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親愛的,我帶你回家——評陳可辛《親愛的》
尋子之路漫長,等待和希望在被磨滅與再次燃起的時候,那一條「回家」的路該怎麼走下去。——題記
1.
電影《親愛的》是一部關注打拐兒童的影片,以寫實的場景與人物內心的糾結和掙扎來展示社會某些具有普遍性的事情,凸顯整個社會真實的群像。它所蘊含的意義與折射的意味其實有很多。我從電影院出來的那一瞬間,腦海里一直都在回放著,故事的結束,也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從這樣的一件真實事件延伸到電影,讓觀眾們去反思人性的弊端與弱點,去引起各方對於打拐兒童的關注。
很感謝陳可辛導演願意拍如此題材的電影,電影本身並不煽情,之所以戴上「煽情」的帽子,是因為真實,主演黃渤說:「這部電影像是有一隻手,你無法阻止它伸進胸膛,觸碰你的心靈。」
2.
故事發生在一條城中村裡,這是田文軍和田鵬共同生活的地方。田文軍和前妻魯曉娟育有一個兒子田鵬。離婚後,田鵬被判給了父親,他隨父親一起生活。父親經常和他說陝西話,雖然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倆存在著很多的分歧。但畢竟是離了婚,也就只好作罷。田文軍教給田鵬的一句方言是:「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
直到有一天,有一群流氓來到網吧上網,因為沒帶身份證,中途雙方發生了肢體沖突。隔壁的小孩來找田鵬玩,他們一大群娃兒去到了附近的幼兒園的外面玩。此時的魯曉娟正驅車離開,田鵬看到了媽媽的車,便試圖追向前,她似乎也看見自己的兒子卻沒有搭理他。孩子不放棄,一直往前跑著,往前追著。田鵬四處張望,一輛私家車經過,魯曉娟的車就消失在視線中。終於他累倒了,便昏倒在地上。田文軍看了夜色已經深了,依然沒有看見孩子回來,走到隔壁去問小宇。哪知道小宇竟然跟他說,他不是回家了嗎?我以為田鵬回家了啊。
田文軍慌了,他以為是魯曉娟把孩子藏著了,去到她家,哪知道沒有。他只好去到派出所報警,警官說,不到二十四小時我們不立案。他穿街過巷,瘋狂地找孩子,可是都是失望而歸。過了二十四小時之後,警官在監控視頻里看到了一個陌生男人抱著孩子,出現的地點是在羅湖火車站,時間是七點三十七分。田文軍趕到的時候是七點四十分。
他們沒有任何的辦法。田文軍只好通過不同的渠道去發布尋找孩子的帖子以及消息。他在網吧的店鋪門前寫了個牌子:尋子,20萬元現金!!可是這個社會的騙子有很多,很多騙子看到20萬的報酬,自然會打他的主意。途中他經歷過騙子、房東逼他離開。各種不好的情況田文軍都遇到了,但他依然不放棄,他說:「總有一天,我會找到我兒子的。」隨後,他和魯曉娟加入到了一個尋子團里。在這個團里,都是丟失孩子的父母,他們為了給自己鼓勵,不斷地唱《隱形的翅膀》而且還會雙手打拍子地給自己鼓勵。
幾番波折,田文軍和魯曉娟接到了一個消息說田鵬在安徽。他們驅車趕到,終於在安徽的偏遠農村裡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不斷地喊著養母為媽媽……途中發生了與農婦李紅琴的肢體沖突。他們一行人被送到了派出所。警官開始對李紅琴拷問,她用安徽蕪湖的方言躲在牆角里說了句:「因為自己沒有生育能力,生不出小傢伙。吉芳是我男人從工地上撿回來的。」但是她無法證明,那個口中的吉芳不是她過世的丈夫拐騙來的。警官只好以「妨礙公務」罪讓李紅琴坐了半年的牢。半年後,出獄了,因為找不到吉芳的親生父母,警察只好把她送到兒童福利院進行寄養。
李紅琴不死心,她再次來到深圳,遇到了一個失魂落魄的律師高夏。高夏因為冒充國家人員而被律師事務所炒魷魚了。李紅琴求高夏幫自己,他接了她的案子,把資料整理之後開始了「發誓要拿回孩子」的路。她求過很多次院長,院長都拒絕她。認為她不適合領養這個孩子,而且還是老問題,她無法證明吉芳不是自己丈夫拐帶回來的。為了求證,她去找到了唐青山,唐青山是過世男人的建築工友,他依然拒絕,面對最後的一絲絲希望,她選擇和他發生了關系。當她看見了尋子團在火車站門口的活動,她認出了田鵬,他喊她媽媽,但是尋子團的人們卻認出了她是人販子的老婆,所以不斷地暴打她,為了李紅琴,高夏全部替她擋了。他站在夜幕下的深圳對站在旁邊的李紅琴說:「你看,這個城市多有錢啊。」
雖然李紅琴沒有辦法要回吉芳,但電影的鏡頭最後給她開了個玩笑:她懷孕了。李紅琴在醫院的走廊里蹲下身來,拚命地哭。唐青山的出現,其實讓李紅琴的在人生交叉路口的選擇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側面去揭穿了丈夫的謊言——「不能生育」從某個層面上說,表現出了農村基層婦女被男權主義壓抑的生活,內心的苦痛無處可訴,也許,她們才是最需要受到社會關愛的一群人。吉芳和田鵬的出現讓李紅琴的人生看到了希望,即使吉芳最後沒能要回來,這樣的轉變,看出了人生的意念堅持的迷茫希望與徘徊在人生交叉路口裡如何把脆弱的希望再次演變成深深的絕望。
3.
源於電影是一個由真實故事改編的,所以電影里很多場景和對白乃至人物的內心都顯得特別真實。而且這種真實在表面上是能夠賺取觀眾的眼淚的。若只是說眼淚的話,似乎有些說不過去。我們必須回到電影本身來探討這部電影,就得必須先撇開真實故事的影子。
這部電影顯然不是為了譴責人販子的過錯而拍攝的,畢竟,人販子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過。它是為了探討社會上問題,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實從中折射的人性等較為深刻的問題它顯然比現實溫和很多。現實與電影不一樣,它的殘酷與殘忍是電影不能夠比擬的。
看罷電影,讓我們慶幸的是,田文軍和魯曉娟也許是幸福的,畢竟整個尋子團就只有他們找到了孩子。但當初發生拐賣事件的時候,是魯曉娟在倒後鏡看見自己的孩子卻狠心地沒有搭理他。田文軍他有著強大的信念,無論是他擺地攤還是守著網吧,抑或是跟著尋子團去找孩子,他都有一個強大的信念是「我會找回我的兒子的。」三年來,跑遍大半個中國,最終還是找到了孩子。只是昔日熟悉的孩子,嘴裡叨念的媽媽卻是自己的養母,他感覺自己是二次人販子。
每一個家庭的團聚,都意味著另一個家庭的分離。李紅琴,這個養育了田鵬那麼多年的養母,她是生活在最底層的人們,她與田文軍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她相信自己男人所說的一切事情。當她拿著檢驗報告,護士告訴她懷孕了,她說:「我不能生育。」護士只是說,結果沒有錯。這顯然是對於人性無知與愚昧的巨大諷刺。她雖然很可恨,但是也很可憐。為了取回小孩吉芳,東奔西走,她所付出的,其實不比田文軍他們少。只是在法律層面上說,你沒有任何的證據就不能夠證明孩子不是被拐帶的。法理難斷人情。
從小,我們都會被教育為學做好人,不要做壞人。只是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說,好人與壞人,是否理應有個緩沖或者所謂的灰色地帶。但從這部電影里,我們看到的,其實不僅僅是一個好人與壞人,其實它的界限是相對模糊的,就是拿著放大鏡去看,它也未必能夠看出細微的紋理出來。
尋子團其中一員韓志忠六年來不放棄找孩子,六年後直到妻子懷孕,去辦理准生證的時候,對方要求其出示死亡證明。韓志忠拍著桌子罵著,我的孩子失蹤了六年,我們找了六年。你怎麼知道我的孩子死了呢?影片里安插了很多這種社會真實的情況與影像,具有一定的諷刺意味。我們總是說,規矩是人定,但種種不公平的對待,現實種種的真實情況,正正凸顯了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難道就不能就個別情況而論嗎?拐賣兒童屢禁不絕,它所反映的,不僅是社會問題,更多的是折射人性與喚醒親情的作用。為何要等到丟失了才覺得重要了呢?
這部電影的主調相當悲傷,當然我從電影院走出來的時候,不覺得它催淚,但是它的真實的確打動了我。像是悄無聲息地去控訴社會上種種的不公平,從側面去譴責人販子無情的拐賣,當親情遇到了與社會法制與倫理之間,該如何割捨的問題,甚至還衍生出道德線上的各種現實。看似波瀾不驚的情節,其實它蘊含了很多主旨。例如佟大為在為趙薇擋打架的那個鏡頭上,他說:「他們怎麼就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想呢。」這個時候,他發現自己和李紅琴其實是同是天涯淪落人。
佟大為的角色起到了和眾多主演緩沖的作用,他有點像上部電影《中國合夥人》王陽的角色一樣,比較溫暖,如果整部電影是冷色調的話,那他的存在,就是較為溫和的暖色調。他的個性是善良的,高夏這個角色其實應該定位為「城市異鄉人與邊緣人」他們擠公交車,吃泡麵,這些種種,難道不是當下為了生活而奔波勞碌的一大群人的形象么?這個角色的存在我覺得有種見縫插針的味道,他既能夠緩沖冷色調,又能夠代表著,角色已經濃縮成為了在城市生活拼搏而奮斗那一群人,有積極向上的味道在裡面。
《親愛的》就像是一部流於黑暗的河流,它五味陳雜,但會找到歸屬,只是時間頗顯漫長與掙扎。任何繁榮的上層或許都隱藏著所有涌動不安而暗藏黑暗的河流,而《親愛的》正是抓住這點,它把這些現實的現象放大,折射出不一樣的內涵與人性。
我今天在微博上寫著:「也許希望就在路的前方。不放棄不拋棄。但願我們找到的不僅僅是回家的路,而是一種心靈上燃燒的希望,一種可以引導自己前行的精神力量。」我們在電影里看到了所謂的悲劇,但是依然感受到中國父母普天下的那一種共性——對孩子的愛。田文軍在拍攝尋子視頻的時候,說:「如果哪位買了我的孩子或者拐帶了我的孩子,請不要給他吃桃子,他會過敏。」李紅琴在深圳許多天,她就是為了能夠看看田鵬,雖然好幾次都被田文軍轟走,她說:「不要給他吃桃子,他會過敏。」田文軍此時,眼眶泛紅。
我今天想到了黃碧雲筆下的烈佬,結局那句:「如果他找到我,人生後來的道路,會怎樣?」同樣是探討社會底層的人們,也許,每一個人走過的路都不一樣,但我依舊相信,有些事情的發生即使不能預料,也能夠避免悲劇的發生。
記得當時工作的時候,中午時分,同事們已經下班,隔壁同事的妻子正在家裡切著菜,女兒站在椅子上伏在走廊的陽台上玩著。約摸十多分之後,孩子不見了。等到同事回來,問她孩子呢。孩子呢?孩子不知道走到哪裡去了。父母的臉色頓時青了,為此男人罵了女人好幾聲。慶幸的是,那個女娃娃在街上看到了另外一個同事的妻子,喊了聲阿姨。於是便把她帶回家。每一次想到此事,我都覺得心寒,這完全的可以避免的,不是嗎?難道在自己眼皮底下不能把她看好嗎?我常常在想,如果當初沒有找回來怎麼辦?
家長總是害怕自己的孩子長不大,便會有忽略看護的情況發生。任何安全和保護都是相對的,危險亦是,但作為大人們,應該要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的能力。例如必須牢牢記得父母的電話以及家庭住址這些基本的東西。
4.
趙薇和黃渤作為電影的主角,我料想,通過這樣的電影,我們都該了解以及同情那些丟失小孩的父母以及買父母的內心掙扎與糾結。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愛,一家團聚一家分離,這似乎是註定的結局,當然導演的意思並非停留是在這個層面上,接受采訪的時候,陳可辛就表示,「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很多時候,你會發現有理說不清的事情在發生。」當人性與社會制度或是規矩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們是該同情人性呢,還是應該理解「按規矩辦事」這句話呢。張譯飾演的韓志忠躲在牆角一個人哭泣的時候,其實蠻打動我的。這么多年來所有的希望,絕望似乎都在此刻爆發。尋找孩子,尤其是大海撈針的時候,其實需要一個信念,同時也需要強大的內心與希望。現實中,韓志忠的原型還是沒有找到孩子,他沒有彭高峰那麼幸運,導演特別貼心地在電影末尾的時候,播出了孫海洋的尋子信息,屏幕上的電話便是他真實的電話。也許,我們能夠做的,是喚醒社會的意識,去引起社會大眾去關注這個現實里頭所發生的種種事情。我們曾經擁有過愛,而這些無論是被拐的孩子抑或是賣/買孩子的人們,其實都需要關愛,而不是一直站在自我的角度去看他們所犯下的錯誤。好人也有可能做壞事,我們不能把好人做了一件壞事所以就忽略他曾經干過的好事。這個社會的對立與偏倚,大多數的時候,都具有緩沖的功能,而不是一直保持在原地不動。既然舵手都能見風使舵出航,為何我們不能去理解他們所經歷過的痛苦與內心的糾結和掙扎呢。
人世間的殘酷遠遠不止與此,它只是一角冰山,凸顯的社會性問題眾多,為了身邊的孩子,我們能夠做的,依然是少之又少,打拐道路,路漫漫,何時是個頭,依舊不清楚。但我們仍然要給予他們強大的希望,盡管有可能會絕望,但相反,只有強大的希望才能夠支撐他們走下去,直到找到孩子的那一天。
預告片有句台詞是:離家的路有很多條,回家的路只有一條,親愛的,我們回家。
我想,每一個丟孩子的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找回來,帶回家,但我想說,愛,一直都在,它會帶你們回家。只是要付諸漫長的等待路途,也許某一天,清晨醒過來,孩子就睡在自己的身邊,溫暖再次湧上心頭。所有沉澱下來的情感與糾結甚至是掙扎都會爆發出來。
但願我們能夠找到的,不僅僅是回家的路,而是心靈路途上的最溫暖的歸屬。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社會的希望,但願這個社會的買賣能夠少些,畢竟親人分離是最痛苦的事情,更何況是小孩子呢。
但願溫暖依然能夠透過陽光的裂縫折射到每一個人的心中,一直到永遠……
B. 《奇怪的她》講了什麼如何評價
老末順說話滿嘴跑刺,兒子是大學教授卻成天穿著破了洞的鞋也不捨得花錢買新的,她看不慣玉子抹著厚厚的粉餅招搖過市炫耀自己要去美國看兒子,但在要被送到療養院時卻沒說一句怨言,她將自己的一輩子都獻給了這個家。
末順一輩子也沒過上夢想中的日子,她想唱歌,卻早早結婚有了孩子;她想有個陪她一輩子的人,可老公卻在結婚一年後死了。只有一個人的她要拉扯大體弱多病的兒子。為了讓兒子活下去,她吃別人剩的飯,吃餿掉的海鮮,甚至昧著良心去偷別人家的湯料。終於,把兒子培養成優秀的大學教授了,末順也老了。
好在她身邊還有一個處處為她著想的老朴。倆人認識了一輩子,末順卻不知道他對桃子過敏。而傻傻的老朴每次都把她送來的桃子吃光。末順是老朴心中的夢。年輕時他沒法阻止她私奔,但老了他一定要陪在她身邊。末順失蹤他比誰都著急,末順變身後遇見了心動的男人,他也默默祝福。 其實在水上樂園的時候就能看出來誰更適合去愛,老朴將末順護在懷中,PD只是在水中把她撈上來而已。一個保護她不受傷害,一個在她受傷後將她救起。女人通常會覺得將自己救出苦海的人是真愛,是踩著七彩祥雲的英雄。可七彩祥雲終究是一場夢,PD雖滿足了末順對男人的幻想,卻不是那個老了能送她假牙,成天末順小姐長,末順小姐短,處處為她著想,能陪著她直到死去的人。每個女人生命中都會出現一個PD這樣的人,他讓你心動,溫柔陽光 ,高大安穩。他只來過一陣子 ,她卻記了一輩子。 電影讓不太好的末順的人生來了一次迴光返照,成了主唱,談了戀愛,找回了丟失的青春 。可她終究還是一個母親,是孩子們的奶奶,孫子有難,她又付出了青春救了這個家,一夜變老。
青春夢醒了,回歸現實。末順奶奶還有朴爺爺愛著,還有一家四口人陪著,讓人覺得老了也還不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