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97倫理片電影

97倫理片電影

發布時間:2023-08-07 22:01:15

❶ 推薦幾部經典外國電影

1.《肖申克的救贖》

《聞香識女人》翻拍於1974年迪諾·萊希的電影《女人香》,由馬丁·布萊斯特執導,阿爾·帕西諾、克里斯·奧唐納等主演的一部劇情電影。

電影講述了一名預備學校的學生,為一位脾氣暴躁的眼盲退休軍官擔任助手期間發生的故事。

❷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97版《洛麗塔》影評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97版《洛麗塔》影評

MUSIC《love in the

morning》

大家好,我是Renee,歡迎收聽新一期的《光影遇見愛》。從這一期開始的連續三期的主題都是「老少戀」。

宋代詞人張先在80歲那年娶了一位18歲的女子為妾,一次酒宴上,作為好友的蘇軾做了一首詩調侃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顯然這其中「梨花」和「海棠」被用來暗指「白發」與「紅顏」,即老夫少妻。

無獨有偶,俄裔美國作家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1955年創作的長篇小說《洛麗塔》,是在二十世紀受到關注並且獲得極大榮譽的一部小說。在1997年被第二次改變成電影,中文譯名就叫做《一樹梨花壓海棠》。電影描述一位中年男子與未成年少女洛麗塔之間的亂倫戀情。

這些年,我們常常在服裝方面聽到一種著裝風格叫做「蘿莉控」,這種服裝風格通常是及膝裙、格子裙、蕾絲花邊、甜美而少女,比如早些年的服裝品牌阿依蓮、淑女屋等。這個「控」字源自於英文「complex」,即情結的意思,蘿莉控,就是指對年幼的少女有著一種特殊的喜愛的情結。蘿莉控,本質上是一種戀童癖的表現。

戀童癖者一般都有人格方面上的缺陷,對成人之間的性關系懷著恐懼,而兒童會令其在性方面較少感到焦慮。有的是因為心智不成熟,不想長大,有的則是因為童年時候喜歡某個人,被壓制和阻撓,產生了許多的遺憾和不滿足,導致成年後無法正常與同齡女子交往,而回想起兒時的「戀情」從而對幼小少女產生性幻想。《洛麗塔》里的男主角韓拔教授顯然就是這種類型。而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在《洛麗塔》中則對戀童癖者作如下描述:「你必須是一個藝術家,一個狂人,一個無限憂郁的造物,你的慾望冒著熱毒的氣泡,你詭譎的堅毅里有一股超肉慾的火焰永遠通紅。

MUSIC《Lolita》

一位中年男子韓拔在少年時期,與一14歲的少女安娜貝兒發生了一段初戀,最後安娜貝兒因傷寒而早夭,造就了韓拔的戀童癖。一次他到了美國去,成為了寡婦夏洛特的房客,當他看到夏洛特年僅12歲的女兒洛麗塔時,他瘋狂愛上了這個美麗的少女。他成為了夏洛特(洛麗塔的媽媽)的房客。事實上,夏洛特希望可以跟韓拔結婚,讓自己與女兒都能有個依靠。為了能讓自己能夠留在洛麗塔身邊,韓拔違心地娶了庸俗且臃腫的夏洛特為妻。不久,夏洛特發現了韓拔對自己女兒的迷戀。激憤的夏洛特沖出家門,卻遭遇車禍身亡。

韓拔把在身在夏令營的洛麗塔接到身邊,瞞著她母親去世的消息與她游歷美國,而他們也展開了一段不倫戀。面對小妖女洛麗塔,韓拔百般順從,他利用零用錢、美麗的衣飾和美味的食物等小女孩會喜歡的東西來控制洛麗塔,以及繼續滿足自己對她的慾望。洛麗塔長大後,開始討厭繼父,她意識到「即使是最可悲的家庭生活也比這種亂倫狀況好」。於是她開始跟年紀相當的男孩子交往,並借著一次旅行的機會脫離了繼父的掌握,一開始韓拔瘋狂的尋找,但是最終還是放棄了。

三年過去,一天韓拔收到洛麗塔的來信,信上說她已經結婚並且懷孕了,需要繼父的金錢援助。她被一個叫奎迪的男子控制,被他虐待並懷了他的孩子。韓拔找到洛麗塔要她跟自己走,但洛麗塔不願意再跟他繼續那種變態的兩性關系。韓拔在絕望中追蹤並且槍殺了奎迪。心如死灰的韓拔一路開車,帶著當年洛麗塔頭上的那個小小發夾,上面沾著血跡。他彷彿又看見她,一身藍衣,帶著純真燦爛的笑容對他揮手。

1997版的《洛麗塔》有著諸多看點,扮演韓拔教授的傑瑞米艾恩斯(Jeremy Irons),他的演技自不待言,一個外表文質彬彬的男人,內心實際是敏感、纖細、病態、孱弱、蒼白的,在情感方面甚至只是停留在幼年階段,只有討好和摧毀兩個極端。扮演洛麗塔的15歲少女多米妮科斯萬(Dominique Swain),更是從2500多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當時的她還是一名中學生,之前沒有任何錶演經驗,她宛如一顆熟透的櫻桃,充滿著誘惑的甜美。

在韓拔初次見到她的時候,洛麗塔穿著一身接近膚色的連衣裙,倚在草地上讓水淋濕了全身。轉過頭來,不需要言語和動作,眼睛裡已經是無意間的挑逗和勾引。這樣的場景算得上是情色經典了吧。就在這樣的無聲無息中,成為了韓拔一生的罪惡和誘惑。他在她身上找到青春時代那個破滅的愛情夢想。多年壓抑的情感驟然迸發。即使歲月已經把這樣一種殘缺的情感扭曲,他依然不可自拔地愛上她。為此他和她的母親結婚,成了她的繼父。而妻子的意外死亡成全了他名正言順地對倫理的摒棄。情慾的罪惡之花從此盛放。他用盡一切去討好她,傾其所有想要抓住僅存的溫柔。

洛麗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麗—塔: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顎往下輕輕落在牙齒上。洛。麗。塔

我望著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愛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象自己必死一樣肯定……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樣都可以。但我只望她一眼,萬般柔情,便湧上心頭。

《洛麗塔》無疑是將戀童癖藝術化了的作品中最傑出的一部,雖然很多人試圖從中挖掘各種隱秘的象徵意義,例如有人認為這是一部衰老的歐洲誘奸年少的美國的象徵,有人則認為它是年少的美國誘奸衰老的歐洲的寓言。但納博科夫本人卻對這些論調不以為然,而只是試圖將一種「審美狂樂」的感覺帶給他的讀者。這是他對文學藝術作品簡單而又苛刻的標准。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描寫的洛麗塔的原型,是演員卓別林的第二任妻子麗泰·格雷。

MUSIC:《I wonder,I wonder,I wonder》

在好萊塢電影史中,一提起卓別林的名字,相信幾乎無人不知。肥褲子、破禮帽、小鬍子、大頭鞋,再加上一根從來都捨不得離手的拐杖,卓別林用他獨特的表情和動作,在那個無聲的年代,為無數人帶來了有聲的歡笑。同時卓別林無疑是最有名的一位戀童癖者,他一生結過4次婚,其中有3次是和17歲豆蔻年華的姑娘或更妙齡的少女結合的。而婚姻之外的卓別林更是樂此不疲,他不停在工作之餘獵取14歲左右的小女孩兒。對此,卓別林曾如是說:「人生最美好的形態是剛步入青春期的少女。」

卓別林的初戀發生在他 19 歲的時候,他對15 歲的舞蹈演員海蒂·凱利一見鍾情,卓別林不久就向凱利求婚,但遭到拒絕。

1918年 10 月,29 歲的卓別林娶了16 歲的童星,《綠野仙蹤》哈里斯,他和凱利的關系宣告結束。這位 16 歲的少女為了嫁給卓別林謊稱自己懷孕,但婚後哈里斯也確實懷上了卓別林的第一個孩子諾曼·卓別林,但可惜的是諾曼早早便夭折。不到兩年,兩人就在互相指責中結束了這段婚姻,卓別林指責哈里斯與喜歡誘惑年輕女演員的女明星艾娜艾茲莫娃關系不清不楚,而哈里斯說卓別林嗜性成癮。

卓別林第一次遇見麗泰格雷也就是《洛麗塔》的原型時,是在拍攝《尋子遇仙記》時。那時麗泰只有 13 歲。三年後,35 歲的卓別林籌備拍攝《淘金熱》再一次遇到 16 歲的麗泰·格雷,並在她 16 歲這一年讓她懷孕了。剛開始卓別林讓她打掉孩子,但麗泰並沒有同意,所以根據當時的慣例,卓別林不得不與她奉子成婚。麗泰為卓別林生下兩個孩子,其中就有後來繼承了父親衣缽,成為演員的小查理·卓別林。

婚後四年,兩個人離婚,在後來曝光的長達50頁的離婚文件中,卓別林被描述成了一個與電影中的溫柔形象截然不同的人。麗泰控訴卓別林是個「殘忍且不人道」的丈夫。這份文件記錄了一段從一開始就不幸的婚姻。因為新婚之夜,卓別林就告訴麗泰:這段婚姻長久不了,我會讓你覺得不想再跟我生活下去。

但也有說法是兩人成婚後,各自的私人毛病隨即暴露出來。麗泰·格雷整日迷戀吃喝玩樂,而且揮霍無度,把身邊的日常生活鬧得烏煙瘴氣。卓別林剛開始忍氣吞聲,最後受不了就逃跑了。為了打這場離婚官司,卓別林頭發都白了,因為他不得不向麗泰格雷支付82萬5千美元的贍養費,以及 100 萬美元律師費用,這場離婚也因為這些費用成為了一個公眾的焦點。

54歲的卓別林遇到了他的第三段「老少戀」,著名劇作家尤金·奧尼爾18 歲的女兒烏娜,並娶了她。這段關系並不受尤金·奧尼爾的祝福,甚至因此與女兒斷絕了關系直到其去世也未曾改變。在遇到卓別林前,18 歲的烏娜已經與《麥田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交往過。塞林格出於對卓別林和烏娜在一起的憤怒,還寫了一份充滿低俗內容的信給烏娜作為「新婚賀禮」。但是這段不被看好的愛情卻是卓別林最成功的的一段。他們一共擁有三兒五女,這一段愛情,也一直陪伴卓別林到 1977 年去世。

MUSIC:《走鋼索的人》

關於這一期的話題,Renee自己發表的看法不多,大部分都是已經有的信息和評論的整理,因為「老少戀」確實不是一個普遍現象,而基於「戀童癖」的這種病態心理,也不是像我這樣的非心理專業的人三言兩語講的清楚的。但是我覺得,選擇了這樣的關系和這樣對象去愛慕的人,跟「走鋼索的人」一樣,往前是冷漠往後是寂寞,隨時會墜落。最後我想用卓別林在70歲生日時寫的一首詩,《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來結束今天的節目。

我當開始真正愛自己,我不再繼續沉溺於過去,也不再為明天而憂慮,現在我只活在一切正在發生的當下,今天,我活在此時此刻,如此日復一日。這就叫完美。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明白,我的思慮讓我變得貧乏和病態,但當我喚起了心靈的力量,理智就變成了一個重要的夥伴,這種組合我稱之為,心的智慧。

我們無須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分歧,矛盾和問題,因為即使星星有時也會碰在一起,形成新的世界,今天我明白,這就是生命。

好了,感謝收聽這一期的《光影遇見愛》、再會!

❸ 哪位大佬有陷阱おとし穴(1962)敕使河原宏導演的高清百度雲資源

《陷阱おとし穴》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KlNaZuFAajsruHkJeQM-nw

提取碼:c3fq

某山區礦工村,一個礦工突然被「戴白手套的纖陪純人」殺死。正巧礦上有個班長長得和死者十分相像,令礦工村的人吃驚。一天這個班長接到一個電話說工會要組織工人罷工。班長趕往礦場途中,在沼澤地遇見了工會領導人。兩人發生口角直至搏鬥,都是因為那個電話。兩人在沼澤地從正午一直滾打到夕陽下山。最後筋疲力盡,雙方都莫名其妙地死去。與此同時,雜貨店老闆娘也被「戴白手套的人」殺死。這一件毀咐件奇怪的事湊巧都被一個偶然往來亂攔於這條路上的孩子看到,但他講不清楚地到底看到了什麼,因為他始終沒有看到那個「戴白手套的人」的面孔,所以兇手到底是誰也弄不清楚,查不出來。

❹ 推薦下電影

我推薦幾部吧~
國產電影
1 《桃花燦爛》--周韻,郭曉冬
愛情片,講述一段令人扼腕的愛情,劇情不透露,自己看~不過不太好找哦,到處都沒有下載。。
2 《離別也是愛》--薛皓文,唐嫣,劉暢
愛情片,大學生電影節入圍影片,感人又積極,同樣也不好找下載,呵呵。。

國外電影:
1 《冰上浪漫曲(The cutting edge)》
一流的敘事手法,輕松浪漫的歡喜冤家愛情故事~同樣找不到下載,下了也沒有中文字幕。。。
簡介:凱蒂是冰上芭蕾的少見天才,但因為個性過度驕縱,脾氣暴躁,把搭檔的夥伴得罪光了,短短二年中間,換掉了數十位的男性搭檔,最後還在一次比賽中,因為隊友的失誤而痛失金牌!道格是一個冰上曲棍球選手,十足自信也十足花心,在1998的冬季奧?#092;選拔賽中撞傷了眼睛,從此無法打球。

受傷之後,沒有球隊收留道格,而凱蒂的蘇聯教練,必須在極短的時間之內,替她覓得新的搭檔參加奧?#092;比賽,因而說服凱蒂接受毫無冰上芭蕾經驗的道格,作為她的搭檔。來自不同世界的兩個人,同樣的年輕好強,時常爭吵,卻也因為彼此不服輸的個性,努力不懈,勇於挑戰各種高難度的冰上技巧。

然而花心的道格不斷地和其他女人糾纏不清,令凱蒂醋心大起,同時心生疑惑,對兩人的關系迷茫不已,產生比賽之後引退的念頭。內心受到凱蒂吸引的道格,看到她失魂落魄的樣子終於忍不住,在比賽前一刻向她告白,這對歡喜冤家因此激盪出愛的火花,並且完成了一次無懈可擊的冰上芭蕾演出。
2 《K歌情人(Music and Lyrics)》
裡面的歌很好聽,抨擊一下現在的流行歌曲
演員:休·格蘭特 Hugh Grant
德魯·巴里摩爾 Drew Barrymore
克瑞絲坦·約翰森 Kristen Johnston
坎貝爾·斯科特 Campbell Scott
簡介:阿歷克斯(休·格蘭特飾)是八十年代後期過氣的流行音樂歌手,他在鄉村市集以及音樂娛樂公園舉行懷舊巡迴演唱的機會逐漸遞減。而當流行天後卡羅柯曼邀他寫歌,並且和他一起二重唱灌唱片,富有魅力且才氣十足的他終於得到機會重返歌壇。但是阿萊克斯卻碰到創作瓶頸,他已經多年沒有進行作曲,而且從來沒有作詞的經驗。現在卻必須在短短幾天內寫出一首暢銷曲。 蘇菲(德魯·巴里摩爾飾)是一位古靈精怪的女子,對字句擁有相當敏銳的感覺力,與努力不懈的流行歌曲家阿萊克斯的邂逅撥動了她的心弦,回想過去那一段失敗的感情,蘇菲不再願意相信感情,更害怕給予阿萊克斯承諾。當阿萊克斯與蘇菲的情感因鋼琴而逐漸加溫,而如果他們也想要擁有他們的真愛與成就,則必須一起共同面對他們所畏懼的……
3 《初戀50次(50 First Dates)》
開始輕松搞笑,後來感人淚下,裡面的畫也都很別致好看~
演員:亞當-桑德勒 德魯-巴里摩爾(又是德魯的片子:))
肖恩-亞斯丁 羅布-施奈德
簡介:平常的人一生中初戀僅僅有一次,但亨利•羅斯卻遇上了50次初戀,而且都是跟同一個女孩,或許你會為他感到同情,但當你看到和她「初戀」的女孩蘿茜時,你就肯定會嫉妒得要死了。亨利•羅斯(亞當•桑德勒)是夏威夷水族館的一名獸醫,在管理海洋動物的同時,他也是位這個領域的科學家。單身的亨利是個憨厚老實的人,他一直與他的海洋動物們過著快樂的生活,但有一次在咖啡館的邂逅,改變了他的平靜生活。
那天,亨利在下班後走進了水族館旁邊的咖啡館,他和朋友想吃點東西。正當他們坐在那裡等食物的時候,一道鏡子的反射閃光照到了亨利的臉上,亨利自然地回過頭來,天!他看到了一位金發公主,那女孩有著如火般的金發,圓潤的臉上洋溢出快樂,她的身材豐滿嬌媚。——亨利怦然心動,這不就是自己一直尋找的夢中情人嗎?
亨利大膽地走上去結識這個美麗的女孩,原來她叫露茜(德魯•巴里摩爾 飾),他大膽地向她發起了愛情攻勢,幸好露茜也非常喜歡幽默憨厚的亨利,他們迅速迸出愛情的火花,沉浸在彼此的初戀中,亨利還獻出了自己的初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第二天亨利再見到露茜的時候,她卻表現出根本就不認識他。滿頭霧水和傷心的亨利後來才知道,原來露茜患有某種記憶障礙的病症,會喪失短時間內的全部記憶,甚至10分鍾之後就會把剛剛發生的事忘得乾乾凈凈。
亨利並沒有氣餒,為了與夢中情人露茜保持戀人關系,他每次約會時都設法讓他們相愛。在這50次初戀中,發生了許許多多使他捧腹大笑又溫馨的故事,有次亨利把一隻海鳥打扮成紳士的模樣向她獻殷勤,因為露茜忘記了亨利,海鳥也差點葬身在她的車下。
幸運的是,亨利不懈的追求使他在露茜心中的印象越來越深,再加上好友、海灘沖浪運動員尤拉(羅伯•施納德 飾)和口吃的哥哥(肖恩•奧斯汀 飾)的幫助,亨利最終追得了他的夢中情人露茜,應了那句俗話:有情人終成眷屬。

除了最後兩部德魯的片子以外都很難找到哦~~如果有機會一定要看啊!真的不錯!!
我比較喜歡有精彩劇情的影片,所以都推薦的是很好看的~

❺ 尋找一部電影 好像是美國片,一隻小象尋找它象群的電影

《堅強的心》(美國) 感覺中文名不靠譜,建議用英文
Whispers, an elephant』s tale
原著:德瑞克·朱伯特、貝沃利·朱伯特
編劇:德瑞克·朱伯特、喬丹·墨菲特、霍利·高登博格·斯羅恩
導演:德瑞克·朱伯特
配音:安吉拉·巴斯特等

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上,一隻名為「堅強的心」的小雄象出生了。他的媽媽名叫「溫柔的心」,他們一起生活在一個由母象組成的象群里,在象群里他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鳴叫,因為隨時出現的偷獵者會威脅他們的生命,他們必須學會向其他的大象發出警告。
在一次尋找水源的途中,象群遭到了持槍的偷獵者--人類的襲擊,象群中鳴聲四起,「溫柔的心」告訴自己的兒子趕緊藏起來,「堅強的心」躲進了茂密的樹叢,偷獵者沒有發現他。過了很久,小象走出樹叢,可是任憑他怎麼呼喚也得不到母親的回應,他和象群失散了。
就在小象不知該往何處去的時候,一隻屬於另外母象群里的母象發現了他,雖然很不情願,但在「堅強的心」的百般央求下,這只叫「格魯夫」的母象決定帶他一同上路並幫助他尋找自己的媽媽。象群中有很多友善的母象,比如「半支牙」、「沒牙象象」,當然也有不太歡迎他的,因為他的叫聲太小,人們把他的叫聲叫做「耳語」,他的名字也變成不起眼的「薩薩」。雖然格魯夫把薩薩帶入了象群,但其他人都反對帶著薩薩去找他媽媽,發了脾氣的格魯夫脫離了象群--這是一種危險的行為,薩薩也當然地跟著她一同上路了。
一路上他們歷經千難萬險,和危險的猛獸爭奪水源,搭救落難的同類等等,但最終他們又遇上了偷獵者的攻擊。格魯夫在和獅子搏鬥的時候受了傷,而且又累又渴,薩薩被迫留下她一人等待他去求援。薩薩在暈倒之前找到了大部隊,沒牙象象用胃裡的水拯救了格魯夫。二人重新歸隊踏上征程。遠處,一隻孤零零的母象在向象群眺望,她正是和兒子失散了的「溫柔的心」。
美國迪斯尼公司2000年出品。影片把在野外拍攝到的一個真實的大象的故事重新編輯,配以人類的聲音,構成了一個小象尋找媽媽的故事。展現了野生動物艱苦的生存環境和偷獵者的殘忍行徑。是一部具有倫理意義的家庭片,適合兒童和所有家庭成員一起觀看。

❻ 請教這部影片的名字

導 演:岩井俊二
主 演: 卓娜 淺野忠信 橋爪浩一
上 映:1996年02月16日 ( 德國 )
地 區:日本
對 白:日語
IMDB評分:7.5/10 (97 votes)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117338/
顏 色: 彩色
聲 音: MP3 VBR
時 長: 72 分鍾
類 型:劇情,倫理
分 級:美國PG
字 幕:中文/英文 點擊下載字幕
【劇情簡介】
可可由於舉止異常並掐死自己的孿生妹妹而被父母送進了精神病院。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一身烏鴉裝扮的可可結識了病友捲毛和小悟。捲毛曾經被變態的小學老師多次騷擾,神經錯亂下他殺死了那個老師,最後被送到這家精神病院。直到現在捲毛也無法從陰影中擺脫,噩夢反復出現,在這里也時常遭到醫生的侵害。小悟則是脫離現實的妄想狂。三個年輕人很快成為了要好的朋友。

一天,可可和捲毛沿著醫院的圍牆,走到了外面的世界。教堂里聖潔的唱詩使他們停下了腳步,一位好心的牧師送給他們一本《聖經》。讀過《聖經》之後,捲毛認定世界末日即將來臨。而可可卻堅信只有自己死亡才代表真正的世界末日。於是,捲毛、可可和小悟三人再次踏上醫院的圍牆,結伴去追尋世界末日的到來。一路上,他們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落隊的小悟不慎從高高的圍牆上摔下,滿身鮮血的他再也沒有起來。在一陣暴雨中,捲毛向可可傾訴了自己心中的恐懼和痛苦,兩個同樣孤獨的人相擁在一起熱烈親吻。最後,捲毛和可可走到了一個燈塔上,為了使捲毛得到靈魂的解脫,可可拿出路上得到的手槍先射向太陽,而後開槍自殺。

在《情書》取得巨大成功之後,岩井俊二在1996年推出了《夢旅人》這部以精神病患者為題材的作品。影片通過對三個精神病患者的刻畫,展現了現實的殘酷和生命的脆弱。《夢旅人》中並沒有過多地表現精神病的歇斯底里,取而代之的是這些病人的單純和可愛。燦爛的陽光下,可可他們愉快地在高高的圍牆上行走,伴隨著動聽的音樂,觀眾已忘記了他們的特殊身份。與病人們恰恰相反,那些所謂正常的醫生、護士在變形的鏡頭下卻顯得格外的陰森可怖。動人的配樂和唯美的畫面絲毫沒有減輕電影主題的沉重,影片結尾處,悲痛的捲毛在一片夕陽中擁抱著已經死去的可可,黑色的羽毛在空中飛舞,不知他們的靈魂能否得到解脫。
下載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5/01/21/0000035973.html

❼ 請大家介紹一點有人文主義關懷的歐美影片,體現人性善惡的或者是煽情一點的,反正就是看了會讓人感動的

太多了,為了不透露劇情,簡單介紹一下
《肖申克的救贖》震撼~
《阿甘正傳》振奮~
《春風化雨》久久將我震撼~至今還受益匪淺~
《美麗人生》(義大利那部)讓你先笑後哭~受益匪淺~
《天堂電影院》《放牛班的春天》(音樂也動聽~)
《辛德勒的名單》不用說了~
《鋼琴家》同為二戰猶太題材~
《這個殺手不太冷》正因為不冷……
《勇敢的心》(裡面美麗的王妃~)最後的吶喊~震撼~~
《與狼共舞》沒說的,看吧~
《雨人》兄弟情~
《野戰排》看完心裡那個難受,一段時間連宣傳畫也不忍看一眼~
《西線無戰事》同上
《黑暗中的舞者》撕扯心弦~
《機器管家》感人~
《海上鋼琴師》海報上一句話An
epic story about a man who could do anything except be oridnary

一時想不起別的,就先這些吧

❽ 請有這方面知識的朋友談談關於香港電影近些年來的發展以及相關信息

1925年5月30日,日本帝國主義者無理殘殺中國人民,中國各地紛紛罷工、罷課,以示抗議。同年6月,大陸的罷工熱潮擴展到香港。香港大罷工期間,每天都有商店倒閉,百業凋零,所有娛樂活動,包括電影放映一律停止。這個現象令剛萌芽的香港電影事業夭折。
1926年10月罷工結束,但香港電影事業仍然未能復甦起來,因為有實力的電影工作者都去了廣州或上海發展。雖然期間有些影片公司招考演員,但這都是有名無實,直至1929年末,仍沒有一部香港電影生產過。
1930年初,黎北海等創辦了香港影片公司,製作出創業作《左慈戲曹》,然後香港才陸陸續續再有電影製片公司的成立,香港電影事業才見起色,得以復甦。
1930年,香港的電影業隨著黎北海(黎民偉兄長)創建香港影片公司而開始復甦。不過,真正令香港電影業站穩住腳的是1930年10月25日,由黎民偉的上海民新與其他幾間電影公司合並而成的「聯華影業公司」。 「聯華」可以說是為香港電影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力,是戰前中國最大的電影廠之一。
為了培養人才,「聯華」在1931年4月開辦演員養成所,教授的課程包括編劇、導演、表演、攝影等,堪稱一間電影全科學校。它培訓了一批傑出的粵語片導演,如李鐵、黃岱等,對香港電影貢獻良多。
「聯華」香港分廠一向都是拍默片,雖然當時有聲電影興起,創辦人卻不敢冒險。於是,第一部粵語有聲片就由上海天一電影廠的湯曉丹執導拍成,就是《白金龍》。
有聲電影問世後,香港的電影公司紛紛拍攝有聲片。1934年「聯華」香港分廠解體,黎北海另創了香港第一家有聲電影製片廠「中華」,並導演了一部局部有聲片《良心》(1933)及第一部有聲片《傻仔洞房》(1934)。
進入1935年,香港電影正式步進有聲時代。
從1935年開始,香港的粵語片產量每年遞增,從1935年的32部增至1937年的85部,增幅超過一倍。1935年,受到抗日熱潮的影響,香港生產了多部愛國電影,其中包括「大觀影片公司」出品的《生命線》。
1936年,社會教育片成了香港電影的主流。除了社教片之外,愛國片在同年增多了產量。當然,故事片在香港電影史上從來也並未受過忽略。1936年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由南海十三郎編導的《兒女債》。
1937年到1938年,由於「七七事變」的發生,香港抗日氣氛高昂,因此電影工作者也紛紛開拍抗日愛國片,頓時間,愛國片成了主流,在1937年出產的85部故事片之中,就有25部為愛國片。
1939年秋,受到歐洲國家的戰爭所影響,1940年的港產片產量下降到不足90部。1941年12月日本入侵香港,使香港電影業陷入低潮。大觀電影廠及其他電影設施被炸,大量的香港電影拷貝和底片也被燒毀或遺失,以致1945年前出品的近600部影片,只有百分之一殘留至今。到1946年初,香港電影業處於完全停頓狀態,在這期間,只有一部反英的故事片和幾部由日本電影公司拍攝的紀錄片問世。
戰後初期,電影製片廠的數目較戰前為少,「大中華」是其中一個較有規模的,因為它擁有李麗華、周璇等上海明星,以及名導演朱石麟和吳祖光。1946年至1949年,「大中華」生產了34部國語片和8部粵語片,可惜到了1949年,產量卻愈來愈少,被迫關門。
總括來說,日本入侵對香港電影業造成了很嚴重的破壞。香港電影經歷了四年的停產,才在1946年上映了戰後首部港產片《情陷》。而到了1940年末,上海電影界很多左派人士為了逃避國民黨的政治壓力,或中國大陸通貨膨脹的影響,紛紛定居香港。故此,香港的國語電影業便愈來愈蓬勃,到了七十代初更達至高峰。
[編輯本段]起飛歲月
★粵語片
香港電影在二次大戰後迅速復興,而在1949年以後漸趨蓬勃,不無原因。1949年後大批中國大陸的電影工作者因政治及經濟理由紛紛南下,在香港設電影廠,跟本地影人合作拍攝國、粵語片,使香港成為南中國唯一的也是最大的電影中心。再加上五十年代中期,星、馬電影勢力過渡到香港,以及香港原有被美、日、歐電影文化所帶來的沖擊,遂令香港電影邁向成熟的雛型。
五、六十年代是國、粵語片起飛的時期,其中由四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更是粵語片的盛產期。這段黃金時期粵語片有以下幾個主流:
1/ 粵劇戲曲片
據估計,在五十年代每年就有200部粵劇戲曲片問世,差不多每三部粵語片之中就有一部是粵劇片,而在1958年更達到了高峰,這一年的160部電影中,粵劇佔了一半。
「舞台式」的粵劇片基本上製作費不高,電影技巧也不特別考究,因為大部份都沿用粵劇舞台上的大老倌演出,只唱主要情節,其餘的排場做手都不嚴格。因此,這類戲曲大多被揶揄為「五日鮮」、「七日鮮」。當然其中也不乏製作認真,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不朽經典,如《帝女花》(1959)、《紫釵記》(1959)、《李後主》(1968)等。而戲曲片的演員亦有不少為人熟悉的名字,包括:任劍輝、白雪仙、新馬師曾、薛覺先和林家聲等等。
至於粵劇戲曲片為何會在五十年代大受歡迎呢?這是因為戰後粵劇發展蓬勃,進棚看戲成為上流社會的消費享受。至於一般市民只好聽電台話劇或聽粵曲,有見及此,電影公司便把大量經典粵劇拍成電影,讓戲迷可以以低廉的戲票欣賞傳統的粵劇戲曲。
2/ 文藝片
這時期的文藝片背景多為民國或當代,講求戲劇結構,又或改編自中外文學、流行小說,或襲取好萊塢通俗劇的故事模式。而提到這類環繞家庭倫理、男女之愛的文藝片,就不得不提粵語片電影公司中的佼佼者 : 聯合電影有限公司「中聯」。
「中聯」創建於1952年,共生產了44部電影,出品了不少粵語片中的經典,如李鐵的《危樓春曉》(1953)、《天長地久》(1955)、楚原的《可憐天下父母心》(1960)等等,都是家傳戶曉的作品。
「中聯」的21位精英,有見於影藝界充斥著粗製濫造之歪風,遂以認真的拍攝態度、主題健康的電影信念為大前提,創辦「中聯」以抗衡媚俗投機而質素低劣的「七日鮮」貨色。這批電影界精英包括導演李鐵、吳回和十三位著名演員:吳楚帆、張瑛、張活游、白燕、黃曼梨、紫羅蓮等等。
「中聯」電影每每針對香港社會種種問題,批判上流大亨的偽善丑惡,帶有濃厚的教化意味,更大大提升了中國電影的美學層次。大概是因為過分執著於傳統道德使命,「中聯」漸漸跟時代脫節。到1967年,它也隨著粵語片的息微而關閉,但其對香港電影的影響是絕不容忽視的。
3/ 古裝武俠片
五十年代的古裝武俠片大多以民間熟悉的俠義神怪故事為骨幹,但武打場面並不講求真實感,發展至後期(六十年代初、中期)日漸注重動作場面設計,大量加進了特技花款(如怪獸、怪人裝扮和模型特技)、曹達華和於素秋就演了不少這類古裝武俠片,如《如來神掌》系列。
4/ 喜鬧劇
這類電影大多以詼諧搞笑的喜劇演員掛帥,橋段不外乎「大鄉里出城」、「癩蛤蟆想食天鵝肉」之類的故事,如新馬師曾、鄧寄塵主演的「兩傻」系列。
以上各類型的粵語片雖然在電影美學角度上來說,藝術感略嫌粗糙,但論到能否帶給觀眾共鳴,則可謂綽綽有餘,難怪這段時期,粵語片的產量可觀,令粵劇片達至高峰期。
★國語片
事實上,從1967至1969年,粵語片的產量仍高於國語片,只是到了69至70年,情況才開始扭轉。
國語片由低沉轉盛的轉折點,是五十年代中期「國際發行公司」與邵氏父子改組,分別成為「電影懋業公司」和「邵氏(兄弟)公司」。「邵氏」和「電懋」資本雄厚,野心勃勃,改組後銳意在香港電影業大展拳腳。它們不但全力推動國語片,還建立完善的發行網來開拓海市場。
1957年邵逸夫掌舵「邵氏」,製作大量高質電影,首部成功的作品是李翰祥執導的《江山美人》、《不了情》,達到前所未有的以「十萬」為單位的票房成績。「邵氏」電影製作豪華瑰麗,粵語片中的「爛衫戲」可謂相形見絀,加上製作重質不重量,鮮有「七日鮮」的電影出現。
國語片的熱潮不獨使國內興起的黃梅調電影帶到香港並使之流行起來,更創作了新派武俠片,包括改編自金庸及梁羽生的武俠作品:胡鵬導演的《射鵰英雄傳》(1959)。單在1963年,武俠片的產量已高達61部,而武俠片之中的代表作則是胡金銓的《龍門客棧》(1966)及張徹的《獨臂刀》(1967)。狄龍和王羽這些武打明星的出現,亦可視為七十年代李小龍冒起的前奏。
事實上,從五十年代起,國、粵語片的確並存,雖然兩者存在競爭,但本質上是相容的。可是,隨著國語片從1970年迅速發展,加上粵語片青黃不接,於70-71年間,國語片的產量多達116部,而粵語片只有22部;於71-72年間,國語片數量依然上升,反觀粵語片卻只剩一部,那是由鄧麗君主演的《歌迷小姐》。之後的數年,國語片一直領導著香港電影市場。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六十年代末期,粵語片面對著國語片雄霸市場的威脅,但仍力求在戲種上有所突破,青春歌舞片順勢興起,並造就了兩位當時得令的年青人偶像-蕭芳芳和陳寶珠,電影界追捧偶像的熱潮可說是由她們而起。

[編輯本段]黃金歲月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是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轉折點,而香港電影也隨著電視的普及化,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以至香港人心態的轉變而受到種種沖擊,以致七十年代的香港電影是趨向多元化及地道化。
承接六十年代中期的凌厲氣勢,「邵氏」在七十年代初期依然在香港電影業占著領導的地位,擁有「東南亞電影王國」的美譽,出品了大量國語武打片,大導演包括李翰祥、張徹及劉家良等等。他們都以熟悉的刀劍拳腳功夫片作依歸,電影世界裡都是強烈的陽剛味,其中張徹的電影更造就了偶像級武打明星,如王羽、狄龍、傅聲等。1970年的《龍虎門》就是當年「邵氏」最賣座的功夫片之一。
踏入71年,此類古裝刀劍片的鋒芒其實以較在六十年代遜色,原因大抵是一代武打明星李小龍的出現。
李小龍
原名:李振藩乳名:細鳳英文名:BruceLee
籍貫:中國廣東順德出生地點:美國舊金山(舊金山)
出生:1940-11-27終於:1973-7-20
(享年32歲)
李小龍配合著鄒文懷的「嘉禾電影公司」的崛起,在七十年代初叱吒一時。從首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到之後兩年間拍攝的《精武門》及《猛龍過江》令李小龍進運國際影壇,創造出香港電影事業的神話。
1973年李小龍驟然暴瘁,令功夫片熱潮未能延續。而隨著本地文化的普及,香港觀眾對遠離現實的功夫片漸漸失去興趣,反而對反映當時社會狀況,諷刺現實的電影加以青睞,這就解釋了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在1973年成為最賣座電影的原因。
《七十二家房客》里的演員,如鄭少秋、沈殿霞都是當時的電視藝員,而由於電視已成為當時的重要媒體,因此他們對觀眾來說有一定的吸引力。而這部電影的成功,不但為以後的新電影類型作了開端,更令粵語片得到重新振興。
自此,很多電影都走地道市井的風格,演員的演繹亦帶有嘻笑怒罵的味道。從電視跳到電影的許氏兄弟也因此而冒起,成為七十年代、以至八十年代香港電影的中流砥柱。
由於從七十年代中期開始,大家的主導閱讀方式是電視模式,很多粵語片的題材或靈感都是來自電視內容,如《阿福正傳》(1974)、《大鄉里》(1974)、《新啼笑姻緣》(1975)。許冠文、許冠傑兩兄弟也跳出了電視趣劇的框框,走上大銀幕,以其獨有的「笑話公式」拍攝了一系列非常賣座的喜劇 :《鬼馬雙星》(1974)、《半斤八兩》(1976)、《賣身契》(1978)等等。這些電影不但令喜劇在香港電影史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更促使了後來功夫喜劇的誕生。
1978年袁和平執導《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劇的地位,使其成為七十年代末最具代表性的電影類型。功夫喜劇離開電視感性,以密集的功夫設計及諧趣的雜耍風格吸引觀眾;可以說是揉合了傳統功夫片及許氏兄弟式的喜劇精粹。演員方面,成龍,洪金寶等也擺脫了以往武打明星的英雄模式,改而以反叛貪玩的形象來親近觀眾。
除了以上提及的片種,提到七十年代的香港電影,不可不提的是大導演李翰祥從台灣返回香港東山再起,大拍風月綽頭及騙術奇觀電影。好像他在1971年拍下的《騙術奇譚》,不但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新的一頁,也象徵著七十年代香港電影意識的轉變-金錢至上、綽頭化的風格抬頭,這個影響一直延續到八十年代。不過,1979年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出現卻為香港電影帶來了富神采而短暫的變奏。
新浪潮
1979年是香港電影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開始。大批電視幕後工作者轉投電影圈,他們包括徐克、許鞍華、章國明、譚家明、嚴浩、余允抗等等,他們本著對電影的熱誠,及年青人特有的創意和社會觸覺,拍出不少充滿個人色彩的電影作品,為香港電影打開嶄新的一頁。
最先掀起「新浪潮」的是1979年的三部作品:《瘋劫》(許鞍華執導)、《蝶變》(徐克執導)、《點指兵兵》(章國明執導)。其後這批或在外國學習電影,或在電視台「少林寺」出身的年青導演繼續拍攝了一部又一部風格化的電影,包括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半邊人》(1982)、徐克的《第一類型危險》(1980)、譚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等數十部作品,都很能表達這些導演對當時社會氣象的感覺及情懷。
雖然這些新導演全被以「新浪潮導演」之名,但事實上,他們每一位的作品都極富個人色彩,並沒有陷入香港電影類型化的傳統模式。許鞍華的作品流露出深刻的人文性、高度的女性敏銳;徐克有一股神經質的張力;方育平作風朴實,真實感濃厚;嚴浩浪盪於青春暴烈及淡然含蓄之間;譚家明走中產美學;章國明擅拍警匪片等等,這些特質都體驗到新浪潮電影的「作者論」美學。
「新浪潮」標志著香港電影與上一代中國本位粵語片的決裂。五、六十年代的粵語片往往背負著沉重的民族包袱,未能突破創新;而「新浪潮」電影則帶有濃厚的都市色彩,流露強烈的本地感性;這跟導演們於香港成長、受西方教育很有關系。
此外,這時期的電影都棄用大明星,製作成本亦減至最低,跟後來的港產片標榜卡士明星,動輒千萬製作的營運模式可謂截然不同。
八十年代
香港的電影界從來都是以商業掛帥,新浪潮電影叫好不叫座,自然難免被淘汰的厄運。八十年代初,「新藝城影業公司」異軍突起,吸納大批當時嶄露頭角的導演:吳宇森、徐克、林嶺東、高志森等,炮製一部一部商業掛帥的電影,其中以喜劇為主。這些電影的共通點是以電視台集體創作的模式來度橋創作,充滿密集的笑料及動作,一切以迎合觀眾口味為依歸,代表作品有許氏兄弟的《最佳拍檔》系列及周潤發擔綱的《英雄本色》、《龍虎風雲》等。
除「新藝城」之外,八十年代叱吒一時的電影公司還有「德寶電影公司」。「德寶」成立於1984年,一方面拍喜劇(《雙龍》系列、《富貴逼人》、一方面也拍動作片《皇家師姐》系列、或者都市優皮小品路線 (《三人世界》、《單身貴族》),務求達到片種多元化的要求。
至於「嘉禾電影公司」則繼續以成龍作頭牌,讓他從《師弟出馬》、《龍少爺》的功夫小子形像,漸漸成為《A計劃》中穩打穩扎的真正「打星」,而到了《警察故事》及《奇跡》,更是成龍的顛峰之作。
同樣是武師出身的「德寶」明星洪金寶卻憑《鬼打鬼》(1987) 開創了靈幻片的潮流,之後的《僵屍先生》系列也是走相近的風格。而他的另一系列片《奇謀妙計五福星》以至《運財五福星》也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績。
據統計,八十年代的十大賣座香港電影之中,「新藝城」佔了四部,「嘉禾」佔了五部,再加上多產量的「德寶」(1984至1989的五年間,拍制了47部電影)整個八十年代可稱為「三雄各據」的時期。
跟七十年代末興起的「新浪潮」相比,我們會發現到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由於太過側重劇情堆砌,明星包裝,因此電影類型單向化,更遑論什麼「作者論」了。有人認為這時期的電影造就明星、扼殺導演、編劇的創作,使香港電影走上窮途沒落,加上1989年「?事件」影響經濟、影帶市道發達等種種因素下,令八十年代末期的香港電影市道滑落。盡管如此,若不以電影質素或創意來衡量,單看票房成績及投資者的態度,說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屬飛黃騰達的時期實在不為過。
[編輯本段]艱難歲月
綜觀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基本上仍可稱之為百花齊放,我們不但有從八十年代順利跨向九十年代的新一代導演:張婉婷(《秋天的童話》)、王家衛(《旺角卡門》)、關錦鵬(《胭脂扣》)、陳嘉上(《小男人周記》)等等,還有九十年代的奇跡周星馳、劉德華以及幾個國際知名的名字:張曼玉、周潤發、李連傑、成龍等等。
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相對於八十年代電影公司大灑金錢,演員一天九組戲的「好景」日子來說,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的確危機重重,陰霾滿布。
首先是九十年代初盛行武俠動作片,《黃飛鴻》和《東方不敗》)相繼掀起打風熱潮,一時間李連傑、林青霞成為賣埠保證。可是,依照香港電影的傳統,賣座的片種總有跟風者,而當跟風者眾、水準參差的時候,亦即該電影類型走向死亡之路。武俠動作片熱潮如是,賭片熱潮及後期的古惑仔系列也沒有例外。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港產片票房連續下挫,西片逐步抬頭。《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先在93年創下六千萬元票房佳績,98年的《鐵達尼號》(Titanic))更以一億一千萬元攀上頂峰,這部映了195天的好萊塢A級大製作還佔了「本世紀百部賣座片」中的榜首位置,完全壓倒了在八十年代威風一時的「新藝城」作品《最佳拍擋》系列。
另一個令九十年代香港電影褪色的原因是「盜版」問題。八十年代錄影帶市場興起已經令電影收入大打折扣,到了1997年後,盜版VCD更為香港電影市道帶來了重擊。不少電影在午夜場或首映過後便出現盜版,海關和警方又互相推卸責任,直至近一、兩年,香港政府才開始正視這個問題,海關逐漸加強掃盪,才使盜版VCD活動略為收斂。
香港人揮之不去的「九七問題」,也為香港電影業帶來負面影響。港人對「一國兩制」缺乏信心,電影界曾多次組團訪京,與港澳辦及電影局商討創作自由、版權問題等,亦促請大陸政府開放市場。九七回歸後,香港特別行政區首長董建華先生首次在《施政報告》中提到香港電影,並撥出一億港元開發電影科技及接受資助申請,令香港電影人略為安慰,更把2000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搞得有聲有色。
值得可喜的是,香港電影人揚威國際,張曼玉、蕭芳芳、王家衛先後在柏林、康城等國際影展中獲獎,香港電影漸受國際影壇重視。可惜的是,這也導致影圈人才外流,吳宇森、唐季禮、袁和平、林嶺東等著名導演紛紛前往好萊塢發展,周潤發、成龍、李連傑及楊紫瓊等巨星級演員亦被好萊塢羅致。
有外流亦有「外援」加入,香港電影人在亞洲區尋找了不少新面孔,成績最突出的是在台灣一脫成名的舒淇,在香港成功轉型,由脫星變性格演技派,成績斐然。還有九十年代中期之後,香港掀起日本電視劇熱潮,連帶電影界亦多找了日本演員參與港產片,其中又以女星為主,包括《星月童話》、《東京攻略》和《阿虎》,當然亦少不得成龍電影里插科打諢的一眾日本美女。
九十年代的賣座保證是「雙周一成」(周潤發、周星馳及成龍),周星馳獨有的「無厘頭」喜劇深得民心,有人認為他的「無厘頭」文化和"XX"後港人逃避現實的心態相通,他的作品如《逃學威龍》、《唐伯虎點秋香》、《食神》等等都是九十年代的喜劇經典。近年,周星馳明顯減產,一邊休養生息,一邊走上幕後之路。
周潤發在八十年代中後期憑《英雄本色》肯定他在香港影壇至尊無上的地位,之後拍了一連串英雄片、動作片,雖偶有票房失利,但基本上依然甚有觀眾緣。近年進軍好萊塢,除拍一貫的動作片(如《血仍未冷》) ,還嘗試拍如《安娜與國王》這類文藝片,似乎仍未有打算回歸拍港產片之意。
至於成龍則大致維持一年一部大製作,票房上依然不俗(但相對於八十年代的成績,近年成龍作品已不算大賣),惜在電影風格上難求突破。
導演方面,「雙王」王晶和王家衛可謂雙映成趣,一個擅拍商業味道極重的電影,更被揶揄為「屎尿屁」導演;一個專挑大明星合並,產量少、藝術味濃,往往得到國際影展的垂青,兩人電影風格回異,但在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另外,新浪潮創將之一杜琪峰近年頗受矚目,作品叫好又叫座,愈來愈有個人風格。還有憑《香港製造》打出名堂的陳果亦成功地從獨立電影導演變為香港主流電影導演之一。
科幻特技也順著世界性的大趨勢融入香港電影之中,《風雲之雄霸天下》與《中華英雄》是其中成功的例子,而動作片《特警新人類》及《紫雨風暴》、《藍血人》更特別邀請外國特技效果專家設計爆炸場面,令觀眾嘆為觀止。
總括來說,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雖然較諸於八十年代有所失色,但似乎在創作意念及電影製作方面則有過之而無不及。一些小成本製作的獨立電影如《過海隧道》、《天上人間》等亦有公映的機會,加上數碼電影的冒起,而劇本創作亦得到應有的重視。相信踏入新紀元,香港電影將會追求更高的質素,並帶領整個亞洲區的電影業邁向國際影壇。

閱讀全文

與97倫理片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哪裡訂網上電影票最便宜 瀏覽:661
關於偵探的科幻電影 瀏覽:415
6080新視覺電電影 瀏覽:504
如何把手機里的電影放在電腦上 瀏覽:645
8月25號電影院怎麼都是單坐 瀏覽:122
電影生化危機演員表和角色介紹 瀏覽:673
韓國兇殺案電影國語完整版 瀏覽:81
女巫清算電影劇情介紹 瀏覽:899
吳越男演員電影 瀏覽:484
香港美夢成真電影 瀏覽:917
有中國美女的電影 瀏覽:50
歌頌父愛的英文電影 瀏覽:636
古裝電影女屍 瀏覽:4
電影致青春3 瀏覽:714
經典電影鏡頭分析 瀏覽:943
娃娃臉電影高清 瀏覽:385
電影院可以帶2歲的孩子去嗎 瀏覽:901
哪個軟體能看ar電影 瀏覽:161
電影妹夫演員 瀏覽:220
結婚7年電影未刪減版高清下載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