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講景別用哪個電影好

講景別用哪個電影好

發布時間:2023-08-17 01:35:23

Ⅰ 電影歸來景別的影評

鏡頭語言則是張藝謀在本片中做減法的另一個方面。尤其是在特寫鏡頭上尤其如此,縱觀全片,就會發現導演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對特寫鏡頭使用得相當少。但是,張藝謀並不是為減少而減少,而是做到了精準的有的放矢,將每一個特寫鏡頭的作用都運用到了最大。在電影里的第一個特寫鏡頭,是丹丹在舞蹈室練舞的最後一個定個動作的特寫,鏡頭里此時丹丹的神情,體現出的是一種對」革命「的堅定和對吳清華這一角色的追求,這也從側面體現了丹丹的性格里的一部分,為後來去揭發自己的父親留下了伏筆。為影片後來的情節起到推動作用的特寫鏡頭在前半部分還有兩處。其一是母女二人自從舞蹈室里回來後,關於父親的一番對話。當聽到女兒丹丹說父親是走資派,並不許母親去見他時。母親先沉默了一下後,將手裡的舞鞋生氣的扔在了桌子上。全過程里,母親雖不發一言,但觀眾卻可以從這個極具暗示的特寫鏡頭里得知母親對此事的態度。也為後來母親去見父親陸焉識埋下了伏筆。而且全片也正是開通過這個鏡頭讓母親的性格得以體現,人物形象開始逐漸豐滿。其二則是陸焉識回家後的那場戲。陸焉識知道妻子婉瑜在家,便滿懷期待的使者打開房門,但在這里,鏡頭特寫的卻是房門並沒有被打開。這個特下鏡頭的作用,既交代了後來婉瑜為什麼出門從來不鎖門的原因,也表明了婉瑜心裡的愧疚和後來發病的心理原因一種必然隱喻。

Ⅱ 《父與女》:影視景別藝術,詮釋父女親情,是超越生死的永恆

文/大書言

於2001年上映的英國、荷蘭、比利時合作的作品《父與女》,講述了就是這樣一個父女之間極致情感的故事。該影片榮獲最佳動畫短片奧斯卡獎,英國電影學院獎和安錫等多項大獎。

《父與女》的導演Michael Dudok de Wit(邁克爾·度德威特),沿襲了他一貫的創作風格,保留版畫黑白對比的形式感,採用常規的繪制手段來完成這部情感短片,他不但是一名動畫導演,更是一名漫畫家和插畫家。

《父與女》是一部感人溫情類動畫短片,短片講述了父親帶幼小的女兒騎自行車去海邊,父親獨自出海後再也沒有回來,女兒從年幼到老年一直風雨無阻地去海邊等待父親歸來的故事。

畫面唯美,故事溫馨動人,淡彩的畫面色調,構圖講究,融入了插畫風格,動畫片的鏡頭以一名觀望者的角度講述了一個女人濃縮的人生故事,全片沒有一句對白,沒有人物特寫和中近景,而是採用了景物特寫、遠景和全景鏡頭,給觀眾帶來一部溫馨而又哀傷的父女情深的動畫短片。

本篇文章以《父與女》的三個影視景別藝術:1.景物特寫,2.人物遠景,3.融合全景,分析父女親情超越了生和死的界限,是情感世界的永恆。

1.景物特寫,借景喻情,女兒對父親回歸的期盼和堅守

《父與女》短片中,導演對人物面部表情的攝影為零,而是以景物為特寫鏡頭,借景物烘托出女兒對父親的深厚感情。其中景物特寫的場景有:反復滾動的車輪、波濤洶涌的海面、隨風擺動的樹葉和草叢等。

①滾動的車輪,是情感的輪回,是女兒對父親回歸的期盼

短片中,導演對自行車的特寫景別有幾個,都是女兒去往海邊的經過。父親帶年幼女兒騎自行車去往海邊;父親離開後,年幼女兒獨自騎自行車艱難上坡;成人後,女兒與同伴一起騎自行車經過海邊;已為人婦的女兒,騎自行車劃過小水坑;老年的女兒推著自行車去往海邊。

這些以車輪滾動,鏡頭向上或向左移動的特寫攝法,都是女兒去往海邊盼望父親歸來的場景,表達了女兒對父親深深的思念和期盼。車輪的滾動象徵著周而復始的輪回,就像女兒騎著自行車去海邊看父親的每一個來回,更意象著女兒對父親深刻依戀的感情,是生生不息,永恆不滅。

②波濤的海水、擺動的樹葉和草叢,是女兒對父親回歸的堅守

導演除了給短片安排自行車特寫外,還巧妙構思了其他景物的特寫情境,波濤的海水、狂風搖擺的樹葉和草叢。這些特寫情境,在短片中很好地說明了,地點和時間的變化。

波濤的海水:短片的故事地點是那一片海,從片頭到片尾,一直都沒有變化,導演也是以那一片海和出海未歸的父親來延續故事的發展。狂風擺動的樹葉和草叢:短片中的景物遠景,比如空中的太陽,與後面擺動的樹葉和草叢,就是隨故事發展,在時間上也發生了春夏秋冬的變化,是歷經時光流逝,女兒對情感的執著。

滾動的車輪、波濤的海水、狂風中搖擺的樹葉和草叢,這些所有的景物特寫,都是導演精心的設計,是表達女兒對父親深厚的感情,亦是對父親回歸的期盼和堅守。

2.人物遠景,刻畫主要人物情感,貫穿其一生的歷程

《父與女》中的女兒,並沒有任何的特寫鏡頭,觀眾可以通過短片看到,導演對片中主要角色女兒的行為表現使用的一直都是遠景鏡頭,給觀眾一種觀望的視角,展現一個女兒的一生。從幼童到老嫗,終其一生她的成長和對父親的等待,是一個女兒對父親深厚情感的極致。

①稚齡幼童的孤獨等待,是對父親的依戀

《父與女》中,在父親離開後,女兒目送父親駛向大海遠處的船隻消失在盡頭,直到夕陽西下,才騎車離去。次日,幼小的女兒艱難地騎車上坡,往海邊而去,好似父親就在那裡等著她,可現實卻是父親並沒有回來。

這一段女兒騎車去海邊的場景,導演使用了遠景鏡頭,搭配相對濃烈的色彩,使得女兒弱小的背影在天色暗沉的黃昏下顯得更加孤獨無助,展現了一個幼童對父親的無限依戀。

②少年到成年的風雨前行,是女兒的信念和情感依託

在短片中,女兒的少年和成年時期,對於去海邊等待父親回歸的仍未消減。頂著秋天的狂風,艱難的騎車去往海邊;寒冷的冬天冒雨前行,環境的惡劣,也不能阻止她對父親回歸的嚮往。

這些遠景鏡頭,導演對人物、景物和時間的巧妙安排,發揮了其故事主人公的真切情感,充分表達了女兒對父親鍥而不舍的堅定信念,也是女兒的情感依託。

③垂暮老嫗的執著期盼,是對從小缺失父愛的渴望表現

短片描述了女兒從幼童到少年、青年再到垂暮老年,這部僅有八分鍾的動畫短片,濃縮了一個女人的一生。如果說年少時是對父親的依戀,是情感的依託,那麼年老女兒的執著期盼,就是對缺失已久的情感的渴望,是情感的歸屬,畢生所求。

從短片的那些遠景鏡頭中,老年的女兒推著自行車走在那條不知道重復了多少遍的路上,最後停在了海邊,年久的自行車三番倒地,就如年老的她,再也經不起時光的消磨。遠景鏡頭的固定攝法,讓觀眾可以看到其佝僂的身軀、失修的自行車還有逝去的青春。

導演對短片中的主要人物採用了排比式的線性敘事手法,從最初的幼年到最後的老年。這幾個排比敘事的劇情,反映了相同的一件事,就是父親離開後,女兒騎車去海邊,停在樹下眺望父親是否歸來,然後騎車離去。同樣的一件事,在創作者以特寫景物和遠景人物兩種景別攝法的相互作用下,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和情境說明,更能突出主要人物的內心情感。

3.融合全景,客觀展現深刻父女情,烘托影片主題

在短片《父與女》中,導演並沒有給人物設計任何的特寫鏡頭,在表情和情感上的刻畫是缺乏的,他更傾向用景物的特寫、遠景和全景的鏡頭描述故事劇情,以此烘託人物的內心情感。而短片里的全景鏡頭里有景物的全景鏡頭,也有人與景的融合大全景鏡頭。

①景物全景鏡頭,女兒對父親的情感超越了時間的界限

從春雨到冬雪,這些景物全景鏡頭,在導演的精心安排下,使故事劇情起到了重要的時間推移和事件發展的作用。除此之外,四季的景物全景鏡頭,描述了女兒在每年的四季輪回中,重復地做著相同的一件事。為了這一件事,女兒堅持了一生,這是女兒對父親回歸的執著,亦是父女情感深厚的證明,這超越了時間的界限。

②人和景物的大全景鏡頭,融合故事幾要素,是突出短片主題的基石

短片中的人景融合大全景鏡頭有幾個,片頭的父女二人騎著自行車由遠及近。廣闊的天地,一大一小並列而來,畫面溫馨和諧,觀眾彷彿看到了父女倆一生相伴的場景。然而接下來卻是以父女分離展開全局故事,在父親離開後,女兒獨自站在海邊,眺望逐漸遠去的父親。從父女騎車去海邊到父親離開後女兒駐立眺望的大全景鏡頭中,觀眾可以感受到其中溫馨卻又悲涼的意境。

景物的全景鏡頭給觀眾展現了兩方面的時間性,一是故事事件的時間性,二是短片敘述本身的時間性,這是推動劇情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而人與物的大全景鏡頭更注重故事的意境,鏡頭中的無盡大海、海天一線的夕陽、岸邊的高大樹木還有那靠著大樹的自行車,以及大樹映襯下墨點般的小小孩童。全景鏡頭中的地點、時間、人物、事件疊加構述,溫情又哀傷,是故事後續發展的基石,也突出了事件的主題。

後語

《父與女》的創作者以漫畫線性式構圖,客觀的景別描述,規避了主觀的人物情感,讓觀眾更好地掌握了解讀作品的主動權,發揮了其作品的最大演繹空間。短片的展現,是創作者精心謀劃的一場情感真理,傳遞了父與女之間的深刻情感,是超越了時間和生死,是生命輪回中人物情感的永恆極致。

閱讀全文

與講景別用哪個電影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狄龍武俠老電影 瀏覽:217
台詞殺鴨行動開始是什麼電影 瀏覽:250
周星馳電影的MV歌曲 瀏覽:127
嚼避孕套的青春電影 瀏覽:623
英語作文郵件推薦花木蘭電影 瀏覽:107
電影22好看嗎 瀏覽:317
老電影琵琶鬼 瀏覽:815
mac有哪些看電影免費的軟體 瀏覽:843
教育十二歲孩子感恩的電影 瀏覽:311
1966年老電影青松嶺劇情 瀏覽:679
新打架日本電影 瀏覽:373
作家的謊言電影粵語 瀏覽:386
神秘代碼電影講的什麼意思 瀏覽:494
鬼媽媽電影中英文字 瀏覽:291
熱片匯公眾號怎麼看電影 瀏覽:507
外國電影有個男的在家挖地下室 瀏覽:771
小偷偷女主東西還回的電影 瀏覽:562
張愛玲小說改編新上映電影 瀏覽:59
貓和老鼠新大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728
手機vr怎麼看電影 瀏覽: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