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牛的故事或者電影

牛的故事或者電影

發布時間:2022-06-29 00:32:21

㈠ 有哪些關於牛的簡短的神話故事

1、瑤族牛生日的傳說

瑤家有一傳說:"盤古開天,魯班造牆,禾王送禾,牛王耕田。"瑤族古籍《盤天大歌》和《過山榜》中說:"寅卯兩年發大水,天下萬物皆被淹,只留伏羲兄妹倆,藏入葫蘆飄水上。才得以延續人類,後來盤王登殿,賜瑤人以天下群山,任其砍種,安居樂業。然而,瑤山地區,窮山惡水,盡管人們辛勤耕種,仍然朝不保夕。

有一年,太白金星下凡查訪民情,看到瑤家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峻嶺崇山之中,刀耕火種,生活艱難,於是稟告天庭。玉帝就派禾王送禾到人間,牛王下凡來耕田。自從牛王來到人間後,瑤家人就開始耕田插禾,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為了感謝牛王,瑤家人就把牛王下凡的那天(農歷四月初八)作為傳統節日牛生日。

瑤家有一首民謠"四月八,丟犁耙,七月半,谷滿倉,收回萬擔糧,全靠牛幫忙。"四月初八這天,瑤家人最愛護牛,把牛當作神明來祭禮侍奉,要讓牛丟下耙犁休息一整天。這天,任何人都不準鞭打牛,不準鬥牛,更不準殺牛,連罵牛亦不準。

頭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給牛洗一次熱水澡,將全身梳刷得乾乾凈凈,還要將牛欄擺弄得整整潔潔,鋪換一次新草,用紅紙畫上或者剪成佛符貼在牛欄上,驅邪劫病送瘟神,保佑牛的健康。這天,牛吃的東西更是別致精彩,清晨,人們就爭先把牛放出去吃露水草,越早越好,"搶頭"。上午,用糯米酒糟煮雞蛋給牛吃,在瑤家,小孩過生日有吃雞蛋的習慣,可見對牛的崇拜。

拜家有句俗話:"人過生,吃人參;牛過生,吃苦參。"下午,就用苦參熬泥鰍喂牛,使牛健康長壽。到晚上,瑤家人還要選出最好最強壯的牛來聚會,瑤家人穿著節日的盛裝,圍著熊熊的篝火,敲著長鼓,唱著歡快的歌兒翩翩起舞。

2、卧牛石的傳說

從前有一個農夫,養著一頭灰驢和有頭黃牛,黃牛黃牛終日每年每日老老實實的幹活,而灰驢卻處處偷懶蹭猾。拉車的時候灰驢把車套拽的很直,但卻一點力氣也不用,使重量全部落去黃牛的身上,農夫見黃牛累的渾身是汗,而灰驢卻一點汗也不費,他就認為灰驢比黃牛的力氣大,耕地的時候,黃牛隻是低頭默默的拉梨。

而灰驢的眼睛總盯著農夫,一見農夫走近,它就趕忙伸出舌頭去舔農夫的手,給農夫留下了一個忠心的印象。

有一天,黃牛和灰驢在草地上吃草,農夫躺在松軟的草地上睡覺。突然,一隻餓狼從草叢里竄了出來,向農夫撲去,嚇的灰驢躲到草溝里一動也不動;黃牛卻迎了上去,擋在餓狼的前頭同餓狼搏鬥起來,雖然被餓狼咬傷了兩塊毛皮,但餓狼也受了傷,它依然奮勇直前,將餓狼攆到草地深處的沼澤里。

灰驢見餓狼跑遠了,從水溝里留了出來把農夫喚醒,引呀到剛才搏地方,農夫看到草地上有狼毛和血跡,知道自己在睡覺的時候來過狼,他以為是灰驢救了他,感動的用手替灰驢撓癢癢,對從沼澤里回來的黃牛卻一理不理。

種蕎麥的時候,農夫將一袋蕎麥丟在路上了。黃牛找了一上午終於在路旁的草叢中找到了,它用兩只尖尖的角將裝有蕎麥的口袋馱了回去。回到村中的時候,灰驢從門洞里竄了出來親熱的說「牛大哥,看把你累的,讓我幫你拿吧。」說著,用嘴叼過口袋送進農夫的房間。從此,農夫認為灰驢有忠實有勤快,黃牛有賴有饞,他把好的草料都給灰驢吃,剩下的給草料和秸稈才給黃牛吃。

第二年春天,農夫要去飲馬河南岸去買棉花,他嫌黃牛不中用,只用灰驢架車出發了,回來的時候,正趕上飲馬河漲水,農夫做在車上用鞭子指引灰驢從淺灘處過河,行至河中間時,水湍急。漫過車廂。灰驢覺的橫流不如順水拉車省力,於是不聽農夫的吆喝,徑自向下流拉車,不管農夫怎麼鞭打和吆喝,灰驢也不聽,結果連人帶車沖入了松花江,那疏懶成性的灰驢也被江山淹死了。

黃牛在家耕完地,每天都卧在河岸上等它的主人回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連等了幾年。黃牛都沒有等回農夫,它自己卻卧在那裡變了一塊卧牛石。

3、牛郎織女牛做媒

相傳織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孫女,她和六姐妹在天宮給天織綵衣。地上有個牛郎,哥嫂對他不好,牛郎分家另過,只給他一頭老牛。牛郎依靠老牛的幫助,日子漸漸好起來。有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說七姐妹要下到溫泉洗澡,牛郎可趁機把織女的衣服藏起來,讓她答應做妻子。

牛郎照老牛的說法辦了,在溫泉旁說服織女,二人結成了夫妻。婚後,二人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十分美滿,還生下一兒一女。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庭問罪。牛郎追不上織女,抱著一雙兒女痛哭。

老牛又說話了:「我快死了,死後把我的皮剝下來,你穿在身上就能飛上天與織女相見。」老牛死後,牛郎披著牛皮,挑著孩子,上到天界尋妻。正當牛郎與織女要相見時,王母娘娘拔下金簪一劃,銀河變成天河,迫使牛郎和織女隔河相望。後來,天帝和王母娘娘受到了感動,允許他們每年七月初七日相會。

牛郎織女相會的七月七日,無數成群的喜鵲飛來為他們搭橋。鵲橋之上,牛郎織女團聚了!織女和牛郎深情相對,摟抱著他們的兒女,有無數的話兒要說,有無盡的情意要傾訴!

傳說,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們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靜靜地聽,可以隱隱聽到仙樂奏鳴,織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談。直是:相見時難別亦難,他們日日在盼望著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4、牛是麒麟變的

很早以前,牛本是玉帝女兒乘騎的麒麟。

它常到凡間偷吃人們的莊稼。有一次把大片的莊稼吃完了,農民打它時,它還抵人、咬人。它的牙齒鋒利,把人咬爛了,嘗著人的肉鮮美,就不吃莊稼了,專門吃人。

有一天,一個農民正在挖地,麒麟駕雲從天上下來,嘴裡噴出大霧,籠罩大地,大聲吼著來吃這個農民。這個農民膽量很大,拿著一把鐵叉,一面抵擋,一面大喊:「救命!」周圍挖地的農民聽見了都來相助,它吃不了農民,氣得吼聲更大,震動了天宮。

天兵報告玉帝,玉帝帶著天兵天將前來查看,見它張著大嘴要吃農民,玉帝喝令一聲:「大膽畜生,竟敢吃人!」麒麟急忙跪下請罪,玉帝一腳踢掉它的上牙,罰它一生不能吃肉,並命天將用刀砍破它的蹄子,把筷子削尖從鼻孔穿個窟窿,給鎖了個鼻圈,叫農民牽上去拉犁。

它有了鼻圈,一拉就疼,蹄子割成兩半了一冊也疼,從此就乖乖地成為給人拉犁的牛了。

5、牛神受罰

據說天地初分之時,牛是天上管草籽的神,叫牛神。

有一天,牛神來到倉庫,看見倉庫里的草籽東一籮,西一筐的,亂糟糟的散在地上,倉庫里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他想收拾下倉庫,誰知道,他收拾草籽的時候不小心碰撒了一筐,筐里的草籽紛紛的散落到人間來。

結果,人間的地里到處長滿了雜草。糧田裡雜草叢生,糧食欠收,餓死了很多老百姓,地上荒野漫漫,白骨成堆,非常凄慘。

玉皇大帝不知道為什麼世間會變成這樣,就派一個天神去查訪。

這個天神到人間一查,發現是牛神把草籽弄到人間去的,就回去向玉皇大帝一一稟報了。玉皇大帝大發雷霆,就把牛神貶到人間去專為人們耕田,拉車,還罰他不能吃肉,每天要吃兩擔草,以戴罪立功。

牛神覺得自己並不是故意要把草籽弄下去的,對玉皇大帝的責罰感到很委屈,不想到人間去受苦,但又不敢抗旨。

牛神在天窗邊上猶猶豫豫,玉皇大帝等不及了,就讓兩個小神一巴掌把他打出去了,牛神一不留神,腦袋先著地,把門牙給磕沒了,所以到現在牛也沒有上牙。

牛神來到人間後,因為玉帝罰他一天要吃兩擔草。他心想:「再怎麼吃一天也吃不了兩擔草呀,但完不成任務又怕玉帝再罰他。

太白金星就給他想了個辦法:「你白天先把草吞下去,到了晚上再吐出來咀嚼。」牛神別無他法,只好照辦。所以,到現在,牛吃草還要反芻。

㈡ 關於牛的電影有哪些

1、鬥牛(2009)

大角牛是國產動漫《小牛向前沖》,《大角牛夢工場》中的主人公,生性溫順善良,但是具有很強的責任感和正義感,心地善良,樂於助人,誠實守信,勇於承擔責任,甘願為朋友赴湯蹈火。

㈢ 牛年看牛,牛氣沖天:推薦十部有「牛」字的內地電影,你看過幾部呢

中國農歷的金牛年。在中國的十二生肖中,牛象徵著力量、紀律、高貴和勤奮。在許多古老的詩歌和著名的句子,有「牛」的存在,如「天空是灰色,野外是無限的,風吹草低見牛羊」,「牧童騎牛,Linyue唱歌」,「現在直接進入銀河系,妞妞的家和韋弗女孩」,「橫眉毛冷冷地一千的手指,低著頭牛所願」等等。

用「牛」這個詞的詩,那麼,用「牛」這個詞的電影多嗎?很明顯,有很多。藉此機會,月劇為您推薦10部帶有「牛」字的內地電影(根據上映時間):


電影《牛玉如》於2005年上映。該片由周有超執導,王興東編劇,宋國峰、娜仁華主演。它講述了呼和浩特市前黨委書記、優秀黨政幹部牛玉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感人故事。


電影《霸王別姬》於2008年上映,牛建榮執導,編劇,李奇、田亮主演,影片以輕松幽默的方式,講述了主人公在一次驢友北京之旅中發生的生動有趣的事件故事。


2009年上映的電影《鬥牛》,由管虎導演兼編劇,黃渤、嚴妮和高虎主演,講述了抗日戰爭期間,沂蒙山馬木池村的一頭公牛和一頭母牛共同生活的故事。在影片中,黃渤扮演牛二,一個信守諾言的農民。他負責看管八路軍留下的一頭牛。在此期間,日本人、土匪、江湖大夫等各種人都打起了牛的主意……


電影清楚還鄉牛發布於2010年,由閆學慶,YuXiao春天,RanChen主演,講述了牛大學生清楚因為失業和與城市生活感到失望,回到鄉下家裡希望恢復農民身份,最後,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帶領村民創業和收獲的愛情故事。


這部2017年上映的電影《西遊記》由麥田導演,金大師編劇,張鳳碩和趙欣桐主演,講述了經典的牛魔王和鐵扇公主之間的西遊記故事。

你看過以上十部電影嗎?你看過多少部?或者還有其他標題中含有「cow」的電影沒有在這篇文章中介紹嗎?

㈣ 關於牛的故事有哪些

兩個人吵架,一方對另一方說:「我真是對牛彈琴。」對方並不是牛,自己也沒有彈琴,為什麼這么說呢?原來,成語「對牛彈琴」是用來嘲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的話,它的由來有個美妙的故事。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非常著名的音樂家叫公明儀。公明儀極善彈琴,優美的琴聲從他手下流出,聽眾便會如痴如醉。

一年春天,公明儀帶著琴去田野散步。春風柔和,送來青草陣陣芬芳,公明儀心曠神怡,不由得四處環顧。他發現遠處有一頭牛正在吃草,對他的到來不聞不問。他忽然有了奇思妙想。過去,他彈琴給人聽,得到了不少贊譽,如果給這頭牛彈上一曲,它也會聽得進去嗎?這樣想著,他架好琴,撥動琴弦,便在田野里彈奏起來。他彈奏的這首曲子十分高雅,叫作《清角之操曲》。

這樣美妙的琴聲,如果被人聽見,肯定會沉浸其中,難以自拔。然而田野中的這頭牛,卻依然低頭吃草,時不時還甩動一下尾巴,根本不理會公明儀的個人音樂會,更談不上領會曲子中的美妙意境了。

公明儀盡心盡力,一曲奏完,看到眼前這頭牛如此無動於衷,實在無奈。他想了想,又有了新主意。於是,他再次撥動琴弦,彈出一段段奇怪的雜亂的聲音,一會兒像蒼蠅在嗡嗡亂飛,一會兒又像迷路的小牛犢發出的叫聲。這下子倒吸引了牛的注意,它居然停止了吃草,抬起頭,豎起耳朵,認真地傾聽起來。

後來,人們就用「對牛彈琴」來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或對外行人說內行話,白白浪費時間。當然,如果有人評價說話者在「對牛彈琴」,那麼這話的重點就不是在說聽話的人愚蠢或者外行,而是在譏諷說話者不看對象了。

㈤ 關於牛的電影有哪些

關於牛的電影有:《公牛歷險記》、《母牛總動員》、《雞和牛》等。

㈥ 有關牛的故事(簡短的)有哪些

1、對牛彈琴寓言故事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著名的音樂家,名字叫公明儀。他對音樂有極深的造詣,善於彈琴。他的琴聲優美動聽,人們聽到如此美妙的琴聲之後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帶著琴來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風將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讓他心情非常舒暢。他環顧四周,發現不遠處有一頭大公牛正在吃草。

他興致勃發,突發奇想要為這頭公牛演奏一曲,於是他撥動琴弦,對著這頭公牛彈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雖然公明儀彈奏的曲子非常悅耳動聽,但是那頭吃草的牛兒卻根本不理會那高雅的曲調,仍然低著頭繼續吃草。因為公牛雖然能聽到琴弦發出的聲音,但是並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儀見美妙的琴聲並不能打動這頭不懂音樂的牛,非常無奈。過了一會兒,他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公明儀撫動琴弦,彈出一段段奇怪雜亂的聲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蠅聲。

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犢發出的叫聲。這時候這頭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麼似的,搖搖尾巴,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後來,人們就用「對牛彈琴」來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或對外行人說內行話,白白浪費時間,現在也用來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

2、牧人和丟失的牛

牧人在樹林中放牛,不幸丟失了一頭離群的小牛犢。他在樹林中到處尋找,一無所獲。他發誓,只要能發現偷小牛犢的賊,他願意供奉樹林守護神一隻羊。

過了一會兒,當他走上小山丘時,忽然看見山下有隻獅子正在吃他的小牛犢。他嚇得舉起雙手,仰望著天空。

向天祈求說:「我剛發誓,如果捉到偷牛犢的賊,我願供奉一隻羊給樹林守護神。現在那賊已發現,我願意失去那隻小牛犢,並再添上一隻大牛,只要我自己能安全逃離獅子。」

3、獅子與公牛

獅子准備殺害一頭大公牛,他打算施展狡計來智取。於是,獅子對公牛說:「朋友,你若願意,我殺一頭羊,設宴招待你。」他想趁公牛想趁公牛躺下來吃的時候把他殺死。

公牛走到獅子那兒,只見有許多的銅盆和許多大鐵叉,根本沒看見羊,他一聲不吭地走了。獅子責問他,為什麼無緣無故一聲不響地走了。

他回答說:「我這么做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我看出那些所准備的器具,並不是為了吃羊,而是為了吃牛的。」

4、跳蚤和公牛

有一天,跳蚤問牛:「你這般高大強壯而且勇敢,為什麼還終日去為人們耕作?而我這只區區的小蟲,卻能毫無顧忌地去叮咬人,大口地,大口地吸他們的鮮血!」

公牛回答說:「我一定要報答人類的恩德,因為他們都喜歡我,經常替我擦洗身體,並撫摸我的額角,我從他們那裡得到了愛。」

跳蚤說:「你喜歡的這些方式,我都受不了。人們一旦抓住我,用對付你的方法,將會要我的命。」

5、公牛和小牛犢

一頭公牛竭盡全力要擠過一條小路,到牛欄里去。這時,一頭小牛犢走了過來,爭著要先走,並告訴公牛如何才能通過這條小路。公牛說。公牛說:「不用勞駕你了,你還沒出世前,我就早已知道那辦法了。」

㈦ 關於牛的動畫片或動畫電影有哪些

瘋狂農庄,講述一隻奶牛的故事,美國動畫電影

㈧ 關於牛的經典故事

中國古代文明,主體是農耕文明,因此,作為主要畜力之一的牛類,可以說在中國古代史上占據著特別重要的篇章。

當然,一如許多人眼中的形象,牛是任勞任怨的,即便勞苦功高,但哼也不哼一聲。

正因此,許多先賢或許心中有愧,特別濃墨重彩地記下了不少與牛有關的故事,似乎如此能夠稍稍彌補虧欠。下面聊舉幾例。

故事一:弦高犒師。

公元前628年,鄭國國君掛了,新君繼位。野心勃勃的秦穆公打算抓住這個機會搞點破壞,他派大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帶領兵車400輛,准備通過偷襲滅掉鄭國。第二年二月,秦軍主力走到了滑國境內,這時被鄭國的一個商人撞上了。商人帶著十二頭牛,准備到外面去賣掉,卻碰上了遠程奔襲的秦軍。這時,他有幾個選擇:一,偷偷溜掉;二,投靠秦軍,做帶路黨……。商人沒有怎麼猶豫,選擇了一個一般人想不到的選項。他冒充鄭國的使者,趕著十二頭牛來到秦軍軍營,說是奉國君的命令來犒師。

秦軍的將領一聽,壞了,自家的計策已經被人識破了,沒法搞偷襲了,只得悻悻而回,順手把十分弱小的滑國給滅了(正所謂春秋無義戰也)。

商人名叫弦高,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弦高犒師的故事。

十二頭牛作禮物,竟然拯救了一個國家,真是不可思議啊!

可惜養尊處優的鄭國國君絕大多數都比較廢,鄭國出了那麼多牛人,也難挽頹勢,悲哉!

網路圖片

故事二:子貢贖人和子路受牛。

春秋時期,魯國有一條法律,若是魯人在國外淪為了奴隸,別人把他們贖出來,回國後可以到國庫中報銷相應費用。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在國外贖回了一個魯國人,卻不願公款報銷。孔子嚴厲責備他:「你小子倒是逞英雄,痛快了,從今以後,魯國在外為奴的同胞就倒霉了。你如果接收了國家的補償金,並不會讓你的高尚行為減色;而你不肯拿錢,搞得別人拿錢也不是,不拿錢又不爽,以後估計沒有幾個人願意贖人了。都是你小子壞事!」

又有一次,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子路救起了一名落水者,對方為了感謝他,就送了他一頭牛,子路沒有推拒欣然收下了。孔子高興地表揚子路說:「你小子會做事,以後魯國人都知道見義勇為了。」

這兩則故事記載於《呂氏春秋》,在我看來十有八九是當時寫手瞎掰的。不過,這兩個故事都說得好有道理的樣子,我就不憚其煩復述了一下。

㈨ 有一個牛從小愛闖禍我們長大了就當鬥牛了那個什麼電影啊

電影《公牛歷險記》

是美國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出品的動畫電影,由卡洛斯·沙爾丹哈執導,約翰·塞納、莉莉·戴領銜配音。該片根據曼羅·里夫1936年童書改編,講述了西班牙一頭名為「費迪南德」的公牛,它被誤認為是危險的野獸,從而被捕送往他鄉被逼做一隻鬥牛,為回到家人身邊,他不得不踏上了一場冒險旅程的故事。

㈩ 關於牛的小故事有哪些

1、牛是麒麟變的

很早以前,牛本是玉帝女兒乘騎的麒麟。它常到凡間偷吃人們的莊稼。有一次把大片的莊稼吃完了,農民打它時,它還抵人、咬人。它的牙齒鋒利,把人咬爛了,嘗著人的肉鮮美,就不吃莊稼了,專門吃人。

有一天,一個農民正在挖地,麒麟駕雲從天上下來,嘴裡噴出大霧,籠罩大地,大聲吼著來吃這個農民。這個農民膽量很大,拿著一把鐵叉,一面抵擋,一面大喊:「救命!」周圍挖地的農民聽見了都來相助,它吃不了農民,氣得吼聲更大,震動了天宮。

天兵報告玉帝,玉帝帶著天兵天將前來查看,見它張著大嘴要吃農民,玉帝喝令一聲:「大膽畜生,竟敢吃人!」麒麟急忙跪下請罪,玉帝一腳踢掉它的上牙,罰它一生不能吃肉,並命天將用刀砍破它的蹄子,把筷子削尖從鼻孔穿個窟窿,給鎖了個鼻圈,叫農民牽上去拉犁。

它有了鼻圈,一拉就疼,蹄子割成兩半了一冊也疼,從此就乖乖地成為給人拉犁的牛了。

2、十二生肖故事之牛的故事

古時,牛是玉帝殿前的差役,時常往返於天宮和大地之間。有一天,農夫托牛給玉帝傳個口信,說是人間寸草不生,太難看,請玉帝帶點母草籽給人間,把人間打扮得好看些。玉帝聽了,覺得有道理,便問殿下眾神誰願去人間撒草種。

「玉帝,我願去人間撒草種。」牛自告奮勇地說。

「你是個粗心大意的傢伙,恐怕不行吧。」玉帝不放心地說。

「玉帝放心,這點小事我都辦不好,甘願受罰。」牛堅持要去。

玉帝同意了牛王的請求,叮囑牛到人間後,走三步撒一把草籽。

牛帶著草籽,走出天宮,在跨出南天門時,不小心跌了一跤,頭腦暈乎乎的,誤以為玉帝的旨意是走一步撒了三把草籽。於是,大把的草籽撒在了大地。

第二年,野草叢生,農夫根本無法種莊稼了。

他們托灶神告訴玉帝,野草太多,莊稼無法生長。玉帝知道壞事了,召來牛一問才知道粗心的牛王是一步撒三把草籽,把一件好事辦壞了。

「你這粗心的老牛,弄得人間遍地里草,當初你怎麼保證的?從今以後,你和你的子子孫孫都只准吃草,幫助農夫除草,同時,祖祖輩輩是幫助農夫幹活兒。」

玉帝說完,怒氣未消,飛起一腳踢向老牛,牛王一個筋斗從天上落到人間,嘴巴朝下,被摔掉一排上牙。於是,牛從此便一輩子給農夫當苦力,並且人未停止啃青草。直到今天,它的那排上牙也還沒有長出來。

但是,牛是個知過即改的好動物,它任勞任怨,勤懇踏實,拉車犁田從不松套,為農夫做了不少工作,博得人們的好評。在排生肖的時候,人們一至推舉他為生肖。如果不是投機的小老鼠藏在牛角上,搶先得了頭名,牛肯定還會當上生肖首領呢。

3、很久以前,全國老黎民都歸玉皇大帝管。玉皇大帝自己燈紅酒綠,卻只許老黎民每日吃一頓粗茶淡飯,多餘的糧食都要上交天宮。把守南天門的牛臉神知道了這事很生氣。

有一年,全國大旱,老黎民打下的糧食極少,連吃都不夠,哪有上交天倉的。玉皇大帝派牛臉神下凡傳旨,下令老黎民三天吃一頓,把多餘的糧食全部上交天倉。

牛臉神諒解民情,傳旨時把「三天吃一頓飯」改成「一天吃三頓飯」,把「多餘的糧食上交天倉」,改成了「多餘的糧食人世收藏」。

聖旨傳出後等了很久,玉皇大帝收不到糧食,讓凶煞神下凡追究,才知道是牛臉神改傳旨令。玉皇大帝發火了,一腳踢掉牛臉神的上門牙。又把牛瞼神貶下人世受苦。臨行時,牛臉神問玉皇大帝說:「我到人世後,鋪什麼蓋什麼?吃什麼?」玉皇大帝冷冷地說:「鋪氈蓋被子、吃草么!」

牛臉神下到人世,看到黎民少鋪無蓋,就把氈和被子送給老黎民,自己卧在光地上。它沒有上牙,每當卧下時,總要長出一口吻,表示對玉皇大帝的怨恨。

玉皇大帝把牛打下塵世,但又同情牛的敦樸勤奮,便給人們傳令,要每年大年三十晌午給牛吃一領飽飯,這就是常說的「打一千,罵一萬,三十晌午一頓飯」。直到此刻養牛人家每年臘月三十,都要給牛做一鍋飯,再泡上白生生的蒸摸讓牛飽餐一頓。

4、傳說,很早很早以前,玉皇大帝手下有好多文武大臣,牛也是其中的一個,它們在天宮里每天清閑自在,無所事事。

有一天,玉皇大帝就派牛到人間傳旨,囑咐它說:人間個個成雙配對,生兒育女,一代一代傳下去越來越多,天天要吃飯,往後就成了大事了,你要很快告訴人間,要一吃飯,三打扮。」

牛領了聖旨挺不高興,心裡想,好多大臣都不派,偏偏讓我干這等差事,心裡雖這么想,但又不敢違抗聖旨。回到住處,一頭倒在炕上就睡著了。

睡夢中玉皇大帝狠狠指責它:「你在天宮待懶啦,到人間去一趟就不高興,站殿衛兵聽著,拉下去重打四十大板。」 牛被惡夢驚醒,心裡很是不安,慌慌張張地乘了一陣清風來到人間,找到土地。土地一看是玉皇大帝派來的大臣,必定有要緊的事,趕緊把它接入小小的土地廟,笑臉滿面地款待。

牛一肚子怨氣,正好在土地頭上發作。 它一不吃酒,二不用飯,擺出副欽差大臣的架子,氣勢洶洶地喝道:「小小土地聽著,玉帝有旨:「人間傳宗接代,人丁興旺,人人要吃飯,從今往後要一天三吃飯,一打扮。」命你很快傳下去,不得有誤。」

說完後就返回了天庭,滿以為旨也傳啦,看你玉帝還有啥說的。 牛直闖入宮殿,跪在玉帝寶座下回報:「玉帝啊!聖旨已經傳到了人間。」不料玉帝眯著眼睛問道:「你是怎麼傳的?」牛便把告給土地的話一字不漏地說了一遍。 玉帝一聽,馬上火冒三丈。

照牛的嘴上一腳踢去。牛被踢了個仰面朝天,上門牙全部踢掉,口吐鮮血。最後玉帝怒斥道:「混帳東西,只讓你辦一件事,卻給傳錯了話,這回你就到人間耕地養活人們去吧。 為牛自知理虧,乖乖兒地下到人間耕地、拉車、乾重活。

每當主人看見它受累了,就讓它歇一歇。 歇歇時,它就想起在天宮里的生活,想起錯傳聖旨落到這般地步,又想到不知要受到何年何日…… 越想越傷心,不由得眼淚汪汪。它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默默地為人類貢獻著自己的一切。

5、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閱讀全文

與牛的故事或者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年輕的姐夫演員表 瀏覽:761
水電工劇情是什麼電影 瀏覽:184
關於修女的恐怖電影都有什麼 瀏覽:596
美味的鄰居電影中字幕 瀏覽:270
電影台詞陪你長胖一起變老 瀏覽:622
古裝國語色情倫理電影排行榜 瀏覽:513
哪些感人的電影動漫電影 瀏覽:583
美團上面的電影票座位怎麼看 瀏覽:464
哥斯拉電影全集完整版中文版 瀏覽:544
五個字歐美科幻電影名單 瀏覽:826
電影戰爭機器劇情 瀏覽:853
內衣電影有哪些 瀏覽:645
恐龍的電影有哪些啊落 瀏覽:684
開學的搞笑電影 瀏覽:195
韓古裝電影觀相 瀏覽:558
老師帶領差班中考的電影 瀏覽:927
孫藝洲有部電影在火車上叫什麼名字 瀏覽:159
電影緊急救援2演員表 瀏覽:558
唐人街探案3電影中文 瀏覽:444
阿美是什麼電影裡面的演員 瀏覽: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