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敘事的角度
了解一部影片,我想先從宏觀的方面談起。首先我們來聊一下電影敘事。提到電影敘事,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電影敘事的角度。寫作分為第一人稱、第三人稱等角度,電影敘事也是如此,總共分為4個方面。(1)第三人稱視角這種視角使敘述者處於一個純粹旁觀的狀態去審視一切,講述一切,彷彿一個全知全能的上帝,所以這種傳統的第三人稱視角也被人成為「全知全能」視角。此類影片數不勝數,例如金·凱瑞主演的電影《楚門的世界》就是這一視角的典型,況且真人秀締造者在天上的演播室俯瞰整個世界的架勢,用來舉例這種「全知全能」視角再合適不過了。(2)第一人稱視角這種敘事視角以主人公為講述者,有別於第三視角的全知全能,使觀眾更具有代入感。隨著故事發展,觀眾跟隨主人公的經歷去經歷,好像在聽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來一段故事一樣。這類影片如《城南舊事》,這部電影開場就是自傳式的童年回憶,以老年的我回憶童年的我,敘述自然也是以第一人稱童年的我來進行的。(3)第二人稱視角第二人稱視角有別於第一人稱那麼帶有強烈的個人主觀色彩,也不同於第三人稱那樣的純粹旁觀、知曉一切的全知全能。第二人稱的敘述手法既能保持相對的客觀性,又能增強故事劇情的親近感,使得具有更強的真實性與代入感。如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就是採用這種第二人稱敘事的手法,我們了解主人公是通過瑞德的視角從而進行了解的,劇中很多東西都是通過瑞德了解的,包括主人公監獄中的反思等都是通過瑞德這個視點去進行剖析解讀的。這種表現形式就是第二人稱敘事的代表。(4)多視角敘事電影敘事的視角並不總是一成不變的,導演們大膽的創新使得電影這門有別於文學和戲劇的光影藝術多了無限可能。有些電影的視角是不固定的,視角的切換,從多種角度看待同一事件,通過不同的人進行不一樣的陳述,往往達到單視角難以表現的藝術效果。《公民凱恩》就是這一類型的影片,通過記者的視角,不同采訪對象的視角,不同第一視角的切換看待同一件事,尋找問題的答案。這種視角不固定、來回切換的表現形式就歸為多視角敘事的范疇。B. 在影院和電腦上看電影的區別有多大
由於電腦的螢幕大小,播放形式等不同,每個人的比較也會不同,請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到電影院和家中的電腦上進行比對。
很高興為你解答:
電影院看的是情懷和電影,而手機電腦只是電影。
當然有區別了,要不然誰會花錢到電影院看呀。
首先電影院可以第一時間,第一視角地欣賞電影,而且還很清晰,這一點電腦是不可能的。最少要上映幾天後,你才會在電腦上看到不夠清晰的電影。
其次電影院有一種更逼真的氛圍,在這么大的螢幕下看電影,你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一點電腦更比不了。
建國大業目前禁播狀態
機器俠藍光都出來了,本人都看過高清版的了,很爛的片子,四不像。:verycd./search/folders/%E6%9C%BA%E5%99%A8%E4%BE%A0
電驢早出DVD版本了。樓主看電影別總找迅雷什麼的,好多資源迅雷都刪除,東西太不全了
普通電影資源 沒有區別 顯示卡需求很低,不管是G4600的HD630顯示卡,還是GTX750都支援1080P,2K,4K解析度
*甚至在硬體解碼上:HD630還更強(相比比較老的GTX750)
支援H.265 10bit,VP9 10bit,HEVC等等
獨立顯示卡GTX750效能在游戲上面更強很多
電腦主要是圖個方便 圖個省錢。想要效果建議去影院
不推薦, *** 版,不清晰,你想看??
DVD加電視
不過這不是標准,
要是你電腦足夠好顯示器也足夠好還是可以的
影院是效果最好的,如果有VIP專座
衡量網上下載的電影的品質,一般從清晰度和流暢度兩方面考慮。
電影壓制時有兩個重要引數:解析度和位元速率。解析度越高,靜態清晰度越高;位元速率越高,動態的流暢度越高。
只有清晰度、流暢度都高的電影,看起來才最接近片源(DVD或BD)的效果。
C.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電影《怦然心動》
如果讓我推薦一部愛情電影,牆烈首推《怦然心動》(豆瓣9.1分)。十星好評都無法表達對它的喜愛,打著愛情的「旗號」深入淺出的道出了許多人生真諦,用感情的明線穿起了成長與人生的許多面。
二刷這部電影時,感觸很深。
《怦然心動》這部電影講的是小女孩茱莉與小男孩兒布萊斯相遇成長的故事,茱莉小時候見到布萊斯的第一面因為他朗星般的眼睛就迷上了他,認為布萊斯對她有同樣的好感,只是因為害羞所以沒有行動,為了打破男孩兒的「害羞」,她做出了許多努力,而男孩兒的「害羞」只是因為厭惡和躲避,直到男孩兒外公的引導,男孩兒開始發現女孩兒的珍貴,漸漸愛上女孩兒的故事。影片分別以女孩和男孩為第一視角闡述共同的經歷,直觀闡述兩個人在經歷這一系列成長的內心想法,影片中男生女生視角與思維的不同,對彼此真實想法理解的反差, 有趣又耐人尋味。
一、整體大於部分
女孩兒在小時候見到男孩兒後就一直很喜歡他,但男孩兒一直厭煩躲避她。當她懇求男孩兒幫她一起保護無花果樹不要被砍掉時,男孩兒卻轉身座上校車走了,無花果樹最後被砍掉另女孩兒十分傷心。一日父親在庭院里畫畫,和女孩兒聊天,告訴她整體大於部分,她開始慢慢領悟父親這句話兒,也開始審視男孩兒的整體是否大於部分的疊加。
父親的談話方式或許是每個孩子都夢寐以求的理想父母、理想朋友:平等,輕松,沒有說教和評判,充分尊重女孩兒的感受,用孩子接受的方式來引導。
父親:你和布萊斯基是怎麼回事呀?
茱莉:您是什麼意思?沒怎麼樣啊。
父親:噢,好吧,我的錯。
茱莉:您怎麼會這么想?
父親:沒有原因,只是,你一直都會說起他。
茱莉:我有么?
父親:嗯哼
茱莉:我不知道,我覺得跟他的眼睛有關系或他的笑容。
父親:他人怎麼樣?
茱莉:什麼?
父親:你得看整體啊。
茱莉:整體是什麼意思?
父親:一副畫不僅僅是各個組成部分的疊加,牛本身不過是只牛,草地不過是草和花而已,陽光透過樹木,不過就是一縷光線,不過把這些東西放在一起,就會產生魔力。
一副畫的美感來自於構成畫的所有元素,個體元素的出彩於否,並不能決定整幅畫的美,要看整體構圖綜合表現力。
父親「你得看整體啊」的這句話,給我很多啟發和思考:
識人:
美麗的外表或才華,只是構成人的一個維度,想要了解對方是個怎樣的人,還要看構成這個人的各個維度:如人品、性格、三觀、自我、為人處事、思維認知、心智成熟度等等,綜合起來才能客觀的看到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同時亦無法簡單用好與壞去定義一個人,沒有絕對的好人亦無絕對的壞人。人性的基本盤是善與惡的交鋒動態變化,所謂的「好人」是善占上風,所謂的「壞人」是惡占上風。
做事:有必要追求細節的完美么?
一件事情,細節完美,整體不行,很難運作;整體很好,細節有瑕疵,正常運作。這個細節本身只佔整體的10%,即使付出了200%的努力,它的成效最多是10%。人的精力有限,很難面面俱到,若過於追求細節的完美,不僅很難達成,還有可能錯過決定關鍵的80%(每次對細節的過於追求都會消耗原本追求整體的精力)。
二、斯人如彩虹,遇上方知有
男孩兒的外公最先發現女孩兒的勇敢善良獨立有主見,一日晚上散步時外公對他說,「有的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不過有時候,你會遇到一個如彩虹般絢爛的人,當你遇到這個人,你會覺得無比幸福。「
當看到這一幕時被外公的話深深擊中,令我反思,在過去的歲月里,有沒有因為外在,而錯過一些人,也讓我想起一些人,他們或許並沒有華麗的外在,卻有一顆有趣而美好、智慧有主見、絢爛如彩虹般的靈魂,讓時光這頭的我想起他們時眼裡有光。
外在有著很強的迷惑性,可能是假相也可能是真相。內在是絕對真相從而去表現外在的萬象。年少時我們常被漂亮的東西所吸引,不管它是真是假或本身並沒有那麼好,歷經過才明白內在的珍貴,開始學會穿過外在看真實的內在。
無論是交友還是識人,如果一開始先放下外在,會不會更能看到一個人的本質,客觀的判定這個人是否值得交往。
三、偏見
男孩兒的父親對女孩兒家庭在未經了解的情況下,輕易下了各式各樣的定論與事實不符的偏見,這對當事人很不公平也不尊重,同時也使自己變得更加狹隘。
例如電影中:男孩兒的爸爸望著正在畫畫的女孩兒爸爸說「這個磚匠自以為是畫家,你的卡車還不夠丑嗎?還想再畫一張更丑的么?」「聽我一句話,他要是整理一下他們的庭院,世界會變得更美麗。」隨著電影的展開,了解了女孩兒家的情況,發現這些都是男主父親自以為是的偏見,因為這些偏見,男孩父親將自已隔離起來。
那怎樣才能客觀的看待人事物呢?電影中男孩兒外公的做法給了很好的參考。
有一天晚上男孩兒的父親和外公因為女孩父親堅持將智障弟弟送私療養院的事不同意見產生了不愉快的爭執。後男孩兒和外公一去散步,男孩兒問外公。
男孩兒:如果我殘疾了,他們會怎麼對待我?
外公:沒發生的事不能假設的布萊斯?
男孩兒:我爸剛才那麼說,我覺得他會把我扔進精神病院。
外公:不會,不會,這樣說不公平,你不能因他沒做過的事而譴責他。
很多時候事情並不是一個平面,而是有6個面的正方體,每一面都是事情本身,看到了其中一面,了解了其它的5個面,才知道原來是個正方體。若在未能充分了解的情況下,任由頭腦的想像輕易下定論,就會有各種各樣偏離真相的偏見,偏見不僅隔離了真相,也隔離了自己與他人,就像電影中的父親,冷漠自私。
頭腦中想像可能發生的事並不等於事實,布萊斯因為爸爸說的話對他進行了推斷,並相信了這個推斷在自己處於那種情況下會變成事實,個人看法本身帶著較強主觀性與局限性,有太多影響因素,導致人在不同場景下產生不同心理作出不同行動。真實是已經發生的客觀,用個人意願揣測他人,對別人不公平也偏離客觀,更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傷害彼此感情。
四、家庭教育
女孩兒一家晚餐時,因為男孩兒說她家院子太亂,養雞不衛生,她提出想要整理院子,父母因意見不同引發了爭吵。爭吵後,爸爸和媽媽分別都去找女孩兒,告訴她這不是她的錯,分別向她道歉,爸爸向他解釋他為什麼這么做的原因,媽媽說他非常愛父親,因為愛他的堅強與善良。她很同情父母,並覺得有這樣的父母很幸運。
看電影前,覺得父母吵架會損害家庭與親子關系,可現實中每個家庭都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爭吵與沖突。看完電影後,發現真正損害家庭親子關系的並不是父母吵架本身,而是父母在吵架後怎麼應對,怎麼向孩子解釋。
在應對吵架時如果沒有妥善處理,不僅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陰影,也很容易讓孩子認為是自己的錯導致了父母的爭吵,背負巨大的心理壓力與恐懼。如果像電影中的父母在爭吵後直接告訴女孩兒這不是她的錯,並去安慰她,告訴父母相愛,反而不僅能化解爭吵,同時也能增進孩子對父母的理解。
女孩兒和男孩兒在國外屬於正常戀愛,遇到什麼困惑可以得到父母親人對孩子感情的正面引導與探索,在中國就屬於父母老師學校棒殺的早戀。感情是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順著人的感情自然生長未必是件壞事,壓抑孩子的感情與感受未必是件好事,什麼樣的人值得愛、如何識人、擁有愛人的能力,本身也是讓每個人幸福的核心功課,在孩子成長中自然萌發時進行打壓而不是正面培養會不會也無形中扼殺了孩子們的愛人能力?
電影已落幕,心裡裝滿喜悅和啟發,若未來我有了喜歡的人,我想和她分享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