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看待國內現在越來越多的青春電影
青春是我們人生的紀念冊,是我們生命中最好的芳華,值得我們每個人去追憶,往事只能回味。我們喜歡看青春系列的電影,只不過是希望從電影人物的身上尋找自己曾經的影子。風吹雨成花,時間追不上白馬,四個家境性格不同的女孩走到了一起,她們從高中到大學,一直在一起,雖然也會有磕磕絆絆,但感情沒有變,真心她們彼此的這段友誼。時代姐妹花收獲了一輩子友誼,也收獲了愛情,她們無疑是人生贏家。話說:有四個女孩,她們漂亮又有錢,就算她們現在沒有錢,但是她們的男朋友也一定會有錢,就算她們現任的男朋友沒有錢,但下一任的男朋友一定會有錢,總之她們就是又漂亮又有錢。我們總是羨慕美好的事物,喜歡美好的東西,畢竟我們的眼睛都是用來發現美的。
2. 青春片(電影)為什麼依然這么火
1.對美好青春的追憶,引發共鳴
對於那些70後,80後來說美好的青春已逝,他們正是職場中的白領達人,面對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難免會覺得心煩和焦慮。因此有人就會懷念過去,懷念過去簡單單純的生活。在《老男孩》、《那些年》引起的「懷舊」情緒的影響下,趙薇的《致青春》沿著懷舊的路線將這種情緒一走到底。懷舊的結果也並不像《老男孩》、《那些年》那樣溫馨動人,不再是停留在對物品、對青春的懷舊。而是走向了對「精神」的懷舊,引發我們對生活的深度思考。
對於正值青春的90後來說,青春是明媚的憂傷,我們追憶已逝的大學時光,高中時懵懂的暗戀或甜蜜的初戀。青春與愛情,總是永恆的主題。對青春的懷戀無疑成為了見證我們也曾瘋狂過,愛戀過,冒險過的方式。
2.黃金檔期的上映安排,天時地利人和
一部電影營銷的成功,不僅要有優秀的發行團隊策劃、好的話題、還要選擇合適的檔期。檔期的選擇也是電影發行策劃的重點。只有在特定的時間節點,有特定的消費人群才有了特定的檔期。 《致青春》上映幾天後就是「五一黃金周」,年輕人都有閑暇時間來影院觀影。另外《致青春》上映的時間也恰好遇到學生們的畢業季。在畢業季學生往往會對校園生活戀戀不舍,面對校園青春帶有一點悲傷情緒。這部電影的主題正好可以讓他們發泄一下這種悲傷情緒,藉助這部電影來懷念青春告別校園。也就是說電影《致青春》「在合適的時間遇上了正確的人」。
3.導演演員明星陣容強大,微博營銷影響大
微博是一個新興的、重要的的新媒體。根據《中國互聯網第30次發展研究報告》,截至 2012 年 6 月底,我國微博用戶數已經達到 2.74 億。在微博的已注冊用戶中有大批的明星,他們擁有超高的人氣,他們所發布的微博具有強化效應,他們發布的信息傳播效率更高,傳播量超大。趙薇作為國內著名的明星,在微博(截至6月18日微博粉絲數量:41846316)上影響力較大,關注、支持她的粉絲很多,她所發布的信息可以迅速被粉絲傳遞並分享。「致青春」這一話題本就在懷舊的潮流中引人熱捧,再加上微博的影響讓它的受眾人數直線上升。這便是作為新媒體之一的微博營銷對電影票房的巨大影響。
3. 為什麼這兩年青春題材的電影這么火,從中能反應出什麼
記憶很美好,當人們發現頭發漸漸變白,皺紋逐漸爬上臉頰的時候,開始回憶起當初那段青蔥歲月。那時候的自己還年輕,還有夢想要追,有勇氣拼搏!偶爾回過頭看看那時候的自己,是懷念更是追憶,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4. 如何評價《再見,少年》這類青春校園題材的電影
《再見,少年》是由張子楓,張宥浩主演的電影,講述的是高考前夕,少年少女因為一場劇變而關系發生變化的故事。這樣的青春校園題材的電影現在並不少見,甚至可以說漸漸變成了青春電影的一個趨勢。它取材於現實生活,更加貼近觀眾,也能夠讓年輕觀眾有所共鳴,從中窺見自己的青春故事,也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啟發。從這個角度上看,這類校園青春題材的電影有著非常積極的一面。所以不僅僅是青少年本身的事情,更需要家長、學校關心青少年的成長,共同去營造一個良好的青春成長環境,所以青春題材電影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更加容易受到大眾歡迎。
5. 為什麼最近幾年青春題材電影這么火
青春題材的電影之所以會這么火,是因為青春給人的感覺總是那麼美好,那麼純真。讓人永遠都想停留在青春那一刻。而且年輕人朝氣蓬勃,充滿了鬥志,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反映給社會的事未來的希望,是一種正能量。而且現在的人,在工作或者生活方面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他們需要年輕人那股鬥志力,來支撐他們繼續往前,繼續拼搏的精神,而青春片,正好反映了這種精神。所以他會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另一方面青春為題材的電影容易引起人們對曾經美好青春的回憶,容易引發共鳴。讓人看到了美好的曾經,讓人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6. 怎麼看待國產青春電影
在眾多的類型片中,佔主流位置的一直是影片類型較為突出、系列性較為連貫的電影,比如動作片和喜劇片。從這一點來看,青春片其實難以企及。在票房回報率上,它不及動作片和喜劇片的商業價值,同時,如果論及電影的文化價值,與文藝片相比,它又顯得相對單薄。但是從另一方來看,這一類型片卻有著值得人們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它的社會價值和它所引起的更多的社會話題。
中國近幾年的青春片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從2010的短片《老男孩》,到2011年的《青春期》、《那些年》;從2012的《青春荷爾蒙》、《全城高考》,再到2013年的《致青春》、《中國合夥人》,這些青春片在近幾年大熒幕上的頻頻露面,也讓我們注意到這些電影的反映內容,以及它背後關注的社會問題。
在進行窺探之前,我們必須要知道一個定義,什麼是青春片?網路上對此沒有進行明確的定義。而在筆者看來,今天要討論的所謂青春片,無外乎兩個因素:一是主要的人物角色正處於青春階段;二是主要的故事基調承載在青春年代。
如果探討仔細的話,我們會發現近幾年的國產青春片,是與中國社會的某些突出問題聯系在一起的,如高考問題、就業問題、學習階段的成長問題、80後生活中的問題等等。這些現實中有些刺手的問題反映到影視作品上來,其社會影響可想而知。
中國青春片的悼念式作品可以從2010年的《老男孩》這部短片談起,這部微電影相比與其他電影有一個比較明顯的不同,就是它全程都是在網路上傳播,並沒有在院線上映,可是引起的社會反響絲毫不亞於同期的一些大片,它的豆瓣評分是8.4,時光評分是8.0。從影視本體論來探討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製作水平或者是主題探討的話,都是比較過分的事情。除去它的主創人員、製作經費和製作水平不談,一部僅在網路上流傳的電影,它的電影製作水平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們在討論它的時候,首先應該把它當做一部對「當年理想」致敬悼念式的懷舊片。
片中的肖大寶和王小帥無疑是7080後下層階級的真實寫照,一個是婚慶主持,一個是理發師,生活趨於平淡,有時還遭人白眼。可是當過往的夢想再次來臨的時候,他們懷揣著探試的心情企圖再次驗證自己過往的篤定,這是一份屬於「老男孩」的夢想。但是電影在此刻並沒有落入俗套———來一個大團圓的結局———筷子兄弟成就了自己的夢想,因為它並不是一個昭示光明路途的電影,而是一部喚醒曾經夢想的電影。尤其是在它的主題曲中,愈加反映了這一點。
如果我們細心觀賞,其實電影中有一個片段十分具有象徵意味。在肖大寶開車聽廣播的路上,廣播里的內容一段是國家的強盛壯大,一段是平民大眾在生活中所面臨的巨大壓力,兩段相互交錯。這種大與小的對比,強與弱的直白,把80後放置在整個中國大環境中去冷眼旁觀,這樣的景像描寫極具深刻性,也讓身為觀影者的我們思想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筆者覺得這應該是本片在電影鏡頭與話語處理中最出彩的一段。
而在2011年的兩部青春片中,我們看到另外的感覺。對於《青春期》這部生猛片,個人覺得可以直接把它和2012的《青春荷爾蒙》銜接起來,甚至可以說,前者是後者的前傳。這樣說一點也不奇怪,這兩部電影在畫面的主色調處理、敘事方式、台詞風格以及主題探討、演員整體面貌等等電影參數上,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兩部電影探討的是當前中國學生的生活和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盡管電影企圖利用一切的噱頭去保證票房回報率,包括俊男美女、性感露骨、台詞前衛以及生活奢靡,但是它連最基本的現實反映功能都沒有做到,基本上宣告了它們在評論界上的敗走麥城。
其實這類學生生活電影是較難把握的,國內電影在這方面做的不盡如人意。而反觀美國和印度,他們的兩部電影是值得國內導演和製片人借鑒的,一部是美國的《死亡詩社》(又名《春風化雨》),一部是印度寶萊塢的《三個傻瓜》。
國內的兩部電影都是停留在電影的商業吸金度,而忽視了電影本身的價值。王道新《影視批評學》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整體意義上的電影應該是『商品』、『藝術』『文化』三位一體的綜合體」。毫無疑問,《青春期》和《青春荷爾蒙》只是看中了電影的第一個屬性,而當我們觀看《死亡詩社》時卻經常被裡面的創新思維和自由精神所打動,在這部電影裡面,我們看到的不是一群無知少年的打打鬧鬧,青春也遠遠不是這么簡單,青春這個詞本身就是一個抽象意味的描述詞,它具有形而上的悲劇性和形而下的現實愉快感。
所以在這種本原出發點上,《死亡詩社》帶給了我們在青春中才能獲得而又超出青春之外的感悟。同樣的在《三個傻瓜》中我們發現了屬於青春的熱烈與執拗的意念,那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信念。所以有人說:「青春是狂放不羈的,是完全由個人意志控制的年歲,這樣的年紀最能創造出新的價值!」
7. 看青春電影的好處,利大於弊
使人對青春更充滿期望,青春電影大多是勵志的,可碧猛以鼓舞志氣,青春電影的劇情大多也不錯 ,是很值得欣賞的,在劇情里也體現了一些社會現實,比悔帶橋行滲如中國合夥人裡面體現的 只有努力才可以出人頭地,才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8. 青春系列電影,揭示成長過程的苦與樂
每一個人的青春都是稍縱即逝的,但是它卻承載了大部分人,格外珍貴的時光。在大部分人的記憶里,青春中歡笑,也有淚光,近幾年很多青春校園電影,都創下了不錯的佳績,人們從中所頓悟到的,不僅僅是韶華易逝,更多的是人生的成長歷練。
在很多人的記憶里,許多青春類電影都教會了人們愛與被愛,還有救贖和釋懷。無論是電影《匆匆那年》,《左耳》,《致青春》,還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初戀這件小事》,《我的少女時代》,《不能說的秘密》這種純愛系列的電影,都被稱為人們心中關於青春的最好記憶。
隨著青春類電影的發展,一些有著教育意義的影片,也引起了不錯的反響,例如《少年班》,《悲傷逆流成河》,《夏洛特煩惱》,這三部的風格雖然略有不同,但是卻深度的解讀了成長中的喜怒哀樂。它更多的無關於情愛,反而是解讀出人們成長背後的代價。
一《左耳》
饒雪漫的同名小說《左耳》,是很多人心中的記憶。2015年電影《左耳》風靡市場,這個講述李珥,黎吧啦等這群少男少女的愛情故事,被稱為難得的青春疼痛類電影。這部極具日系風格的電影,從畫面和劇情,都十分的催淚。作為導演蘇有朋的處女作,這部電影無疑是成功的。它精彩的詮釋了在青春最美好的年紀,他們的敢愛敢恨還有義無反顧。
電影《左耳》純凈的視角,是人們心中十分懷念的校園,此種情懷的運作確實引起了很多觀眾的共鳴。作為企圖走商業路線的電影,它大膽的用新人演員可以說是一次鋌而走險。不過這種冒險反而讓電影本身角色和演員更加的統一,演員很好的代入感,讓角色栩栩如生。這部電影全新的演員配合映襯了青春系列的「純真」與「無暇」。作為觀眾心目中的經典小說翻拍系列,它還是比較成功的。
二《悲傷逆流成河》
針對「校園暴力」這個敏感題材,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喚起了人們心中,對於青春的懺悔。這個發生在上海繁華都市中,被校園暴力的女孩易遙,其實就是很多無助之人的縮影。她與齊銘,顧森西之間的情愛情愫,則刺痛了很多人的內心。這部電影深刻的將郭敬明小說中青春的無奈與真實,細膩的還原,它呈現出了孩子世界中的復雜與迷茫,該電影更像是青春電影的灰色地帶的詮釋。
電影中悲傷的基調無時無刻都讓人淚水滿面,但是其意義還是深遠的。隨著 社會 的發展,校園暴力問題已經成為很多青年男女心中的痛。而在黑暗的輿論面前,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暴力的推波助瀾之人,這個故事每一個人物隨著劇情的推進,所處的位置都在發生著改變,雖然這部電影有著嚴重的刻意販賣「悲傷」的嫌疑,但是它喚起了很多人的消失的正義,也算意義深遠。
三《匆匆那年》
張一白執導的電影《匆匆那年》,這個講述了80後年輕人十年青春故事的電影。這部電影深刻演繹了一個男孩成為男人的心路歷程。影片中所體現的愛情橋段,有囂張還有珍惜,然而每一個成長的少年少女,都禁不住時光的洗禮。這個關於愛情和友情的故事,其背後則是很多人的回憶。
然而這部電影卻依舊沒有躲開許多青春類電影俗套的情節,雖然導演企圖用一些80後都熟知的 歷史 事件,來讓整部電影更有看點,但是也未能避開觀眾挑剔的眼中。電影《匆匆那年》演繹出了校園愛情中,女孩的敏感還有男孩的莽撞,它之所以在青春系列電影中榜上有名,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濃縮了每個人不可復制的青春。
這幾部青春電影被稱為成年人的情懷佳作,無論是劇情還是演員,都能算的上是十分的精良。人們對於青春類電影的熱衷,至今有增無減,可見韶華易逝的背後,其實最容易讓人流淚的,反而是我們都不曾在意的青春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