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黃梅戲牛郎織女的織女是誰演的 你有看過嗎
1、嚴鳳英飾織女。
2、岩鍵嚴鳳英(1930~1968),原仿棗念名嚴鴻六,安徽省桐城縣羅嶺(今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黃梅村)人。女,中共黨員,黃梅戲傑出的表演藝術家,中國黃梅戲的發展締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國黃梅戲傳承發展重要的開拓者和貢獻者。
3、《牛郎織女》是我國著名黃梅戲藝術家嚴鳳英女士生前參演的最後一部電影,由岑范執導,嚴鳳英、黃宗毅主演。影片講述了牛郎織女的美好愛情故事。
4、嚴鳳英備困的黃梅戲代表作有《打豬草》、《游春》、《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夫妻觀燈》等。
❷ 牛郎織女的故事的介紹
《牛郎織女的故事》是由王兵執導的神話電影,由呂聿來、顏丙禪做判和張一等人聯胡賀合出演。主要講述了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該故事改編自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賀改的《牛郎織女》。
❸ 牛郎織女梗概
牛郎織女故事梗概如下:
牛郎是牛家莊的一個孤兒,依哥嫂過活。嫂子馬氏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這頭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老牛勸牛郎去取織女的衣服,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看完了牛郎織女粗搏故事梗概後,下面我們再看一下由這個故事而衍生的節日
七夕節,傳說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就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這一天常常都會下雨,而且這些雨水就是老人們常說的牛郎織女相會時所流下的眼淚,在民間人們就會在這一天,把家裡的能盛雨水的壇子放在院子里,或者放在露天的陽台外接這些雨水,因為傳說這些雨水能做葯引子。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用一個深一點的瓦或者瓷壇子盛接雨水,然後買一個和這個壇子大小相宜的冬瓜塞到壇子裡面去,然後把壇子口密封起來,然後把壇子存放在屋裡陰涼的地方,等些日子後打開,裡面就成了一壇子七月七冬瓜汁了,茄凳肢相傳這樣的七月七水喝了能去火;夏天小孩身上長痱子,也可以用這些冬瓜水粘上珍珠末塗抹痱子,療效甚好。
牛郎織女相會的七夕之夜,婦女們還要向織女乞求智巧。如《荊楚歲時記》所載,南北朝時的乞巧方法是「結綵縷穿七孔針」,婦女們來回用絲線穿針,穿得快的自然就巧了。明清以後,更流行「丟巧針」的游戲。其方法是在七月七日這天的上午,取一碗水在日光下曝曬,頃刻之後,水面便產生一層薄膜。此時把平日縫衣或綉花的針投入碗中,若針浮在水面上,便是得巧了。
《牛郎織女》故事給我們的啟發
這一神話故事告訴我們幸福是要靠自己爭取的,自己不努力得不到愛情。牛郎織女的故事,由古典中蘊含浪漫,更反映了難能可貴的曲折愛情,激勵著青年男女追求美好愛情的決心和勇氣。
故事表達了勤勞善良的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顫世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對破壞美好生活的專制者的憎恨以及作者對善良人們的同情。
❹ 牛郎織女的故事
牛郎織女是漢族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相關節日為七夕節。農歷七月七日夜晚,仰望群星閃爍的夜空,人們能看到銀河兩岸有著兩顆遙遙相對的亮星。 織女星\牛郎星,《牛郎織女》傳說就是講的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相傳織女是王母的孫女 ,她心靈手巧,善織,能用一雙靈巧的手織出五彩繽紛的雲絕州朵。從前有個孤兒叫牛郎,他雖然勤勞,但一直過著貧苦的生活。後來,牛郎在老牛的指點下,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織女的衣裳,織女也喜愛牛郎,兩人就結成了夫妻。從此,男耕女織,生下一兒一女,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誰知織女下凡在人間與牛郎盡享天倫之樂,荒廢了布耘織霞,王母知道後,大發雷霆,派天兵將織女捉回天宮。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籮筐裝著兒女,挑著追到天上。王母見牛郎追來,就用頭上的金釵在織女和牛郎之間劃出一道大河,這就是銀河。滔滔的銀河水無情地把牛郎和織女隔在兩岸,他們只能隔河痛哭相望。後來王母見他們哭得很傷心,動了惻隱之心,命喜鵲傳話讓他們每隔七日相見一次。誰知喜鵲傳錯了話,說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見一次。於是王母就罰喜鵲給牛郎織女搭橋。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牛郎織女就在喜鵲搭成的橋上相會,傾訴衷腸。傳說這天晚上,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在葡萄架下能聽到牛郎和織女的竊竊細語,天上要是落下雨點,那就是他倆傷心的淚水。
故事簡介
傳說天上有個織女星,還有一個牽牛星。織女和牽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相戀的。織女是王母的女兒,王母便將牽牛貶下凡塵了,令織女不停地織雲錦以作懲罰。
織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種神奇的絲在織布機上織出層層疊疊的美麗的雲彩,隨著時間和季節的不同而變幻它們的顏色,這是「天衣」。自從牽牛被貶之後,織女常常以淚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牽牛。她坐在織機旁不停地織著美麗的雲錦以期博得王母大發慈心,讓牽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幾個仙女向王母懇求想去人間碧蓮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應了她們。她們見織女終日苦悶,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讓織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懲後的女兒,便令她們速去速歸。
話說牽牛被貶之後,落生在一個農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後來父母去世,他便跟著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與他分家,只給了他一條老牛和一輛破車,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獨佔了,然後,便和牛郎分家了。
從此,牛郎和老牛相依為命,他們在荒地上披荊斬棘,耕田種地,蓋造房屋。一兩年後,他們營造成一個小小的家,勉強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條不會說話的老牛以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個人,日子過得相當寂寞。牛郎並不知道,那條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這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它對牛郎說:「牛郎,今天你去碧蓮池一趟,那兒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的仙衣藏起來,穿並爛蔽紅仙衣的仙女就會成為你的妻子。」牛郎見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興,便問道:「牛大哥,你真會說話嗎?你說的是真的嗎?」老牛點了點頭,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蓮池旁的蘆葦里,等候仙女們的來臨。
不一會兒,仙女們果然翩翩飄至,脫下輕羅衣裳,縱身躍入清流。牛郎便從蘆葦里跑出來,拿走了紅色的仙衣。仙女們見有人來了,忙亂紛紛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飛鳥般地飛走了,只剩下沒有衣服無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織女。織女見自己的仙衣被一個小夥子搶走,又羞又急,卻又無可奈何。這時,牛郎走上前來,對她說,要她答應做他妻子,他才能還給她的衣裳。織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牽牛,便害羞的答應了他。這樣,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們結婚以後,男耕女織,相親相愛,日子過得非常美滿幸福。不久,他們生下了一兒一女,十分可愛。牛郎織女滿以為能夠終身相守,白頭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勃然大怒,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織女回天庭問罪。
這一天,織女正在做飯,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趕回,眼睛紅腫著告訴織女:「牛大哥死了,他臨死前說,要我在他死後,將他的牛皮剝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飛上天去。」織女一聽,心中納悶,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貶下凡的牽牛說了幾句公道話,也貶下天庭。它怎麼會突然死去呢?織女便讓牛郎剝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這時,天空狂風大作,天兵天將從天而降,不容分說,押解著織女便飛上了歷備天空。
正飛著、飛著,織女聽到了牛郎的聲音:「織女,等等我!」織女回頭一看,只見牛郎用一對籮筐,挑著兩個兒女,披著牛皮趕來了。慢慢地,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織女可以看清兒女們可愛的模樣子,孩子們都張開雙臂,大聲呼叫著「媽媽」,眼看,牛郎和織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這時,王母駕著祥雲趕來了,她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往他們中間一劃,霎時間,一條天河波濤滾滾地橫在了織女和牛郎之間,無法橫越了。
織女望著天河對岸的牛郎和兒女們,直哭得聲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來。他們的哭聲,孩子們一聲聲「媽媽」的喊聲,是那樣揪心裂膽,催人淚下,連在旁觀望的仙女、天神們都覺得心酸難過,於心不忍。王母見此情此景,也稍稍為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所感動,便同意讓牛郎和孩子們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讓他們相會一次。
從此,牛郎和他的兒女就住在了天上,隔著一條天河,和織女遙遙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當中,我們至今還可以看見銀河兩邊有兩顆較大的星星,晶瑩地閃爍著,那便是織女星和牽牛星。和牽牛星在一起的還有兩顆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織女的一兒一女。
牛郎織女相會的七月七日,無數成群的喜鵲飛來為他們搭橋。鵲橋之上,牛郎織女團聚了!織女和牛郎深情相對,摟抱著他們的兒女,有無數的話兒要說,有無盡的情意要傾訴啊!
傳說,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們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靜靜地聽,可以隱隱聽到仙樂奏鳴,織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談。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他們日日在盼望著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日,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像織女那樣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亦名乞巧節。
❺ 牛郎織女的故事簡介
故事簡介: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
主要講述了孤兒牛郎依靠哥嫂過活。嫂子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這頭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嬉戲,在河裡洗澡,老牛勸牛郎去相見,並且告訴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們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間了。
牛郎於是待在河邊看七個仙女,他發現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頓生愛意,想起老牛的話於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們洗好澡准備返回天庭,小仙女發現衣服不見了只能留下來,牛郎於是跟小仙女織女製造了邂逅,後來他們很談得來,明白了各自的難處,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後,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
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於是觸斷頭上的角,變成一隻小船,讓牛郎挑著兒女乘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天帝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喜鵲也會在身邊。以後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織女都會見面了。
(5)的牛郎織女的故事電影擴展閱讀:
起源
「織女」、「牽牛」二詞見諸文字,最早出現於《詩經》中的《大東》篇。詩中的織女、牽牛隻是天上兩個星座的名稱,它們之間並沒有什麼關系。《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
到了東漢時期,無名氏創作的《古詩十九首》中,有一首《迢迢牽牛星》,從中可以看出,牽牛、織女已是一對相互傾慕的戀人,不過詩中還沒有認定他們是夫妻。在文字記載中,最早稱牛郎、織女為夫婦的,應是南北朝時期梁代的蕭統編纂的《文選》,其中有一篇《洛神賦》的注釋中說:「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
這時「牛郎織女」的故事和七夕相會的情節,已經初具規模了,由天上的兩顆星宿,發展成為夫妻。但在古人的想像中,天上的夫婦和人間的夫婦基本上是一樣的,因此,故事中還沒有什麼悲劇色彩。至於為什麼牽牛、織女要在「七月七日乃得一會」呢?原文未交代。
據後世推測,可能一方面是每年七月夜間的星辰在天空最為明亮,牽牛、織女二星相距較近;另一方面,七月七日是當時民間風俗「乞巧」的日子,而勞動人民都把織女當作勞動能手,因此能在「十日之內,織娟百匹」,便向她「乞巧」。於是,人們就把牛郎織女故事和民間習俗揉合到一起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故事在繼續豐富和發展。
牛郎織女及「七夕」傳說源於天象星宿之說。早在西周,《詩經·小雅·大東》中,就有對「牛郎」、「織女」的記載。這里,對織女、牽牛二星僅是作為自然星辰形象引出一種隱喻式的聯想,並無任何故事情節。此時,它們只作為一種文化因子,開始進入文學這個大系統之中。正是這種「因子」,為這個傳說的生成准備了潛在的文化條件。
王逸《楚辭章句》卷十七《守志》:「舉天罼兮掩邪,彀天弧兮射奸。」表述了牛郎織女合婚之說。
東漢崔宴《四民月令》「七月七日,河鼓(牽牛星之天文學名稱),織女二星神當會。」由以上諸材料可以看出,人們逐步為牛郎織女這兩個相距甚遠的星辰附會了愛情故事。《古詩十九首》首選透露出了這一信息,這里的牽牛、織女二星已具人物形象,織女終日思念牽牛,渴望相見,而又「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從此開始被編織為一幕恩愛夫妻受著隔絕之苦的愛情悲劇。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萌芽於先秦,漸成於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故事框架基本確定。盡管不同的歷史時期,故事的細節和具體內涵因時而變,但其中蘊涵的對愛人的忠貞不渝的觀念卻穿越千年溫暖後人。
無論是漢代以來的「求智巧」,還是魏晉南北朝以後的「鵲橋會」,都離不開中國古人對天文星象的長期觀測和豐富的想像。西周先民時代,古人就以「牽牛」、「織女」對銀河兩端的遙遙相望的一對星象進行命名。《詩經·小雅·大東》中記載:「維有天漢,監亦有光。
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千牛,不以服箱」。這是可查的關於牛郎織女最早的記述。隨著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廣泛流傳,七夕這一天被定義成天河兩邊的牛郎和織女通過「鵲橋」相會的日子,七夕節也就日益演變成中國的「情人節」。
❻ 牛郎織女的原版故事是怎樣的
牛郎織女的原版故事:
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6)的牛郎織女的故事電影擴展閱讀:
牛郎織女是流傳在中國民間最優秀的愛情傳說之一,那牛郎與織女純朴的愛情,是人們對愛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而忠厚、勤奮的牛兒,又代表著人們對勞動的熱愛和和平生活的期望……。
天上人間的生離死別,鵲橋相會的幸福團圓,演繹著古老的愛情,丹陽據傳為「牛郎與織女」傳說的起源之地,因此,丹陽早年便在香草河畔建起群雕,供人們追思傳統文化,又紡織現代動人的一幕幕喜劇。
據說,每年都有無數熱戀中的少男少女,來「牛郎與織女」身邊相會和喜結連理。歌頌了中國勞動人民堅貞的愛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
❼ 牛郎織女黃梅戲中飾演牛郎孩子如今多大
那個男孩不清楚,女孩叫陳小芳,曾經是黃梅戲演員,現在移民美國,應該是五十幾歲吧
❽ 《牛郎織女》是誰主演的講述了哪個時代的事情
《牛郎織女》是由安以軒和田亮主演的,在2009年出現在大家的面前,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民間故事。牛郎織女這個故事在民間開始流傳,但是人們並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流傳的,在南北朝時期敗畢的某部作品中,出現了牛郎織女的影子。《牛郎織女》中,牛郎的名字是董永,董永這個名字最開始出現在《搜神記》中,據作者所說,這個故事發生在漢代,是根據事實改編的。
王母娘娘同意織女星下凡間,但前提是和幾個仙女一起,牽牛星在貶到凡間之後,就成為了牛拿枯舉郎。織女星和牽牛星在凡間遇見之後,兩個人結為了夫妻,兩個人生下了子女,但是好景不長,被王母娘娘發現了。天兵天將將織女星壓到了天庭之後,牽牛星也跟了上來,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感動了仙女,而且王母娘娘也有所動容,因此每年的7月7日牽牛星和織女星就有一次見面的機會。
❾ 牛郎織女的故事簡介
牛郎織女是中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是中國人民最早關於星的故事。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里有這么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牛郎織女故事梗概: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南陽城西的牛家莊有一個叫牛郎的孤兒,隨哥哥嫂子生活,嫂子對他不好,給了他九頭牛卻讓他領十頭回來,否則永遠不要回去。沮喪之時他得到高人指點,在伏牛山發現了一頭生病的老黃牛,他悉心照料,才得知老牛原來是天上的金牛星被打下凡間,牛郎成功將其領回家。 後來在老牛的指點下,牛郎找到了下凡仙女們洗澡遊玩的地方,拿起了其中一個的衣服,那個仙女名字叫織女,兩人相識,墜入愛河,後生育有龍鳳胎。但被王母娘娘發現,織女被帶回天界。老牛告訴牛郎,它死之後把皮做成鞋出岸上就可以騰雲駕霧。後來牛郎終於上了天界,眼看就要和織女團聚,被王母娘娘頭上銀簪所變的銀河攔住去路。天上的喜鵲被他們的愛情感動了,化作「鵲橋」,牛郎織女終於團聚。王母娘娘有些動容,後命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兩人才可在鵲橋相會。之後,每年七夕牛郎就把兩個小孩放在扁擔中,上天與織女團聚,成為佳話。
故事意義:童話和神仙故事並不會因物質文明的進步而被消滅。它們可以提高少年人的幻想能力,可以作成年人的業余的消遣,又可以作為各種藝術的原料。中國的《牛郎織女》可以和希臘的《奧德賽》、《金羊毛》,法國的《尼貝倫指環》等故事並列。每年七夕,大家不妨繼續提出牛郎織女這個故事來談:一方面欣賞這富有詩意的神話,一方面也可借機會提倡科學,使一般人注意到科學家替人們所發現的許多關於星星的新知識。
❿ 《牛郎織女》故事的200字簡介
【解釋】:牛郎織女為神話人物,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對戀人。
【出處】:《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示例】:嘗筆唐人《七夕》詩,詠~,皆作會別可憐之語,殊失命名本旨。 ★清·鄭燮《范縣署中寄余弟墨粉四書》
【用法】:作主語、分句、賓語;指分居兩地的夫妻
【英文】:the cowherd in the legend 「the Cowherd and the Girl Weaver」
【牛郎織女神話故事】
概說
牛郎織女是我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是我國人民最的關於星的故事。南北朝時代寫成的《荊楚歲時記》里有這么一段:「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
【相關記載】
關於織女,古書里還有幾處提到她。《後漢書·天文志》:「織女,天子真女。」《史記》:「三星,在天紀東端,天女也。」《焦林大斗記》:「天河之東,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謂之織女。」天河就是我們在夜裡看到的那條橫貫天空的光帶;我國古人也把它叫做「銀漢」、「星河」、「天杭」、「游爛銀潢」、「明河」、「高寒」等等。現在天文學家叫它「銀河」。織女星在銀河的東邊,它的西名是Vega。從前我國人把天空分作二十八宿和三桓,現在全世界的天文學家公定把天空分作88個「星座」。織女星是天琴星座里最亮的恆星。附近銀河裡有五個幾乎一樣亮的恆星排成十字架的形狀段磨侍,那五個星屬天鵝座。銀河的西邊稍為南一點有三個星排得很近,中間那個比較亮一些的星就是牛郎星,也叫牽牛星,我國古稱「河鼓」、「何鼓」、「黃姑」,西名叫Altair。牛郎是天鷹座里最亮的恆星。它和兩旁那兩個亮度小一點的星,有時候被人們合起來稱為「扁擔星」。神話里說旁邊那兩個星是牛郎和所生的孩子。天鵝在銀河裡漂游握吵,河畔有一位姑娘在織布,對岸有一個牧人帶著兩個小孩子在放牛。這是多麼美麗的一幅圖畫。
宋代詞人秦觀也被牛郎織女這個悲里帶歡、歡里帶悲的故事激動了文思;他把這可歌可泣的故事的意境用長短句很巧妙地表達出來。「鵲橋仙」是詞里很美麗的一首。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從前我國許多人相信牛郎和織女真的在七夕渡河相會一次。那一夜,婦女們都穿針乞巧民,又以瓜果祀織女星。這個故事也常被用作戲劇的資料,京劇、話劇和各地的地方戲里多半有「牛郎織女」這出戲。
在戲劇里,牛郎是一個農村裡放牛的孩子。他不肯幫哥哥種田,不肯幫嫂嫂車水,不肯幫媽媽做家務事。牛郎只是貪玩,只愛作奇怪的幻想。他的最好的朋友就是他所看守的老牛。有一晚,他在夢幻中看到天上的仙境。他便牽著老牛動身到天上去。同時,在天上有一位織女卻想要下凡來享受人間的溫暖。王母娘娘可憐織女的孤寂,便差遣金童玉女和喜鵲把織女帶到天涯海角去和牛郎相會。「金風玉露一相逢」,真是「勝卻人間無數」。一對愛侶被送上九霄雲外度蜜月去了。
牛郎游遍了天上的勝境,日子一久,也便覺得平淡無奇了。織女得繼續紡織雲錦天衣,不能老陪著他。牛郎越來越感覺無聊,又從金童得知家裡的人日夕在盼望他回去,便把回家的意念告訴織女。織女決心和他同到地上去享受那可愛的春天。可惜事機不密,給西王母曉得了。她趕來用玉簪劃成銀河一道,把牛郎和織女隔開,只答應每年七夕遣喜鵲結成天橋,使他們渡河相會一次。牛郎回到人間,很高興地再看到母親、哥哥、嫂嫂。從此,他不再偷懶,不再作無謂的幻想,天天努力勞動。他覺悟到在現實生活里也可以創造出美麗來。他聞到泥土的香味了,他洞悉生活的意義了。他唯一的惋惜,就是所愛的織女不能也到地上來和他一起勞動,一起享受人間的溫暖。不過每年七夕還可以相會一次,那已經比永別好多了。
有個話劇里有幾首歌曲,其中一首是俞鵬所作的《鵲相會》:
誰知道天長地久何時了?
誰知道離恨年年有多少?
度盡了長歲,好難得這七夕良宵;
卻又是無限悲愁相逢在鵲橋。
夢長夜短總是多情惱。
見東山晨星已現,天將曉。
可奈何,喜鵲頻噪,催人分道。
只好待明年的七夕快快的來到。
一直到今天,我國還有好些人真的相信牛郎織女兩星每年七夕渡河相會一次,許多婦女還在那一夜向織女乞巧。很可惜,科學告訴我們:牛郎織女這個故事並不是真的,它只是一個富有詩意的神話而已。近年來,天文學的進步,使我們對這個恆星,對其他的恆星和銀河中,都認識得比從前清楚得多。銀河並不是一條河,銀河裡並沒有一滴水,也沒有橋。它是很多恆星和星雲的集合,用大望遠鏡就可以看出來。牛郎織女兩星雖然不是絕對的「恆」,但每逢七夕並不能看出它們向對方移動絲毫,當然更談不到「渡河」。每年七夕,還是一在河之東,一在河之西,彼此都在望河興嘆。科學的進步竟打碎了他們的美夢,這使作者想起曹雪芹替太虛幻境的牌坊所作的對聯:
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
痴男怨女,可憐風雲債難酬。
恆星的「恆」字,只是和行星的「行」字相對而言。實際上天上沒有一個星是絕對地「恆」;每個星都在動,動多動少而已。牛郎星每年在天球上移動0.658角秒;此外,每秒鍾還以26千米(每小時93600千米)的速度離開我們往外跑。所以,牛郎星在空間的速度比地上最快的客機還快幾十倍。織女動得慢一點,不過在女子百米比賽里還是可以得冠軍。她每年在天球上移動0.345角秒,每秒鍾以14千米的速度離開我們行為往外跑。
牛郎和織女都比太陽大得多、亮得多。為什麼我們看起來只是兩小點的光呢?那是因為這兩個恆星比太陽遠得多。牛郎的光度為太陽的10.5倍,直徑大7成,質量差不多大7成。織女的光度等於太陽的60倍,直徑等於太陽的2.76倍,質量差不多等於太陽的3倍。所以,織女比牛郎大,比牛郎亮,比牛郎重,算來還是牛郎的大姐姐。牛郎離我們的距離為154萬億千米,比太陽遠100萬倍;織女離我們的距離為250萬億千米,比太陽遠170萬倍。織女不僅比牛郎大好些、亮好些,而且又遠好些,所以我們看起來兩個星差不多一樣亮。光從牛郎星來到我們的眼裡,需要16年4個月;光從織女星來,需要26年5個月。牛郎織女兩星不是在同一方向,兩星之間的距離是16.4光年。無線電波的速度和光一樣,假使牛郎想打一個無線電話給織女,得等32年才有收到回電的可能。
恆星在大小、光度、溫度、顏色方面相差都很大,質量卻差得不很多。20世紀以來,天文學家把許多恆星分門別類,好像生物學家把動植物分門別類那樣。
科學家已經證明日光和星光都是從原子能來的。因此,牛郎和織女這兩個星也可以說是兩個非常大的原子彈。它們把肚子里的原子能變成光線發射出來。人類在欣賞它們的燦爛的光輝的時候,竟幻想出一個哀艷動人的故事來。
童話和神仙故事並不會因物質文明的進步而被消滅。它們可以提高少年人的幻想能力,可以作成年人的業余的消遣,又可以作為各種藝術的原料。中國的牛郎織女可以和希臘的奧德賽、金羊毛,法國的尼貝倫指環等故事並列。每年七夕,大家不妨繼續提出牛郎織女這個故事來談:一方面欣賞這富有詩意的神話,一方面也可借機會提倡科學,使一般人注意到科學家替我們所發現的許多關於星星的新知識。
內容
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傳說天上有個織女星,還有一個牽牛星。織女和牽牛情投意合,心心想印。可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相戀的。織女是王母的孫女,王母便將牽牛貶下凡塵了,令織女不停地織雲錦以作懲罰。
織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種神奇的絲在織布機上織出層層疊疊的美麗的雲彩,隨著時間和季節的不同而變幻它們的顏色,這是「天衣」。自從牽牛被貶之後,織女常常以淚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牽牛。她坐在織機旁不停地織著美麗的雲錦以期博得王母大發慈心,讓牽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幾個仙女向王母懇求想去人間碧蓮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應了她們。她們見織女終日苦悶,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讓織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懲後的孫女,便令她們速去速歸。
話說牽牛被貶之後,落生在一個農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後來父母下世,他便跟著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與他分家,只給了他一條老牛和一輛破車,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獨佔了,然後,便和牛郎分家了。
從此,牛郎和老牛相依為命,他們在荒地上披荊斬棘,耕田種地,蓋造房屋。一兩年後,他們營造成一個小小的家,勉強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條不會說話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個人,日子過得相當寂寞。牛郎並不知道,那條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這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它對牛郎說:「牛郎,今天你去碧蓮池一趟,那兒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的仙衣藏起來,穿紅仙衣的仙女就會成為你的妻子。」牛郎見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興,便問道:「牛大哥,你真會說話嗎?你說的是真的嗎?」老牛點了點頭,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蓮池旁的蘆葦里,等候仙女們的來臨。
不一會兒,仙女們果然翩翩飄至,脫下輕羅衣裳,縱身躍入清流。牛郎便從蘆葦里跑出來,拿走了紅色的仙衣。仙女們見有人來了,忙亂紛紛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飛鳥般地飛走了,只剩下沒有衣服無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織女。織女見自己的仙衣被一個小夥子搶走,又羞又急,卻又無可奈何。這時,牛郎走上前來,對她說,要她答應做他妻子,他才能還給她的衣裳。織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牽牛,便含羞答應了他。這樣,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們結婚以後,男耕女織,相親相愛,日子過得非常美滿幸福。不久,他們生下了一兒一女,十分可愛。牛郎織女滿以為能夠終身相守,白頭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勃然大怒,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織女回天庭問罪。
這一天,織女正在做飯,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趕回,眼睛紅腫著告訴織女:「牛大哥死了,他臨死前說,要我在他死後,將他的牛皮剝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飛上天去。」織女一聽,心中納悶,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貶下凡的牽牛說了幾句公道話,也貶下天庭。它怎麼會突然死去呢?織女便讓牛郎剝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這時,天空狂風大作,天兵天將從天而降,不容分說,押解著織女便飛上了天空。
正飛著、飛著,織女聽到了牛郎的聲音:「織女,等等我!」織女回頭一看,只見牛郎用一對籮筐,挑著兩個兒女,披著牛皮趕來了。慢慢地,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織女可以看清兒女們可愛的模樣子,孩子們了都張開雙臂,大聲呼叫著「媽媽」,眼看,牛郎和織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這時,王母駕著祥雲趕來了,她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往他們中間一劃,霎時間,一條天河波濤滾滾地橫在了織女和牛郎之間,無法橫越了。
織女望著天河對岸的牛郎和兒女們,直哭得聲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來。他們的哭聲,孩子們一聲聲「媽媽」的喊聲,是那樣揪心裂膽,催人淚下,連在旁觀望的仙女、天神們都覺得心酸難過,於心不忍。王母見此情此景,也稍稍為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所感動,便同意讓牛郎和孩子們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讓他們相會一次。
從此,牛郎和他的兒女就住在了天上,隔著一條天河,和織女遙遙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當中,我們至今還可以看見銀河兩邊有兩顆較大的星星,晶瑩地閃爍著,那便是織女星和牽牛星。和牽牛星在一起的還有兩顆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織女的一兒一女。
牛郎織女相會的七月七日,無數成群的喜鵲飛來為他們搭橋。鵲橋之上,牛郎織女團聚了!織女和牛郎深情相對,摟抱著他們的兒女,有無數的話兒要說,有無盡的情意要傾訴啊!
傳說,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們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靜靜地聽,可以隱隱聽到仙樂奏鳴,織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談。直是:相見時難別亦難,他們日日在盼望著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科學
牛郎星同織女星真的每年「七夕」相會嗎?
夏夜在室外乘涼的時候,可以看到頭頂上方有一顆明亮的星星,旁邊還有四顆小星,好像織布的梭子,那就是織女星。隔著銀河,在東南方有一顆亮星,兩旁各有一顆小星,那就是牛郎星,與織女星隔河相望。
神話畢竟是神話,牛郎與織女要在一夜之間相會是不可能的。牛郎星和織女星都是離我們非常遙遠的恆星,它們都比太陽還要巨大,只因為它們離我們十分遙遠。在天文學上,測量恆星之間的距離,大多用「光年」來計算。光年就是每秒鍾走30萬千米的太陽光在1年裡所走的距離。牛郎星離我們有16光年,織女星離我們 27光年,所以看上去只是小小的光點。
牛郎星與織女星之間的距離也很遠,有16.4光年,與牛郎星同地球的距離差不多,即使牛郎跑得快,每天能跑100千米,要跑43億年時間才能與織女相會。即使改成每秒飛行11千米的宇宙飛船,也要45萬年才能飛到織女身邊。不要說一夜之間相會,即使打個電話,也要16.4年才能傳到對方呢!
【同名電影】
牛郎織女
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香港大鵬影業公司於1964年聯合拍攝。編制:陸洪非、金芝、完藝舟、岑范;導演:岑范;作曲:時白林、方紹墀;主演:嚴鳳英、王少舫、黃宗毅、王少梅。
該片敘述的是牽牛星和織女星嚮往人間、私約下凡。王母得知大怒,將牽牛貶下人間,織女鎖入雲房;並將為他們說情的金牛星也貶下人間。織女在雲房織錦,孤單、寂寞、凄涼。一天,她正對雲層思念牽牛,靈芝來到雲房,看出了她的心思,告訴她王母去西天了,並邀約姐妹協同織女來到人間尋找心上人。
牽牛貶到人間,人們呼他牛郎,勤勞善良,耕種為生;金牛被貶為牛,與牛郎相伴。就在眾仙女下凡時,屈身為牛的金牛變成了一個——牛化身,引導牛郎到碧蓮池與織女相會,喜結伉儷。從此,織女留在人間,與牛郎男耕女織,生兒育女,夫妻恩愛,鄰里和睦,生活美滿,家庭幸福。
三年後,王母得知織女下凡,大發雷霆,派天將將她押回天庭。牛郎在牛化身的幫助下,挑著一雙兒女追到天庭。兇殘的王母用金釵劃一道天河,拆散牛郎、織女,使其隔河相望。留下一曲夫妻不能團圓的長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