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藏魔女圖
西藏傳說中有兩個重要的羅剎女,一個是同西藏人的起源有著密切關系的岩羅剎,它後來與觀音菩薩點化的獼猴相戀結合,繁衍出數百萬藏族男女,成為西藏人始祖母,受到人們的東道和景仰。另一個就是養育了西藏人民的羅剎女魔,成為哺育西藏人成長壯大的大地母親。
這兩種羅剎女在形象上都是丑惡的魔類,似是而非在心靈上卻是人們親近和崇拜的偶然。所以畫師在構思這幅《西藏鎮魔圖》的時候是頗費匠心的,既要表達魔女的形態,又要迎合人們崇奉的心理狀況。
這幅清初唐卡的作者通過他精心的設計和嫻熟的繪畫技法,已經達到了這兩者的高度統一和結合,成為一幅思想內容和繪畫技法都很完美的絕妙物民間藝術佳作。
(1)西藏電影美女圖片擴展閱讀:
傳說
在文成公主來藏之前,赤尊公主先到拉薩。她想在內鄔塘(現自治區政府所在地)一帶修建神廟供奉八歲等身像,但是一直未能成功。白天所修建築物,晚間即遭鬼神搗毀。聽說大唐公主精通地理勘察,便請文成公主代為測定一建廟佳地。
文成公主依據中原的《八十種五行算觀察法》進行卜算,推算出雪域西藏的地形--儼如羅剎魔女仰卧的形狀。而拉薩卧塘湖為魔女心臟,紅山、鐵山、磨盤山是魔女心竅上的脈絡,應當填平卧塘湖,建一釋迦神廟以鎮之。饒木齊(小昭寺)為龍神宮殿,也應在上面供奉一尊釋迦牟尼佛像,以保拉薩和整個藏土的安寧。
於是,在藏王松贊干布的主持下,以山羊駝土,填平卧塘湖,在其上建大昭寺,供奉釋迦牟尼八歲等身佛像;文成公主則在繞木齊修建了小昭寺,供奉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佛像。
除了在要害處修建兩座主寺外,松贊干布著手在衛藏修建四座魔鎮邊寺,以鎮女魔四肢關節。為了改變惡劣風水,完善八吉祥的徵相,在女魔身上還修建了許多小廟。普稱鎮魔十二神廟,據說這是制伏女魔的十二不移之釘。
『貳』 有人能扒一下《心動的信號》六位嘉賓嗎聽說女一沒那麼乖
女一姚沐希,初印象乖巧,精緻,可愛,甜美,被觀察室中的嘉賓一致評為初戀臉,根據自述,沒談過戀愛,感情小白一個。
至於為什麼叫“逆行的雪豹”,因為,他走過了很多看山看水看世界的“逆行”之旅。
薛逸星29歲,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有一家公司,曾用名:四川球糖科技有限公司,現用名:成都荒謬體育文化傳播公司,成立於2015年,注冊資本198萬人民幣,大股東是薛仲根,應該是親屬,薛逸星為監事,經營范圍包括服裝、娛樂、廣告等。
他辭職五年,旅行一年,創業三年,在節目中曾和姚沐希說希望日後愛好成為工作。
說喜歡旅行,不如說他似乎熱衷探險,常行走於川西,去過彭措的故鄉甘孜,搭個帳篷或是攀冰。也是個熱心公益的小夥子,去老水小學考察,回來就朋友圈籌款給所有孩子捐了一套春裝和冬裝。
『叄』 這張圖片出自哪裡,這個小女孩現況如何
別聽樓上瞎說
圖片名為:《藏族女孩》,攝影師陳瑞元
就是個普通的藏族小女孩,臉上估計是凍成這樣的(也可能是別的原因,但跟地震沒啥關系)
『肆』 印象中看見一小電影(全部由照片組成的),美女穿著牛仔短褲和天木蘭的黃色鞋子,去西藏躲避世界末日的。
你可以到愛奇藝上面去找找
『伍』 大家都是怎麼評價去西藏的
提起西藏,人們就會想到神秘而飄渺;走進西藏,是很多人的夢想和希望。這片遙遠而神秘的土地,像一盞高懸天空的明燈,閃爍著奇異的光芒,吸引著我們向她靠近。解讀西藏特殊標簽,西藏從此不再神秘。
經幡
這里生產陽光與信仰。在距離天空最近的西藏,在距離陽光最近的拉薩;當你漫步這里,會感受到滿身的暖意,似乎離陽光近的地方,人們的微笑都更加溫暖。
『陸』 八陣圖罌素公主扮演者有沒有知道的啊 演員叫什麼名字謝謝急啊
是博弘(⊙o⊙)
原來很有名的啊……演過康熙王朝呢~
呵呵
替你查了網路……
另外這是她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639e3f010008sh.html
【演員博弘】
博弘,女,影視演員,寧夏人。十三歲時考入寧夏歌舞團,1989年調到寧夏話劇團。後考入北京廣播學院導演系。現為北京泰宏僖國際影視文化公司和修正影視文化公司的策劃總監、製片人和演員。[編輯本段]【電視作品】
《半個冒險家》
《康熙王朝》飾董鄂妃
《格格要出嫁》飾孝庄太後
《風流才子紀曉嵐》飾皇後
《喬家大院》
《漢武大帝》飾大月氏女王
《胡雪岩》飾胡夫人
《大漢巾幗》飾呂後
《公正的心》
《慾望的代價》
《滴血紋身》飾吳玉茹(假紅桃皇後)
《大旗英雄傳》飾日後
《又見一簾幽夢》雅芙(雲舟妻)
《長征》飾賀子珍[編輯本段]【電影作品】
《心跳墨脫》
《走出硝煙的女神》飾冰姑[編輯本段]【相關采訪】
在群星燦爛,交相爭輝的演藝圈,在演員多如牛毛,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演藝圈,博弘不算知名。她演過近50部影視劇,許多觀眾都看過她的戲,比如《喬家大院》、《漢武大帝》、《康熙王朝》、《風流才子紀曉嵐》、《胡雪岩》等等,卻不一定知道她的名字。但是,她卻是我采訪過的女演員中最獨特的一個。
3月7日下午,和博弘聯系好了,去采訪她。她住在位於地壇附近的中央機關家屬院。進了院子,然後又有一個小院子,真有點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她說好到門衛處接我。等了幾分鍾,迎面走來一位女子,一身白衣服,很素潔的樣子。她看了我一眼,笑著說了第一句話:「漂亮!」沒有任何客套寒暄,上來就是如此誠懇的贊美,這使她的性格一下子在我心裡鮮明起來:隨和,自然,樸素,有一種特別的親和力。這是我采訪過的許多演員身上所不具備的氣質。
我不好意思地笑道:「哪有你漂亮啊!」就這么一句簡單的對話,我們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
博弘的家有300平米,八室三廳三衛,寬敞得讓我驚嘆。僅書房就有兩間,還有專門的衣帽間。書房裡,有明朝式樣的精雕細刻的書櫥,圈椅,書案上擺著文房四寶,散發著淡淡的墨香。幾乎隨處都有鬱郁蔥蔥的植物,比如松,竹,蘭,藤蘿等等,種類繁多。特別是陽台上,各種植物茂盛著擠在一起,魚缸里的金魚歡快地游戲,青蔥的藤蘿爬上了陽台的頂壁,再懸吊下來,幾許陽光穿過綠葉,照進書房,讓我彷彿置身於植物園中。
在她雅緻的書房中,我們聊起了她的事業。
博弘是寧夏人,十三歲時考入寧夏歌舞團,89年調到寧夏話劇團。這時,她覺得應該學導演,於是考到北京廣播學院導演系。等她學完了,才發現做導演很復雜,什麼事都要管,不是她能乾的。這時剛好有過去的朋友找她,請她演電視連續劇《半個冒險家》,就這樣又回到了表演圈。此後,她塑造了一系列影視人物:電視劇《胡雪岩》中,她飾演胡雪岩的夫人;著名導演陳家林導演的《康熙王朝》中,她飾演溫柔善良美麗的鄂貴妃;《大漢巾幗》中,飾歹毒殘忍的呂後。。。。。。她主演的《心跳墨脫》、《公正的心》(導演高希希)等多部電影獲得了國家政府華表獎。
博弘非常熱愛表演事業。她說,我如果喜歡某個角色,不會管片酬多少,錢給得少,甚至不給錢我都會演。我不是把演戲當成賺錢的職業,而是把它看得很神聖,當成事業來做的。談到現在一些演員靠傍別人,炒緋聞獲得關注和機會,博弘認為,那是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的表現。「我完全靠自己努力,如果取得了成績,我會更自信,更有成就感。如果沒成,那我努力過了,沒有遺憾。這個過程快樂而充實,我不欠任何人的,是問心無愧的。」
博弘是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她說,現在有些年輕演員的觀念發生了扭曲,他們急功近利,總希望走捷徑。這種做法不僅對演藝圈的後輩起到一個壞的導向作用,對整個社會風氣也產生了很壞的影響,使社會的道德觀,價值觀更進一步的迷失和扭曲。「作為個人,我很無奈,只有把自己做得更好一些。我想,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好自己,就是對社會負責任了,社會風氣也就能好起來。畢竟,人們都還是喜歡真善美的東西,正義的東西。」
如今,博弘除了拍戲,還是北京泰宏僖國際影視文化公司和修正影視文化公司的策劃總監,製片人和演員。當年導演系的學習終於派上了用場。「我現在做公司,是自己搭台階往上走,是對演藝事業的一種拓展,主動權會更大,所以我的心很踏實。我會一步一步地按自己的路去走。我基礎打得實,以後60歲照樣演戲,因為每部戲都有老人。盡管演藝圈變化快,但我不怕變,也不會隨波逐流,我有我自己的價值取向。」沉浸在對事業的熱愛之中,博弘一臉溫婉而又自信的笑容。
在一個特殊的家庭里,她創造愛也享受愛
博弘生活在一個比較特殊的家庭,公公曾經是級別很高的幹部。以前,她們夫妻倆和公婆住著一套6、700平米的四合院,那真是一個百花爭鳴,鳥語花香,幽靜怡然的處所。後來他們又和公婆一起搬到了現在的樓房。公婆已經於前些時相繼去世了,現在,家裡只有他們夫妻倆和一個做家務的阿姨。
博弘對已故的公婆依然充滿深情。她說:「我和公婆的感情比和我自己的父母感情都深。我離開自己的父母時太小了。後來,我嫁到了這個家裡,可以說是在這個家裡成長的。大家都很愛我,我是回民,不吃豬肉,自從我進了這個家門,家裡所有人,公婆,包括工作人員都不吃豬肉了,十幾年來一直如此,我特別感動。」公婆從來沒把她當兒媳,總是對外人說;這是我們的女兒。
博弘和丈夫的哥姐們,和家裡的工作人員都相處得也非常好,從沒和家人吵過架,紅過臉。他們都說,小弘這個人不爭不強不貪,心胸開闊。「你說我不爭不搶還有什麼矛盾?靠自己去掙,多有成就感啊!不要去盯著別人,別人有什麼我也要有什麼,我非得把這個東西弄到手,這樣去想就很累很煩。喜歡這個東西,靠自己的能力去得到它,自己很開心,很自豪,別人也會欣賞你。」博弘笑著說。
博弘的家人還喜歡她的勤快,愛收拾,脾氣好,善良,不計較,孝敬父母,又能吃苦。拍戲多苦啊,熬夜,那麼冷的天,她從來不在家人面前叫苦。在西藏拍電影《心跳墨脫》,一個多月不洗澡,兩個多月沒穿過干鞋,每天走兩個多小時的路,還被螞蝗咬,咬得血往外冒,她都挺過來了。回來後,丈夫的哥哥請她吃飯,稱她為「女英雄」,因他原來也在西藏呆過,知道那裡很艱苦。
博弘的丈夫以前是搞攝影和攝像的,為了支持妻子的事業,他放棄了老本行去經商.兩個人都如此獨立,自由空間大,加上家庭環境優越,可能沒有一般家庭那種太多的柴米油鹽的具體生活,那麼感情交流的機會會不會少一些,會不會就疏遠呢?博弘聽了我的疑問,笑著說:「不會的。我們在別的地方會很注重,比如在雙方的興趣愛好上,他拍了照片,我會欣賞,我養了花花草草,養個貓,養個魚,他也很欣賞,很高興。我要是在北京拍戲,他會去送我,接我。我到琢州拍戲,不到凌晨四點就得起床,五點鍾就得趕到那裡,他開車送我去。然後他先回來,照顧父母,下午又去接我。演員們都說,做演員家屬真不容易。」
博弘夫妻間其實是非常體貼的。博弘拍戲很辛苦,有時早上起不來。她丈夫6點鍾起床後,輕輕地將門關上,然後把所有房間的清潔衛生都做了。因為他知道妻子早上起來是一定做這些的,他先做了,妻子就不用辛苦了。漸漸地,這竟然成了丈夫的習慣。
在古典的書香氛圍中,做簡單美女
在傢具布置方面,博弘不喜歡太現代的東西,她認為太時尚的東西,今年流行完了,明年就不流行了,也沒有太長時間的保存價值,一旦過時了,可能隨時就可以扔掉,不能帶給人一種安全感。她認為,古典的東西,經過時代的長期沉澱還能留下來,還能流行,一定就是時尚的,它們給人一種踏實感和安全感。她說:「我很懷舊。傢具會陪伴我們很長時間,你每天去擦拭它,每天看著它,呵護它,不知不覺中,傢具裡面就會有我們的人氣,有我們的情感在裡面。有感情的東西怎麼能輕易拋棄它們呢?所以我選擇這種有保留價值的中國古典傢具。」
「古典的中式傢具耐人尋味。比如它做工精密,選材考究,每刻一個東西都有意義,有深厚的中國文化內涵。」說著,博弘帶著我細細欣賞那些中國明朝式樣的傢具。她指著多寶閣說:「這上面雕著66條龍,象徵著大氣,貴氣,還有青雲順利的意思。」她又指著書房一把靠椅說:「你看這,椅背上刻著朵朵祥雲。」
明朝式的書櫃很雅,很秀氣,但又加上了玻璃,是古典和現代的結合。最有品位的是鞋櫃,非常精美,上面有四幅仕女畫。博弘說這些傢具都是紫檀木做的,氣候潮濕時,它們就散發出檀香味。
不知不覺中,天色暗下來。博弘把房間的幾個燈箱的燈打開了。「哇,好漂亮!」這時我才發現,這幾個燈箱實在太有特色,太有味道了。其中,書桌旁擺著一個小一點的燈箱,它的頂部四角雕著四條欲騰雲飛翔的龍,四壁雕著蝙蝠和壽字,象徵著「福壽雙全」。電視櫃旁邊各擺著一個大一點的燈箱,也很有古典味道,簡直就是一對工藝品。博弘告訴我說,這對燈箱是從民間收購來的,是用民間的舊式窗戶閣做成的燈箱。她覺得好有創意,讓她想起古老的鄉村生活,而且和她的整個房間很協調,晚上一開燈,很漂亮。
博弘在房間的布置上往往獨具匠心。她家有兩個樟木箱子是老人留下來的,上面非常細致地雕著許許多多龍鳳,象徵著「龍鳳吉祥」,龍鳳上面精細地刷著紅漆,使箱子的表面具有了立體感和浮雕感。這對箱子原來擱在衣帽間,博弘覺得不讓它見人太可惜了,就把兩個箱子拼到一起當電視櫃,結果,效果非常獨特。
博弘的創意還不僅於此。幾年前從四合院搬走時,博弘很捨不得走,想從那裡帶點什麼做紀念。後來,她從四合院中的一個什麼閣上取下一個角,然後用畫框鑲起來,做成了一對裝飾畫樣的東西,掛在牆上也有獨特的味道。還有那些擺設和牆上的掛件,都是她出去拍戲,在不同的外景地淘回來的。「這些東西會帶給我記憶,讓我想起當時的情景。」她指著牆上掛的銅羅盤和一個叫不出名字的掛件說:「這是我在西藏拍戲買的,很少有的東西,很有特點吧?」
博弘家的主體格調是書香味道,即使是餐廳,也是掛著中國畫條副和書法作品。她說,這並不是刻意的,而是自己的性格使然,是自己喜歡,不是說擺給人看的,一切隨性而已。書櫃里的書她基本上已經看過了。不拍戲的時候,她喜歡練書法,看書,看碟,聽音樂,有時候拍了有份量的戲,她還要寫文章。
博弘很熱愛生活。她喜歡養植物,養魚,養貓,以前住四合院時,她還養了好些鳥。這些事她都非常精心。她養的金魚養了5年,還活蹦亂跳的,他姐夫都驚嘆:我養了不到一年就死了,你養了這么多年還活得挺好!她把植物、藤蘿養得滿陽台爬,把仙客來和蘭花養得每年都開花;最有趣的是她養的貓,竟然和博弘的性格一樣,很安靜,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從來不叫喚,不上竄下跳,養好幾年了,沒打壞過她的任何裝飾品。它也很自立,她想抱它它都不從。最奇的是,博弘是回民,不吃豬肉,她的貓竟然也不吃豬肉。博弘的家人都笑稱這只貓是清真貓。最好笑的是,她的貓也像個花痴一樣,每當買回一盆新花,它要在那裡聞半天,看半天,琢磨半天,那神態真是天真可愛。
聽博弘這樣說,我到很想一睹該貓的芳容,可大半天了,它居然真的沒叫一聲,也不知它的蹤影在何處。呵呵,這只貓還真有點靈氣了。
該告別了,博弘將我送到最外邊的院子門外。我挽著她的胳膊,邊走邊聊一些女人的話題。淡淡的月光下,我突然發現她的神態還是那樣純美,甚至帶著幾許天真,不由想起了她說的一句話:人啊,只有經歷了世事,然後沉澱了,簡單了,單純了,才快樂,才美麗。
博弘不正是這樣嗎?她安靜,傳統,不張揚,愛思考,有社會責任感。她簡單著,也快樂著。
6年時間,她在14部電視劇中出任女主角或主演,電視片達260多集,她同時還在兩部電影中分別出任女主角和主演。「生活真像一首歌唱的那樣,日夜如穿梭。但我感到充實,人生其實就是為理想而拼搏。」知名影視雙棲演員博弘這樣為自己總結道。
初次見到博弘是今年「三八」節在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的《走出硝煙的女神》的首映式上。博弘扮演劇中軍長的妻子冰姑,一個受人尊敬的職業革命家。這部影片講述的是1949年春一支特別的隊伍———一群身懷六甲的女軍人———沖破敵人的圍追堵截,歷經重重險阻,終於走出戰場硝煙,勝利抵達目的地,以及她們的孩子與共和國一同誕生的動人故事。博弘飾演的冰姑平易近人、善解人意,尤其是她富有感染力的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與觀眾的見面會上,博弘受到了影迷的熱烈歡迎。談起這部電影,博弘說不僅是一次重要的藝術經歷,更是對自己精神的一次洗禮。這部影片是在大西北拍攝的,大山、河流,春寒、冰雪,每一個演員都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大西北是我的故鄉,所以我演得非常投入,這次經歷也是磨煉自己意志的一次機遇。」博弘滿懷感慨。
博弘的父親「文革」被下放農村,在寧夏貧窮的山區,幼小的她知道了生活的艱難與勤奮的意義。她說她對藝術的感悟與痴迷,源自父親在落日時候一把板胡如泣如歌的訴說。那時她依偎在父親身邊,幼小的心靈就這樣播下了藝術的種子。而父輩對生活的執著與堅強,同時也在她心裡紮下了根。她一步步走出大山,拼搏著走向舞台。13歲那年她考入寧夏歌舞團專攻舞蹈,後調入寧夏話劇團演話劇,幾年後又考入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系,畢業後一直做影視演員。最近,博弘在一部反映以廣東生活情景為主的大型歷史電視劇中出任主演。這部電視劇剛剛殺青,她又應邀將在大型電視劇《長征》中出演賀子珍。「這對我又是一個頗具挑戰的人物形象,這位非凡女性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需要我調動全部生活積累和藝術積累去把握去表現。」「你有信心嗎?」記者發問。「有挑戰才有拼搏。藝術的挑戰與長進是相互的。」博弘燦然一笑,充滿自信地說
『柒』 圖片中的女孩穿的什麼民族的服裝
這是康巴服飾
康巴,包括西藏昌都,雲南迪慶,青海玉樹、果洛,四川甘孜、阿壩等地區,康巴服飾因小區域自然地理環境與地域文化之差異,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飾習俗。康巴服裝俗稱康裝。它以其誇張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樸的紋飾、厚重的質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內涵,在藏族服裝服飾藝術中別開生面而令人耳目一新。僅康巴地區的婦女服飾、在民間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這樣傳唱贊美:
「我雖不是昌都人,昌都裝飾我知道,昌都裝飾要我講,銅帶環腰口琴吊;我雖不是貢覺人,貢覺裝飾我知道,貢覺裝飾要我講,項珠三串胸前拋;我雖不是德格人,德格裝飾我知道,德格裝飾要我講,頭頂明珠金蓮抱;我雖不是霍柯人,霍柯裝飾我知道,霍柯裝飾要我講,紅綠帶幾繞滿腰;我雖不是達多人,達多裝飾我知道,達多裝飾要我講,紅繩扎發圍頭繞;我雖不是理塘人,理塘裝飾我知道,理塘裝飾要我講,發系銀盤叮口當鬧;我雖不是巴塘人,巴塘裝飾我知道,巴塘裝飾要我講,銀絲纏發額前飄;我雖不是鹽井人,鹽井裝飾我知道,鹽井裝飾要我講,頭包風帕腰懸刀;我雖不是昌台人,昌台裝飾我知道,昌台裝飾要我講,巴戈盤發寶光耀。」
一、康巴服飾文化的古老倩影
豐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飾,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民族特點,是居住在藏區東部的康巴人創造的一種獨特的實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藝術結晶,集中體現著 它的創造者——藏族人民無窮的智慧、創造力、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
獨特的藏族服飾,對於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藏族服裝服飾的起源和形成,往往是與生存功利目的和審美觀念交織在一起的,但首先是功利目的。服飾的形成,主要是先民們為了能在廣闊的空間活動時,用來抵禦嚴寒,遮隔日曬雨淋和風沙襲擊的。這就是藏族服飾緣起的實用功利。功利目的先於審美意識,而人類最初的審美對象往往又是實用對象,或者是生產中的工具,或者是所獵獲的動物。如磨製石器、骨角器、衣物等。和所有民族傳統文化一樣,康巴藏族服裝服飾的形成也經歷了一個長期發展、演進、融會的漫長歷史。
在距今4500 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遺址中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裝飾品約有50 多件,有笄、磺、環、珠、項飾、鐲、貝飾。牌飾和垂飾,質料則有石、玉、骨、貝等。裝飾品大部分均磨製光滑,製造精細。笄有5 件,均為骨質,等身細長,通體磨光,剖面呈圓形,上端雕成重疊的蘑菇狀。磺有6 件,分石磺和骨磺兩類。環有5 件,均系大理石製成,其剖面不甚固定,有扁平橢圓形、圓形、三棱形之分,均僅殘存一段。珠有10 顆,質料有大理石、硬玉、粘土岩、骨等。形狀多樣,有圓形、扁圓形、管形、葡萄形等,但其上均有一穿孔。分為圓珠、管珠和葡萄珠三類。項飾有兩串,每串出土時均集中在一處,有長方形珠和管狀珠兩種。長方形珠系粘土岩製成,管狀珠系鳥類腿骨片製成。鐲一件,由兩個半圓骨筒組成,一個半圓形骨筒上有六孔,另一個骨筒上殘存二孔。貝飾10 件,均系貝,上有穿孔。牌飾10 件,系用大小不同、形狀不一的骨片製成。其上有穿孔,或刻有橫槽,或刻有花紋。這些遠古先民創造的人體裝飾物,從一開始就顯示出它在材質、造型、紋飾、製作工藝等的多樣豐富性和獨特的區域性特徵。卡若新石器文化遺址還出土了陶紡輪和骨針。在一件陶罐的底部發現了織物的印痕,每平方厘米面積內就有經、緯線各8 根,在青海樂都柳彎的半山文化遺址中,也有同類的遺物出土。可見在石器時代,藏族遠古先民已能編織紡織物並已穿上了縫制的衣服。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歷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動生息的地區,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區,發現的原始社會公墓出土的干屍,距今有3 千年左右的歷史。古屍的服飾基本特徵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飾有十分相似之處,如頭發梳成許多條辮子,男屍往往頭戴氈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長皮褲、毛織品長袍、腳穿長統皮靴、靴筒外還有毛織帶裹腿。腰間束袋,佩有小銅刀。辮子鬆散披肩(今藏族地區仍有此發型) ,有的在胸際佩戴著小銅刀; 女屍則身穿毛織品長袍,腰際束帶,同時腳著長統皮靴,以毛織帶裹腿。皮靴上還附以小件銅制裝飾品,各色毛織物的色澤鮮艷。大多以紅、綠、褐、黑等色彩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條,非常美觀大方。
在青海平安縣古墓內出土的畫像磚,內容有宴歡、甲騎、仙人、力士、神馬等6 種圖案,其中宴歡人物一臂赤露,應是當地民族的服飾習俗,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著這種半著衣半裸臂的習俗。據此推斷,可見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紀遠古藏族先民的服飾習俗里,就已具備了現代康巴藏族服飾的基本結構特徵了。 據史載:「東女國, (康巴一帶) 皆披發,皮革製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綾裙,下領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飾以紋錦。」 在藏北發現的岩畫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辮發者或腦後「披發」長飄的形象,多數人物形象都穿著一種裙袍式的皮毛長衣,這些都與文獻記載的當地地域及人文特徵極為相似。
康巴漢子服飾
在青海樂都柳灣墓地還出土一件彩陶靴,通高1116 厘米,底長1413 厘米,陶靴內空,靴為圓形,為夾砂紅陶,表面施紅色,並繪黑彩,靴幫與靴底銜接處向內凹曲,靴底前尖後方,靴筒繪對稱雙線回紋,靴飾雙線帶紋和三角紋。線條流暢,紋路清晰,造型與現代藏式統靴相似,說明早在三千年前的青銅時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經會製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徵,能防寒保暖,並普遍穿用的長統靴子,並有了裝飾美化的造型審美能力。
至吐蕃早期,藏族人的發型和面飾繼承了原始社會的一些習俗,例如「赭面」就是藏區北方草原牧民習慣用的一種以礦質赭石色(有資料說亦是一種動物血) 塗擦面部,以起防曬、防凍、防風雪、護膚、美飾面容,並兼具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習俗。吐蕃人以此俗為美。婦女的頭發梳很高且尖凸,稱為「堆髻」,後世婦女發型中的「卜殊」同此發型也有淵源關系。 康巴鄉城服飾
由於吐蕃時期疆域遼闊,各地區的服飾文化在形成發展過程中,又廣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地區許多國家、民族的服飾文化優勢,這就造成了各地區服飾的較大差異,其主要表現在藏區東北部東女,附國,黨項等部落的服飾差異上。
東女部,今昌都地區,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發展階段,一般男子技發,婦女編辮,男女都用彩色赭面。
黨項,是一個純游牧民族,服飾習俗中頭戴烏突騎帽,身穿長袍,下著小口褲,足穿皮靴,與今藏東康巴牧區藏族服飾類似。此外青海地區的吐谷渾,貴婦人披錦花,戴金花冠,女發型為辮發披後,飾有珠貝、珊瑚,這一類服飾與今康巴藏族婦女服飾大致相同。以上這些遠古服裝服飾表現特徵應是今天藏族,尤其是東部康巴地區藏族服飾的最初母型。 二、康巴服飾的類型
康巴服飾是藏民族服飾文化中的燦爛花朵。康巴服飾既具有藏民族的共性特徵,又別具地方個性特色。其主要服裝藏袍的基本特徵是大襟、寬腰、長袖、超長、無扣。其腰帶舉足輕重,式樣不拘一格,也是藏裝最顯著的特徵。而寬大超長,日當衣服夜當被,既可遮風避雨保暖,又可裝物當坐墊的一衣多用性,又與康巴游牧民族生存環境、高寒的氣候和質朴的生活相適應。色彩是康巴藏族服飾點綴美的靈魂,他們在色彩運用上十分著重色塊與整體的相襯與和諧,其運用最多的紅、黃、藍、綠、白、黑,往往包含了宗教的象徵意蘊,又歸納了雪域大自然所呈現的直觀表徵:他們認為藍、白、綠、紅、黃五彩是菩薩的服裝,藍色代表藍天,白色表示白雲,綠色表示河流,紅色表示空間護法神,黃色表示大地。廣泛運用金銀珠寶裝飾也是康巴藏族服飾的一大藝術特色,體現了鮮明的民族個性和務實的審美價值觀念。另外,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原生動物材質自然美所形成的質朴、天然之趣,更使康巴服飾充贏著一種與大自然博大胸懷相依相襯的雄渾氣魄和鍾靈神韻。
康巴服飾中男裝服飾差異不大,女裝服飾差異尤為明顯,並形成了不同的地方、地域風格。康巴服飾大致可細分為康北農區服飾、康南農區服飾、木雅服飾、嘉絨服飾、牧區服飾、康巴特有著裝等類型。
康北農牧區盛裝,以羔皮藏袍掛金絲緞或毛呢藏片等為面料,下擺、襟、袖等處鑲寬大的水獺、豹、虎等珍貴獸皮。綵綢襯衣、錦緞襖褂。
康南農區女盛裝,以五顏六色的花氆氌製成的百折連衣裙,左右胸襟處鑲以紅、黃、綠、藏青、金絲絨三角形,雙袖肘處鑲紅布,袖邊鑲綠布,背部鑲綉有吉祥圖案「公熱」,裙邊鑲紅色羊毛條,色彩艷麗、裝飾性極強。除了華貴的服裝,還以金、銀、紅珊瑚、綠松石、黃琥珀(密臘) 等作頭飾、胸飾、腰飾、手飾,把全身裝扮得珠光寶氣,雍容華貴。木雅地區服飾,婦女以頂戴袋狀帽,將帽沿一側內疊扣於頭上,上沿額伸出頭額前,寬至兩鬢,長約30 公分的袋狀帽箭垂於腦後,然後用大紅頭繩或五彩頭繩編發辮纏盤於帽上。男著原生白皮板羊皮袍,頭戴整條狐狸帽為特點。
嘉絨地區服飾,則以女頭頂披綉花頭帕,是以長方形黑金絲絨底綉花頭帕對折,戴於頭上,額前伸出約數公分,腦後下披至後頸,寬至兩鬢,然後用大紅頭繩或五彩頭繩辮發盤於帕上,辮子套各式辮飾。外披披風,內穿錦緞上衣,下著五彩白褶裙,腰系絲織或綢質彩色花腰帶,男戴金絲帽,足穿彩靴為鳳彩。嘉絨地區服飾還受羌族習俗的影響,生活俗裝普遍穿長衫,以藍黑色為主,下身系圍腰,腰扎寬大綵帶,冬天穿羊皮褂或羊毛織成的無領服等。
康巴牧區服飾,男女老少秋冬季均以厚重的原生皮板老羊皮、羔羊皮為袍,上飾粗獷的五色布、呢料條紋或「雍宗」、日月等圖案紋裝飾,夏裝則常以輕、薄的各色面料或自織牛羊毛呢製成的單或夾的長袍。上鑲彩虹氆氌尼花邊,康北一些農區還時興針織栽羊毛的袍、褲、衣等。男戴寬沿白氈帽,女梳百辮,戴羊皮帽,耳、項、胸、腰、背、腕、手佩各種用金、銀、珠玉、寶石製作鑲嵌的飾品。禮儀節日盛裝選料更為華貴、精美。聞名遐邇的康巴漢子的服飾,則以昌都、德格一帶男裝為典型,其服飾品主要有象牙發箍,金銀鑲邊的紅珊瑚大耳環,珊瑚、瑪瑙、琥珀等珠寶項鏈,用金、銀、銅精製的佛盒「嘎烏」、大鐮盒等,腰際橫插或斜佩長藏刀、短吊刀,手指上戴有金銀並鑲嵌有珊瑚等珠寶的戒指。外套藏袍以綢緞、布、毛織氆氌品等製成,邊上以水獺、虎、豹等皮鑲邊,腳蹬藏皮靴或紅黑相間的毛質氆氌尼靴,頭扎一根又黑又亮的長發辮,夾以紅、黑、藍等大股絲、絨線,盤頭而繞,尾端呈散狀,垂落於頭側,顯得揚揚灑灑,威武剽悍;著帽的或戴金氈帽,或戴狐皮帽,愈顯雄姿英發,瀟灑自如。著裝上康巴漢子一般將藏袍下擺提升至膝蓋以上,脫兩袖扎於腰際,腰間除火鐮等佩物外,一把橫插的長刀十分耀眼,加之頭上飄灑的「英雄結」,倍顯剽悍、粗獷英武。
康巴女裝:以昌都、德格一帶為典型;其顯著標志是前額頂佩戴由銀和青銅鑄造並鍍以金,中間鑲嵌紅珊瑚的「梅朵」頭飾,即花朵紋樣裝飾。相傳此佩飾為格薩爾王妃珠牡所佩戴。頭發編成若干粗細不同的小辮(康巴地區一般有扎108 根的習慣,而那曲的扎到120 —150 根, 安多的則可少至70 —80 根) ,上面飾以松耳石和珊瑚; 鬢角兩邊的頭發上穿有松耳石或貓眼珠,辮子末端也穿以兩股松耳石或銀飾,藏袍和男子服裝大體相似,顯得華貴大方,婀娜多姿。總體上講,昌都、德格服飾代表了半農半牧區的康北型,由於歷史上德格土司的轄地和勢力影響較廣,故而這類服飾也使之流傳於整個康區,尤以男子的「英雄結」和女子的「梅朵」頭飾成為其典型的顯著標志。
康南稻城姑娘服飾
康巴特有著裝,此類著裝是康巴地區特有的以實用為主的服裝樣式,其材料多為原生獸皮板或手工家織毛織品。質地厚實,色彩簡潔,款式新韻獨特,具有自然、質朴、厚重的視覺效果而別具一格。
褂,有多質地和款式,皮褂,勞動護身兼防風寒用。以整張獸皮製成,男女均穿。各地型制略有區別。大致有長皮褂:前開襟、圓領、塔肩、無袖、寬腰、擺齊膝、肩擺沿成自然毛邊。男性多以熊、岩驢等厚型皮板作料,婦女多以羚羊、山羊等軟皮板作料。長毪氈褂:基本形制同皮褂,不同之處是長袖。質地以綜黑色毪子或薄氈為料,領袖襟擺均滾紅邊。亦有盛裝用褂,款式不同之處是高領、無袖、統腰,以上等彩花氆氌細毪子、藏片等為料,色彩絢麗,多見於康南農區。
披風,防風寒雨雪用,質地有氈披、毪披之別。氈披:前開襟、平領。無袖敞腰。展開後呈半圓形。擺齊膝以下,領口有系帶,沿肩飾黑色雲紋布制花邊。原白羊毛氈為底料,常見於牧區。毪披:以四方形毪子為基本形體,無領無袖,上角近領處嵌以領花、系帶,下邊近擺處垂有長穗,以染色細毪子為料,常見於農區。
裙,主要有兩種型制。百摺裙:折皺平整有序、折皺約有五十至六十不等,多則達108 道之吉祥數,長齊腳背,以各色彩花氆氌或錦緞拼縫,亦有黑色綿布、平絨等為面料的,為康南農區特有盛裝。圍裙:多見於嘉絨生活女裝,形制為四方形裙面、前後腰各一幅,後幅大於前幅,長齊腳踝,配織花腰帶,裙角有絲線綉紋,質料多為卡其、平絨等軟薄型,以黑色為多,莊重大方。 三、康巴服裝佩飾
服裝佩飾是服飾文化中的華彩部份。如同大海中的浪濤,草原上的格桑花朵,更像天空中的片片彩霞。藏族的服裝佩飾工藝品中絕大部分是以金銀珠寶為主。這與藏族人的生活環境有關,艱苦的物資生活環境造就了他們對精神文化,理想美的嚮往和宗教信仰的強烈追求。藏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游牧生活為主的民族,到了近現代,這種生活方式仍占很大的比例。正因為如此,牧民們十分重視著裝的佩飾,把自己的主要財富轉換為金銀珠寶佩戴在身上,以便保存、遷徒。一個比較富有的牧女,著裝佩飾的價值往往超過萬元,以至十多萬元,個別富裕者甚至達到百餘萬元,這是一家數代人經過艱辛積累的全部財富。每逢佳節或喜慶的日子,牧民們都喜歡爭先恐後地把自己家傳所有的裝飾品佩戴出來。這既是對財富的炫耀,又是一種精神美的展示。
由於藏族人篤信佛教,因而裝飾品的造型和圖案也具有強烈的宗教象徵意味。名貴而玄秘的九眼寶石、象牙佛珠、珊瑚項鏈、象牙圈、密蠟寶石、金護身盒,右旋海螺等,從中無不寄託著他們對神靈的祈禱、對現實生活的珍惜和對未來美好理想的渴望追求。這種把理想、信仰、財富、文化、審美熔為一體的服飾藝術,是藏族服裝佩飾工藝的一大顯著特色。
康巴地區的藏族服裝佩飾工藝具有獨特的地方性。如昌都的金銀佩器、甘孜白玉河坡、新龍等民間所產的各類藏刀、佩飾等。從金銀製品的造型變化,單元圖案組織的巧妙,到製作工藝的精湛,無不顯示出康巴地區能工巧匠們的嫻熟技藝和極其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體現出了康巴服裝佩飾工藝的璀燦。由於康巴地區自古以來就是藏漢往來的樞紐地帶,藏漢文化的頻繁交流,使康巴服裝佩飾工藝品既有著濃郁的藏族本土風格特色,又兼收並蓄了漢族工藝品的長處,風采獨具。這些金銀製品不僅製作巧妙,裝飾精緻,而且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特別是金銀製品上所表現的富有朝氣和民族特色的裝飾紋樣,如日月造型、「朗久旺丹」圖案、「雍宗」圖符、「吉祥八寶」圖案(吉祥結、妙蓮、寶傘、右旋海螺、fa輪、勝利幢、寶瓶、金魚) 等。這類具有深刻象徵內涵的宗教圖案,經過民間藝人們的匠心處理,使單純的圖案,不僅紋樣構成變化豐富,裝飾性濃厚,而且注入了世俗化的意味。逐漸成為藏民族世代相傳,經久不衰,喜聞樂見的服裝佩飾紋樣。 康巴服飾的佩飾豐富多彩,門類齊全,款式多樣,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康巴嘉絨姑娘服飾
發式:男子發飾有披肩式長發、自然式卷發、普通式短發等。其中猶以英雄結式盤發為康巴男子獨有發型。此為以黑色絲線或牛毛與發合編發辮,辮端加編紅色絲線,左向纏盤於頭,使紅絲穗垂於額側。盛大節日跳鍋庄時,男子辮發中還加紅、黃、綠等綢布,再將粗長的彩辮盤於頭上,形成碩大的盤頭。辮股上套象牙圈、戒形銀質嵌珠發;而婦女發式,有細密多辮披於肩後,在腰身後用紅色或彩色絲線束為一把扎在腰帶內的多辮式。有用紅絲線、毛線或五彩絲線、毛線編獨辮或雙辮,然後盤於頭上或頭帕上等。
頭飾:男女皆喜用象牙圈、戒指形銀質嵌珠和銀質圓形式飾件為辮飾。婦女則用綠松石、琥珀、銀泡等作頭飾。尤以婦女頭飾最為典型。
牧區婦女頭飾。材質名貴,質地華麗,色彩斑瀾,形式多樣,有在額上或頭頂處佩戴大枚琥珀或鑲珠銀盤,呈一點式樣式。有頭頂及兩鬢對稱佩戴嵌珠銀盤,呈三角式樣式。有頭頂、後腦兩鬢各佩戴一枚黃色琥珀或嵌珠銀盤,呈梅花式樣式。頭飾中還有專門的以皮革或紅呢製成寬長的墊帶,上面綴滿銀泡、銀盤花或黃色琥珀、紅珊瑚的頭飾帶。這種頭飾帶有僅從前額經頭頂、後腦及腰後戴一根頭飾帶的。也有再從額際兩側經雙鬢、雙肩於腰際戴二根頭飾帶,呈三根頭飾帶的,還有以紅珊瑚珠,綠松石編串成環狀帽飾的。也有以象牙、紅珊瑚珠、珊瑚樹、琥珀、綠松石編串成盔狀帽飾的。在佩戴頭飾帶的同時,雙鬢還懸掛紅珊瑚、綠松石串珠。
康北農區婦女頭飾較簡略。僅用小型銀盤花和少量紅珊瑚、琥珀裝飾。多用綠松石珠裝飾雙鬢細辮子。
康南農區婦女若不戴頭帕或不盤發辮的,則多以細密多辮垂於身後,發辮右邊編90 根,左邊辮140 根,然後用獐皮條將發辮分別串編成左右兩片,左片先朝頭頂用右片覆蓋成方形,稱「扎得」,再將雙鬢散發各編三根細辮。兩耳角上各掛四根珊瑚枝。額前梳齊眉流海。還有將一對大枚琥珀或銀盤花左右對稱佩戴於頭部呈雙角狀或頭頂僅佩戴一枚琥珀或銀花呈獨角狀。還有用銀絲纏發辮,盤頭時正好把銀辮置於頭前。耳飾:男子有環形銀質大耳環。燈籠形銀質嵌珊瑚大耳環。婦女耳環有金、銀質環形、燈籠形嵌珠、龍頭形嵌珠耳環等。項飾:婦女有金、銀質、嵌珠寶的各種型制、花色的領花。
胸飾:男子用貓眼石、紅珊瑚等珠寶串起的項鏈。銅、銀質鏨花鍍金「呷烏」(護身盒) 。婦女有各色珠寶項鏈;銀質項盒、銀項鏈。此外,還喜佩戴各種護身飾物,如:道行高深的高僧大德的像章、裝有祈願文或咒語、魔符圖案的方形緞制護身包;紅色或黃色的絲、綢、毛線編織的吉祥結;被民間稱為「天降鐵」或「雷鐵」的玄密佩飾物,經高僧活佛加持被視為具神秘咒力的念珠等。
手飾:男子皆有金銀質雙龍頭、單龍頭、麻花形手鐲。有象牙手鐲。婦女還有各種玉石手鐲。男女皆有金銀質嵌珠寶戒指。男子還有象牙板指環,各種玉石板指環。
腰飾:男子腰飾主要有火鐮袋、皮包、腰盒、吊刀、長腰刀、腰帶式錢包等。婦女腰飾主要有雕花銀包腰帶、皮包、腰盒。各式針線盒、奶桶鉤、小吊刀、銀鏈等。
背飾:婦女們的專用品,常與頭飾相連,多為條形紅色皮底、緞底或黑金絲絨底上從頭至腰依次排列琥珀、珊瑚、銀泡飾、銀元、藏洋等作為裝飾。在黑色的發辮上特別突出,更加強了女性柔美娟麗、婀娜多姿的線條美。
尾飾:男女服飾中最具風採的部份,多以寬大絢麗的紅、黃、綠、蘭綢布呢絨扎腰間後從腰後垂懸至腳下,婦女一般為單色,男子則多色,形成如同鳥尾狀的裝飾,在手舞足蹈之時,或微風吹拂下,女則大有輕盈飄飛如仙女升空之態,男者則如五彩繽紛的彩虹繞身,眼花繚亂,又如草原雄鷹展翅翱翔蒼穹,令人心馳神往。
康巴藏族從男人到女人通身的佩飾,真可謂五彩繽紛、琳琅滿目,這些斑駁陸離的服飾工藝品,觀之無不使人耳目一新,嘆為觀止。由此也可窺見康巴藏人對美的多方面、多層次、高水準的精神追求和習俗貫制。
四、康巴各地服飾文化風采
鄉城服飾:在康南的鄉城、稻城、得榮一帶,由於臨近雲南納西族地區,其服飾也受納西族服飾文化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鄉城女子連衣裙被其他藏區稱為風裝,形成於文成公主進藏時期,由納西族婦女穿的齊膝圍裙演變而成。風裝左右胸襟分別鑲有紅、黃、綠、藏青、黑金絲絨五塊三角形布料,分別代表: 福壽、土地、先知、牲畜、財產。背部嵌一塊綉有吉祥圖案的「公熱」,一般為綠色;下連後部有無數褶皺的十字花氆氌呢彩裙。風裝用料講究,以手織氆氌為上品,婦女頭飾亦別具一格,將頭發辮成上百根小辮後,橫向編織成網狀,再披戴在頭上,兩耳角上分掛四根紅珊瑚枝,更加顯得光彩照人,在藏區實屬少見。
鄉城男子服飾與整個藏區男式服飾融為一體,也用水獺、虎豹皮等包裝得華貴大方,配上刀槍更顯威風凜凜,剛毅雄強。稻城服飾:有自身地方的特點,女子背部從頭上低垂腰肩的發辮多達百根,且投入精工製作的十字花氆氌尼裙袍,裙袍腰間皺褶達四五十條,發辮間掛上珊瑚珠,琥珀、玉石,以及金銀飾品,姑娘們前額上留有一份齊眉留海短發,古色古香。
男裝服飾多為原生白氆氌料作成,給人一種簡潔、坦盪、清爽之感。但最具特色的當屬整張狐皮栓擠而成的狐皮帽,其栓擠形式的造型十分考究,整體給人以自然、質朴之美的精神享受。
昌都德格服飾:德格人極重服飾。男裝以華貴莊重為特點,頭盤發,且戴紅絲寬帽,耳飾金銀大耳環,其上鑲掛九眼石或珊瑚,身著水獺、豹皮為飾的長袖袍,手帶象牙圈或金銀手鐲,指套縷花白金戒指,胸佩銀制「嘎烏」,腰系長綵帶,佩長刀,背獵槍,足蹬藏靴,更顯粗獷剽悍的英姿。
女子服飾重華麗,以各色紅絲線加粗長大辮,頭戴象牙、蜜蠟、珊瑚,頸部佩寶石串珠,頭背札佩銀制的餅鈴,腰掛精巧小藏刀,加佩玲瓏精緻的針線盒、奶鉤等吊飾,加之領袖鑲飾極具民族色彩的花邊圖案,更具女性飄逸、秀美、瀟灑的風采。
白玉服飾:婦女特別重頭飾,額著一顆黃色琥珀,中嵌一粒紅珊瑚,具有鮮明的個性,顯示姑娘柔美多姿、落落大方的美貌神態和康巴姑娘健美、靈秀的英姿。白玉男子服飾則集農區、牧區服飾之精華於一身,表現了康巴漢子挺拔粗獷、陽剛豪放的特點。
石渠服飾:在康巴首屈一指,男兒穿著似雄鷹展翅般寬大矮健的鑲虎豹皮寬邊長袍,著紅色長袖襯衣,腰後飾數條彩虹般絢麗飄撒的五彩腰帶,頭戴圓柱形高頂紅色絲蔓帽,腳蹬高筒皮靴,腰插長劍,背挎鋼槍,一派男子漢兒勇健剛強、英武瀟灑之態。女子著裝富貴端莊,長袍喜用紫紅色氆氌呢,襟邊飾寬大水獺皮組嵌圖案,以金絲緞條邊點綴,著挑紅色長水袖襯衣,頭披長辮,頭、頸、胸、腰、耳、腕飾金銀珠玉佩飾,服飾之豪華,作工之精細,令人嘆服。
『捌』 最具票房號召力十大女主角是哪幾位
隨著電影《門鎖》後勁嚴重不足,上映25天累計票房2.39億,預計總票房難上2.5億。《門鎖》女主角白百合個人累計票房98.69億,破100億票房的目標需要下一部電影來實現。今天我們以主演電影票房數據為標准評選出中國內地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女演員。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演員上榜。
佟麗婭 59.21億
佟麗婭1983年8月8日出生於中國新疆伊犁,是中國內地著名女演員,被譽為新疆「四大美女之一」。2006年出演爾冬升導演的電視劇《新不了情》出道進入娛樂圈。電影代表作包括《全民目擊》、《智取威虎山》、《奔愛》和《超時空同居》等。主演高票房電影包括《智取威虎山》8.83億,《超時空同居》9.03億,《我和我的祖國》31.70億,主演電影累計票房為59.21億,位列中國最具票房號召力女主角第十名。
章子怡 60.96億
章子怡1979年2月9日出生於北京,是中國內地著名影視女演員,1996年主演《星星點燈》出道進入娛樂圈,1998年主演張藝謀導演《我的父親母親》一炮而紅,從此被稱為「謀女郎」。2000年主演李安導演《卧虎藏龍》,2004年主演王家衛導演《2046》,2006年主演馮小剛導演《夜宴》,2008年主演陳凱歌導演《梅蘭芳》,2013年憑借王家衛導演《一代宗師》獲得十三座影後大獎。高票房作品包括《我和我的父輩》14.76億、《攀登者》11.04億,《無問西東》7.54億,主演電影累計票房為60.96億,位列中國最具票房號召力十大女主角第九名。
盧靖姍 63億
盧靖姍1985年6月10日出生於中國香港,是中國香港影視女演員。2006年主演吳京自導自演《狼牙》出道進入娛樂圈,2017年主演吳京自導自演《戰狼2》聲名鵲起。電影代表作包括《鐵拳》、《你的今天和我的明天》、《戰狼2》和《李茶的姑媽》等。高票房作品包括《戰狼2》56.95億,《李茶的姑媽》6.04億,主演電影累計票房63億,位列中國最具票房號召力十大女主角第八名。
『玖』 夕陽下西藏女子背影(圖片) 記得當初在倉央嘉措的一本書<不負如來不負卿>里看過。哪位大神有原圖
是這個嗎?
『拾』 藏族美女朋毛卓瑪的照片
「卓瑪」是藏族對女子的稱呼,的意思是「度母」,一個很美麗的女神。是度脫和拯救苦難眾生的一族女神,同時也是藏傳佛教諸宗派崇奉的女性本尊群。因此二十一位度母在藏族地區被廣大信徒或百姓普遍敬拜,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最早源於印度
據藏文文獻《女神源流》記載,在最初無始時期,在宇宙世界那措沃(古印度某地),即各種光地方,出現了一位叫桑傑阿扎的賢人,國王的女兒益希達娃虔信他的教法,供養他及其眷屬,達一億十萬年後,便發起了菩提心。就在那時,眾比丘對她說,「由於你的善業,使你的身體獲得了受生之身。如果你能以做利法事業發願,就能如願以償。」於是公主立誓:「為了獲受生之身,願發菩提心者雖然很多,然而,以女性之身做有情眾生事業者卻無有,直到輪回不空為止。」從此,公主在王宮修三摩地,經一億十萬年後,對無生法獲得安忍從而證得所有眾生度脫的三摩地。由三摩地的威力,上午可使一億十萬有情眾生從心中獲得度脫,而且可在尚未處於安忍階段,不受用任何物食,下午也復如是,從此被稱作「卓瑪」,即度母。這以後,她立誓要解除所有眾生的苦難,救護芸芸眾生,並在九十五劫內,每晝能使一億一千萬眾生置於贏慮中,每夜能調伏一億十萬妖魔。故又稱「頓瑪聶瑪巴姆」,意即迅速救難女英雄。後來,為一名稱格巴托巴麥巴,即無礙劫的賢人授受十方所有佛大悲光芒比丘無垢光明之灌頂,使他化現為聖觀世音,後為他再授受所有佛見知智能本性大光明灌頂,而她前後兩次授予的光明化為父母佛和度母女神,從觀世音的心際生出。由此緣故,她不僅能滿足所有佛的意願,而且能從 16 種恐懼中拯救所有有情眾生。所以,隨其神力化現為二十一位救度母和妙音女神等諸多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