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香港老電影青春之歌

香港老電影青春之歌

發布時間:2024-08-16 08:12:07

『壹』 老藝術家謝芳演過哪些電影

謝芳,原名謝懷復,原籍湖南益陽,生於湖北黃陂。1935年11月1日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神學院的教授,母親早年肄業於燕京大學。謝芳原名謝懷復,因當時東三省被日軍
電影演員謝芳
電影演員謝芳
佔領,故名懷復,取懷念並收復國土之意。謝芳自幼受父母的教育和熏陶,天資聰敏,喜讀詩書,酷愛文藝。1950年從香港返回內地,在漢口聖羅以女中就讀。1951年畢業後,被中南文工團吸收為演員,後該團改為武漢歌劇院.因為她素質好,又勤奮,很快便成為歌劇院主要演員,與她的丈夫曾同台扮演過歌劇《小二黑結婚》,《貨郎與小姐》,《開花結果》,《白毛女》,《太陽初升》中的男女主角,名顯一時,頗露才華。
1959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青春之歌》,謝芳被著名導演崔嵬選中,扮演林道靜而一舉成名,轟動了中外觀眾,從此步入影壇。1963年在影片《早春二月》中塑造了大 革命時期的小知識分子陶嵐的形象。1963 年起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隨後,她又拍了《舞台姐妹》,《淚痕》,《第二次握手》,《李清照》等影片,以及電視劇《女經理的一天》、《最後一位市長》、《舞台新姐妹》、《燈火闌珊處》等。
其表演細膩含蓄,擅長扮演知識分子形象。著有自傳體藝術雜文《銀幕內外》。塑造了不同時代,不同性格的知識婦女形象。她的表演優雅大方,氣度不凡,對人物心靈刻畫,質朴無華,尤其是她那一雙善於傳情的被人稱為"會說話"的大而聰慧的眼睛,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她性情文靜持重,衣履樸素,不事打扮,然而在藝術創造上卻一絲不苟,執著追求。

『貳』 求一些關於青春的電影

推薦如下:

《沉睡的青春》
《大象》
《日出前向青春告別》
《青春》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暹羅之戀》
《歌舞青春》
《心靈捕手》
《壞孩子的天空》
《戲夢巴黎》
《初戀》
《天然子結構》
《站台》
《高考》
《夢旅人》
《我自己的愛達荷》
《野孩子》
《初戀在巴黎》
《心動》
《香港製造》
《天使艾米麗》
《誘惑假期》
《世上的另一個我》
《死亡詩社》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叄』 求很老的電影像1960版倩女幽魂那樣的老電影推薦,就是1960以前的電影推薦

小玩意》
時間:1933導演:孫瑜
本片拍攝於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發動的4年前,是聯華電影公司後期一系列傑作中的一部,也是孫瑜的代表作之一,阮玲玉和黎莉莉主演了這部默片。影片中的幾位女性角色尤其突出,其中珠兒死前安慰葉大嫂,特別是葉大嫂在影片結尾在街上的大聲疾呼都成為影片的經典段落。和當時的很多體裁嚴肅的佳作一樣,本片同樣不流於呆板,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性和輕巧的氛圍。
《神女》
時間:1934導演:吳永剛
中國電影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創造的輝煌一頁中,今天我們可以在回首中找出很多不朽的證明。如果說《小城之春》在上世紀40年代標志了中國電影完全走在世界的最前沿的話,中國電影的默片時代中同樣可以找到這樣的作品,它就是吳永剛的《神女》。中國的默片走到《神女》之時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導演吳永剛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來講一個妓女的故事,但是不落俗套。《神女》從同類題材之中脫穎而出,它首次對人的雙重身份、雙重人格及復雜內心進行深刻的表現,這在以往的中國電影中是很難看到的。
《馬路天使》
時間:1937導演:袁牧之
1937年中國電影出品了一部經典之作,《馬路天使》,這一時期中國電影的發展也達到了一個高峰,然而正是在這一年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電影正常的創作也由此中斷,但也正是因為面對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威脅,使得這一時期的中國電影作品具有了很高的思想性。比如《馬路天使》,盡管全片都貫穿著浪漫主義的氛圍,其基調卻是嚴肅地對社會問題的控訴,而周璇唱《四季歌》一段,袁牧之更是根據唱詞剪進了抗擊敵人入侵的影像,最後唱出「血肉築出長城長,儂願做當年的小孟姜」,以此鼓舞國人。《馬路天使》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的壓軸之作。
《夜半歌聲》
時間:1937導演:馬徐維邦
作為1937年中國出品的幾部佳作之一,《夜半歌聲》的名頭遠不及由趙丹主演的《馬路天使》,原因當然是本片的意識與故事均不屬主流之故。導演馬徐維邦的作品風格以陰郁詭異著稱,本片更是他將此特色發揚光大之作。《夜半歌聲》講述的是革命志士宋丹平被人毀容,只得藏匿於劇院,常於月圓之夜高歌以安慰原戀人曉霞,導演馬徐維邦在這樣一宗故事中拍出了極盡恐怖妖異的氣氛,因此該片至今在海外仍具有很高的聲譽,甚至要高於《小城之春》。
《一江春水向東流》
時間:1947導演:蔡楚生 鄭君里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民族史詩氣質的電影,同時也是充滿了爭議的一部電影。在手法上,有人指其媚俗平庸,也有人贊其博大精深,在意識上,有人稱其代表了當時民眾的呼聲,也有人稱其意識形態過強,有損於影片的藝術性。但無論如何不可否認,《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對中國電影和中國人的生活影響至深的一部電影,盡管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同,但它傑出的藝術性仍將使其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傑作之一。影片以如火如荼的感情,揭示了民族危難關頭,整個社會處於紛繁動亂之中,強烈表達了人民的正義吶喊。影片將中國古典小說、詩歌、戲曲、繪畫等藝術表現技巧,融會於電影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中,創造了為廣大觀眾所喜聞樂見的藝術風格。《一江春水向東流》於1947年10月上映,連映3個多月,觀眾達70餘萬人次。
《太太萬歲》
時間:1947導演:桑弧
這是1947年製作完成的一部都市喜劇傑作,劇本作者張愛玲,導演桑弧。陳思珍與唐志遠結婚以後,每天都使出渾身解數,爭做賢惠太太,為了丈夫的事業,不得不在娘家和婆家兩邊撒謊周旋,結果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這是典型的市民生活世界,沒有傳奇,但在張愛玲的筆下,日常的市民生活之中所傳達出的「浮世悲歡」之感,刻骨至深,讓人頓生蒼茫,或若有所悟。桑弧的電影風格委婉細膩,體貼周到,更可愛的是其中溫厚而活潑的幽默與諷喻,喜而不膩,哀而不傷,與張愛玲的劇作交相輝映。除石揮的造型和表演或稍顯過火,蔣天流、張伐、上官雲珠、韓非等人的表演無不生動細膩。
《小城之春》
時間:1948導演:費穆
盡管《小城之春》已經是半個多世紀前的電影了,但它擁有的某些品質仍然是我們所稀有的。電影的結構出乎意料地簡單,一個被戰爭毀壞的小城,一個家園也同樣被戰火毀壞的人家,一對夫婦和一個城外來的男子,故事以平靜始,也以平靜終,看起來似乎也沒發生什麼大不了的事,似乎又有很多事發生……從外表看,這只是個三角戀的典型例子,所不同的是,這部電影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到這棋局中每個人的內心,他們的慾望和掙扎,這一重點轉換,讓電影在人性層面上有了更大的普遍性。
《萬家燈火》
時間:1948導演:沈浮
對戰後社會黑暗的無情揭露與諷刺是20世紀40年代末期許多優秀影片的主題。在這一題材的影片中,沈浮導演的《萬家燈火》與鄭君里導演的《烏鴉與麻雀》是最為出色的作品。《萬家燈火》貌似平和,實則深刻。它描繪的是戰後國民黨統治區小資產階級的生活。主人公胡智清是一家公司職員,善良、正直,為公司竭盡全力地工作,妻子又蘭持家有方。後因農村破產,智清的老母攜兄弟一家來上海投奔他。由於人口驟增,物價飛漲,生活困難,家中產生磨擦。後胡智清又遭解僱。家庭陷入絕境,各種矛盾與風波接踵而至……這部影片寫一個家庭的變遷,卻成為當時社會的縮影。影片中有痛苦的齟齬,更有親情、理解。影片主人公最後說,我們要活下去,「讓我們大家靠得緊一點吧」,暗示了團結斗爭求生存的意蘊,使影片閃射出思想的光華。
《哀樂中年》
時間:1949導演:桑弧
這是一部「內容和技巧都接近完美的中國電影」,是桑弧導演的巔峰之作。人到中年的小學校長陳紹常妻子去世之後未再續弦,子女長大成人之後雖然孝順,但卻只想把父親當成寵物養起來,而缺乏對情感心靈的真正體貼。父親的再婚果然引起了軒然大波,好在陳紹常意志堅定,我行我素,終於開放了愛情和生命的二度梅。中國電影的主流,對集體和階級的關懷遠遠大於對個人;而在對個人的關懷中則對婦女、兒童、老人等弱勢者的關懷遠遠大於對中年;進而在中年故事中對他們的物質生活的關心遠遠大於對他們的情感與精神的重視。《哀樂中年》明顯是一個另類。本片將哀婉、諷刺與幽默達觀融為一體,在風格上獨樹一幟,編導技藝圓熟,有如哀樂人生的抒情詩篇,有論者說這部影片可以放在國際水準上衡量,此言不虛。
《我這一輩子》
時間:1950導演:石揮石揮是我們回顧中國電影時最不應該忘記的名字之一,他是中國電影史上一位傑出的人才,在表演、導演方面均達到了第一流的高度,他從話劇到電影所塑造的人物,涵蓋三教九流,曾有「話劇皇帝」之稱,而其電影的最高成就,則要屬1950年的《我這一輩子》,石揮在這部電影中所表現出來的導、演高度,在之後罕有作品可以超越。影片由石揮的哥哥楊柳青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描寫了一名巡警在舊北京近50年經歷中的故事。《我這一輩子》既是優秀的新寫實主義作品,又是當時最賣座的影片之一,堪稱中國電影史上閃耀著現實主義藝術光輝和罕見的人文深度的不朽之作,是舉世公認的經典之作。
《天仙配》
時間:1955年導演:石揮
黃梅戲《天仙配》的巨大成功,引發了香港數十年黃梅戲電影的經久不衰!
影片於1957年獲文化部優秀舞台藝術片二等獎。
《天仙配》是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它寄託著下層勞動人民對自由純真愛情的嚮往。影片主演是在戲曲界享有盛名的黃梅戲演員嚴鳳英、王少舫。嚴鳳英演繹的七仙女形象,既是天上神仙,又是人間村姑;既熱情大膽,又勤勞智慧;嚴鳳英尤其把七仙女對董永誠摯的愛情表現得十分深沉動人。影片上映後,同樣受到海內外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據1958年底統計,僅祖國大陸的觀眾就多達1.4億人次之多,創造了當時票房的最高紀錄。《天仙配》在中國香港、南洋一帶上映時,同樣盛況空前。
《曼波女郎》
時間:1957年導演:易文(香港)
葛蘭是20世紀50年代香港著名的女星,1957年的歌舞片《曼波女郎》是葛蘭的代表作之一。當時她領著一群年輕人大跳「恰恰」,還有搖滾樂、爵士樂湊熱鬧,場面很壯觀,體現出當時香港民眾受西方潮流的影響,觀念和穿著風格上已經比較開放。
《曼波女郎》是為葛蘭量身定做的電影,在香港國語歌舞片歷史上也是一部承前啟後、大膽創新的經典。「一種新的音樂女性在銀幕上應運而生;完全城市化、地地道道屬於香港的《曼波女郎》。這是首部將舞蹈作為一個性格和戲劇元素處理的電影,它對一種玩樂、純真、青春、具節奏感的生活態度,做出了視覺和敘事性的生動描繪」。
《林則徐》
時間:1959年導演:鄭君里、岑范
鄭君里、岑范執導,趙丹主演的《林則徐》被譽為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佳作,這是一部以悲壯的歷史故事為題材,而又充滿了文人氣質的史詩電影。
林則徐是趙丹創造的最成功的銀幕形象之一,他的表演吸取了中國寫意畫的手法,從人物形象的整體把握和規定情景出發,層次分明,張弛有致,將一個光彩照人的民族英雄形象呈現於銀幕之上。此外,該片的美術和音樂,也都在民族風格方面進行了探索,使影片具有一種含蓄、和諧、疏密得當的意境以及鮮活、洗練、韻味久長的抒情色彩。
本片可以看作是新中國歷史題材電影的代表作。
《青春之歌》
時間:1959年導演:崔嵬《青春之歌》的女主角謝芳在影片上映之後對自己的成名一無所知,而當她來到日本時,驚訝地發現自己的照片被復印到一層樓高,狂熱的日本影迷用生硬的漢語一遍遍喊著「林道靜」。本片是崔嵬導演《小兵張嘎》的之外的另一部代表作,與《小兵張嘎》的生動趣味相比,《青春之歌》的風格相當內斂和扎實,在表演、導演、編劇、攝影等方面均表現出相當高的水平,感人至深,該片得到的反響和經典地位是當之無愧的。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時間:1959年導演:蘇里
令當時都市年輕人無限嚮往的《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是新中國反映農村生活的影片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表現了一群生龍活虎、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用自己的勞動和愛情譜寫新生活的贊歌。影片不同凡響之處在於大膽地採用被棄置多年的多角戀愛模式——高占武、曹茂林、李克明同時愛上孔淑貞。但創作者處理這個傳統敘事模式時,不落陳套,表現和歌頌了利他主義的戀愛觀。創作者還以一種樂觀輕松的審美心態來審視與處理那個特定時代(「大躍進」)人群之間的思想沖突與年輕人之間的愛情糾葛,使得影片整體上具有強烈的「烏托邦色彩」,《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也因此成為了當時所有年輕人的嚮往。主演李亞林和金迪也一躍而躋身新中國二十二大影星的行列。
《江山美人》
時間:1959年導演:李翰祥(香港)
該片是邵氏,也是香港影壇第一部出巨資拍攝的華語片,當年的製作費令人咋舌,由此可見邵氏兄弟做生意的氣魄與膽識。此片在第六屆亞洲影展上拿到最佳影片的大獎,李翰祥的黃梅派電影漸漸成為邵氏出品影片中的一大支。
0|評論
2007-10-05 23:36蛆愛爛肉楊戀劉|一級
影名: 風雲兒女
導演: 許幸之
主演: 白宏 陸露明 王人美
上映年度: 1935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普通話
電通影片公司

故事梗概:
辛白華是個詩人,他有一個極其要好的朋友是大學生梁質甫,兩人都是東北人。「九·一八」爆發以後,他們兩人從家鄉出來,一直過著漂泊的生活,但他們一直都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憧憬著美好的未來。辛白華和梁質甫的鄰居是生活十分貧苦的阿鳳和母親,辛白華和梁質甫非常同情她們母女,並且時常幫助她們。後來,梁質甫因和革命者有關系,被捕入獄。而辛白華卻和一個富孀墮入了情網。阿鳳的母親去世了,無依無靠的阿鳳到了歌舞班,經常去各地演出。梁質甫被釋放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華北,梁質甫參加革命,英勇抗敵。此時的辛白華正和富孀在青島避暑遊玩,阿鳳所在的歌舞團到青島演出,遇見了辛白華。看了阿鳳演的《鐵蹄下的歌女》後,辛白華受到很大的震動,激起了他的愛國熱情,但是還是沒有擺脫開愛情的束縛,那股熱情又冷卻了下去。最後,梁質甫在抗敵的戰場上犧牲了,辛白華得知這一消息,終於拋棄了以前那種享樂的生活,走上了抗敵的最前線。 這是電通公司出品的四部反帝反封建影片的第二部,故事由田漢編寫,田漢被捕後,由夏衍編為攝制台本。雖在當時國民黨和租界當局有不準拍攝抗日影片的明令,但影片還是有明確的抗日主題,它反映了當時為民族解放而斗爭的大背景下知識青年的覺醒和成長,也曲折地反映了全國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熱烈願望。片中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以奔放的革命熱情,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時代的聲音,其影響遠遠超過影片本身,成為廣泛流行的革命歌曲之一,多年來受到人民的喜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義勇軍進行曲》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

中文名: 大路
年份: 1934
類別: 喜劇 音樂 劇情 戰爭
國家/地區: 中國
語言: 普通話
導演: 孫瑜
主演: 金焰 陳燕燕 黎莉莉
聯華影片公司

簡介: 一群青年人:工人、苦力、扒手、大學生、賣藝少女、女侍等,在抗日戰爭前期為祖國開路,並團結起來對抗惡勢力。孫瑜對人物性格與關系的成功描寫,把影片提升到更高的藝術層次。他善用影像的敘事與比喻能力,適切地把握節奏,又聰明地把歌唱、笑鬧劇技巧熔進影片中,使之生動活潑、趣味盎然。全片創作熱情奔放、場面豪放大膽,教人興奮。是史詩、是抒情詩,也是娛樂妙品

『肆』 秦怡簡介及詳細資料

秦怡簡介及詳細資料
早年經歷1922年2月4日,秦怡出生在上海浦東的一個封建大家庭,自幼就對文藝產生濃厚的興趣,還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讀商科的時候,秦怡就曾參加話劇《放下你的鞭子》的演出。不久她離開自己封建的家庭,參加中萬劇團。
1938年,秦怡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肄業後,前往武漢參加抗日宣傳活動。
演藝經歷秦怡1938年,秦怡進入中國電影製片廠當實習演員,參演了《正在想》、《好丈夫》等話劇和電影作品。
秦怡秦怡1941年,秦怡離開中國電影製片廠,進入中華劇藝社,成為該社演員。在長時間的話劇舞台實踐中,秦怡的演技不斷進步,演出了《草木皆兵》、《戲劇春秋》等話劇作品。
1947年,抗戰勝利後秦怡回到上海,作為特約演員,同期出演了內容尖銳,有強烈的控訴意義的影片《無名氏》。
1949年建國後,秦怡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演員劇團副團長,主演了新悲劇愛情電影《失去的愛情》,在影片中飾演了對生活失望的女大學生。
1951年在影片《兩家春》中出演了勇敢的北方農村的童養媳墜兒,該片獲得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三等獎。1956年秦怡在抗日題材電影《鐵道游擊隊》中飾演了芳林嫂;並在《馬蘭花開》塑造了性格堅毅的鏟運機工人馬蘭。
1957年,秦怡主演了新中國第一部體育題材彩色故事片《女籃五號》,該片獲得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國際電影節銀獎和墨西哥國際電影節銀獎。
1960年,秦怡主演了電影《摩雅傣》,在影片中演出了解放後傣族第一代女醫生的成長歷程。
80年代初,秦怡任上影演員劇團團長。1982年,主演了多集電視劇《上海屋檐下》,並憑藉此部電視劇獲得第1屆大眾電視金鷹獎優秀女演員獎。
1995年,秦怡獲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女演員獎。
2008年,秦怡出演電視劇《母儀天下》中晚年的王政君,並參演了我國首部反映農民工子弟生活的電影《我堅強的小船》。
2009年2月,秦怡獲全國婦聯和人民日報等十一家全國媒體授予的中國十大女傑稱號。5月,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9月,出席《光榮與力量2009走近他們年度人物頒獎典禮》。10月,在第1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終身成就獎。11月,秦怡從藝70周年,舉辦了秦怡電影回顧展。
2010年4月,秦怡在江陰市參加金雞百花獎的頒獎儀式。6月,被評選為十大感動母親,榮獲母親真情杯獎。7月,參與創建秦怡藝術館的工作。9月,擔任電影《情醉富春江》主角。10月,策劃首屆上海中外無聲電影展,並參加了電影展的一系列活動。
2011年1月,秦怡參加中國文聯百花迎春聯歡晚會;拍攝《秦怡》專題藝術片。4月,出席北京首屆國際電影季。5月,秦怡藝術館正式落成開館。
2013年,秦怡參演微電影《幸福家味道》。
2015年秦怡擔任電影《鐵道游擊隊》的藝術顧問;6月,由秦怡出品、編劇並主演的電影《青海湖畔》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映。
2016年3月,助陣電影《訂制愛情》開機發布會。
主要作品參演電影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2015
青海湖畔
梅欣怡
沈星浩
江平
2014
毛澤東在上海
魏師母
吳天戈
吳天戈
2013
心曲
張光奶奶
梁波羅
黃欣靚
2013
幸福家味道
母親
洪亮
----
2012
三個未婚媽媽
客串
江平
車永莉
2012
遙遠的約定
----
盛林
於慧
2010
情醉富春江
文竹
廣春蘭
於洋
2008
我堅強的小船
母親
彭小蓮
丁美婷
2006
東江特遣隊
----
梁宏發
馬蘇
1993
夢非夢
顏蔚
岑范
狄梵
1993
飛越、飛越
白碧茹
翟俊傑
黃宗江
1991
千里尋夢
田潔青
楊延晉
於慧
1987
閨閣情怨
周勤麗
雅克·道夫曼
屠懷青
1987
雷雨
魯侍萍
孫道臨
孫道臨
1984
青山夕照
王秀一(芳林嫂)
司徒兆敦
曹會渠
1983
倔強的女人
孟華
達奇
達奇
1982
張衡
桓夫人
黃祖模
許還山
1979
海外赤子
林碧雲
歐凡
陳沖
1979
風浪
肖玉華
趙煥章
孫濱
1979
苦惱人的笑
女演員
楊延晉
李志輿
1976
征途
關嬸
顏碧麗
江山
1975
浪濤滾滾
鍾葉平
成蔭
陳戈
1975
征途
關嬸
顏碧麗
郭凱敏
1963
北國江南
銀花
沈浮
魏鶴齡
1960
摩雅傣
米汗;依萊汗
徐韜
魏鶴齡
1959
青春之歌
林紅
陳懷皚
謝芳
1959
林則徐
阿寬嫂
鄭君里
趙丹
1958
紅色的種子
華小風
林揚
孫道臨
1957
女籃五號
林潔
謝晉
劉瓊
1956
哥哥和妹妹
媽媽
蘇里
蘇立群
1956
鐵道游擊隊
芳林嫂
趙明
曹會渠
1956
馬蘭花開
馬蘭
李恩傑
高博
1951
兩家春
墜兒
瞿白音
王龍基
1950
農家樂
拉英
張客
張伐
1949
母親
母親
石揮
衛禹平
1949
失去的愛情
裘麗英
湯曉丹
金焰
1949
忠義之家
趙國英
吳永剛
劉瓊
1947
無名氏
趙國英
應雲衛
姜明
1947
海茫茫
凌海珠
何兆璋
喬奇
1947
大地回春
----
毛羽
劉瓊
1946
遙遠的愛
餘珍
陳鯉庭
趙丹
1943
日本間諜
----
袁叢美
陶金
參演電視劇首播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2012
心術
秦怡
楊陽
吳秀波、海清、張嘉譯等
2010
等到勝利那一天
晚年梅雲
包福明
焦恩俊,孫菲菲,王同輝,張光北,趙雪蓮,安澤豪,康俊龍,馬光澤
2008
母儀天下
晚年王政君
黃健中
袁立,黃維德,桑葉紅,吳軍,孫茜
1985
我是一片雲
段母
辜朗輝、趙俊宏
張曉敏、王偉平、孫啟新
1982
上海屋檐下
楊彩玉
----
康泰
個人生活婚姻情況1938年,話劇演員陳天國對秦怡展開追求,1939年秦怡在陳天國的以死相逼下被迫與其完婚。婚後,陳天國嗜酒如命,並對秦怡實施家暴。1944年8月,秦怡生下一女,產後一病不起,因為交不起奶粉和撫養費用,陳天國准備將孩子送人導致秦怡無法忍耐,兩人正式結束婚姻關系。
1947年冬天,秦怡前往香港拍攝《海茫茫》,結識了電影演員金焰並確定戀愛關系,隨後兩人結婚,並生育一子。1962年,金焰由於大量酗酒引起胃出血,病倒在床,從此秦怡在病床邊照顧金焰二十餘年,直到金焰1983年去世。
照顧兒子秦怡與金焰之子金捷由於在文革時期受到驚嚇,16歲時被診斷為急性輕度精神分裂症。患病的四十多年來,秦怡始終守護照顧在兒子的身邊,即使出外拍戲,也會將他帶在身邊,幾十年來秦怡沒讓兒子漏吃一次葯,也總是讓他穿的干凈整潔。兒子平日的洗澡、理發、刮臉,都是由秦怡自己親力親為,直到2007年金捷去世。
患腸道病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秦怡被查出患有直腸癌,後來做了手術,但卻患上了腹瀉的病症。由於這個病,秦怡一有活動要出門就不敢吃東西,上午的活動就不吃早餐,下午的就不吃午飯,晚上的就不吃晚飯。2008年,秦怡因腸道疾病做了大手術。
社會活動2002年5月,上海波特曼大酒店舉辦慈善拍賣活動,秦怡帶著兒子金捷的一幅水彩畫《衡山公園》參加。最後,國際影星施瓦辛格以2.5萬美元獲得此畫。
秦怡2007年上海特奧會期間,秦怡與兒子捐畫義賣多次,母子倆為特奧會共籌集了30多萬元。
2008年,秦怡向汶川地震災區捐款20萬元。
2009年8月,秦怡出席六大衛視賑災晚會《跨越海峽的愛心援助台灣受災同胞賑災晚會》。
2010年5月,秦怡擔任上海世博會上海館祝福大使,參加迎世博紀實藝術片《風情上海灘》的拍攝。
獲獎記錄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作品
備注
2019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獲獎2015
第11屆中美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獲獎2015
第7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青海湖畔
提名2015
第7屆澳門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傑出貢獻獎
獲獎2009
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獲獎2009
第7屆中國十大女傑
獲獎2008
第1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
獲獎1995
中國電影世紀獎
獲獎1983
第1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女演員獎
上海屋檐下
獲獎人物評價秦怡那些流光溢彩的銀幕形象,早已定格在無數留檔的膠片中、泛黃的老電影雜志上。對待演出,秦怡有一種執著與認真。她是一名真正的演員,無論是什麼角色,總愛在腦子里想了又想。這份認真,換來事業的成功。生活中的秦怡,有綿長而獨自承受的苦楚。她重感情,家庭的重擔一力支撐。秦怡的美,來自她的外表,更出於她堅毅柔韌的性格和信仰。秦娘是秦怡的一個雅號。吳祖光在隨筆《秦娘美》里曾形容,秦怡具有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身處逆境而從不灰心喪志。能夠以極大的韌性迎接苦難克服苦難。永遠表現為從容不迫。秦怡是個心寬的人,做人真實、自然。四川汶川地震後,她先後捐款20餘萬元,青海玉樹地震後,又捐款3萬元。幾乎是傾囊而出,要知道,秦怡那時候是沒有片酬的,她拿的是根據國家規定的上海電影製片廠的工資。(《人民日報》評)
秦怡

『伍』 電影,青春之歌中扮演於永澤是誰

  1. 電影《青春之歌》是根據楊沫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1959年由崔嵬和陳懷皚導演,
    謝芳、於洋、康泰、於是之、秦文等主演的經典電影,其中扮演余永澤的是中國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於是之老師

『陸』 中國電影1949-1966這17年是怎樣發展的

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這段時期文藝史家一般稱為「17年時期」。根據記載這個時期新中國一共拍了507部電影,從題材看,這一時期比較著名的電影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主要是反映1949年建國以前社會生活的影片;一類是反映新中國建立以後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斗爭和生活的影片。◆反映舊時代、舊社會生活的影片 主要有,反映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歷史片:《林則徐》和《甲午風雲》等;反映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戰爭片:《紅色娘子軍》、《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東進序曲》、《回民支隊》、《永不消逝的電波》、《紅日》、《紅旗譜》、《苦菜花》、《烈火中永生》、《林海雪原》、《鐵道游擊隊》、《平原游擊隊》、《渡江偵察記》、《冰山上的來客》、《柳堡的故事》、《董存瑞》、《劉胡蘭》、《小兵張嘎》和《雞毛信》等;反映舊中國舊社會人民生活的、根據名著改編的「改編片」:《祝福》、《林家鋪子》、《家》、《早春二月》、《我這一輩子》、《白毛女》和《青春之歌》等;反映封建社會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與斗爭的「戲曲片」:黃梅戲《天仙配》、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京劇《野豬林》和《楊門女將》和崑曲《十五貫》等。◆反映新中國建立以後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斗爭和生活的影片 如,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戰爭片:《上甘嶺》和《英雄兒女》等;反映建國初期我公安幹警同潛伏的美蔣特務斗爭的「反特片」:《秘密圖紙》、《羊城暗哨》、《霓虹燈下的哨兵》和《鐵道衛士》等;反映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的「農村片」:《李雙雙》、《我們村裡的年輕人》、《老兵新傳》和《劉巧兒》等;反映少數民族邊疆風情的「風情片」:《阿詩瑪》、《劉三姐》和《五朵金花》等;反映社會主義新人新事新面貌新風尚的歌頌片:《今天我休息》、《大李、小李和老李》和《滿意不滿意》等。◆「17年電影」的不足和貢獻 以上這些電影讓我們覺得這17年電影離我們既遙遠又不遙遠,說遙遠,這些電影離我們畢竟有40多年了,說不遙遠,我們當中的有些人,尤其是有些歲數的人都是看著這些電影長大的,這些電影當中有一些優美的插曲至今我們還能唱出來,像《柳堡的故事》中的《九九艷陽天》、《冰山上的來客》中的《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上甘嶺》中的《一條大河波浪寬》、《英雄兒女》中的《風雲滾滾唱英雄》、《鐵道游擊隊》中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等。聽著這些熟悉的旋律,就能讓人想起很多逝去的青春歲月,倍感親切,甚至我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就是在看這些電影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形成的。然而作為中國百年電影史的一部分,我們今天在總體上評價這個時期的電影時要一分為二,「17年電影」有長處也有不足。 先來看它總體上的三個缺陷:首先,17年時期的電影基本上是在一種封閉的環境中創作的。第一,這17年時期的中國基本上和西方國家斷絕了關系,處於「閉關鎖國」的狀態,缺少與外界的交流。第二,和整個中國古代文化也斷絕了關系,或者說基本摒棄了中國封建社會勞動人民和知識分子所創造的燦爛的古典文化,像唐詩元曲,《紅樓夢》、《三國演義》等當時都被打成封建主義的東西,老百姓是看不到的,電影文藝工作者也是不能看的。像《林則徐》那樣的電影可以說是漏網之魚,因為裡面含有反帝國主義和階級斗爭的內容,與當時的主流話語一致,所以才能僥幸出來。而且,即使當時「漏出」了這些影片,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間,這些電影的導演和演員也都受到了沖擊。第三,這17年與中國現代傳統也斷絕了關系。中國現代歷史上有兩大傳統,一是由毛澤東主席所領導的農民革命文化傳統,還有一個傳統是以魯迅為代表的「五四」知識分子所建構的「五四」文化傳統。而整個17年電影反映的都是工人、農民的斗爭,反映的是農民革命文化傳統,關於知識分子的文化傳統實際上是看不到的,僅有的兩部《早春二月》和《青春之歌》,前者一出來就受到了批判,後者還是和「五四」文化思想背道而馳的。所以,17年時期的電影基本上是在封閉的環境中創作的。 其次,以一種絕對的集體主義排斥個人的自我。我們說,集體主義是好的,但將它強調到極端的地步,不允許你有任何個人的私心雜念,也不允許你有個人的正常合理要求,這就可怕了。表現在文藝作品上,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都不許描寫愛情,不許談情說愛。即便可以,也是革命加愛情,愛情要和革命、集體主義掛上鉤才能露面。那時的詩歌是這么寫的,「要我嫁給你嗎?你的胸前還缺少一枚獎章」,你是勞模,是英雄我才嫁給你!還有一首,「小夥子,不要在我的窗前彈唱,我的心已飛向遠方,我的心上人正手握鋼槍,保衛著祖國的邊防」,也就是革命加愛情。17年中有一部寫愛情的電影《柳堡的故事》,其中描繪的就是一個革命戰士愛上了一位農村姑娘,但是為了革命放棄了愛情,整個電影表達的就是「先國後家」,在國家民族危難的時候,「我」是不能談戀愛的。還有一部電影《劉巧兒》,裡面有個唱段:巧兒今天去趕集,碰上了一個他,他又能寫又能算,他的名字叫趙振華……關鍵是最後一句話——他還是個勞模啊!17年時間社會將集體主義擺在最高位,用絕對的集體主義排斥了個人的自我,所以這個時期許多歌頌型的電影都有先人後己、先國後家的要求,像《李雙雙》和《今天我休息》等。 再次,流露了一種膚淺的樂觀主義。這個時期的電影都拍得比較樂觀,整個影片的基調是明亮的,充滿了歡聲笑語,因為新中國成立了,舊社會過去了,人民翻身解放了,精神舒展了,這是好事。但問題是,這些影片里所傳達的樂觀主義隱含著一種歷史觀,好像使我們在看完這些電影後有一個錯覺——新中國成立了,從此一切就萬事大吉了,好像解放戰爭的炮火已經把舊世界徹底埋葬了,從此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就是一條平坦的、充滿鮮花美酒的康莊大道,這就否認了歷史的曲折性和復雜性!我們知道,歷史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中間布滿坎坷和曲折。所以樂觀主義是好的,但這種樂觀主義背後所隱藏的歷史觀是值得我們警戒的。 再看「17年電影」的貢獻:以上所說的缺陷只是我們站在今天的社會、今天的境況,以比較高的要求來看待過去的東西。其實,「17年電影」的成就是巨大的!當時美國好萊塢的電影將世界其他地方的電影沖擊得稀里嘩啦,但我們中國的電影卻能一花獨秀!在一種近似保護的環境下,中國的電影人以一種比較平和的心態創造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另外,它貢獻了一大批為了新中國的誕生,或為了保衛新中國而浴血奮戰、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群像。今天,我們可以說出一連串的「17年時期」的英雄形象,像林則徐、鄧世昌、洪常青、江姐、楊子榮、董存瑞、劉胡蘭、小兵張嘎、王成等等。這些人就是魯迅先生說過的「中國自古有埋頭苦乾的人,有拚命硬乾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民族的脊樑」!也就是說,新中國的成立是來之不易的,是相當一批先烈貢獻了自己的青春熱血甚至性命換來的!今天的江山含著先烈的犧牲,所以無論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未來是多麼輝煌,共和國將永遠不會忘記這些民族的脊樑!17年電影全面、深刻地展現了這些先烈和前輩,將他們的精神和品質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傳承了下來!這是一筆重要的精神資源,我們中國電影要和西方電影抗衡,首先要依託傳統的資源,再晚就不行了,美國都已經拍了《花木蘭》,已經拿著我們的傳統資源賺錢了。其次就是要依託我國近現代歷史所提供的若干資源,譬如中國現代史上那些先烈們傳奇性的經歷,他們的那種捨身成仁的高尚精神,就完全屬於中國電影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和資源,是我們同西方電影競爭的重要的文化資本。圖片: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photos/11025921/20050309/12156817.html

閱讀全文

與香港老電影青春之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裡不能下載電影票 瀏覽:173
貓眼電影票發給別人怎麼辦 瀏覽:998
餃子電影如何製作 瀏覽:881
已婚有孩子的人非要自己看電影 瀏覽:447
官網看電影 瀏覽:553
刺青電影什麼 瀏覽:356
適合學生看的紅色愛國電影 瀏覽:439
電影什麼號 瀏覽:2
獵殺時刻電影完整版國語免費觀看 瀏覽:811
下一層電影手機哪個APP可以看 瀏覽:547
電影螢火計劃劇情介紹 瀏覽:582
寶豐縣電影院在哪裡 瀏覽:576
偵破電影或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76
香港無間行者系列電影 瀏覽:491
14歲女孩吸毒國外電影 瀏覽:325
深圳哪裡有車載電影院 瀏覽:831
一線鍾情電影歌曲 瀏覽:324
人物對電影情節的推動 瀏覽:710
廟街十二少開場演員的電影 瀏覽:295
四個少女恐怖電影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