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電影八百幕後故事紀錄片

電影八百幕後故事紀錄片

發布時間:2024-11-12 08:05:51

① 有一部電影叫做《拜訪者》,是2014年加拿大的紀錄片,我看了一部分實在看不下去了。誰能告訴我,這部

《拜訪者》是一部講述人類恍惚狀態的電影紀錄片,它聚焦於每個人的臉,讓觀眾以最親近和最直觀的視野貼近、觀察人的臉。高佛雷·雷吉奧利用4K電影技術拍攝此片,全片採用黑白色調,並輔以2.35:1的寬熒幕電影比例,向觀眾呈現了人類極端的情緒狀態下產生的精神恍惚對人性的影響和關系。
紀錄片大師Godfrey Reggio推出最新作品《拜訪者》(Visitors),解讀人類內心深處的未知領域。
如同曾經 Reggio 發人深省的 Qatsi 三部曲 ,《拜訪者》伴隨著作曲家Phillip Glass的配樂,同樣是一部直戳人心的作品。奧斯卡最佳導演斯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以4K超高清畫面呈現了本片精髓——74張「動態劇照」。
大屏幕前的觀眾聚精會神的審視著片中人臉特寫、大猩猩、機器人、建築和廢棄的游樂園等等。本片從頭至尾未出現任何故事情節和對話,但和片中人物的對視彷彿一下到達了觀眾的靈魂深處,靜謐中衍生出了深刻的精神交流。

為了更深入的了解這部電影的創作初衷和始末,我們專門采訪了本片幕後主創Reggio和他的導演兼編劇助理Jon Kane等,並製作了紀錄片供大家觀看。
據他們透露,一些列高科技和拍攝工具幫助他們達到了Reggio想要的效果,其中4K超高清銀幕更是將影片呈現得完美至極。

「4K水平相當於投影尺寸,能夠呈現更多我們想表達的內容,」Reggio說,「通常,每個人的面部特徵、表情、眼神和動作讓人們記住了我們是誰,4K清晰度帶來了無與倫比的解析度。」Jon Kane接著說,「Reggio漸漸發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解析度才真正表現了一部電影的精髓」。
每60秒閃過的黑白超高清晰度畫面,令觀眾有足夠的時間和畫面中的人物對視,而對視的時間越久,人們就越能體會到「沒表情」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人是十足的情感動物,就算他或她只是對著鏡頭,不做任何錶情,也能流露出他們內心世界裡的明暗。
和片中人物對視,讓觀眾產生一種臨場感,和互相抗衡的心理,如此深刻和真實的的體驗,證明了人類和科技之間的內在聯系。

「科技對我來說是最容易產生誤解的,」Reggio說,「我們總是想像著科技會像經濟、種族,甚至戰爭一樣如何如何發展,但它早已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或許對於這部電影的觀影體驗會與其它不同,又或許它就是Reggio前幾部作品的延續,影片的內涵在觀眾走出影院後開始發酵。「每個人看完後應該都會有屬於自己的不同的體驗,相信它會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感受。」Reggio說。

② 尋找一部以紀錄片形式拍攝的恐怖片

女巫布萊爾

英文名 The Blair Witch Project
中文名 女巫布萊爾
地區 美國
顏色 彩色/ 黑白
聲音 Dolby SR
時長 86min
類型 恐怖 神秘 驚怵
IMDB評分 6.2/10

導演
丹尼爾·米瑞克(Daniel Myrick)

編劇
丹尼爾·米瑞克(Daniel Myrick )
埃德瓦多·沙克茲(Eardo Sánchez)

演員
希德·多納休 (Heather Donahue )
約束亞·蘭納德(Joshua Leonard)
邁克爾·威廉姆斯(Michael C. Williams )
吉姆·金 (Jim King )
桑德拉·沙克茲(Sandra Sánchez )
埃德·斯瓦森 (Ed Swanson)
帕特麗霞·迪考(Patricia DeCou)

電影剪輯
丹尼爾·米瑞克(Daniel Myrick)
埃德瓦多·沙克茲(Eardo Sánchez)

劇情介紹
1994年10月三個學電影的學生哈茲,邁克威廉姆斯和李昂哈德,帶上了電影拍攝器材,來到了布爾鎮,准備調查當地關於布爾女巫的傳說,他們為了找尋布爾女巫來到了黑山林,但不久他們就消失了,5天後人們開始尋找他們,美國政府為了找尋他們調用了100多人,同時使用了直升機甚至衛星,但10天過後一點結果也沒有,於是只好放棄搜尋工作,但1年以後幾個馬里蘭洲立大學的學生在山林的一個非常隱蔽的小木屋裡發現了一個包裹,裡面裝有哈茲的日記和一個已經剪接好的電影拷貝盤,裡面記載了三個人1年前失蹤時所發生的所有恐怖事件,本部影片便是根據95年發現的拷貝盤,改編加工而成的。

幕後故事
本片是一個奇跡:把一部低成本的學生片炒作成超級賣座片。其秘密武器是把虛構的劇情宣傳成紀錄片,使不明就裡的年輕人紛紛討論布萊兒女巫的歷史和關心起三名大學生的安危。本片是三人在森林中經歷的紀錄,全部採用手提攝影機拍攝而成,鏡頭亂動、畫面失焦等技術上不合格的畫面比比皆是,看到一半就會讓人產生暈車嘔吐之感,得有心理准備才行。
《女巫布萊爾》上映後連續兩周蟬連票房亞軍,對電影淘汰律甚高的美國電影界來說,可說是罕見的奇跡。
這部低成本恐怖片,原本第一周只安排二十七家影院放映,想不到上映後反響熱烈,戲院數由第二周的三十一家一下子擴充到一千一百家。
兩千一百四十二家戲院的拷貝讓製作該片的電影公司與拷貝沖印公司忙到人仰馬翻。

穿幫鏡頭
當三人在叢林中走失時,在他們身後25英尺的地方,透過樹的空隙可以看見一片田地。當他們找出路時也能看見公路。

另外給你介紹《恐怖錄像》

③ 鎺ㄨ崘10閮ㄥソ鐪嬬殑綰褰曠墖

浠ヤ笅鏄10閮ㄥソ鐪嬬殑綰褰曠墖錛屽畠浠娑電洊浜嗕笉鍚岀殑涓婚樺拰綾誨瀷錛屽笇鏈涗綘浼氬枩嬈錛

銆婃搗媧嬨(Oceans, 2009)錛氳繖鏄涓閮ㄧ敱娉曞浗瀵兼紨闆呭厠路璐濇眽鎷嶆憚鐨勭邯褰曠墖錛屽睍紺轟簡鍦扮悆涓婂悇縐嶅悇鏍風殑嫻鋒磱鐢熺墿鍜屽畠浠鐨勭敓鎬佺郴緇熴

銆婅岃蛋鐨勪漢銆(Man on Wire, 2008)錛氳繖鏄涓閮ㄥ叧浜庢硶鍥芥潅鎶鑹轟漢鑿插埄鏅路鐝鍐滃湪1974騫村湪涓栫晫璐告槗涓蹇冨弻瀛愬斾箣闂磋蛋閽涓濈殑綰褰曠墖銆

銆婂畤瀹欐椂絀轟箣鏃呫(Cosmos: A Personal Voyage, 1980)錛氳繖鏄涓閮ㄧ敱鍗″皵路钀ㄦ牴涓繪寔鐨勭邯褰曠墖錛屼粙緇嶄簡瀹囧畽鐨勫巻鍙層佺戝﹀拰鍝插︺


銆婂啺琛鏆淬(The Jinx: The Life and Deaths of Robert Durst, 2015)錛氳繖鏄涓閮ㄥ叧浜庣編鍥芥埧鍦頒駭瀵岃豹緗椾集鐗孤峰痙鏂鐗圭殑綰褰曠墖錛屾帰璁ㄤ簡浠栫殑涓夎搗璋嬫潃妗堛

銆婇粦楣板潬钀姐(Black Hawk Down: The Untold Story, 2019)錛氳繖鏄涓閮ㄩ》闂鍏充簬緔㈤┈閲屾垬浜変腑緹庡浗鐗圭嶉儴闃熻屽姩鐨勭邯褰曠墖錛屾彮紺轟簡浜嬩歡鐨勫箷鍚庢晠浜嬨

銆婁竴浠e畻甯堛(The Grandmaster, 2013)錛氳繖鏄涓閮ㄧ敱鐜嬪跺崼瀵兼紨鐨勭邯褰曠墖錛屼粙緇嶄簡涓鍥芥︽湳瀹跺彾闂鐨勭敓騫沖拰姝︽湳鎶鑹恆


銆婂瀮鍦炬椂闂淬(Garbage Time, 2018)錛氳繖鏄涓閮ㄥ叧浜庣編鍥介泙嬋瑁侼FL瓚崇悆鐨勭邯褰曠墖錛屾帰璁ㄤ簡鐞冨憳浠鐨勭敓媧誨拰姣旇禌鐨勫唴騫曘

銆婂啺涓庣伀涔嬫瓕錛氭潈鍔涚殑娓告垙銆(Game of Thrones: The Last Watch, 2019)錛氳繖鏄涓閮ㄥ叧浜庣編鍓с婃潈鍔涚殑娓告垙銆嬪埗浣滆繃紼嬬殑綰褰曠墖錛屾彮紺轟簡騫曞悗鐨勬晠浜嬪拰鍒朵綔鍥㈤槦鐨勮緵鑻﹀伐浣溿

銆婄寧鎴鋒槦搴с(Hunt for the Wilderpeople, 2016)錛氳繖鏄涓閮ㄥ叧浜庢柊瑗垮叞灝戝勾鍜屼粬鐨勫吇鐖舵瘝鍦ㄨ崚閲庝腑鐢熸椿鐨勭邯褰曠墖錛屽厖婊′簡騫介粯鍜屾俯鎯呫

銆婅嚜鐢變箣璺銆(Free Solo, 2018)錛氳繖鏄涓閮ㄥ叧浜庢攢宀╄繍鍔ㄥ憳浜氬巻鍏嬫柉路闇嶈哄痙鏀鐧昏跺炵背钂傚浗瀹跺叕鍥钁楀悕宀╁佲滄棤緇寵嚜鐢辨攢鐧燴濈殑綰閾呮竻褰曠墖銆

④ 第一鏡:80部紀錄電影內容簡介

詳盡的資訊,全景展示歷史、人物、事件、事實的背景與紀錄電影的幕後故事,展現真實力量的獨特魅力。

全面的內容,匯集歷史人文、環境自然、名人傳記、真人真事和近年佳片,80部精選影片網羅紀錄電影精華。

便捷的搜索,收錄中外電影資料,包括片名、國家地區、拍攝年份、片長與獎項等信息,附錄展示國際紀錄片協會20年最佳紀錄片與世界電影大事記。

在書中,80部影片統稱為「真實電影」。盡管這一概念在書中有所擴展,囊括非虛構與虛構、紀錄片與故事,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仿紀錄片,但其核心在於真實。

《第一鏡》作為叢書的一部分,強調「第一」即「最真實」、「最直接」的含義,巧妙地作為「真實電影」的別稱。在篩選影片時,注重近年的經典、優秀與熱門新片,同時兼顧經典作品,甚至包含幾部電視紀錄片。

為了幫助讀者深入了解影片涉及的內容,引言部分特別提供了相關背景和拍攝幕後的故事介紹,相信這將成為本書吸引讀者的一大亮點。

⑤ 問一個電影 原始的

史前一萬年
劇情介紹
在一個遙遠偏僻的高山部落,年輕的獵人達雷(史蒂文·史崔特飾演)找到了心上人 – 美麗的伊芙樂 [別稱:艾弗拉特] (卡米拉·貝爾飾演)。但神秘外族入侵,村莊突遭洗劫,心愛的戀人被搶走,於是達雷毅然決定率領小簇族人踏上漫漫追蹤之路。當他們第一次來到未知的大地,發現了文明的存在,人類的生存方式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像。一路顛簸中,不斷有其他部落同樣遭受滅頂之災的人群加入,不知不覺中達雷的追蹤小隊壯大成了一支軍隊。命運的驅使,讓毫無作戰經驗的勇士們必須面對史前猛獸的襲擊並不斷與惡劣的大自然作殊死搏鬥。在即將結束他們英勇頑強地長途跋涉的時候,他們偶然發現了失落的文明,大金字塔雄偉壯觀的景象讓他們最終領悟到他們的終極命運被一個無法想像的帝國掌握。他們必須抵抗帝國的統治者——一個自稱神靈的暴君。達雷在這場腥風血雨的洗禮中終於明白:他的使命不僅僅在於營救伊芙樂,而是拯救整個人類的文明。
製作團隊
《史前一萬年》導演羅蘭艾默瑞奇(Roland Emmerich)拍過許多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大片,主題從星際大戰到全球災難都有,執導過的賣座強片包括《ID4:星際終結者》及《明天過後》。這次,他把鏡頭移到遠古的過去,打造「史前一萬年」的世界。這部電影可說是這位導演最有野心、最具挑戰性的作品。 他表示:「我一直很喜愛傳統的說故事方式,就是大家圍著營火,上一代為下一代講述永恆的故事。當故事的主題是早期人類時,說故事者就大有機會編造一個全能英雄的傳奇寓言。我拍攝這部電影,是想讓觀眾彷佛進入一個不同世界,里頭的景觀和氛圍都是前所未見的。」 為了帶領觀眾踏上這趟不同時空的冒險旅程,羅蘭艾默瑞奇率領其演員與製作團隊遠赴世界的另一端。拍攝地點從冬日嚴寒的紐西蘭、濕熱的南非開普敦,到乾燥的非洲那米比亞國沙漠。 製作人麥可威瑪(Michael Wimer)表示:「羅蘭艾默瑞奇總是想製作出具有原創性的東西,但電影中想創造出新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各個層面來說,這樣的目標都具有極大的挑戰。事實上,羅蘭艾默瑞奇自己也說過這部電影是他拍過最困難的作品,不過對於像他這樣的導演,挑戰性反而是向上的動力。」 哈洛德克羅瑟(Harald Kloser)跟羅蘭艾默瑞奇合作為這部電影編劇,他表示:「《史前一萬年》的背景當中,神秘性及精靈界是組成生物世界的主要部份。我跟羅蘭艾默瑞奇從未想過把《史前一萬年》這樣的題材拍成一部紀錄片。相反地,我們要創造出一個偉大的人類冒險旅程,史前的人類必須面對一切他們無法解釋的力量。我們都喜歡向極限挑戰。」 製作人馬克高登(Mark Gordon)這次是第三度與羅蘭艾默瑞奇合作,他表示:「羅蘭艾默瑞奇是那種絕不願意拍攝重覆題材的導演。他的想像力讓他能夠神遊到一般人無法到達的境界。這個故事合他胃口,而且他的視覺表現又極為震撼,所以他是執導這部電影的最佳人選。」
幕後故事
穿梭於洲際之間,創造史前一萬年的世界 艾默里克與自己的幕後創作團隊為本片創造出了一個原始荒蕪的史前世界,觀眾無法想史前一萬年象也從未有過如此逼真的感同身受。盡管影片沒有說明故事發生的特定地點,但艾默里克一直覺得是在非洲。「那裡是人類的起源,」他說,「但因為我們的故事,它就變成了我們自己想要的非洲。」影片的拍攝地點主要在紐西蘭周邊的一些頗具特色的地方,並在非洲選擇了一些故事情節需要的地點。包括開普敦,南非以及納米比亞的月色。 影片原本計劃只在紐西蘭拍攝數日,但在開拍前六周的一次直升機空中選景時,艾默里克被這片迷人的「伊甸園」深深地吸引住了。 「我們花了一整個上午在空中選址,剛回到酒店還沒坐下就收到艾默里克的緊急留言讓我們立刻回到直升機上,說他發現了更棒的東西。 製作人維摩回憶說:「當時我都已經准備勸說艾默里克,開機時間就在眼前了,不能再隨意更換拍攝地點了。但還沒機會開口,我就已經重登直升機,當飛機上升到某一高度,艾默里克痴迷的那一片天地突然出現在了我的眼前,和劇本里的情節描述一模一樣,感覺劇本就是根據這里描寫的,我們別無選擇,就把拍攝地點定在了那裡!」 冰天雪地、烏山黑林的景色會和南非熱帶叢林的鬱郁蔥蔥形成奪人心魄的強烈對比,影片的中間部分依靠的就是這種自然的背景天幕。 納米比亞地域燃燒般炙熱的橙色和紅色也為影片近三分之一的情節提供了巧奪天工的拍攝條件。 正因為有了這些場景,紐西蘭的「白色和黑色」場景就越發顯得魅力難擋。所以攝制組為了能如願拍到最好的景色,向紐西蘭地區千變萬化的天氣做了太多的妥協和讓步,根據隨時而來的霧雪風暴或立即萬里無雲的反常變化作適時地拍攝進度調整。 維摩說:「我們特別希望通過掌握當地地形的特色體會我們劇中角色在當時那個年代是如何艱難的生活著的,但同時,在如此廣博的天地中生活,又是件多麼美妙的事情。 正因如此,我們必須在那裡拍攝,感覺特別的宏偉,美得不真實。」 拍攝地點風景如畫,也為拍攝組提出了各種要求極高的保護措施。「為了不留下過多過重的痕跡,我們使用了四輪車調動各種拍攝器材,拍攝過程中盡量採用超輕量級小車,這樣車輪碾過草地也不至於留下痕跡。」紐西蘭拍攝場地主管傑拉德·康農說。 「我們還大量依靠直升機來回搬運用於搭建亞高族部落的道具和布景。」 史前一萬年懷奧魯雪場位於離紐西蘭瓦納卡鎮(世界著名的試車基地)不遠處的南部島嶼上,海拔5000英尺,為本片的拍攝提供了五個重要場景。包括亞高族部落的村莊,巴庫的石頭,殺戮現場和牧草地。影片幾乎有三分之一的部分在那裡拍攝完成。紐西蘭境內其他的拍攝地點包括艾斯派林山國家公園和普奔水壩。 對艾默里克來說,雪場與他腦海中想像的影像不謀而合。「這種地方能讓你從高處隨意掌握鏡頭的角度,感覺就象漫遊月球,你拍到的東西就象在月球表面看到的,」他興奮地說道:「給你很多你想像中遠古時代的感覺。我們劇中的人物在旅途中展開他們的故事,我們需要宏大的場景將現在的世界轉變成他們旅途中進入的世界。所以環境的千變萬化是非常有用的。」 在開始基本場景的拍攝前,製作組邀請了 Ngāi Tahu (南部區域毛利族的酋長) 去實地考察一處即將用以舉辦傳統毛利族慶典儀式的地方。「那地方還保留有一些最原始血統的族民。」主演之一,具有毛利血統的克里夫·克蒂斯解釋道:「喚醒對那片土地的神往是極其重要的。每一個參與影片拍攝的人都對這種膜拜情愫產生了共鳴,尤其我們的故事又與之息息相關。」 為了搭建亞高族村莊,工作人員分析了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們當時賴以生存的那片土地。「亞高族手中的可用材料有限,」 艾默里克說:「他們只有猛獁象的骨頭,尖牙和皮毛可以用來搭建他們居住用的帳篷。因為我們把他們想像成靠精神信仰賴以生存的人群,我覺得他們的住處應該是獨特並且能夠體現出他們的智慧和創造力的。」 史前一萬年藝術指導讓-文森特·普佐斯把亞高族的住處設計成用骨頭和皮毛搭制的,極具視覺沖擊力和逼真的效果。「老媽媽居住的帳篷內部結構是用一萬根猛獁象骨頭搭建的,加上頂樑柱就是一副完整的猛獁象骨架。」他描述道:「我們用這個場景作為影片的開始,老媽媽在棚屋內主持著一場儀式。我們希望用它訂下主基調。」 經過廣泛的調查,從大量的考古學書籍中獲得參考數據,普佐斯挑出了20付不同的猛獁象骨架。「我們仿製的骨頭在比例上稍做了修改,這樣在大屏幕上的視覺感受會更有沖擊力。」 普佐斯說。「我們選擇利用雕滿部落符號的骨頭和猛獁象頭骨來裝飾老媽媽的帳篷,加強精神信仰的神秘感,藉此為影片的開始造勢。」 用木頭代替骨頭的樣子,普佐斯團隊里的雕工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在南非開普敦製作基地製做骨架,與此同時,另一支隊伍專心製作猛獁象的皮毛。完成後海運至紐西蘭的瓦納卡鎮,再由工作人員花費五周的時間組裝。 維摩回憶當時的情況說:「我們有一屋子的人忙著打磨用木頭做成的猛獁象骨架,都是在開普敦加工完成,零散海運到紐西蘭。我們還花了不少時間讓海關相信,它們不是真的動物骨頭。」 維摩笑道:「運輸方面麻煩還不小呢,但至少保證了特別理想的結果。」 至於村莊內其餘部分的裝飾,工作人員在紐西蘭因地制宜地利用了很多不同的自然材料。「農場主們幫我們收集骨頭,」現場裝飾員艾米里亞·薇溫德說:「我們還找到很多漂亮的海藻來裝飾`帝克`居住的帳篷。 最關鍵的道具是普佐斯設計的白矛槍,將由帝克作為傳位的象徵物移交給他的繼任。白矛槍必須設計得實用但又外觀精緻。最後的成品是一根大約六英尺長,頂端的象牙上刻滿經文,拔掉象牙裝飾可以變成利器的長矛槍。 和藝術設計相似,影片的服裝設計歐達雷·迪克斯-米若和芮妮·阿普麗也極力希望演員的裝束做到簡單合理。迪克斯-米若從不列顛博物館和開普敦的檔案資料館開始了她的研究。但是,她認識到,「在不列顛博物館幾乎沒有什麼可參考用於服裝設計的資料。唯一的關於那個年代的直觀記錄就是一些在南非的畫在岩石上的畫。所以我們只能從劇本里汲取靈感並決定用不同的顏色來標識不同的部落:亞高族部落的顏色很簡單,他們的顏色與他們生活的地形吻合。我們想到了一個辦法,用非洲跳羚的皮毛保證了我們質料的來源。」 史前一萬年服裝設計把亞高族的裝束設計成抗寒,抵禦環境侵害的樣子。「沒讓他們穿鞋,」 阿普麗說,「他們一定很擅長利用動物的皮毛保暖,所以我們用厚重的羚羊皮代替猛獁象的毛皮製成他們的服裝。由於天氣的惡劣條件,抗寒裝備已經比以前進步了很多。「我們也給演員們准備了能儲備熱量的裝束,因為拍攝現場實在太冷了。」 阿普麗笑道。 戲服,發型,化妝和拍攝地點對史崔特上戲前的准備工作來說都不算難。「在紐西蘭的山頂上拍攝,由於你的發髻長到胸口使得你看上去很象一個猛獁象獵手,」他說:「我臉上自然長毛,再加上帶頂假發,然後又把我的皮膚弄黑,感覺象常年在外被風吹日曬。盡管在每天早上上戲前得花點功夫,但看到結果覺得還挺值得的。」 至於襲奴軍,迪克斯-米若設計的服裝相對亞高族來說看上去更怪異但效果非凡。「我們運用了和亞高族使用的棕褐色完全不一樣的色彩,」她說:「我們在麻布和毛織品中摻上了很多藍色和紅色,為了強調他們是生活在馬背上的部落,我們用馬尾為他們的裝束增加效果。根據非洲部落資料,我們還為他們設計了面具和其他用麂皮製成的裝束。 迪克斯-米若把汲自現存的非洲部落的靈感繼續用來為亞高族勇士們旅途中遇到的其它部落設計服裝。比如納古族,郝大族和大河族。 「納古族的色彩比較艷麗,我們還用土陶珠子製成的項鏈來代表這是個比亞高族更進步的部落。」她說。 最後一場戲,當達雷直面神靈和他的法師們,阿普麗設計了葡萄酒色的充滿多種文化元素的裝束,包括來自西藏和埃及的靈感。那些復雜的珠寶和化妝師托馬斯·奈倫設計的臉部刺花,完善了整個角色的形象。 史前一萬年戲服往往能幫助演員進入角色,貼近並深刻理解角色的存在意義。「一穿上這些衣服你就覺得你已經進入了角色的世界,」 卡米拉·貝爾體會道:「它們會帶你進入角色,你會發現自己的行為舉止都跟原來的自己完全不一樣了。」 除了主要演員的服裝,服裝設計組要為影片最後一場戲中近800多個群眾演員負責奴隸的裝束。先不說這數量,「阿普麗說:「這些服裝我們無法批量訂貨,也無法用機器製作,全部裝束必須手工完成,否則,會露餡。 我們幾乎擁有一支專門在工作室做土陶,玻璃珠子的軍隊,並把它們一一縫制到服裝上去,還有一部分的工人負責紡織品的製作和頭飾。 六個部落的裝束從頭到腳都各具風格,服裝設計組根據群眾演員各自的尺寸,訂做了近1000雙戲鞋。 「我們還必須確保所有的服裝看上去不能過於簇新,通過各種手段讓它們看上去象穿過多年的舊衣服。阿普麗回想說:「這個電影的意境充滿了野心勃勃的架勢,外景地的選址令電影的拍攝工作更為艱難。但在南非和納米比亞的工作團隊真的都很棒!我們和當地很多技術熟練的工匠一起工作,比如鞋匠和帽工,他們的工作做得很到位。」 v攝制組從紐西蘭移師南非開普敦,這個國家已經為全球的電影製作行業提供了很多便利的基礎條件。開普敦每年幾乎和美國洛杉磯一樣,要接待絡繹不絕,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攝制組。劇組在那裡找到了一片麥場和一間叫Table Mountain的攝影棚,適合用以拍攝達雷和夥伴們抵禦食人鳥侵襲那場戲要用到的失落的山谷所需的內部結構。 史前一萬年Table Mountain的攝影棚和麥場位於開普敦的外圍,為「失落的山谷」的構建創造了條件。為了製造高聳草從,使影片里食人鳥在攻擊人類之前的埋伏藏身之處效果逼真,開普敦場地主管凱蒂·萬弗和她的團隊花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在麥場植草植樹,養植草從。在開普敦,攝制組還在雷電城利用一間巨大的飛機修理棚完成了用陷坑誘捕劍齒虎的情節。 影片拍攝的最後一部份是在納米比亞西南部的無人區沙漠完成的,包括質朴卻聞名遐邇的Spitzkoppe岩石,艾默里克特別提到:「真是棒極了!只有納米比亞你才會看到那樣的風景和沙丘。」導演把叢山峻嶺和沙漠的景觀用合成鏡頭連了起來。 但是,每到一處,他總是被當地令人窒息的大自然景觀迷得神魂顛倒。 讓艾默里克對Spitzkoppe心馳神往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他覺得Spitzkoppe岩石在他心裡的地位之高是由於當年斯丹利·庫布里克上世紀60年代就是用這塊岩石作背景板攝制完成了電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名影片《2001太空漫遊》。「這是個魔幻般的地方,不可思議!」 製作人維摩補充道, 「Spitzkoppe 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它真的會有共振產生,這種非同尋常的能量全世界只能在極個別特定的地方才能找到。無法統計它的數量,但真的讓你感受到石體內這種能量的存在,很神奇!」 攝制組的人員被獲准運用這塊石頭的神奇結構,在亞高族和納古族相遇以及達雷開始掌握自己即將揭曉的命運的場景里都用到了它。納古族是個發展完善的草原部落,以放牧和耕作為生。藝術總監羅賓·奧德說:「他們的村莊由建在岩石壁架上的小房子組成。小房子或者是建立在四面有框的架子上或者是建立在一個圓框上面,屋頂是用土磚蓋住的。整個建造過程相當復雜。 Spitzkoppe是一處於公共境界的國家級歷史文物,所有的地點徵用費都上繳給當地社團。130名當地人被前期製作組聘用建造公路,用以圈圍起影片中需要用到的跳羚和斑馬的的柵欄。電影拍攝結束後,這些動物被捐贈給了當地社區正在籌備中的自然公園。 在靠近Spitzkoppe周圍的地區沒有酒店,整個攝制組駐扎在一個特別搭建的帳篷區,並有熱水,電視和互聯網設施。拍攝期間,每天6萬公升的淡水從70公里以外的地方的運送進帳篷區。 史前一萬年影片中最神秘的情節就是達雷在沙漠中發現的失落的文明的見證。編劇科洛瑟之一說道:「當我們的英雄來到一個沙丘的頂端,他們看見了巨大的文明象徵- 這些『神峰』,這些神話般的金字塔,對他們來說根本無法相信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東西。他們長途跋涉的一部分原因也是渴望了解是什麼樣的文化讓那麼多人俯首為奴,要怎麼樣才能挑戰一個這樣的帝國。」 金字塔的建造位置在沙漠的七號沙丘處,靠近斯瓦科普蒙德(納米比亞最著名的海濱城市)。藝術設計小組在這里建造了一個採石場,一個巨大的斜坡和法老的宮殿。 在利用直升機拍攝了人物長途跋涉的航拍鏡頭後,艾默里克想用相同的手段來展現金字塔的壯觀場面。於是他讓他的工作人員創建了一個巨大的金字塔模型,用spydercam攝影裝置和一個遙控的有線攝像機拍攝。 工作人員在慕尼黑以1:24 的比例搭建起了金字塔的復制小樣,宮殿,奴隸廣場和靠近金字塔的尼羅河,再分15個海上集裝箱運送到納米比亞,總佔地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 spydercam攝影裝置為導演自由地穿梭於小型復制現場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並提供了360度全方位的空中鏡頭,完成了影片的航拍場景。 「Spydercam攝影裝置象直升機一樣,」艾默里克說,它可以通過程序控制進行實時拍攝。燈光強度符合場景需要,背景部分又有真實的沙丘。對這組鏡頭的拍攝我相當自豪,因為它們是老式模型和現代技術的完美融合。 在與艾默里克合作了五次以後,電影攝影師猶利·斯特格特別珍惜與這位野心勃勃的導演在一個如此刺激的項目上一起工作的機會。「他是個特別合作的導演,有一流的想像力,」 斯特格說:「他在你還未加入他的項目前就已經把大部分他想要的東西搞定了,但又總是願意傾聽任何人給他的建議並做適當的調整。」 為了讓影片保持其自然主義色彩,斯特格把攝像機和燈光的掌握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盡量讓自然光線為電影情節增效,帶來最理想的感覺。「我們經常同時使用幾部攝像機,這樣當陽光充沛的時候,我們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他說:「你的工作進度必須很快。我們通常會花數小時演習然後用三到四個攝像機進行拍攝,希望一次就顧及到所有的角度。 史前一萬年最後的元素就是《史前一萬年》的配樂了。哈羅德·科洛瑟在此片的幕後擔任的第三個角色是和他的同伴,作曲家托馬斯·萬德共同譜曲完成的 。 兩位作曲家和導演密切合作,希望從音樂的角度捕捉獨特的故事情節中行為和感情上的表現。 導演說:「故事是個精彩的英雄神話,音樂必須和它相呼應。但它又包含很多部落民族的元素,大喇叭,和聲和鼓類樂器。拍電影還有個很有樂趣的地方就是期待音樂怎麼和你的人物形象相吻合。奇妙的時刻就是當你把第一部分用交響樂表達出來以後,你就覺得萬事順意。 對艾默里克來說,最後的剪輯合成是把每一個辛苦創造的碎塊拼湊在一起,這也是享受所有艱苦勞動後的最佳回報。「拍電影是件錯綜復雜但又特別好玩的事情。完成一個電影之前要顧及到方方面面,我特別喜歡讓自己身在其中並樂此不疲。我也總是喜歡在整個過程中發現或發明更有意思的做法。不過不管科技有多發達,最關鍵的還是故事裡的角色。再精彩紛呈的情節如果沒有人物的穿針引線,也就索然無味了。」 通過一個年輕人一段非凡的旅途,《史前一萬年》的故事中延伸開了好幾段不同意義的主題,包括英雄主義本身的定義、人類團結的力量,以及人與人之間存在的階級關系。「每個人都得自己決定自己想生活在一個多大的人際圈裡,」 艾默里克說:「是僅僅自己愛的人,他的家庭還是一個更廣闊的范圍?我們故事裡的英雄必須通過一段千辛萬苦的長途跋涉才能找到答案。他必須從一個懵懂自私的孩子迅速成長為一個領袖。關鍵就在於他如何圈定自己……你在你的圈子裡包容了多少人。」 羅蘭德·艾默里克在自己的職業領域里一直試圖挑戰視覺效果的所有可能性。在他之前的作品中,類似《獨立日》中白宮爆炸等驚心動魄的大場面以及《後天》中滔天巨浪淹沒紐約城,已經有目共睹。艾默里克一次次地釋放著他無窮的想像力並藉助不斷發展的技術讓他在《史前一萬年》里的創作再一次過足了癮。 艾默里克力邀曾經和他在《哥斯拉》和《後天》中合作過的視覺效果指導卡倫·古麗卡絲與他第三度聯手,監督本片大場面的製作。「卡倫是我合作過的最有獨創精神,並最擅長開發視覺效果的專家,」導演說,「對她來講,沒什麼是不能做到的。我深信,有了她的協助,我最具野心的想像也能在銀幕上得以實現,甚至比我當時的想像更壯觀可信。」 本片最繁重的工作就是對遠古時代各種動物的再現,巨型猛獁象,劍齒虎和食人鳥。 艾默里克要求這些動物有最逼真的動作,接近已然進化至今的它們的後代。「我們參考了大量的大象,老虎和鴕鳥的影像資料,」他說,「主要的問題在於人們沒有見過真實的猛獁象是什麼樣的。它們是一種極其獨特的動物。只能從現有的影像資料里汲取可利用的東西。」 而最具挑戰性的是近距離再現遠古動物的毛發,猛獁象的毛發長而糾結,食人鳥的羽毛和劍齒虎遇水後的處理。 「我們基本上必須重新創造新的毛發形態的模塊,才能使這些動物在影像里想真的一樣,」 艾默里克說:「要做好還真不容易,我們在英國聘用了兩個專業公司完成這部分的工作,現在你能看到的動物真實得觸手可及。 兩年前,主體攝影還未開始,古麗卡絲就已著手開始影片視覺效果方面的工作,將劇本根據場景的需要做分解修改。把故事中想像的動物和場景變成具體可見的雛形,設計初步的草圖(掃描雕塑品到電腦里)和製作模型。她的工作重點就是本片最出彩的三個環節:捕殺猛獁象,食人鳥的追逐場面,達雷和劍齒虎對峙的場景。 古麗卡絲創建了一個圖庫,收集了各類照片和從電視里截取的CG影像,作為本片史前動物創造的資料源泉。她還特地走訪了位於美國洛杉磯市漢考克公園內的拉布雷亞瀝青坑,在那裡尋找到了對研究猛獁象極有參考價值的資料。另外,古麗卡絲還去了南非德班的野生動物園,拍攝了很多野生動物的高清影像資料,例如非洲獅,老虎,美洲豹,大象和鴕鳥。她的這些資料給動畫組的工作人員提供了以各種角度研究動物的可能性。 古麗卡絲最大的工作挑戰就是食人鳥的製作:不會飛的食肉動物,長有巨嘴。這種動物的創造靈感來自於南美現存的一種動物。「它們身形龐大,」 古麗卡絲說,「我們已知的是一隻鴕鳥的奔跑速度以及它的一隻腳所能帶來的殺傷力。於是我們把已掌握的確鑿事實和可參考資料相結合,比如說食人鳥和恐龍一定有某種關聯,這樣一來,就可以越來越准確地把已經混合的動物形象特徵經過想像勾勒出來。」 將動物的動作完美化需要跟導演艾默里克一起,通過對它們的設計進行千錘百煉才能完成。「這是個徹底的挖掘過程,」 古麗卡絲說,「你不斷地修改再修改,直到完全符合為止。這部電影的製作建立在無數的創新、通力合作以及無盡的開拓上。羅蘭德給我支了很多招,同時又沒有給我任何約束。」 一旦動物的主體形象設計確定,古麗卡絲手下的18人團隊,包括動畫師,道具、布景製造等工作人員便開始了前期的造型視覺化工作,為所有的情節製作3D效果的串聯板。「比如說,達雷和劍齒虎在陷阱里的那場戲,我們製作了整個陷阱的3D模型和演員的模擬形象,並從鳥瞰的角度設計了老虎縱身一躍的動作場景, 以此確定所有該有的動作。」 古麗卡絲解釋道:「然後我們設計調整各個鏡頭的角度,通過視覺效果編輯史蒂文·龐和視效小組的努力,展示出預演的效果。我們對每個鏡頭的分割進行逐一地討論,對每個演員實地拍攝時需要做到的具體內容進行確定。」 前期視覺效果製作漸漸成為實地拍攝時演職人員最為依賴的寶貴工具。「我總是讓演員在場景搭設前先觀看視覺效果演示,這樣他們就能提前知道即將在他們身邊發生的各類情況。」艾默里克說。 對攝影指導猶利·斯特格來講,視覺效果演示為燈光的設計也起到了非同一般的作用。 「視覺效果演示對一個特定場景的拍攝有實際指導作用,」 斯特格肯定地說:「當然,最後拍攝完成的效果正因為有了視覺效果演示的指導,才讓我們在真實拍攝的過程中做到揚長避短,結果自然就更為出色。」 艾默里克的民主工作作風使得古麗卡絲的創作團隊在想像的王國里自在徜徉,導演和視覺效果工作組保持著輕松密切的工作關系。「我們經常討論他們的新想法並設法把這些想法運用到工作中去。」她說:「這使得我們的工作質量更上一層樓。視覺效果藝術家們的使命責任感令他們經常覺得自己也有講故事的責任。」 在拍攝現場,古麗卡絲和她的團隊參與到演員和其他工作人員們中,用工具丈量計算虛擬的史前動物角色正確的方位和運動軌跡,並用藍色標記出需要後期用數碼製作的影像替代的部分。「 食人鳥的動作場景里,我們把一個塗成藍色的食人鳥頭固定在標尺的一頭,按照既定的軌跡運動,方便攝影機取景拍攝。」她解釋道:「而在拍劍齒虎的動作場景時,我們按1:1的尺寸把老虎畫在標記上,以此為依據取景。如果鏡頭出現偏差,會給後期製作帶來很大困難。有了模擬的動物配合,演員的表演就有了互動,導演也能拍攝到他想要的畫面。」 對片中年輕的演員來說,與視覺效果專家們的合作是段極其有趣的經歷。「這是個好好利用你的想像力的絕佳機會」,史蒂文·史崔特說:「它給了你足夠的空間,任你發揮而不會受任何阻礙。在拍攝捕殺猛獁象的那些場景的時候,享受自由發揮,與不存在的東西做互動是件刺激的事情。」

⑥ 曾經有一部電影是用紀錄片的形式假想二戰時德國遭到核襲擊的情形,因其過於真實而被禁播。有人知道名字嗎

一顆核彈 • 半桶戒指

——科幻紀錄片《戰爭游戲》

原片名:The War Games

中文片名:戰爭游戲

編劇/導演/製片:彼得·沃金斯(Peter Watkins)

出品:英國1965

[內容梗概] 1964年,在中蘇援助下的北越軍隊大舉攻入南越,蘇軍跨過柏林牆佔領西柏林,東西方兩大陣營頓時劍拔弩張,核戰一觸即發。英國政府一邊積極備戰,一邊教導人們怎樣應付核打擊,無奈普通人既無恰當科學防範知識,對他們而言最簡陋的防核設施也似乎太貴。然後核戰就爆發了:一顆戰術熱核彈降落倫敦附近的肯特郡,百萬人立即幸福地化為灰燼,活著的人們開始了漫長的人間煉獄。

以上當然是六零年代人們對於世界的想像。

二戰後,英國政府有過三次公然干預BBC(英國廣播公司)節目的事件,一次是1954/55年關於氫彈的報道,一次是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還有一次,就是1965年關於彼得·沃金斯的這部電影《戰爭游戲》。該片本受BBC電視台委託而作,原是為紀念廣島長崎原子彈悲劇二十周年,攝制完成後,卻因為其過於真實強大的沖擊力、感染力和對英國完全無用的核政策的全面否定,而被政府視為核裁軍運動的宣傳品,從而干預BBC,先是要求大規模刪減,最後乾脆下了軟禁令,導致該片被一向以開明公正而聞名的BBC禁播達二十年之久。1985本片終於露面BBC,人們在它殘酷顯示的人性泯滅面前依然驚得無以復加。四十年後該片DVD問世,雖然滄海桑田的變遷,柏林牆已不復存在,核大戰也已被新的「反恐戰爭」代替,然而觀眾依然能在強烈的震撼中感受著導演彼得·沃金斯傳達的人道訊息。沃金斯當年輾轉把該片發行到劇場,竟獲得1967年度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殊榮,可以想像當年那些反戰人士們免費從大銀幕上看到《戰爭游戲》的時候是何等驚懼悲愴(而幸福)。今天,這部獨一無二的電影仍然到處受到極高的推崇,看過它的人依然說它「非常令人不安」。

編劇-導演-製片人彼得·沃金斯出道即受法國和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影響,並深深著迷於紀錄片形式。1960年代輕便型攝影機問世,導致很多國家同時興起紀實電影運動,沃金斯這時已開始把紀錄電影的種種手法運用到虛構片的拍攝中,曾製作了反映英國1746年戰爭的《Culloden》,該片不但以戰爭發生地點的普通人出演當年戰爭中交戰雙方普通的士兵,更出現攝影師去到1746年的戰場對參戰士兵作現場采訪的場面,並處處有意讓人聯想起美軍在越南的情景。到《戰爭游戲》,沃金斯的虛構紀錄片技巧已至爐火純青:爆炸中手持機拍攝的劇烈晃動、現場粗糲的錄音效果、來不及聚焦的急速推拉鏡頭、軍警不讓拍攝時鏡頭的偷偷摸摸、甚至剪接時故意作出膠片不足拍攝突然中斷的樣子等,加上深入倫敦東區平民階層的真實采訪,和對大量二戰史料的深入研究,使得《戰爭游戲》具有無可置疑的真實感與權威性。難怪英國政府嚇得了得,擔心出現廣播劇《世界大戰》引起的那種恐慌騷亂倒是其次,害怕大規模的反戰示威動搖政府恐怕才是導致本片被禁的真正原因。

「科幻」跟「紀錄片」,一個是「幻想」一個是「現實」,按常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然而在這部只有四十六分鍾的黑白電影中,兩者完美而悲劇性地結合在一起,構築出一幅幅完整的細節來展示一旦核戰爆發的種種直接後果,把尚未發生的事情預言般地照實紀錄了下來。從技術數據上說,《戰爭游戲》比你能想像的最硬的科幻還硬。

其實《戰爭游戲》不過呈現了普通人在一場戰爭中可能遭遇的種種情景,而核戰爭不過是將一切放大一萬倍而已:全國大疏散激化起的種族矛盾;食物配給券造成的混亂;買不起足夠沙袋的老婦人焦慮的目光;碳-14放射性宣傳手冊的徒勞。終於第一顆原子彈當空爆炸,一瞬間三十倍於太陽的強光,從四十英里外將世界映照得黑白底片般體無完膚,田野中不更事的兒童捂著突然不復存在的眼睛對天呼號。然後才是沖擊波,一對夫婦躲在牆角的桌子底下經受地動山搖。然後六十個英國城市中彈;還有偏離目標航線半路掉到別處的核彈頭。接下來才是兩平方公里的烈火,時速100英里的火焰風暴造成強烈低氣壓,救火的人們被卷進火焰,一個接一個被吸進去,葬身800度的烈火,那僥幸逃過來的,又在窒息中如疾風中的麥浪般一茬茬暈死下去,天地昏亂中鏡頭不停翻動,彷彿火焰的風暴隨時會捲走攝影機,彷彿攝影師被飛來的磚頭瓦礫擊中倒下。接著背後的汽車油箱炸開來,一整個家庭在裡面黑乎乎地燃燒。幾天後,由於傷病數量過大而醫葯嚴重不足,警察不得不一批批射殺那些蠕動著的傷員和病人、射殺所有身體燒灼超過三度的尚還活著的人們。一個警察欲開槍又遲疑,先偷眼看看地上人的表情彷彿求得寬恕、再用手扶正將死者的頭顱小心擺好一個恰當的射擊角度……那警察彎腰屈膝的謙卑、那遲疑中的一聲悶響,可是世上最為令人心碎的行刑?失魂落魄的牧師跪下為幾個行將被處決的哄搶食物者禱告,而他們又何曾不有無上的尊嚴,但願他們的死,真的能為活著的人們帶來永遠的和平安寧……一個驚魂未消的社區負責人瞪著無比大的眼睛對鏡頭說,德累斯頓轟炸之後,德國人靠戒指上的銘刻來辨識死者身份,我們這里也作了同樣的工作……他手指向下,鏡頭跟過去,是街邊上攢在一起的半桶戒指。那些化為烏有的人們,真的留下了什麼的愛的誓言,給那些同樣化為烏有的親人,等待有朝一日烏有的認領?

為了減弱電影的沖擊力、舒緩觀眾的緊張、讓他們不要誤以為真,沃金斯不得不在電影的畫外音解說中不斷穿插虛擬語氣的句子,把觀眾從恐怖中暫時解救出來:「如果真的核打擊來臨,這就是將會發生的情況」「這就是核戰爭的面貌」「這就是核戰爭」「很可能,就是這樣」。而更大的恐怖在於,那些駭人聽聞的慘烈,不是虛擬語氣中的即將和可能,而是一切已然發生,只是換了個時間,換了個地點,換了個理由。事實上很多場面的布景、畫面構圖、人物化妝造型等都直接來自德累斯頓、達姆斯達特、漢堡等大城市的二戰轟炸記錄和廣島長崎被炸之後的圖片。片末,當鏡頭游移在那些身體尚存而精神已完全被摧毀的孩子們的臉上,沃金斯一個字、一個字地宣讀:在這個星球每個男人、每個女人、每個孩子的頭上,都懸著二十噸的烈性炸葯,而這個數字還在穩步增長,我們就看到彼得·沃金斯向觀眾發射出致命的最後一槍,那決定性的子彈正中觀眾的眉心,伴隨字幕滾動的《平安夜》歌聲,竟突然有了撕心裂肺的含義:神在哪裡、愛在哪裡、和平在哪裡、希望在哪裡……如果你不信神,我們或者這么問吧:當一場核轟炸降臨之際,你打算花多少錢來購買防輻射的沙包、構築你家的地下掩體呢?

沃金斯在此片中,不單演示了戰爭的殘酷,更不斷插進有真實來源的政客、教主、科學家的種種言詞,並引述政府檔案文件的說法,使得核戰略威懾理論顯示出自我欺騙的幼稚與無力,更顯示出政府欺騙普通庶民百姓的可憎面目。那些完備的、厚厚的各種官樣文書、應對措施、反擊計劃、第二輪反擊……不過都是帝王將相和他們的官僚政客們在弄權間隙的悠閑中把玩的文字游戲,而電影卻將特寫鏡頭對准普通人,對准肯特郡和倫敦的平民,沒有什麼偉人牛人的雄韜偉略,沒有全景式的抒情議論,沒有什麼「國家」「民族」「正義」這些抽象的美麗,而是一個一個的具體生命,一個一個受難的肉體和靈魂。那些抽象的東西全部消失了,只剩下沒有蘑菇雲的核戰爭。我是說,<<沒有蘑菇雲可供欣賞。《戰爭游戲》是誰的游戲?

1985年當《戰爭游戲》終於浮出水面,在BBC與之同映的,還有另外一部近兩小時的彩色虛構故事片《Threads》, 類似的大悲劇內容,更戲劇化的人物命運處理,更全面細致的災難描寫,在1985年同樣有震人心魄的效果,不過沖擊力已不如當年的《戰爭游戲》那強大的黑白視覺語言了。

核時代還沒有完全過去,它留給我們幾代人的創傷依然還在上演著人間悲劇。在中國,在你居住的城市,或許今天還能找到一兩個沒有變成地下商城的廢棄防空洞吧?還有那些建在山溝里的工廠和一代人的青春。在我們為超女流淚的間隙,在下一個什麼危機到來之前,就讓我們權且感謝父母或者祖父母那一輩的全世界的領袖精英們吧,至少沒有哪個愚蠢的傻帽首先摁下自己的核按鈕

閱讀全文

與電影八百幕後故事紀錄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太玄真經老電影 瀏覽:464
女人灘電影 瀏覽:928
周星馳經典電影名場面片段 瀏覽:689
好看的高分電影推薦排行榜 瀏覽:248
韓國電影美女被追殺大叫 瀏覽:987
電影楓劇情 瀏覽:331
兒童電影溫馨 瀏覽:756
電影有哪些絕望的男人 瀏覽:726
女主每年穿越電影 瀏覽:673
林盛斌bob粵語電影大全 瀏覽:589
電影追捕英文名 瀏覽:653
中國電影華表獎吳磊宋祖兒 瀏覽:71
老電影里女演員名單 瀏覽:484
小女孩被殺電影視頻 瀏覽:16
電影綁架kidnap者劇情解析 瀏覽:884
韓國恐怖電影電話演員表 瀏覽:110
電影橫行霸道全部女演員 瀏覽:580
趙麗穎拍攝電影有哪些 瀏覽:77
飄零電影在線觀看高清幕後之王 瀏覽:657
電影推薦榜好看的 瀏覽: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