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視劇彭德懷中左權的扮演者是誰
電視劇彭德懷元帥中左權的扮演者是羅剛,羅剛同時在劇中也是毛澤東的扮演者。
左權,八路軍的高級將領,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工農紅軍,一位是馳騁沙場屢立戰功的將軍。
羅剛,1965年04月04日生於湖南長沙,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1989年參演首部電影《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93年在馬景濤、陳德容主演的電視劇《梅花三弄之水雲間》中飾演汪子默。
1996年在王文傑執導的軍旅劇《紅十字方隊》中飾演平易近人的軍醫大學教官趙志偉;同年與白冰、徐靜蕾共同主演的情感劇《北京愛情故事》播出,在劇中飾演醫生林兵。
1999年與濮存昕、朱琳合作拍攝了電視劇《光榮之旅》。
2000年主演由傅靖生執導的年代劇《紅顏往事》,在劇中飾演男主角匡逸夫。
2002年在全景式展現駐港部隊生活與工作的軍旅劇《歸途如虹》中飾演穩重成熟的年輕軍官常凱平;同年參演的年代劇《大染坊》播出,在劇中飾演陳壽亭的合作夥伴盧家駒;此外,他還和劉欣主演了情感劇《真心真情》。
2003年出演由李俊岩執導的軍旅劇《我們的連隊》,在劇中飾演畢業於南京政治學院政工系的碩士研究生江一帆。
2004年與吳越、呂曉禾合作拍攝的家庭倫理劇《深度誘惑》播出,在劇中飾演婦產醫院的主任醫生夏鳴濤。
2005年在歐陽奮強執導的懸疑劇《密電風雲》中飾演秦漢傑;9月主演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首批女兵和當地官兵感情生活為題材的軍旅劇《走天山的女人》飾演鄭漢 。
2006年與李亞娟、張天舒合作拍攝的電視劇《緝私先鋒》播出,在劇中飾演成偉;同年在王茜、陸玲主演的現代都市劇《婚姻訴訟》中飾演譚嘉亮。
2008年主演家庭倫理劇《婚後五年》,在劇中飾演凌雲;5月與馬蘇、錢泳辰共同主演了改編自小說《婦道》的電視劇《道德底線》,在劇中飾演事業型男人王俊濤;同年出演譚曉寅執導的電視劇《再婚劫》,在劇中飾演邊城。
2009年3月參演由安徽金百合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農村題材電視劇《蒼天厚土》,在劇中飾演朱淮川。
2010年2月在秦嵐、趙亮主演的家庭情感劇《真情錯愛》中飾演司徒敏;同年與劉一含、萬梓良合作拍攝刑偵劇《潛龍行動》。
2011年9月參演家庭倫理劇《和婆婆一起出嫁》,在劇中飾演趙志強。
2012年3月與王茜華共同主演由姚遠執導的都市情感劇《小麥進城》,在劇中飾演返城上大學的知青林木;11月參與了北京電視台的綜藝節目《最佳現場》。
2014年出演由張笛、任重主演的年代劇《養女》,在劇中飾演鄧江平;8月憑借年代劇《茶頌》獲得第13屆華鼎獎古裝類劇集最佳男主角提名;同年與董勇、楊童舒、濮存昕合作拍攝歷史劇《彭德懷元帥》 。
2015年在李幼斌、朱茵主演的家庭劇《孫老倔的幸福》中飾演不思進取的計程車司機葉瀾;同年出演潘婕執導的愛情片《美麗笨女人》。
② 電影題材的分類
電影題材的分類主要有愛情片、動作片、科幻片、懸疑片、喜劇片、戰爭片、恐怖片等。
1、愛情片
愛情片是以表現愛情為核心,並以男女主人公在愛情發生的過程中克服誤會、曲折和坎坷等阻力為敘事線索,最終達到理想的大團圓結局或悲劇性離散結局的類型電影。
7、恐怖片
「恐怖片」是以製造恐怖為目的的一種影片。故事內容荒誕離奇,引起恐怖。如描寫鬼怪作祟,描寫兇猛動物噬人等,攝影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更有利於表現恐怖畫面的條件,一些渲染地震以及核戰爭等的所謂災難片也屬此類。
③ 墮落少女日記的影片評價
因為茂瑙給的震撼,或許對德國早期默片期望值太高,《墮落少女日記》其實只是一部通俗劇,反映了20年代末整個世界的大眾欣賞水準,當時中國也出現了《迷途的羔羊》一類的社會問題影片。從世界電影發展史的角度而言,民眾需要的其實大抵一致,猶如今日之好萊塢,「哥們就喜歡俗的」(語出《頑主》·米家山))。
電影對於大眾而言是消遣和麻痹現世壓力在黑漆漆的環境里幻想和憧憬,隔岸觀火他人的苦難作為旁觀者而言既安全又有著吁噓的樂趣豈不快哉!
它反映的是一個少女的成長,是社會倫理的教化影片,所以導演G·W·派伯斯特給了她太多坎坷的命運然缺乏合理性,習慣鬧劇的導演注意了段落的效果卻忽視了電影整體的邏輯。
雖然當時德國是個等級森嚴、刻板的社會,然作為人之常情,父親可能迫於家族壓力而將自己的女兒送入教養院,但是骨肉親情(從父親時候的遺囑可見)怎會讓父親對進教養院的女兒毫無關注,使得她為了生活所迫成為舞女,導演太想塑造一個沉淪者的形象而忽視了生活的連貫性和常識。
20 年代的電影,除了藝術狂熱者的先鋒電影萌芽,更多的是賺人眼淚的苦戲,人性和苦情讓電影成為平民的精神獲求的途徑。路易斯·布魯克斯(Louise Brooks)長得確實惹人喜愛,於是單薄而不堪一擊的情節被忽視了。影片的漏洞大家可以自己去找,不過,作為德國室內劇的代表人物,G·W·派伯斯特的段落拆解開來還是充滿亮點的,思想和娛樂性都不差,伯爵牧場的擠奶的戲、教養院里刻板的生存都成為很好的喜劇因素,電影的布光也顯示了導演對於美學的追求和他對女主角的欣賞,在這部影片里女主角有著脫俗的純凈,無論她身處何種境遇她無邪的眼睛直擊著對方的眼睛,讓人的心靈有所觸動,特別最後導演把她塑造成一個真正的慈善者,在抨擊資本主義社會男盜女娼的內里同時讓觀眾有了一點虛幻的希望,用我黨的話來說,資產階級永遠無法逃避他的歷史局限性,他們看不到時代的出路。
我不知道羅傑·沃特是否看過此片,泰米蓮在少女管教所的一幕和《The Wall》里的一些段落驚人一致。同樣,德爾伯特·曼(Delbert Mann)《簡·愛》教養院的場景也有著相似,人性的鉗制和壓服對於大眾而言是最可以贏得同情的,陰森環境、嚴厲的女教師就像夢魘一樣在成人回憶和想像。
作為商業電影應該說還是成功的,不過就藝術角度而言是平庸的,我始終欣賞喬治·薩杜爾的中肯,在他的《世界電影史》里對電影的評述還是值得參考的,網上的資訊非常不準確,甚至誤導(中文網頁),李敖關於電腦小白的言論是智者之言,書,是治惑的唯一正途。
中文網頁上對此片的評價也反映了100年來中國普通民眾的關注點,許多人都對女主角的發型和衣著感興趣,對於電影本身倒忽視了!
不過,正是這些光影里的記載我們會看到時代、國家以及他們的距離。那個年代的時尚上海和西洋驚人的一致,這個時代的時尚上海也和歐洲驚人一致,然他們之間的差異在於人,隨便怎麼看當今那些所謂的時尚人士總是擺脫不了一股小家子氣,想想卻也明白,文化的斷脈投射到人身上,「就像西服袖口上的標簽,暴發者的心裡惶恐別人不知而時常刻意秀一下」!
④ 梅格.瑞恩主演的浪漫愛情片
主要作品
1981《瓊樓夢痕話當年 RICH AND TFAMOUS》
1982《One of the Boys》
1983《Amityville 3-D》
1985《野性 Wildside》(TV)
1986《霹靂保鑣 ARMED AND ANGEROUS》
《壯志凌雲 TOP GUN》
1987《驚異大奇航 INNERSPACE》
1988《死亡旋窩 D.O.A》
《普西迪基地 PRESIDIO, THE》
《一諾千金 Promised Land》
1989《當哈利碰上莎莉 WHEN HARRY MET SALLY》
1990《跳火山的人 JOE VERSUS THE VOLCANO》
1991《門 THE DOORS》
1992《神魂顛倒第六感 PRELUDE TO A KISS》
1993《西雅圖夜未眠 SLEEPLESS IN SEATTLE》
《Flesh and Bone》
1994《愛神有約 I.Q.》
《當男人愛上女人 WHEN A MAN LOVES A WOMAN》
《世紀影院 Century of Cinema》
1995《情定巴黎 FRENCH KISS》
《復興時代 RESTORATION》
1996《火線勇氣 COURAGE UNDER FIRE》
1997《為你瘋狂 Addicted To Love》
《Two for the Road》
1998《電子情書 You've Got Mail》
《X情人 City of Angels》
《浮世男女 Hurlyburly》
1999《Hanging Up》
1986年,梅格·瑞恩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第一次機會,出現在湯姆·克魯斯主演的
《壯志凌雲》一片中,雖然她飾演的是一位軍人的妻子,有點「傻大姐」的味道,卻
不失青春氣息。影片的成功,讓梅格·瑞恩的名字漸漸為人們所熟悉,她的表演也得
到了許多好萊導演的認可。從此片約接踵而至,她相繼主演了《零度空間》、《龍虎
先鋒》、《遙遠的地方》等影片。1989年,梅格在演藝事業上迎來了第一次高峰――
她主演的影片《當哈里遇上莎莉》,此片講述梅格·瑞恩飾的莎莉與比利·基士度飾
的哈里,在十年裡面的三次偶遇,從而促成了相守一生的愛情故事。影片中的這對男
女從不相信命運,但卻被命運之神擺弄了十年才默默感受到緣份之奇妙,令觀眾在含
笑之餘也為劇情所折服。這老式的「好萊塢童話」劇情既輕松又幽默,亦略帶苦澀的
味道。28歲的梅格極好地把握了劇中莎莉一角的特質,將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這部
成功的愛情喜劇片令梅格·瑞恩一炮走紅,也邁出了成為「愛情片女星」的第一步。
隨後,梅格·瑞恩也主演了幾部不同類型的電影,如《魔島迷蹤》、《烈火焚情
》、《接吻序曲》等,知名度與票房號召力穩步上升。1993年,梅格迎來了事業上的
第二次高峰,就是決定接拍《西雅圖不眠夜》(《緣份的天空》),她與片中的另一
男主角湯姆·漢克斯分別飾演都市中兩個寂寞的人,通過電台節目在空氣中認識,雖
然相隔千里,但兩人同病相憐,互生情愫,演繹出一段優美動人的浪漫戀情。片中兩
人一直未曾見過面,甚至數次擦肩而過,直到結尾兩人出現在紐約帝國大廈上時,這
段弄虛作假的戀情才真正開始。《西雅圖不眠夜》的特色在於兩位主角一直都在各演
各的戲,直到結尾才初次見面。梅格與湯姆·漢克斯的對手戲只有十分鍾而已,但這
個特色卻被觀眾津津樂道。他們再一次為影片中的奧妙緣份著迷。《西雅圖不眠夜》
受到人們的喜愛,梅格·瑞恩被推定為「愛情片女皇」。
梅格·瑞恩建立了影壇形象之後,一直沿著這個成功的方程式,又相繼主演了《
亡命鴛鴦》、《當男人愛上女人》、《IQ情緣》等影片,同樣展現了她非常的魅力。
1995年,梅格兼任監制的《一切從失戀開始》(《法蘭西之吻》),再次證明了她的
魅力。可能是有份做幕後工作的關系,梅格比所有前作更賣力地演活一名思想單純、
因失戀而遠走巴黎的傻大姐。比起她成名的兩部作品,這部影片不算特別突出,但計
算準確的喜劇場面及漂亮的法國風景,仍使它成為梅格愛情片系列的成功作品。觀眾
就是喜歡看到梅格·瑞恩飾演都市受困攏的女性。《一切從失戀開始》的導演勞倫斯
·卡斯丹形容她的成功來自性格方面。「梅格擁有容易被人接受、聰明、可愛及堅強
的特質。」《西雅圖不眠夜》的導演說:「男性會希望能娶她,而女性則希望與她交
朋友。基本上女孩子不會介意男友喜歡梅格·瑞恩,因為她們自己也愛梅格·瑞恩。」
梅格·瑞恩也笑著:「其實我並沒有創造什麼角色,只是那些角色創造了我,也恰巧
由我來演罷了。」當然,梅格·瑞恩演起這些愛情喜劇片都輕車熟路了,鏡頭下的梅
格是靈活自在的,觀眾不擔心梅格的定型,因為他們喜歡這樣的梅格,但是梅格自己
還希望偶爾跳脫一下這樣美好的模式。
1995年,梅格·瑞恩在一部十六世紀古裝片《浮華暫借間》中出演一角,雖然跳
脫了原來的模式,但梅格·瑞恩是從一個平凡的美國家庭走出來的孩子,從來沒有放
棄過自己的倫理觀念和個人信念。在她的影片里從來沒有過任何暴力鏡頭和裸露場面,
1996年梅格在《生死豪情》一片中嘗試以新形象出鏡,飾演一名演灣戰爭中陣亡的女
軍官,就是這個角色也沒有損害她那傳統美國人的形象,從這部極具震撼力的戰爭片
中,我們又一次感受到了梅格·瑞恩的個人魅力。她願意去飾演不同類型的人物,但
卻不輕易改變自己「好孩子」的形象。1997年,梅格·瑞恩主演了《不知不覺愛上你》
一片,又繼續當她的「愛情片女皇」。1998年,一部以凡人與天使之間愛情故事作為
主線的《X 情人》一片誕生了。由梅格·瑞恩飾演的心臟科醫生,原本是一名有責任
心及使命感的醫護人員。她對生命本來充滿希望,對工作也充滿熱情。可惜,在一次
手術中,她未能使一名重病病人起死回生。正因為那次失敗,她開始對醫生的工作失
去信心。而她的人生觀也因此而變得灰暗。尼古拉斯·凱奇在片中扮演一位天使。他
每天都會在醫院徘徊,因為他的工作是把一些靈魂帶往天堂,所以每天都能與梅格相
遇。接著,他們兩人相戀了。但是天使與凡人相戀是否能夠被天神所接受?能讓天使
痴狂而甘心情願下凡化成肉身的女子,天底下也許應該只有梅格·瑞恩吧!
今年,梅格·瑞恩又與奧斯卡雙料影帝湯姆·漢克斯主演了影片《電子情書》,
飾演大都市的一對獨身男女,通過電腦上網相識,最終墜入愛河,該片使梅格·瑞恩
更加牢固地坐在「愛情片女皇」寶座上。
作為億萬觀眾心目中的「愛神」,梅格·瑞恩的個人形象一
直受到公眾的矚目。然而她就像60年代的奧黛麗·赫本一樣,與
任何花邊新聞無緣,絕不讓自己銀幕上的浪漫故事在生活中重現。
在1986年拍攝《壯志凌雲》時,梅格與安東尼·埃德沃茲相識,
曾產生過一段愛情,但後來由於埃德沃茲移情別戀而告終。此後,
梅格又和演員丹尼斯·奎德邂逅,但當梅格發現丹尼斯吸毒時,
毅然終止與他的戀愛關系。丹尼斯被梅格的人品所感動,用一年
多時間戒掉毒癮,兩人才重歸於好。如今,他們有了可愛的兒子,
生活幸福而美滿。梅格·瑞恩這位在享受著事業與生活雙豐收的
「愛情片女皇」,依然不忘告訴她的影迷:「戀愛不是一種理智的事情,希望觀眾們
不要被銀幕上的故事所迷惑,生活是嚴酷而現實的,應該珍惜愛情,但是愛情並不是
生活的一切。」
⑤ 法國新浪潮電影對於電影發展影響有多大呢
1959年和1960年的電影生產特徵是,世界各國幾乎都涌現出一批新導演,他們紛紛與當時的美學相決裂,這種決裂通常是與法國「新浪潮」同時出現的,沒有受到「新浪潮」的直接影響。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決裂都是通過一兩位導演的新穎別致的處女作實現的,這些影片的發行放映與特呂弗和雷乃的第一部影片在國外的發行放映同時進行。這種巧合增進了外國電影作者的信心,在初戰告捷的「新浪潮」電影鼓舞下,他們力圖以法國同行為榜樣進行藝術探索,盡管他們的探索遭到了本國電影工業的抵制。根據巴爾德萊米•阿芒古阿爾的研究和分析,「新浪潮」噴涌而出之後勇往直前,即使是在1950年代的社會主義國家也發生了同樣的事情,在法國電影的影響下產生的藝術革新運動幾乎出現在任何國家:「這場發軔於評論界的新老之間的沖突,表現在美學、意識形態甚至道德方面。一家或者好幾家雜志為這場變革運動的勇士們吶喊助威,這些勇士通常是從旁門左道進入電影圈的:獨立製片,低成本,輕便簡單的技術設備,初出道的演員。對他們所有人影響最大的是新現實主義的榜樣(但是在東歐國家是被禁止的),紀錄電影的教訓,或者毋寧說是紀錄電影的經驗。他們的影片到處流傳,從國外傳來贊揚聲,媒介參與其中,新型的電影觀眾隨處可見,他們是由電影俱樂部、電影資料館、電影節、藝術與實驗影院、專業電影雜志培養出來的,電影學院和電影研究機構火上澆油,電影官員乃至電影製片人都妥協了,浪潮終於噴涌而出。它經歷了輝煌的階段,贏得了人們的理解,獲得了真正的成功,幾年之後就解散或歸入主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