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電影赤壁故事背景

電影赤壁故事背景

發布時間:2023-05-16 01:02:06

① 赤壁的故事

赤壁故事梗概
曹操一方面挾持漢獻帝,在北方建立穩固的統治局面,另一方面追討「煮酒論英雄」後倉徨南逃的劉備,實際上卻是一心想統一南方.接下兄父「江東基業」的孫權,聽從魯肅建議,意圖與勢力較弱的劉結盟.看似不堪一擊的劉備則獲得孔明的全力輔佐.滾滾長江分隔南北,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交織出一場前所未有、空前絕後的超大型戰爭.
《赤壁》以趙雲的長坂坡之戰開場,曹操在擊潰劉備後將目標鎖定為東吳.雖然謀士一再勸他先休養生息,但由於曹操鍾愛的東吳小喬誓死不願屈服於他,曹操「沖冠一怒為紅顏」決心攻打東吳.此時劉表去世,其幼子率領荊州水軍投靠曹操,讓曹操對南下討吳更有信心.
此時孫權派魯肅以弔唁劉表之名與劉備會面,共商抗曹大計,劉備派諸葛亮前往東吳.同時,孫權的妹妹孫尚香與魯肅決定用激將法逼猶豫不決的孫權抗曹,並把周瑜召回,主持大局.兩軍最終在赤壁相遇,曹操大敗而歸.
這是電影內容,下面則是史事了
火燒赤壁」的故事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以少勝多的軍事戰例,這其中,三國時候的「火燒赤壁」在民間流傳最廣,因為其間包含了許多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的典故.
西元二世紀末,中央集權政府東漢衰落,經過長期的軍閥混戰,曹操、劉備和孫權分別占據了中原、巴蜀和江東地區,而曹操的勢力最強大.西元208年,曹操揮師南下,打敗劉備,佔領了軍事重地荊州的大部分地區,迫使劉備退守夏口(今湖北漢口).曹操妄想一舉消滅劉備,同時吞並孫權占據的江東地區,劉備和孫權決定聯合抗曹.當時曹操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從江陵(今屬湖北)沿江東進,直逼夏口.孫劉聯軍五萬人逆流北上,雙方在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磯山)相遇.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會水戰,初戰失利,於是曹操退駐江北,與孫劉聯軍隔江對峙.曹操吃了敗仗,便任命投降的荊州將軍蔡瑁和張允訓練北方士兵學習水上作戰,初見成效.為孫權統兵的都督周瑜擔心曹軍在蔡瑁、張允的訓練下,學會水上作戰,於是巧妙地使用離間計,曹操中計上了當,誤信蔡瑁和張允是潛伏在曹軍的奸細,將二人殺了.
周瑜與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商量,覺得曹操人馬眾多,軍容整齊,如果正面交戰,孫劉聯軍無法取勝,於是他們決定採取火攻,並安排了一系列的計策.一天,周瑜召集手下大將商亂拆量進攻曹操,老將黃蓋認為對方太強大了,不如乾脆投降.周瑜大怒,命令手下打了黃蓋五十軍棍.黃蓋被責打後,派人送信給曹操,表示要投奔曹操.此時,埋伏在周瑜軍營裏的曹軍奸細也傳回周瑜責打黃蓋的資訊,曹操相信了黃蓋真的要來投降,非常高興.這時,聞名天下的軍事家龐統也來拜見曹操,曹操高興異常,立刻向龐統請教一個他正發愁的問題.原來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會水戰,而且對南方水土不服,經常生病.龐統說:「這有什麼難的?只要把大小船隻搭配,把三十隻或者五十隻船,頭尾相連,用鐵索鎖住,上面鋪上木板,就可以了.」曹操連忙依法行事.果然,曹操的戰船用鐵索相連後,沖波激浪,一點也不顛簸.兵士們在船上使槍弄刀,像陸地上一樣,一點也不覺得暈眩.曹操大喜,可是謀士卻說:「戰船連鎖固嘩舉棗然是好,可是對方若用火攻,怕難以逃避.」曹操聽了哈哈大笑,說:「不必擔心.我們在北邊,他們在南邊.現在是冬季,只有西北風,哪有東南風?他們如果用火攻,豈不是燒了自己?」大家都誇曹操有見識,於是放鬆了警惕.
誰知十一月二十日,突然颳起了東南風.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善觀氣象,早就和周瑜作好了准備.這時,曹操收到黃蓋派人送來的信,約好來投降.曹操帶了將領站在船頭等候.果然看見黃蓋領著十多隻小船,順風駛來,曹操非常得答櫻意.十幾只小船趁著風勢,很快就到了曹操的戰船前.黃蓋手一招,小船頓時燃起大火,原來船上全是柴草油脂等易燃之物.著火的小船借著東南風,直撞入曹操的戰船營裏,曹操的戰船立刻著火,因相互被鐵鏈鎖住,無法脫逃,登時成了一片火海.曹操急忙棄船上岸,誰知岸上屯放糧食的軍營也被周瑜事先埋伏的士兵燒了.孫劉聯軍乘勢猛攻,曹軍大敗,曹操狼狽突圍,逃回北方.
經過赤壁一戰,孫權得以鞏固在江南的統治,劉備則乘機佔領荊州大部分地區,因而形成曹、孫、劉三方鼎立的局面.火燒赤壁,還留下了很多典故,比如黃蓋被周瑜責打然後詐降曹操,被稱為「苦肉計」,而龐統是劉備軍師諸葛亮的好朋友,他建議曹操用鐵索連船,致使曹軍戰船被火攻時難以逃脫,此計被稱為「連環計」.

② 電影《赤壁》是根據哪部小說改編的

電影《赤壁消棚》展現原著小說《三國演義》所沒有的一些情節,顯得很匠心獨運,甚至還充滿濃厚現代感而透露一點點喜劇氣拿瞎則息。首先是荊州兩神唯位降將蔡瑁和張允帶著降書和二十萬水師來歸順曹操,旁邊有人提醒曹操這兩個人品行有問題,不可貿然接受,曹操就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然後要求看降書,看完之後,笑他們寫的降書不但文句不通順,而且還錯別字連篇,但願他們帶兵打仗不要像寫降書那麼糟糕才好。前段情節載於原著,但下段有關降書情節則是電影劇本的神來之筆,其中可是暗藏玄機,除非對曹操這個人有深入了解,否則就不易體會其中奧妙。

③ 電影《赤壁》劇情

曹操沖冠一怒為「小喬」

吳宇森的大製作影片《赤壁》已於5日正式開始拍攝,記者經過多方打探,大致了解到最新版本的《赤壁》劇情。

影片以長坂坡之戰開場,曹操在擊潰劉備後,認為對他稱霸天下有威脅的是東吳,再加上曹操鍾愛的小喬誓死不從,令他大發雷霆,執意攻打東吳。 孫權派魯肅以弔唁劉表之名與劉備會面,商討聯合抗曹的事情。劉備在同意了與東吳聯合抗曹的建議之後,派諸葛亮前往東吳。孫權的妹妹孫尚香與魯肅用激將法堅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並且把周瑜召回,主持抗曹。兩軍最終在赤壁相遇,在黃蓋的詐降計策之下,曹操大敗,沿華容道退回江陵。

周瑜和諸葛亮是全劇最主要人物,周瑜是第一男主角。吳宇森的《赤壁》試圖超越《三國演義》,還原真實的赤壁之戰。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周瑜是第一功臣,並且年紀比諸葛亮大,只是後來在演義中由於羅貫中「擁劉」的寫作立場,才將功勞全都攤在諸葛亮身上。並且在演義中將諸葛亮塑造成神仙似的人物,長髯飄飄,羽扇綸巾,把周郎塑造成嫉賢妒能的白面後生。從吳導演最初的設定,由周潤發和梁朝偉分飾周瑜和諸葛亮,後來發哥退出改由梁朝偉飾周瑜來看,可以得出這一結論。
小喬有戲。花那麼多銀子請來林志玲大概是要渲染周瑜的感情戲,這是一個賣點,周郎和小喬是歷史上羨煞旁人的情侶。劇中大概會讓美貌與智慧兼得的小喬來啟發周瑜的計謀,在赤壁之戰的關鍵時候發揮巨大的作用。而孫權的寡嫂、孫策的妻子大喬也由林志玲扮演,大概戲份不會太多,只意在表現林志玲有分飾兩角的表演能力,此外無他。
孫尚香在赤壁之戰期間就與劉備有情義,非是《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後才因「周郎妙計安天下」認識劉備,誤打誤撞成就與劉皇叔的婚姻,但戲份也不會太多。劇中赤壁期間劉備與孫尚香的感情戲大概是在趙雲的掩護下得以實施。
大小喬的作用還表現在曹操的感情戲上。——這充分說明《赤壁》是戰爭大片之外的感情大戲。曹操的感情戲大概表現為覬覦大小喬的美貌上,然後銅雀台橫槊賦詩,成為戰爭的導火索,與歷史上的許多戰事由美貌女人引發一樣。

④ 赤壁電影講的是什麼內容

第一回】 趙子龍長坂坡搶戲 張益德當陽橋失聲

《赤壁》上集故事開始於曹操挾漢獻帝遷都許昌,影片開場便展現了許昌都城的全景,首場戲便是曹操(張豐毅飾)請奏漢獻帝征討劉備、孫權,此時的漢獻帝已無權威可言,只不過是曹操的傀儡而已,滿朝文武鴉雀無聲,孔融提出異議立即被賜死祭旗。

隨後影片視角轉到劉備(尤勇飾)這邊,新野之戰後,劉備敗退,此時趙雲(胡軍飾)、張飛(臧金生飾)、諸葛亮(金城武飾)等依次登場。在長坂坡單騎救主這場戲上著墨較多,趙雲身騎白馬在泥濘的城市裡將阿斗救出,一人PK十幾個曹兵,身手矯健,勢不可擋。而張飛則在野虛穗諸葛亮秘授「回光」戰術指導下,擊退了曹軍騎兵的猛攻,該場戰役頗有科技含量,不過可惜的是《三國演義》中喝斷當陽橋這一神奇事件被舍棄。曹軍人數多、攻勢猛,關羽只得率少量兵馬用身體阻擋,掩護眾百姓撤離,最後戰至絕路被俘,惜才的曹操放走了關羽,這一段交待了之前曹操有恩於關羽的劇情。

【第二回】 孔明無需舌戰群儒 周瑜有意和諧帶兵

曹軍80萬大軍即將進犯,諸葛亮主動提出要去東吳找孫權聯盟,在魯肅的引領下見到孫權提出要求後,東吳文臣一片主和之聲,很可惜《三國演義》中著名的「舌戰群儒」在這場戲里並沒有完全被展現,諸葛亮用激將法勸孫權抗曹。這段孫權的心裡應該相當苦悶,東吳群臣根本不把他當回事。

而後諸葛亮見勢轉而拜見主戰派周瑜,周瑜此時正在赤壁與部下甘興(中村獅童飾)練兵,為了增加戲劇性,譽裂吳宇森增加了一段「水牛事件」展現了周瑜領兵的才能,並表達了要團結一心、和諧帶兵的觀點。此時諸葛亮到來,兩人互相試探之後,剛好趕上小喬飼養的母馬難產,常居農村的諸葛亮小露了一手,幫助小喬接生小馬。

【第三回】 孫權射虎決心抗曹 小喬愛夫床戲曖昧

周瑜和諸葛亮正式會面後,在小喬的「慫恿」下兩人進行「斗琴」(當然是古琴),周瑜領略了諸葛亮的才能,諸葛亮從周瑜的琴聲中聽出了他抗曹的決心,兩人差點「惺惺相惜,情不自禁」。

之後周瑜、孫尚香通過一場狩獵華南虎的活動,讓還在猶豫中的孫權下定決心聯合劉備抗曹。由於要打仗,吳國要求家眷都不能跟隨武將去赤壁,周瑜為了表達對小喬的愛,決定帶夫人前往赤壁,兩人開始了那段在預告片中「事先張揚」的床戲,長達2分鍾。需要提醒的是,這段場景拍得非常含蓄,除了林志玲酥胸半露、美腿盡現以外,尺度非常保守。

【第四回】 諸葛亮運籌八卦陣 三江口水戰變陸斗

孫權拒絕了曹操的勸降,三江口戰役正式打響,頌卜《三國演義》原著里該場戰役原是水戰,但電影里安排的則是陸戰,秉著「天下興亡、匹女有責」理念的孫尚香帶領女僕誘曹軍騎兵深入,陷入諸葛亮布置的八卦陣,於是觀眾就有緣在大銀幕上看到傳說中的諸葛亮八卦陣了,隨便提一下,這八卦陣來源於劇照中的烏龜。八卦陣內,曹軍一片混亂,趙雲、張飛、關羽、甘興幾員虎將打得曹軍滿地找牙。這還不算完,周瑜也披掛上陣,打得也煞是好看,危險之下還替趙雲擋了一箭,吳宇森擅長的兄弟情誼再次展現。

曹軍大敗,帶頭的夏侯將軍倉皇逃走,曹操一怒一下說出自己攻打東吳的隱藏原因———為了美女小喬(和特洛伊戰爭類似,估計是照顧西方觀眾的理解力)。最後的鏡頭鎖定在百萬水軍空中大展示,俯瞰下來,蔚為壯觀,曹軍大舉壓境
更多好戲下集繼續...

⑤ 電影赤壁為啥說是災難片啊

《赤壁》是一部災難片,它講述的是公元208年的三國時期,蜀國的劉備與吳國的孫權之間歷游的天下大亂的故事。全片內容極其凄美,緊張刺激,令人難以忘懷,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戰爭史詩」。整部電影有著十分強烈的災難色彩,從備戰到大兆數軍交戰,再到火海掩護,一場場血戰讓人難以忘懷。電影中,劉備因智謀統一天下、發展技術和文化而受到人們的景仰,但他卻也遭受到災難,最終面對失敗而死亡。整部電影著重描繪了三國時期的政治、文化和歷史,也讓觀眾引吭高歌,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性,也讓觀眾學會了接受失敗,真正了肢猜銷解了「災難片」的含義。

⑥ 《赤壁》這部電影好看嗎 女主角是誰

《赤壁》劇情簡介 《赤壁》的故事內容是敘述公元208年,長坂坡戰之後,曹操擊潰劉備將目標鎖定為東吳。雖然謀士一再勸他先休養生息,但由於曹操鍾愛的東吳小喬誓死不願屈服於他,曹操沖冠一怒為紅顏決心攻打東吳。此時劉表去世,其幼子率領荊州水軍投靠曹操,讓曹操對南下討吳更有信心。 此時孫權派魯肅以弔唁劉表之名與劉備會面,共商抗曹大計,劉備派諸葛亮前往東吳。同時,孫權的妹妹孫尚香與魯肅決定用激將法逼猶豫不決的孫權抗曹,並把周瑜召回,主持大局。兩軍最終在赤壁相遇,曹操大敗而歸。 出演電影《赤壁》女主角的台灣人氣模特林志玲 林志玲出演小喬一度遭質疑 吳宇森選中林志玲扮小喬,媒體反對聲浪最多,其中以她的娃娃音最被詬病,讓她拜師努力矯正。林志玲為這部電影處女作,努力修飾娃娃音,也推掉不少演出機會。而在上映後,對於林志玲的表演,大家基本都可以接受。

⑦ ~~~看了《赤壁》,不懂歷史。誰能簡述一下本片涉及的的歷史史實,別復雜啊

戰爭日期:208年七月~208年十二月 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敗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役。
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後,作玄武池訓練水兵,並對可能動亂的關中地區採取措施,隨即於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萬南征荊州(約今湖北、湖南),欲一統南北。時孫權已自江東統軍攻克夏口(今武漢境),打開了西入荊州的門戶,正相機吞並荊、益州(治成都),再向北發展;而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得諸葛亮為謀士,以其隆中對策,制定先佔荊、益,聯合孫權,進圖中原的策略,並在樊城大練水陸軍。勞師、水土不服、短於水戰等弱點,堅定了孫權抗曹決心。孫權不顧主降派張昭等反對,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率3萬精銳水兵,與劉備合軍共約5萬,溯江水而上,進駐夏口。
曹操乘勝取江陵後,又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仍統本部兵,鎮守漢川(今江漢平原)。益州牧劉璋也遣兵給曹操補軍,開始向朝廷交納貢賦。曹操更加驕傲輕敵,不聽謀臣賈詡暫緩東下的勸告,送信恐嚇孫權,聲稱要決戰吳地。冬,親統軍順長江水陸並進。
孫劉聯軍在夏口部署後,溯江迎擊曹軍,遇於赤壁。曹軍步騎面對大江,失去威勢,新改編及荊州新附水兵,戰鬥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戰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烏林(今湖北洪湖境),與聯軍隔江對峙。
曹操下令將戰船相連,減弱了風浪顛簸,利於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緊演練,待機攻戰。周瑜鑒於敵眾己寡,久持不利,決意尋機速戰。部將黃蓋針對曹軍「連環船」的弱點,建議火攻,得到贊許。黃蓋立即遣人送偽降書給曹操,隨後帶滑晌船數十艘出發,前面10艘滿載浸油的乾柴草,以布二、後漢統一的契機和不充分條件。直在進步,所以曹操不能在建安十三年完成統一。直到魏晉時期,黃河流域的完全恢復和發展使中國的重心回到黃河流域,於是完成統一」。
這個說法當然是有道理的,但我們仔細想想,曹操從擁立漢帝到赤壁之戰,十三個年頭,實行屯田也有十個年頭了,雖然在建安五年之前黃河流域的經濟是崩潰的,但曹操用十餘年以說在赤壁戰前,團攜黃河流域仍然是全國的重心所在,曹操之所以沒有完成統一,還是因為水軍和荊州問題。
曹操在玄武池僅僅訓練了半年水軍,這個層次的水軍戰鬥力對付以漢水為依託的荊州軍是可以的,但面對以長江為依託的吳軍,就相形見拙了,所以曹操才會在赤壁吃個大虧。
總之,大形勢曹操是有利的,主動權在他手裡,就看他如何選擇了。遺憾的是,這位逐鹿中原、大破塌讓伏袁紹、橫掃塞外、最有希望結束後漢亂世的強人,最終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以錯誤的方式與敵人展開了戰斗,於是那些不充分條件逐次爆發,他最終沒能越過長江。

曹操南征和長阪追擊戰
[編輯本段]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開始南征,他向荀彧問計,荀彧說:「現在您一統華夏(黃河流域),南方已經震動,您應該趁勢速出葉、宛,則荊襄恐懼,可以平定荊州。」(注二)
八月,劉表病死,果然劉備聽說曹操到宛城棄新野,走襄陽,劉琮投降曹操。此時一切太過順利,曹操已經基本達成此次南下戰略。
只剩下一個夙敵劉備而已,此刻他正帶著「十萬百姓」逃到當陽,即將前往軍事重鎮江陵。於是,曹操派遣自己的精銳部隊「虎豹騎」五千人,「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在長阪追上劉備,並擊潰劉軍主力,「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注三)
《三國志·劉備傳》說:「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
《三國志·張飛傳》記載:「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三國志·趙雲傳》記載:「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總之其形式與《三國演義》描寫有很多相似之處,只是曹操沒有八十三萬大軍而已。應該說這次追擊戰顯示了曹軍精銳騎兵強大的戰鬥力,也說明劉備此人戎馬一生的經驗,從實力對比來看,雙方可以說不勝不敗。
關羽率領的水軍在漢津接應劉備,才使其沒有遭受滅頂之災,劉備逃到夏口。占據江陵對抗曹操的企圖失敗。
曹操率領部隊占據江陵,取得大批戰船的戰略物資,使曹操決定進一步南下,徹底消滅劉備和孫權。
早在曹操南征時,孫權就把部隊調往柴桑,並派遣魯肅前往荊州探勘虛實(注四),結果劉表死了,卻見到了劉備,雙方決定結成同盟,劉備派諸葛亮為使前往東吳。

曹操的繼續南下和孫權決計破敵
[編輯本段]
曹操占據江陵後南下烏林,要渡江滅劉備,同時向江東送信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肅為廣漢太守。
B這個時期劉備的兵力可以參考《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語:「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
但這個說法明顯是為了同盟提高自己的身份,獲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小。
《三國志·魯肅傳引吳書》記載魯肅語:始與豫州觀於長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
連「一校」兵都不夠,可見當時劉備確實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江表傳》記載:劉備「將二千人與羽、飛俱,未是因為自建安十三年以來損失不小,使曹操不得不在十二月撤軍,沒能繼續南下。
那麼可見,雖然在赤壁的損失不小,但曹軍的總體實力仍然遠大於孫劉,只是暫時不足以繼續渡江作戰而已。要知道在兩年後曹操還大敗了西涼人馬。
所以,盡管周瑜的一把火燒垮了曹操的水軍戰艦,但曹操的陸軍仍然保持了相當多的數量,其精銳部隊基本沒有損失,只是由於水軍的失敗導致曹操無法渡江登陸,再加上瘟疫,才使曹操不得不放棄從赤壁一線登陸的企圖。
這些損失的戰艦絕大多數原荊州留下的,其水軍也都是原荊州籍士兵,赤壁之戰曹操的直接損失來自此處,而由於瘟疫間接損失的兵力雖然也不小(注十),但與荊州水軍比還不算多,可見什麼時候都是「嫡系」好呀!
B這一時期劉備軍的兵力開始增加,《江表傳》記載: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備。
可見劉備在荊州的數年肯定沒閑著。
緊接著劉備收取荊南諸郡,進一步擴充實力。僅僅在兩年後,劉備就可以兩線作戰。 《三國志·劉備傳》記載:「先主留諸葛亮、關羽等據荊州,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先主並軍三萬餘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
劉備這個人的確不簡單,只是得志晚了點。《三國志·魯肅傳》記載: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
C至於吳軍起兵力變化不大,雖然收編了一些北方降兵,在攻擊曹仁時又獲得不少戰馬(注十一),但自己也有傷亡。
應該還是保持原實力。

赤壁之戰曹操的部署和失誤小結
[編輯本段]
1曹操的部署:
曹操從建安十三年十月之前曹操取得江陵,擁眾數十萬。他一面命文聘為大將,「使典北兵」,鎮守江夏邊境。一面親率大軍繼續南下烏林,准備登陸赤壁。
那麼曹操是不是將絕對主力安排在了烏林一線呢?答案是肯定的。
《三國志·曹仁傳》記載:從平荊州,以仁行征南將軍,留屯江陵,拒吳將周瑜。
《三國志·曹純傳》記載:從征荊州,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進降江陵。
《三國志·樂進傳》記載: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
《三國志·徐晃傳》記載:從征荊州,別屯樊。
《三國志·滿寵傳》記載:建安十三年,從太祖征荊州。大軍還,留寵行奮威將軍,屯當陽。
《三國志·趙儼傳》記載:太祖征荊州,以儼領章陵太守,徙都督護軍,護於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
可見曹操的大將幾乎到齊,是不是這些大將沒有到達烏林,留在荊州各地?答案是否定的。
所謂「留屯」,說明不是烏林之戰前的部署,而是之後。
要知道《三國志》是以魏為正統,赤壁之戰乃是曹軍的污點,自然不會多寫,也就沒有他們的具體事跡了,比如曹軍外姓第一將於禁,他的本傳連「從平荊州」的字樣都沒有,如果不是《趙儼傳》提到他,我們也就沒有他到達荊州的證據了。
又比如張遼,在庾信的《哀江南賦》中提到:「張遼臨於赤壁,王浚下於巴丘」。
可見,曹操的主力部隊是悉數開赴赤壁了。他希望以荊州水軍為主力,進而利用絕對的兵力優勢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荊州水軍,低估了吳軍和長江。
2曹操的失誤:
其實這個問題周瑜已經有很精闢的論述,他分析的四點應該說正是曹操的致命傷。
(1)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
關西軍一直是曹操的威脅。
(2)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
曹操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荊州水軍對抗吳軍,可惜他錯了,赤壁之戰前那場接觸戰證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會鎖戰船,只不過正是因為這樣才被敵人火攻。說到底還是水軍不濟造成的。
(3)又今盛寒,馬無藁草;
《三國志·孫權傳》記載: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可見戰馬沒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飢餓與瘟疫是困擾曹軍的兩大難題。這樣的部隊即使數量多也很難取勝。
(4)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三國志·曹操傳》: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江表傳》記載:(曹操)後書與權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瘟疫成了左右戰局的關鍵因素。
(5 )新收劉表之眾,尚未歸心。

曹操行軍路線
[編輯本段]
1進攻路線:
《三國志·曹操傳》記載:秋七月,公南征劉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陽,劉備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備走夏口。公進軍江陵。……公自江陵征備,至巴丘……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
《三國志·徐晃傳》記載:從征荊州,別屯樊。
《三國志·曹純傳》記載:從征荊州,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進降江陵。
《三國志·趙儼傳》記載:太祖征荊州,以儼領章陵太守,徙都督護軍,護於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
可見,曹操是從許昌全線出擊,基本是以壓制性的態勢進擊荊州,也正是這個態勢嚇跑了劉備,唬降了劉琮。
而曹操的進攻路線基本如下:
許—新野(樊)—襄陽(另派文聘防禦江夏)—當陽—江陵—巴丘—赤壁。
2敗退路線:
《資治通鑒》記載: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漢末英雄記》記載:曹公赤壁之敗,至雲夢大澤,遇大霧,迷道。
如果兩個記載吻合,那麼「華容道」和「雲夢大澤」應該是一個地方。三國時的華容道是在江漢平原上潛江以南,監利以北的地方。而雲夢大澤應該理解為包括南到洞庭湖,被到江陵的大片沼澤地和零星湖泊。
但在《三國志·郭嘉傳》中有:「太祖征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
那麼是不是《資治通鑒》和《英雄記》的記載根本就是錯誤?
我是這樣看的,曹操從烏林途經華容,雖然中間路難行甚至迷路,但最終他們到達巴丘,並退到江陵。
《通典》記載:「洞庭湖中三江口有曹由州,曹公兵敗之處。」《括地誌》記載:「巴丘湖中有曹由州,曹公為孫權所敗燒船處。」
值得注意的是,巴丘有兩處:一個是今天的岳陽,另一個在今天的江西崇仁。曹操燒船的巴丘應該是岳陽巴丘;《三國志·周瑜傳》記載的那個「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的巴丘應為江西崇仁。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總結出曹操的全部行程:許—新野(樊)—襄陽—當陽(長阪追擊戰)—江陵—巴丘—赤壁(敗)—華容道(雲夢大澤)—巴丘(燒船)—南郡—譙。

孫劉聯軍行動路線
[編輯本段]
《三國志·劉備傳》記載:「曹公以江陵有軍實,恐先主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先主已過……,及於當陽之長坂……先主斜趨漢津,適與羽船會,得濟沔,遇表長子江夏太守琦眾萬餘人,與俱到夏口……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並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
這個記載已經很詳細了:
新野——襄陽——當陽(敗)——漢津——夏口(匯合周瑜)——赤壁(勝)——南郡。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先主至於夏口......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
《三國志·周瑜傳》記載: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並力逆曹公,遇於赤壁……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軍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徑自北歸。
也比較明了:
柴桑——夏口——赤壁——烏林——江陵。
兩軍的匯合應該是在夏口或江口附近。

赤壁之戰發生的時間
[編輯本段]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開始南征,大概在十月占據江陵。那麼赤壁之戰發生在幾月呢?
《三國志·曹操傳》記載:「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備……」
《後漢書》記載:冬十月癸未,日有蝕之。十二月壬午,征前將軍馬騰為衛尉。是月,曹操與周瑜戰於赤壁,操師大敗。
這樣看來應該是建安十三年冬十二月發生的赤壁之戰。
但是《資治通鑒》和《後漢書》記載的卻是十月(注十二)。
另有《三國演義》所說的十一月:
孔明曰:「二十日甲子祭風,至二十二日丙寅乃風息,如何?」……孔明曰:「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後為期,可教子龍駕小舟於南岸邊等候」。
其實這三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首先,如果按十月說,則赤壁之戰其實可以說是場遭遇戰,因為曹操十月才占據江陵,而同月戰役結束;其次,按十一月說,則看似不早不晚,但遺憾的是,這種觀點的依據是小說所寫,可信度自然無法與正史相比;而根據最俱權威的《三國志》,應該是建安十三年冬爆發的赤壁之戰,只不過這種觀點有點與其它記載矛盾。
《三國志·蔣濟傳》記載:「建安十三年,孫權率眾圍合肥……權信之,遽燒圍走,城用得全。明年使於譙」,可見合肥之戰在建安十三年就已經結束,那麼如果赤壁之戰發生在十二月,這個時間內曹操還能從荊州跑到合肥,實在太緊張了,時間上根本解釋不通。
但是,《三千五百年歷日天象》有記載:「東漢建安十三年戊子。十二月壬午朔,十五丙申小寒,三十辛亥大寒。閏十二月壬子朔,十五丙寅立春。」
也就是,建安十三年是閏十二月的,這樣一來,一切緊張的時間就順理成章了。
至於十月一說,則與《三國志》其他記載頗矛盾。
《三國志·曹操傳》記載:公進軍江陵,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乃論荊州服從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使統本兵,引用荊州名士韓嵩、鄧義等。
說明曹操在占據江陵後是有相當一段時間來穩定局勢的。
而《三國志·周瑜傳》記載:又今盛寒,馬無藁草。
「盛寒」應解做隆冬,而十月很難被稱為隆冬,而十二月「三十辛亥大寒」。
另外,十月之說並非是《資治通鑒》和《後漢書》明確表示赤壁之戰發生在十二月,而是模糊記載,是有迴旋餘地的,估計也是兩部書的作者對於這個時間存疑,但沒有下定論。
綜上所述,十二月應為最俱權威,最為合理的解釋。
建安十三年冬十二月整個月份是:從公元208年12月25日到公元209年1月23日。赤壁之戰就是發生在這個時間段。

關於赤壁之戰的幾點疑問探討
[編輯本段]
1赤壁之戰發生的地點
首先,最俱權威的《三國志》是這樣記載的:「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並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
而《三國志·吳書》的諸大將傳記也都提到「拒曹公於烏林」的字樣,那麼可以肯定的是,曹操是拄扎在江北的烏林。
而周瑜所在的赤壁又具體在哪個位置呢?它與烏林的關系如何?
《元和郡縣圖志》記載:「赤壁山在今蒲圻縣西八十里,一名石頭關,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與赤壁相對。」
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江水左逕百人山南,右逕赤壁山北。昔周瑜與黃蓋詐魏武大軍所起也。」
《荊州記》記載:「蒲圻縣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黃蓋(於)此乘大艦,上破魏武兵於烏林,烏林、赤壁其東西一百六十里。」
《江表傳》記載赤壁之戰的情況是這樣的:「至戰日,蓋先取輕利艦十舫……時東南風急,因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去北軍二里於,同時發火,火烈風猛,往船如箭,飛埃絕爛,燒盡北船,延及岸邊營柴」。
「東南風急」與「中江舉帆」,說明沖烏林來的船來自烏林東南,這與「上破魏武兵」比較吻合。還有《三國志·呂蒙傳》的記載:「是歲,又與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於烏林」。這里的「西破」與周瑜傳的「逆」是一個解釋。
如果《江表傳》所記載是事實,那麼蒲圻赤壁做為赤壁之戰的地點確實是最符合歷史記載。
至於其他的「赤壁」從地或記載上都有難以解釋的地方,由於爭論太大,此處不做過多討論。
2張憙救合肥是在赤壁戰前還是戰後?
《三國志·曹操傳》記載:「十二月,孫權為備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備,至巴丘,遣張憙救合肥。權聞憙至,乃走」。
根據《曹操傳》是孫權先攻合肥再發生的赤壁之戰。
《三國志·孫權傳》則記載:「備、瑜等復追至南郡,曹公遂北還……權自率眾圍合肥,使張昭攻九江之當塗。昭兵不利,權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荊州還,遣張喜將騎赴合肥。未至,權退」。
根據孫權傳是成了赤壁戰後孫權才攻的合肥。
是不是陳壽記錯了?後人對此有很多猜測,《孫盛異同》評曰:按吳志,劉備先破公軍,然後權攻合肥,而此記雲權先攻合肥,後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吳志為是。
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三國志》的本紀是曹操,看《三國志》的人要想看時間,一定先看本紀,其他的傳記一律向它看齊。本著這個原則,曹操本紀在時間上是絕對嚴格的,否則整部書的時間順序就會很亂,《三國志》能被稱作良史自然也具備這個條件。
也就是,孫權在赤壁戰前攻合肥是肯定的,雖然《孫權傳》是在赤壁戰後才說「權自率眾圍合肥」,但它的時間觀念與曹操本紀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更何況後面還有一句「攻城逾月不能下」,說明其戰斗持續的時間還不短,完全可以理解為是發生在赤壁戰前,只是著重描寫赤壁之戰才放在後面來說。
只是這樣理解還有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張憙被派遣在《曹操傳》和《孫權傳》的記述又產生了矛盾。
按《曹操傳》則張憙是在赤壁戰前被派,按《孫權傳》是在之後。
如果我們仍然按照《本紀》為尊來理解,那麼陳壽關於這段記載就是失敗的,因為孫權傳的存在完全成了誤導。
可筆者並不這樣認為。
根據《三國志·蔣濟傳》:「建安十三年,孫權率眾圍合肥。時大軍征荊州,遇疾疫,唯遣將軍張喜單將千騎,過領汝南兵以解圍,頗復疾疫。濟乃密白刺史偽得喜書,雲步騎四萬已到雩婁,遣主簿迎喜。三部使齎書語城中守將,一部得入城,二部為賊所得。權信之,遽燒圍走,城用得全」。
記載說:「遇疾疫……頗復疾疫」,則很可能是在瘟疫大規模爆發之後才派的張喜。
而且,曹操在赤壁戰前擁兵二十多萬,而合肥這么緊要的地方竟然只派區區「單將千騎」來救,實在難以解釋,除非是在赤壁敗後曹操騎兵戰馬損失慘重,只有先派千騎支援。
綜上所述,孫權攻合肥確實是在赤壁戰前,張喜被派遣救援則是在赤壁戰後。這樣理解則既可以說通《曹操本紀》,又能兼顧《孫權傳》。
而且沒有解釋不通的地方:
首先,孫權攻合肥應該是在赤壁之戰之前很近的時間,甚至是同時,否則曹操不會在赤壁敗後才派救兵。
其次,曹操進軍途經巴丘,敗回時同樣經過巴丘,與記載相符。
另外,這就能解釋《江表傳》記載的那批「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剩餘的吳軍部隊的動向。
當然,如果您理解是陳壽老先生故意為自己的著作設下的一個謎團,或者是傳抄過程中的誤傳,那也無不可。

結語
[編輯本段]
歷史已經隨著江水遠去,硝煙已經散盡,很多人說曹操如果聽取賈詡的建議就不會失敗,但我想曹操有他自己的看法。
在感嘆曹操的時候其實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羽扇綸巾」的周瑜,他「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瀟灑,和烏林那驚天動地的一把大火。
公元209年的第一場雪就這樣被映紅了……
此正是: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注一)《三國志·賈詡傳》: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
(注二)《三國志·荀彧傳》:太祖將伐劉表,問彧策安出,彧曰:「今華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會表病死,太祖直趨宛、葉如彧計,表子琮以州逆降。
(注三)《三國志·曹純傳》:從征荊州,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進降江陵,從還譙。
(注四)《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至於夏口……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
(注五)《三國志·諸葛亮傳》:亮說權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託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苟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並力拒曹公。
(注六)《三國志·周瑜傳》:瑜曰:「不然。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請為將軍籌之:今使北土已安,操無內憂,能曠日持久,來爭疆埸,又能與我校勝負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藁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禽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注七)《三國志·周瑜傳》: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
(注八)《江表傳》時東南風急,因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
(注九)《三國志·劉表傳》表遂攻並懌,南收零、桂,北據漢川,地方數千里,帶甲十餘萬。
(注十)《三國志·曹操傳》:十四年春三月,軍至譙……辛未,令曰:「自頃已來,軍數征行,或遇疫氣,吏士死亡不歸,家室怨曠,百姓流離,而仁者豈樂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無基業不能自存者,縣官勿絕廩,長吏存恤撫循,以稱吾意。」
(注十一)《三國志·呂蒙傳》:軍到夷陵,即日交戰,所殺過半。敵夜遁去,行遇柴道,騎皆舍馬步走。兵追蹙擊,獲馬三百匹,方船載還。
(注十二)《後漢書·獻帝紀》: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曹操以舟師伐孫權,權將周瑜敗之於烏林、赤壁。《資治通鑒》: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進,與操遇於赤壁。時操軍眾已有疾疫,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劉備、周瑜水陸並進,追操至南郡。

⑧ 求《赤壁》電影的詳細內容和事情發展!!!

內容和事情發展如下:
影片以長坂坡之戰開場,曹操在擊潰劉備後,認為對他稱霸天下有 威脅的是東吳,再加上曹操鍾愛的小喬誓死不從,令他大發雷霆,執意攻尺祥殲打東吳。孫權派魯肅以弔唁劉表之名與劉備會面,商討聯合抗曹的事情。劉備在同意了與東吳聯合抗曹的建議之後,派諸葛亮前往東吳。孫權的妹妹孫尚香與魯肅用激將法堅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並且把周瑜召回,主持抗曹。兩軍宴扮最終在赤壁相遇,小喬夜探曹營,與曹操論茶道拖延時間,最終聯軍戰勝曹軍,小喬與其子平安均安然無恙。

《赤壁》是2008年吳宇森執導的一部史詩電影,由梁朝陵沖偉、金城武、張震、張豐毅、趙薇、林志玲、胡軍、中村獅童主演。
該片分為《赤壁Ⅰ》和《赤壁Ⅱ決戰天下》上下兩部,分別於2008年7月10日和2009年1月7日上映,上部最終中國內地票房3.12億,下部2.51億人民幣,總票房5.8億。

閱讀全文

與電影赤壁故事背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韓國電影金香起孩子 瀏覽:713
電影男主利用暗道讓女主 瀏覽:410
經典戲曲電影三難新郎 瀏覽:602
大地勇士電影里歌曲 瀏覽:979
帶有英文屏幕的電影 瀏覽:648
有什麼懸疑的電影 瀏覽:654
中國古代明朝戰爭電影大全 瀏覽:570
美女電影僵屍片大全 瀏覽:24
喜劇香港電影大全 瀏覽:865
婚紗電影感動台詞 瀏覽:402
電影卡吉爾女孩好看嗎 瀏覽:801
這是我看過名字最長的電影 瀏覽:671
搞笑吸血鬼和僵屍電影 瀏覽:417
中山美惠電影有哪些 瀏覽:80
韓國醫生整容恐怖電影 瀏覽:794
風聲電影演員 瀏覽:823
搞笑電影方言配音爆笑 瀏覽:113
看電影的劉老師 瀏覽:430
美女肢體變異的電影 瀏覽:192
電影中獨白感怎麼做 瀏覽: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