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個電影,大概是95、96年吧,講的是一個外國小孩,還有風箏,孫悟空,北京什麼的,求解答
片名: 風箏
法語片名:Cerf-volant bout monde
英語片名:The Magic of the Kite
導 演:王家乙、 Roger Pigaut (羅歇·比果)
主演: Alain Astié、 張春華、謝添、派·特·巴爾地納( Patrick de Bardine)、 Jacques Faburel、Gabrielle Fontan、Monique Hoa、 Souan Won Kong、 Lou P'Ung、Sylviane Rozenberg、Gérard Szymanski、Tchen-Ming Tchen
分類:家庭/奇幻
分級:G(美國)
片長:89分鍾
地區:中國/法國
語言:中文/法文
顏色: 彩色
聲音: 單聲道(Mono)
上映日期:1958年(中國)
1958年12月17日(法國)
1971年11月13日(美國)
簡介:
這是美麗的一天,一架風箏在埃及、印度的天空飛過。它最後落在一棵大樹上。那是巴黎,也正是影片故事的發生地。比埃羅,一個12歲,臉上帶有雀斑的巴黎兒童正和他的妹妹、五歲的尼高爾和他的小夥伴、頑皮的貝貝爾等人在屋頂上欣賞這個美麗的風箏。經過了各種波折以後,孩子們得到了風箏,他們高興地發現風箏上繪著孫悟空的形象,並附著一封信。比埃羅找到了在巴黎的一家中國古董鋪,他從此知道寫信和送風箏的是北京的一個兒童宋小清,自然比埃羅是願意給他寫回信,並應允他與他做朋友的。但是頑皮的貝貝爾因為與比埃羅等發生了爭執,賭氣搶走了風箏底下懸著的回信地址,並且不願還給他們。晚上,就在比埃羅苦思得昏昏欲睡的時候,他忽然想到了放在牆邊的孫悟空,他請求他幫助。突然,孫悟空的眼睛動起來了,然後走出了風箏。孫悟空應允了比埃羅的請求,幫助他和他的妹妹一起到中國來找宋小清,並讓他看到穿著龍衣的人。比埃羅來到了北京,他站在一座輝煌、香煙繚繞的宮殿中,孩子們覺得很新奇,但坐在殿中央的小皇帝卻並不歡迎這些陌生人,他命令武士們去追拿比埃羅,比埃羅嚇得直叫孫悟空,孫悟空到底來了。他問比埃羅:你不是想看到穿著龍衣的中國人嗎?比埃羅說,我是來找宋小清的,我不願見到這些人。孫悟空便告訴他這些人是再也不存在了。在孫悟空又一次奇妙的幫助下,比埃羅終於在北海橋上找到了一些中國小朋友,其中一個還會講法語。但是貝貝爾,這個調皮鬼也跟來了,他給比埃羅和中國小朋友在尋找宋小清的過程中帶來了不少麻煩。盡管如此,比埃羅在中國小朋友的熱情幫助下,還是找到了宋小清。他正與無數小朋友在天壇放風箏。比埃羅高興得叫了起來,他也聽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他轉過身來,醒了,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做了一個夢,叫他名字的正是尼高爾。這時,貝貝爾也來認錯了,他把地址還給了比埃羅,除了給宋小清回了一封信,另外又寫了一封信,交託給風箏,讓風箏去幫助他們尋找友誼。風箏高飛在蔚藍的天空,與白色的鴿子一起飛向了遠方。
幕後:
本片是我國第一部彩色兒童片,也是我國第一部中外合拍片。它表現了不同國度的孩子們純潔的友誼和愛好和平的理想,並以此展示了兒童純真的心靈,告訴人們,兒童從小就應該團結互助,珍視友誼。整個影片構思新穎,想像豐富,將中國傳統中的神幻世界與現實生活揉和在一起,產生了一種奇特的、迷人的藝術魅力。觀眾可以通過兒童的眼睛,看到兩個國家的首都及其風俗人情,富有詩情和畫意,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外合拍的兒童片佳作。本片曾在1958年第11屆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獲榮譽獎,並曾於同年在義大利第1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獲聖;喬洽獎。
短評:——當年的清新
今天在央視少兒頻道看到這部影片,很老,看得時候有多老不曉得,知道是那個時候的特有的色彩,特有的表現方式,特有的說話口吻。在這個紛擾的大片氛圍下,突然之間看到這樣的一部影片,很是清新。
本來以為是中蘇合拍的,查了資料曉得是中法合拍的,中法兩國於1964年1月27日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而這部片子拍攝於1958年。那個年代的片子好多都有著很深的意識形態,曾經饒有興致的看《青春之歌》,也看了80年代的《穿紅衣服的女孩》,這些片子都帶著很深的意識形態。而在看這部《風箏》的時候,只感受到一群孩子的純真。不是幼稚,用我們現在的眼光,很難理解片中那種熱情,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很純。
這部片子在中國的資料很少,最多的都是評價——中國第一部中外合拍片。通過法國片名,在IMDB上找到該部片子,當然,么想到美國將之分類為家庭/奇幻。想起小時候看過很多類似的片子,醒來都是一場夢。比如:《小鈴鐺》貌似那個時代的如果想奇幻,人們想到的只能是夢。不同於現在,似乎人人都能夠接受當年的夢。當然,《風箏》我感覺不能只能因為一個夢一個孫悟空而將其定位為奇幻。
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今天看到這部片子特別感動,看片時的放鬆狀態連看那些輕喜劇都趕不上。
PS:美國這部影片是1971年上映的,相信也是有歷史原因的。而對於之後我貼上的一份轉載的評論,有些我還是不贊同,但覺得還是有些意義的。
㈡ 《隱形的翅膀》觀後感
《隱形的翅膀》觀後感(精選15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我整理的《隱形的翅膀》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雖然看過許多的電影,但都是在電腦上或電視上看的,很少去電影院看電影。昨天下午,我們學校組織了全體學生在南油影劇院觀看了電影《隱形的翅膀》。
這部電影是講一個家境貧困的女孩——志華。她和我們一樣有自己的理想和夢想。她在一次和同學放風箏時,有位同學的風箏飛到了電線上,志華想用木棍把它挑下來。不辛被電擊倒。被送到醫院搶救。後來生命雖然搶救過來了,但雙臂卻被截肢了。當志華醒來後,她發現自己沒有了雙臂。她想再也不能和其他同學一樣學習和玩了,她接受不了這沒有雙手的現實,就想去自殺,但被父親救了回來。
經過一段時間,她不想自己成為一個廢人,她想和正常人一樣要讀書、寫字。要幫助父母做事。也要考大學。於是她苦練腳功,後來學會用腳吃飯、寫字、畫畫。用腳切菜、炒菜和煮飯。這些對一個沒有雙手的人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了!
第一次高考她沒考上,但她並沒灰心,她又去重讀,在那時她開始學騎自行車,沒多久她又學會了用肩膀騎自行車,後來她又被游泳教練選上學游泳,她一直刻苦訓練,把別人喝茶的時間都用在了練習游泳和復習功課。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她獲得雙豐收。一是游泳比賽獲得了全國第一名,還要去參加世界殘奧會比賽。還有就是她終於考上了大學。
看完這部電影,我被志華她那種身殘志不殘的精神和它那頑強的毅力所感動!他雖然沒有雙手,但她沒有輕易地被困難擊倒,而是一次次戰勝困難、克服困難。最終一樣成為一個社會上有用的人。此時,我腦海中又響起了那首熟悉的歌「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會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
今天下午我們去觀看了《隱形的翅膀》這部電影。看後,我有了很大的感觸。
到了電影院,先是一陣喧嘩聲,電影開始後,全場立刻鴉雀無聲了。剛開始,影片介紹的是有三個高中生在花叢中放風箏,其中一個風箏繞在高壓電箱上了,一個女孩拿起一根較粗的木棒去捅,想把風箏給弄下來,沒想到,捅了幾下,高壓電箱忽然噴出了許多火花,隨後猛地一震,那個女孩的兩只胳膊斷了……那時大家都替她傷心,當看到她媽媽聽醫生說要截掉雙臂,嚇得臉色蒼白,當場昏倒時,我不禁對身邊的王欣茹悄悄地說:「這就是偉大的母愛呀!」
後來,那個女孩在爸爸媽媽地鼓勵下能用腳寫字、畫畫……最後考進了一所殘疾人的好學校。那裡的同學互相幫助,老師也經常地鼓勵她。當她一直勤學苦練的時候,媽媽因承受不了這么大的刺激去世了。這讓她更下定了決心:我一定要考上大學,讓媽媽在天上也能開心!
一次游泳比賽中,女孩在落後的情況下,一點一點地追了上來,看台上一、二、三年級的同學們全都喊了起來:「加油!加油……」終於,她拼盡全力,反敗為勝,獲得了第一名,還免費考進了想去的大學。
看完電影,我首先感覺到了母愛的珍貴,想想自己以前:只要媽媽對我的要求嚴一點兒我就嘰哩咕嚕地嘮叨個不停,心裡還想:煩死了!這回,我終於明白了「嚴是愛,松是害」這句老話的真正含義,真想悄悄地對媽媽說一句:「媽媽,對不起!」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能因為身體上的殘疾而導致心靈上的殘疾,不管是健全人,還是殘疾人,都要有一個正確的志向,只要努力,不管多難都能做到。我們要相信自己,只要付出了努力,就能成功。
總有一些人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用他們感人的故事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影片《隱形的翅膀》講述了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被突如其來的意外打碎了:孩子志華,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雙臂,她痛不欲生,父母也心如刀絞。志華多次想過要輕生,可是聽見母親撕心裂肺的哭喊聲,看見母親那張憔悴、蠟黃的臉,她忍住了。可是,由於過度操勞,壓力太重,母親受了太多的刺激而精神崩潰,志華見母親為了自己變成這樣,自責不已。然而這個女孩卻從生活的痛苦中站起來。終於,她能夠用自己的雙腿代替雙手去寫字、刷牙、洗臉、吃飯……可是又有誰知道為了完成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她付出了多少努力,經歷了多少坎坷?
她不斷拼搏著,為父母,也為了自己。終於,志華獲得了一次寶貴的機會——參加殘疾人國際運動會。然而,就在練習階段,一個噩耗傳來,志華媽媽去世了。志華知道後,強忍悲痛,繼續頑強拼搏。終於,她在殘疾人運動會上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績,還考上了大學,她高聲呼喊:「媽,我考上大學了!媽……」
隨著志華的呼喊聲,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是啊,有誰不為志華那頑強拼搏的精神而感動呢?
志華那頑強拼搏的精神多像永不斷線的風箏,雖然缺了「翅膀」,也照樣可以在藍天中自由地翱翔!不經歷太多風雨,又怎麼能見彩虹?不經歷挫折,又怎麼能品嘗不一樣的人生?
前幾天,我和同學們在教室中看了《隱形的翅膀》,這可不是一首歌,而是一部電影。
這部電影記錄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一個叫志華的高中生,在一次放風箏時不幸觸電,失去了雙手。她曾有過自殺的念頭,但最後在父親的鼓勵下,放棄了這個念頭。她首先學會了用腳寫字,上了高中,她不想被別人當作殘疾人關心,於是學會了用雙腳來做手應該做的事,她還意外地成為了一名游泳運動員,開始了游泳訓練。她拼盡一切努力,但還是沒有考上大學。在游泳教練的鼓勵與幫助下,她的游泳技術越來越好,參加了殘疾人游泳比賽。在她的努力下,取得了冠軍,並被大學錄取。
志華的班上有一位女生因為其他同學對志華十分照顧而心生嫉妒,處處為難她,但志華並沒有記恨那名女生,還在她生病時照顧她,化解了她的嫉妒。我想:由於她的善良之心,才使她們成為了好朋友。原來,善良能化解一切矛盾。
當志華學慣用腳做事時,我被她頑強的毅力震驚了:捧飯碗時,碗幾次掉落,她沒有灰心;寫字時,腳都寫得起了泡,但她依然繼續練習;騎自行車時,她已經不知幾回跌倒在地上,但每次,她都是堅強地爬了起來,最終,她學會了用腳做一切事。原來,堅毅頑強能改變命運。
志華努力練習游泳,經歷了多少艱難困苦,還面對了許多事實:考不進大學、母親去世,她也曾失落過,但每一次都在教練的'鼓勵下振作起來。最後,她在游泳比賽後,站在了最高的領獎台上,並得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原來,努力拚搏能改變人生航向。
我思考著:志華雖然失去了雙手,但是她憑借自己的努力以及他人的關心,最終也獲得了成功,而我們有健全的四肢,更應該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為自己打造一個精彩的人生!
電影《隱形的翅膀》講述了主人公志華失去雙臂後艱苦奮斗,最後取得成功的故事。主人公志華和同學們高興地去放風箏,不幸被高壓電擊中,經醫院奮力搶救,保住了性命,卻失去了雙臂。志華的母親經受不住這慘劇的打擊,患上了間歇性精神分裂症。面對失學和生活無法自理的艱難處境,她用自己的堅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用頑強的拼搏精神,克服重重困難,為自己取得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第一名的好成績。就像這句名言一樣「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卻打開了一扇窗」,雖然她失去了雙臂,但她在困難面前沒有低頭,而是昂起頭來面對困難,她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大家,她還是生活中的強者。
看了這一部電影,我感動地流下了眼淚。她正如《隱形的翅膀》歌中,說的: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
志華的這種行為,是常人難以想像,難以做到的。她在比賽中取得勝利的關鍵在於:別人休息時,她還在拚命訓練。我們要向她學習的是:堅持不懈的精神。
雖然,我們沒有殘疾,但是,我們對待學習,要像志華一樣,奮發向上。我們已經初二了,不能老想著去玩,要把精力全部放在學習上。
這部影片給了我許多感想和啟發,讓我終生難忘。它不僅讓人感動,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不管你是否殘疾,都能達到你想要的目標。只要你有志氣,有毅力,無論什麼事都能做好。
「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我相信,如果你是女生,一定知道這些歌詞出於《隱形的翅膀》。
今天中午,老師帶我們去看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的名字正巧也叫《隱形的翅膀》。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叫志華,是一位女高中生。在假期里,因去拿飄落到電箱上的風箏時,雙手被高壓電擊中而不得不被鋸掉。從此,一位擁有著美好夢想的高中生便成了一位失去雙手的殘疾人。她一開始接受不了,投河自盡,幾次都被父母親救了回來,後來她慢慢學著用腳來寫字、吃飯、穿衣服、扎頭發等一些常人眼中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她為了能考上大學,在練習游泳的休息過程中還不忘復習功課。後來,她的媽媽精經神分裂瘋掉了。志華一面上課,一面練游泳,一面幫爸爸做風箏賺錢養家,還要去照顧媽媽,非常辛苦。
我看到這兒,鼻子酸溜溜的,心裡想:平時我在家裡就像個小公主,家務活只在假期里偶爾做做,而志華雖然是個殘疾人,平時不僅要學習,還要練游泳,幫爸爸做風箏賺錢,還要照顧媽媽。如果我是她,又該會是怎樣呢?我連自己都不能照顧好,更別說要照顧別人了,想想真是難受,覺得我們應該向志華學習,她憑借自己堅強的毅志力,戰勝了生活中的「攔路虎」,最終在殘疾人游泳比賽中獲得了冠軍,同時還被大學錄取了。正如歌中所唱「不去想,他們都有美麗的太陽,我看見,每天的夕陽也會有變化」。
我們要學習志華自強不息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戰勝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位失去雙臂的女孩實現夢想的故事。
主人公志華考上了高中,很快就要實現考上大學的夢想了。這時悲劇發生了,一場意外讓她失去了雙臂,所有的事都要依靠別人才能完成,以致她失去了生活的勇氣,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她看上去那麼可憐,那麼脆弱。我對她的遭遇深表同情,她怎樣生活呢?父母發現以後,鼓勵她要自立,志華開始用腳代替雙手,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付出了無數的艱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她的生活悄悄地發生改變。
為了寫好字,志華的雙腳磨出了血泡。為了讓雙腳靈活,練習中她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艱難的爬起來。終於,她又回到了學校,又看到了上大學的希望。老師鼓勵志華要拼搏:「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在她的努力下,逐漸學會了用腳刷牙洗臉、吃飯穿衣,生活可以自理了。還取得了比一般同學更優異的學習成績。電腦課上,她用雙腳敲擊鍵盤打字,寫下了自己的心聲:「......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給我希望……」志華靠自己的毅力贏得了別人的尊重,看到這,我不禁對她肅然起敬。
志華用奮斗來報答父母,為了學好游泳,她從不偷懶,甚至暈倒在訓練場上,因為心中的目標一直在激勵著她。最終她獲得了令人驚喜的成績——獲得了殘運會的游泳冠軍,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考上大學。在我心目中,志華成為了一個卓越的人——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撓!
同學們,讓我們和志華一樣,插上自強不息、頑強拼搏這雙翅膀,飛得更高!
「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我終於看到所有夢想都開花……」每當我唱起這首動聽的歌曲時,都不禁想起《隱形的翅膀》這部電影。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這是一個典型的身殘志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志華原是一個健康、活潑、幸福的小女孩,卻因為一次放風箏失去了雙臂,但一雙隱形的翅膀帶她飛過黑暗和絕望。她堅持不懈地努力,為自己的夢想而奮斗。她告訴我:翅膀折了,心仍然可以在廣闊的天空自由飛翔。
那天,天氣很好,志華和三個小夥伴還有爸爸媽媽去空曠的草坪上放風箏。志華的風箏不小心飛到變壓器上,志華用木棒去挑風箏。突然變壓器燃燒了,志華也掉了下來……送到醫院後,志華的雙臂由於嚴重燒傷,只好高位截肢了。從此,她成了斷臂姑娘,只能用雙腳生活。去上學的第一天,學校不讓她上學,校長不能想像這樣一位殘疾姑娘還能和正常人一樣在學校學習、生活。這天晚上,志華一心想用腳寫字,腳都磨出血泡了,後來志華學會用腳穿衣服、吃飯等。看到這里,我被深深地感動了,為她用雙腳演繹的母女深情,為她—身殘志不殘而深深感動。最後,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中獲得了第一名,取得了成功。看了這部電影,我從志華地身上學到了很多,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相信自己努力永遠不會白費,翅膀折了,心如飛翔,就依然能展翅飛翔,所有的夢想都會開花,最終會翱翔在蔚藍地天空中。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嘴裡哼著張韶涵的《隱形的翅膀》,不禁為主人公志華感到惋惜。
志華家住在一個遼闊美麗的大草原上,她努力考上了高中。為了慶祝,她和同學們來到草原上放風箏。放著放著,風箏掛到了電桿上。拿回風箏時,不幸的事發生了,她被電擊中雙手。從此她失去了雙手,以後只能用雙腿支持生活了。當她知道自己失去了雙臂時,那種痛苦,那種絕望,使得她曾經想過結束自己寶貴的生命。但在父母的勸告下,她振作起來,練慣用腳寫字。雖寫得不好,但她的精神感動了我。她完成辛苦的三年高中生活,志華媽媽也因為擔心志華而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病情還越來越嚴重。然而志華媽媽的一次病情發作,直往河裡走。她看見馬上跳下河,可志華沒有雙臂啊,幸好有一些好心的鄰居救了她們。她的體育也很不錯,被體育教練看上了,問她想學什麼。她說:」我要學游泳,這樣媽媽再出事我就可以救她了。」。 回想起自己做什麼事都半途而廢,值得去反思啊!上天不會虧待有付出的人,正是她不懈努力,不斷進取,終於在游泳比賽中奪冠。雖然沒有見母親最後一眼,但我相信母親也會感到無限的安慰。我終於看到/所有夢想都開花/追逐的年輕歌聲多嘹亮/我終於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我要學習她對生活的信心,渴望。
堅強勇敢的精神,學習她樂觀向上,積極面對生活。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加油,飛吧!
如果你還在為考試失利而沮喪;如果你還在為工作上的謫遷而失落;如果你還在為世間世故陰差陽錯不能如願而懊惱時,請收起你那幼稚而軟弱的想法,考慮一下,如果你失去雙臂會怎樣?
她也曾擁有那樣堅實的雙臂,她也曾擁有金色的童年,他也曾在春意盎然的草原上往來馳突……但一切的美好都在那一年凝住了,那年她15歲,考上高中後興奮的她和同學去放風箏,不幸被高壓電擊中,經過全力搶救,她保住了生命,但卻永遠失去了雙臂!
母親為此換上了間歇性精神分裂。她生活不能自理,想上學有因為不能讀書寫字而遭拒,為了上學,她刻苦練習,終於學會自理,取得了上學的機會。她立志學醫,為媽媽治病。經過無數的挫折和母親的不幸後,她的成績終於過了線,但因失去雙臂而沒有被錄取。母親走失了,再也沒有回來。當市殘聯的教練來學校挑選運動員時,她選擇了游泳項目。最後她在全國殘運會上獲得了好成績,取得了進軍殘奧會的資格。但媽媽早已不在。她和爸爸去放風箏,那是媽媽為她親手做的希望她擁有雙手的龍風箏,風箏越飛越高,象徵她那不屈的靈魂……她就是志華。
看完後,我驚愕了。她的經歷就像是一部網路全書,擎天撼地。又像是凡阿玲上走著的名曲,一氣呵成,氣弦凝絕。她的經歷終將成為她人生的瑰寶,奠定他以後的人生之路。命運的枷鎖只會套住褻瀆於世的人。再一次感嘆志華,著眼我們現在的生活,並為之努力吧!
今天,我們在范老師的帶領下,懷著好奇的心情來到多功能廳觀看一部影片《隱形的翅膀》。
影片主要講了:一個女孩兒因為失去了雙臂,與命運頑強抗爭的感人故事。其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情節是:主人公志華在一次放風箏的時,身體觸電,失去了雙臂,她和她的媽媽抱頭痛哭時,
我也很傷心。還有志華上學的問題,因為她沒有了胳膊,沒辦法上課做筆記,所以上不了學,她就每天練習拿腳寫字,開始寫的又慢又不好看,可是她堅持練習,終於,她寫的又快又好,腳上都磨出血泡來了,志華可以上學了。還有志華被挑選為游泳運動員,她白天訓練,晚上學習,有一次還在訓練是暈倒了,訓練時,別人都在休息,她還在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她代表我國參加比賽並獲得了金牌。
和志華相比,我真是和她差了十萬八千里。記得小時侯有一次,我和姐姐比賽跑步,先開始我和姐姐挨的很近,忽然,我沒有看到前邊的石頭,一下扭腳起不來了,我著急的哭了。看了這個影片後,我覺得,當時我應該努力站起來,哪怕跑不快,也要走到終點,首先要贏自己。我知道了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我們應該不放棄,為目標而奮斗。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伴著這個歌聲,影片結束了。《隱形的翅膀》讓我懂得了我們應該好好珍惜自己的雙臂,多幫助殘疾人,學習志華的自強自立精神。
看到這個片名,最先想到的是張韶函的同名歌曲《隱形的翅膀》。歌曲略帶哀傷,充滿希望的曲調也正是影片所表現出來的,影片描述了一位草原上的姑娘因意外失去雙臂,卻自強不息,用腳來生活,最終考上大學的故事。這個故事所讓我感到的便是多關心殘疾人。現在,社會上的慈善活動越來越多,人們也往往願意獻出自己的一片愛心。然而,這就是關心愛護那些弱勢群體嗎?我卻不這么認為。正像影片中同學們為智華捐款,智華卻不接受一樣,物質上的需求固然重要,但他們更希望,得到的是身邊的人的關心,友情以及平常人的生活,這些都不是錢所能給予的。然而能給予他們關心的人卻少之又少。我們可以很輕易地捐出十元,二十元,甚至百元。但又有多少願意花時間和殘疾人一起聊天,和他們一起玩耍吶?
我們大多數人生活的圈子是一個正常人的生活范圍,很少有殘疾人。所以這也使我們對殘疾人有一種下意識地疏遠。然而這種疏遠卻不是錢可以彌補得了的。
智華是不幸的,同時,她也是幸運的,她考上了大學,獲得了比賽的冠軍,得到了教練,同學,父親的關心,雖然她並不富裕,但她是幸福的。然而我們國家裡千千萬萬的殘疾人又有幾個可以像智華一樣幸運呢?多給他們一些關心吧,那不僅僅是錢可以做到的!
這個星期,老師在學校里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隱形的翅膀》。電影講述了一段令人難忘的勵志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志華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被高壓電擊中,失去了雙臂。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志華非常痛苦,企圖以自殺來結束生命。在父母的溫暖與關懷下,她才漸漸走出了陰影。而她的媽媽,在這次打擊下,患上了間歇性精神分裂症,差點被淹死在河裡。為了不讓媽媽擔心,志華更加努力地去考大學,終於沖上了分數線。但因為志華是殘疾人,沒有大學願意錄取她。志華的母親也因為這個消息,又犯了病,走向河邊,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為了完成媽媽的遺願,志華努力訓練,靠自己的實力獲得了參加殘奧會的比賽資格。
志華那種堅強不屈,越挫越勇的精神在如今的社會中已經十分罕見了。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優越條件下生活的人們意志越來越薄弱。就拿我們學生來說吧,最近的幾年裡,學生因為考試失利而自殺的各種新聞屢見不鮮,這種的情況值得人們好好地反思。所以,我們要以健康、正確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每一次挫折,樂觀地迎接每一天的到來,不要因為一次小小的打擊而失去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隱形的翅膀》讓我懂得了:世間萬物並非十全十美,當真正的災難來臨,我們不要選擇逃避,只要心中的念想不變,任何困難都阻止不了我們前進的腳步!
「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我看見,每天的夕陽都會有變化……」這首歌大家一定耳熟能詳。對!這就是《隱形的翅膀》。現在,這首歌逐漸發展成一部激勵電影,這部影片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身的啟示。故事發生在遼闊無垠的大草原里,這安靜安詳的草原,正有著一個巨大的考驗等待著主人公志華。
志華手被截肢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啊!剛考上高中的志華和同伴們一起放風箏,志華的風箏高高地掛在變壓器上,志華用竹竿去打,結果風箏到沒掉下來,志華的雙臂卻被觸電被截肢。
失去雙臂的志華幾次想要自殺,又一次次的被人救起。滿懷痛楚的志華這時想到了讀書,但是學校卻給了志華沉重的打擊:因沒有雙手就不能寫字,不能寫字就不能讀書。在這艱難萬分的情況下,志華毅然選擇了用腳寫字……,志華最後還是上了學在刻苦努力下,志華從那隻不能自理的「丑小鴨」蛻變成了一隻會畫畫、書法、游泳的「白天鵝」,並且還獲得了參加殘奧會的資格。這部影片給了我太多的啟示,就拿志華來說吧!
首先我欽佩她那知難而進,為了學習不惜一切代價,付出了巨大的勇氣和汗水。她那不停甩動著的衣袖,在眼眶中打轉的淚珠,都使人產生憐憫之心。回頭來想想我們自己,我們是健全人,享受著童年的歡樂,過著富裕、幸福的生活,衣食無憂,可是我們做到了奮勇拼搏,積極向上了嗎?我想許多人都沒有做到。所以我們更應該抓住現在的大好時光來努力讀書,來回報祖國。其次,我從這個故事明白了一個教訓:要注意安全。我們只有健健康康的,才能為祖國建設貢獻更多的力量。「我終於看到,所有夢想都開花……」我相信這是志華和那些身殘志堅的殘疾朋友最美好的呼聲吧!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每當聽到這首歌時候,我便不由自主想到了我看過的一個影片《隱形的翅膀》。
影片講了一個小女孩名叫智華,她是一個殘疾人。她失去了兩只胳膊。她的命運實在太悲慘,生活無法自理。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生活完全靠媽媽照顧。由於媽媽過於操心,得了精神分裂症。她發現是自己給媽媽帶來負擔,就去河邊自殺。最後是媽媽的愛把她呼喚回來。
她看見媽媽那麼辛苦,就決定用腳代手生活。
為了學會用腳洗臉、吃飯、穿衣,志華默默地、刻苦地鍛煉著,一次又一次摔倒,臉腫了、衣服破了,然而她一次又一次堅強地從地上站起來,就這樣,她終於學會了用腳來做一切。這需要多麼大的毅力!
志華終於實現用腳代手來生活,不僅可以用腳洗臉、漱口、穿衣、打電腦、練書法,可以燒火做飯照顧母親,還可以坐在野花叢中撫摸懷里的山羊,甚至學會了穿針引線、縫縫補補……當看到她騎著自行車在草原上馳騁的時候,內心裡也情不自禁地為她歡呼雀躍!
她媽媽的精神分裂症再次發作,,她媽媽亂跑,跑到了河邊,一直走到河中心,志華拚命地叫著:「媽!媽!」志華走到媽媽跟前,也不能救她。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媽媽死去。
媽媽死了,志華開始自己生活、上學。終於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再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學校有一部分學生家庭條件很好,卻不好好學習。
志華的堅強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志華失去了雙臂還不氣餒,看我們四肢健全,更要好好學習。
;㈢ 為何說1992年上映的《天堂回信》會得到觀影者的喜愛
這部影片是一部兒童片,上映時並沒有想到會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不僅僅是兒童喜歡看,也打動和影響了很多成年人。有人說影片是想通過孩子的視角來解讀死亡,來講述愛。影片的內容簡單,情節不曲折,整個影片很平淡,卻很溫馨,講述了一對爺孫一起生活的趣事,但是故事講得很深情,很真誠。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1)我們先來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內容介紹:晨晨的父母都在國外,他和爺爺兩個人在北京相依為命某天媽媽決定回國照顧晨晨,媽媽和爺爺的教育觀念產生了碰撞.....爺爺是一名郵遞員這,晨晨有時候會和爺爺一起去送信,這天爺孫兩個人爬了好多層的樓梯送信,結果發現收件人已經去世了,最後在爺爺去世的時候,晨晨也選擇了拔線掛在風箏上,送給已經去了天堂的爺爺。
4)該片沒有絢麗的特效,也沒有恢弘的場面,有的只是那一幕幕關於親情和愛的質朴的畫面,也就是這樣的簡單純粹,讓人常看常新。陪伴我們長大的親人給予我們的鼓勵、溫暖和愛,是無論他們身在何方,都永恆不變的。願我們都能認認真真地去愛一一愛我們的人,去珍惜在乎自己的人,至少到最後回想時,不會有太多的遺憾吧。
㈣ 求一部童年看過的電影名字,好像是抗日武打片,電影中有很多放風箏的鏡頭,風箏上還可綁上人飛上天。
1988年的《威龍奇鳶》,不用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