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簡要說出幾個。
2007《八月桂花遍地開》 2008《今生你是我最親的媽媽》 2008《豫菜皇後》 2008《少林四小龍》 2010《蛤蟆鈞硯》 2010《葉問2》 2010《不是鬧著玩的》 2011《新少林寺》 2011《就是鬧著玩的》 2011《建黨偉業》 2011 《自古英雄出少年之岳飛》 2012《唐卡》 2012《道口燒雞鋪》 2012 《忠烈楊家將》 2012《牡丹仙子的傳說》 2012《走山人》 2012《放映路上》 2012《米拉尼的小提琴》原定名,現更名為《逃往上海》 2012正在籌拍《老兵》
㈡ 求六.七、八十年代以前國產的刑偵、反特、戰爭電影名稱
1、《冰山上的來客》於1963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 製作發行,由趙心水執導,梁音、阿依夏木、谷毓英等人主演。影片從真假古蘭丹姆與戰士阿米爾的愛情懸念出發。
講述了邊疆戰士和楊排長一起與特務假古蘭丹姆鬥智斗勇,最終勝利的阿米爾和真古蘭丹姆也得以重逢的故事。該片曾獲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小百花獎」的最佳導演獎。
2、《鐵道衛士》是由方熒執導的戰爭片,印質明、宋雪娟等參加演出。主要講述了抗美援朝期間,我公安科長高健為粉碎敵人炸毀鐵路的陰謀,冒充成敵人特務,打入敵人內部,最後將特務抓獲並排除了列車炸彈。1960年上映。
3、《國慶十點鍾》主要講述了1953年國慶節前夕幾個特務企圖在國慶節十點鍾製造一起爆炸案,最終在司機平小海和公安局偵查員聯合下,揭穿了他們的陰謀,並將他們抓獲。由印質明 趙聯 趙子岳 浦克等主演。
4、《獵字99號》是一部由導演嚴寄洲執導的中國大陸反特故事彩色電影片,由張惠良、張力維、傅泰增、田華、里坡、陳佩斯主演。1978年上映。
5、《天羅地網》是由顧而已執導,陳天國領銜主演的電影。1955年上映。講述了台灣蔣匪特務機關在美國顧問吐桑特的指使下,派出了他們認為最得力的第七號特務——郭浩潛入大陸。
給他的任務是:查明大蓋山匪軍的殘餘力量,緊緊地抓住這個基地,以呼應美國在朝鮮的戰爭。我公安局方局長早就嚴密地注視著大蓋山這個殘匪的據點,並且知道這些到處流竄的殘匪跟某城內潛伏的特務分子是有著聯系的。
㈢ 講述河南戲曲的電影有多少 順便說下電影名 謝謝、
《花木蘭》 豫劇, 河南豫劇院演出 , 常香玉主演,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6年拍攝。
《下鄉與趕腳》 曲劇兩個小戲 鄭州市曲劇團演出 海燕電影製片廠1958年拍攝
《穆桂英掛帥》 豫劇 河南省洛陽市豫劇團演出 馬金鳳主演 江南電影製片廠1958年拍攝
《穆桂英掛帥》 豫劇 河北省邯鄲專區東風劇團演出 胡小鳳主演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959年拍攝
《陳三兩》 曲劇 開封市曲劇團演出 張新芳主演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9年拍攝
《寇準背靴》 豫劇 淮北梆子(屬豫劇沙河調)88歲老藝人顧錫軒主演 安徽電影製片廠1961年拍攝
《朝陽溝》 豫劇 河南省豫劇院三團演出 魏雲、王善朴、高潔、楊華瑞、馬琳主演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3年拍攝
《傳槍記》 京劇 河南省京劇團演出 根據豫劇《傳家寶》改編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5年拍攝
《買牛、扒瓜園》 由曲劇《買牛》和越調《扒瓜園》兩個小戲組成河南省曲劇團、河南省周口專區越調劇團演出,北京電影製片廠1965年拍攝。
《山村新曲》 越調 由《夫妻倆》和《賣蘿筐》兩個小戲組成 河南省許昌專區越調劇團演出 毛愛蓮主演珠江電影製片廠1965年拍攝
《人歡馬叫》 豫劇 許昌地區豫劇二團演出 常香玉、任宏恩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65年拍攝
《游鄉》 曲劇 河南省曲劇團演出 珠江電影製片廠1966年拍攝
《七品芝麻官 》 豫劇 河南省豫劇院二團、鶴壁市豫劇團聯合演出 牛得草、吳碧波主演 北京電影製片廠1979年拍攝
《卷席筒》 曲劇 鄭州市曲劇團演出 海連池、董秀娟、吳自力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79年拍攝
《包青天》 豫劇 商丘地區豫劇團、安陽市豫劇一團、開封市豫劇團聯合演出 張寶英、吳清平主演河南省演出公司、香港金馬影業公司1980年聯合拍攝
《李天保娶親》 越調 根據越調《李天保弔孝》改編 周口地區越調劇團演出 馬蘭、陳靜、何全志主演北京電影製片廠1980年拍攝
《諸葛亮弔孝》 越調 周口地區越調劇團演出 申鳳梅主演 北京電影製片廠1980年拍攝
《白奶奶醉酒》 越調 許昌地區越調劇團演出 毛愛蓮主演 長春電影製片廠1981年拍攝
《包公誤》 豫劇 河南省新鄭縣豫劇團、開封地區豫劇團聯合演出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1年拍攝
《智收姜維》 越調 舞台劇名《收姜維》 周口地區越調劇團演出 申鳳梅主演 珠江電影製片廠1981年拍攝
《背靴訪帥》 曲劇 舞台劇名《寇準背靴》 洛陽地區曲劇團演出 馬琪、周玉珍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2年拍攝
《風雪配》 曲劇 河南省曲劇團演出 王秀玲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2年拍攝
《洛陽橋》 豫劇 洛陽市豫劇團演出 曾廣蘭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82年拍攝
《桃園喜》 豫劇 舞台劇名《小白鞋說媒》 商丘地區豫劇團演出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2年拍攝
《程咬金照鏡子》 豫劇 珠江電影製片廠1983年拍攝
《樊梨花》 豫劇 開封市豫劇團、開封市實驗劇院聯合演出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3年拍攝
《風雨情緣》 豫劇 舞台劇名《大祭樁》 河南省豫劇二團演出 王清芬、修正宇主演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984年拍攝
《三全其美》 豫劇 舞台劇名《金雞引鳳》 洛陽地區豫劇二團演出 李金枝主演 北京電影製片廠1984年拍攝
《花槍緣》 豫劇 舞台劇名《對花槍》 洛陽市豫劇團演出 馬金鳳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卷席筒續集》 曲劇 鄭州市曲劇團演出 海連池、董秀娟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巧配鴛鴦》 豫劇 鄭州市豫劇團演出 王希玲主演 湖北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倔公公犟媳婦》 豫劇 河南省豫劇三團演出 長春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文帝殺舅》 豫劇 湖北省老河口市豫劇團演出 天山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棒打薄情郎》 豫劇 河北省邯鄲地區東風劇團演出 北京電影製片廠、河北電影製片廠1986年聯合拍攝
《芙蓉女》 豫劇 舞台劇名《宇宙鋒》 河北邯鄲東風劇團演出 北京電影製片廠1986年拍攝
《七奶奶》豫劇 舞台劇名《花打朝》 洛陽市豫劇團演出 馬金鳳主演 河南省演出公司、香港金馬影業公司聯合拍攝
《抬花轎》 豫劇 舞台劇又名《香囊記》 河南省豫劇二團演出 王清芬主演 浙江電影製片廠1986年拍攝
《武當仙袍》 豫劇 湖北省十堰市豫劇團演出 峨眉電影製片廠、河南電影製片廠1986年聯合拍攝
《丫環傳奇》 豫劇 河北邯鄲東風劇團演出 上海電影製片廠1986年拍攝
《倒霉大叔的婚事》 豫劇 許昌市豫劇團演出 任宏恩、艾立、湯玉英主演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河南電影製片廠1987年聯合拍攝
《鴛鴦戲水》 豫劇 鄭州市豫劇一團、二團演出 王希玲、小香玉主演 深圳影業公司1988年拍攝
《閻家灘》 曲劇 南陽市曲劇團演出 河南省電影公司、南陽市文化局1998年聯合攝制
《鄉村警官》 豫劇 李樹建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2002年拍攝
《幸運十點鍾》 豫劇 河南電影製片廠2003年拍攝
《我愛我爹》 豫劇 舞台劇名《老子兒子和弦子》 任宏恩 、王希玲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拍攝
《我愛我孫》 豫劇、東北二人轉 任宏恩、高秀敏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拍攝
《村官李天成》豫劇,賈文龍、汪荃珍主演,河南豫劇三團演出
《五世請纓》豫劇,王惠主演、河南省豫劇一團演出
《程嬰救孤》豫劇 根據《趙氏孤兒》改編 河南省豫劇二團演出 李樹建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2010年拍攝
《三哭殿》豫劇,賈廷聚主演
《桃花庵》 豫劇 河北邯鄲東風劇團演出 苗文花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河北電影製片廠2010年聯合拍攝
《清風亭》 豫劇 舞台劇又名《清風亭上》 河南省豫劇二團演出 李樹建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2011年拍攝
希望你滿意
㈣ 早期中國彩色電影
中國電影誕生於1895年,次年即被輸入。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戲」,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粉碎四人幫後,電影事業獲得發展。1979年10月鄧小平代表黨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藝路線基本是正確的,總結了歷史的經驗教訓,糾正了過去提出的「文藝服從政治 、文藝從屬政治」的偏頗提法 ,重申執行雙百方針。1977年電影生產開始復甦,1980~1984年平均年產量達120部左右,每年觀眾人次平均在250億左右,中國電影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中國第一部電影是戲曲片京劇《定軍山》,內有《請纓》《舞刀》等片斷,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無聲片,長約半小時。
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是《難夫難妻》,1913年在上海拍攝,無聲片,鄭正秋編劇,鄭正秋和張石川聯合導演。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攝制。
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大獎的影片是20世紀30年代由蔡楚生導演的《漁光曲》,它在193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榮譽獎」。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48年拍攝於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為攝影指導,李生偉任攝影師。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故事片是《橋》,編劇於敏,導演王濱,東北電影製片廠1949年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7年拍的《祝福》(魯迅著,夏衍改編,桑弧導演),北京電視製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故事片是1959年拍的《老兵新傳》,編劇李准,導演沈浮,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立體寬銀幕故事片是1962年拍的《魔術師的奇遇》,編劇:王棟、陳恭敏、桑弧、,導演桑弧,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舞台紀錄片是1954年拍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編劇:徐進、桑弧,導演桑弧,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遮幅式寬銀幕故事片是1977年拍的《青春》,李雲官、王煉編劇,謝晉導演。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部譯製片是《團的兒子》,原譯名《小英雄》,楊范、陳涓翻譯翻譯,周彥譯制導演,上海電影製片廠1950年譯制。
中國與外國合拍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8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法國加朗斯公司合攝的《風箏》,導演王家乙、羅歇·比果。
1948年,為了消除這種語言上的障礙,經東北電影製片廠(後長春電影製片廠)與蘇聯影片輸出公司駐東北代表處協商,由該公司提供一部影片交由東影廠試驗譯製成漢語。這就是中國的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
郁悶 關於你後面問的qingse電影的問題 萬惡的網路不讓我發上來,你留個QQ吧 我傳給你好了
㈤ 地道戰電影簡介
《地道戰》是196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電影,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地道戰電影基本資訊
《地道戰》是196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電影,由任旭東執導、朱龍廣主演,於1966年元旦在全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國 *** 的領導下,創新地利用地道戰的斗爭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截至2012年,已創造出共30億人次觀看的紀錄。
地道戰電影劇情簡介
抗日戰爭中,中國 *** 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1942年,日寇對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根據地人民為了抵禦和打擊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辦法,地道戰就是其中之一。
冀中地區高家莊人民,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帶領下,把幾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幾處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裡,黑風口據點的日寇偷襲高家莊,高老忠敲鍾警告壯烈犧牲,地道遭到了敵人的破壞。高家莊山州困人民總結教訓,將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擊的多功能地道。
1943年夏天,高傳寶利用地道的翻口擊斃了混進高家莊的特務。日軍分隊長山田糾集了幾個據點的兵力進行報復,但卻被在地道內神出鬼沒的高家莊民兵們狠狠地教訓了一頓。高家莊人乘勝前進,把地道從村內沿伸到野外,成為縱橫交錯的地道網路,變防禦為進攻。區長趙平原制訂了「圍點打援」的戰術,想吸引黑風口的日偽軍出洞,但是狡猾的山本,卻以偷襲高家莊的辦法來解西平之圍。高家莊民兵和八路軍主力及游擊隊一道並肩作戰,一舉拔掉了黑風口據點,消滅了進犯高家莊的敵人,取得了這場戰斗的勝利。
地道戰電影幕後製作
1963年初,軍委總參指定八一電影製片廠來拍攝《地道戰》的時候,是當作民兵傳統教學片來拍的。拍片目的是要體現 *** 的人民戰爭思想,還要讓觀眾看之後能學到一些基本軍事知識和對敵斗爭的方法,同時要求攝制組運用故事片的形式進行拍攝。
1945年5月,高平村的黨支部書記兼民兵隊長劉傻子帶領村裡七八十個人打退了1000多個日本鬼子,而且還打死了50多個偽軍。戰斗結束後他去打掃戰場,結果被敵人打了回頭炮。劉傻子就是《地道戰》中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這兩個人物的原型。電影中,高老忠最後鳴鍾向鄉親們報警的時候,拉響手榴彈和敵人同歸於盡。而在實際中,劉傻子也的確犧牲了。
河北省正定縣高平村是「抗日先鋒村」,是故事的原型,但地道被洪水破壞後,不具備外景拍攝條件,因而選擇臨近的冉庄、李庄、唐庄進行拍攝的,導演將這三個村莊合而為一,影片中的高家莊實際上是這三個村莊的「合成」。
銀幕上所有地道內的鏡頭畫面都是在八一電源製片廠內搭景拍攝的。攝制組巧妙運用攝影鏡頭和逗念剪輯,使得它看起來像是一個真正的地道戰斗網。
地道戰電影影片評價
影片以冀中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的地道戰,顯示人民戰爭的無窮威力。它將豐富多彩的戰爭史實、形象鮮明的英雄人物和軍跡伍事教育的內容巧妙地融合為一體,生動地描述了由隱蔽地遭到戰斗地道再到聯防地道這一特殊戰場中的發展過程,展現了抗日軍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人民游擊戰爭恢巨集瑰麗的場景。充滿機趣的細節構思和昂揚。樂觀的音樂基調,為影片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地道戰電影相關新聞
原標題:電影《地道戰》原型村——河北正定高平村
莊稼漢打退日軍5次圍剿民族記憶·你不知道的抗戰故事
「埋好地雷,端好槍。你鑽地道,我上房。制高點,堵街牆。構成一片火力網,別看我們是莊稼漢,打得鬼子不敢再進我村莊。」70餘年前,河北正定高平村民兵自編自唱了這首地道戰歌,歌詞正是他們英勇抗擊日偽軍的真實寫照。50餘年前,同樣是這個村莊給了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任旭東靈感,創作出了影響幾代人的經典電影《地道戰》。
由於地處冀中到冀西和晉察冀邊區的交通要道,再加上民兵的頑強作戰,從1943年春到1945年5月,日偽軍五次大規模圍剿高平。其中,出動200人以上2次,300人以上1次,500人以上1次,千人以上1次。但這個英雄的村莊,始終屹立不倒。50餘民兵利用地道掩護,斃敵400餘人,以致當時日偽軍中流傳著「要送命,上高平」的說法。
盡管戰功赫赫,這個《地道戰》電影原型村卻鮮為人知。近日,記者來到高平村,找尋民兵們英勇戰斗的歷史。
一
「地上一個高平村,地下一個高平村」。70餘年前,這個有著一百餘里長地道的村莊,曾讓敵人聞風喪膽。原抗日村長周保全今年91歲,是村中唯一在世的老兵,完整參與了五次反圍剿戰斗。
「抗戰歷史絕對不能被遺忘。」周保全跟記者講述了這段崢嶸歲月。從1937年秋天開始,日偽軍在高平村西二里的韓家樓、六里的同下村等地建據點、設炮樓、修公路。殘暴的日寇瘋狂推行所謂「掃盪政策」「蠶食政策」「三光政策」「強化治安政策」。
1938年,高平村人民在 *** 的領導下,一手拿鋤頭,一手拿槍桿。男的參軍參戰,女的做軍衣、軍鞋,照料傷員,兒童站崗放哨,傳遞情報。1942年2月,高平村建立了自己的武裝——抗日民兵游擊隊, *** 員劉傻子擔任了民兵中隊長。高平民兵積極配合野戰軍、地方軍和鄰村民兵主動出擊展開破襲戰,日夜到正定、新樂、京漢鐵路、正靈公路和周圍據點割電線、斷橋梁。
同時,受地窖藏身的啟發,高平村人民開始挖地道對付日偽軍。在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里,共挖了深5米,高1.4米,寬1米的地道總長約100多里,挖土約十幾萬立方米。周保全介紹,當時村內地道分為主幹線和支線,每十戶有一個地道口,每個口都有一名骨幹民兵把守,地道內有翻口,能夠「防水、防毒、防煙」,每隔十丈遠留一通氣眼,地道口和通氣眼都很隱蔽,大都設在碾盤下、炕洞里、牲口槽下、井內、鍋灶內、夾壁牆內。為了監視敵人、打擊敵人,在十字街口、村口、老母廟等地方的房上修築了高房工事。房內有夾壁牆、黑屋、地堡,牆壁有展望孔、槍眼。村沿有圍牆,村內大小街口都修上了「之」字形的街壘。
「下面有地道,上面到處是地雷,打得敵人根本進不了村!」周保全說。
二
最漂亮的一仗發生在1945年5月4日。日偽軍對高平村發動了第五次大圍剿,1600餘日偽軍,攜帶輕重機槍120多挺,山炮、小鋼炮10多門和大批毒瓦斯,包圍村莊,企圖一舉搗毀地道,制服高平。
高平民兵對敵人偷襲早有察覺,及時部署了戰鬥力量,將全村劃為5個戰區,每個戰區配備民兵十餘人。其中劉傻子負責第二戰區,周保全負責第五戰區。當日拂曉,東北口執勤民兵最先發現敵人並及時發出訊號,全村民兵迅速進入戰斗崗位,男女老幼立刻鑽進地道。上級剛發了數目不少的手榴彈,敵人來了,這些手榴彈正好派上用場。
面對敵人的猛烈進攻,位於村東北口的劉傻子帶領民兵站在房頂制高點用手榴彈痛擊敵人。守在村西口的周保全帶領民兵利用屋頂工事用土炮轟擊敵人,敵人發現目標後,集中強大火力向他們掃射。和周保全一起的民兵王六合被擊中頭部,當場犧牲。周保全和其他民兵撤出屋頂工事,誘敵深入到雷區,炸死炸傷敵人數十名。
當天下午三四點鍾,戰斗基本結束。敵人匆匆逃竄至村外後,用鋼炮向村中進行炮擊。當時,正在街上救護傷員的劉傻子被彈片炸傷,後因搶救無效光榮犧牲,年僅29歲。這一戰,高平民兵打死日偽軍59人,其中指揮官4人,炸毀大車7輛。
據《地道戰》劇組人員回憶,電影中高家莊這個村名就是源自高平村,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原型就是劉傻子。高傳寶喊的「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準放空槍」,就是劉傻子的原話。但由於高平地道已於1963年被洪水沖毀,不具備拍攝條件,《地道戰》的外景拍攝是在冉庄、李庄和唐庄完成的。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戰功赫赫的高平村鮮為人知。
三
「現在僅存的這600米地道也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重新用水泥加固的。」現高平村村支書周余柱告訴記者,村委會門前小廣場東北角,一座不起眼的小屋就是地道。
正定農民作家劉福海,出於對地道戰的興趣以及對高平民兵的敬佩,十年來走遍檔案館、黨史辦、圖書館、舊書攤,讓他震撼的是,除了作戰頑強,高平村還有自己的村級兵工廠。一心抗日的幾個鐵匠,靠著爐子、鉗子和銼子,反復試驗,不僅造成了決槍,還利用舊井錐筒製成了能打五六里遠的小土炮。在抗戰期間,共製造小土炮6門,槍榴彈3支,決槍60支,步槍2支,擼子槍5支,子彈4000餘發和大量的地雷、手榴彈。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高平地道戰的歷史,周余柱和鄉親們正在規劃建設一座新的紀念館,並打算將兵工廠遺址、劉傻子故居以及地道遺址重新修繕。「不能讓高平地道戰的光輝歷史在我們這一代斷檔,我們一定會盡全力做好保護工作!」周余柱說。本報記者 魏 薇 楊 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