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電影插曲原唱30首
30首原唱老電影插曲分別是《九九艷陽天》、《敖包相會》、《英雄贊歌》、《駝鈴》、《邊疆處處賽江南》、《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蝴蝶泉邊》、《草原之夜》、《洪湖水浪打浪》、《紅星照我去戰斗》、《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邊疆的泉水清又純》、《汾河流水嘩啦啦》、《紅梅贊》絕譽伍、《映山紅》、《西沙,我可愛的家鄉》、《絨花》、《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牡丹之歌》、《媽媽留給我一首歌》、《送別》、《我的祖國》、《小燕子》、《知音》、《延安頌》、《雁南飛》、《北京的金山上》、《婚誓》、《緬桂花開十里香》、《幸福不會從天而降》。
1、《九九艷陽天》
歌曲《九九艷陽天》,是1957年電影《柳堡的故事》的插曲。這首膾炙人口、流傳廣泛的電影歌曲在創作時,其歌詞大量運用了民間的素材和民歌中賦比興、問答和重復等表現手法,讓整首歌曲充滿活潑的生命力,有著堅實的生活基礎。
歌曲的旋律優美動聽,曲調活潑委婉,歌詞真摯淳樸,充滿著濃郁的地方風逗鋒味和民歌情趣,讓人百聽不厭,過耳不忘。
⑵ 電影柳堡的故事插曲原唱是誰
電影柳堡的故事插曲原唱者是:呼延生
呼延生(1932年2月——2007年12月6日),著名歌唱家,曾任中國鐵路文工團歌舞劇團團長;電影《柳堡的故事》主題歌《九九艷陽天》的原唱者,歌聲流傳半個世紀,被眾多歌手翻唱。
呼延生是一位著名的歌唱家,生前是鐵路文工團的團長,一直致力於率團為鐵路沿線員工演出,慰問;將一生精力奉獻給鐵路建設事業。她演唱的《九九艷陽天》被 大家所熟知,並被很多歌手傳唱。
2006年11月初,呼延生突然因病住院。2007年12月6日,呼延生因病離開人世。
呼延生曾經有過兩次痛苦失敗的婚姻,第一次失敗婚姻不幸留給她一位有嚴重殘障的兒子,後來攜子和屠玉文再婚,又生次子屠洪剛。
(2)電影故事原唱擴展閱讀:
呼延生對孩子要求嚴,呼延生發現屠洪剛根本不是學習的料,對唱歌表演倒是 頗有天賦,每次看過什麼節目或聽到什麼歌,都能學得像模像樣。她根據兒子嗓音雄渾厚重的特點,在屠洪剛11歲時,決定讓他報考中國戲曲學院京劇表演專業,主攻銅錘花臉。
在屠洪剛處於瓶頸時,及時指點迷津,終於為他找到獨特的演唱之路,使他在歌壇有了一席之地!此後,在屠洪鋼經歷挫折時,她給予兒子永遠是一片明媚的「艷陽」。
呼延生認為屠洪剛7年京劇的扎實基礎應該起到作用,以他的音質特點,把京劇融入其中,藝術是相通的,兒子的優勢在就是京劇!
為了幫助兒子走出事業的瓶頸,呼延生到處請教專家,並潛心研究流行歌壇。漸漸地,她有了主意。一次,屠洪鋼正在試唱新歌,卻怎麼也不滿意,甚至焦灼得摔了歌本。
呼延生拉過兒子坐到自己身邊的沙發上:「鋼兒,別著急,先冷靜一下,聽媽說幾句,無論身處什麼時代,真正優秀的歌手,都應該具有自己獨到的東西。你應該根據自己的嗓音特點,再恰到好處地滲透京劇唱腔,創造出真正適合自己的歌曲,才是成功的關鍵。」
⑶ 故事 若以止白歌詞
《故事》
歌曲原曲:若以止白
填 詞:庭棠
譜 曲:夢與葉櫻
有個少年啊從小便流落街頭啊,躲在角落啊只看著那盤點心啊
有人招手啊你想吃這盤點心嗎,少年點點頭好啊那就去送信吧
別去啊這是誰在說話,慢點啊在那裡留下吧
等等吧說不定你會遇見那人啊,少年他轉角停下啦
安穩的歲月年華只在平靜流逝啊,等的他怎麼還是不出現啊
果真啊那時的聲音只是在騙人吧,去送信至少還有點心吧
有個少年啊從小便流落街頭啊,躲在角落啊只看著那盤點心啊
有人招手啊你想吃這盤點心嗎,少年點點頭好啊那就去送信吧
別去啊又是誰在說話,慢點啊這次他不信啦
等等吧這次一定會遇見那人啊,少年他笑著無視啦
飛馳的馬車重重無情碾過手掌,少年他哭喊著撕心裂肺啊
點心吶不是總說人間是善良的嗎,也許啊那時應該停下吧
如果相遇的契機只有血海深仇啊,那麼便讓我為遇見你廝殺
就算悲傷痛苦記憶一遍遍輪回啊,只為,那顆小小糖果嗎
(3)電影故事原唱擴展閱讀
《故事》是若以止白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庭棠作詞夢與葉櫻作曲,是一首原創音樂,該歌曲收錄在專輯《【曉薛/薛曉】故事》中,發行於2016-09-12。
《故事》有另外一個翻唱版本,是八音嵐翻唱的《故事》,該歌曲收錄在專輯《【曉薛曉】故事》中,發行於2018-11-23。
若以止白,中國國籍,游戲、音樂、網路歌手,代表音樂作品有《故事》、《江湖說》、《何曾懼》等。
⑷ 電影《柳堡的故事》的主題曲九九艷陽天原唱是誰
1.《九九艷陽天》這首歌曲的原唱是禹鼎、潘文林、呼延生和孫佩華。
2.該曲出自1957年的電影《柳堡的故事》,歌詞作者是胡石言和黃宗江,曲作者是高如星。
3.電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九九艷陽天》描繪了冬去春來時的美麗景色。
4.盡管電影和歌曲在當時曾遭到政治批判,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九九艷陽天》仍然廣受歡迎。
5.這首歌曲因其純朴真摯的情感,以及簡單易學的旋律,成為了一首流傳廣泛的經典作品。
6.《九九艷陽天》在電影放映期間,由於其影響力,幾乎起到了教唱的作用,觀眾能夠迅速學會並傳唱。
7.歌曲在創作上大量借鑒了民間素材和民歌的表現手法,如賦比興、問答和重復等,賦予了歌曲強烈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