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青春之歌小說和電影

青春之歌小說和電影

發布時間:2023-10-13 13:25:08

『壹』 青春之歌的影片評價

難忘的青春歲月,不朽的《青春之歌》!
女作家楊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是新中國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而由作家本人改編的由崔嵬、陳懷皚執導的同名影片,則成為十七年革命經典電影的代表作。影片集中了當時影壇的最佳陣容,調集參與拍攝的志願群眾演員達數萬之眾;作為1959年建國十周年的獻禮片,是在文化部的直接領導下,在由新聞媒介倡導的全國性關注中完成的。作為新中國影壇上絕無僅有的一部正面表現知識分子的影片,講述了林
道靜從一個受封建家庭逼迫而走投無路的青年學生,在中國共產黨的教育引導下,逐步在革命斗爭的鍛煉中成長為一名堅強的無產階級革命者的故事。林道靜的道路,也就成為了那個時代進步青年知識分子所經歷的曲折歷程的縮影。影片發行放映時造成了轟動效應,以31萬元的成本,獲票房純利潤36萬元。各大報刊競相報道上映盛況,發表贊譽性評論文章並多次在國外展映,產生了巨大影響。影片得到周恩來總理的高度評價,崔嵬因之而光榮成為全國大躍進群英會代表,並一躍而為北影四大帥之一。主演謝芳通過自己的眼神、表情,准確地揭示了人物細微的感情變化,一夜之間紅遍全國,成為那個時代最受歡迎的女明星。

『貳』 《青春之歌》的內容梗概

《青春之歌》講述了在從北平開出朝向海邊駛去的列車上,獨坐著一個少女,她的行李中除了一些樂器別無他物,人們都注視著這個奇異的女子。林道靜在北戴河車站下車,投奔她在附近村莊中教書的親戚,然而,他們早些時候就離開了。道靜無處可去,被這里的校長暫時留了下來。

道靜的這次出行,實際上是離家出走。她生於北平一個大戶人家,父親以教育為名,羅致了不少的聲名和家財。道靜自幼失怙,歷盡冷暖,中學畢業前家中逼迫她嫁給有財有勢的胡局長,道靜不肯從,於是連夜出走。

偶然的情形下,道靜得知挽留自己的校長私心裡別有所圖,她又羞又怒,心灰意冷,在雨夜裡奔向大海……恍惚中道靜看到一張熱切的、焦灼的面孔,是這個青年把她從險地中救了回來。

余永澤出現在道靜的生活中,他的關愛與撫慰,他的良好的文學素養,使道靜心裡產生了絕處逢生的欣幸和喜悅。余永澤也愛慕著這個純潔的少女,他把道靜安置在小學做教員,依依不捨地和她暫別,回到北大念書。

「九·一八」事變後,清寂的鄉村從沉睡中驚醒,道靜也對國家危亡的大事憂心如焚。她遇上了有愛國激情的北大學生盧嘉川,在他身上有餘永澤所沒有的勇毅精神,很快地,盧嘉川投身到抗日示威的學生運動中南下而去。

道靜回到北平,生活四處碰壁。迷惘中她應允了余永澤的懇求,和他住到了一起。漸漸地,道靜的生活給瑣細的家務纏繞起來,她無暇讀書,她感到沉悶、窒息,更使她痛苦的是,余永澤原來是個自私、平庸、只注重瑣碎生活的人,道靜又有些絕望了。

在同一寓所的白莉萍房間里,道靜結識了一群熱情洋溢的、以國家民族為已任的青年學生,這其中就有她以前見過的盧嘉川。與他們的交往中,道靜復活了她的青春,她明白了很多現實的事情,也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慾。

盧嘉川鼓勵這個有正義感的女子走出狹小的個人生活,道靜開始逐漸嚮往革命。這時余永澤與道靜的分歧越來越大,他阻攔道靜參加有政治色彩的集會,同時不滿於道靜和盧嘉川的來往,更在危急的時候拒絕救助被憲兵圍捕的盧嘉川,使他落到了敵人的手上。道靜終於和過去的生活決裂了。

盧嘉川犧牲了,道靜在懷念中接過他未竟的事業,開始秘密地散發和張貼傳單。她的斗爭經驗還不夠,加上黨內叛徒戴愉的告密,道靜很快就被捕了,原先那個要娶她的黨部特務胡夢安趁勢而入,威脅道靜嫁給自己。在朋友的安排下,道靜逃脫了監視,潛入定縣開展工作。

不久,道靜接觸到組織上派來發動農民斗爭的江華,江華引導道靜把革命的理想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深入鄉村,組織起人民的力量。道靜對這個學識豐富又有實踐經驗的共產黨員充滿敬慕。這時戴愉的出現再次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江華和道靜先後被迫撤回北平。

道靜又一次地被捕,獄中她承受著酷刑,在共產黨員林紅的激勵下堅定了革命的意志。當她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真正地成長起來之後,道靜終於被吸收為中共黨員。她和江華一起,和越來越多的進步青年一起,匯入到革命和集體的洪流中。

(2)青春之歌小說和電影擴展閱讀:

《青春之歌》是當代作家楊沫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1958年首次出版。

《青春之歌》是楊沫以親身經歷為素材創作的半自傳體小說,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過程中發生的「九·一八事變」到「一二·九運動」的愛國學生運動為背景,通過女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故事,構築了革命歷史的經典敘事,也揭示出知識分子成長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青春之歌》的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尤其是幾個正面人物,真實感人。這部小說是學生和知識分子題材作品中的優秀成果,有很大教育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春之歌

『叄』 《青春之歌》主要內容是什麼

《青春之歌》是楊沫以親身經歷為素材創作的半自傳體小說,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過程中發生的「九·一八事變」到「一二·九運動」的愛國學生運動為背景,通過女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故事,構築了革命歷史的經典敘事,也揭示出知識分子成長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青春之歌》的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尤其是幾個正面人物,真實感人。這部小說是學生和知識分子題材作品中的優秀成果,有很大教育作用。

人物介紹

1、林道靜——中國青年知識分子的藝術典型

林道靜的生命歷程演繹著五四以來時代女性相似的命運和追求:林道靜受過新的教育,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的啟蒙,這使她不再認同傳統中國女性在父權制下屈從、依附的地位和無奈的歷史宿命,而有了對個人自由和理想的嚮往與追求。

2、余永澤——林道靜的前任男友,地主少爺出身的北大學生

在回鄉探親時救起了投海自殺的林道靜。回北平之前,余永澤通過關系,把林道靜安排在楊庄教書。和林道靜同居後,很快暴露出他的自私、卑微和庸俗的個性。余永澤反對林道靜和進步青年來往,對林道靜和盧嘉川的交往非常嫉妒,有意製造事端,使林道靜感到難堪。

『肆』 青春之歌內容簡介

鏈接: https://pan..com/s/1QZ58BUIb42g7puooA_zczw

提取碼: n72i

《青春之歌》是楊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愛國學生運動及革命知識分子斗爭生活的優秀長篇小說,後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歌劇等。小說寫了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林道靜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並成為無產階級戰士的曲折過程。林道靜為了尋找個人出路,逃避為男人當「玩物」和「花瓶」的命運,踏上流亡之路。

『伍』 青春之歌小說與電影比較

曾有部電影《青春之歌》,與小說沒有太大出入,現在經過改編後的電視劇內容被添加很多畫蛇添足類的內容。
建議,盡量看小說,影視劇包含了導演、編劇對小說的理解。可能會改變小說原作者的初衷

『陸』 《青春之歌》作者是誰

《青春之歌》作者是:楊沫。

《青春之歌》是當代作家楊沫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1958年首次出版。

該小說是楊沫以親身經歷為素材創作的半自傳體小說,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過程中發生的愛國學生運動為背景,通過女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故事,構築了革命歷史的經典敘事,也揭示出知識分子成長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作者為美好的愛情披上了革命的面紗,將真切感人的愛情置於革命斗爭的宏大背景之下,以女性知識分子特有的敏感細膩向讀者展示了主人公的愛情生活。

創作過程:

1951年,楊沫正式開始長篇小說《青春之歌》的創作,到1952年底完成了二十萬字的初稿。其間,楊沫被調到電影局劇本創作所擔任編劇,從事專業創作。而這時的她又一直處在病痛的折磨中。

楊沫常常是躺在床上寫作,寫了又改,改了又寫,滿意的留下,不行的撕掉再寫,經過反復多次的修改,重寫,艱難地熬過了六年漫長的時日,楊沫終於完成了長篇小說《青春之歌》。1959 年,小說拍成同名電影上映,影響了中國幾代青年。

該小說為楊沫贏得了巨大的聲望和榮譽。盛名之下的楊沫繼續吸收讀者的一些意見,用時三個月,又進行了一次修改,並增加了十一章,全書累計達四十多萬字,並於1960年再版。

『柒』 愛國主義電影《青春之歌》觀後感

【 #校園# 導語】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以下是 整理的愛國主義電影《青春之歌》觀後感,歡迎閱讀!

1.愛國主義電影《青春之歌》觀後感


這部劇畢竟與我們的這個時代相隔甚遠,我給的評分不高並不代表這部劇拍的不好,可能是時代的變遷,背景的不同,藝術的表現形式讓我有不同的感覺。不過,總歸我們應該向紅色經典致敬!

老師說:「電影跟書還是不同的。」書,我是沒有看過;單從電影中,我看到了主人公林道靜內心的成長,從余永澤到盧嘉川再到江華,她完成了從戀愛到革命的轉變……

林道靜從一位想要輕身的花季少女,轉變為為祖國奮斗的一位有理想的知識女性。這期間她離過婚,也坐過牢,這些即使在現在看來,她也是一位很膽大、有個性的女子,可見在那個年代,做出這些舉動是需要多麼大的勇氣。

那個時代,雖然時局混亂,但是卻思想開放,青年們熱血澎湃,雖然有人追逐名利;有人沉淪墮落;有人喪失脊樑,但正是如此,才更加體強化了女主人公的形象。

書上說:楊沫從女性心理體驗出發,把小說中的女性作為女人來描寫,體驗她們的心靈與感情,這些描寫使《青春之歌》充滿人情味與抒情美。

2.愛國主義電影《青春之歌》觀後感


楊沫的《青春之歌》創作於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革命之火依舊燃燒著的年代,楊沫將自己的人生經歷結合當時盛行於文壇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和當時文學的熾熱主題,寫了這部反映中國三十年代的一代人的成長故事。

楊沫出生於北京的一個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在當家庭教師和書店店員時,受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影響,並且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個經歷也被運用到《青春之歌》的主人公林道靜身上。

楊沫既是原著作者,又是電影《青春之歌》的編劇,其自身的烙印必然十分明顯。作為成長類小說,它具備自敘性的特質。楊沫在創作的過程中,與其說是在虛構一個故事,倒不如說是在對自己人生經歷的一次梳理。成長類小說當中有非常豐富的情感語匯。在十七年電影文學中,不同於過去才子佳人式的封建主義愛情觀,固有的創作模式就是革命+愛情。但是楊沫以自己豐沛的情感語匯,打造出了一個極具女性心理和性別認知的主人公。

林道靜厭惡被安排的婚姻。林道靜出逃,是為了躲避母親的包辦。隨後,余敬唐想要把林道靜嫁給市長來求得自己的地位的保障,林道靜對此寧死不從。這兩件事都表現了她對愛情的主動權的重視,她渴望的是真實的,精神上的愛情。

余永澤的出現,是林道靜對生的輪派希望。林道靜最初是愛著並崇拜者余永澤的。在與余永澤這個書生的愛情里,林道靜的細膩溫柔和對愛情的渴望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後來的生活中,慢慢地暴露出余永澤人性的缺點,讓林道靜漸漸地發現他的本性,發現他庸俗、自私、一心只注重個人瑣碎事務的真面目。這也導致了後來林道靜的離開。小說與電影的處理上,是有所區別的。小說中的分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內心的矛盾是此起彼伏的;而電影中將這一過程改編得更加簡單粗暴,這跟電影把政治立場和人的道德水準對對接有很大的關系。電影中也多次強調了人的階級屬性決定道德水平。

之後,林道靜真正愛的人出現了。北大學生的聚會上,一直渴望走出家庭,走向社會的林掘團道靜深深地被盧嘉川慷慨激昂的言論所吸引,他富有生命力的言談准確無誤地道出了林道靜內心對激情的渴望,在她看來,盧嘉川這樣活著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活著,也只有這樣的生活才是人來到這世界上的真正追求。盧嘉川可以看做是林道靜放眼看世界的啟蒙者。

最後與林道靜組成家庭的是江華。江華是林道靜出走後的入黨領路人和革命的帶領者。林道靜與江華走在一起,更多的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革命理想,他們都認為個人事小,革命事大,在民族危亡時期,個人家庭都應該從屬於革命事業。在電影和臘散賀小說的最後,他們兩人融入了洪洪的革命人流中正揭示了這一個主題思想。

林道靜生命中遇到過三個男人,她都從中汲取了成長中所必須的養分。用現在的話來形容,林道靜更像是一個「海綿女」,高情商,有思辨精神和女性意識,善於把握人生的每個機會,從經歷過的男人那裡偷師學藝。林道靜在成長的路途中,從青春洋溢的女知識分子成長成一個無產階級女戰士。

3.愛國主義電影《青春之歌》觀後感


說實話,在沒看這部電影之前,我一直以為這部小說或電影與王蒙先生的《青春萬歲》有什麼聯系呢。二者都是在寫青春,很容易讓人搞混。看這部電影也是因為「青春」二字,關於青春的東西,對我們這些正在經歷青春或青春的一些已經過去的人來說,到底還有那麼一點吸引力。

本來就對老電影沒什麼好感,慢節奏的播放模式,絮絮叨叨的講故事的方式,讓我們這些看慣了現代科幻電影和韓國歐巴片的孩紙只能是強作忍受來從這樣一部老古董里窺見上世紀50到60年代那些年輕人的青春,僅僅只是窺見,那些東西真的太遙遠。我們父輩的父輩的青春,我們只能當做歷史來看,這期間,真的沒有緬懷,有的,只是我們試圖從這部影片中窺探出他們的青春,從歷史的縫隙中找到一點與自己相關的影子,可惜我找不到。還是認認真真看電影吧。

片中女主人公從一開始典型的封建社會受欺負的封建婦女形象在經過一系列的成長和考驗之後成長成為堅強的革命知識份子形象,這一形象在當時社會有著積極的意義。作者特別選一名女性作為主人公來表達在青春的熱情中散發出熱量並由此來影響社會的原因有三,第一,林靜道的經歷大部分為作者楊沫女士的生平經歷,從她在封建時代被欺負者到後來的革命知識分子,引領時代發展潮流的女共產黨都是她的生平寫照。第二,由於當時時代原因,新中國雖然解放,但在思想上,一些人們並未真正意識到解放這一詞的真正意義,特別是婦女的解放,選此書女主人公的事跡來啟發人們,告之人們婦女解放的時代來臨了,婦女能撐起半邊天的作用在社會上開始流傳。第三,一個人最年輕有活力的時代便是青年時代,女主人公選在這個年齡為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是對當時青年具有深刻啟發的一部影片,為了革命的事業盡情燃燒青春轉化成為人們的幸福,這些激情燃燒的雖然告誡那些享受在和平幸福年代的人們同時千萬別喪失了斗爭的激情以及珍惜現在生活。

這些東西我把它稱作「追求並奔放著的青春」,是這一代人的青春疼痛史,我試圖認認真真看完這部影片,可還是忍受不了那種慢條斯理,邊看邊笑,笑影片的敘述方式,這樣才看到了三分之二,笑著笑著我開始笑自己了,我不知道是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太安逸還是當時的人太傻,我不知道是我們喪失了最起碼的精神支柱和信仰還是當時的人為了革命不怕犧牲。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可笑與可悲,當影片中的林道靜為了革命奮不顧身的時候,我知道在安逸生活下的我們缺少了這個年紀最可貴的東西,對理想的信仰和奮斗的激情!在影片最後打出一個「完」的時候,我知道,我該寫下點什麼,我也必須知道,今後該改變點什麼了。對正在經歷青春的我們,對青春還不曾消失殆盡的少年!

4.愛國主義電影《青春之歌》觀後感


青春,是一朵嬌艷的花,永不凋謝;青春,是熾熱的驕陽,永掛天邊;青春,是一首壯烈的贊歌,永遠迴旋於心房。《青春之歌》通過青年知識分子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來反映了一場歷史大風暴,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青年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我們作為熱血青年,更加應該把握青春,學會成長。人,總是要一天天長大的,任何人都迴避不了這個事實。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成長起來的,它需要我們的勇氣。現在的青年學生,不少人害怕長大,不想長大。只是一味地玩世不恭,遇到什麼事情都找父母,求朋友,而自己就根本什麼都不去想怕辛苦,怕麻煩,怕失敗,怕承擔,怕勞累,怕責任他們習慣了讓別人安排好一切,走被別人設計的人生,迷迷糊糊,並自以為順理成章、盲目地一路走下去。

林道靜雖然有著悲慘的命運,但他卻一直與命運作斗爭,無論是多大的困難,都沒有將林道靜擊倒。面對後母對她的刻薄;官僚特務一次次的苦苦相逼;余敬唐的欺詐;愛人余永澤的懦弱、自私、迂腐和專 制,他並沒有委曲求全,為保生命過安逸、舒適的生活。我真的很佩服她的勇氣,她的剛毅和那一顆勇於面對生活中不幸的心。

成長,確實需要勇氣,需要承擔,這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經歷之一,是不可逃避的,就讓我們勇敢地站起來吧!雖然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迷失,迷惘,但是從中會得到教訓、教育,林道靜正是這樣,一點一點成長起來的。所以,我們要在我們青春時期多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知識武裝頭腦。增長知識的同時多累積生活閱歷。學著去面對,學著在逆境中生存,學著在困境中磨練心志,逐漸成熟。幸福的生活得來不易。那是我們一代代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換取來的,他們用鮮血譜寫新的歷史,他們用鮮血澆灌大地,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依然勇於扛上歷史的重任,把自己的生命與祖國母親的關懷下茁壯地成長起來的精神。林道靜那充滿坎坷、充滿荊棘的,但又豐富多彩的人生隨著她一步步成長,一步步成熟,這也是黨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寫照。我們青年一代要勇於成長,善於成長,牢記革命精神!

5.愛國主義電影《青春之歌》觀後感


自古以來,青春是文學不朽的話題。青春余韻未失,有著童年的音符;青春熟而青澀,有著成年的韻律;青春迷濛含蓄,有著一發不可收拾的亢奮。曾有幾時,稍縱流失;慢慢看不見盡頭的人生,青春只是那首乳臭未乾的交響樂;坎坷彌蒙的世界,青春就是那積極向上的大合唱。高低起伏的音符,嘩眾取寵的節拍,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因為我們在奮斗,在那不曾看見終點的。路上一次次尋找著真諦,尋找青春的希望。純凈是有的,憧憬是有的,幸福是有的。奮斗是五線譜,理想是韻律,朝氣是歌詞,這就是所謂的《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我國作家楊沫的代表作,小說主要是寫了主人公林道靜在那個坎坷不平、充滿黑暗的年代,不平凡的一生。為了尋獲自己的一條出路,不受到繼母的無情蹂躪,他踏上了流 亡之路,走向了這個未知的社會。也正因為這樣我們,讓我們看見了一個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主義、日本帝國的侵略,拯救失魂落魄的祖國而進行的不屈不撓的戰爭,我們也深深感受到,她對做祖國的熱愛和她堅貞不屈的信念和堅守。

讀完《青春之歌》似乎見證了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似乎也置身於這場戰爭,只是一個旁觀者罷了。相比之下,發現自己是那抹的微不足道,我們的青春何曾奮斗過,只是沉淪罷了。他們的青春與眾不同,盡管坎坷可是卻有著不可忽視的滿足感。試問我們滿足感是整天打游戲嗎?他出身於一個地主家庭,但她不甘於當一個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於當特務的玩物,她擇了走上這個即將蘇醒的社會。但現實是殘酷的,一連串的打擊使她筋疲力盡,「可笑」的她竟然堅持了下來,這是何等毅力。看吧,他們的青春是令人震驚的。

而我們呢,玩游戲、聊QQ、上網、逃學、打架、追星。一切是不是都那麼正常呢。我們的青春每天都在干諸如此類的事情,請問我們浪費了多少?我們何曾奮斗過,迷失自己,說是一種時尚,何不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留下的,是否都是泥濘呢?面對一次兩次的挫折,有人選擇沉淪有人選擇買醉,剩下的只是毫無頭緒的問題。酒醒後還不知道迷途知返,你們對得起像曇花一現般的青春?青春不是空傷感,命運的軌跡不是一開始就鑄造好的,她還有轉折,命運需要我們來改寫,淚水只是懦弱的表現。珍惜青春,創造堅毅青春。

青春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 潮有尾聲。怎樣奏響每個人所演奏的歌不同,走向成功渠道也不同,我只要演奏好自己的歌就好了。青春之歌沒有固定的歌詞,人生就是的歌詞。從現在開始,不要浪費,專注每一秒珍惜青春,遇到困難不放棄,鑄造堅毅的青春。相信原本麻木不知所措的《青春之歌》已經賽比世界名曲《命運交響曲》了吧。讓我們共同唱響激揚的青春之歌。

『捌』 關於《青春之歌》的解讀或評論

作者簡介 楊沫,女,1914年9月25日生,原籍湖南省湘陰縣。原名楊成業,後又用名楊君默、楊默,早期文章還曾用過「小慧」的筆名,抗日戰爭後期名楊沫至今。楊沫出生在官宦家庭,13歲時考入北京西山溫泉女子中學,3年後因家道中落,半途輟學,在河北省香河縣、定縣等處教小學,後又在北京當過家庭教師,書店店員。這時期開始接觸共產黨員和革命知識分子,閱讀馬列主義著作。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後,陸續擔任報社編輯工作,曾任《黎明報》、《晉察冀日報》和《人民日報》的編輯和副刊主編。解放後,曾在北京市婦聯宣傳部工作一時期,1952年調中央電影局劇本創作所任編劇,後轉為北京電影製片廠編劇。1963年起成為北京市作家協會專業作家,兼任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78年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楊沫最早發表的處女作是散文《熱南山地居民生活素描》(1934),此後在抗日根據地寫過短篇小說、散文、報道等,1950年發表了中篇小說《葦塘紀事》。1958年1月出版了她的代表作《青春之歌》。1959年9月,《青春之歌》由作者改編為電影文學劇本。被認為是國慶10周年的「國產新片展覽月」中最優秀的影片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停止筆耕。粉碎「四人幫」以後,又重新開始創作,1978年發表了短篇小說《紅紅的山丹花》。1980年出版了長篇小說《東方欲曉》(第一部),1980年出版了《不是日子的日記》。1981年出版了,《楊沫散文選》。1985年出版《自白—我的日記》。最近又推出《青春之歌》的姊妹篇《芳菲之歌》。

內容概要 林道靜出生在一個大地主家庭,親生母親出身貧苦,被她父親林伯唐霸佔成姨太太,後又被逼死。林道靜從小像個小狗似的成長。中學畢業後,家裡破產,父親離家逃走,非親生母親徐鳳英,逼她嫁給胡局長,想把林道靜變成她的搖錢樹。她憤然逃出北京的家,來到北戴河投親謀職,沒想到她表哥夫婦已辭職離開了此地。為難之際,又被楊庄小學校長余敬唐欺騙。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她選擇了大海作為自己的歸宿,就在她跳向大海的一剎那,北平大學國文系的學生余永澤救了她。余永澤的言談舉止打動了林道靜,使林道靜暫時忘掉了一切危難和痛苦,同意余永澤的勸說,留在楊庄當小學教員,並且對教書生活和孩子們也漸漸發生興趣。有一天,林道靜在課堂,把「九·一八」的慘痛消息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惡,以及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一氣向小學生們講了整整一堂課,激起了孩子們的愛國情緒。遭到余敬唐的冷嘲熱諷。林道靜辭去了小學教員的工作,毅然跨上了去北平的火車,去投奔她的要好朋友王曉燕。王曉燕是和林道靜同歲的高小學生,她父親王鴻賓是北大歷史系教授,王曉燕現在已是北大歷史系一年級學生了。林道靜在北京沒有生活來源,尋找工作又到處碰壁,還險受一個日本人的欺侮。在余永澤的柔聲哀求中,林道靜和余永澤同居了。余永澤的溫存和體貼,使林道靜也感到幸福和滿足。但她也漸漸發現了余永澤的自私和無情,美麗的夢開始破滅。後來她結識了盧嘉川、許寧、鄭瑾等一批愛國學生。林道靜開始如飢似渴地讀革命書籍,積極參加進步活動,盡管余永澤極力反對,林道靜還是和北大學生一起上街,參加紀念「三·一八」遊行。後來戴愉叛變黨組織,他知道的組織紛紛遭到了破壞,許寧、侯瑞等革命學生被捕。盧嘉川為躲避敵人追捕來到林道靜的住處。當林道靜替盧嘉川送信時,余永澤在家裡見到了盧嘉川,他出於自私和嫉恨的心理,將盧嘉川趕出家門,結果盧嘉川也被捕了。林道靜終於明白了政治上分歧、不是一條道路上的「伴侶」是沒法生活在一起的,光靠著「情感來維系,幻想著和平共居互不相擾,是自己欺騙自己,她終於和余永澤分手了。盧嘉川、許寧等進步學生和人士在獄中仍堅持斗爭,一些革命者被殺害了。林道靜與所有進步朋友失去了聯系,她把盧嘉川臨走前留下的一包宣傳品拿出來,想起盧嘉川對她說過的話,備受鼓舞。她開始獨立作戰。她靠黑夜的掩護到大小胡同張貼宣傳標語和散發傳單。青年們看到傳單深受鼓舞,他們相信共產黨又活躍起來了,革命高潮也許又要來到了。而敵人卻非常害怕。戴愉又以革命者的面目騙取了林道靜的信任,結果林道靜也被戴愉出賣慘遭被捕。胡局長又一變為黨部特務,親自出面對她利誘恐嚇兼施,她不為所動。敵人沒辦法就放了她,但被特務們監視著。這時她的朋友王曉燕和李槐英來到她的身邊,在王曉燕的父親和她的朋友幫助和掩護下,林道靜平安逃出了北平,來到定縣當上了小學教員。幾個月過去了,鄭瑾介紹了一位叫江華的同志來到她這里,正當她苦悶孤獨的時候,見到了江華,也就是領導紀念「三·一八」遊行的革命同志李孟顒,林道靜高興極了。江華是一位地下黨員,他又給林道靜講了許多革命道理,教導她如何了解農民的疾苦,如何深入到農民當中去,組織農民站起來和地主老財作斗爭。在江華的直接領導下,林道靜積極參與了麥收時農民搶收麥子。她向江華提出了入黨的請求。江華鼓勵她勇敢地接受黨的考驗,由於革命活動暴露,江華通知林道靜回北平。林道靜按照江華的指示回到北平,去找鄭瑾聯系,沒有找到。不久,林道靜再次被捕。她拒絕在「自首書」上簽字,遭到敵人的嚴刑拷打。在牢里她見到了鄭瑾(真名林紅)。林紅的革命精神給了林道靜和難友以巨大的鼓舞。林紅被害後,林道靜揭穿了女特務,開始參加獄中的絕食斗爭。後來得知盧嘉川也被殺害了。此時,江華來到北平和獲釋的侯瑞開始營救獄中的同志。日寇佔領北平前夕,在同志們的營救下,由王鴻賓教授出面保釋林道靜出獄。林道靜來到王曉燕家。王曉燕一家非常正直善良。叛徒特務戴愉正在欺騙王曉燕,而王曉燕一家沒有認清他的本來面目,還把他當作革命者。在江華等人的介紹下,組織上研究了林道靜的全部歷史,考察了她在獄中的表現,批准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化名路芳到北大做學生工作,組織愛國學生和國民黨進行斗爭。由於戴愉的欺騙,王曉燕以為林道靜是個叛徒,便不理睬她。林道靜在北大遭到學生中的特務王忠等人的毒打。她毫不屈服,仍堅持斗爭。在黨的指示下,她和侯瑞積極爭取王曉燕。他們以有力的證據揭穿了混在學生中的特務王忠等人,王曉燕開始醒悟了。叛徒戴愉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正當林道靜苦悶的時候,江華又帶來了黨的指示。林道靜的態度更堅決果斷了。她和侯瑞一個班一個班地去發動學生,及時抓住學生的苦悶心理給予啟發引導,把學生都組織起來,幾個系先後成立了學生自治會。一天早飯時分,江華冒著大雪來告訴林道靜,市委決定由學聯組織「一二·九」大遊行。1935年12月9日,轟轟烈烈的「一二·九」運動爆發了。由於發高燒,林道靜沒能參加「一二·九」大遊行。「一二·九」之後的一星期內,黨緊密地團結了各個學校涌現出來的大批積極分子,廣大愛國青年也紛紛奔到民族解放的戰場上來。於是黨的力量,人民的力量迅速擴大了。為了繼續擴大「一二·九」的成果,為了發動更多的群眾湧向正義的愛國之路,為了反對出賣華北的冀察政委會的成立,12月15日晚,黨領導學聯的負責人決定在12月16日偽「冀察政務委員會」正式成立的日子,再一次號召全市的大中學校來一次規模更大的示威遊行。江華連夜通知林道靜關於第二天的行動計劃,北大的工作他全部交給林道靜負責。林道靜整整奔忙了一夜。她、侯瑞和其他黨員以及積極分子們,分頭分工負責組織,終於在三四個鍾頭內秘密動員了一批北大同學去參加遊行示威。一切組織布置妥當,她才作為一個遊行群眾奔向集合地。在遊行隊伍中,她首先看見了李槐英——這位曾經同情和幫助過林道靜的女學生,後來不問政治,當了「校花」、「皇後」,可是,日寇的暴行,終於使她覺悟過來。王曉燕的父母全來參加遊行了。工人、小販、公務員、洋車夫、新聞記者、年輕的家庭主婦、甚至退伍的士兵都陸續涌到了遊行隊伍中來。無窮盡的人流,鮮明奪目的旗幟,嘶啞而又悲壯的口號,繼續沸騰在古老的故都街頭和上空,雄健的步伐也繼續不停地前進——不停地前進。

作品鑒賞 楊沫的《青春之歌》是新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寫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它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以學生運動為主線,描繪了當時我國各類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和所走過的道路。塑造了眾多的知識分子形象,如盧嘉川、林紅、江華等,他們是堅定的共產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他們遵照黨的指示,領導學生運動,宣傳愛國主義思想。盧嘉川把林道靜引上了革命道路,而在林道靜的成長道路上,林紅的堅強不屈、英勇頑強的精神,江華穩健、老練的工作作風對林道靜最終能成為一名堅強的共產黨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共產黨不僅培養了像林道靜這樣的小知識分子,而且以它崇高的目標,忘我的精神培養和熏陶了眾多的知識分子,這樣才能有轟轟烈烈的「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此外還有在學生中宣揚悲觀情調、最後又禁不住敵人的引誘變成叛徒的戴愉;自私自利、平庸、狹隘的余永澤,他沒有愛國主義的熱血,整天死守著他溫暖的小窩,對投奔他來的老長工,表現得非常冷酷,竟毫無同情心地把魏老山趕出家門,當他知道林道靜跑出去送給魏老山三十塊錢後,冷冷地諷刺林道靜是拿他的錢裝好人。還有思想空虛、貪圖享樂、最後淪落為玩物的白麗萍。還有王曉燕父子,他們同情學生、痛恨國民黨政府,但又書生氣十足,以至被戴愉利用。作者用墨最多的還是林道靜的形象。林道靜出生在一個大地主家庭,她的母親是被她父親霸佔了的貧農女兒,她身上「有白骨頭也有黑骨頭」,她心地善良,同情民眾,憎恨她的家庭,反抗她的家庭,為追求自由離家出走,想靠自己的力量謀求生存。但是她雖然逃離了她家庭給她設置的網,卻又踏進了余敬唐的羅網。她從絕望走向自殺的道路。北大學生余永澤救了她。余永澤以「騎士兼詩人」的風度和溫情體貼贏得了林道靜的愛情。他們度過暫短的愛情生活,在許多實際問題上發生分歧。嚮往自由追求革命的林道靜,終於認清了余永澤自私、庸碌、狹隘的本質,毅然與余永澤分手。林道靜跨出了「愛」的小圈子,標志著她思想歷程和人生道路的重要轉折。這時期她的主要思想特徵是嚮往革命,並投身到革命。她張貼標語,撒發傳單,單槍匹馬地進行革命活動,遭到國民黨特務的逮捕。黨組織營救了她,把她秘密護送到定縣農村。在這里,黨又派果敢、機敏、干練的江華同志領導她工作。在江華的幫助和教育下,林道靜的思想逐漸成熟起來。在獄中,她又親眼看到了共產黨員林紅面對敵人的屠刀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經受住了黨的考驗,出獄後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林道靜終於從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作者通過曲折的情節,細膩地挖掘林道靜的內心世界,描繪了林道靜的思想感情的發展脈絡,真實而生動地揭示出知識分子只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才能尋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能有光明的前途。林道靜的形象真實感人,栩栩如生,可以說是這部小說在藝術上最成功之處。

作品在結構上始終循著一條主線——就是以林道靜的成長和行蹤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由林道靜帶出各種人物。這樣架構篇章,使得結構單純,嚴謹而完整,也正因為這樣的結構,才使得林道靜這一人物形象豐實、飽滿,生動而感人。同時這樣的結構也很適應中國讀者的欣賞習慣

長篇小說《青春之歌》是作者以高亢激昂的旋律為愛國知識分子寫下的一首青春的贊歌。作品自1958年1月出版以來,深受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年學生的喜愛。人們對《青春之歌》的青睞,主要是因為它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個由個人奮斗和反抗而走上革命道路的知識分子典型形象。
林道靜是大地主林伯唐強暴佃戶姑娘秀妮所生,母親投河自盡後,小道靜受盡了養母的百般虐待。這種特殊的生活遭遇,既形成了她倔強、富於反抗、同情勞動人民的品質,另一方面,又使她染上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習性。這一性格的雙重色彩註定了她在走向革命道路的過程中,要經受更多的痛苦和磨難。
林道靜在成長道路上經歷了一個十分艱難的歷程。高中畢業後,養母將她作為搖錢樹,逼她嫁給胡夢安作姨太太,為反抗封建婚姻,她離家出走。可是逃出虎口,又差點落入狼窩。不甘屈服,但又無力抗爭的她,只得用死來反抗這個黑暗的社會。余永澤救起了她,並給了她一片溫情的小天地,她也曾一度想從愛情中尋找幸福,可她很快發現自己又成了余永澤的「玩偶」。她因不滿足這種被關在「鳥籠」中沒有自由和獨立人格的生活,而再次陷入痛苦之中。林道靜的這段經歷,不僅真實再現了30年代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無路可走的痛苦處境,而且也形象地說明了,個人反抗是軟弱無力的。
就在林道靜苦悶彷徨之時,她結識了共產黨員盧嘉川。他引導她閱讀進步書刊,學習革命理論,並逐漸投身於火熱的斗爭。日漸覺醒的林道靜發現自己以前「好象個糊塗蟲」,也使她進一步看清了余永澤自私、庸俗的真面貌。當余永澤趕走盧嘉川,導致盧被捕,最後犧牲時,林道靜終於與他分手了。從林道靜與余永澤的決裂過程,我們可以看到林道靜在探求光明人生道路中的又一曲折經歷。這以後,她經受了一系列血的教訓和斗爭實踐的艱苦磨煉,尤其是女革命者林紅的熱情幫助,以及她那誓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使她進一步懂得了人生的意義是為人民,為革命而奮斗。她看清了自己思想深處存在的溫情狂熱,多愁善感的小資產階級思想,並自覺在平凡而艱苦的工作中鍛煉自己。在北大,當不顧生活的困苦,且忍受著同學們把自己當特務毒打的屈辱而積極地開展工作,勇敢地站在抗日救亡第一線的林道靜出現在讀者眼前時,人們怎能不為她高興和驕傲呢?經過艱難的跋涉,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林道靜終於成為英勇的無產階級先鋒戰士了。林道靜的成長過程告訴我們:知識青年只有將個人命運融入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中,其青春才是最壯麗和輝煌的。
《青春之歌》的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人物塑造上,作品不僅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一典型,而且還通過林道靜的成長,刻畫了國難當頭時走著不同道路的知識分子形象。他們中有無產階級先進分子、林道靜的引路人盧嘉川、江華和林紅;有民族危亡之時,名利熏心、整天想著個人幸福的余永澤;有開始傾向革命,但最終因貪圖享樂而成為別人手中的玩物的白麗萍。正是這些與林道靜相互映照的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形象,立體地反映了「一二·九」運動前後動盪年代我國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為進步知識分子譜寫了一曲青春的頌歌。

『玖』 青春之歌的故事情節

【小說《青春之歌》】
〖內容提要〗
小說寫了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林道靜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並成為無產階級戰士的曲折過程。 林道靜為了尋找個人出路,逃避為男人當「玩物」和「花瓶」的命運,踏上流亡之路的。她逃離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楊家村小學投親不遇,做了代課教師。然而,校長余敬唐卻陰謀把她嫁給當地的權貴,走投無路之下她投海自盡,被一直注意著她的北大學生余永澤搭救。 「詩人兼騎士」的余永澤,喚醒了林道靜對生活的熱情,在余永澤愛情的感動下,她答應和他共建愛巢,從小孤苦無依的林道靜暫時享受到了家庭的溫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養,先是尋找工作受挫,後接觸到北大的愛國學生,思想上受到觸動。 當遇到共產黨人盧嘉川之後,她開始接觸到革命思想。余永澤一再攔阻她參加革命活動,並導致盧嘉川被捕。林道靜在慘痛的事實面前如夢方醒,決心離開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澤,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從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軟弱,最終成為一名成熟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創作背景〗
新中國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國長篇小說創作出版的一個高潮期。十餘年間,有大批作品問世,其中數十部影響廣泛,極一時之盛。這些作品堅持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以滿腔熱忱和質朴的表現方法,謳歌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及社會主義建設等不同歷史時期我國人民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代表了那一時期我國長篇小說創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們以特有的魅力,影響了幾代讀者,經歷了時間的淘洗,流傳至今。 作者楊沫,出生於北京一個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縣等地教書,後又在北京做過家庭教師和書店店員,在此期間接觸了馬列主義思想,並加入了共產黨。這種個人的生活經歷對她的小說創作有很大的影響。《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以學生運動為主線,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一在三十年代覺醒、成長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小說賞析〗
《青春之歌》主要是通過對小知識分子林道靜從不屈服於命運的對家庭和社會的個人反抗到最後投入時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艱難曲折的「苦難歷程」的生動敘述,形象地展現「九•一八」——「一二•九」(1931--1935)這一特定歷史時期我國學生革命運動的歷史風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從而提煉出一個革命的思想主題:一切知識分子,只有把個人前途同國家民族的命運、人民的革命事業結合在一起,投入到時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頌的美麗的青春。 由於作者善於將人物放在尖銳激烈的斗爭旋渦中加以刻畫,善於通過不同人物對同一事物的不同反映來展示各自的性格特徵,善於將人物的外貌描寫和心理刻畫巧妙地結合起來,善於通過富有性格特色的細節來描寫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善於將人物性格的變化與人物命運遭遇的變化結合起來描寫,通過所有這些努力,不僅使林道靜這一形象塑造得血肉豐滿,真實感人,也使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如盧嘉川、江華、林紅、余永澤、戴瑜、王曉燕、白莉萍等顯得個個活脫生動,性格鮮明,雖然這些形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類型化的痕跡,但仍能顯示出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的深厚藝術功力。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展示,這又使得小說包含了廣闊、豐富的時代內涵。 《青春之歌》正是通過對林道靜個人命運、遭遇和歸宿的描寫,通過對當時形形色色各種類型的青年知識分子的描寫,既反映了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又提煉出革命的思想主題。 在藝術特色上,整部作品結構宏偉,情節曲折復雜,在處理人物形象時作者避免了簡單片面的處理,而是以細膩的筆觸伸入到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中,真實地刻劃人物的心理,較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側面,因而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精彩語錄〗
人在痛苦的時候,是最容易回憶往事的。 迷人的愛情幻成的絢麗虹彩,隨著時間漸漸褪去了它美麗的顏色。林道靜和余永澤兩個年輕人都慢慢地被現實的鞭子從幻覺中抽醒過來了。
〖幕後故事〗
長篇小說《青春之歌》(作家出版社1958年初版)在國內外有廣泛影響,寫「九一八」事變至「一二九」運動時期形形色色的青年知識分子的生活道路和革命道路,但因以在當時被視為小資產階級的人物作為小說主人公,所以作品問世後,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討論。有人在「左」的觀念支配下對作者、作品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指責作者並沒有讓林道靜「得到徹底的改造」,說「書中充滿了小資產階級情調」,「是站在小資產階級的立場上,把自己的作品當作小資產階級的自我表現來進行創作的」。還批評說:「作品沒有很好地描寫工農群眾,沒有描寫知識分子和工農的結合,書中所描寫知識分子,特別林道靜自始至終沒有認真地實行與工農大眾相結合。」雖然茅盾、何其芳等名家都寫了為《青春之歌》辯護的文章,但「左」的批評還是令楊沫對《青春之歌》作了較大修改。為了使林道靜的轉變更加合乎所謂情理,更有說服力,特意加寫了林道靜去農村「與工農相結合」的七章。楊沫的這種做法和修改後的《青春之歌》又引起了或肯定或否定的兩種不同意見的爭論。「文化大革命」中《青春之歌》被定為毒草,作者被打成反革命作家。直到粉碎「四人幫」以後,作者和作品才得以平反,重見天日。
〖作者簡介〗
楊沫 (1914~1995)當代女作家。原名楊成業,筆名楊君默、楊默。祖籍湖南湘陰,生於北京。曾就讀於溫泉女中,因家庭破產而失學,當小學教員、家庭教師和書店店員。1934年開始文學創作,發表作品,多是些反映抗日戰爭的散文和短篇小說。抗戰爆發後到冀中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戰爭,做婦女、宣傳工作。1943年起任《黎明報》、《晉察冀日報》等報紙的編輯、副刊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劇、北京市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全國人大常委等職。她的代表作《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學生運動的優秀長篇,成功地塑造了知識青年林道靜這一藝術典型。小說在讀者中特別是青年學生中影響深廣,曾由作者改編為電影劇本,拍成同名電影上映。楊沫的作品還有中篇小說《葦塘紀事》,短篇小說選《紅紅的山丹花》,《楊沫散文選》,長篇小說《東方欲曉》、《芳菲之歌》、《英華之歌》,長篇報告文學《不是日記的日記》、《自白——我的日記》,以及《楊沫文集》等。
〖人物原型〗
林道靜——生活原型:作者楊沫自身。 楊沫(1914~1995年),原名楊成業,祖籍湖南汨羅,1914年08月生於北京。曾就讀於溫泉女中,因家庭破產而失學,當小學教員、家庭教師和書店店員。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曾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劇、北京市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全國人大常委等職。1958年出版代表作長篇小說《青春之歌》。 十九歲的楊沫 楊沫 小說人物:余永澤——生活原型:張中行(1909-2006.2.24)楊沫第一任丈夫,原名張璿,字仲衡。1909年1月生於河北省香河縣一農家。1931年通縣師范學校畢業。1935年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畢業。先後任教於中學和大學。建國後就職於人民教育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學者,國學大師。被季羨林先生稱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小說人物:江華——生活原型:馬建民(1911-1985年)楊沫第二任丈夫,河北省深澤縣故城村人。他15歲時即參加了革命工作,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黨委書記、辦公廳副主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黨委副書記、代理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黨委書記等職。 楊沫馬建民夫婦 小說人物:盧嘉川——生活原型:是作者根據多年對共產黨員的觀察塑造的最光輝的形象,其原型主要是陸萬美、路揚及賈匯川。陸萬美是北平政法大學的學生,領導學生運動,曾兩次被捕入獄,盧嘉川的事跡主要取材於他。陸萬美,作家,北平大學肄業,1932年參加左聯,並任出版部部長。建國後,歷任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雲南省文化局局長、省文聯副主席等職;情感經歷則取材於路揚(1917——2001),原名路天庚,河北省臨城縣人,1937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歷任軍委辦公廳主任,河南省軍區政治委員等職;賈匯川是楊沫在小學教書時的同事,也是張中行的盟兄弟,地下黨員,曾與馬建民一起搞過農民運動,楊沫通過他介紹才認識馬建民。 路揚 小說人物:白莉萍——生活原型:劉莉影和白揚,劉莉影當時是北平法學院的學生,美麗熱情,喜歡交際,與白楊一起拍過無聲電影《故宮新怨》。當時白楊擔任一個小角色,而劉莉影卻擔任主角,30年代已小有名氣;白楊(1920——1997)楊沫妹妹,著名電影演員
[編輯本段]【電影《青春之歌》】
〖基本信息〗
片名:青春之歌 類型:劇情/戰爭(抗日題材) 地區:中國 片長:170分鍾 對白:漢語普通話 色彩:黑白 製作:北京電影製片廠 年份:1959年 導演:陳懷皚 崔嵬 主演: 謝芳飾林道靜 於洋飾江華 康泰飾盧嘉川 於是之飾余永澤
〖劇情介紹〗
烏雲在天空翻滾, 海浪沖擊著礁石, 林道靜絕望地站在礁石上, 她思如潮湧, 終於跳進了大海, 後面礁石上的青年余永澤也跳下大海, 把她救了上來.原來她母親是佃戶的女兒, 被地主霸佔作了姨太太, 生下她以後母親就被趕出門, 回到老家跳河自盡了, 後母把她當成搖錢樹, 硬要把她嫁給黨部委員胡夢安, 她逃到這兒, 校長余敬唐對她居心不良, 所以她才被逼跳海.從此林道靜和余永澤經常一起在海邊漫步, 余永澤為她朗誦雪萊的詩篇, 他們相戀了.不久余永澤回北平上學, 她就留在當地教書.一天, 一些東北軍涌進學校和群眾發生爭執, 年輕的大學生盧嘉川站起來揭露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引起了林道靜的興趣, 他們認識了.受盧嘉川的影響, 她在課堂向學生們宣傳抗日, 惹惱了校長, 她憤然離去, 來到了北平.在北平站林道靜正趕上學生南下示威, 學生英勇的斗爭使她激動不已.在皇城河沿, 余永澤急不可耐地向她表白了自己的心願, 林道靜說她先要找個工作.但一次次的碰壁使她很痛苫, 她終於答應了余永澤的求婚, 他們結婚了. 舊歷年夜, 余永澤正忙著迎接胡適的秘書, 左等右等不來, 突然老佃戶魏老三因走投無路跑來借錢, 余永澤給了他一元錢把他支走, 林道靜追上去給了他十元錢, 他們之間爆發了一場爭吵.林道靜來到白莉萍公寓, 一群青年學生痛感民族危亡, 悲憤地唱起了《松花江上》, 這時盧嘉川推門進來, 他告訴同學們紅軍已經粉碎圍剿, 北上抗日, 一席話使大家深受鼓舞.盧嘉川熱情鼓勵林道靜, 借給她許多革命書籍, 她像從夢中醒來一樣, 和余永澤的市儈哲學產生了越來越大的沖突, 她不顧余的堅決反對, 參加了3·18 紀念大會.大會受到軍警的鎮壓, 盧嘉川甩掉尾巴來到小林家, 把一個小包存放在她這兒, 林道靜又出去給他送信.余永澤歸來見到盧嘉川在家, 嘎聲嘎氣地把他逼走, 林道靜回來同他大吵一架.盧嘉川被捕了, 他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林道靜把小包打開發現是一些宣傳品, 她在夜裡把這些標語貼遍了北京城, 回家時余永澤暴跳如雷, 他們只好分手了. 由於叛徒的出賣, 林道靜被捕了, 陷入了胡夢安的魔掌, 在鄭瑾的幫助下, 她逃到了定縣, 繼續教書.江華的來訪使她又恢復了和黨的聯系, 農民的苦難使她迅速覺醒, 她參加了江華領導的秋收斗爭, 由於暴露, 她又回到了北平, 不幸又一次被捕.在獄中鄭瑾對她的幫助和其壯烈的犧牲, 使她的覺悟有了很大的提高, 經受住了酷刑的考驗.後來她被王教授保釋, 識破了戴瑜的叛徒面目.林道靜政治上成熟了, 終於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波瀾壯闊的『12·9』運動中, 她和江華一道站在斗爭的第一線, 領著學生隊伍, 沖破軍警的封鎖, 在紅旗下勝利前進……
〖影片評價〗
難忘的青春歲月,不朽的《青春之歌》! 女作家楊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是新中國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而由作家本人改編的由崔嵬、陳懷皚執導的同名影片,則成為十七年革命經典電影的代表作。影片集中了當時影壇的最佳陣容,調集參與拍攝的志願群眾演員達數萬之眾;作為1959年建國十周年的"獻禮片",是在文化部的直接領導下,在由新聞媒介倡導的全國性關注中完成的。作為新中國影壇上楊洪武篆刻肖像印絕無僅有的一部正面表現知識分子的影片,講述了林道靜從一個受封建家庭逼迫而走投無路的青年學生,在中國共產黨的教育引導下,逐步在革命斗爭的鍛煉中成長為一名堅強的無產階級革命者的故事。"林道靜的道路",也就成為了那個時代進步青年知識分子所經歷的曲折歷程的"縮影"。影片發行放映時造成了轟動效應,以31萬元的成本,獲票房純利潤36萬元。各大報刊競相報道上映盛況,發表贊譽性評論文章並多次在國外展映,產生了巨大影響。影片得到周恩來總理的高度評價,崔嵬因之而光榮成為全國大躍進"群英會"代表,並一躍而為"北影四大帥"之一。主演謝芳通過自己的眼神、表情,准確地揭示了人物細微的感情變化,一夜之間紅遍全國,成為那個時代最受歡迎的女明星。
〖幕後故事〗
紛爭中誕生的電影《青春之歌》 在新中國電影史上,「國慶十周年獻禮片」被譽為一個突起的奇峰,《青春之歌》就是其中佳作之一。它是根據當時已產生巨大社會反響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攝制而成,通過對主人公林道靜個人命運變化和思想性格發展的深入刻畫,生動再現了從九一八至一二·九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大潮中,青年知識分子為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所進行的頑強斗爭。該片的價值不僅因其所洋溢的洶涌革命激情和對英雄人物的禮贊,至今仍有打動人心的效果,而且在於編、導、演等方面所作的大膽而有益的探索,為文學名著搬上銀幕樹立了又一成功範例。尤為令人矚目的是,在它的誕生過程中,正值「左」傾文藝思潮流行,加之各種特殊的背景因素,各種各樣的紛爭伴隨始終,因而在「難忘的1959星空」中殊顯難得。 ★京滬爭相改編組織裁決了斷 片名:青春之歌 時間:2006年 導演:張曉光 主要演員: 童 蕾 飾 林道靜 成泰燊 飾 江 華 謝君豪 飾 余永澤 高雲翔 飾 盧嘉川 呂 涼 飾 胡夢安 陳 蓉 飾 王曉燕 屈 玥 飾 陳蔚茹 文 章 飾 林道風 劉 牧 飾 鄭君才 石 蘭 飾 王鳳娟 王 茜 飾 林紅 毛樂
〖劇情梗概〗
1931年夏,從西山女中畢業的林道靜正夢想著上大學,卻被父親和後媽逼著要嫁給教育局局長胡夢安,不甘心屈服的林道靜偷偷出逃在北戴河,投靠表哥未果的林道靜差一點被小學校長余敬塘賣給「鮑魚憲章」做九姨太,走投無路的林道靜只覺得天下之大沒有她的容身之所,茫然之下就要投海自盡,所幸被北大學生余永澤救起,涉世未深的林道靜感覺浪漫、充滿書卷氣的余永澤是自己的理想情人,他們不管余永澤父母的反對,一頭栽入了情網之中。 對愛情和未來充滿憧憬的林道靜回到北平,才知父親攜款逃跑,繼母更是窮凶極惡地要把她賣給胡夢安,一心追求自由的她毅然地與余永澤同居,並開始在北大旁聽。惱羞成怒的胡夢安利用權勢,妄圖逼迫林道靜俯首屈服,而余永澤的父母也以切斷經濟來源的方式,要兒子與林道靜斷絕來往。倔強的林道靜在這過程中結識了盧嘉川等進步學生,拉著余永澤一起,熱情高漲地參加了「南下請願團」,並重新認識了江華等人。南下請願的學生們遭到了政府的鎮壓,林道靜更是吃驚地發現,自己的父親竟是下令鎮壓他們的「署長」。而余永澤懦弱的一面,也在此次的南下請願中暴露出來,林道靜為了所有學生的安全,答應了父親的條件,余永澤卻顯然把余父的家當成了「避難所」,更決定從此「一心只讀聖賢書」。 而林道靜卻沒有被敵人的氣焰威嚇住,她更積極,更熱情地參與到革命斗爭中去,可是,敵人也利用了她的沖動、不成熟。余永澤等學生因為南下的事情,被學校開除,林道靜想出了到教室門口聽課的做法,余永澤卻認為太丟人,兩人開始出現矛盾。盧嘉川帶領大家斗爭,把課堂辦到了市政府門前。最終,余永澤等恢復了學籍。但江華卻上了政府的黑名單,鄭君才等為他抱不平,激進地拷打特務,反而引發了更大的鎮壓,為了顧全大局,江華離開了北大,革命進入了蟄伏期。 1933年的新年,余永澤獨自歸鄉,獨身一人的林道靜,被拉入了「青年革命沙龍」,與盧嘉川重逢,她如飢似渴地吸收著革命知識,余永澤回來時,發現林道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希望她做一個賢妻良母,自己則太太平平地謀一份職業,而林道靜與盧嘉川的交往更激化了兩人的矛盾。《塘沽協定》簽訂,全國上下一片嘩然,革命組織中的左傾思想導致了大規模的學生運動,並引來了大舉的鎮壓,最終,鄭君才被胡夢安手下的女特務王鳳娟引誘叛變,盧嘉川被捕,保護學生的國民黨軍官潘正良被胡夢安陷害。革命陷入低潮,林道靜失去了和組織的聯系,她的一意孤行造成了和余永則更大的裂痕,林道靜隻身離開。她被王鳳娟欺騙,在北大的活動受到了誣陷,更被罵為「革命棄婦」。胡夢安乘機再度逼婚,在徐輝和同學王曉燕的掩護下,林道靜終於逃出北平,到了保定王曉燕的姑姑處做小學教員。 一天一個自稱「表兄」的人來找林道靜,林道靜以為是盧嘉川,等來的卻是江華。江華給林道靜分析了革命形勢,革命目的,並幫助林道靜改變了工作方法,可是再度因為叛徒的出賣和其他同志的不理智,江華和林道靜不得不離開學校。江華把林道靜安排到地主宋郁彬家當家庭教師,配合革命活動。漸漸成長起來的林道靜懂得了依靠底層群眾的力量,幫助江華完成了搶麥收的一場大仗,更成功地保護了自己的同志。她在工作中對江華的敬佩感越來越強,但也同時深深地思念著被捕後杳無音訊的盧嘉川。離開了地主家的林道靜來到鐵路上,她用自己的智慧帶領工人們成功地與反動派進行了斗爭,卻在最後關頭,被工賊告發,不得不再度轉移。 回到北平的林道靜由於鄭君才的出賣而被捕,在獄中她遇到了林紅等革命同志,林紅的犧牲沒有嚇倒林道靜,反而堅定了她斗爭的信心。「盧溝橋事變」,北平陷落,日本人進駐北平,林道靜的父親和胡夢安都當了漢奸,林道靜因為父親的關系被釋放。她多方設法終於通過徐輝等找到了組織,也見到了江華,得知了盧嘉川犧牲的消息,悲痛不已。重新投入革命斗爭的林道靜表現出了成熟、穩重的工作作風,她和江華的感情也在工作中不斷加深。林道靜成功地揭穿了王鳳娟的陰謀,被特務利用的余永澤沒有勇氣面對林道靜,他選擇了自殺,但也同時揭露出了鄭君才是叛徒的真相。1935年12月9日,抗日運動風起雲涌,正義的北大學生首當其沖,各大學紛紛響應,被感染的群眾紛紛加入,抗議日本侵略者的遊行隊伍越來越壯大。林道靜和江華挽臂並肩,革命口號響徹雲霄……
〖導演簡介〗
1988年8月拍攝《被吞噬的女子》; 1990年9月拍攝《風 雨 歸 途 》; 1991年1月拍攝《陝 北 大 嫂 》; 1992年7月拍攝《站直羅別趴下》; 1993年3月拍攝《五 魁》; 1994年2月拍攝《背靠背臉對臉》; 在1997年9月《睡不著》、 1999年5月《說出你的秘密》、2000年8月《美麗的家》三部電影中擔任攝影指導。
[編輯本段]【歌劇《青春之歌》】
歌劇《青春之歌》,由歌劇表演藝術家金曼、戴玉強、遲立民等聯合主演,是當代名著《青春之歌》繼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後,首次搬上歌劇舞台。2009年5月1日晚七點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隆重上演。[1]
[編輯本段]讀後感
1. 《青春之歌》是我國著名作家楊沫的成功之作之一,他通過描寫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在那個時代,那個背景下的年輕人的革命精神。當看完了這部作品之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那個時代愛國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他們的信念是那麼的堅貞。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些歷史時期的愛國學生為背景,描寫了以此大學生為中心的一批愛國進步青年。在中國共產_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塑造了各種類型的知識分子形象,反蚋了在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激烈動盪的年代,知識分子的掘起和分化。表現中國的一代青年在黨的領導教育下,不斷更新自己,擺脫舊思想來束縛的曲折成長過程,說明了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只有在共產_黨領導下,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確出路,才能擁抱起美好青春。 這部作品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的成長表明那個時代廣大知識分子走過的一找曲折艱難的道路,作為一個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的青年革命者。經過了一條艱苦的磨練和改造過程。她出身於一個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致死。她深受異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從小養成孤僻倔強的反搞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為反抗不幸的命運離家出走,這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社會時共同邁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個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狂熱性以及個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來。最後在盧嘉州,林紅等的教育幫助下,經歷了二次鐵窗血與火的洗禮,參加農民搶麥斗爭,並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為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欣賞完了這部作品後,我感觸頗多,在當時這種社會環境下,進步青年敢於投身革命斗爭之中的熱情應該值得現代這社會中的青年人學習,學習他們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 2.近期,我讀了楊沫所著的《青春之歌》,頗有感觸,隨筆記錄下來。 在讀此書之前,《穆斯林的葬禮》中的韓新月是我一直最喜愛的人物形象。她聰慧、美麗、純潔向上,又帶著一種惹人憐愛的淡淡憂郁。但當《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走進了我的生活,我剋制不住地欣賞她,喜歡她,甚至崇敬她。從對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熱血沸騰,道靜生活中的一息息波瀾在我的心中翻滾著,久久不能平息。 合上這本書最後一頁的時候,我驚訝地發現,道靜不知不覺中代替了新月在我心中的位置。她不像新月那樣寧靜溫婉,但確在無形中,將那個幾乎完美的姑娘「比」下去了…… 道靜最動人之處,莫過於那種青年特有的熱情力量,那種為實現真理而不顧一切的勇氣。就是這種力量和勇氣,鍛鑄了一個使人景仰的「女戰士」形象,而不只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女孩子。也就是在這一點上,相比之下,——用個苛刻些的詞——新月顯得「狹隘」了。我不否認新月有強烈的事業心,但她只是憑著對心愛職業的嚮往而奮斗,沒有什麼崇高的理想。她的生活始終被各種瑣碎的情感籠罩著,從來沒有開闊自己的生命,最終還以熱愛生活的人所不能接受的病態美離開人世……而道靜不在腐化中沉淪,將一腔熱血潑灑在革命的戰線上……盡管在故事的結尾,她在遊行中身負重傷,生死未卜,但無論結果如何,她都是光輝的,美麗的,因為她是為真理奮斗的先驅而不是生活的犧牲品。

閱讀全文

與青春之歌小說和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哪些好用的vr電影 瀏覽:591
軍事人物電影腳本 瀏覽:833
經典電影站台 瀏覽:510
推薦幾部關於青春的動漫電影 瀏覽:559
電影混剪視頻素材免費中文網站 瀏覽:950
女孩生大螃蟹電影 瀏覽:489
美國青春家庭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313
電影的旗袍美女 瀏覽:676
兒童英文動畫片電影 瀏覽:482
日劇恐怖電影實用主義 瀏覽:712
香港電影兩個小孩把家燒了 瀏覽:40
手機騰訊視頻下的電影在哪裡 瀏覽:126
好看的武俠科幻電影推薦 瀏覽:484
黃梅戲老電影女巡按 瀏覽:468
怎麼樣才可以把電影放在牆上 瀏覽:311
三級老師電影 瀏覽:171
下載電影寄生蟲帶中文 瀏覽:11
撒霍電影國語 瀏覽:918
1976年電影歌曲 瀏覽:830
深圳北最近的電影院是哪個 瀏覽: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