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電影、華語電影(大陸+港台)、韓國電影和日本電影,哪個最能代表亞洲電影的最高水平-
具體哪個國家電影能代表亞洲,這個不敢妄下結論。但是我有幾點體會咱們分享一下。
這幾個國家都有世界級的影片出現。
從故事性上來說,我感覺印度電影更勝一籌,故事講到最後設計非常巧妙。(比如《三傻大鬧寶萊塢》)而且印度電影有個特點就是舞蹈,講故事時出現載歌載舞場景也是常見的,還有大型廣場舞。。
從特技上來說,韓國電影是完全領先於亞洲各國的,韓國有一種引擎是排世界第二的,僅次於美國,只是使用程度如何的差別。韓國很多科幻片效果是很好的。
日本的電影,從技術層面不是很占優勢(除了動畫),但是日本藝術有一種特別之處就是剖析人的心理(我一度懷疑是不是因為這個所以日本恐怖片這么繁榮。)畫面也許不華麗,但是可以發掘出人心深處。日本的《入殮師》可是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日本的動畫電影絕對是特色,完全與歐美不同的一條動畫道路,作品也完全不同性質,但是卻一樣成功。甚至日本的更美一些,更接近於圖畫藝術的美。而且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華語電影技術一直在進步,進步很快啊,但是不得不說離世界還有不少差距。我個人感覺華語電影最好的時間段是上世紀90年代,那時候港台出現古惑仔,風雲等風靡一時,大陸出現《霸王別姬》《活著》《紅高粱》等,也涌現出一代名導。如今都走了下坡路,票房越來越高,市場越來越好,但水平其實不進反退,可能是市場的原因。
祝中國電影越來越好。
2. 哪個國家的電影總體最好看
中國的電影總體上最好看。
中國電影尊重藝術的客觀規律,創造出各種真實生動的銀幕形象,塑造了各類不同的典型性格。在風格與樣式上趨於多樣化。
由於題材領域的擴展,使藝術家們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探索自己最適宜的風格、樣式,表現最完美的內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編導拍攝了一批有一定實驗意義的探索性影片。
如《黃土地》《青春祭》《良家婦女》《黑炮事件》《獵場札撒》《老井》《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別姬》等。在電影創作繁榮的同時,電影理論研究也空前活躍,並在相當多的創作人員中發生影響。
中國電影的發展:
對中國電影來說,2013註定是以翻身為目標的一年。2013年1月8日,王家衛導演的《一代宗師》上映,累計票房2.87億,成為王家衛在內地的最好成績;正月初三,《101次求婚》上映,累計票房1.99億,為國產小片又添了不少信心;《北京遇上西雅圖》最終跑進「5億俱樂部」。
管虎導演的《廚子·戲子·痞子》累計票房2.7億,成為「第六代」導演票房過億的「奇跡」;《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居於年度票房第三名;郭敬明的《小時代》引起巨大的爭議;新人導演的小成本電影《全民目擊》累計票房1.8億。
徐克的《狄仁傑之神都龍王》不出意料地收獲了6億票房;彭氏兄弟的《逃出生天》累計票房1.8億;同年的代表性電影還有《地心引力》《掃毒》《無人區》等。國產電影的話題性徹底超過了《霍比特人》、《巨人殺手傑克》、《魔境仙蹤》這些同期進口片。
韓國「外援」執導的小成本愛情片《分手合約》被稱為「搭順風車」,也過億了。陳正道、薛曉路、管虎,三個年輕導演為國產電影帶來某種強烈的信號:中國電影結出了奇葩。它們的容貌五官是觀眾願意接受的。
3. 電影之國是哪個國家
電影之國指的是美國。
美國是全球電影產業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被譽為「電影之國」。以下是關於美國作為電影之國的
1. 產業規模與影響力:美國的電影產業規模龐大,擁有世界領先的製片公司、導演、演員、技術團隊和完善的電影製作體系。好萊塢是美國的電影產業中心,代表著全球電影的最高水平和最高商業價值。
2. 悠久的電影歷史:美國在電影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起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早期的電影產業正是在好萊塢這個小鎮誕生的,美國也是很多重要的電影流派和技術創新的發源地。
3. 優秀的電影人才:美國擁有全球最出色的導演、編劇、演員和製片人等電影人才。這些人才共同推動了美國電影產業的繁榮,拍攝出無數經典影片,受到全球觀眾的喜愛和追捧。
綜上所述,美國因其強大的電影產業規模、豐富的歷史背景以及卓越的電影人才,被譽為「電影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