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央媒批評豆瓣惡評引導觀眾拒看國產影片,對此你怎麼看
28日一早,一則題為「人民日報點名批評'豆瓣'、'貓眼'惡意為國產電影評低分,誤導觀眾」的消息在手機屏幕上跳出;不出所料,到了下午,這個消息就在各大論壇炸開了鍋。
「評論員文章」引用了確鑿的數據,麋鹿也去湊熱鬧看了一眼,學了兩個新詞:「肉庫」、「撞雞」;文章雖然也承認了「某些國產電影在質量上存在缺陷」,但更多的似乎是在為《鐵道飛虎》、《擺渡人》、《長城》三部影片的低分鳴不平。
也許確實存在惡意水軍的中傷,某些影評人為了吸引眼球也將「毒舌」發揮到登峰造極;但我想,大多數吃瓜群眾看到這則消息後的第一反應肯定都是:
咋地?電影不好看,還不讓人說啊?
說來也巧,在剛剛過去的周末,麋鹿因為工作關系,只休了一天假;想去看個電影放鬆一下,就上「貓眼」看了下最近有什麼值得一看的:
最後的最後,想多一句嘴:「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再有人刷數據、惡意差評,也改變不了目前大部分,我說的是大部分國產電影差勁的事實。咱也不說遠了,就跟隔壁的棒子國比吧,韓國電影與韓劇經常讓我懷疑,這是不是同一個國家的影視製作人生產的----咋差距這么大捏?
《我在故宮修文物》,我想看,可是沒看成。可是,這部片子也是在網路上「火」了之後,才被出品方製作成大電影上映的。這背後,說明了什麼?難道沒有看電視紀錄片火了,想要趁熱打鐵、在粉絲中大賺一筆的心態嗎?
你的眼裡只有「錢」了,我還能愛什麼?讓我心甘情願愛上你給的痛?臣妾做不到啊。
② 中國叫好又叫座的文藝片都有哪些
《日照重慶》
導演:王小帥
上榜理由:商業轉型,欠缺火候
《日照重慶》這部影片是王小帥繼《左右》之後有一部力作,上一部作品《左右》或許不為人知,但是就是這么一部叫好不叫座的電影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的銀熊獎,也不得不承認這種「叫好不叫座」的電影成為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怪圈。而這部反映一個另類家庭中父親與兒子之間的關系的影片或許也會帶來這樣的境地,但是這部影片已經殺入了戛納電影的主競賽單元也不難看出這部作品的深刻內涵。
《三峽好人》
導演:賈樟柯
上榜理由:票房不等同於藝術
賈樟柯是中國電影導演裡面為數不多的以冷靜客觀的鏡頭來展現現實生活為主要的導演了。不過也正是他的這種追求現實主義風格的電影在世界華語片中獨樹一幟,從而也博得了一部分人的贊賞。之前的《小武》《站台》都在國外的各大電影節獲得了不小的獎項,但是在國內的處境又有點尷尬,票房慘淡不說有的就根本沒有機會上映。
《劍雨》
導演:蘇照彬
上榜理由:品質電影,演員欠佳
這部影片出自台灣導演蘇照彬之手,使得這部影片夾雜了台灣武俠傳統的一點文藝氣息,又有了一種後現代文化中的冷幽默。在這個特效充斥的電影環境里,像這種單純的武俠片已經不太多見了,影片中那種行雲流水般的劍術很好的闡釋出了中國古代俠義的存在。 作為一部武俠電影,豐富而飽滿的人物塑造以及繼承優良傳統的武打風格都讓這部影片有著較高的藝術水平,作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影類型,它與美國的西部片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
《吳清源》
導演:田壯壯
上榜理由:藝術作品與大眾口味的矛盾
對於第五代導演之一的田壯壯來說,他是第五代導演中不怎麼如意的一個。看著同班張藝謀等人有如此大的成就或許在他心裡也不好受,作為一個在中國不賣座的導演來說其電影的藝術價值還是相當高的。而且其藝術性遠遠要高於張藝謀後期的大製作影片,當年的《盜馬賊》也是第五代導演中最具電影內涵的影片,無論是鏡頭風格還是藝術特性都成為了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作。
《圖雅的婚事》
導演:王安全
上榜理由:文藝片的宿命
《圖雅的婚事》是一部很好的故事片,之所以把他歸類為故事片就是想證明他其中所帶給我們的深刻內涵是這部影片的靈魂所在。影片中所涉及到的婚姻問題,這種東方的婚姻與西方的婚姻最大的不同就是家庭生活中的情感、倫理、親緣等抽象意義上的東西。而且在中國這種婚姻不是建立在法律形式之上的,而是建立在一種宗法制度和家庭倫理觀念建立起來的。
《月滿軒尼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