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當年的催淚彈,今天還會讓你哭嗎
平生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看的是《血戰台兒庄》,鎮里組織的,沒花錢。
平生第二次走進電影院看的是《媽媽再愛我一次》,學校組織的,沒花錢,只留下了眼淚。
如果你還記得《媽媽再愛我一次》這部電影,那咱們就有的聊了。
一、很普通的苦情倫理片
當年大陸電視台引進的各種港台電視劇總是風格迥異,來自香港的基本上就是打打殺殺、江湖恩仇,比方說《上海灘》《鱷魚潭》《射鵰英雄傳》什麼的。來自台灣省的則基本上以家庭倫理片為主,比如《星星知我心》《昨夜星辰》之類的。
當年台灣省影視劇可能受到瓊瑤影響太深,倫理片特別多,在這種背景下《媽媽再愛我一次》就顯得很普通了。
這部電影的劇情確實相當簡單且充滿套路:
富家子林國榮和私生女身份的黃秋霞熱戀,黃秋霞懷上了孩子,但林國榮母親不能接受黃秋霞的身份,黃秀霞懷離開林國榮後隱居生下兒子林志強。
林志強慢慢長大,和母親黃秋霞相依為命,生活簡單而快樂。而林國榮的富家老婆卻無法生育。林國榮母親偶然得知林志強的存在,在恩威並施之下,黃秋霞被迫將兒子送回林國榮家。
林志強思念母親兩次逃跑,黃秋霞找到兒子後太過激動摔下台階,之後黃秋霞患上精神分裂並失蹤。
18年後,長大成才的林志強在一家精神病院找到了母親,在兒子哼唱的《世上只有媽媽好》歌聲中,黃秋霞恢復記憶和兒子相認。
老實說,這個故事的套路在台灣省影壇幾乎毫無新意,影片製作成本很低,也沒請有票房號召力的影星加盟,幾乎沒有多大的賣點,因此該片在台灣省公映時票房慘淡,排片幾天後就遭下架處理,正常情況下,這種電影就算發行錄像帶也很難有起色。
由於《媽媽再愛我一次》火了,這個句式也成了日後影視行業「套娃」的目標之一,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類似名字的影視劇,比如《奶奶再愛我一次》、《爸爸再愛我一次》、《新媽媽再愛我一次》、《老師再愛我一次》和《媽媽再多愛我一次》,唉,一言難盡呢。
當然,《媽媽再愛我一次》還帶火了一首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從此之後在大陸流行起來至今未衰。
不過,這首歌並不是該片原創,其最早出自1960年胡蝶和蕭芳芳主演的電影《苦兒流浪記》。
另外,咱們現在流行的《世上只有媽媽好》只是修改版的,原版更長一些,筆者文章的最後貼上《世上只有媽媽好》的原版歌詞,讀者朋友們一起回顧一下吧: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沒有媽媽最苦惱,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裡找?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不知道。要是他知道,夢里也會笑。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不知道。要是他知道,夢里也會笑
B. 日本電影,女主角誘惑男同學,然後把他帶去聚會,被老男人侵犯,這電影叫什麼名字
是《天使之戀》。劇情簡介:性格獨立、長相可愛的女高中生小澤理央內心有著無法抹去的陰影,14歲那年她因遭強暴懷孕並被母親逼著流產。由於這段慘痛的過去,她變得無法相信任何人,只對金錢感興趣而且從來不和對自己沒用的人交往。
在17歲生日那天,理央為換送錯的照片邂逅了曾與她有過一面之緣的35歲的大學講師小澤光輝,理央因這個男人的相片而莫名心動,由此墜入了愛河。去聽他的課、請他給她補習歷史 ,雖然老師漸漸地發現自己也愛理央,但是他卻已得了癌症,無法接受她的愛。
(2)我與同學換母倫理電影擴展閱讀
《天使之戀》是根據同名日本手機小說改編的愛情電影,由寒竹百合執導,佐佐木希、谷原章介擔任主演。14歲那年,美麗可愛的女主人公小澤理央因遭強暴而成為墮落女孩,一個意外讓她結識了身患重疾的大學教師小澤光輝,這對相差十八歲的男女由此展開棚沒一場改變人生的戀愛。
佐佐木希和谷原章介演的《鏈扒納天使之戀》。高挑明艷的高中女生小澤理央因為拿錯相片而偶然結識了在大學教歷史的光輝,並對其一見鍾情。在認識彼此之前,理央是一個放縱自我的援交少女,光輝是患上腦瘤,所剩時日不多的木訥的大學歷史老師。然而在與彼此接觸、親近的過程中,兩個人都在被彼此慢慢改變著。
佐佐木希在2006年成為全日本女子高中生制服比賽最高獎得主。2010年,佐佐木希被評為「最美麗面孔日本美女」,並且多次入選「全球100張最美面孔」。顏值爆表的佐佐木希在2009年拍攝了一部名為《天使之戀》的電影,這部電影也是純愛片中的經典之作,想必這部電影超多日飯都已經看過了。
C. 七日韓影推薦 | 那些我喜歡的韓國電影(第二彈)
寫在開頭:
【七日韓影推薦】第一彈一出,沒想到有這么多朋友喜歡~~趁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繼續推薦。最近國產電影勢頭正猛,大家去電影院看過良心國漫和電影後不妨回來換個口味。老樣子,裡面都會是我自己看過的,個人覺得不錯的和大家推薦的,沒有排序,沒有分類,不保證有多少彈,反正湊夠七天晚上看的,就來一發~~歡迎大家多多推薦!
PS,第一彈鏈接: 七日韓影推薦 | 那些我喜歡的韓國電影(第一彈)
官方簡介 :是一部講述父愛親情的故事,智障人士含冤進入教導所7號房,這里關押的有黑幫老大、詐騙犯等因各種各樣罪名進入教導所的犯人們,而龍九的加入卻成為一個例外,7號房的犯人們要幫助他將女兒帶進外部人禁止的教導所中。片中一眾男演員年齡加起來超過200歲,但卻因可愛女兒葛素媛的加入而變得父愛滿滿。
徐徐言之 :一開始就想推薦了,但因為寫第一彈的當晚准備再看一遍,於是先賣了個關子。大家之前推薦的最多的也是這個,便當仁不讓第一個。看第一遍和看第二遍的感受總是不同的。看第一遍的時候,為龍九的冤屈難過,為父女的互動開心,為藝勝的可愛喜不自勝,為七號房犯人和科長的義氣感動……看第二遍的時候,更加關注每個人物感情的變化,無須多說。這部電影更像一個童話,冰冷監獄背景下,歡笑和淚水被賦予了更加深刻的意義。「一個人都沒有對你說對不起,你到底有什麼對不起他們的」,科長在法院說的話成為淚點奇葩的我最大的淚點。龍九哪怕在死前也以「對不起」哀求這個世界,若干年後,藝勝才在法庭上代表正義「原諒」了偉大的父親。
官方簡介 :雖然因錯手殺死丈夫而入獄,但幸好貞惠仍能保住懷中骨肉,亦因為這個在獄中誕生的「天之驕子」,這個女子監獄從此充滿了歡樂笑聲。其實無論是殺人重犯還是幫會大家姐,每個女囚都背負著悲傷的過去……因此貞惠決心要組織一隊監獄合唱團;即使大家的外形各種各樣,自己又嚴重五音不全,但各人都努力合唱出最真誠的歌聲去治療彼此的創傷,並為將被送去寄養家庭的孩子送上最後的祝福。
徐徐言之 :同樣是監獄背景和一個天使般的孩子作為「禮物」,《和聲》和《七號房的禮物》側重點卻是不同。《和聲》沒有含冤的悲涼,沒有官僚的冷酷,她將更多筆墨傾注在女犯人的內心情感和家人關繫上。貞慧為了全力保住腹中的小生命奮力抵抗丈夫的暴力殺人,入獄後面臨與孩子的分離;文玉因無法忍受背叛,殺害了丈夫,不被女兒理解,當死刑恢復,在歌聲中走向死亡,讓人深思;宥美將把那個對自己性侵犯的繼父殺死,從此封閉內心,躲避母親,遠離人群……幾乎每個人都有著不為人知的心酸故事。
官方簡介 :《狼少年》主要講述了一個體溫46度、血型不明、極度危險的狼男孩流落民間,從與一位女子奇妙相遇到被迫分離的浪漫凄美故事。狼在流浪過程中與內心孤獨的女子順頤偶然結識,彼此相遇並一同生活,兩人之間開啟了荒涼奇妙的愛情萌動之旅。
徐徐言之 :顏值擔當。宋仲基朴寶英主演,就算是那個唯一的壞人也是曾演過《請回答1994》的七封男神劉延錫。前半段溫馨,可以又名《少女的萌寵養成記》,哲秀一點一點融入人類社會,與女主甜甜互動。然而哲秀的純真不能被這個世界所容忍,偏見,殘忍,一步步把哲秀逼到絕路。這也是後半段催淚的關鍵。哲秀學會的第一句話就是「不要走」,卻迎來了被世界拋棄的命運。狼啊一輩子只會認定一個人,會一直一直等下去。
官方簡介 :電影講述的是在韓國的一個小鎮上,出現了一系列的連環殺人案,被害人都是年輕女子。小鎮警察和從漢城調來的蘇警察共同辦案。小鎮警察作風粗暴,刑訊逼供,幾次將犯罪嫌疑人屈打成招。漢城來的警察冷靜觀察和分析,幾次排除了嫌疑。但是,被害人還是在一個個雨夜神秘而殘忍的被殺害。小鎮警察和漢城警察的神經都到了崩潰的邊緣。當他們抓到一個所有特徵都極其符合的嫌疑人時,從美國傳真來的鑒定報告卻否定了他們的判斷。該片取材20世紀於80年代中後期令韓國社會陷入一片恐慌的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
徐徐言之 :華城連環殺人案至今未破,刑事訴訟期也已經過去,題材似乎變成了各個影視的熱門,似乎《岬童夷》也是以此為原形。可是,卻獨獨對《殺人回憶》難以忘懷。看第一遍的時候總在猜究竟誰是兇手,對每個「貌似嫌疑人」進行有罪推定,甚至影片結束後還在和朋友討論,誰更可能是兇手。但看第二遍第三遍(真的值得反復看)的時候,某一瞬突然找到了真凶。真凶是冷漠的民眾,真凶是草包的警察,真凶是落後的司法體系,真凶是全部人有罪推定的心態……
官方簡介 :守寡多年的母親 ,一直與獨子同住,兒子是個溫順不多話的人。一天,城裡發生了嚴重的謀殺案。可憐的兒子不知道為何成了頭號的嫌疑犯。警方其實沒有證據,但是妄下結論懷疑兒子是殺人犯。另一方面,兒子也沒有證據證明自己是清白的。急於要將案件了結的警方,不認為這樣草率調查案件有任何問題,並很快將兒子拘捕。辯方的律師即無能又不可靠,兒子看來難逃定罪的命運,在別無選擇下,母親被逼自己展開調查 ,以證明兒子的清白……
徐徐言之 :乍看標題可能以為是溫馨的倫理片,然而全劇都是母親瘦弱的身軀扛起查案重任的場景。乍看簡介可能以為是母親歷盡千辛萬苦幫無辜的兒子洗脫冤屈的故事,然而很可惜,又猜錯了……之前聽過一句俗語「溺愛讓人變態」,我想,這樣畸形的愛不僅讓孩子變得畸形,母親自己也在一日一日的自我麻痹中走向深淵。不知那可以讓人忘憂的穴道是不是真的能讓人忘掉罪惡?
官方簡介 :該片講述的是曾經是中學「七公主」sunny小團體成員,25年後為人婦為人母時再次重逢相聚,尋找屬於那個時代的青春記憶的故事。轉學生娜美在開始新學校的第一天受到一群學生欺負,而幫助她的是一群女孩:擅長於打架的春花,迫切希望割雙眼皮的江美,很會罵人的真熙,文學少女金玉,夢想有一天成為韓國小姐的福熙和總是很傲慢的秀智。娜美迅速的成為了這群少女團隊的一部分。「sunny」說,她們要永遠在一起……
徐徐言之 :雙線交替的手法,一環一環展現中年女人們曾經的友情和青春。想起那句話,每一個看似滄桑的人都曾有過一段鮮衣怒馬的好時光。可能娜美她們的友情和價值觀與我們所理解的不同,但不妨礙她們感情的綻放。說點題外話,這部戲最吸引我的反而是演員,沈恩京,姜素拉,南寶拉等等,她們所演過的韓劇或韓影都曾在我記憶里留下深刻印象,有興趣的可以深入交流~
官方簡介 :在大學建築學概論課堂上相 識的一對男女在多年後以建築師和客戶的身份重逢,故事以插敘的方式回溯了兩人的初戀。同是大學建築學概論課學生的勝珉和舒妍在課堂上相識並互生情愫,不過這一段感情卻因前者誤解而終止。在15年後的某天,已變身為建築師的勝珉偶遇到一位讓他目光停留已久的客戶,她正是那個讓他難以忘懷的舒妍,二人重拾過往的回憶一邊微笑,這份感情是否能跨越時間延續?
徐徐言之 :不知道多少人乍聽這個電影名的時候以為是建築學的專業知識紀錄片而錯過了這樣一部純愛電影。導演說,愛情和建築之間存在很微妙的關聯,二者都是從零到有,通過精心設計和搭建才能成就一個「家」,建築成就的是住所,愛情成就的則是精神港灣。很久之前看的這部電影了,只記得韓佳人的心思在當時看來有點出乎意料,而看完整部電影才懂得,無關對錯,只是愛了。
搜了一下好像網上類似韓影推薦挺多的,那我以後盡量多點個人風格,就醬。
以上。
未完待續。
D. 求美國麗人的電影片段評論
這片讓美國中年人看應該會有一些共鳴,有很多深意,很不錯的片子。
《AmericanBeauty》國內翻譯成《美國美人》,看的DVD是台灣版的,叫做《美國心,玫瑰情》,聽起來像個溫情脈脈的愛情劇。要是僅僅從字面上來翻譯,應該叫做《美國的美麗》才對,雖然影片里有「美人」也有「玫瑰」幻想,可是從一部黑色喜劇的角度來定義這片子,《美國的美麗》才更能顯出味道來,美國的美麗,美國什麼的美麗,美國美麗的什麼……就像電影中那些幽默又令人心酸的鏡頭,反諷一下下。
薩姆·門德斯的才華讓我折服,電影中每個出場的人物不論戲份的多少都被刻畫的有血有肉,在一個以街道為圓心的放射狀空間中講述了許多故事。這部片子一直被定位成「中年危機」的描述,我卻還看到了「青春期危機」「性格危機」「交流危機」「平淡危機」「信任危機」……究竟是「美國的美麗」還是「美國的危機」??而這充滿了「危機」的社會又何止僅僅是在「美國」呢。
無數個自己和別人,無數個似曾相識的過去和重蹈覆轍的將來。
兩個家庭
萊斯特和卡洛琳是家庭一的男女主人,她們有一個女兒簡
這個家庭簡直就是社會上大部分男女主人40歲左右的家庭的典型代表。他們每天睡在一張床上,蓋著各自的被子,他們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沒有做愛,他們連吵架的興趣都沒有。女人經常喋喋不休著一些瑣事,有時候是和家人,有時候是和鄰居。男人早上起來在洗澡的時候自慰,他說:「這是我一天之中的最高點,剩下的時間情緒都在一直下降。」女兒在上高中,積攢了幾年給別人看孩子的工錢想去做隆胸手術,她很少和父母交流,一是沒什麼可說的,二是說了父母也理解不了。
男人公司的經濟不景氣,他將面臨被裁員的危險;女人做房產代理,雖然不算特別成功,但是負擔了家庭經濟的一大部分,就像所有的主要負擔家庭經濟的人一樣是家裡的權威,晚餐的音樂和活動安排都要由女人決定。
我看到這些會微笑,都太真實,這種狀態在婚姻生活持續15年以上的家庭中佔了很大一部分。平淡,沒有激情,缺少交流,每個家庭成員都覺得寡淡無味但是用習慣支撐著一天天的繼續。維系著家庭完整的只是親情和責任感,親情在遭遇波折的時候才能體會,而沒有波折的日復一日中,就只剩下了每個成員對自己角色的默認,甚至,沒有人認真審視這樣重復的生活,只是像長在身體上的每個器官的存在一樣自然而且順理成章的讓日子這樣過下去。
家庭二的男主人曾經是美國海軍上校,女主人性格孤僻,在家庭中的角色更像一個保姆,還有一個18歲的兒子里奇。
社會上還有一些這樣的家庭,男人是家中的權威,所有人都對他的話唯命是從,他思想保守並且獨斷專行,看待事物永遠都是絕對的是和絕對的非,還時時不忘提醒身邊的人他曾經的身份以換取尊重或是敬畏。女人是對男人的權威最最忠實的擁躉,男人說東她永遠不敢說西,像個木偶般麻木盲從。男人的表達方式簡單粗暴,暴力是他維護自己權威地位的武器,不論是誰,稍有不從就拳腳相向。他們的兒子是個英俊敏感、稍微有些神經質的男孩,是個DV青年,帶有藝術家的氣質。
很難判斷這種家庭在社會上所佔的比例多少,但我確定它們的存在,而且絕對不是鳳毛麟角的幾個。家庭中每個人的自由都是少得可憐,即使是如君主般凌駕在妻子和兒子之上的男人,也因為對社會認知和寬容程度有限而變得狹隘不堪。這樣的家庭中從來都是有反抗存在的,但是反抗的結果往往都是被權威所鎮壓或者驅逐,選擇的話,要不就是屈從,要不就是脫離。
兩個家庭在一條街道上,隔著窗子可以互相觀察。孩子們的互相愛慕,讓他們產生了交集。孩子們都在羨慕對方的家庭,一個因為自由太少,一個因為紀律太少;一個因為沒有父親的榜樣,一個因為父親的榜樣過於偏執。自由太少就找不到自己,而紀律太少又體會不到關心。想起一句俗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們就是這樣,能得到的成了束縛,得不到的就是理想。而且一切事物的兩面性作用在人身上,體會更深刻的永遠是糟糕的那一面。平淡的危機和交流的危機,我們到底要怎樣才能克服?
三個年輕人
家庭一的女兒簡看不起自己的父親,對家庭生活沒有產生任何溫馨的感覺,她暫時的理想是積攢一些錢做隆胸手術。而父母永遠無法了解她的內心,並不是像母親想像的那樣去看一場她在學校的演出就讓她能感覺到家庭的溫暖,而母親偏偏自以為是的那麼覺得。在她心裡,他們去看演出還不如不去。
家庭的溫暖是補救不了的,更不能用什麼事情來惡補。溫暖的感覺是在生活的無數個細節中一點點的滲透在心裡的。是一個積累的高度,無法一次性達到。孩子不和父母說心裡話,是因為他們認為父母永遠無法理解,這就是代溝問題,這個問題還永遠都在家庭生活中存在。我嚮往自由度很大的生活,自己也是在自由度很大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但是很難判斷這種充分的自由度到底是好還是壞。曾經像簡一樣埋怨父母很少約束我的行為,那樣的時候總是感覺到被家庭拋棄了,可我更清楚的知道父母不約束並不是不關心,而是關心的方式不一樣。他們能做的只是用父母的身份潛移默化,以榜樣的力量作為引導。我應該算是個幸運的孩子。簡其實也很幸運,只是父親的不夠成功讓榜樣的砝碼減少了太多,而她暫時還沒有理解那種不成功的心酸和無奈。這樣的年輕人,成長過程中最大的受益就是早早知道了自己一定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而沒有任何權利埋怨他人。
家庭二的兒子里奇從小在簡單粗暴的父親的約束和庇護下長大,15歲的時候因為吸食大麻被父親送到軍校,被軍校開除後,父親就乾脆將他送進了精神病院,想用這樣的強制方式讓兒子成長成為一個自己願望中的樣子。從精神病院出來的里奇的性格改變了,從明目張膽的反抗變成了陽奉陰違。他用一段正當的打工經歷掩蓋販賣大麻的收入,用從兒科護士那裡換來的純凈尿液應付每六個月父親就要對他進行的毒品檢驗。他學會了在父親的暴力中用父親最欣賞的士兵的方式來換取信任。他的最大樂趣是用DV記錄下他所見的美麗的一切,那些美麗可能是一隻死在草地上的鴿子,可能是凍死在路邊的女人,也可能是飄盪在風中的塑膠袋子,還是隔著玻璃注視他並脫掉上衣袒露出少女胸部的簡……最後,在父親再一次武斷之下他被驅逐出家門,而被驅逐的他只能得到懦弱的母親的一句「外面下雨了,穿上雨衣吧!」
身邊的很多孩子都是在一個不太健全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這種不健全不一定是缺少什麼家庭成員,更多的是家庭完整但是缺少溫情和寬容。這樣的孩子往往都思維細膩,情緒不穩定,多多少少的帶有一點神經質。大多的時候他們都脆弱的可愛,敏感的令人心疼。就像里奇在描述那個風中飄舞的塑膠袋子時幾欲滴落的眼淚一般純凈透明。「我打你是為了你好」這句話,太多太多的人都曾經聽父母這么說。那些痛楚部分會被很快遺忘,還有一部分會留下來當作不可觸碰的禁區線或者一點點仇恨的來源。感覺里奇在被父親驅逐的時候時帶有一絲快感和解脫感的,不然他不會編造出父親最無法接受的故事主動換來被驅逐的結果。我相信沒有正常人能做到真正仇恨給了自己生命的父母,一瞬間的恨意,一段無法釋懷的抑鬱之後,剩下的還是血濃於水的親情。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毋庸置疑的,哪怕是里奇那個粗暴強硬的父親,也為孩子而流淚……
太多的父母都試圖把孩子變成一個理想中的狀態,而這個理想往往來自於做父母的年少夢想。只是很多時候他們都會忘記一個事實,自己並沒有實現那夢想,而按照他們的安排和意願走下去,孩子也只會成為第二個他們。還有一些父母在年少時幫他們的父母完成了夢想,可這么的繼續和沿襲下去,不就成了一個錯位的循環了么?孩子的作用永遠都是幫助家長完成夢想,而自己的夢想只有在中年的時候感懷、遺憾,再次試圖強加到下一代身上來完成。我有點恐懼這樣的錯位循環,因為它延續的時間太長太長了,超越過很多個生命。在美國,可能只有個別像里奇這樣的家庭會出現這種問題,並且還有一部分會在各種原因下戛然而止,可是在中國,實在想不到還會一直走多久。
簡的女同學安琪是個漂亮姑娘,她每天津津樂道於自己和各種男人交往經歷,向別人描述怎樣從12歲起就被所有見到過她的男人所迷戀。她經常污言穢語,粗俗下流的描述性的話題。她對性非常感興趣,不僅僅熱衷於講給別人,還熱衷於向人打探。她的理想是做一名模特,能經常出現在雜志封面上。而其實,其實,太多的東西都是她虛構的,她甚至根本還是一個處女。
女孩子都是虛榮的,有些虛榮心通過男人的愛慕就可完全的被滿足。於是她們總是會虛構或者誇大。特別是對於18歲的女孩子。而安琪就是一個極端的反映。我看到過很多很多這樣的女孩,她們虛構風花雪月的故事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故事中的男主角都至少擁有英俊、冷酷、多金、挺拔、才華橫溢或者什麼什麼什麼其中一個優點,都是那種如果放在現實社會中會吸引無數眼球的一個,都是弱水三千隻取一瓢的專一楷模,每個女孩都在這樣的年紀中走過來,是整個生命中最燦爛的一段。還有一部分,僅僅靠虛構是不能滿足虛榮心的,於是她們就去證明,就像安琪一樣。她們會有意無意的在男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優點,即使並不是想和那個男人發展到什麼樣的關系,但也需要愛慕的眼光和贊美的話語來得到肯定。
女孩子還都是容易自卑的,而更多的時候,那種自卑用自大和漠視來掩飾。比如安琪說「里奇是個瘋子」,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居然從來不多看我一眼」;在萊斯特得知安琪還是個處女時,就剋制了自己的慾望,安琪居然恐慌的問:「怎麼了?是我不夠美嗎?」;里奇用最誠實的評價揭穿了安琪的內心,她就坐在樓梯上恐懼的哭泣,並最終去勾引萊斯特以證明自己……其實安琪的內心有大量的自卑感,她不得不用自大的行為和毫不在意的行為來掩飾。生活中也有這么一批人,用最最暴露的自大甚至自負來小心翼翼的包裹他們的自卑感,而一旦被人戳中了要害,就痛苦不堪直到惱羞成怒甚至歇斯底里。這是一種「性格危機」,而能擺脫這個危機的,只有對自己客觀正確的認識。
長大的過程是痛苦,成長中丟失的東西很難找回來,我們再怎樣伸出手去抗拒也最終會發現年輕在某個瞬間悄悄溜走。2002年的最後一天,我坐在幾千人中間,聽一個老男人說「你們的生命又減少了20分鍾」,原來都是還沒想和青春告別,它就已經不辭而別了。我們的青春期在各種情緒的復雜交錯中結局,又一群人的青春期來了。
四段愛情
萊斯特和安琪之間的感覺用愛情來定義稍微有點牽強,更確切的說是萊斯特對少女的性幻想或者是安琪對萊斯特的好感。
萊斯特很長時間沒有和妻子做愛,甚至在他想改善一下這種情況的時候,原本已經溫度上升的兩個人卻因為怕手中的啤酒弄臟了價值四千美金的沙發而爭吵起來,結果自然是兩人都再也沒有了「性趣」。當他看到妻子和情夫之間的親密後,還能面無表情的問一句「漢堡要加點調味汁嗎?」在遇到安琪之前,萊斯特每天只是在清晨的浴室中自慰來解決生理上的需要。
安琪的出現讓萊斯特重新有了生活的目標,她和「洛麗塔」一般面目稚嫩同時帶有對成熟的嚮往和模仿,這時候的女孩子真的太吸引人。萊斯特因為偷聽到安琪和女兒的談話就開始鍛煉身體以便「讓自己脫光衣服的時候好看一點。」他重新找到了一些激情,辭了工作,賣掉了自己的老轎車買了一直夢寐以求的一款跑車。甚至跑去一家快餐店打工,想找到年輕時「在漢堡店打工賺錢,每天和姑娘做愛」的美好感覺。
這段愛情的結局是,當安琪主動投懷送抱想奉獻給萊斯特她的第一次的時候,萊斯特克制住自己,輕輕的把頭伏在安琪的胸前。
這段愛情發於幻想止於責任,這里的責任不是家庭責任,而是保護的責任。這種「忘年戀」中,往往都有一個方面在扮演著家長般的角色,而戀父(母)也幾乎是每個人都懷有的情結。我從不願意把婚外戀評價成「不倫」的東西,因為愛一個人總是沒錯的,即使會在選擇對象上出了偏差。而造成不好結果的戀情中,出了問題的也不是愛情本身,而是由愛情衍生的過多的要求。我甚至在感激著安琪賦予萊斯特的激情,這激情引發了那麼久都沒有見到的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光芒。
對女兒的同學產生幻想和對明星產生幻想是一樣的,就連奧斯卡頒獎的時候,嘉賓還幽默的說了一句「誰沒有覬覦過女兒的同學啊?」
還想起前些日子在某個時尚雜志上看到的關於男人「洛麗塔情結」的討論。這不是骯臟的,不是淫穢的,這是人本我中對純真美麗的嚮往,絕對不是錯。
簡和里奇之間的愛情是最最自然而且合情合理的,兩個情竇初開的少年,既是同學又是鄰居,能彼此欣賞彼此理解,還能在家庭生活的不如意之外互相安慰互相溫暖。
就像我們每個人戀愛時的樣子,哪怕是對方提出來私奔,也就真的一塊兒跑掉了。
電影中還有一對同性戀,我毫不猶豫的把他們放在愛情這部分來寫。這對同性戀關系非常密切,也很和善,他們甚至同名(不同姓)都叫做吉米。他們會拜訪每一戶新搬來的鄰居,並送給他們一些小禮物。他們每天出雙入對的上班,晨練。絲毫不避諱同性戀的關系。
同性戀的愛情也是愛情,不過是愛情的雙方性別相同而已,其他的屬性都一模一樣。現在反映同性戀的東西越來越多,我對同性戀是沒有任何特別的看法的,覺得他們很自然很正常,和倫理道德也並不矛盾。解決同性戀問題的辦法就是人群再寬容一點。當它變成一件正常范圍內事情,就不再是個問題了。在約束人們行為的規矩中,道德和倫理,也都是歷史遺傳下來的和人們默認的守則罷了,只有法律是硬性的規定。
卡洛琳和伯德(我記不清那個人的名字了)之間是標準的婚外戀關系。兩個人都在平淡但仍舊維系著的家庭中對生活不滿,兩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上有著共同的語言,都能在對方的身上發現些許自己的影子,而在發現之前都還以為只有自己才擁有這樣特質,兩個人能在生理上彼此需要互相滿足……
這樣的婚外戀的比例一定不小,他們可以完成在家庭中無法實現的願望,可以彼此發掘已經被平淡生活所消磨的激情,他們可以像每對愛的很深的年輕人一樣充滿了對愛的感激和渴望,只要前提是不影響到雙方的家庭。
都已經過了沖動的年紀,都早就知道並不是一切自己喜歡的東西都必須擁有,都再懶得重新經歷一次從瘋狂相愛到平淡相守甚至碰都懶得碰的過程,都不願意為重新組成家庭而要付出的一切所累……於是只剩下了帶有默契的愛情,這種愛情的結局,不是如電影中般因為曝光而爆發出麻煩重重,就是在默契下不了了之,或者就是真的突破了一切而走到一起,幸福卻往往會辜負了期待。能有個完美結局的太少了。
這樣的婚外戀還在不停的發生著,在每個地方,一刻不停。只要人們學不會滿足,這樣的事情也不會消失。都說「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只是不滿足罷了,而這向上的一步是踏上一個台階還是掉下一個深淵誰能知道呢。
愛情是人類永遠無法釋懷的問題,是人們永遠無法放棄的話題,如果我們的理想不是為了共產主義奮斗終身,怎麼會忽略了愛情?
愛情有很多種,其中包括了平淡到只剩下親情和責任感的那一種,能忍受平淡的人就會在那裡得到不一般的快樂。不能忍受的人們要去尋找新的愛情。那好,愛情永遠沒錯,但是記得和愛情經常相伴而來的傷害(不管是對誰)永遠都是錯的。把愛情留下,讓傷害遠離……
當電影的第一主角萊斯特終於明白自己該做什麼,對著家人過去的照片真摯微笑的時候,里奇的父親槍殺了萊斯特——因為那個海軍上校在對一個情景荒誕的誤解中斷定萊斯特和里奇之間有最讓他無法接受的同性戀關系。同一時間,萊斯特的妻子正拿出手槍,用威脅也好用恐嚇也罷,她不願再為責任所累;安琪重新在萊斯特那裡拾回了自信,正面帶微笑對鏡梳妝;里奇和簡躺在一張大床上憧憬著私奔後的幸福生活……彷彿一切的美麗都已經來了,可在萊斯特那裡,生命也走到了終點。
心中就像最平靜的湖泊被投入了一顆石子,那漣漪越來越大越來越寬,晃動的整顆心都在沉沉的泛著酸澀。
我疲憊極了,因為自己的羅嗦。這部產自好萊塢的片子讓我用一個下午在鍵盤上敲敲打打。可我無法阻止大腦中源源不斷的思考,我看到了自己,看到了父母,看到了朋友,看到了朋友的妻子和孩子,看到了朋友們的家庭,看到他們吵架或者互不理睬,看到他們在社會中作為個體的微小和在我身邊作為整體的龐大……
到底一切是美麗還是危機?是美國的危機還是全人類的危機??
永遠記得電影中重復了三次的那段DV記錄——一個塑膠袋子在風中飛舞飛舞。老狼在一首歌里唱過:「麥克你曾經遠遠飄盪的生活像一隻塑料袋在飛翔」。電影和歌詞都在說著我們完全的無助和無奈。
E. 電影:寄生蟲反映的社會熱點與現實
昨晚八點半開始與兩位好友坐在客廳里,放投影儀觀賞韓國經典倫理電影《寄生蟲》,正式影片約兩個小時:
寄生蟲,即寄生在宿主身軀上的蟲子。電影如其名字一樣,講訴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基宇一家人如寄生蟲一樣醜陋的通過欺騙寄生在朴社長一家之中。
《寄生蟲》說的是韓國的寄生史。
因為是寄生,所以這一切都只是幻想,故事最後,他們仍舊窩在過去的小屋裡。
原因是,他們沒錢。核心是,他們的錢是宿主們給的。
一家四口擁擠在潮濕的地下室里,許多情況下還要蹭隔壁的WIFI,連殺蟲劑也要蹭會。
我不太認同「窮人的味道」這個符號,太刻意也太沒有起作用。石頭、披薩、蟲子、殺蟲劑、尿尿的男人,以及半地下室、地下室、豪宅這一系列符號,我覺得都沒有使用好。不是太生硬,就是太強調,要不就是虎頭蛇尾。
我也不太喜歡《寄生蟲》所描摹的底層社會。底層社會沒有這么強大的能力。可以幫人補習英語,可以輕松把調皮的小男孩搞定。可以開車開得很專業,可以做家政讓女主人無可挑剔。底層之所以是底層,他們最缺的並不是錢,而是視野與精力。底層窮困的生活讓人沒有精力學習,沒有精力思考,也很難去籌劃未來。
所謂窮人的味道,不是一種氣味,而是一種放棄的絕望,一種無能為力的窒息。
整部電影在我看來,是從老保姆雨夜按門鈴那開始垮掉的。
電影中的部分設計相當有藝術感,且全片充斥著美與丑的強烈對比和融合。「蟑螂在無人的黑暗房間中偷偷摸摸爬出來,在見到光之後四處逃散。」基宇的母親忠淑說的這一句話正是在形容他們自己。醜陋的一家人正在一位尊貴藝術大師設計建築的豪宅中,坐在客廳里懶散的吃著食物,桌上的酒瓶和食品亂擺一通,討論並幻想著不可實現的白日夢,與豪宅優雅的氣息形成強烈對比,此時丑與美融合在一起帶來強烈的心理沖擊。而片中拍攝此場景時,室內燈光較暗,四個人懶散的癱坐在地上和沙發上,茶幾上一片狼藉,時刻提防著朴社長會何時回來。就像蟑螂一樣在黑暗中苟活,寄生本身的醜陋被展現的淋漓盡致。電影中也有著美與丑的對比,朴社長能夠在豪宅中的草地上開設生日宴會時,基宇的家中卻被雨水給淹沒。不僅是事物美醜的表面象徵,而更深層次的理解便是社會階級的差距,身處社會最高層和最底層的人們內心也有著心理扭曲的現象——尊貴的朴社長和夫人看不起下等人,這對夫婦時常表現出對窮人身上特有的氣味的鄙視,而貧窮的基澤仇視富人,這也是為何基澤在最後時刻拿刀刺向了朴社長。
我很欣賞的幾個片段是下雨天,金家人從豪宅中逃出來的幾段長鏡頭。我認為這些是電影非常精彩的段落,落魄的金家兄妹和父親冒著傾盆大雨從豪宅中跑出來,不斷的沿著台階從上到下。畫面的色調非常灰暗,配上嘈雜的雨聲和具有象徵意義的台階,暗示了社會階級的高低差距和金家人的貧苦底層生活。從高至低,金家人從豪宅回到了被水淹沒的地下室,讓人唏噓。總體來說,影片沒有難以理解的地方,但是有很多細節值得我們注意。電影的細節雖然不是決定因素,但是卻能夠側面體現影片思想深度,並且帶給觀眾十足的遐想空間。
1.電影開頭,基宇一家通過依靠他人資源來勉強繼續自身的生活。蹭樓上wifi、為了清除蟲子開窗藉助街上消毒劑。因為食物不充裕爸爸吃麵包只撕一小片。這些直面刻畫了這個家庭生活的艱難和貧窮。值得注意的是,一家人吃穿住行的好壞在不斷變化,影片特地花了許多鏡頭來描述這個過程。比如從影片最開始的地下室吃麵包,到後來的司機餐廳吃自助餐,再到披薩店,最後是直接在豪宅中胡吃海喝。影片花了很多片幅在一家人的吃上,我覺得也是一種對寄生一家人目光短淺、享樂主義的諷刺。
2.基婷的抽煙。影片中出現過兩次,一次是在網吧幫基宇造假證書,一次是家中大進水坐在馬桶蓋上。基婷並不叛逆,而家中也並未有其他人抽煙,所以基婷學會抽煙必然是有其他原因。而原因只可能是生活太艱難,對還是一個孩子的基婷產生了很大的壓力。這樣的細節也體現了一個孩子在面對社會歧視和窮困生活時內心的疲倦和無助,使人物形象更豐富和真實了。
3.披薩店。影片開頭,寄生一家人為披薩店折披薩盒,因為指令不合格被店長痛罵,通過後續基宇與店長的對話我們得知這是家小店,缺少店員幫手,可以看出這個披薩店檔次很低。但就是如此小的披薩店都看不起主角一家人、不願意僱傭他們做兼職。這也是一家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飽受他人冷落的一個直接體現。
而影片第二次出現披薩店的時候,是在基宇基婷以及老爸基澤寄生到朴社長家之後,一家人坐在披薩店吃披薩。此時他們的身份已經從在地下室給披薩店裝盒子的底層幫工變成了尊貴的顧客,不過當店員遞上披薩時,卻還是野蠻的將披薩往桌上一扔。導演特地彰顯男主角一家身份的變化,但是他們卻依舊遭受著別人的冷眼對待。這也是諷刺寄生一家人,即使假冒的很完美,「掙」了很多錢,但是他們真實的身份和社會階級是始終改變不了的。
4.奇石。這也是全片的一個線索之一。奇石有著強大的象徵意義,奇石的到來,給基宇一家人帶來財運。而在體育館的對話中,基宇說「是奇石一直跟著我」,這里需要多加思考。基宇寄生的生活和假冒的身份都是虛假的,而奇石也是一個假冒的奇石,因為片中交代過奇石浮在水面上的場景,這足以說明奇石並不是真實的奇石。因此,奇石與一家人產生命運上的一中聯系。基宇其實是有良心也比較理智的,他將奇石帶在身邊我覺得無非是告誡自己,這樣的生活是虛假的不真實的,自己要醒來不能一直沉迷於虛幻的夢中。
5.基宇。基宇是寄生一家人中,最願意去對待差距,挖掘自身想法的人。他渴望過上好的生活,也想通過自己實打實的努力去換來回報。他曾站在窗戶邊問多惠,自己和在庭院里的那些富人們搭不搭。他有著自己的想法,也想在最本質上去改變自己窮人、被他人看不起的身份。
6.基宇第一次登門上課時,拍手叫醒在庭院睡著的夫人。雖然看似是漫不經心的一個場景,但是導演拍攝的每一個畫面都會是有意義的。個人認為導演去安排這樣的一個場景,是想特地從細節展現出女主人的人物形象。能夠在新聘家教即將上門拜訪的時候睡著,可見女主人不太拘於小節。而在後續內容中,朴社長說過女主人並不善於顧家,也不會洗衣做飯。包括從女主人的言行舉止當中,更是直接展現其心思簡單,並非嚴謹心思縝密的性格。而女主人做事欠思考的性格,也直接導致了男主角一家能夠依次寄生到這棟房子,產生了最後的悲劇。
7.基宇的朋友敏赫。敏赫是個不重要的角色,但是如果多加思考,敏赫的存在其實也顯現了一個電影主要內容。就是社會上對底層人群的歧視。敏赫之所以找到基宇去替他當家教,其實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認為以基宇窮人的身份,憑借他的學識和背景,是不可能將多惠奪走的,雖然雙方互為同學。而從送假奇石的事件來看,敏赫的人品也並不是非常好。
8.氣味。影片中多次出現,金家身上有著窮人特有的氣味,承載著下層人對自我身份深深的自卑感,同時也是朴社長對底層人的鄙視的表現。電影中,朴家人多次捏住鼻子難以忍受這種氣味。包括在結局花園中,朴社長翻開已死的雯光丈夫身體拿鑰匙時,也是捏著鼻子,這就是代表著高層人對底層人的來自心中的鄙視。這也導致了基澤心中對其的仇視,進而拿刀刺向了朴社長。
9.朴社長家中椅子數。電影中交代過一個朴家餐廳的全景,餐桌配有10個椅子。恰恰隱喻了在這棟豪宅中,除了朴家四口人,其實還寄生著原管家雯光和其丈夫兩個人、金家四口人,加起來正好是十個人。雖然表面上是朴社長家四個人住在房子里,但是實際上十個人,還有六個人寄生在這里。不得不說,導演在細節部分處理的很好。
此外,影片《寄生蟲》含有較多的隱喻的細節。
一:片名的隱喻
首先,從片名來看《寄生蟲》隱喻的就是住在半地下室的一家人如同見不得光的蟑螂一般寄生在有錢人的家中的狀態,當外出的朴先生一家太突然回來,他們只能如同蟑螂般的逃散。
其次,從影片的畫面構成來看。
當三人冒雨從朴先生家逃走時,鏡頭由上而下給了下水道一個特寫鏡頭,下水道不就是寄生蟲最為聚集的地方嗎?這樣的畫面構成,隱喻著他們見不得光的處境。
二:氣味的隱喻
影片中多次提到氣味這一感官,第一次聞到這種氣味的小兒子多頌,提及家中的司機,保姆和自己的美術老師身上有一種相同的氣味,這是第一次對氣味的提及,但僅僅是指得因長期住在半地下室中所帶有的一種潮濕和帶著淡淡霉味的獨有的地下室的味道。
隨著影片的展開,味道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在父親基澤和女兒基婷躲在大廳的茶幾下時,基澤聽到了 他的僱主對他的評價,形容他的氣味是說不上來的味道,是地鐵邊上的味道。
躲在桌子下的基澤聽到這話,僵硬的將袖口湊近鼻子嗅了嗅,一種屬於窮人的自卑漸漸浮出。
下一次對氣味的提起,是坐在車後面的朴夫人聞到了從基澤身上發出的氣味,掩鼻嫌棄的神情。此時的基澤,自卑中帶上了一絲憤怒。
最後一次對氣味的提起,也就是基澤最後殺死朴先生的原因:當朴先生拿掉在受傷的雯光的丈夫身下的車鑰匙時,對其身上的味道無法忍受,掩著鼻子,嫌棄的附身去拿,這一舉動,深深地刺激到了同樣作為下層階級的基澤的自尊心。之前的自卑在這一刻已經完全轉為了歇斯里地的憤怒,這個細小的氣味成為影片最終的爆發點。
三:關於印第安人的隱喻
印第安人是一個典型的被入侵,被侵佔的一個含義。
在影片中,隱含著窮人家逐漸侵入富人家的意思。而這個印第安一開始是從富人家小兒子多頌那延伸出來的,後來影片中也有提及多頌之前的癔症是因為見到了「鬼」,也就已在寄居在富人家中的雯光的丈夫,包括後面,多頌提到家中雇來的三個人身上的氣味都是一樣的。
暗含著,小兒子多頌可能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家中被其他人入侵,而這種印第安文化正是他的一種潛意識中對自己的保護與向他人的求救。
四:敏赫送給基宇的山水石
影片開始,敏赫拿著山水石來到基宇家中,請基宇幫忙去輔導他之前的一個學生。基宇對這塊石頭十分珍惜。
影片後半段,基宇的家被雨水淹沒,敏赫送給基宇的那塊號稱十分珍貴的山水石竟然在水中漂浮了起來。
這一處,也能夠推出,為什麼雯光的丈夫用這塊石頭砸向基宇,基宇卻沒有死。
這塊石頭在影片的存在感很弱,影片中的人物自始至終也沒有意識到這塊石頭是假的。
但是,仔細看,能看到導演在這塊石頭上的精心設計。
敏赫介紹給基宇工作,是因為他沒有瞧得起基宇的窮人身份,他不認為多惠會喜歡基宇。
這是一種富人對窮人從根本上的帶著嫌棄。
富人對窮人的暗藏的嫌棄,隱藏在被用金錢很好的包裹好的修養之後。
這也是基澤為什麼會將朴先生殺死的原因,因為他看出了這一點,並且為此而憤怒。
四:對性慾的涉及
朴夫妻的沙發三分鍾,裡麵包含了太多情緒。
性,毒品,偷窺。
影片對著一幕的刻畫,正說明富人們同根本上是與窮人一樣的,他們並沒有表面上的那麼高貴,白天用金錢堆砌起來的形象,到了夜晚盪然無存。
正如基澤之前說的:「錢是一個熨斗,可以燙平身上的褶皺。」
這部電影,從兩個家庭出發, 講述的是兩個階級的對抗。
另外,這部影片還有一些場景對比反映了兩個階級生活的巨大差異,無法越線的鴻溝:
朴社長夫婦在客廳沙發上親熱的環節,金家卻在桌子底下被迫的忍受,忍受著他們的床頭情話,忍受著他們發出的聲音。這里表現的是富家人可以肆無忌憚隨時享受,但窮人只能在桌子底下焦急的煎熬著,也是一次強烈的對比。而且這里由金司機前後鏡頭的表現來深入的進行刻畫,起初是睜著眼睛忍受著,然後乾脆用胳膊蒙上眼睛,代表他已經無法忍受了。
整個影片里最緊張的部分並不是最終的殺人情境,而是這里的金家躲避主人在桌子下的環節,金家幾位主人公受到屋子裡面朴社長和屋子外面多頌的雙重威脅,並且在這么緊張的氣氛下,還安排了一場朴社長夫婦的激情戲,做了一種氣氛處理上的極大對比,同時又能緩解此時觀眾的緊張心情,但到了最後金司機就快逃出生天時,又因為多頌的聲音吵醒主人,把觀眾的緊張情緒再次帶到了最高點,這是從緊張,到鬆弛,再到更緊張的一種遞進手法,最關鍵的是,從中又能把各方人物性格更好的刻畫出來,這才是鋪排最絕妙的地方。
果盤
這里可以看出兩個管家風格的極大不同,第一幅是原本的管家雯光的果盤,雯光由於是從南宮賢子開始就一直在負責高階層人群的服務,質量方面當然有著較高的品味,從果盤的美觀性上面就比後面金母的果盤高出不少,盤子為花型,配的餐具是西餐的叉子。
到金母入駐朴家後,上的果盤滿滿的堆在一起,用的是圓形盤子,配的餐具是勺子(沒看太清楚,應該是),而且只配了一個,說明的是一般的社會家庭並不是太講究這些。
另外這里可以注意到,盤子里有小一半都是桃子,這也直接呼應了之前管家雯光在的時候,由於不喜歡桃子,所以這部分刻意的把桃子表現了一番,讓金母端上來的果盤里就是有很多桃子,並且在下面的鏡頭,讓多慧首先拿起來吃的也是桃子,說明她已經很久沒有吃過桃子了,這里的手法即加固劇情,又帶有很好戲劇性,真是細節無處不在。
背景音樂
在金母終於成功進入朴家後,第一幅畫面就是鮮艷的水果特寫,然後展現金母穿著整潔的衣服,這里的背景音樂最為突出,是一種高雅的女高音歌唱,猶如在聖堂中一般,片子以這樣的音樂與畫面的搭配,展現出了全家人終於如願以償,是一種「升華」的體現。
在朴家一家人外出露營時,這間別墅幾乎就成了金家的了,基宇在落地窗外的陽光草坪下悠閑的看著書,此時背景又響起了聖堂般的音樂,這次是童聲的合唱,凸顯著金家一家人的「幸福和享受」。
古早味蛋糕
兩個家庭早先都開過古早味蛋糕連鎖店,兩次提及的這個古早味蛋糕,實際上都是給雙方家庭帶來生活問題的一個重要背景事件,由於我不太了解韓國的情況,這里我查過一些資料,主要是指這個連鎖蛋糕店早年非常火爆,但是因為被爆出了是存在製作工藝問題和材料虛假的不安全食品,迅速倒閉了。其實這部分也是為了呼應影片的另一個隱含主題,就是「虛假」,那個蛋糕店也是靠這一手法來經營的,這也說明了這兩個底層家庭也是遭受「虛假」所影響的受害者(這里很厲害的一點就是僅僅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辦法,就交代出了兩個家庭的一些背景,而且能夠契合主題前後呼應),最重要的一點是,借用古早味蛋糕店這一主題,再一次把這兩個家庭劃分到了一個階層群體中,用我們中國的一句話說就是,導演在努力的刻畫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兩個家庭,都有著相同的背景閱歷。
非分之想
在金司機實施最後的陷害管家的計劃時,對朴夫人做出了一個別有意味的握手動作,有點猥瑣,這個鏡頭用意明顯,是說明他對朴夫人是有一些非分之想的,也是表達一種階層上的心理隔閡。
後面通過金司機與朴社長的對話,再一次表現出了金司機對朴夫人的非分之想,看似輕描淡寫,但是引得朴社長心裡一愣。另外,影片也從這部分,反饋出了一些朴社長的婚姻狀況,當然這部分不是重點。
金司機在實行計劃的同時,還可以順便抬高自己的品格,顯得異常的老練,這里安排的對白水準非常棒。
再一次展現金司機對朴夫人的非分之想,也終於引起了朴社長的注意和不屑,話語中的意思也警告了他一番。
最後總結一下,電影的主體思想,還是反映了社會階級的差距。而電影也讓更多人對這樣的社會現象產生不一樣的理解。
2022.02.13
F. 《世上只有媽媽好》電影梗概
《世上只有媽媽好》別名《媽媽再愛我一次》,講述了精神病醫生林志強留學回國,正要開始精神病院的業務,偶然發現院中一名病人,竟是自己失蹤18年的母親秋霞。原來當年其母秋霞與其父林國榮相戀,但遭林母以秋霞身家不清白為由拆散鴛鴦,另外為國榮娶妻。
已經懷孕的秋霞到鄉下投靠姨母,並在生下志強後獨力撫養,母子二人感情極佳。數年後,國榮之妻娟娟經證實不能生育,林家父母為了延續香火,用盡辦法要志強離開母親回到林家認祖歸宗。
秋霞幾經內心掙扎,終於答應。但年幼的志強因思念母親而無法過平靜生活,經常偷偷回到鄉下找母親。
(6)我與同學換母倫理電影擴展閱讀
《世上只有媽媽好》由台灣獨立製片富祥公司1989年出品的台灣倫理悲劇片,由陳朱煌執導,楊貴媚、李小飛、謝小魚、文英、陳淑芳,孫亞東等人主演,影片於1989年上映。
楊貴媚飾演黃秋霞,1959年9月6日生於台北,中國影視女演員、歌手。979年參加台視《新人獎》節目,以歌星身份考進台視。1981年出演首部電影《又見春天》。1988年主演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憑借飾演的黃秋霞一角而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