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佰真實事件結局是什麼
真實的《八佰》,後來的撤退是沒有傷亡的。這些將士根據蔣介石的命令,向英租界撤退,也得到了日軍的許可。
只是日軍在得知四行倉庫不滿800人就造成他們200多人的陣亡,感覺面上無光。日本人的心眼很小,咽不下這口氣,遂無恥要求英方:當謝晉元部撤退到英租界後必須全部繳械,並限制行動自由。否則,這支部隊退到哪裡,日本皇軍將追擊到哪裡。
而且租界當局屈服了,當謝晉元率部隊撤退到英租界之後,槍械被全部解除,同時,他們都被送到了租界西部義大利防區內的膠州路進行隔離。隔離區是租借當局用來收容難民的地方,到處是垃圾堆、污水溝,高高低低,環境非常惡劣。這支被解除武裝的部隊就在這個地方開始了長達4年多的「孤軍營」生活。
(1)電影八佰真實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電影《八佰》幕後製作
該片的工作人員用一磚一瓦建起佔地200畝的建築,不僅人工開鑿出一條新的蘇州河,還對兩岸建築進行1:1的實景搭建。
拍攝時把寧波白沙的拆遷地塊定為淞滬會戰場景取景地。為了追求真實,劇組歷時一年半在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拍攝基地設計搭建了佔地200畝、擁有68棟建築的實景,深挖200米長的蘇州河,還原出一河兩岸戰火連天的「地獄」與聲色霓虹的「天堂」。
整部電影用了300顆照明彈來重現淞滬會戰戰場上的照明效果,共燒掉300多公斤煙油和近5噸的舊報紙,打造了一個硝煙彌漫、炮火四起的真實戰場。為了呈現出最好的視覺效果,確保畫面真實感的同時凸顯美學價值,攝影指導曹郁在片場架設2000多台燈來配合不同的鏡頭。
2. 八佰的真實歷史
在「八百壯士」的悲歌背後,是一個覺醒的中國。
從死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到淞滬會戰中所有中國守軍,從正面戰場到敵後戰場,民族存亡之際,「中國不會亡」「中國人不可欺」成為所有中國人統一的信念、統一的決心。
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在「八百壯士」守倉庫的第二天,日軍接連幾次突襲失敗後失去耐心,放話要在三個小時內拿下四行倉庫。
在白熱化的交戰中,中國國民革命軍戰士陳樹生身上捆滿手榴彈,從樓上跳下,與日軍突襲小隊同歸於盡,他的遺書只有八個字:「捨生取義,兒所願也」;更有無名戰士,只留下一句「娘,孩兒不孝了」,便一躍與敵人一起葬身於炮火中。
四行倉庫守軍的浴血奮戰,讓人們真正意識到,在各種身份標簽之外,大家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中國人。
各個階層的人,在「隔岸觀火」中,被八佰戰士的鮮血喚醒藏在靈魂深處的集體意識與家國情懷,開始接力為這場戰役獻出自己的力量。
來源:作文與考試·高中版 (2021年03期)
3. 《八佰》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真實歷史是什麼
八佰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真實歷史是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八佰故事原型為1937年10月底發生於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最後一役。該營本來有近800人,但在淞滬會戰的前期戰斗中犧牲了許多戰士。
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謝晉元奉命率領第88師524團一營420餘人,堅守上海四行倉庫,四天四夜中,抵擋住日軍的猛烈進攻。為迷惑日軍、壯大聲勢,謝晉元對外宣稱倉庫內有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
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戰斗意義
從戰略角度來看,保衛戰帶來的影響不大,但它所產生的意義是巨大的,榜樣的力量也是無窮的,它重振了全國軍民的士氣,也吸引了國際社會的注意力,是中國人民抗戰史上不可抹去的深刻回憶。
在四行倉庫最後一塊陣地死守向全世界進行現場戰事廣播,有利於擴大影響。1937年11月,上海華界全部淪陷。由於租界的存在,客觀上也暫時阻擋了日軍全面佔領上海的步伐。
廣大愛國民眾利用租界的特殊地位,進行著不屈不撓的反日斗爭。也正是由於中國人民不畏強權,英勇抗戰壯舉,贏得了全世界的同情與尊重。
4. 八佰真實原型
八佰真實原型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1937年10月,持續三個月的淞滬會戰進入尾聲,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八百壯士」進駐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用生命守護了一個民族的尊嚴。
(4)電影八佰真實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八佰人物原型
1、黃志忠飾演老葫蘆
小湖北和端午的叔叔,湖北保安團成員。因為看到租界的光明燦爛而嚮往,卻因穿軍服被租界拒絕進入。最終被日軍俘虜,繼而在侄兒視野中被日本人吊起殺害,激發端午抗日熱情。
2、歐豪飾演端午
老葫蘆的侄子,剛到上海,突遇敵軍後四下逃散。在經歷了四天四夜的戰斗,從一個畏戰想家的新兵成長為不懼死亡的戰士,殘酷的現實讓他徹底明白,如果現在退縮,必定無家可歸。
5. 電影八佰的歷史原型
《八佰》取材自與日軍奮戰的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的真實經歷,歌頌面對強敵毫不退讓,戰士誓死保衛家國的崇高氣魄。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中日雙方幾十萬大軍拚死搏鬥兩個多月,到10月底,國軍撤離上海,僅留下一支堅持最後抵抗的部隊。
1937年10月26日至30日,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奉師長孫元良之命率420餘人,對外宣稱有800人,進入四行倉庫,與日軍血戰四天四夜。抗擊日軍數萬人,激戰四晝夜,斃敵200餘人,傷敵無數,自己僅陣亡九人,傷二十餘人。從此聞名中外,激發了全國抗日熱情,被譽為「八百壯士」。
(5)電影八佰真實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在《八佰》中是沒有絕對主角存在的,這種做法對於電影而言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劣勢是電影從頭至尾都缺乏了一個真正的代表性人物,作為典型聚焦的小人物們,他們在電影中的表現都不差,但你卻又很難說他們哪一個人是電影的核心,這終究使電影留下了人物模糊的詬病。
然而另一面,這樣的群像處理也使觀眾得以多角度走進了這部電影,當人們看到這些身為戰士的小人物如何在這場戰爭中逐步蛻變,看到河對岸的普通民眾從隔岸觀火的冷漠到群情激昂的熱血,其實作為觀眾在情緒上也開始逐漸升溫,這恰恰是《八佰》的高明之處,它並沒有用單一的悲壯來煽動觀眾的愛國情緒,而是從不同視角為出發,讓人真正洞悉以這場戰爭背後的血與淚。
6. 八佰歷史背景
電影八佰歷史背景:
一、淞滬會戰爆發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當時中國尚未統一,國內還存在很多軍閥 一個國家居然存在三個政府,此時日軍在上海主動發起攻擊。8月14日南京政府發起反擊,在中華民族最危急的時候國人同仇敵愾上下一心決心保衛祖國,各路軍閥也都放下昔日的仇恨不再內戰槍口一致對外。
淞滬會戰打的相當慘烈,在此次會戰中中國軍隊前後共投入75萬餘人,包括老蔣的精銳嫡系中央軍 還有各路地方軍閥湘軍桂軍滇軍川軍東北軍西北軍等,日軍海陸空共投入30餘萬人。
二、戰爭失利掩護撤退
戰爭持續三個月由於武器裝備低劣,老蔣指揮不當還有軍閥派系太多不好指揮,地方軍戰鬥力低下等原因,最終以國軍損失30多萬日軍損失5萬多的結果結束戰爭。
在此次戰爭後期老蔣令88師524團留一個營的人留守四行存庫與日軍周旋目的。是營造國際輿論的抱到與支持,想取得英法美的支持援助。
電影八佰就是以這個背景開拍的八佰壯士在四行倉庫堅守四天四夜,最後撤退至英租界。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堅持戰斗的一身肝膽,明知此去不歸,依然身圍炸彈縱身跳下同歸於盡的不回頭,明知此生再難見爹娘妻兒,仍然為國捐軀的一往無前……沒有人願意犧牲,卻有人不得不犧牲。
吾輩當自強,勿忘國恥!
八佰壯士後續
1、撤退英租界
10月30日,大部隊突圍成功。掩護任務完成後,謝晉元接到國軍統帥部命令撤退到上海公共租界。沒有想到的是,孤軍一進入租界,日軍就向租界當局施壓。
結果這只孤軍被英軍繳械,被安置在膠州路的一座廢棄軍營(史稱「孤軍營」)內,由白俄雇傭兵看守。名義上雖不是戰俘,實際上和戰俘一樣失去了所有自由。可嘆這樣一支英勇善戰的威武之師,此時就像一隻被拔了牙的老虎困在鐵籠子里。
2、開辦小作坊支援抗戰
被看押期間,謝晉元教育戰士們要不失軍人精神,加緊操練隨時准備重返戰場殺敵。在上海各界力量的幫助下,孤軍建起了宿舍、廚房、禮堂、球場等生活設施,並且還開辦了制皂、織襪、毛巾等小作坊。所得收入除補貼生活外,全部用於支援抗戰。
1938年8月11日晨,為紀念「八·一三」抗戰一周年,「孤軍營」全體將士破例升起了國旗。此舉遭到租界當局和萬國商團外籍軍隊的干涉和圍攻。為保衛國旗,戰士們赤手空拳與敵肉搏,4人犧牲,100餘人受傷。
當日下午孤軍被送往外灘中央銀行大樓幽禁。為反抗租界當局的暴行,謝晉元發動絕食斗爭,最終在上海愛國同胞的積極聲援下,租界當局被迫做出讓步,將他們送回孤軍營,奉還國旗,撫恤死難壯士,並公開道歉。
3、日偽策劃暗殺了謝晉元
1940年3月,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政權。日偽企圖勸降謝晉元,遂指使汪偽政權的「二號人物」陳公博親赴「孤軍營」勸降,並以偽陸軍總司令這樣的高官要職相誘。結果謝當面將委任狀撕毀,陳公博也被罵得狗血淋頭而逃。
後來,陳公博並不死心,又多次「好言相勸」,謝終不為所動。見謝晉元如此「不識時務」,日偽又策劃了對謝晉元的暗殺行動。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28日,日軍突然攻入「孤軍營」,將手無寸鐵的孤軍340餘人全部俘獲。日軍原打算將其改編為偽軍,遭到毅然拒絕後,又企圖將他們殺害。
不過懾於這支軍隊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日軍最終未敢動手,後將他們分散押解到浙江諸暨、杭州、南京孝陵衛、南洋的新幾內亞等地做苦工。
孤軍的一部分人在日軍非人的苦工奴役中相繼死去,但活下來的人一直沒有停止斗爭。例如,被遣往浙江諸暨的一支孤軍奪取日軍的槍械後,加入了當地抗日游擊隊;1945年日本戰敗,被押到新幾內亞的36名孤軍軍官將負責看押的日軍小隊抓了俘虜。
4、抗戰勝利後
抗戰勝利後,孤軍倖存者從各地陸續返回上海,總計100餘人。他們請回謝晉元的遺孀凌維誠,沿老團長的陵墓四周搭棚居住,誓為老團長守靈。
後來內戰爆發,他們不願捲入內戰,遂解散各謀職業,大部分隱姓埋名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生活十分艱苦。上海解放後,陳毅市長曾親自為這些孤軍壯士安排工作。
但他們在後來的「四清運動」和「文革」動盪中都受到了沖擊,有一些人遭迫害致死。「文革」結束後,餘下的人都在政府的照顧和善待中頤養天年,壽終正寢。
2010年12月17日,孤軍壯士之一的楊養正老人以96歲高齡在重慶辭世。如今,謝晉元的四百壯士中僅有92歲的楊根奎老人一人尚存人世。
網路-謝晉元等八百壯士
7. 八佰是真實事件嗎
電影最讓人難過的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八佰》的真實歷史有多悲壯?各位,這個話題非常好。首先,它涉及到的是歷史類的話題,屬於社會熱點話題,比較接地氣,也比較能引起大夥兒的共鳴。其次,這個問題具有科普的性質。我們知道,作為文字工作者,其職責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闡述事實,澄清謬誤,引領社會輿論,起到為大眾發聲,為正義吶喊的作用;第二,文字工作者應該宣揚正確的價值導向,弘揚正能量。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文字工作者應該認識到,自己具有傳道、解惑的職責,為百姓做好科普工作,是我們的應盡職責。今天的話題,正是具有科普價值的,所以是個好問題。小編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最後的沖橋戰是不存在的,真實的歷史是在午夜,趁日軍防備鬆懈之時,用三挺機槍作掩護,打滅了敵軍的探照燈,全營400餘人有秩序地通過新垃圾橋撤入了租界,幾乎無傷亡。只看電影的話,會覺得異常慘烈,中國軍人最終活著過橋的應該沒幾個了。最讓人無語的是,電影中中國軍隊沖橋時,租界的英國士兵不知是何原因開槍射擊日軍的情節。導演和編劇想要表達什麼?是出於對中國軍人的尊敬,還是同情或者只是單純地渲染氣氛?真實的歷史是,謝晉元部進入租界後,立即被英軍收繳武器,送膠州路關押。綜上所述,《八佰》的真實歷史的確很悲壯,但與電視劇演的不一樣。
8. 管虎新上映電影《八佰》的真實歷史事件是什麼
《八佰》改編自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中,「八百壯士」誓死抵抗日軍的故事。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企圖在三個月之內佔領全中國,他們在「盧溝橋事變」之後,就將目標轉移到上海。
淞滬會戰就此爆發,只是在會戰中,中方節節潰敗,已無力再與日方斡旋便需要西撤以保存實力。留下來一個加強營掩護大部隊西撤,這個加強營便是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浴血奮戰的「八百壯士」。
留守四行倉庫的官兵只有423人,但謝晉元團長為了迷惑敵人,對外宣稱800人,他們要正面對抗的卻是五千到三萬的日軍。數十倍的兵力懸殊,讓這一場戰斗變成有去無回的困獸之斗,所有人都知道,這樣的對決如同蚍蜉撼樹,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在「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感召下,造就了一個又一個視死如歸的場面。
影片評價:
戰爭是冰冷和殘酷的,《八佰》中的「靜」凸顯了這樣的冰冷和殘酷。電影開篇用搖移的大全景方式勾勒了蘇州河北岸的「靜」,這是滿目瘡痍之地,沒有居民,只有殘破與荒涼。「靜」是《八佰》一面,由「靜」到「動」是更重要的一面,它既是戰爭的對抗與角力的「動態」,也是人物變化成長的弧光,更是主題精神的升騰的過程和姿態。
在槍火和刺刀帶來的慘烈聲響中,該片著力呈現了「八百壯士」阻擊日本侵略者進攻的幾個戰爭段落和側面,戰爭的殘酷性首先被傳達出來,與之交織的是帶有痛感的崇高性。
作為一部戰爭類型商業片,該片正視了戰爭的殘酷,與此同時,也不再採取以往戰爭片凸顯指揮軍官個體的智慧與英勇的策略,甚至淡化了謝晉元的領導,而是以群像的方式塑造出「有意味的普通個體」所組成的群體合力。
9. 電影《八佰》真實歷史是怎樣的
電影《八佰》歷史原型是1937年淞滬會戰時期,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歷史事件。
10. 《八佰》的歷史背景和原型是怎樣的
等了一年的《八佰》終於上映了,在影院看了提前一周的點映場,說是點映,排片滿滿的,不愧是華誼自家的出品,影片製作考究認真,可以說是自《集結號》以來最好的國產戰爭片。該片上映後,口碑也是非常不錯,豆瓣評分來到了8.1,可以說是一部精品之作。
回來查背景,知道這一幕是歷史史實,那位勇士叫陳樹生。散場回家路上,想到這一幕,又是熱淚盈眶,不禁停下來擦淚,心情久久未平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