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賈樟柯|來自山西的「普通」電影人小賈
摘 要: 他對小人物的命運關懷,常常折射出對整個時代的思考。朴實無華的畫面傳遞出電影背後深邃而清澈的精神世界。賈樟柯,從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到開羅國際電影節傑出藝術成就獎,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從年少時拚命地逃離故鄉到如今重返故鄉,他的電影,在拍著家鄉—山西人面孔的同時,也在記錄整個時代的變革,構築著自己獨特的電影世界。
山西人的故事——《江湖兒女》
2018年我的作品《江湖兒女》——故事從2001年的大同講起,一對男女從山西一直到了三峽,從三峽去了新疆。當他們人到中年的時候,又回到了故鄉。寫完之後我嚇了一跳,就像我這些年的經歷一樣:從山西出發,一點一點地往外走,人會感覺自己越來越渺小,但同時又越來越堅硬,不知不覺我把自己的這樣一個感受寫到了這個劇本裡面,於是就有了《江湖兒女》這部電影。
回顧賈樟柯的電影,幾乎每一部電影里都有山西人的影子。賈樟柯開玩笑說:「因為山西人長的太漂亮了,所以我特別想拍山西人的面孔。」在山西生活了23年,山西既教給賈樟柯幾乎所有的東西,也建立起了他自己全部的情感世界。
山西人——難忘的普通人
山西人成了賈樟柯電影里經常出現的人物形象,這與賈樟柯自身的經歷有著很大的關系。賈樟柯拍的都是山西人中的普通人,有路邊擺攤的小商販,也有外出務工的農民工。這些山西人都是普通人,卻都是令人難忘的人。
賈樟柯從小是奶媽帶大的。奶媽靠在長途汽車站賣茶水,兩分錢,三分錢一杯,以養活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奶媽的女兒在林場工作,每到周六,奶媽就會帶著他坐在炕頭上,一起等待姐姐回家。賈樟柯說:「我們就這樣猜想一個親人,一步一步,怎麼樣在這樣一個大風的下午到家。那時候,人和人的距離不會被手機拉得這么近,但是會把思念拉得很近很緊。」
賈樟柯花費了近十年的時間才考上大學,他堅持沒有放棄是因為他說:「像我奶媽那樣,擺一個茶水攤可以養一個家,我不可以養我自己嗎?我覺得沒有什麼生活,是我不可以過的,沒有什麼是我不可以去冒險,因為在我們這樣的人的詞典里沒有失敗。」
山西城——電影夢的起點
山西人是賈樟柯電影里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山西城自然也是他電影中經常出現的城市之一。對於賈樟柯而言,山西是家鄉,也是成就他電影夢的起點。
在山西生活了23年的賈樟柯回憶在山西城生活的日子時說道:「小時候覺得縣城非常的大,當你懂得騎自行車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小時候印象中那麼大,一個縣城其實就十分鍾的路程,那慢慢的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想像。」
我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賈樟柯的電影藝術也來自於生活之中。初中的時候,賈樟柯所在的那個縣城開始有了錄像廳,播放的大多都是香港武打片。賈樟柯說:「在那個錄像廳了,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黃土地》,看了差不多五分鍾我就開始淚流滿面。那個電影幾乎沒有對白,但電影里反映的一望無際的黃土地和裡面穿的黑棉衣的黃土地上的人。這讓我堅定了做電影的決心,因為電影里的場景就是我的生活。」
山西情——熟悉的親人情
電影事業越做越紅火的賈樟柯幾乎沒有時間再回到山西,更別說是與以前的同學、朋友們保持頻繁的聯系了。那時候,山西同學們的同學會與婚禮等,他幾乎沒有參加過。他自己用「曾經年少愛追夢,一心只想往前飛」這句歌詞來形容那時候的自己。
就這樣,賈樟柯逐漸與山西的「人」斷了聯系,直到他的父親去世,他才意識到,與山西的同學與朋友間的那種情誼,不僅是友情,更是一種親情。
2006年,賈樟柯的父親去世。寒冷的夜晚,賈樟柯要為自己的父親守靈。晚上,陪他整夜整夜坐著的是他那些小時候的朋友,他們很自然,很從容,眼神與動作之中看不出一點畏懼與害怕。賈樟柯有一次說道:「他們是陪我面對生死的人,別人比不了。」也是那一次,讓他開始重新思考自己與他們之間的關系,開始重新定位自己與家鄉山西的關系。在思考了許久之後,他選擇回去,回到山西,回到親人間去……2015年,賈樟柯回到故鄉山西,並在山西開始了他電影事業的又一個階段。
結 語
對賈樟柯來說,故鄉山西是電影夢開始的地方;是不管離開多久,親情都在的地方;是走多遠,走多快,都會回頭看的地方……故鄉既可以容納我們的身體,還可以承載我們的精神與靈魂。在這個「快餐」時代,許多人都追求速度與數量,自以為在「前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殊不知自己離「前方」可能越來越遠。學會讓自己「靜」下來,回頭看一看,看似走得很慢的你,也許是走得最快最穩的那個。
⑵ 中國叫好又叫座的文藝片都有哪些
《日照重慶》
導演:王小帥
上榜理由:商業轉型,欠缺火候
《日照重慶》這部影片是王小帥繼《左右》之後有一部力作,上一部作品《左右》或許不為人知,但是就是這么一部叫好不叫座的電影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的銀熊獎,也不得不承認這種「叫好不叫座」的電影成為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怪圈。而這部反映一個另類家庭中父親與兒子之間的關系的影片或許也會帶來這樣的境地,但是這部影片已經殺入了戛納電影的主競賽單元也不難看出這部作品的深刻內涵。
《三峽好人》
導演:賈樟柯
上榜理由:票房不等同於藝術
賈樟柯是中國電影導演裡面為數不多的以冷靜客觀的鏡頭來展現現實生活為主要的導演了。不過也正是他的這種追求現實主義風格的電影在世界華語片中獨樹一幟,從而也博得了一部分人的贊賞。之前的《小武》《站台》都在國外的各大電影節獲得了不小的獎項,但是在國內的處境又有點尷尬,票房慘淡不說有的就根本沒有機會上映。
《劍雨》
導演:蘇照彬
上榜理由:品質電影,演員欠佳
這部影片出自台灣導演蘇照彬之手,使得這部影片夾雜了台灣武俠傳統的一點文藝氣息,又有了一種後現代文化中的冷幽默。在這個特效充斥的電影環境里,像這種單純的武俠片已經不太多見了,影片中那種行雲流水般的劍術很好的闡釋出了中國古代俠義的存在。 作為一部武俠電影,豐富而飽滿的人物塑造以及繼承優良傳統的武打風格都讓這部影片有著較高的藝術水平,作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影類型,它與美國的西部片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
《吳清源》
導演:田壯壯
上榜理由:藝術作品與大眾口味的矛盾
對於第五代導演之一的田壯壯來說,他是第五代導演中不怎麼如意的一個。看著同班張藝謀等人有如此大的成就或許在他心裡也不好受,作為一個在中國不賣座的導演來說其電影的藝術價值還是相當高的。而且其藝術性遠遠要高於張藝謀後期的大製作影片,當年的《盜馬賊》也是第五代導演中最具電影內涵的影片,無論是鏡頭風格還是藝術特性都成為了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作。
《圖雅的婚事》
導演:王安全
上榜理由:文藝片的宿命
《圖雅的婚事》是一部很好的故事片,之所以把他歸類為故事片就是想證明他其中所帶給我們的深刻內涵是這部影片的靈魂所在。影片中所涉及到的婚姻問題,這種東方的婚姻與西方的婚姻最大的不同就是家庭生活中的情感、倫理、親緣等抽象意義上的東西。而且在中國這種婚姻不是建立在法律形式之上的,而是建立在一種宗法制度和家庭倫理觀念建立起來的。
《月滿軒尼詩》……
⑶ 賈樟柯三部曲哪三部
1.《小武》
《小武》是賈樟柯編劇並執導的獨立製片劇情電影,該片講述了生活在中部某小縣城的梁小武在接連失去友情、愛情和親情後最終失去自由,成為囚徒的過程。
2.《站台》
《站台》是由賈樟柯編導的劇情片,該片講述了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初,汾陽縣文工團的一群年輕人在社會變革浪潮中由「尋找」到「回歸」的成長故事。2000年,該片獲得第57節威尼斯電影節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
3.《任逍遙》
《任逍遙》是由賈樟柯執導並編劇,該片是賈樟柯《故鄉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講述了兩個少年為擺脫無盡的無聊也為了給自己定位而出去搶劫銀行的故事。
人物簡介
賈樟柯(Jia Zhangke),1970年5月24日出生於山西省呂梁市汾陽市,華語影視導演、編劇、製片人、演員、作家,上海大學溫哥華電影學院院長,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