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勵志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後,我的感觸很大。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人過中年的馬修是「池塘畔底」這所少管所的代課老師。人生似乎在這個地方更沒了希望。暴戾的校長、冷漠的老師、陰森的大門、調皮的無可救葯的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遠也犯錯不斷。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人過中年的馬修是「池塘畔底」這所少管所的代課老師。人生似乎在這個地方更沒了希望。暴戾的校長、冷漠的老師、陰森的大門、調皮的無可救葯的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遠也犯錯不斷。
馬修的第一節課就因為同學的吵鬧而得到了校長的咆哮。同學不小心打上了心地善良的麥神父。因為馬修獨特的教育方式,孩子們第一次做錯了事不被體罰,第一次知道做錯了事可以用負責任的方式彌補。他為了他們一次次打破自己的底線,又一次,馬修突然發現怎群孩子很喜歡唱歌,馬修為孩子們組建了一個音樂團,其中馬修發現莫翰奇對音樂很有天賦,用他對孩子們徹底的真愛,使這些已經麻痹了的少年們,有了一絲絲良知,成就了莫翰奇的音樂之夢,也成就了自己的音樂之夢。當他被惡毒的校長趕走後,孩子們折起帶著祝福的紙飛機,送給這個拯救過他們靈魂的人。他們變成了愛的精靈,紛飛在春的序曲中,融化了冰封的海洋,展開風帆,義無反顧的航行在光明的前程中,翻開新的人生篇章。
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著這些可憐的孩子,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溫暖和希望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他用音樂喚醒了這些孩子們冷漠的心,也喚醒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渴望。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有一顆熾熱的心,人人都能體會到他人對自己的仁慈與付出。只是,如果沒有人來撥動這根愛之弦,這種熾熱的心就會被封沉。而馬修就是最好的撥弦人。
我們學校在周五開展了一次電影課,看的是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這是部非常感人的電影,講的是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朗琦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貝比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休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著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
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畔底",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犯過罪的、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閑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克萊門特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的調皮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同時他也與皮埃爾的母親產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這部電影很感人,因為馬修來了以後,他給了孩子們父親的愛。
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安琦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著克萊門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處……
克萊門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里有一所學校是教養院,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是家常便飯,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閑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克萊門特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但是院長不喜歡克萊門的性格把克萊門開除。但後來皮埃爾成為了音樂家。院長則被教育局開除,因為總是體罰學生讓學生受苦,一點知識都學不到。
如果我是一名老師,我會感受到體罰、罵同學、亂冤枉同學是不可以的。這不是問題的解決方法,要向克萊門老師學習;站在同學的方面的感受是:看上去有些老師壞有些老師好,但是大部分都是好的。我們要體諒老師。
「放牛班的春天」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代課教師馬修。這部影片講的是一群被人們認定為「無葯可救」的孩子在代課教師馬修的教導下,學會了互相幫助,尊重師長並組建了合唱隊的故事。
馬修老師與其它老師和院長不一樣。他不會對學生失去信心,他在學生犯錯時,不會去體罰他們,他會靜下心來告訴他們什麼是對的。
對於這些學生來說,他們既是可憐的。因為沒有什麼人愛他們,他們還這么小,就被許多教師放棄了培養;但是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們遇到了以為好老師——馬修老師。馬修沒有放棄他們,他永遠對他們抱有信心和耐心,馬修老師發掘了孩子們歌唱的潛力,還組建了歌唱隊,雖然有重重的困難,但是馬修老師從沒想過放棄,也正是這份執著,才會成就皮矣爾。
馬修老師對孩子們充滿了希望,這份希望點燃了孩子們心中的明燈,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讓他們感到了生命的意義。
我想未來當那些孩子們長大以後,他們一定會非常感謝馬修老師,是馬修老師幫助他們成就了他們的明天!
在這周星期二的選修課上,熊老師讓我們看了一部著名的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落魄的音樂家馬修作為代課教師來到了一所專門收留問題少年的學校,馬修遇到了不少麻煩,學生的尊師重教狀況與網上流傳的北京某藝校的視頻片斷差不多。不過,學校有一間禁閉室,有一位善於體罰的校長,影片情節顯示,學生被關禁閉最長時間至少為15天,這對學生有一定的震懾作用。
影片是把這位校長與馬修對比起來刻畫的,他們的教育理念有著天壤之別,最後校長一敗塗地。插班生莫丹,心理醫生把他放到這所學校作實驗。莫丹無惡不作,人性幾乎已被泯滅殆盡,他被校長指控偷了學校的20萬法郎後被送進警-察局,在校長准備因竊取了馬修的成功而摘取勛章時,莫丹從警-察局逃出來一把火燒了學校的某幾間房,同時也燒掉了校長的勛章。但是,繼續看下去,我又有了不同的感覺,頑皮的孩子和馬修總是會發生些什麼,這些事卻顯得那麼自然,並且想想這也是為什麼馬修會和這群讓每個老師都頭痛的孩子們相處得如此和-諧、融洽。也許是因為他們有同個愛好——音樂,在馬修的培養下,他們合唱的歌聲是那麼動聽、美妙。它沒有國際大-片的華麗場面,沒有動作大-片的華麗的打鬥,沒有科幻大-片曲折新穎的故事情節,但它感人的故事、鮮明的人物刻畫、動人的音樂已足以使每一個觀眾感動萬千,並深深愛上了這部電影。
然而教育,僅有愛是不夠的。馬修成功的背後,還有一個因素,他愛好音樂,他把這班因各種不幸造成的千奇百怪的問題學生訓練成了一個合唱團,在悠揚、和-諧的歌聲中,孩子們的笑容是率真的,甚至是無邪的。看完影片後,我想得最多的是,作為老師,應該有一點特長。設若馬修一無所長,可能就沒有這么成功。模糊的印像中,我覺得似乎有幾部大-片,往往由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代課教師以自身的魅力解決了問題。如果我們有一技之長,那麼盡快把它用到你的教育教學中去,享受你的成功吧。
B. 勵志電影叫我第一名觀後感
《叫我第一名》觀後感篇一:
《叫我第一名》是一部非常值得大家觀看的電影。學生看了可以學會尊重身邊的弱勢群體,老師看了可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年輕人看了可以增強工作的信心,家長看了可以改變審視子女的態度。
在這部電影中,主人公BradCohen是一個身患妥瑞氏症的青年,這是一種奇怪的病症,患者會不由自主地發出某種奇怪的聲音而不能自控。故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展開的,Brad的病被老師視為搗亂,被同學視為笑柄,甚至被父親視為恥辱!但Brad是一位堅強的人,他不甘被疾病打敗,對夢想永不放棄,經歷了二十多次的面試,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了一名教師!
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是BradCohen不被打敗的精神。六歲起這種奇怪的疾病成了Brad的終身夥伴,不能控制,更不能痊癒。盡管任教的老師常常會因為他在上課時發出怪聲將他趕出教室,同學因為他的異常舉止嘲笑他、戲弄他、遠離他,但他仍未被疾病所打敗。有一次母親帶他到教堂去參加一個互助會,母親想讓他知道其他患有這種疾病的人是如何融入社會的,但結果令人失望,這些互助會中的人全都成了妥瑞氏症的俘虜,除了Brad。Brad的一席話讓我頗為感動,他說:「那些得了妥瑞氏症的人都被疾病打敗了,而我絕對不會被輕易打敗!」正是在這種信念的支持下,Brad在應聘教師的職位時,即使遇到重重困難,卻總是不妥協不放棄。
成功總喜歡眷顧那些肯努力付出的人,Brad不但得到了教師這份工作,而且還取得了年度最佳教師獎。他不但戰勝了疾病,戰勝了自己,更戰勝了許許多多的正常人。「不要讓任何東西阻止你追求夢想的腳步!」Brad說到做到,他的夢想成真了!BradCohen是真實存在著的,作為他的同行,我感到慚愧!和他相比,我是一個多麼幸運的人,沒有疾病的困擾與羈絆,生活中的磕磕碰碰也不多,但我卻沒有Brad身上這種不被打敗的精神,遇到小挫折往往選擇放棄或另闢蹊徑,所以夢想仍舊還是夢想。作為他的同行,Brad也給了我前進的動力。他讓我相信事在人為,只要不放棄,敢於向困難挑戰,我們的夢想就能實現。
Brad為什麼能成為年度最佳教師?為什麼學生這么喜歡上Brad的課?這一點非常值得思考。他的班上有個叫Thomas的小傢伙,不守紀律、不愛學習、愛講臟話,是讓所有老師都頭疼的問題學生。Thomas是所有問題學生的一個縮影,對這種學生,教師常常會表現出抱怨、生氣、絕望,並最終讓其自生自滅,似乎所有的錯都在學生而不是教師自己。但Brad卻用實際行動改變了Thomas,這要何等的耐心與愛心!「敢於做與眾不同的自己!」這是Brad要傳遞給學生的一種信念,但我認為這其實是Brad在自己童年的痛苦經歷中總結出來最想告訴老師的一句話。「敢於做與眾不同的自己!」這應該而且必須成為所有老師的教學理念,或者說是真心愛學生的前提,有了對學生的包容,才能真正成就孩子的未來。
在這部影片中,我不但看到了一位偉大的母親,而且也看到了一位優秀校長的身影。正是這位校長和Brad的一番簡單對話,消除了老師和同學對Brad的歧視,治癒了Brad自卑的心靈,更讓Brad從小樹立了長大後要當一名教師的志向。「簡短的話語,簡單的教育,卻好像為廣闊的新世界打開了一扇門。我知道,不管將來有沒有妥瑞氏症的糾纏,我一定要成為一名教師!」從Brad的自述可知,他的世界光明了。這位校長是真正懂得教育的好校長,他的教育無痕,卻改變了Brad一生的命運。
無論是這位校長,還是成為教師後的Brad,都是我們的楷模,他們揭示了教育的真諦。我想,這也是這部電影的另一個意義所在。
《叫我第一名》觀後感篇二:
歌德說:「如果是掉了財富,你失去的只是極小一部分;如果是掉了榮譽,那你將是掉更多;如果你失掉了勇氣,那你就是掉了一切。」是啊,成長的道路上貴在勇氣。
最近我看了《叫我第一名》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寫了:BoBo患有先天性的妥瑞氏症,這種疾病讓他無法控制地扭動脖子和發出奇怪的聲音。而這種怪異的行為,更是讓他從小不被周圍的人理解,在學校里老師批評他,同學們更是對他冷嘲熱諷,就連他的父親也對他失望透頂。只有他的母親一直是他的堅實臂彎,母親的堅持與鼓勵,讓他能夠在正常人的生活里艱難前行。直到在一次全校大會上校長在眾人面前巧妙的讓大家了解了BoBo的真實情況,讓他有了成為一名關愛學生的教師的堅定夢想,即使因為這個病症讓BoBo在尋求教師夢想的道路上遭到眾人懷疑,屢屢受挫,但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這份夢想,正是這份執著,BoBo找到了教師的工作,並在這個行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記得小的時候玩漂流,一開始我始終不敢坐上汽艇,但還是被死纏爛打拖下水,經過一個又一個坡道我早被嚇得哇哇大哭,可是坐在對面上的爸爸給了我一句又一句的鼓勵:「沒事的,加油!」最終我選擇勇敢面對困難而不是害怕。最終我還是完成了漂流。因為有了勇氣,所以我學會了勇敢。
張海迪,曾因為身體缺陷而服下了大量的安眠葯,但後來她又以驚人的勇氣「站」了起來,重新面對生活,成為中國殘聯會主席。作家史鐵生也曾因為身體缺陷而打算自暴自棄,後來母親的話讓他重新樹立了信心,用殘缺的身體在中國的文壇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因為害怕而被困在懸崖上,寸步難行,後在父親的鼓勵和幫助下,有了勇氣,一步一步趴下懸崖……蒼松居於絕壁,環境不可謂不險,但在險境中,它給了自己勇氣,於是它成就了自己的雄姿;瀑布掛於懸崖,地勢不可謂不高,但是在高崖上它給予了自己勇氣;雪蓮居於冰山,環境不可謂不惡劣,但它在嚴寒中給了自己勇氣,於是它獲得了溫暖……正是因為他們都有一份執著的勇氣,所以它們的生命之花才能盛開的如此燦爛。
俗話說得好,知難而後勇。一個人遇到挫折的時候,固然需要支持,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一份勇氣。有了這份勇氣,我們才會不斷進步。現在事實告訴我們,有勇氣的人是推不倒的,即使倒下了,也會靠自己的勇氣站起來。
讓我們保持生活的勇氣,帶著勇氣出發,一切困難都是浮雲。
《叫我第一名》觀後感篇三:
11月2日晚上,我們觀看了美國教育電影《叫我第一名》,在這部影片中,主人公布拉德從六歲開始很不幸地被一種叫「妥瑞氏症」病糾纏著,從那個時候起,這種病如影隨同,伴隨著布拉德的一生,嚴重影響著他的學習、生活乃至後來的工作。隨著情節的進展,我的心情也此起彼伏……我為主人公的遭遇同情,更為影片中真正懂得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喝彩!
在這部影片中,布拉德中學時代的校長的行為給我很大的震撼。當全班同學乃至班級老師都為布拉德不由自主的抽搐和怪叫嘲笑、厭惡時,這位校長以一顆寬闊的心接納了他,還毅然決然地邀請他參加學校的音樂會——要知道是冒著有可能被布拉德毀滅的危險邀請的,也是在這場音樂會上,布拉德實現了「被平等對待」的願望。看到這里,我從心底對那位校長充滿了敬佩之情,不禁感慨:這才是真正的教師、是真正懂得教育、懂得學生的校長!同時,也是因為校長的這一舉動,讓布拉德產生了對教師職業的無限嚮往並為之努力,盡管在尋找教師工作的過程中也是歷盡艱難,但最終也得以實現並獲得了「年度年輕教師最佳獎」的殊榮。
我很欣賞主人公在的獲獎感言:「無論遇到什麼障礙,都擋不住追求夢想的腳步。」「無論什麼樣的孩子,都要給他學習的機會。」是啊,教育是育「人」的事業,在我們的教育生涯中,不管遇到怎麼樣的孩子,都應該以一顆博大的心胸去接納他,用平常的心態去對待他、尊重他,讓他們也擁有平等的學習、教育機會,也許奇跡就會發生在我們一瞬間的意念中。
C. 觀《面對巨人》勵志觀後感
勵志電影《面對巨人》觀後感1:
《面對巨人》這部影片,我已經看了很多遍了,以前我都只是抱著娛樂的心態去看,前幾天,我又看了一遍。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泰勒如何重拾信心與勇氣,並用信仰擊敗恐懼的故事。在他的六年教練生涯中,他從未在賽季中獲勝。當球隊中最優秀的隊員決定轉學後,他們連在新賽季中獲勝的希望都隨之而去了。賽季一開始便輸了三場比賽之後,泰勒發現那些爸爸們決定解僱他,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壓力令他完全失去了希望。最後他在
一個虔誠的老者的啟發下,克服了恐懼,並幫助自己的球隊贏得了勝利。
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泰勒把布魯克的眼睛蒙上,讓他背著一個160磅的人進行死亡爬行,布魯克以為他自己只能爬50碼了,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泰勒的激發下他竟然爬完了整個球場。
很多時候,我的潛意識總是告訴我自己:“不行了,我不可以。”我常常做都沒做就否定自己,事實上我們人的潛力是很大的,當你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這上面,用盡全力去做一件事的時候,結果往往會出乎你的意料。
在以前大衛在踢球前就覺得球不會進的時候,自己無法踢進。但是在比賽的最後環節,大衛對自己有了信心,相信球會進的時候,球就進了。
所以不要在自己還根本沒有去嘗試的時候就放棄,要對自己有信心。
泰勒感恩的精神很值得我學習,不管是贏了還是輸了,他都會帶領他的團隊去感謝上帝,當他們輸了比賽的時候,他們還是不忘感謝上帝。
當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國家、感恩公司、感恩領導、感恩同事、感恩朋友、感恩社會、感恩一切的時候,快樂往往會伴隨著你。
勵志電影《面對巨人》觀後感2:
很久沒有在群體環境中共同觀賞影片的經歷了,記得上一次和同事們一起觀影也是幾年前了,當時的影片是《士兵突擊》。其實我一直覺得一群熟悉的人看電影,喜劇應該是最有感覺的了,一個人低頭痴笑怎比得上那種大家一起開懷大笑的暢快!
不過也必須承認,勵志類的、特別是團隊性激勵的片子,在一起看,效果也是很明顯的,而在李鋒的培訓上看了《面對巨人》那段主要的片段以後,我更是抑制不住地找來看了一遍。
應該說李鋒的培訓是一個很好的廣告,他所截取的那一段幾乎算是整部影片的精華。
完整看完整篇,感覺這是一部很成功的主旋律的宗教題材勵志教育片,情節溫情中帶著些許造作的情感,人物的刻畫有點呆板、單一,故事的編排設計宗教色彩濃厚,完全不同於我們理解的一般意義上的米國青春勵志片的套路,至少沒有美女、情感糾結這些內容,通篇也找不到一張熟悉的大牌明星面孔,但是其效果比國內現在所謂的“史詩巨片”“恢宏巨制”好得多了。其題材和設計,或許做不到影響一代人,至少也影響了一批人。
故事雖然簡單,但是其貫穿全劇的“克服恐懼勇於嘗試”“信念創造奇跡”“永遠不要忽視自己的潛力”等觀念,都通過那一連串的成功、一個又一個目標的實現,一層層地灌輸給觀眾,當叛逆的孩子開始嘗試與家長溝通、當怯弱的射手自信地面對球門、當每個隊員的潛力被發掘並毫無畏懼地面對強大的對手,他們成功了,影片成功了!
有信仰是一件多麼好的事情!
網路是個好東西,通過網路,我了解到,本身這部影片的產生就是對其宣傳的這種信仰精神力量的最好的詮釋。這是一群浸信會教徒,懷著一份執著、信心,為完成其心中上帝的使命而拍攝這部忠於聖經教導的影片,這部作品,並非具有巨額投資和專業團隊的產物,而是靠聖經的啟發、信徒的募捐而來,卻在上映後創下了當年的票房紀錄。不論是製作團隊、拍攝器材,還是演員,可謂全無專業的知識和經驗,卻成就了一部出色的作品。這個沒有演藝經驗沒有充足預算沒有專業設備的隊伍,就是憑借其“克服恐懼勇於嘗試”“信念創造奇跡”“永遠不要忽視自己的.潛力”的宗教信仰,投入他們最大的人力、心力完成了這個貌似不可能的任務,事實證明,當你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除了達成既定的目標以外,往往還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成功。
最後說一說我覺得不好的地方,或者說欠缺的地方,影片對於信仰的力量的宣傳有點理想化,這樣一隻球隊,在力量、技能甚至人員數量上都明顯弱於別人的情況下,居然一路高歌猛進所向披靡,唯一的一次失利竟然也因為對手的作弊行為而完成了一次成功逆襲,最後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完美戰勝衛冕冠軍,登上了最高峰。這樣的結局,是容易在當時那個短短的時刻給觀眾帶來激盪和愉悅,並伴隨著荷爾蒙的噴射許下豪言壯語,但是這樣的激情因燃燒的太快而容易熄滅。如果,僅僅是如果,我來編排這部影片的話,我會選擇讓“球隊完美地輸掉決賽”,讓隊員們在信念的支撐下付出艱苦的努力,卻在實力的差距下輸掉比賽,並完美地贏得尊重、信心、未來以及希望!
順便說一句,我很喜歡影片的插曲,很優美!原來勵志的影片也不一定要配上激昂的音樂的!
勵志電影《面對巨人》觀後感3:
電影《面對巨人》明顯是一部宗教信仰類的勵志電影,雖然我不信宗教,但還是尊敬的。整部影片圍繞兩個字“信念”,題材以橄欖球這項運動為背景。
片段一:
教練讓橄欖球隊長做“死亡爬行訓練”,背上背負著一個160斤的人,雙手雙腳爬行50碼,膝蓋不允許著地,並蒙上了他的眼睛。周圍的隊友還在打鬧嬉笑,看熱鬧。教練一句開始,他便開始向前爬行,當他覺得體力不支時,他想放棄,而教練卻不斷的鼓勵他,給他信心,給他目標,從30碼、20碼、10碼、5碼。周圍的人隊友不再有嬉鬧聲,而是逐一的都站了起來,都驚奇的注視著他,跟著他走。在他趴下解開蒙在眼上布的時候,教練跟他說,他已經爬行了一個場地的距離,大家都被震撼住了。其實他有這個能力,只是沒有人將其挖掘出來。
片段二:
教練已經結婚6年,與自己的妻子沒有孩子,其實他們內心非常渴望有自己的孩子,又遇到他自己的教練的位置被人懷疑,懷疑他的能力,面臨被替換下崗;自己居住屋子裡有惡臭味,老式汽車總是拋錨,當醫生告訴他生育的幾率非常小,回到家裡,面對自己的妻子,兩人在桌前面對面坐著,2雙手緊緊的握住哭了。就在他的妻子一句“我愛你”,他感受到,他還是幸福的。這個時候,他沒有絕望,而是積極的去面對,每天在祈禱上帝,每天都在琢磨換一個思路去生活,他相信上帝會眷顧他的,自己也在不斷的努力。在影片結尾,醫生告訴她,她還是沒有懷孕,她在醫院外面哭了,但是還是沒有去埋怨誰,仍然感謝上帝,並沒有抱怨。也許是上天給她開了一個玩笑,醫生將檢測報告拿錯了,醫生立即跑出去追上了她,告訴她,報告拿錯了,她懷孕了,有了自己的孩子。當時的場面是喜極而泣。
也許經歷過的人,會有感覺,當你非常期待期盼的一件事情,在自己追求無數次沒有結果的時候,卻在某個時間實現了,你會是什麼感覺。
片段三:
真善美;也許這是在闡述宗教的信仰,但整部勵志電影都在宣傳人內心的那份真善美,面對不如意而不是抱怨,對別人的幫助表示感恩。影片中有一小段。一個堅信的基督教徒每天都會在學校為每位學生、老師祈禱,他選擇是默默的祈禱,而不是大肆的宣傳,經常自己默默的行走在校園中,祈禱孩子們,平安、健康、快樂。並自言自語鼓勵著人們,鼓勵他們都要勇敢的面對生活。鼓勵孩子們用於承認錯誤,要懂得感恩。
片段四:
大衛是橄欖球隊里的一位射手,他有一位坐輪椅的父親,他的父親也在一直鼓勵他,他可以的,從踢足球,到打橄欖球,當初的他還是喜歡橄欖球的,就是覺得自己身體單薄,自己覺得不適合這項運動,甚至會被一下子被撞飛,在他父親的鼓勵下,他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在影片結尾,比分相差一分,由他踢最後一個自由球,距離是51碼,而當教練給他任務的時候,他膽怯了,他說他平時最遠的距離是36碼,自己沒有這信息。雖然鼓勵,心裡還是有膽怯,這時候他尋找父親,卻在另外一個位置找到了父親的身影,他的父親努力的抓住欄桿,從輪椅上站起來,堅持著。當有人善意的過來問是否需要幫助的時候,他“我站起來是給我兒子看的”目的是讓他的兒子看到他堅定的信念,他是可以的,他能做到。最後的一腳他用渾身的力氣把球踢的又高又遠,進了,他踢進去了。
他們不僅贏得了比賽,更贏得了自己生命當中的一種態度,不管成敗都要感謝,都要感恩。感謝曾經幫助我們的人,感謝生活給的磨練,這是最珍貴的財富。後來的信念,不在是別人給與的,而是自己給與自己的。
電影中還有一個故事:有兩個農民都在祈禱上帝降雨,好讓自己有個好收成,有個人一直都在祈禱,相信上帝會滿足他的要求的。而另外一個人也在不斷的祈禱上帝降雨,他同時也在努力的耕耘,種植。上帝都會照顧,但是誰的收貨會更大呢?
現實中,我們是否時刻准備著,儲備著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當機會來臨的時候及時抓住機會,勇往直前。電影中,可以看出,他們對上帝的那份尊重,相信,期待。同時自己也在默默付出努力。
D. 勵志電影《奇跡男孩》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勵志電影《奇跡男孩》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在我有空的時候,在腦子里常常會浮現出一個問題,那就是,該怎樣做一個善良的人?
在一節電影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奇跡男孩》的影片,我深有感觸。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一位名叫奧吉斯特的男孩,由於基因問題,他「中獎了」,上帝跟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他天生面部有缺陷,經過了27次手術,才讓他存活下來。一開始,他都是在媽媽的陪伴和呵護下成長,後來,媽媽作出了決定,讓奧吉去上學。然而上學第一天就這么不順利。經過了三年的學校生活後,他的善舉和善良感動了學校班級里的每一個人,他們也跟奧古斯特做了朋友。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奧吉得知傑克說:「如果他長成這樣,他就會自殺」時,奧吉便當場吐了,因為他覺得,那些戴著精緻假面的偽善者,其真實的模樣比我的臉更加醜陋。我覺得當初傑克肯定是為了面子才這么說的,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然而選擇比天賦更重要。在影片的最後,我才理解,原來對別人「善良一點」的原因是「因為大家的一生都不容易。」
在生活中,也有人在正確和善良中選擇正確的。就比如我上次去上海迪士尼樂園玩,排了4個多小時的隊,人快虛脫了,差點就走不動了。這時,我聽見我的身後傳來了一聲怒不可遏的聲音,我急忙轉過頭一看,原來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婦女吵架了。事後,我才聽爸爸說,那個男人看見這個婦女插隊,就很生氣,於是就跟她吵了起來。我想:「退一步海闊天空嗎,大不了就是再等下一場嘛,有什麼關系,這個男人在公共場所大吵大鬧,真不善良,我以後可不能像這個男人一樣成為正確但不善良的人。」
自從看了這個影片後,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每個人生來並不懂得什麼叫善,什麼叫惡,都是成長過程中一點一點去改變的。善良的人,就會獲得許多朋友,而可惡的人則會被大家疏遠。
我本來是一個跟家人經常吵架的孩子,不過現在,我決定做一個跟奧吉一樣善良的孩子,對身邊的人盡可能的多一些友善。這並沒有壞處,而且還能增加親情和友情。所以,如果一定要叫我在正確和善良中作出選擇,我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善良。
如果要在正確和善良中做出選擇,請選擇善良。生活教給人的是正確的,而電影和書本教給人的是善良。《奇跡男孩》同樣是如此。
看過《奇跡男孩》的電影,收獲了很多,最重要的莫過於做個善良的人。
老師給我們看過一幅畫,前後兩排坐著黑人和白人以及小孩子。孩子開心地將手伸給黑人,而白人阿姨卻看都不看這個黑人叔叔。因為白人歧視黑人,而小孩天真無邪,展現出自己真實的一面。就像主人公奧吉在進入學校同黑人一樣,飽受同學們的歧視和朱利安的欺負。朱利安很虛偽,如果在善良和歧視之間做選擇,他會選擇歧視。選擇歧視等於將自己走進了一條道路------邪惡,霸凌;選擇善良會使自己獲得豐厚的回報。當然,選擇善良的時間從來不晚,在校長的開導下,朱利安漸漸認識到了自己行為上的錯誤,開始學會正確地處理事情。
「善良一點,因為大家的一生都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資格獲得一次全場的掌聲。」這是影片結束時奧吉站在領獎台上說的話。是的,每個人都有資格獲得掌聲,獲得激勵,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奇跡。
善良使奧吉振作起來,鼓起勇氣,使奧吉在飽受了無數次傷害後,仍保持愛和信任的能力。但真正教會奧吉的,是他的家庭,是爸爸媽媽與姐姐對奧吉的愛。「你天生與眾不同,註定不會淹沒在人群中。」姐姐教奧吉勇敢面對世界;「做一個善良的人。」媽媽讓奧吉懂得善良;「我想看到我兒子的臉。」爸爸藏起奧吉頭盔的舉動使奧吉不再逃避現實。是愛,讓奧吉健康成長。
我想成為一個善良的人,而我實際上是一個善良只佔性格六成的人,剩下的四成確切的來說是那個被深深地藏在心底的另一個冷漠,不近人情的'我。
看了《奇跡男孩》,我在善良道路上停下的腳步又開始急速地邁動起來,也明白自己在愛的方面仍欠缺一些能力。我意識到了父母對自己濃濃的愛意,慢慢開始學會理解父母的不容易,懂得責任和當擔。因為我明白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而選擇做一個善良的人比聰明更難。
有些電影不需要明星,不需要效果,不需要3D。但它卻是最完美的。
今天,我看一部電影,原本猶豫不決的我打算看別的,不過《奇跡男孩》這個名字深深地吸引我,雖然評分不是最高的,看之前我也有點小不滿:為什麼不看別的電影呢。我開始有點後悔。
但,是我想錯,你瞧;我身旁的媽媽幾乎看所有電影都昏昏欲睡,這次她卻不是,目不轉睛的看著,又被情節打動地留下行行淚水。
沒錯,這部電影是我從小到大看過最好看的,沒有五花八門的特效,但是我覺得這部改編自小說的電影有著真摯的情感,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
這中有友情、親情,也十分溫馨,很容易讓我把自己的現實聯系起來:主人公是一個看似普普通通的小男孩,但為什麼是奇跡男孩呢,讓人不解。原來,他的出生很特別,因為基因關系,做好幾次手術才讓他變得像正常人一樣能呼吸、看見,但他面相與常人不同、非常奇怪。但他的家人從來不這么覺得,她的姐姐本來就想要一個弟弟,從那時候出生起就很開心,爸爸媽媽也圍著他轉,從來就不覺得他不好。他的自卑讓他戴上一個宇航帽,從小都是他的博士媽媽在家教他學習,到五年級他就該上學,所以要摘下頭盔才可以。
雖然大家對他有歧視,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但是他憑借才智出色表現,還是交到很多好朋友,他們的友情經過很多磨練,但最終小男孩還是理解他,友情變得很堅韌,當困難來臨時,大家團結在一起度過。當那幾個身影站在河邊時,我覺得,友情的力量真偉大,大家相互理解;那時,誰也不會怪罪、嫌棄誰。
最終,起初被大家歧視的小男孩,得到全部人一致肯定,在畢業典禮上得到嘉獎。
我被這部電影打動,它告訴我要好好珍惜身邊朋友,學會理解他人,以寬容、仁愛的眼光看待一切。這讓我想起老師講過的故事:一個醫生與病人約好手術,卻遲到,病人家屬就責怪他,孰不知他的兒子剛因車禍身亡。
朋友同學之間就應該好好相處,珍惜為數不多的時光,發生矛盾也要相互理解、不能一味地責怪對方。這部電影教會我的道理一定會讓我刻骨銘心。
這個假期,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奇跡男孩》,認識了一位相信自己,創造奇跡的奇跡男孩,他的名字叫做奧吉。因為電影,我們去找了R.J. 帕拉西奧所寫的同名書本來閱讀。
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叫做奧吉的男孩,他一出生就換上了特雷徹柯林斯綜合征,使得他面目醜陋,經過27次大大小小的手術矯正後才可以自由呼吸,變成了我們看到的樣子。因為他長得醜陋,周圍的人都把他當作怪物看待,10歲前他都在家由家裡人教導陪伴。但是到十歲那一年,他要去上學。
一開始我看到奧吉是帶著宇航員頭盔的,因為他擔心別人嘲笑他的醜陋,後來上學後不能帶才沒帶的。但是他剛開始上學的時候並不高興,因為同學們都嘲笑他,沒人跟他做朋友。後來他的第一個朋友是傑克威爾,一個長期獲得獎學金的學霸,還為了奧吉跟朱利安打了架。雖然中間奧吉和傑克之間也發生了一點誤會,後來也解決了。
奧吉雖然長得丑,但是他的家裡人從不覺得他丑,他的媽媽說了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每個人臉上的痕跡都是他一生走過的路。」就像他媽媽臉上的皺紋一樣, 都是再自然不過的東西,這些鼓勵給了奧吉極大的信心和勇氣。所以奧吉用自己的勇氣和自信贏得了更多同學對他的認可。
從奧吉身上,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小時候因為我在班上比較小,所以對自己沒什麼信心,總是不敢發言。但是媽媽會一直鼓勵我,說我很認真,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可以比別人厲害。一開始我覺得可能只是因為我是媽媽的女兒,媽媽才會這樣說。
但是後來有一次考試,因為我努力復習了,所以語文考得比平時都要好,數學也很簡單,而且我也發現,原來班上學習好的孩子也是經過不斷努力才會獲得好成績的,我只要付出努力,我也獲得了好成績。我開始有點相信了。
接下來,我又加入了合唱隊,跟著合唱隊一起努力,站上了舞台,跟一些歌唱家一起表演,我更是產生了莫大的信心。原來任何事情,只要相信自己,付出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就像奧吉一樣,更可能創造奇跡。
在今後,我一定要更加相信自己,對任何事情都付出努力,我一定能收獲奇跡。
《奇跡男孩》,一部很不錯的電影,整片思想在第一堂課的名言中就提出:「在正確與善良之間選擇,請選擇善良」。
電影《奇跡男孩》改編自全球暢銷小說《奇跡》,講述一個溫暖千萬家庭的成長故事。10歲的奧吉天生臉部畸形,此前一直在家中與媽媽自學。當他小學五年級時,奧吉進入父母為他精心挑選的學校上學。在這中,奧吉將與校長、老師以及性格迥異的同學相處,他不尋常的外表讓他成為同學們討論的焦點,並終日受到嘲笑與排斥,就連好不容易交到的新朋友也似乎不太值得信任。幸運的是,在成長過程中,奧吉的父母、姐姐一直是他最堅強的後盾,在他們的支持與關愛下,奧吉憑借自身的勇氣、善良、聰敏影響激勵許多身邊的人,並收獲友誼、尊重與愛,最終成長為大家心目中的不可思議的「奇跡」。
沒看電影之前,看到評論說電影講「校園霸凌」、講「對異類的包容」,但在觀看過程中,我明顯感覺到故事在一點點不動聲色地用愛意呵護每一個人。狗狗的去世與主線無關,但令人柔軟;孩子們打完一架,緊張過後作出大笑的補償行為,最後奧吉把難言的感情寄託在望向水域,四個男孩子站成一排,望向水域。所有復雜的情愫與感觸就這樣交付給自然,如釋重負,像我們每個人一樣。所以主題不斷升華,故事中不僅僅是對弱勢群體的愛與關心,而是對每一個猶如孤島的你我都給予溫暖,當最後一句「善良一點,因為每個人都在與人生苦戰」的獨白出來時,不禁眼眶溫熱。
片中最令我有所感觸的片段是,奧吉住院帶的手環被父母收集起來粘在畫框中,成為這個家庭特有的藝術品。這個道具意味著這一家之前經歷的波折,姐姐也提到作業都是在醫院寫的。一家人竭盡全力讓奧吉擁有健康的身體,但面對心靈的成長,家人的力量是達不到的。融入社會,正視自己的不同,調整心態去面對,是父母給奧吉的新課題。也是父母在全力呵護之外應該對孩子盡到的責任。
看電影時一直沒有哭出來,但數次鼻頭微酸,片子中沒有煽情的處理,主創非常克制,老師的每月箴言都與善良有關。在一個家庭觀眾為主的溫情故事中不過度煽動觀眾的情緒在我看來是導演的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