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跳切最早在哪個電影

跳切最早在哪個電影

發布時間:2025-02-19 19:43:05

A. 磨金石教育干貨分享|剪輯技法之跳切(上)

跳切剪輯,一種在傳統與現代剪輯之間劃出界限的手法。無技巧的剪輯中,它以大幅度跳躍式鏡頭組接,突出必要內容,省略時空過程,打破了常規狀態鏡頭切換時所遵循的時空和動作連續性要求。

追溯跳切剪輯的起源,不得不提到電影先驅喬治·梅里愛。他發明的電影拍攝技術「停機再拍」,為跳切提供了前身。一次意外的膠卷故障,讓梅里愛發現停機再拍技術的奧妙,並在《月球旅行記》中巧妙運用,為之後的大規模運用奠定了基礎。

讓·呂克·戈達爾在1960年執導的《精疲力盡》中,將跳切技術徹底展現在大眾視野,被廣泛應用。戈達爾創造的「12刀」剪輯實驗,被視為電影史上的重要轉折。跳切不僅解決了電影片長的問題,也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戰後年輕人斷裂失衡的心理狀態。

跳切成為對傳統剪輯理念的挑戰,揭示了電影製作的虛假性和現實的斷裂性。青年電影人們嘗試打破傳統視聽秩序,獲得「生動的現代視聽效果」,對電影語言進行再開發,為影像表達注入活力。

眾多學者和理論家如傅正義、Gael Chandler、烏拉圭的丹尼艾爾·阿里洪、美國學者博格斯和皮特里、鄧燭非、周新霞、大衛·波德維爾、鮑比·奧斯汀和蓋文·米勒等,都對跳切剪輯進行了深入研究和闡述,認為其在電影藝術中具有重要作用。

總之,跳切剪輯憑借其大膽的採用,產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不僅解決了電影製作中的實際問題,還深刻影響了電影藝術的發展。在不斷嘗試和創新中,電影語言得到進一步開發,為影像表達帶來新的可能性。

B. 電影史上有哪些剪輯驚為天人的電影

戈達爾《筋疲力盡》,這部片子出來以後電影界震驚了,原來電影還可以這么剪!因為戈達爾創造了跳切,這個以往在流暢剪輯中被認為是錯誤的剪輯手法。

C. 問一些電影的問題(很專業的)

這基本上算是我的專業課了。不能說給你確切地回答,畢竟你很多問題都是問的一些個人看法的意思,類似讀書感想,所以相對的,我也只能用我的一些看法來回答。

1.相信你能問這些問題,應該知道安德烈.巴贊這個人的生平,我也就不過多地說。安德烈.巴贊是《電影手冊》的主編,也是《電影手冊》的創造者。在電影屆著名的幾次運動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新浪潮運動,而新浪潮運動的幾大代表人物都是出身於《電影手冊》的電影評論員,而他們的指導思想也就是巴贊的電影理論,被稱之為「電影手冊派」。所以,盡管巴贊沒有參加新浪潮運動,他依然是當之無愧的「電影新浪潮之父」。而在新浪潮的代表人中,就有你所提到的 讓.呂克.戈達爾。
巴贊認為,電影的本質應該在於還原事物的本貌,應該是通過各種手段還原社會的本來面貌,他主張使用景深鏡頭,長鏡頭(簡單來講,就是一段長時間不進行剪輯,只依靠運動等具有強烈真實性的一組鏡頭),而在巴贊理論提出之前,蘇聯蒙太奇學派對電影的沖擊意義十分深遠,這種理論就提供了對於電影的另一種思考,通過長鏡頭,景深鏡頭營造一種氛圍,而不是通過蒙太奇(藝術剪輯)來造成沖擊效果。
戈達爾在巴贊的理論上有所延伸,在還原真實性的基礎上擴展到打破戲劇性。戈達爾非常重視還原現實生活,這不但從他的作品大多源自於年輕一代現實,甚至自傳色彩的取材上可以看出,而且可以從他對演員的看法上可以看出,他拒絕演員表演,讓演員在銀幕上還原自我真實。而且,戈達爾大量使用跳接手法。所謂跳接,就是說,在鏡頭連接上不符合觀眾的觀影習慣,產生了跳、不連貫的感覺。
接下來就是你的問題了。正是巴贊的理論,造就了長鏡頭的工作方法。但我想,也正是巴贊的這種還原真實性的長鏡頭理論,決定了戈達爾的創作思想——還原現實,打破戲劇。而跳接,很明顯,打破了一個完整的電影空間,打破了戲劇感。從本質上來說,巴贊長鏡頭與戈達爾跳接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就這樣通過新浪潮運動聯系宰了一起。

2導演是一部影片的靈魂,他要完成所有包括鏡頭、聲音、劇情的場面調度,一部電影就是通過這些元素得不同組合方法體現導演的風格的。在巴贊之前,導演的地位是很低的(如《亂世佳人》,換了絕對不止3個導演。早期的製片過程是演員至上,導演可以隨意更換)。巴贊提出了電影的作者屬性,也就是說 ,提出了一部電影應該作為一種藝術體現了創造者的主觀思想感情,通過不同的畫面美學,不同的技巧風格,不同的色彩偏好等,而巴贊認為,電影的作者就是導演,隨後的新浪潮運動也傳承了此種風格。這也就是你所問的「導演始終把握時間的發展過程」。
後面的話就相對好理解了,舉個例子,導演決定了想要拍出的劇本,決定了想要的鏡頭,但具體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比如攝影師,攝影美學,不同的攝影師也會給出不同的畫面,在導演描繪想要的畫面之後,是需要攝影師憑借自身影響感來拍攝創造的,而這種美學畫面總能傳達給人額外的詩意。
也可以用另一種比喻,一本小說,按照作者的意思寫完了,但是關於他自身文筆所能帶給讀者的沖擊,細膩的感受,他不可能完全預料得到,而在他安排之外的就是這種更濃郁的詩意,是觀者通過自身經歷所能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3其實如果你細心看的話,可以說,基本上市面上大部分電影都能涵蓋大量的電影語言,包括構圖、景別、角度、運動、燈光、焦距、聲音等等各種方面,而且不同的導演有不同的使用偏好。象你所說的,包含所有電影語言的電影不可能存在,因為電影作為第七藝術本來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體系,理論、技巧、拍攝方法都在不斷的創新著。至於《公民凱恩》,可能單看劇情的話是有些無趣,但是黑白電影也不是一無可取的,《辛德勒名單》也就是通過黑白色調營造沉重的氛圍、一種回憶感,《南京、南京》也是一樣的。簡單來說,《公民凱恩》之所以能夠得到如此好評,是因為他的導演奧遜.威爾斯在那個年代顯示出的超越時代的敏銳電影觸覺。有些片子會被時間掩埋,而有些片子在長久過後會被人理解,然後被別人驚嘆於其中的敏銳眼光。《公民凱恩》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其實在他上映的時候評論是很差的。正如你所說的,對於現代人也許是沒有辦法看,但對於電影手法剛剛萌芽的時候,他就能夠敏銳的呈現許多現代影片中才剛剛發現的美學手法,這也就是他的獨到之處了。《公民凱恩》中一開始的幾個畫面緩緩向前推進,但是窗戶的燈光位置卻一直沒有改變,而且這組鏡頭營造了一種窺視感,這也是當時沒有的。還有影片的繼續風格,通過別人的描述來營造一個人的矛盾形象,這種手法也是沒有的。還有凱恩後來離婚前屋子的空曠場面,鏡子里景深鏡頭的運用,三角構圖法則等等。很多老片子是最簡單經典的教材,相當於模板,更方便學習。只有在學習完模板之後,才有精力去研究現代電影在摸版基礎上擴展的美學。

4當然不是真的了,就如同現在問一句「美術的手法已經探索完了嗎?」「攝影的手法已經探索完了嗎?」一樣。在創造性理論誕生之前,誰都無法預測。正如同,牛頓三大定律提出後人類還一度認為世界上已經再也沒有什麼可以研究的了是一樣的道理。雖然沒有什麼特別著名的理論手法,但是你看的電影多了也會感受到一些不同的手法,正如同巴贊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也絕對想不到電腦的後期製作,光的色彩變化,更深入的布光美學、特技,在當時都是沒有提出的,電影裡面看似每一個美麗的畫面都是很有講究的,不是說誰抗著攝影機站在那裡就可以拍出來的,不然攝影師還靠什麼吃飯。
巴贊這句話的意思,個人認為,他指的是電影的作者屬性時代到來,是一個創作的時代,而不是說手法已經探索完畢了,巴贊作為一個理論派兼且實踐派的人,應該不會有這種明顯的誤區。

5這方面的書我沒有多看,但是你可以看看在蒙太奇理論權威的著作。蒙太奇理論的重要人物是前蘇聯的愛森斯坦,此外還有庫里肖夫、普多夫金等人,搜索一下他們的著作就好了,也正是愛森斯坦提出了聲音的蒙太奇效果。其實蒙太奇的最初意思就是「剪輯」的俄語發音,後來通過了這些人的理論才有了新的意義。

6.乍聽之下,蒙太奇和長鏡頭的內在思想主張是對立的,但這不代表我們在實踐中不可以將二者結合起來。事實上,無論是新浪潮還是蘇聯蒙太奇對於這二者的理論運用都過於絕對。而現在我們看到的電影都是將兩者很好結合的。每一次剪輯都必須做到有意義,蒙太奇可以不僅過敘事直接創造感情,而長鏡頭可以還原真實性,其實二者從理論上也沒什麼本質的沖突,沒有誰說過:你要是想還原真實性就絕對不能用蒙太奇……太無厘頭了。現在電影中沒用蒙太奇我沒看過,沒用長鏡頭的倒是有,長鏡頭更適用於紀錄片什麼的拍攝,如果處理不好的話會很枯燥,因為視角什麼的變化少,也不能通過剪輯節奏表達感情。
總之,技巧都是為了表達作者思想而存在的,電影的每一次技巧使用必須有理由,不然就只是技巧的賣弄,沒有任何的敘事效果、藝術效果。無論是蒙太奇還是長鏡頭都是這樣。
建議你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中外電影史,或者視聽語言,影視美學之類的書,這些非理論性書籍對技巧的概念講述的不錯,會有一個大概的輪廓。也不會造成你關於第4個問題那樣的誤區,畢竟,理論不能脫離實際。

D. 電影常用的剪輯手法有哪些

1.離切剪輯


離切剪輯就是指把畫面先插入鏡頭中,然後順應劇情的一步步發展,再把畫面剪輯回來。好比說一對男女正在看月亮,男的說:你想要月亮嗎?然後畫面一轉切到了月亮上,然後畫面再一轉,回到男女的身上,繼續對話,這就是離切剪輯經常用的。在很多電影中,這都是最基本的一種剪輯手法。


2.跳切剪輯


跳切剪輯手法經常用來表達時間的流逝,往往是同一鏡頭場景不變,但是主體會發生變化。我們舉個例子,一家店鋪,先是一個年輕人坐在裡面,然後畫面一轉,整個場景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少年卻變成了老年。


3.淡入淡出


在很多經典好萊塢電影中都普遍使用了這種剪輯手法,當一個鏡頭結束時,畫面會逐漸的變黑,一直到整個屏幕變黑,然後下一個鏡頭再從黑暗中慢慢的淡出。


4.跳躍剪輯


跳躍剪輯經常用來表達主體前後的截然不同,就好比說做個噩夢,上一個鏡頭中主角還在安靜的睡覺,但是畫面突然一轉,畫風就變得非常激烈,可能是打鬥也可能是兇殺,或者是更為激烈的鏡頭。


5.隱藏剪輯


隱藏剪輯就是運用遮擋物的出現來完成鏡頭的轉折,遮擋物會成為鏡頭的轉折點。

E. 電影史上有哪些剪輯驚為天人的電影片段

曾經被好萊塢稱作非常典型的一部電影叫做《泰坦尼克號》當中就有一個片段是Jack和rose跳船的那一個片段,我覺得非常的精彩。

閱讀全文

與跳切最早在哪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演員陳坤的信息 瀏覽:70
電影魯班四傑演員表 瀏覽:967
王者韓國電影美女 瀏覽:294
法國青春電影刪減 瀏覽:935
蘇聯二戰經典電影妹妹 瀏覽:950
老師變異電影 瀏覽:64
耿耿新電影 瀏覽:799
新電影在線觀看地址 瀏覽:989
看電影作文500字 瀏覽:847
阿凡達電影讀後感英文120詞 瀏覽:671
新電影蟑螂 瀏覽:776
那個拿一個女人蛇頭的電影 瀏覽:794
京東電影怎麼買票 瀏覽:477
恐怖片沙雕電影 瀏覽:903
科幻動漫電影歐美電影 瀏覽:130
關於哥哥和弟弟的外國高分電影 瀏覽:691
新浮力電影網 瀏覽:967
新電影狗 瀏覽:3
中東電影院今日電影院 瀏覽:406
一個西藏盲人小女孩的電影 瀏覽: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