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黨偉業和開國大典裡面人物和事件
建黨偉業主要人物是:
以毛澤東、李大釗、周恩來、陳獨秀、蔡和森、向警予、張國燾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為中心,講述他們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
建黨偉業的故事:
1、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
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
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2、張勛復辟
張勛復辟,是1917年6月,張勛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辮子兵」,借「調停」為名,於6月14日進北京。入京後,張勛急電各地清朝遺老進京,『襄贊復辟大業』。
張勛,1895年投靠袁世凱,1911年升為江南提督,率巡防營駐南京。武昌起義後,在南京殘殺民眾數千人,頑抗革命軍,敗後退至徐州一帶。
清帝退位以後,所部改稱武衛前軍,禁剪辮子,以示效忠清王朝,時稱「辮子兵」。1913年奉袁世凱命進攻革命軍,重佔南京,後調徐州任長江巡閱使。袁死後,在徐州成立北洋7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軍,擴充至13省同盟,圖謀為清室復辟。
同月30日,他在清宮召開『御前會議』,並於7月1日攆走黎元洪,把12歲的溥儀抬出來宣布復辟,改稱此年為『宣統九年』,通電全國改掛龍旗,自任首席內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康有為被封為『弼德院』副院長。
張勛復辟是指由張勛一手策劃,於1917年(民國六年)7月擁護清朝廢帝溥儀在北京復辟的政變,前後歷時共十二天。因發生在丁巳年,亦稱丁巳復辟。
3、五四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注意這里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4、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後稱望志路106號,現改興業路76號)和浙江嘉興南湖召開。出席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3人。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鑒於當時黨員人數少、地方組織尚不健全,決定暫不成立中央委員會,先建立三人組成的中央局,並選舉陳獨秀任書記,張國燾為組織主任,李達為宣傳主任。黨的第一個中央機關由此產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建黨偉業網路-開國大典
『貳』 對《開國大典》的評價
不難了解到這個片子主要講的是中國在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之間的斗爭,也就是解放戰爭的事情。
從影片中我們能看出共產黨與國民黨的物質條件相差懸殊,但他們有耐勞吃苦的精神,有艱苦奮斗的精神,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付出才成就了今日幸福的我們。如今擁有幸福美好生活的我們,與當時扛槍穿梭在槍林彈雨中的年輕戰士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用他們堅挺的身軀為我們帶來了安逸的生活。
回顧影片,在舉世聞名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勝利後,西柏坡軍民歡慶勝利。而後北平和平解放 ,蔣介石黯然下野。毛澤東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百萬雄師下江南,解放了南京,宣告國民黨的統治到此徹底覆滅。
經過了28年浴血奮戰,最後迎來了勝利的這天,這個時候可以知道英勇奮戰的英雄們、血灑戰場的勇士們的付出都沒有白費!影片中,當毛主席身穿中山服,激動而鄭重的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時,全中國都沸騰了!
『叄』 涓鍥界數褰卞崥鐗╅嗚嫳鍗氫箣鍙嬫椿鍔
2021騫達紝涓哄簡紲濅腑鍥藉叡浜у厷鎴愮珛涓鐧懼懆騫達紝涓鍥界數褰卞崥鐗╅嗕婦鍔炰簡鈥滆佽瘉紲栧浗涓浠e張涓浠g殑鍙戝睍鈥斺斾負寤哄厷涓鐧懼懆騫寸尞紺100閮ㄧ粡鍏哥數褰扁濇椿鍔ㄣ傚洖欏懼巻鍙詫紝浼犳壙綰㈣壊鏁呬簨錛屼互涓嬫槸2021涓鍥界數褰卞崥鐗╅嗙數褰卞崥瑙堜細涔嬪弸鐨勬椿鍔ㄦ敾鐣ャ
『肆』 中國電影博物館2021影博之友活動
2021年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電影博物館舉辦了「見證祖國發展薪火代代相傳—百部經典影片獻禮建黨百年」活動,回顧歷史,傳承紅色故事,以下就是中國電影博物館2021影博之友活動攻略。
活動時間:6月8日(星期二)上午12:00—17:00(11:40簽到及入場)
活動地點:中國電影博物館一號影廳、中央圓廳(一層)
票價:免費
活動流程:
12:00-14:30一號影廳觀看《開國大典》。
14:30-16:40一號影廳轉場至中央圓廳,參加啟動儀式:領導致辭、播放采訪VCR、編劇、演員訪談、黨史專家講黨史、共和國功勛後代講述先輩事跡等。
活動介紹:
「百部經典影片獻禮建黨百年」北京展映活動以「回顧經典歷史時刻,展現祖國發展歷程,致敬建黨百年風華,紅色薪火代代相傳襪基」為活動主旨,主題放映經典影片《開國大典》,用電影藝術回顧歷史時刻,傳承紅色故事,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為黨的百年華誕獻上經典的光影瞬間。
提示:
1.「影博之友」用戶可預約1個名額,若攜帶兒童,則可最多預約2個名額,總名額限制在60人內。
2.取消:已預約人員如不能准時參加活動時,請於活動前一天在微信小程序取消預約。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南影路九號
交通指南:
1、南皋公交場站:專116路
2、南皋站:418路;516路
3、南影路北口站:851路;973路
1.面向熱愛文博和電影事業,支持中國電影博物館的建設和發展的人士,熱衷於參與電影文化活動的愛好者、志願者、捐贈者和資助者,以及企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
2.願意成為公眾與博物館的聯系紐帶,積極參加和支持「影博之友」組織的各項活動、維護消櫻本團體的各項權益;積極參與我們的研究工作、宣傳教育、陳列展覽等工作;對「影博之友」活動以及博物館的服務活動進行監督並提出意見或建議;願意為推動博物館普及教育與文化傳播助力。
(一)影博之友(個人)
1.獲悉中國電影博物館展覽、上映影片和活動信息;
2.便捷網上購票;
3.預約參與中國電影博物館展覽開幕式及公共教育活動,如首映式、論壇、電影大講堂、親子家庭日、徵文影評、座談沙龍、節目錄制、影人見面會、影片賞析、動漫課程體驗、電影之旅等(需在網上預約報名);
4.享受中國電影博物館館內商店指定商品購物優惠價格。
(二)影博之友(團體)
1.入館預約專人對接;
2.獲悉中國電影博物館展覽、上映影片和活動信息;
3.獲邀出席中國電影博物館新展開幕及重要活動;
4.預約免費館內展覽講解服務;
5.團體之友可優先參加館內舉辦的公共教育活動(如座談沙龍、電影大講堂、親子家庭日等);
6.享受在中國電影博物館開展活動、舉辦會議的場地支持。
1.須提供真實有效的個人信息。
2.個人信息如有變更,應及時在線上更新個人信息,或主動聯絡「影博之友」服務組織。
3.同意接收「影博之友」以各種形式發出的資訊信息。
(一)影博之友(個人)
1.中國電影博物官方平台:微信「影博之友」小程序
2.登錄影博之友:手機+驗證碼。
3.注冊成功後,即可開啟「影博之友」的旅程。
4.活動預約:微信發布活動信息(日期、名稱)——用戶登錄後點擊預約——填寫人數+手機——預約確認。
5.活動簽到:每場活動拿好叢形成專門的二維碼——到現場掃碼簽到。
(二)影博之友(團體)
1.通過中國電影博物館向各合作單位發邀請函和回函的方式予以確認加入。
2.其他機構可通過函件的方式予以申請,待館方確認後成為影博之友。
『伍』 有哪些建黨題材的好電影
片名:開天闢地
編劇:黃亞洲 汪天雲
導演:李歇浦 沈妙榮
主演:邵宏來 孫繼堂
劇情介紹:
該片是上海電影製片廠為建黨70周年而拍的編年史式的電影,攝制技巧達到了較高水準,有場面浩大的群戲,也有引人思索的畫面
影片名稱:南昌起義
影片主演:杜繁榮 楊貴生 李再揚
所屬地區:大陸電影
影片類型:戰爭片
上映時間:1981年
影片介紹
8月1日清晨兩點,南昌起義的槍聲響起,葉挺、賀龍、朱德率部分路出擊,在大家的浴血奮戰下,起義取得勝利。
在紀念建黨85周年之際,四部重點獻禮影片《大道如天》、《脊樑》、《真水無香》和《紅色滿洲里》陸續與觀眾見面。《大道如天》通過塑造一位立黨為公、執法為民的女公安局長形象,真實生動地再現了公安機關開展「開門大接訪」活動後公安幹警呈現的嶄新精神風貌。大型文獻紀錄片《脊樑》重點記敘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自立更生、艱苦奮斗的感人歷程,通過一批批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形象,從工業、農業、科技、經濟建設等多方面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所發揮的中流砥柱的作用。《真水無香》以人民滿意的好法官、共產黨員宋魚水為原型,用平實樸素的風格弘揚了人民法官「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宗旨。《紅色滿洲里》則再現了一個鮮為人知的中共黨史故事,通過1928年滿洲里地方黨組織千方百計、艱苦卓絕地完成護送前往莫斯科開會的中共代表的任務,表現了我黨地下交通員機智、勇敢、視死如歸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