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一首適合聲樂初學者考試的曲目
首先要適合自己。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優勢,根據自己的音質、音域、聲部和程度選擇曲目。切忌盲目追求大而難的作品。
據說前幾年有的學校在招生考試時,人為地把曲目分成幾個檔次,考生如果選擇高一檔次的曲目,不管是否適合,只要唱下來就能拿高分。而選擇低一檔次的曲目,無論唱得多麼完整也只能拿那個檔次的分數。這是非常錯誤的導向。每年報考專業院校考生的年齡大部分是17歲—20歲之間,學習聲樂的年限都在2—3年左右,聲樂技巧還處於初級階段,過早地演唱超出他們實際能力的曲目,只能暴露他們的毛病,同時加大考生的心理負擔和生理負擔,甚至會損害他們稚嫩的嗓音。
考試曲目的選擇要依據不同類型、不同風格、不同內容、大小搭配的原則。有些中外藝術歌曲各個聲部都可以演唱,考生可以按原調演唱,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聲部要求來移調演唱。
比如:《教我如何不想她》《祖國,慈祥的母親》《鄉音鄉情》《我懷著滿腔熱情》《愛情的喜悅》等。但是如果選擇歌劇的唱段,就必須遵從角色的要求,嚴格按照原調和聲部進行演唱。民族唱法的考生可以選擇不同類型、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曲目,美聲唱法的考生最好能准備1-2首外國作品。這樣可以多方位地展示考生的專業程度和音樂素質,也有利於考生的發揮。
拓展資料
初學聲樂者如何練習氣息
一、學習聲樂的條件 要學好聲樂,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即具有良好的音樂素質、掌握相應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有良好的嗓音條件。
1、音樂素質 音樂素質就是人在音樂方面 敏銳聽覺、鮮明的節奏感和良好的音樂感覺,就是我們常說的音準、節奏、樂感。一個人的音樂素質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的培養,而後天的因素是主要的。在音準、節奏和樂感方面有敏銳感覺的人,就具備了學習音樂的素質條件。
2、音樂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具有音樂素質的人要進一步學習音樂就必須學習音樂方面的基本技能和知識,音樂基本技能包括:視唱練耳、樂理知識、鍵盤樂器基礎。 視唱練耳是學習音樂的基礎,要准確的聽辨和視唱出音階、音程、節奏、旋律必須學習視唱練耳。 樂理也是學音樂的基礎,學好相應的樂理知識,才能唱准、唱好歌曲。 鍵盤樂器基礎:鍵盤樂器和樂理知識的學習是相輔相成的,有了一定的鍵盤基礎才能進行聽覺訓練和視唱練習。而發聲練習等都離不開鍵盤樂器。
3、嗓音條件: 一般人認為,學習歌唱必須要具有天然的好嗓子,這說法既有正確的一面,又有它的片面性、天然優美動聽的嗓子是學習歌唱的有利條件,但有好嗓子不一定就能學好聲樂,而許多成功的歌唱家在訓練前並未顯示天然優美的聲音。 歌唱同說話的生理條件是完全相同的,但若完全用說話的狀態來進行歌唱就不能體現歌唱的藝術特徵。因為語音發音是下意識的「自然」發音,而歌唱發聲是有意識的「非自然」發聲,運用科學的發聲方法有意識的鍛煉發聲器官,是可以從下意識地說話達到有意識的控制自如的歌唱發聲狀態的。因此,凡會說話的人,只要具備了一定的音樂素質,就可以學習歌唱。
二、如何學習聲樂 學習應該包含兩方面的內容:歌唱技能技巧的學習和聲樂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 1、聲樂基礎理論的學習 要具備一定的演唱能力,首先要懂得發聲的生理機制,如了解歌唱器官的構造,歌唱發聲的簡單原理,聲音的共鳴原理、共鳴腔的劃分、共鳴腔的運用和聲區的關系,運用共鳴的方法等。 另外,在進行歌唱技能技巧的訓練時,必須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呼吸的運用、了解呼吸的支點,常用的呼吸練習方法。學習識別聲音的性質、聲部的劃分,了解美聲、民族、通俗唱法特點及嗓音的保健等。 學習了解聲樂理論基礎,可使自己練習時不盲目,目標明確。另外,再看看別人的聲樂論著、聲樂方面的錄像、電視、錄音等,都會給自己帶來極大啟發,對歌唱練習時大有好處,使自己少走彎路。
2、跟聲樂教師學習 歌唱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僅憑聲樂理論和教學方面的文字資料去進行歌唱發聲方面的學習和訓練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文字很難准確表達歌唱技能技巧的內涵,加之個人生理條件、理解和領悟能力的差異,更增加了憑文字資料學習的困難。按書上說的方法練習發聲、歌唱,練習者本人無法判斷方法的准確性和聲音效果正確與否,這樣的練習不僅沒有效果,而且很可能導致錯誤的歌唱發音。因此,學習歌唱時,特別是初學階段,必須找經驗豐富的聲樂老師指導,按照老師的方法練習,並把自己練習中的體會、困難、收獲、感覺等如實地告訴老師,以便於老師根據你的個人特點,教給學生准確度高、收效快的練習方法。學習時應注意多用腦子,少用嗓子。
三、歌唱訓練內容 聲樂訓練有完整、科學、系統的訓練方法。它包括:
1、呼吸的訓練 歌唱呼吸是發聲的動力,是歌唱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呼吸方法來控制和運用氣息,就不可有優美悅耳的歌聲。一切聲音表演技巧都與呼吸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克拉克在《論呼吸》中主張:歌唱者第一件事就是學習適當的呼吸。普利斯曼在他的《喉頭生理學》中認為:呼吸是聲音的生命力。我國傳統聲樂論著中說:「氣者,音之師也。氣弱則音薄,氣濁則音滯,氣散則音竭。」也說明了中外古今的歌唱者都十分重視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學習呼吸,首先要了解呼吸的方法。呼吸的方法有三種:
(1)上胸式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用上胸控制呼吸的方法。它吸氣量少而淺,僅及肺上部,易造成喉頭與頸部周圍肌肉的緊張,發出逼緊、干癟、缺乏彈性的直聲。這類現象在初學者特別是業余歌唱者身上較為多見。這是一種需要糾正的、不好的呼吸方法。
(2)腹式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依靠軟肋擴張、小腹鼓起和收縮的呼吸方法。它吸氣比上胸式要深,但也有其局限性。由於吸氣過深,氣息往往不流暢,影響發聲的部位,中、低聲區音色沉悶,聲音缺乏靈活性,並出現音偏低的現象。
(3)胸腹式聯合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運用胸腔、橫膈膜與兩肋、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氣息的呼吸法。這種呼吸法是近代中外聲樂界公認而普遍採用的科學的、合乎生理機制規律的呼吸方法,這種呼吸方法有許多優點。它控制氣息的能力強,呼氣均勻、有節制,能儲存較多的氣,有明顯的呼吸支點,使音域擴大,並使高、中、低三個聲區協調統一。
懂得了呼吸方法還不行,還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練習才能達到歌唱時運用自如。現在常用的有兩種練習方法。 快吸慢呼:這種呼吸法,是歌唱時最常用的一種。應該經常練習。具體作法是:急速吸氣,略停頓後,緩緩呼出。可以這樣體會:想像一位久別的很要好的朋友,突然出現在你面前,你驚奇地倒抽一口氣,幾乎喊叫出來,就停止在這種狀態上。幾秒後,彷彿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將小腹向後推壓,感到小腹在與這股外來力量的對抗中,氣息緩緩呼出。這時橫膈膜有力地起著支持作用。 慢吸慢呼:緩緩將氣吸入,略停頓後再緩緩呼出。可以這樣體會:當你收到一束你喜愛的鮮花,你高興地在聞花的芳香,這時你會發覺你的胸廓自然地而不是人為地向前、向上抬起,而肋肌、包括腰部,同時向四周擴張,保持這樣狀態,僅將腹部橫膈膜以下的肌肉群放鬆、送氣。送氣時想到吹蠟燭,將燃著的燭光吹倒,但不吹滅,就這樣,保持燭光不升起來也不滅掉,保持時間長一點,然後再換氣。要達到這個要求,吸氣一定要聞花時一樣自然、平靜、柔和。呼氣時一定要均勻,有節制。同樣,如果要練慢吸快呼,那你就緩緩吸一口氣後,一下子把蠟燭吹滅。
2、發聲練習 發聲練習是用於訓練聲樂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簡單的練習。實際上是把構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簡單的動機或樂句提練出來配以單純的母音或音節,在適當的音域內作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動反復練唱。進行發聲練習的方法和步驟各式各樣,派別頗多。但是,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步驟,都是達到以下目的:
(1)有意識地運用氣息發聲,逐步做到橫膈膜控制呼吸。
(2)形成正確的喉頭位置,解放喉頭,穩定喉部器官,使聲帶運動與呼吸密切配合,調整適度,在唱高、中、低、強弱不同的音符時,都有較為理想的聲音效果。
(3)訓練調節共鳴腔體的方法,適當擴張可調節形狀的共鳴器官--咽腔、口腔、喉腔。運用不能調整形狀的共鳴器官--頭腔和胸腔,通過共鳴腔體的調節與運用,增大音量,美化音色。
(4)呼吸、喉頭(聲帶)、共鳴器官密切配合,協調運動地發聲,做到聲區統一,富於力度和音色變化。 另外,發聲練習時應選擇適當的母音。開始進行發聲練習時在a e i o u u六個母音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全部均衡的唱好,這就要在老師的幫助下從發音最自然、動聽的母音開始練習,這樣,就較容易調整母音著力部位和協調音波在共鳴器中的作用。練好最方便自然的母音後,逐步調整,帶動其它母音,發聲練習的進展就會快得多。 發聲練習最初以自然聲區為基礎,逐步拓寬到中聲區的音域。在練好中聲區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音域,達到聲部應有的聲音特色和音域。
3、歌唱語言 歌唱語言是聲樂訓練中的重要部分。 歌唱,就是將音樂化的人聲與語言相結合,進一步表情達意的一種音樂表現形式,歌唱語言能直接揭示歌曲的文學內容和思想內容,能突出作品風格,能直接按展示歌曲圖像和意境。 歌唱語言總的要求是:聲母准確又靈巧,韻母形態保持好,自然適時來歸韻,陰陽上去要記牢。輕重緩急須分清,語氣語勢處理好。 字頭必須咬准,但又不能咬死。當字頭咬住後,應當自然及時地過渡到字腹。字腹吐清後,應當適時地收聲歸韻,一定要注意三者銜接,過渡自然、順暢,成為一個整體。另外,拼音要唱准,如「l」和「n」,「平舌」和「翹舌」,「f」和「h」,「前鼻韻」和「後鼻韻」要區別開,聲調准確。 歌唱語言必須同歌唱的呼吸、發聲、共鳴緊密結合融為一體。歌唱語言必須同靈活多變的呼吸、通暢的聲音貫通的共鳴協調起來,才能收到聲情並茂、感人至深的效果。四、勤學、苦練、多動腦是學好聲樂的關鍵 學習聲樂時要在老師面授時認真學習、思考、體會,並作好筆記
拓展資料
聲樂,是指用人聲演唱的音樂形式。聲樂是以人的聲帶為主,配合口腔、舌頭、鼻腔作用於氣息,發出的悅耳的、連續性、有節奏的聲音。按音域的高低和音色的差異,可以分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每一種人聲的音域,大約為二個八度。
聲樂包括: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2006年中國又出現了原生態唱法。通常聲樂指美聲唱法。
分類
男高音
男高音是男聲的最高聲部,音域通常從中央c即小一字組的c到小字三組的c 。按音色的特點可分為抒情和戲劇二類。抒情男高音也象抒情女高音一樣明朗而富於詩意,擅於演唱歌唱性的曲調。戲劇男高音的音色強勁有力,富於英雄氣概。擅於表現強烈的感情。柴可夫斯基的歌劇《黑桃皇後》中的男主人公格爾曼,就是典型的戲劇男高音。
男中音
男中音的音域和音色介乎男高音和男低音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兼有兩者的特色。音域一般從小字組的降A到小字二組的降a 。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河頌》,就是著名的男中音獨唱曲。這首歌以寬厚的曲調,雄渾的氣魄,展現了一幅氣象萬千的黃河的壯麗圖景,它象徵著我們民族偉大而崇高的精神。
男低音
男低音是男聲的最低音。音域通常從小字組的e到小字二組的e 。按音色的特點還可細分為抒情男低音和深厚男低音等。男低音的音色深沉渾厚,擅於表現庄嚴雄偉和蒼勁沉著的感情。馬可等作曲的歌劇《白毛女》中的楊白勞就是男低音,濃重的歌聲傾訴出心頭的滿腔悲憤。
女高音
女高音的音域通常是從中央c即小字一組的c到小字三組的c 。演唱女高音的歌手,由於音色、音域和演唱技巧的差別,又可以分為抒情、花腔和戲劇三類。抒情女高音的聲音寬廣而清朗,擅於演唱歌唱性的曲調,抒發富於詩意的和內在的感情,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河怨》就是一首抒情女高音獨唱曲。花腔女高音的音域比一般女高音還要高。聲音輕巧靈活,色彩豐富,性質與長笛相似,擅於演唱快速的音階、頓音和裝飾性的華麗曲調,表現歡樂的、熱烈的情緒或抒發胸中的理想。如義大利作曲家貝內狄克特的聲樂變奏曲《威尼斯狂歡節》就是由花腔女高音獨唱。戲劇女高音的聲音堅強有力,能夠表現強烈的、激動的、復雜的情緒,擅於演唱戲劇性的喧敘調。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的歌劇《阿伊達》有第一幕第一場中的《勝利歸來》就是一首典型的戲劇。
女中音
女中音的音域和音色都在女高音和女低音之間。音域通常從中央c下面小字組的a到小字二組的a 。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歌劇《卡門》中的女主角卡門是一個放盪、潑辣的吉普賽女郎,運用女中音演唱恰好表現了卡門的野性。
由於角色有限,而且這一音區較接近語音,難以形成鮮明的特色。換言之,如果沒有劇情的需要,這種真正的女中音是難以得到發揮的,所以真正優秀的女中音相當稀少。比較著名的女中音角色是:瓦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大地之母艾爾達和聖桑的歌劇《桑松與達麗拉》(1872)。聖桑一生作了13出歌劇,《桑松與達麗拉》是以女中音為主角罕見的歌劇之一,也是聖桑的代表作。桑松的故事記載於舊約聖經,取古代以色列人的英雄桑松為題材。故事敘述了以色列的老百姓遭受腓力斯人的蹂躪和壓迫,英雄參孫號召民眾反抗。腓力斯人以妖艷的女祭司達麗拉色誘,妖女達麗拉探明桑松之所以擁有神力,是由於上帝耶和華賜給他的長發,於是趁其熟睡時把他的長發剃光,就這樣桑松做了腓力斯人的俘虜。他們剜去桑松的雙眼,每日勞役。桑松求告上帝耶和華並又一次得到了神力的幫助,推倒神殿大柱,三千徘力斯人與他同歸於盡,我國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有關牧村、劉子琪、 德德瑪、吳玫玫、羅天嬋、梁寧等。
女低音
女低音是女聲中最低的聲部,音域通常從中央c下面小字組的f到小字二組的f 。音色不如女高音明亮,但比較豐滿堅實。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第一幕第一場的《奧爾伽的敘詠調》就是由女低音獨唱。
18世紀末—19世紀的前半期是女低音的黃金時代。韋伯《奧伯龍》中的國王侍從、羅西尼《湖上美人》中的馬爾科姆等,均出色發揮了這一聲部的聲音特色。女低音還可以演書童或少年,如唐尼采蒂《夏摩尼的琳達》中的彼羅托,《路克萊莎·波其亞》中的奧西尼等。除了羅西尼的《灰姑娘》中的辛德瑞拉《賽米拉密德》中的阿薩斯等角色之外,女低音的形象又常與盪婦、懶婆娘、老年婦女等聯系在一起。例如彭奇埃利《歡樂的歌女》中肓眼母親拉傑卡、瓦格納《羅恩格林》中的女巫敖德路特等。
還有格林卡的《伊凡·蘇薩寧》(1836)中蘇薩寧的養子瓦尼亞由女低音演員扮演。他為挽救新立沙皇羅曼諾夫的生命,連夜趕路報訊,竟使坐騎急奔斃命。這里,瓦尼亞的女低音演唱頗為動人,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❷ 這個插曲叫什麼名字的
由劉若英執導、張一白監制,井柏然、周冬雨和田壯壯主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正在熱映。影片自4月28日公映起,就接連突破記錄。截至目前,電影連續13日蟬聯單日票房冠軍,票房將近13億,導演劉若英成為十億俱樂部唯一女導演。5月10日,片方發布了電影插曲《平凡故事》MV。《平凡故事》由知名音樂人李宗盛作詞、李劍青作曲並演唱。
從田馥甄演唱的電影插曲《愛了很久的朋友》,到陳奕迅演唱的電影主題曲《我們》,再到五月天演唱的電影片名陪肆曲《後來的我們》、萬人大合唱致敬曲《後來2018》,直到現在李劍青演唱的插曲《平凡故事》。電影《後來的我們》用平凡又真摯的感情故事輔佐以音樂的情感力量一次又一次的敲擊著我們內心中不敢直面的那一部分。
《平凡故事》在電影《後來的我們》中作為插曲出現。從「後來的家」視頻特輯到「異鄉過客」漂泊版海報,再到今日發布的電影插曲MV,影片不僅聚焦了社會現狀,更體現了社會情感,意義情感濃厚。《後來的我們》還在繼續。
李劍青用清脆悠揚空靈的嗓音搭配MV畫面,唱出了每一個漂泊在外的「林見清」與「方小曉」的心酸。「誰又把我冰的西瓜吃了」,MV中林見清在合租屋裡共用的冰箱前喊道。連一個冰箱都要和別人共享,連自己的一塊西瓜都保護不了,影片用戲謔的方式展現出漂泊在外的遊子的無奈與不易,導演劉若英也曾表示自己想拍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一個我或你都能從中找到自己影子的故事。
李劍青《平凡故事》唱出漂泊遊子情
每一個平凡故事中的「林見清」與「方小曉」 讓漂泊也不平凡
以素人的「後來的家」開始,到「異鄉過客」的漂泊百態,再到李劍青《平凡故事》唱出我們的漂泊。「有誰啊,也在這里,讓這首歌也感動你,當你孤身某個街區」每一個住過的家,讓漂泊也有驛站、每一個合租屋裡的你,讓漂泊也不孤單、每一個平凡故事中的你,讓漂泊也不平凡。片方發布的3款「漂泊」主題物料,不僅表現出電影中的愛情親情,更是聚焦了現實生活中漂泊者的社會情感,引發社會討論和人們的深思。
見清為了自己的夢想在大城市漂泊,小曉也為了自己的事業在努力打拚。為了節省一頓飯錢,一份車錢。從象牙塔到社會,我們都曾為了自己所謂的面子而放下許多豪言壯語,而現實又總會給你很多反擊,電影里的主角在各自成長著,而觀眾也在隨著他們成長。這些真實發生在大家身邊的故事,就是電影《後來的我們》。如同插曲MV中最後打出的字幕一樣:《後來的我們》還在繼續。雖然只是一個平凡的故事而已,但我們的「漂泊」也仍在繼續。
正是這些真實動人的情感,《後來的我們》才可以在五一檔突破多項紀錄,創造多個第一。電影《後來的我們》自4月28日上映後,貓眼想看人數破記錄高達91.1萬,成為華語電影第一;首日預售票房突破1億,成為了唯一首日預售破億的愛情片,進入影史預售票房前十;目前票房已運枯經將近13億,導演劉若英也成為華語十億俱樂部唯一女導演,自上映起已經連續13天蟬聯單日票房冠軍,排片佔比、票房佔比、場均人次均為同檔期第一。
《後來的我們》由劉若英執導、張一白監制,井柏然、周冬雨和田壯壯主演,上海拾谷影業有限公司、霍爾果斯英兒電影有限公司、天津貓眼微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北京花花朵朵文化有限公司出品。攝影指導李屏賓;編劇袁媛、何昕明、潘彧、安巍、劉若英;美術指導翟韜;聲音指導杜篤之、吳書瑤;造型指導吳里璐;原創音樂陳建騏;剪輯指導廖慶松、孔勁蕾。影片正在全國各大院線火熱上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