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柳堡的故事的影片評價
影片《柳堡的故事》是石言、黃宗江根據石言的同名小說改編,是新中國電影罕見的描寫現役軍人的愛情故事影片,可謂打破了當時的禁區。影片的新穎之處在於,在描寫戰爭時期的軍人生活的影片中不著重大規模戰斗的描寫、而著重寫軍隊的休整和軍人的個人情感生活;寫年輕人兒女情長而又不失其革命軍人的英雄本色。在戰爭敘事中融入溫馨的愛情場景,是影片至今魅力不衰的奧秘。導演王蘋以女性化的視聽語言,述說了一段兵民之間的經歷,從而使人們對戰爭歷史的追憶平添出一份浪漫和溫馨。《柳堡的故事》突出了優美的人物形象,突出了蘇北水鄉的風車、楊柳、板橋、輕舟的優美畫面,加上影片的主題歌《九九艷陽天》大膽的愛情歌唱和電影音樂的委婉多情的旋律,極具優美動人的抒情效果,讓人心曠神怡,且久久縈繞不去。影片的女主演陶玉玲雖是第一次登上電影銀幕,但卻把二妹子這一角色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表現得十分細膩動人、清新可感。陶玉玲的東方式的秀媚,或者說是東方式的柔婉,最能打動中國電影觀眾的審美心弦。影片映出後,陶玉玲頓成閃亮明星,成為一個時代的美麗與情感的不能言宣的象徵和許多中國男觀眾的審美典範和夢中情人。
1957年《柳堡的故事》:展現戰爭中的愛情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電影創作中,敘述愛情大多是為了革命理念而服務,超越階級的愛情很難被表現,愛情這個純粹的主題一度被革命的激情洪流所放逐。還好在1957年,我們等來了《柳堡的故事》,即使對它的記憶已感到模糊,但是那首關於愛情的《九九艷陽天》依然在如今婉轉回繞,關於愛情的一種陽光而健康的感覺似乎也隨著這首歌而流傳下來。《柳堡的故事》的導演王蘋是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由一位女性譜寫出一曲戰爭背景下的愛情贊歌,似乎也並非偶然。
影片開始於蘇聯經典畫法模樣的樹木,房屋和河流,天空布滿雲朵。那個旋律漸漸響起,終於在戰士為田老頭修葺房屋的時候響亮起來。「九九那個艷陽天呀咦唉喲,十八歲的哥哥呀坐在河邊,東風吹得風車兒轉啊,蠶豆花兒香啊麥苗兒鮮……」許多人或許已經記不清《柳堡的故事》了,這首歌卻是忘不掉,戰爭年代的情歌要麼沒有,要麼就如此深情。
在中國早先的電影里,愛情與戰爭的聯姻從來做不到平起平坐,多數時候是被擠壓,然後迴避開,在最後有一個用於安慰的孱弱交代。愛情遇到戰爭,有點兒秀才遇見兵。這和西方的處理恰恰相反,他們的戰爭是個挑選的極端環境,要講的是關於「人」的故事。或許戰爭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是一個無法釋懷的話題,解放勞苦大眾的心思太過剛猛,哪容得兒女情長?不知過了多久,人們漸漸從戰爭的傷痛中鎮定下來,發現還有些柔軟的東西值得去拾起。《柳堡的故事》就在這個漸變的途中開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了。副班長和二妹子從一見面四目相觸就有了一個心中的認定,真是目光里的愛情!二妹子給副班長倒水,燙得副班長跳起來又死捧著那個杯子,嘴裡連忙說著沒事沒事,心裡樂開了花。飛一般的鏡頭,波瀾壯闊的心緒,觀眾每每看到這里都樂出了聲兒。還有二妹子讓小牛捎信兒約副班長到小橋那邊去,副班長高興得不知怎麼好了,咧著嘴到旁邊做了一套單杠,無拘無束的愉悅!所有這些都是關於愛情本身的,直接得像個可愛的孩子!
可是戰爭中的愛情依舊是別樣的。二班長打破重重誤會,把二妹子從逼婚的劉鬍子手中救出來,這算是全片最緊張的部分了。不能只是瞬間的吸引,還是需要完成拯救才可以託付終身的嘛。就在覺得可以有所進展的時候,部隊在上級的指示下轉移了,二班長走在隊伍里連頭都沒回一下。「荒煙漫草的年頭就連分手都很沉默」。於是故事被拖延了,五年之後,戰功卓著的副班長已經當了連長,行軍再次路過柳堡。二妹子也成長為村裡的支書,兩人在成分上也更靠近了。相見在河邊,終成眷屬!於是歌聲驟起,世界都變得酣暢淋漓了!
男人是要實刀實槍的去拼江山,流血殺敵。女人更善於撫平戰爭的創傷,把人們從緊張的狀態下解救出來,恢復到一個正常的感情。《柳堡的故事》是一部十分細膩的電影,它的行船能讓人感受到水流,非常有質感,非常有女人味!不知道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還有多少隱秘的愛情故事,在我們已經不需要迴避的時候,發自內心的敬重那些敢於打開禁忌的人們,我們後輩也得以有機會在這個晴天里談些愛情。
㈡ 《柳堡的故事》女導演是誰
《柳堡的故事》女導演王蘋。
王蘋原名王光珍,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1935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無限生涯》。1947年,參演劇情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1953年,執導軍教紀錄片《河川進攻》。1956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沖破黎明前的黑暗》。1957年,由其執導的愛情電影《柳堡的故事》上映。
人物評價:
王蘋的創作量很大,她的作品顯示出一 種內外融匯貫通的立場,一種特定文化氛圍的規范,一種社會理想的風格表徵。如果說在謝鐵驪或謝晉的影片中還可以發覺心理和意識的動機,那麼王蘋的電影則主要是熱情的頌揚和溫柔的呼喚。
與其說她深刻,不如說她是執著,在她的藝術世界中,難以找尋繁復的痕跡,而更多的是簡單和明快。她依賴那種切實可感的隱喻喚起觀眾的想像,並在直白的鏡語中揉進溫馨而舒緩的色彩,她把政治信仰和個人藝術品味巧妙地熔於一爐,鑄就出某種坦誠而直率、流暢而曉白的藝術風格。
㈢ 跪求柳堡的故事1958年上映的由 廖有梁主演的百度雲資源
《柳堡的故事》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ivtrAd5HvbDB6bRw1QR9sQ
《柳堡的故事》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王蘋執導,廖有梁、陶玉玲等人主演的愛情片,於1957年上映。該片改編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某連的副班長李進與少女二妹子產生了純潔的愛情,經過指導員的幫助教育,他們暫時擱置兒女情長,積極投身於革命斗爭。
㈣ 柳堡的故事拍攝於哪一年
《柳堡的故事》拍攝於1957年。
黃宗江從1950年就開始根據胡石言的小說改編電影劇本,期間黃宗江與胡石言綜合各方面的意見進行反復修改,到1956年的年底劇本才正式通過。1957年,影片確定拍攝,王蘋被指定為該片導演。至於男主人公李進,王蘋覺得這個人物是江南人,要秀氣一點,有知識分子味道,她選擇了在南京軍區文工團當舞蹈演員的李進,當時他的年紀比陶玉玲還小幾歲。
《柳堡的故事》的布景製作
二妹子與李進河邊月下約會的戲,因為膠片感光度低,只能在攝影棚內搭景拍攝。導演要求一定要有小河,有月光,水要活,河裡要有月光的倒影。然而,當時中國電影技術投備幾乎是一窮二白,攝影棚里沒有背景投放設備,也沒有水燈。
㈤ 《柳堡的故事》的女導演是誰
《柳堡的故事》的女導演是王蘋。
1957年,由其執導的愛情電影《柳堡的故事》上映,該片改編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說。1958年,執導劇情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該片以李白烈士的事跡為原型,講述了中共黨員李俠潛伏在敵占區,為革命事業奉獻出生命的故事。
人物介紹
王蘋(1916年9月2日—1990年12月28日),原名王光珍,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中國內地導演,畢業於南京中等高中師范科。中國第三代電影導演,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位電影女導演。
1935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無限生涯》。1937年,參加抗日救亡演劇一隊,先後在重慶、上海、香港、昆明等地演出了《春寒》、《霧重慶》等劇。
1949年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演員。1950年在解放軍政治部文化部電影處工作。1952年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成為新中國第一位電影女導演。曾執導《河川進攻》等軍教片。
㈥ 柳堡的故事中柳堡是人還是地名
摘要 電影《柳堡的故事》講述了在抗日戰爭中,新四軍某連進入蘇北水網地帶的柳堡村整訓。四班副班長李進和房東家勤勞漂亮的二妹子之間互生愛慕之情,在革命中共同成長的故事。
㈦ 《柳堡的故事》原型地點是什麼
《柳堡的故事》的故事發生地柳堡鎮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據電影的原著作者胡正言介紹,柳堡原名叫「劉壩」,後來在寫小說的時候,覺得這里屬於水鄉,柳樹較為常見,所以取了一個「柳」字,而「堡」則寓含著「戰斗堡壘」之意。
所以電影公映後,該地地名便改成了「柳堡」,筆者查了一下資料,1959年成立了柳堡人民公社,這應該是「柳堡」正式從電影里的虛構地名走向了實體。它與沙家浜從一個不存在的虛構地名,走向實際地名幾乎是走了一條同樣的演變路徑。
《柳堡的故事》是一部首開革命抒情詩風格先河的清麗之作,藝術上十分成熟,有質感、有女人味,陶玉玲的純情氣質和質朴的表演契合了整部影片的基調。
該片選材角度新穎獨特,突破了以往戰爭題材只表現血與火的常規內容,而在嚴酷的戰爭背景上的找到一片溫馨的愛情綠洲,不僅沒有影響戰士的英雄本色,而且更加豐富了戰士的性格。
㈧ 柳堡的故事什麼時候拍的
《柳堡的故事》拍攝於1957年。
《柳堡的故事》對於老一輩電影觀眾來說,是一部非常令人回味的影片。這部描寫男女愛情的軍事題材作品在那個時代不多見,也很難得。
《柳堡的故事》是軍旅作家石言創作的小說。寫的是:抗戰時期,新四軍進駐一個名叫柳堡的村子,村裡有一位漂亮的女孩子叫二妹子。一位名叫李進的新四軍副班長住進她家後與二妹子產生了感情,兩人的事後來被領導發現了。
按照部隊紀律戰士是不允許談戀愛的,李進在指導員的開導下只好服從命令,暫時中斷了與二妹子的聯系。不久,部隊上前線,李進與二妹子將愛深深地埋在心底,忍痛分手。
幾年後李進所在部隊又經此地,已經升為連長的他去找二妹子,得知二妹子自部隊走後參加了游擊隊,還入了黨,成為一名幹部,並且一直在等著他。兩人在當年約會的地方又重逢了。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㈨ 《柳堡的故事》女導演是誰
《柳堡的故事》女導演是王蘋。
《柳堡的故事》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王蘋執導,廖有梁、陶玉玲等人主演的愛情片,於1957年上映。
該片改編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某連的副班長李進與少女二妹子產生了純潔的愛情,經過指導員的幫助教育,他們暫時擱置兒女情長,積極投身於革命斗爭。
影片評價:
該片還富於民族風格和抒情色彩,全片沒有一處談情說愛,卻充溢著李進和四妹子純潔真摯的濃情愛意,這些感情通過細膩的人物神情及細節動作含蓄地表達出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種表達方式表現了獨特的民族風格。
㈩ 《柳堡的故事》那些年的電影你看過嗎
在電影柳堡的故事裡,有情人終成眷屬,可是真實的柳堡故事呢?感謝崔永元的電影百年,通過采訪黃宗江老師,我知道了一個真正的柳堡故事:
1943年冬,新四軍第一師三旅七團進入蘇北寶應地區駐訓,團油印小報《戰斗報》主編,只有19歲的胡石言,與一營二連的通訊員,18歲的副班長徐金成約稿,在兩人分別的時候,徐金成向胡石言講了自己的心事,他和房東姑娘好上了,但是胡石言問他倆人有無約定的時候,徐金成說我是要出發打仗的,保不定哪一帳吃一顆「花生米」犧牲了呢,害她白等。胡石言被徐金成朴實而質朴的感情感動,記下了這件事。5年後,胡石言寫成小說《柳堡的故事》發表於1950年的《南京文藝》,後轉載與《新華月報》,署名石言。7年後同名電影上映,九九艷陽天唱遍全國。
1945年,那個曾經想留在地方上工作的副班長徐金成在南下的戰斗中胸口中彈,犧牲的時候只有20歲。49年徐金成的戰友找到房東家,那位姑娘也下落不明……這就是真實的《柳堡的故事》
另,故事也不是真實發生在柳堡,只是那裡風景優美,就寫在那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