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微電影援藏幹部的故事

微電影援藏幹部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2-07-02 04:50:13

1. 《雪浴昆侖》觀後感

電視連續劇《雪浴昆侖》是一部創作成功的作品,也的確是新疆題材中多年來少有的一部影視力作。其故事人物多有其原型,因而生動感人。一是以李三祥、車青雲、楊富霖、曹海青、貢布、巴圖、奧曲爾、凱賽爾等組成的英雄進藏先遣連創造了感天動地的人間奇跡。他們在風雪嚴寒的高原上給養中斷、陷入絕境。在高山病的襲擊下,又有飢寒交迫,先後有63人犧牲。他們的經歷舉世無雙,創造了「繼長征之後,我軍歷史上最艱難的一次行程」。而這支進藏英雄先遣連,還是一支由國民黨起義官兵為多數、並由7個民族成分組成的特殊隊伍。他們的精神一直激勵著後來者。

二是以車阿里、佟樺為代表的新一代軍人駐守西藏阿里一千多公里邊防的平凡而感人的故事。這些人目前還很多,他們及其相關人員成了此劇的最忠實的觀眾。

三是以李高原、曹菲菲、武謙和等為代表的新疆援藏幹部的傳奇而動人的故事。上世紀70年代新疆根據中央指示,進行大規模援藏——代管西藏阿里地區10年。期間許多幹部、大學生報名參加援藏隊伍。他們把黨的溫暖、政府的關懷和新疆各族人民的兄弟情,及現代文明帶向了高原。期間,他們要抓建設,保政權,護穩定,還年年進行剿匪平叛,確保廣大農牧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目前,包括新藏線養路、為阿里運輸在內的這批人至少還有幾萬人。這段歷史,是「新疆精神」的一部分,是新疆各族軍民的驕傲,正像著名歌唱家韓紅所唱的主題歌——祖國不會記!

2. 電影孔繁森中,孔繁森任職地位書記收到群眾送的什麼

電影《孔繁森》中,孔繁森任職地位書記收到群眾送的哈達。電影《孔繁森》,並於1996年在全國公映。影片根據孔繁森的真實事跡創作改編,由陳國星、王坪執導,高明、曲雲等主演,講述了從事援藏工作多年的孔繁森赴阿里地區擔任地委書記,帶領當地人民脫貧致富,用生命踐行誓言的感人故事。

3. 孔繁森是個優秀的援藏幹部,課文講了他的什麼事跡

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幹部,他做了很多好事。今天我給大家講講他幫助藏民德的故事。
孔繁森回到自己的家裡,母親見了他要慶祝一下,晚上母親請他吃包子,孔繁森吃了半屜包子。夜晚孔繁森悄悄地來到養老院,把剩下的包子送給了一位老爺爺。他看到這位老爺爺的腳都凍僵了,就把老人的腳放到自己懷里暖和著。
第二天母親給孔繁森買了一雙新鞋,他又悄悄地把鞋給了那個凍傷腳的老人。
孔繁森就是這樣一個只想著藏民的人。
孔繁森臨死前要求把他的墓碑上只寫「三木」二字,他是不想讓人們知道這是他的墓。
孔繁森死後人們發現他的包里有一雙破襪子,一分錢也沒有。他把所有的錢都花在給藏民買葯了。
這就是善良的孔繁森。

4. 被譽為"新時期的焦裕祿"的援藏幹部是誰

被譽為"新時期的焦裕祿"的援·藏幹部是 孔繁森

孔繁森兩次到西·藏掛·職,為當地發展到處奔波。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務返回阿里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

5. 孔繁森援藏的詳細事

孔繁森,出生於1944年7月,死於1994年11月29日,山東聊城人。1961年,17歲的孔繁森光榮參軍,在部隊連年被評為「五好戰士」。1966年9月,孔繁森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他從部隊復員後,先當工人,後被提拔為國家幹部。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幹部到西藏工作,時任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並寫下了「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條幅。[1]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擔任日喀則地區崗巴縣委副書記。在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縣的鄉村、牧區,與藏族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88年,山東省再次選派進藏幹部,組織上認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經驗,便決定讓他帶隊第二次赴藏工作。進藏後,孔繁森擔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生和民政工作。到任僅4個月的時間,他就跑遍了全市8個縣區所有的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的村辦小學,為發展少數民族的教育事業奔波操勞;為了結束尼木縣續邁等3個鄉群眾易患大骨節病的歷史,他幾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頂水源處採集水樣,幫助群眾解決飲水問題;了解到農牧區缺醫少葯的情況後,他每次下鄉時都特地帶一個醫療箱,買上數百元的常用葯,工作之餘就給農牧民群眾認真地聽診、把脈、發葯、打針,直到小葯箱空了為止。這表現出孔繁森心甘情願為人民服務。
1992年,拉薩市墨竹工卡等縣發生強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崗鄉的地震廢墟上,還領養了3名藏族孤兒——12歲的曲尼、7歲的曲印和5歲的貢桑。收養孤兒後,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據,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義獻血900毫升,900毫升的鮮血蘊含著孔繁森對藏族孤兒深深的愛。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調藏工作期滿,西藏自治區黨委決定任命他為阿里地委書記,這一任命意味著孔繁森將繼續留在西藏工作。面對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選擇,他毫不猶豫地服從了黨的決定、人民的需要。

阿里地處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這里地廣人稀,常年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下,最低溫度達零下40多攝氏度,每年7級至8級大風佔140天以上,惡劣的自然環境、艱苦的生活條件使許多人望而卻步。
可是,1993年春天,年近50歲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書記後,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全地區106個鄉他跑遍了98個,行程達8萬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處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跡。
在孔繁森的勤奮工作下,阿里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1994年,全地區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8億元,比上年增長37.5%;國民收入超過1.1億元,比上年增長6.7%。他為了制定把阿里地區的經濟帶上新台階的規劃,准備在最有潛力的邊貿、旅遊等方面下工夫。為此,他曾率領相關單位,親自去新疆西南部的塔城進行邊境貿易考察。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務返回阿里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
在孔繁森的葬禮上,懸掛著一副輓聯,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對他的懷念:「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兩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
人們在料理孔繁森的後事時,看到兩件遺物:一是他僅有的8元6角錢;一是他去世前4天寫的關於發展阿里經濟的12條建議。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遺產,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懷。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孔繁森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6.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九幾年的,講援藏的,最後主角死在西藏的故事

中文片名:孔繁森

導演:陳國星
編劇:王興東
製作人:陳國星
影片類型:劇情
國家/地區:中國
年代1995年
色彩:彩色
製作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

7. 有誰知道曾經央視黃金強檔播出過的一部講訴一個援藏醫生事跡的電視劇

八集電視連續劇《雪域情》 是由中央電視台、西藏電視台、西藏軍區聯合拍攝的8集電視連續劇,取材於西藏軍區總醫院院長李素芝將軍的感人事跡,在忠於生活的基礎上進行大膽構思,以當代軍人獻身雪域高原邊防事業為原型,把當代軍人的愛情、親情、民族情、戰友情作為故事的主線,以雪域高原雄渾壯美的風光為背景,以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塑造了以林書芝(劇中主人公)為代表的當代軍人形象,充分展示了當代軍人的生活以及他們崇高的奉獻精神。

8. 是關於西藏愛情的,一個年輕的援藏幹部,一個藏族女孩,說長大了要嫁給他,後來有機會援藏幹部走了,女孩

在路遙的小說里有這么一段。

9. 翟青的援藏經歷

在1995年赴任的中央國家機關首批援藏幹部中,原國家經貿委派去的翟青是最年輕的副局級幹部,時年31歲,正值而立。彈指一揮間,十五載春秋荏苒。當現任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長的翟青向記者回憶援藏歲月時,已至中年。「那是我一生中非常值得回憶的階段」。說話時,翟青嗓音低沉而富具穿透力,眉宇間流露出堅毅,恍然間仍是那位剛剛走上高原的年輕人。計經委來了個年輕人1995年6月,原國家經貿委在多位報名援藏的候選人中,最終決定選派最年輕的翟青。「當時,一方面各部委正在落實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另一方面時值國內掀起學習孔繁森的高潮,所以大家進藏的熱情還是很高的。」之所以報名援藏,翟青除了熱情,還有「底氣」。「我在1992年去過一次西藏,到過海拔5000多米的定日縣。第一天也出現了高原反應,頭疼得要命,感覺頭皮發脹,就想揪著頭發往外拽。但還是仗著年輕,吃些葯,睡一覺,第二天就好了。因為有這次經歷,所以很有信心。」其實也有忐忑。翟青報完名,才想起事先沒有徵求家人意見,尤其是還沒和懷孕的妻子商量。「結果回到家一說,家人都非常支持」。說到這里,他不免感慨。6月29日,翟青一行89人抵達西藏。這一天,也成為他終生難忘的日子。進藏後,翟青被任命為自治區計劃經濟委員會(以下簡稱「計經委」)副主任,負責企業管理和技術改造、技術進步等工作。上任之初,因為年輕,他難免更加引人矚目。翟青晚上在單位院子里散步時,常能聽到有人議論「這就是北京來的年輕人,當了我們的副主任。」對翟青而言,這種矚目是壓力也是動力,或者說是清醒劑。「剛去時,我要求自己多看、多聽、多想、多向別人學習。」他說:「關鍵是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如果像欽差大臣一樣,指手劃腳,肯定不行。要時刻想著自己就是一名自治區黨委和計經委黨組領導下的普通幹部,這樣大家才會相信你,接受你,總之要和大家融合在一起。」緊接著,更大的考驗不期而至。當時,自治區國有企業以輕紡、手工業為主,普遍規模較小,技術落後。即便是自治區規模大些的支柱企業,如拉薩啤酒廠、水泥廠、皮革廠、地毯廠以及幾個礦業企業等,和內地同類企業相比,仍然顯得規模偏小,生產工藝落後。拉薩啤酒廠,這顆西藏的「明星企業」,在剛開始生產時一度供不應求,後來因為生產工藝落後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到了1995年,生產經營已經非常困難。自治區領導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於是決定由計經委牽頭,圍繞加快自治區支柱產業的發展,組織實施「510工程」,即滾動安排10個技改項目、10個新產品開發項目、10個拳頭產品培植項目、10個企業改組、10個企業改制。上任不久的翟青被任命為「510工程」辦公室主任,主要負責技改、新產品開發和拳頭產品培植工作。深感責任重大,翟青馬不停蹄的和同事們投入工作,先後奔赴山南、林芝、日喀則、那曲、拉薩等地,深入企業調查研究,爭取中央資金支持,協調財政、銀行等部門,引進內地經營管理人才,改造企業生產工藝。在自治區政府高度重視下,在各相關部門大力支持下,經過一番努力,從1996年開始,拉薩啤酒廠、拉薩水泥廠、拉薩地毯廠等幾家國企很快脫胎換骨,走出生產經營困境,煥發了「第二春」,步入新一輪高速發展期。到翟青離任時,「510工程」共批准22個項目立項,安排投資1.9億元,完成企業改造15家,為自治區培植了諸如藏葯、紅景天、啤酒等一批品牌產品,形成了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1997年,「510工程」項目完成工業增加值1.3億元,占當年工業增加值4.2億的31%,實現利稅3500多萬元。拉薩啤酒廠甚至重現了供不應求的昔日風光。一次,計經委一位同事結婚,想盡辦法也買不到婚宴用的啤酒,排隊等又不趕趟,無奈之下找到翟青,說「翟主任,趕緊幫我買些啤酒吧。」翟青以實際行動為自己贏得了信任。自此,不管是主要領導還是同事,都支持他放開手腳干工作,「在工作環境上,那幾年是非常好的。」「那幾年,做了一些事情」提起在西藏的工作,翟青對自己的評價是「那幾年,做了一些事情」。其實言猶未盡。在西藏三年,兩個春節在拉薩度過,無暇探望襁褓中的孩子,都是為了手頭的工作,當得起「盡心盡力」。而同事對他,亦是有口皆碑。大家對他的評價是:想幹事,會幹事,能幹事。翟青說:「我剛開始去的時候和後期工作中是不一樣的。剛去時一腔熱血,初生牛犢不怕虎。實際上西藏有它自己的特點,有它自己的實際情況。怎樣把自己對中央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同當地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拿出一些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建議和措施出來,才是最重要的。」1996年初,西藏自治區組建經貿體改委,翟青出任副主任,同時兼任自治區房改辦主任。除了負責企業發展改革,又負責起住房制度改革。根據國家以及自治區有關房改政策,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他牽頭制訂了《自治區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以及配套實施細則,僅起草的文字材料就有近10萬字。同時著手組建了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標志著涉及到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自治區住房制度改革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到1997年10月,投資近7000萬的拉薩市第一期安居工程如期竣工。翟青負責的這項工作得到了國家房改辦的肯定。另一項讓他印象深刻的工作,是在自治區政府領導下,搞了一場「百人百日企業大調研」的「雙百行動」。由自治區領導牽頭,經貿體改委具體組織,會同相關部門對自治區的國有企業基本情況進行大調查。翟青介紹說,當時內地企業改革改制改組進展比較快,自治區這方面工作相對滯後。原因在於,企業家底不是太清楚,經營狀況不清楚,改革方向不清楚,具體的改革措施不知如何下手。為掌握一手資料,翟青在負責協調相關工作的同時,還帶隊調研了近30家企業。這場「雙百行動」最終歷時3個多月,調查了660多家自治區國有企業,涉及職工6萬多人。調查范圍之大,涉及面之廣,時間之集中,在自治區企業工作史上堪稱前所未有。通過大調研,摸清了家底,找准了問題。情況既明,對症下葯。經貿體改委根據調研情況形成了《加快西藏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向自治區政府做了詳細匯報,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如何使企業管理工作走向程序化、規范化、制度化,是翟青在工作中思考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在經貿體改委黨組的領導下,翟青組織有關處室制定了《國有企業技術改造資金管理辦法》、《西藏自治區「510」工程項目申報程序》、《西藏自治區「510」工程實施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拳頭產品培植項目管理辦法》、《西藏自治區邊境配額貿易機電產品進口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翟青深知,企業管理現代化、科學化,「人」的因素至關重要。針對自治區部分企業領導幹部業務素質不強,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狀況,他組織了共有50多人參加的自治區企業領導培訓班,邀請區內外專家學者授業解惑。此舉不僅贏得了企業領導的歡迎,而且得到了自治區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真正想做些事情,必須以當地實際為基礎,結合中央政策,拿出的辦法才可行。」翟青說。他還有一個特別深的體會是,想做好這些工作,必須爭取當地幹部、老援藏幹部的理解和支持,否則這些工作落實不了。「如果想法很好,但由於工作方法、工作策略不妥,得不到理解和支持,那工作就沒法落實,甚至會適得其反。地方幹部有非常寶貴的一些經驗。他們多年來行之有效的一套工作方法,很有價值,不可能拋棄。所以,他們的工作方法、工作經驗,對我的影響是很大的。」他說自己其實也有遺憾,「有些工作情況熟悉了,時間也結束了,來不及做得更好」。「能不能給我們西藏一些項目?」回到北京後,翟青先後從國家經貿委到國家發改委再到國家環保部,幾易其職。但不管單位怎麼調動,職務如何遷升,他的心裡總是惦念著西藏高原。剛回京時在國家經貿委任副司長,有次聽取項目匯報,一聽到有國際援助資金,他打斷匯報張口就問:「能不能給我們西藏一些項目?」後來從事環保工作,每到一個城市,心中都會不自覺地拿當地環境和西藏比一比。「我經常想,像北京這些內地城市,什麼時候天空能藍得像西藏那樣,該有多開心吶。」「真想西藏啊!」離開西藏十二年,他一直沒有機會回去。僅有的幾次出差機會,被他讓給了那些沒去過西藏的同事。但他一直關注著西藏的一切消息。每次見到從西藏回來的同志,翟青都喜歡問東問西,聽到有好消息,他就高興。「在西藏的朋友、同事一直都有聯系,他們說那裡的變化很大,連我以前住的房子都拆了。」在西藏三年,翟青和當地幹部建立了良好的交往。同事認可他,說他為人坦盪、開誠布公;朋友喜歡他,稱他是好兄弟。「在拉薩過節沒有感到過孤獨。公覺次仁書記對我們這些援藏幹部很好,經常把我們叫到家裡,包餃子、吃面條,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其樂融融」。「一次過藏歷年,去尼瑪家裡拜年,和他喝青稞酒,一碗有差不多一斤,喝得我暈暈乎乎。」說起他的那些朋友,翟青的眷念之情溢於言表。藏歷正月初三,藏族同事、朋友們還會拉上翟青,結伴來到寶瓶山和葯王山,插經旗、掛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插旗掛幡以後,大家找一處背風、向陽的坡地,喝酒、唱歌、談笑,酒濃情重,盡情享受新鮮清潔的空氣和明麗燦爛的陽光。「盡是高興事,有沒有覺得苦的時候?」記者問他。「生活習慣的時候,就不會覺得苦。何況,我在拉薩生活已經比在地方的同志條件好多了。」他笑著講了一個故事:一次,陪領導去格爾木,途經那曲黑河鎮,天色已晚,遂決定就地住宿。晚上,到當地幹部家裡吃飯,那位幹部一邊擀麵條,一邊添火。只要火苗弱了,他就抓起幾塊牛糞扔進火堆,然後拍拍手,繼續擀麵條……現實環境遠非翟青形容得那樣輕松好玩。且不說高原缺氧,僅僅是依靠電熱毯應付冰冷的寒夜,捱過漫長的冬天,已令人聞之生畏。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生活,除了熱情,還需要毅力,需要決心,需要忠誠。進藏工作三年,無論平均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還是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都曾留下他不畏艱辛的身影。藏族同胞的帳篷里,也曾傳出他那爽朗的笑聲。「三年的時間,在人生經歷中是短暫的,但三年的西藏生活卻為我積累了終生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它讓人永遠難忘,一直激勵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勤奮努力、奮發上進。」他這樣飽含深情地總結西藏歷程:「青春有限,三年無悔。」

10. 西藏有哪些紅色故事

摘要 孔繁森,1979年作為援藏幹部從山東聊城來到西藏日喀則。他在擔任崗巴縣委副書記的3年時間里,跑遍了全縣的農村、牧區,與藏族群眾結下了深厚友誼。1988年,山東再次選派進藏幹部,孔繁森第二次赴藏工作。他擔任拉薩市副市長的前4個月,就跑遍了全市8個縣區所有的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的村辦小學;為解決尼木縣續邁鄉等3個鄉群眾易患大骨節病的問題,他多次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頂水源處採集水樣……1994年,他因車禍不幸殉職,但他的為民情懷和感人故事仍在雪域高原、在祖國大地廣為傳頌。

閱讀全文

與微電影援藏幹部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當你拿起武器時你就是敵人是什麼電影 瀏覽:577
電影院沒票怎麼辦 瀏覽:327
日語電影十大經典台詞 瀏覽:914
2021恐怖電影預告 瀏覽:837
超搞笑的和尚電影推薦 瀏覽:640
香港電影小姐誘心台詞 瀏覽:338
香港粵語動作電影 瀏覽:900
灰姑娘電影是哪個國家 瀏覽:125
鹽城哪個電影院是可以躺著的 瀏覽:323
搞笑電影類似四平青年 瀏覽:442
一幅美女畫像的電影 瀏覽:724
香港武俠電影梁朝偉 瀏覽:111
救了一個女孩電影 瀏覽:599
可以上傳自己的意識科幻電影 瀏覽:356
漫威即將新拍的電影 瀏覽:650
微電影什麼主題好 瀏覽:14
西安哪裡能看120幀電影 瀏覽:361
街趣看電影 瀏覽:141
在網上購電影票在哪個軟體上 瀏覽:745
女孩裸體電影 瀏覽: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