人民日報》的編輯和副刊主編。解放後,曾在北京市婦聯宣傳部工作一時期,1952年調中央電影局劇本創作所任編劇,後轉為北京電影製片廠編劇。1963年起成為北京市作家協會專業作家,兼任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78年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楊沫最早發表的處女作是散文《熱南山地居民生活素描》(1934),此後在抗日根據地寫過短篇小說、散文、報道等,1950年發表了中篇小說《葦塘紀事》。1958年1月出版了她的代表作《青春之歌》。1959年9月,《青春之歌》由作者改編為電影文學劇本。被認為是國慶10周年的「國產新片展覽月」中最優秀的影片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停止筆耕。粉碎「四人幫」以後,又重新開始創作,1978年發表了短篇小說《紅紅的山丹花》。1980年出版了長篇小說《東方欲曉》(第一部),1980年出版了《不是日子的日記》。1981年出版了,《楊沫散文選》。1985年出版《自白—我的日記》。最近又推出《青春之歌》的姊妹篇《芳菲之歌》。
內容概要 林道靜出生在一個大地主家庭,親生母親出身貧苦,被她父親林伯唐霸佔成姨太太,後又被逼死。林道靜從小像個小狗似的成長。中學畢業後,家裡破產,父親離家逃走,非親生母親徐鳳英,逼她嫁給胡局長,想把林道靜變成她的搖錢樹。她憤然逃出北京的家,來到北戴河投親謀職,沒想到她表哥夫婦已辭職離開了此地。為難之際,又被楊庄小學校長余敬唐欺騙。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她選擇了大海作為自己的歸宿,就在她跳向大海的一剎那,北平大學國文系的學生余永澤救了她。余永澤的言談舉止打動了林道靜,使林道靜暫時忘掉了一切危難和痛苦,同意余永澤的勸說,留在楊庄當小學教員,並且對教書生活和孩子們也漸漸發生興趣。有一天,林道靜在課堂,把「九·一八」的慘痛消息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惡,以及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一氣向小學生們講了整整一堂課,激起了孩子們的愛國情緒。遭到余敬唐的冷嘲熱諷。林道靜辭去了小學教員的工作,毅然跨上了去北平的火車,去投奔她的要好朋友王曉燕。王曉燕是和林道靜同歲的高小學生,她父親王鴻賓是北大歷史系教授,王曉燕現在已是北大歷史系一年級學生了。林道靜在北京沒有生活來源,尋找工作又到處碰壁,還險受一個日本人的欺侮。在余永澤的柔聲哀求中,林道靜和余永澤同居了。余永澤的溫存和體貼,使林道靜也感到幸福和滿足。但她也漸漸發現了余永澤的自私和無情,美麗的夢開始破滅。後來她結識了盧嘉川、許寧、鄭瑾等一批愛國學生。林道靜開始如飢似渴地讀革命書籍,積極參加進步活動,盡管余永澤極力反對,林道靜還是和北大學生一起上街,參加紀念「三·一八」遊行。後來戴愉叛變黨組織,他知道的組織紛紛遭到了破壞,許寧、侯瑞等革命學生被捕。盧嘉川為躲避敵人追捕來到林道靜的住處。當林道靜替盧嘉川送信時,余永澤在家裡見到了盧嘉川,他出於自私和嫉恨的心理,將盧嘉川趕出家門,結果盧嘉川也被捕了。林道靜終於明白了政治上分歧、不是一條道路上的「伴侶」是沒法生活在一起的,光靠著「情感來維系,幻想著和平共居互不相擾,是自己欺騙自己,她終於和余永澤分手了。盧嘉川、許寧等進步學生和人士在獄中仍堅持斗爭,一些革命者被殺害了。林道靜與所有進步朋友失去了聯系,她把盧嘉川臨走前留下的一包宣傳品拿出來,想起盧嘉川對她說過的話,備受鼓舞。她開始獨立作戰。她靠黑夜的掩護到大小胡同張貼宣傳標語和散發傳單。青年們看到傳單深受鼓舞,他們相信共產黨又活躍起來了,革命高潮也許又要來到了。而敵人卻非常害怕。戴愉又以革命者的面目騙取了林道靜的信任,結果林道靜也被戴愉出賣慘遭被捕。胡局長又一變為黨部特務,親自出面對她利誘恐嚇兼施,她不為所動。敵人沒辦法就放了她,但被特務們監視著。這時她的朋友王曉燕和李槐英來到她的身邊,在王曉燕的父親和她的朋友幫助和掩護下,林道靜平安逃出了北平,來到定縣當上了小學教員。幾個月過去了,鄭瑾介紹了一位叫江華的同志來到她這里,正當她苦悶孤獨的時候,見到了江華,也就是領導紀念「三·一八」遊行的革命同志李孟顒,林道靜高興極了。江華是一位地下黨員,他又給林道靜講了許多革命道理,教導她如何了解農民的疾苦,如何深入到農民當中去,組織農民站起來和地主老財作斗爭。在江華的直接領導下,林道靜積極參與了麥收時農民搶收麥子。她向江華提出了入黨的請求。江華鼓勵她勇敢地接受黨的考驗,由於革命活動暴露,江華通知林道靜回北平。林道靜按照江華的指示回到北平,去找鄭瑾聯系,沒有找到。不久,林道靜再次被捕。她拒絕在「自首書」上簽字,遭到敵人的嚴刑拷打。在牢里她見到了鄭瑾(真名林紅)。林紅的革命精神給了林道靜和難友以巨大的鼓舞。林紅被害後,林道靜揭穿了女特務,開始參加獄中的絕食斗爭。後來得知盧嘉川也被殺害了。此時,江華來到北平和獲釋的侯瑞開始營救獄中的同志。日寇佔領北平前夕,在同志們的營救下,由王鴻賓教授出面保釋林道靜出獄。林道靜來到王曉燕家。王曉燕一家非常正直善良。叛徒特務戴愉正在欺騙王曉燕,而王曉燕一家沒有認清他的本來面目,還把他當作革命者。在江華等人的介紹下,組織上研究了林道靜的全部歷史,考察了她在獄中的表現,批准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化名路芳到北大做學生工作,組織愛國學生和國民黨進行斗爭。由於戴愉的欺騙,王曉燕以為林道靜是個叛徒,便不理睬她。林道靜在北大遭到學生中的特務王忠等人的毒打。她毫不屈服,仍堅持斗爭。在黨的指示下,她和侯瑞積極爭取王曉燕。他們以有力的證據揭穿了混在學生中的特務王忠等人,王曉燕開始醒悟了。叛徒戴愉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正當林道靜苦悶的時候,江華又帶來了黨的指示。林道靜的態度更堅決果斷了。她和侯瑞一個班一個班地去發動學生,及時抓住學生的苦悶心理給予啟發引導,把學生都組織起來,幾個系先後成立了學生自治會。一天早飯時分,江華冒著大雪來告訴林道靜,市委決定由學聯組織「一二·九」大遊行。1935年12月9日,轟轟烈烈的「一二·九」運動爆發了。由於發高燒,林道靜沒能參加「一二·九」大遊行。「一二·九」之後的一星期內,黨緊密地團結了各個學校涌現出來的大批積極分子,廣大愛國青年也紛紛奔到民族解放的戰場上來。於是黨的力量,人民的力量迅速擴大了。為了繼續擴大「一二·九」的成果,為了發動更多的群眾湧向正義的愛國之路,為了反對出賣華北的冀察政委會的成立,12月15日晚,黨領導學聯的負責人決定在12月16日偽「冀察政務委員會」正式成立的日子,再一次號召全市的大中學校來一次規模更大的示威遊行。江華連夜通知林道靜關於第二天的行動計劃,北大的工作他全部交給林道靜負責。林道靜整整奔忙了一夜。她、侯瑞和其他黨員以及積極分子們,分頭分工負責組織,終於在三四個鍾頭內秘密動員了一批北大同學去參加遊行示威。一切組織布置妥當,她才作為一個遊行群眾奔向集合地。在遊行隊伍中,她首先看見了李槐英——這位曾經同情和幫助過林道靜的女學生,後來不問政治,當了「校花」、「皇後」,可是,日寇的暴行,終於使她覺悟過來。王曉燕的父母全來參加遊行了。工人、小販、公務員、洋車夫、新聞記者、年輕的家庭主婦、甚至退伍的士兵都陸續涌到了遊行隊伍中來。無窮盡的人流,鮮明奪目的旗幟,嘶啞而又悲壯的口號,繼續沸騰在古老的故都街頭和上空,雄健的步伐也繼續不停地前進——不停地前進。
作品鑒賞 楊沫的《青春之歌》是新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寫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它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以學生運動為主線,描繪了當時我國各類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和所走過的道路。塑造了眾多的知識分子形象,如盧嘉川、林紅、江華等,他們是堅定的共產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他們遵照黨的指示,領導學生運動,宣傳愛國主義思想。盧嘉川把林道靜引上了革命道路,而在林道靜的成長道路上,林紅的堅強不屈、英勇頑強的精神,江華穩健、老練的工作作風對林道靜最終能成為一名堅強的共產黨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共產黨不僅培養了像林道靜這樣的小知識分子,而且以它崇高的目標,忘我的精神培養和熏陶了眾多的知識分子,這樣才能有轟轟烈烈的「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此外還有在學生中宣揚悲觀情調、最後又禁不住敵人的引誘變成叛徒的戴愉;自私自利、平庸、狹隘的余永澤,他沒有愛國主義的熱血,整天死守著他溫暖的小窩,對投奔他來的老長工,表現得非常冷酷,竟毫無同情心地把魏老山趕出家門,當他知道林道靜跑出去送給魏老山三十塊錢後,冷冷地諷刺林道靜是拿他的錢裝好人。還有思想空虛、貪圖享樂、最後淪落為玩物的白麗萍。還有王曉燕父子,他們同情學生、痛恨國民黨政府,但又書生氣十足,以至被戴愉利用。作者用墨最多的還是林道靜的形象。林道靜出生在一個大地主家庭,她的母親是被她父親霸佔了的貧農女兒,她身上「有白骨頭也有黑骨頭」,她心地善良,同情民眾,憎恨她的家庭,反抗她的家庭,為追求自由離家出走,想靠自己的力量謀求生存。但是她雖然逃離了她家庭給她設置的網,卻又踏進了余敬唐的羅網。她從絕望走向自殺的道路。北大學生余永澤救了她。余永澤以「騎士兼詩人」的風度和溫情體貼贏得了林道靜的愛情。他們度過暫短的愛情生活,在許多實際問題上發生分歧。嚮往自由追求革命的林道靜,終於認清了余永澤自私、庸碌、狹隘的本質,毅然與余永澤分手。林道靜跨出了「愛」的小圈子,標志著她思想歷程和人生道路的重要轉折。這時期她的主要思想特徵是嚮往革命,並投身到革命。她張貼標語,撒發傳單,單槍匹馬地進行革命活動,遭到國民黨特務的逮捕。黨組織營救了她,把她秘密護送到定縣農村。在這里,黨又派果敢、機敏、干練的江華同志領導她工作。在江華的幫助和教育下,林道靜的思想逐漸成熟起來。在獄中,她又親眼看到了共產黨員林紅面對敵人的屠刀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經受住了黨的考驗,出獄後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林道靜終於從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作者通過曲折的情節,細膩地挖掘林道靜的內心世界,描繪了林道靜的思想感情的發展脈絡,真實而生動地揭示出知識分子只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才能尋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能有光明的前途。林道靜的形象真實感人,栩栩如生,可以說是這部小說在藝術上最成功之處。
作品在結構上始終循著一條主線——就是以林道靜的成長和行蹤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由林道靜帶出各種人物。這樣架構篇章,使得結構單純,嚴謹而完整,也正因為這樣的結構,才使得林道靜這一人物形象豐實、飽滿,生動而感人。同時這樣的結構也很適應中國讀者的欣賞習慣
長篇小說《青春之歌》是作者以高亢激昂的旋律為愛國知識分子寫下的一首青春的贊歌。作品自1958年1月出版以來,深受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年學生的喜愛。人們對《青春之歌》的青睞,主要是因為它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個由個人奮斗和反抗而走上革命道路的知識分子典型形象。
林道靜是大地主林伯唐強暴佃戶姑娘秀妮所生,母親投河自盡後,小道靜受盡了養母的百般虐待。這種特殊的生活遭遇,既形成了她倔強、富於反抗、同情勞動人民的品質,另一方面,又使她染上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習性。這一性格的雙重色彩註定了她在走向革命道路的過程中,要經受更多的痛苦和磨難。
林道靜在成長道路上經歷了一個十分艱難的歷程。高中畢業後,養母將她作為搖錢樹,逼她嫁給胡夢安作姨太太,為反抗封建婚姻,她離家出走。可是逃出虎口,又差點落入狼窩。不甘屈服,但又無力抗爭的她,只得用死來反抗這個黑暗的社會。余永澤救起了她,並給了她一片溫情的小天地,她也曾一度想從愛情中尋找幸福,可她很快發現自己又成了余永澤的「玩偶」。她因不滿足這種被關在「鳥籠」中沒有自由和獨立人格的生活,而再次陷入痛苦之中。林道靜的這段經歷,不僅真實再現了30年代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無路可走的痛苦處境,而且也形象地說明了,個人反抗是軟弱無力的。
就在林道靜苦悶彷徨之時,她結識了共產黨員盧嘉川。他引導她閱讀進步書刊,學習革命理論,並逐漸投身於火熱的斗爭。日漸覺醒的林道靜發現自己以前「好象個糊塗蟲」,也使她進一步看清了余永澤自私、庸俗的真面貌。當余永澤趕走盧嘉川,導致盧被捕,最後犧牲時,林道靜終於與他分手了。從林道靜與余永澤的決裂過程,我們可以看到林道靜在探求光明人生道路中的又一曲折經歷。這以後,她經受了一系列血的教訓和斗爭實踐的艱苦磨煉,尤其是女革命者林紅的熱情幫助,以及她那誓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使她進一步懂得了人生的意義是為人民,為革命而奮斗。她看清了自己思想深處存在的溫情狂熱,多愁善感的小資產階級思想,並自覺在平凡而艱苦的工作中鍛煉自己。在北大,當不顧生活的困苦,且忍受著同學們把自己當特務毒打的屈辱而積極地開展工作,勇敢地站在抗日救亡第一線的林道靜出現在讀者眼前時,人們怎能不為她高興和驕傲呢?經過艱難的跋涉,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林道靜終於成為英勇的無產階級先鋒戰士了。林道靜的成長過程告訴我們:知識青年只有將個人命運融入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中,其青春才是最壯麗和輝煌的。
《青春之歌》的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人物塑造上,作品不僅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一典型,而且還通過林道靜的成長,刻畫了國難當頭時走著不同道路的知識分子形象。他們中有無產階級先進分子、林道靜的引路人盧嘉川、江華和林紅;有民族危亡之時,名利熏心、整天想著個人幸福的余永澤;有開始傾向革命,但最終因貪圖享樂而成為別人手中的玩物的白麗萍。正是這些與林道靜相互映照的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形象,立體地反映了「一二·九」運動前後動盪年代我國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為進步知識分子譜寫了一曲青春的頌歌。
Ⅲ 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高中生微電影劇本
中學生校園舞台話劇劇本《青春之歌》
人物:女教師學生甲學生女學生乙
學生甲(邊上場邊唱):誰在乎,我的心裡有多苦,誰在意,我的明天去何處,成績差,挨過多少白眼,多少皮肉苦。其實我心裡比誰都痛楚……
(白):唉,大夥有所不知,現在最怕期中期末的考試,每次考完試回到家,我都是心驚膽顫。80分以下是女子單打,70分以下是男子單打,60分以下是男女混合雙打。我算是整明白了,人這輩子最痛苦的事情是什麼?是有家不敢回,有游戲不敢玩啊……嚎!
學生女(邊走邊打電話背著書包生氣的上場):不要你們管,我就要去就要去!
學生甲:(唱)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哇,說走咱就走哇,往前走,莫回頭……
學生女:去去,搗蛋鬼,我正煩著呢,別找打啊?
學生甲:百靈鳥,不瞞你說,這會我也正煩著呢,要不要我們來個男女混合雙打?
學生女:你討厭!
學生甲:我可是一片好心啊,看你心情不好,有心邀你打會游戲嘛!
學生女:玩物喪志,都快考試了,還有心情打游戲?
學生甲:呵呵,百靈鳥,我看你不也是天天哼著小曲,整天放聲歌唱嗎?
學生女:唉,別說了,我正為這事發愁呢。
學生甲:古人雲,人在江湖飄,哪能沒煩惱?本人最擅長幫助女生排憂解難,包你迅速恢復快樂,首次療程只要80,後面鞏固治療100,加強治療期150!
學生女:沒心情和你玩笑的,我現在缺的就是錢!
學生甲:為什麼?
學生女:我很想報名參加《我愛記歌詞》,可爸媽都是堅決反對,還說以後要對我進行經濟制裁,限制我的零花錢。
學生甲:沒關系的,可以分期付款,支持信用卡!一定包你滿意!
學生女(調侃地):我想問你借錢!
學生甲:啊?問我借錢?這……也沒問題,女生問我們借錢哪有不借的道理?
學生女:那好,先借我200
學生甲:老規矩,把你作業給我抄一個月。
學生女:一星期。
學生甲:二星期---
學生女:行!就這么定了!
學生乙(臂戴義務巡邏員紅袖章,手拿手電筒上場):我是校園義務巡邏員,每天方學看一看。(唱):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原來有個女孩……
學生乙:有情況!(拿手電筒照學生甲、學生女)你們孤男寡女的在這里幹嘛呢?知不知道,男女之間的文明距離是多少?
學生甲:好像一公里吧?
學生乙:一公里有點誇張,但至少也得有個百把幾十米才安全。
學生甲:那看來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不文明當中啊?!
學生女:我看你就不像好人。
學生乙:(指著臂章)我可是標準的良民啊,百靈鳥,我可正要找你呢,昨天晚自習8:30有人舉報你在在女廁所唱歌!我們的政策還有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優待俘虜,繳槍不殺!
學生女:我就是要唱,我想唱歌呀我就唱,唱起歌來心情多麼舒暢。/歌唱吧青年朋友們,因為生活應該是這樣。/一張一馳是文武之道,莫把自己弄得總是那樣緊張……(白)看你能把我怎樣?
學生乙:我……(唱)卧……似一張弓,站是一顆蔥!
學生甲:像,太像了。
學生乙:像什麼?
學生甲:像顆蔥啊。
學生乙:學生時代,少搞個人崇拜。
學生甲:我還崇拜你?你多大了?幾歲上的學呀?上沒上幼兒園?進沒進托兒所?有多長的團齡?寫過幾份入黨申請書?值得我崇拜?
學生乙:怎麼小瞧人是不,本人,方年16,未婚。才高八斗,氣宇軒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無所不能!
學生女:那作為好同學,你就幫甲把的學習成績搞上去,將來考上個理想的大學吧?
學生乙:男孩子成績上不去,大多與青春期心理有關。(嚴肅)男學生與女孩子交往只能影響學習,我們要把這種朦朧的感情扼殺在搖籃里……
學生甲:你找打啊?
學生乙:開個玩笑,緩和下尷尬的氣氛,我也是身為巡邏員,心在同學中啊。
學生女:這還差不多。
學生乙:##(對甲)不過我給你出個好主意,你去找幾根木頭,搭一個架子,往寫字台前一放,上面拴上鐵鏈,掛個炭火盆,盆里燒把烙鐵,等那烙鐵燒得……
學生甲:打住,這是學習還是嚴刑供啊!
學生乙:學習嘛,一定要刻苦,古人懸梁刺股終成大器
學生甲:我們家那是天花板,上哪找房梁去?
學生乙:要不你就去抓幾十隻螢火蟲,裝個塑料里,往寫字台上一弔不就完了嗎!
學生甲:我上哪找那麼多螢火蟲去?
學生乙:你可以白天去抓螢火蟲,晚上再學,不就夠用了?
學生女:那白天咋不學習呢?
學生乙:這個,……我倒沒想到……?
女老師(上場,唱):夜深人靜的時候,是心煩的時候,心煩的時候不睡覺,學生個個湧上我心頭……(白):現在學生越來越難教,擺個架子比天高,作業做的一團糟,橫看豎看全是抄。####,你們幾個在討論什麼呢?這么熱鬧!
學生甲:我們在……我們在……討論學習問題。
女老師:什麼學習上問題不找我啊?
學生乙:#老師,我們在討論的是……心裡問題。
女老師:心理問題?誰的心理有問題了?
學生甲、學生乙(同指學生女):她心理有問題!
女老師:她有什麼問題?
學生乙(問學生甲):對她有什麼問題?
學生甲:她和媽媽吵架了!
女老師(問學生女):##,有什麼問題可以跟老師說說嗎?
學生女:我……我……爸媽一點都不理解我!
女老師:你爸媽怎麼不理解你了?
學生女:我想報名參加《我愛記歌詞》,可爸媽都堅決反對,還限制我聽歌、唱歌。
學生甲:#老師,我也有問題,我爸媽嚴重反對我上網,逼我遠離現代化文明生活。
學生乙:#老師,我也有煩惱,學習壓力像座山,成績總也上不去。
學生女:我要參加《我愛記歌詞》比賽!
學生甲:我要參加中國達人秀。
學生乙:我要參加《非誠勿擾》!
其餘人合::啊?!
女老師:呵呵,你們這都些都不是什麼大的問題,老師當年也和你們一樣,愛唱歌、愛跳舞、愛玩。作為青春期的學生們,一定要學會控制好自己,其實父母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孩子好!,
(對學生女):##,其實爸媽和老師一樣,都希望你將來能成為一名歌星。但學生時代的首要問題是學習,我們要在不迷失大方向的前提下去發展自己的個人愛好秘興趣。爭取全面發展將來才會走的更遠,唱的更好!
(對學生甲)##,其實你在電腦方面有一定的愛好是件好事,但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合理地運用網路,它就會成為你的好幫手,反之,則可能會成為把你推向黑暗深淵的幕後黑手。老師希望你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名電腦工程師。
(對學生乙)你們要知道,自己的未來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以後的成功都要靠今天的努力和奮斗。你們的人生路要走的還很漫長。如果你們現在把握不好方向,不好好學習,就會影響到將來一生前程的。
學生女:#老師,我不參加《我愛記歌詞》比賽了!
學生甲:我不參加中國達人秀比賽了。
學生乙:我不參加高考了。
合:啊?!
學生乙:我不參加《非誠勿擾》了。
女老師:你們明白這個道理就好,學習其實說難也不難,世上無難事,就怕有心人!記住,你們的未來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以後的成功都要靠你們今天的努力和奮斗!
學生女(手機鈴聲響起):是我媽媽。
幕後音)##,你在哪裡?媽媽錯了,媽以後不幹涉你了行嗎?你喜歡唱歌畢比賽你就去吧。
學生女:媽,你沒錯,是我錯了!媽哪有不管女兒,媽,我這就回家。
電話里)乖孩子,我和爸在家等你!
(學生女跑下)老師再見!
女老師:這就對了,(對學生甲、乙)你們也是一樣,早上回家吧,別讓爸媽多為你們操心!
學生:#老師,很晚了。您也回去吧,再見!
女老師(邊再見邊下邊唱)只要你們努力學習,對於我來講已經足夠,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
學生甲、丙:我們是快樂的初中生,我們青春,我們熱情,沒有什麼可以難到我們的!(下)
(幕後音樂漸漸響起,配樂詩旁白):
在青春這個龐大舞台上
夢想是大海。
我們拼搏著匯聚向大海
夢想停滯在地面上
我們終將被蒸發掉,不復存在
我們若要生存著,生存的精彩
就要到能容納我們的地方去
找到生存價值
讓我們放飛青春
尋找不一樣的未來 奏響屬於自己的無悔的《青春之歌》…
Ⅳ 《青春之歌〉〉作品簡介
七 《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楊沫著,北京出版社出版。《青春之歌》這部長篇小說創作於50年代。它描寫的是自"九一八"至"一二九"這歷史大風暴中,北京的一批青年學生為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所進行的頑強斗爭。小說中刻畫的林道靜、盧嘉川、江華等一批栩栩如生的青年知識分子形象,象徵著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這些青年知識分子成長的道路,對當代青年亦不無啟迪。林道靜的成長代表著一個「小資」的知識分子在向共產黨靠近的過程中從軟弱到堅定的必然經歷,楊沫用革命、愛情、理想譜寫了這首飛揚的青春贊歌,曾是一個時代年輕人的必讀書。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
《青春之歌》是通過青年知識分子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來反映這場歷史大風暴的。林道靜出身於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當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當官僚特務的玩物,在她不斷為個人的命運掙扎時,卻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她自殺未遂,教書被逐,尋找職業四處碰壁……作家以充滿激情的筆墨,真實地展示了林道靜充滿坎坷、充滿荊棘,但卻是豐富多彩的人生之旅,成功地塑造了盧嘉川、江華、余永澤等不同類型的知識分子的藝術形象。
《青春之歌》情節真實感人,文筆流暢優美,時代色彩濃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讀者,是一部常銷不衰的優秀青年讀物。
作者簡介:
楊沫(1914-1996),原名楊成業,祖籍湖南湘陰,生於北京。中學時因家道中落而輟學,遂輾轉奔波於河北保定、香河及北京等地,間或以鄉村教師、書店店員和家庭教師為業,生活動盪不安。1933年開始接近共產黨人,七七事變後赴晉察冀邊區投身革命,並開始文學活動。1950年出版中篇小說《葦塘紀事》,1951年起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青春之歌》,歷時六年而成。此外,還著有長篇小說《東方欲曉》《芳菲之歌》《英華之歌》等。
九·一八"事變前,女學生林道靜因反抗地主家庭逼婚,投海自殺,被大學生余永澤所救,隨後二人結了婚.婚後林道靜遇到共產黨員盧嘉川,在共產黨員英勇獻身精神鼓舞下,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二·九"運動的領導人之一。
《青春之歌》是著名表演藝術家崔嵬在1957年與陳懷皚合作導演的第一部影片。這部影片由楊沫根據自己的同名小說改編。
《青春之歌》的攝製成功,豐富了建國以來的電影文庫。 林道靜的道路概括了30年代中國革命知識分子成長的歷程。林道靜從個人奮斗到獻身革命,從小資產階級的正義感的愛國心轉變為自覺地為實現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理想而投入革命的洪流,正是同時代千千萬萬革命知識分子的道路的真實寫照。同時,影片反映了1931年到1935年國破家亡的黑暗歷史,也反映了「12·9」前後風起雲涌的愛國運動,革命永遠是歷史的火車頭,《青春之歌》所反映的波瀾壯闊的斗爭和高昂的革命精神,將激勵著我們在實現四化的征途上義無反顧地為崇高的理想貢獻著自己的全部力量。
Ⅳ 青春之歌內容簡介
鏈接: https://pan..com/s/1QZ58BUIb42g7puooA_zczw
《青春之歌》是楊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愛國學生運動及革命知識分子斗爭生活的優秀長篇小說,後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歌劇等。小說寫了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林道靜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並成為無產階級戰士的曲折過程。林道靜為了尋找個人出路,逃避為男人當「玩物」和「花瓶」的命運,踏上流亡之路。
Ⅵ 求《青春之歌》主要劇情梗概
1931年夏,從西山女中畢業的林道靜(童蕾飾)為了追求自由,選擇了抗婚出逃,走投無路的她覺得天下之大卻沒有她的容身之所,茫然之下想要投海自盡,被大學生余永澤(謝君豪飾)救回。熱情而多才的余永澤一下子感動了林道靜。
在北平,林道靜結識了進步學生、共產黨員盧嘉川(高雲翔飾)、江華(成泰燊飾)等人,明白了許多革命救國的道理。而在這些問題上,余永澤卻和自己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在一次學生運動中,盧嘉川因為余永澤的不肯幫助而遭到被捕。
林道靜毅然離開了余永澤,加入到了風起雲涌的愛國學生運動中。當局一次次的陷害和逮捕讓林道靜成長為一名成熟的學生運動領袖。在又一次的愛國遊行運動中,林道靜走在隊伍的最前列。古老的中華大地,回盪著這代青年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青春之歌。
(6)青春之歌電影劇本文檔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林道靜
不懈追求自由,勇敢的面對自己的內心。當發現余永澤與自己漸行漸遠時,堅決地與之分手。正是由於對黨的信仰讓她對盧嘉川產生了朦朧的愛意,而當她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最終發現江華才是自己真正的所愛時,坦然接受了江華的表白,深情地依偎在江華的身邊。
2、余永澤
曾經在大海邊救下意欲自盡的林道靜,用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林道靜重新找到生活的信念。但是當面對行動救國的革命青年,他退縮了,守著自己的小家埋頭書堆,篤信學問救國的他與擁有著革命理想的林道靜漸行漸遠。
3、江華
對於與他的命運息息相連的女性林道靜,江華起初是謹慎的與她保持距離,在了解到林道靜對於革命的滿腔熱情、對共產主義的忠誠信念後,他被這位女性的堅強深深吸引,暗中幫助她、保護它,最終有著共同理想的兩顆心走到了一起。
4、盧嘉川
北大黨組織的學生領袖用,他積極奔走號召北京學生南下示威為抗日而呼喊,他站在遊行的最前排勇往直前,他坐在市政府大樓前的露天課堂爭取學生的聽課權,他面對敵人的槍口臨危不懼誓死捍衛自己的信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春之歌
Ⅶ 《青春之歌》:戰火中青春
寫在正文前的話:
如果不是因為學習《當代文學史》這門課程,我想,我不會去閱讀這部小說。選擇這本小說的原因十分簡單,恰好看了這本書,恰好在嘗試著看別的書時看不太懂,無法產生一些深刻的體會,恰好在要開始寫讀書報告時對這部小說還有些許印象和感觸。下面,我就談談我對這本小說的一些淺薄的看法。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首先,用我這樣一個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青春之歌》講述的是一個出身在地主家庭、屬於小資產階級的、名叫林道靜的女孩在戰亂年代的學生運動中逐漸成長為真正的革命者的故事。而在整個故事中,林道靜與余永澤、盧嘉川、江華的愛情糾纏和自身的革命運動這兩條主線相互交織,譜寫出一首絢爛的青春之歌。
熟悉這部小說的朋友都知道,主人公林道靜的三段愛情是故事的重點,因此也不得不提。
1、和余永澤是初戀,但不是真正的愛情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在我看來,余永澤只是在林道靜最需要安慰、最落魄的時候出現,只能說余永澤出現的時機剛剛好,好到可以在道靜情竇初開時,他恰恰走進了道靜的世界。海灘的相遇,兩人暢談文學,心心相惜,讓我不禁想到了木心的《從前慢》:「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我想,那時的他們也是帶著如此浪漫的意境走到了一起。他們也相信自己是彼此的唯一。然而,那時的道靜還不知道自己將來要走的路,一陣的新鮮感過後,她漸漸發現了余永澤身上與自己無法相融的致命的弱點。至於最後他們倆的分開,在這里,我也就不細說了。我只想說,余永澤出現的時機成全了他和道靜的緣分,然而,也正是這樣的時機,註定了他和道靜最後一定會分道揚鑣。在道靜遭遇了家庭的不幸,投親不成,又被當地的校長余敬唐設計利用等一系列打擊之後,「詩人兼騎士」的余永澤在這時出現了,人在最脆弱時自然會選擇相信並且依戀那個愛護她的人。那時,道靜對愛情還是盲目的。我認為,一個人的愛情觀也會隨著價值觀以及信仰的改變而改變。當林道靜決定踏上革命的道路時,也註定她和信奉胡適的余永澤不是一路人。所以,兩人最後分開的原因,可以簡單地歸結為「道不同不相為謀」。
2、和盧家川,不是愛情,勝似愛情
林道靜和盧嘉川的關系讓我想到了《女醫明妃傳》中劉詩詩和霍建華的關系,他們兩對的愛情都沒有成形,只能說是很朦朧的愛情,但是他們的關系又很親密,可以為對方犧牲生命,用劉詩詩的話來說:「是比愛情更加深厚的感情。」可以說,盧嘉川是那個給了林道靜革命啟蒙的人,我想,林道靜一生都不會忘記他,這個近乎完美到極致的男人。「你忠實的朋友熱烈的為你祝福」,這是盧嘉川寫給林道靜的信中的最後一句話,我到現在都記得,不為別的,就為了盧嘉川的這份熱血青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世界名言用在他的身上再合適不過了。說實話,在看小說的時候,我一度以為林道靜會和盧嘉川在一起,然而愛情的火花剛剛綻放,盧嘉川的被捕加至死亡就導致了火花的熄滅。
3、和江華,順其自然,革命愛情
如果說盧嘉川是給了道靜革命啟蒙的人,那麼江華才是那個真正帶領道靜走上革命實踐道路的人。他和道靜由革命的友誼升華成為愛情,在我看來,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他是道靜的革命戰友,亦是道靜的愛人。他把道靜領上了革命實踐的道路,亦帶給了道靜最好的愛。由於我個人的主觀偏見,我只能說江華是在當時那個情況下最適合林道靜的人,或者說,他給了林道靜所需要的最合適的愛。從他們一步步的發展過程來看,比較貼近現實,也比較合情合理,能夠最終走在一起的人不就是最合適的人嘛。
事實上,盧嘉川的死亡,讓我一度不想讀下面的故事。三段感情中,我最喜歡的是盧嘉川,雖然他完美的不近真實,但仍然令我感動。「你忠實的朋友熱烈的為你祝福」,我想說,盧嘉川,我在這里也熱烈的為你祝福。
有人說:「沒有在一起的人,就是不對的人。」或許,即使盧嘉川還活著,他也終究不是道靜的良人。闔上書頁,看著窗外的夜色,我會微笑,在那個不得善終的年代,曾有人愛過,真好!
在故事的發展過程中,有人開始走上革命道路(王曉燕),有人半途而廢(白莉萍),有人一夕叛變(戴瑜)……
其中,有關戴瑜叛變的那個場景,我覺得描寫的最為真實生動。「多麼奇怪,這哪裡像什麼監獄、牢房、審訊室……這明明是一間富有人家的書房兼客房……」,「這一切,不僅使他(戴瑜)驚奇,而且使他陷入到一種迷離的境界中……」,「他也曾有過這樣安靜、舒適的房間,有過自己琳琅滿目的玻璃書櫃,有過喜歡喝的茅台酒——地主兼官僚的父親曾給過他一個舒適的享樂世界。」「僅僅過了半個多小時,戴瑜終於和那兩個人一起坐在小圓桌喝起了他最喜愛的茅台酒。接著他立刻被釋放出來。」這一大段的描述過程,將戴瑜叛變的心理活動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不同於以往的嚴刑拷打,只需進入到一個豪華的房子,戴瑜的信仰與理想便早已拋諸腦後。我卻覺得這很真實,人其實是一個很奇怪復雜的生物。對於盧嘉川這樣堅定不移的革命者來說,他的信仰可以支撐著他堅持革命,永不言棄;可對於戴瑜這樣的人來說,只要一點點微不足道的誘惑便能使他的信仰崩塌。人要改變自己的信仰,首先是自己心底里的慾望,旁人只需小小的推你一把,便已足夠。這與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性格養成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說實話,《青春之歌》在某種角度上看,更像是一部言情偶像小說,因此,小說中人物模式化的痕跡很重,例如之前提到過的盧嘉川,太過完美。最為真實的,反倒是由戴瑜叛變從而顯現出人性貪婪善變的這一幕。
但是,總體上來說,《青春之歌》還是展現出一群年輕有為的青年人的奮發向上的氛圍。在那個年代,青春必與革命相結合,才能發揮其價值。其中,由盧嘉川引導林道靜走上革命道路中,所探討的革命到底是為了奉獻還是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英雄主義這個話題,還是值得深思的。你是要真正的革命,為人民謀福祉,還是只是為了享受自以為是英雄的虛榮感。在這本書中,我們找到了答案,革命不是為了得到,而是付出,奉獻青春。那個年代的青春在戰火中飛揚,在革命中升華。與我們當下所處的時代形成了鮮明對比。其實,近幾年,無論是在電影還是在小說方面都颳起了一陣青春懷舊風,大多數都包含了愛情,車禍,墮胎等元素。在我看來,這些都是極其自我的無處安放的躁動的青春。然而,在和平年代,青春依然可以與革命相結合,青春意味著希望,應當傳播正能量。我們的青春應該和林道靜,和江華,和盧嘉川一樣,與國家命運相結合。也許話說的有些空洞,但確實是這樣的,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有了這樣一個宏觀的概念,你才能從小我中走出來,用宏觀去調控微觀,再具體到我們所要做的每一件微小的事情。如此看來,我們這些90後依舊可以擁有革命式的青春。
有理想的人是幸福的。
這是我在這本書中得到的最大啟發。人的一生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人若沒有理想,就只怕是虛度年華。我很羨慕像林道靜、盧嘉川、江華那樣有理想,並為之努力奮斗的人。在高中以前,我的目標一直都是高考,雖然在過程中也會迷茫,但最終的目標卻沒有變過。高考結束以後,我有過一段時間的放鬆,覺得解脫了。可是,完全沒有壓力的日子過得久了,我也陷入了迷茫,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進入大學以來,說實話,直到現在,我還是很迷茫,我有過很崇高的理想,卻覺得太不切實際,每當自己空閑的時候,會莫名地感到心慌和擔憂。現在的我,依然沒有什麼偉大的理想,我只是學著給自己多找點事兒做,讓自己忙碌一點,至於理想,我覺得那是一個很神聖的東西,也許以後會有自己的理想吧,希望那時的我會和小說中的王曉燕一樣,找到了自己的奮斗目標,雖然會走彎路(王曉燕期間被戴瑜所騙),但還是會回到正軌,為了理想不懈奮斗!
其實換個角度想想,此時此刻的我,在斷電的夜晚,摸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心裡是滿滿的充實感,還有幸福!這樣寫著寫著,不禁感慨,踏實認真做事的感覺真好!
也祝願所有有愛之人、有夢之人都能過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Ⅷ 青春之歌的劇情概述
《青春之歌》是一部關於青春成長的影片,三個年輕人因為對HIP-HOP的熱愛而走到一起,但三年前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些事情,讓事情起了變化...由奉太奎主演的電影《青春之歌》即將於3月15日在韓國上映。這也是奉太奎自2008年的電影《猛男誕生記》之後再一次亮相於韓國大銀幕的作品。《青春之歌》講述的是一支3人組合的嘻哈地下樂隊在迎來了樂隊的全盛期後發生了矛盾,樂隊也因背叛而導致解散,在三年之後偶然有當年樂隊的視頻流傳於網路,三人也因此重新聚首,並發現彼此身上都發生了變化。影片中年輕人們對於嘻哈的夢想、愛和慾望交織在一起,令他們面對著冷酷的現實,影片超越了音樂的束縛,將題材與當代20多歲年輕人的狀態和形象結合在一起,預計將令觀眾獲得深深的同感。奉太奎在片中扮演的是嘻哈組合的主唱「昌台」,早前他便已經通過歌手Tablo的個人專輯展現了自己的Rap實力,也獲得了樂壇人士的認可。在影片中他還將與演員李英勛展開Rap大戰,令人期待。影片集結了奉太奎、李永勛與郭志敏等年輕演員。
Ⅸ 《青春之歌》的內容梗概
《青春之歌》講述了在從北平開出朝向海邊駛去的列車上,獨坐著一個少女,她的行李中除了一些樂器別無他物,人們都注視著這個奇異的女子。林道靜在北戴河車站下車,投奔她在附近村莊中教書的親戚,然而,他們早些時候就離開了。道靜無處可去,被這里的校長暫時留了下來。
道靜的這次出行,實際上是離家出走。她生於北平一個大戶人家,父親以教育為名,羅致了不少的聲名和家財。道靜自幼失怙,歷盡冷暖,中學畢業前家中逼迫她嫁給有財有勢的胡局長,道靜不肯從,於是連夜出走。
偶然的情形下,道靜得知挽留自己的校長私心裡別有所圖,她又羞又怒,心灰意冷,在雨夜裡奔向大海……恍惚中道靜看到一張熱切的、焦灼的面孔,是這個青年把她從險地中救了回來。
余永澤出現在道靜的生活中,他的關愛與撫慰,他的良好的文學素養,使道靜心裡產生了絕處逢生的欣幸和喜悅。余永澤也愛慕著這個純潔的少女,他把道靜安置在小學做教員,依依不捨地和她暫別,回到北大念書。
「九·一八」事變後,清寂的鄉村從沉睡中驚醒,道靜也對國家危亡的大事憂心如焚。她遇上了有愛國激情的北大學生盧嘉川,在他身上有餘永澤所沒有的勇毅精神,很快地,盧嘉川投身到抗日示威的學生運動中南下而去。
道靜回到北平,生活四處碰壁。迷惘中她應允了余永澤的懇求,和他住到了一起。漸漸地,道靜的生活給瑣細的家務纏繞起來,她無暇讀書,她感到沉悶、窒息,更使她痛苦的是,余永澤原來是個自私、平庸、只注重瑣碎生活的人,道靜又有些絕望了。
在同一寓所的白莉萍房間里,道靜結識了一群熱情洋溢的、以國家民族為已任的青年學生,這其中就有她以前見過的盧嘉川。與他們的交往中,道靜復活了她的青春,她明白了很多現實的事情,也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慾。
盧嘉川鼓勵這個有正義感的女子走出狹小的個人生活,道靜開始逐漸嚮往革命。這時余永澤與道靜的分歧越來越大,他阻攔道靜參加有政治色彩的集會,同時不滿於道靜和盧嘉川的來往,更在危急的時候拒絕救助被憲兵圍捕的盧嘉川,使他落到了敵人的手上。道靜終於和過去的生活決裂了。
盧嘉川犧牲了,道靜在懷念中接過他未竟的事業,開始秘密地散發和張貼傳單。她的斗爭經驗還不夠,加上黨內叛徒戴愉的告密,道靜很快就被捕了,原先那個要娶她的黨部特務胡夢安趁勢而入,威脅道靜嫁給自己。在朋友的安排下,道靜逃脫了監視,潛入定縣開展工作。
不久,道靜接觸到組織上派來發動農民斗爭的江華,江華引導道靜把革命的理想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深入鄉村,組織起人民的力量。道靜對這個學識豐富又有實踐經驗的共產黨員充滿敬慕。這時戴愉的出現再次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江華和道靜先後被迫撤回北平。
道靜又一次地被捕,獄中她承受著酷刑,在共產黨員林紅的激勵下堅定了革命的意志。當她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真正地成長起來之後,道靜終於被吸收為中共黨員。她和江華一起,和越來越多的進步青年一起,匯入到革命和集體的洪流中。
(9)青春之歌電影劇本文檔擴展閱讀:
《青春之歌》是當代作家楊沫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1958年首次出版。
《青春之歌》是楊沫以親身經歷為素材創作的半自傳體小說,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過程中發生的「九·一八事變」到「一二·九運動」的愛國學生運動為背景,通過女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故事,構築了革命歷史的經典敘事,也揭示出知識分子成長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青春之歌》的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尤其是幾個正面人物,真實感人。這部小說是學生和知識分子題材作品中的優秀成果,有很大教育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