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青春片總得差評
靠偶像、顏值或回憶來兜售情懷,本身就是影視行業最大的誤區,它只是消費自己的熱愛者的熱情,而不是粉絲經濟真正要做到的路人轉粉。
暑期檔剛剛過去,而經過9月兩個票房並不樂觀的周末檔之後,青春片《七月與安生》成為中秋檔電影的一匹黑馬,不但獲得豆瓣評分最高成績,還被譽為近幾年「青春片救市之作」。《七月與安生》上映9天,累計票房0.98億元,豆瓣評分7.7分,成為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商業電影。相比之下,暑期檔上映的幾部青春片票房低迷,票房和口碑雙雙下滑,多部影片質量遭詬病。
就此,《中國經營報》記者許曉和筆者進行了一番暢談,暑期青春片為何集體作死?圍繞在青春片上的那些回憶,咋就撐不起一個看上去湊合的票房呢?
愚以為,今年的青春片整體上看來,今年的青春片還停留在「販賣回憶」的游離狀態下,想要通過類似《致青春》、《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那樣,用滿滿的記憶來勾引票房,滿滿的回憶卻沒有實質的話題。這其實並不代表中國的青春片走向沒落,而是說明中國的青春片還在停滯不前。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再去理解今年青春片票房口碑不佳的背後原因,就不太困難了。特別是剛剛走過幾年的紅火期。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青春片數量每年都達21部,票房不斷上漲,分別為12.4億元、25.6億元、35.7億元。可到了2016年,據統計,1月份至8月份影片數量就達17部,接近去年的全年影片數量,但票房卻不盡人意,僅13.3億元,不及去年票房的一半。
在我看來,「編劇沒用心」是我個人對青春片口碑不佳的主要認知。比如《致青春2》,其所致敬的青春,只是一個很模糊的面容,前作之所以成功,在於它當時出現時,國內青春片正是荒漠狀態,因此簡單的說說戀愛、校園和墮胎,也能勾起長期沒有通過銀幕去回憶青春的人們的情懷來,可當青春片泛濫之時,沒有一個強烈刺激的「重口味」主題,只是靠顏值爆表或演技鋪張,並不能解決審美疲勞的問題。至於《陸垚知馬俐》、《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乃至《謊言西西里》,則更多的希望藉助類似《夏洛特煩惱》這樣噱頭式的片名、經典校園民謠的回憶以及向經典致敬的取向來贏得關注。但同樣,在編劇的初始階段,就沒有真正為他們的青春片,設定出一個能夠勾起回憶的核心議題和沖突來。
觀眾們對青春片並不膩味,他們只是渴求更加深刻的回憶,觸及靈魂,而不是僅僅是翻開老相冊浮光掠影一番。
而且市場的急功近利也頗為明顯,最典型的就是吳亦凡演的《致青春2》、《夏有喬木》,短時間內上兩部同一個偶像主演的兩部同類型電影。
這完全是對粉絲經濟的認知偏差所導致的。靠偶像、顏值或回憶來兜售情懷,本身就是影視行業最大的誤區,誠然,會有粉絲因此去買單,為了看自己的偶像一眼,但那隻是很小一撮極品粉絲。更多的觀眾,是因為影片的敘事、演員的演技,而變成粉絲。粉絲經濟是一個特別虛、特別沒有忠誠度的概念,它只是消費自己的熱愛者的熱情,那本身就是對偶像前途的最大傷害。用好的作品,不斷實現路人轉粉,才是粉絲經濟的真諦,即你不是消費粉絲,而是吸引粉絲。
最後說個最老套的話題,拿什麼來拯救青春片?個人觀點是,青春片的出路是去偶像化,走話題路線,就如《陽光燦爛的日子》,將那十年和大院文化,通過一群孩子的成長、玩鬧,表現出來,每一個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同時,每一個人都能因此而引發深思。無思考不青春,可以小成本、更要大智慧,這或許才是青春片未來的出路。而且,請不要將青春片和校園簡單的劃上等號,它其實只是青春出現的一個場景。
㈡ 是什麼讓你開始討厭國產青春電影
當每一個青春電影都是一樣的內容,談戀愛,打架逃學,甚至意外懷孕。一點都不符合現實,這樣的生活只是很小部分人的生活,還是有許許多多好好上學積極向上的學生在為了夢想而奮斗的。
㈢ 迷與狂觀後感600字,www過你是
青春片泛濫,誰都想分得一杯羹,於是,近期又有一部關於青春的電影上映——《迷與狂》。
導演顏廷錄本是企業管理界的一位專家,跨界操刀青春電影,除了姜潮,一群全新面孔的演員,導演拿著這些人又打出了哪些牌。
帶著疑問,走進影院,看完整部電影。
從最開始兩個難配趴在陽台上看走過的美女同學,我以為,又走進了一部爛俗的青春片,但接下來的情節,也算是略微看到一絲驚喜,並沒有外界傳說的那麼爛。
當然,在青春片爛大街的今天,你要再講出什麼新意確實有點困難,所以,整部片子的基調依然逃不開,學校追女孩-畢業-租房找工作-男主感情出現問題-男主男配工作出現問題-男主難配一起創業-創業中發生各種小故事-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結束。
這片基本沒有逃脫這個套路,要講的無非也是青春無奈,友情可貴,夢想有的時候是結果,有的時候只是過程,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發生的友誼才最為珍貴。
所以,為了講這個故事,本片也採取了很多的方式,我覺得,整體畫面還是可以的,但有些部分有點過於雷同,比如賣甘蔗那裡,賣一會,回家討論一下,賣一會,回家討論一下,反倒是三個人找工作那塊,有點意思,也顯示導演對於營銷環節的一個熟知度,其他的,較為普通。
既然故事沒有太多可以嘮叨,咱們就說說幽默這塊,這片在宣傳時打出「保證讓你情不自禁地笑,但不保證你會偷偷地哭」,在整部片中,確有不少笑料,幾個配角戲演得比較足,比如那個胖子老闆,比如那個大舌頭配角,還有那個屌屌的男配,也挺搞笑,情節的設置給了影片一些小小的增色,讓人不覺得過於乏味。
在演員的演出方面,女主出現的次數並不多,基本就是來配戲的,而男主姜潮很有型,兩個男配剛才說了,那個演「華哥」的在形象上符合要求,但配音可能欠缺一點。
整體而言,這片作為初出茅廬之作,能夠上院線並且獲得一定排片,實屬難得。其實,對於青春,每個人有不同的解讀,《左耳》是一種,《萬物生長》是一種,可能《迷與狂》也是一種,我們都擁有自己的青春,過好每一天,可能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