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合夥人》得觀後感怎樣寫
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
掉在水裡不會淹死,呆在水裡才會,你只有拚命的向前游。
——成東青
不得不說成東青的變化非常大,無論是從造型還是言語。片中有一個場景,孟曉駿嚴肅地問:「Do you have a dream?」成東青想了想後開著玩笑說「春夢算嗎?」他的夢想說大也不大,他的夢想就是不要回到農村去;可他的夢想也不小,他成就了一個從36塊錢到身價63億的成功者。
我佩服他的不是他能在一個飛往美國的飛機上背下一本書,不是他面對孟曉駿暴怒時的坦然,不是他面對美國人污衊時的冷靜,而是他敢於去承擔的責任感。當無數中國人在中國使館被美國炸了的時候,站在群眾中被罵成「賣國賊」,被打的頭波血流,依然直直的站在那裡高聲喊著「中國人打中國人算什麼本事」的不是王陽,也不是孟曉駿,是他,成東青。新夢想不是他一個人的,但當新夢想面對困難時,他沖在了最前方,去接受愚民的暴力,就像他多年前在大學時替王陽和孟曉駿堵住門免遭暴力時一樣。成東青是無數個從農村走出來的成功者們的縮影,因為他的堅持、他的踏實努力,所以才有了他們最初的新夢想。在校園時的懵懂和青澀,到為人處事沉著冷靜,除了給全村人下跪為了借錢高考和隱私及辦學而被校方開除,真的很難想像影片略過的部分他都經歷了什麼。成東青說,中國學生都很擅長應付考試,美國人很難想像一個中國學生為了考出好成績而付出多麼艱辛的努力。他說的就是他自己,一個歷經艱辛最後成功的年輕人。
他追求的不是成功,是尊嚴。
成東青是三個人中最朴實、最踏實,也是最艱難的人。他不像孟曉駿有著優越的家庭環境,也不像王陽有著開朗的性格和「文藝范兒」,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影片開始以孟曉駿為第一人稱敘述後,很難在成東青身上看到當年那個青澀的大學生,他是那麼優秀的一個企業巨頭,話語中透著沉穩。他是新夢想最大的股東,也是最根本的創業者,雖然創辦新夢想並非他提出來,但他自始至終都堅持著新夢想,從未放棄。當孟曉駿在因新夢想不能上市時而憤怒揚言退出股東,在王陽醉酒後說「玩夠了」時,他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從未有過。曉駿和王陽或許只是一時沖動才說出過激的話,而他,就算再生氣,再憤怒,他也絲毫不會動搖。
成東青看似「土鱉」,甚至有些唯唯喏諾,可他卻是最令人捉摸不清的一個。孟曉駿有著倔強的性格和精明的頭腦,王陽有著不羈的青春和開朗的性格,而成東青,則是一個深藏不漏,永遠都那麼冷靜、淡定的一個。
真正的大智如愚,真正的執著不懈,真正的新夢想人。他是成東青。
——孟曉駿
相對而言我卻更喜歡孟曉駿這個角色,從他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種永遠都充滿年輕力量的永不言敗精神,他的青春是自私甚至有些自傲的,他的青春也是堅強無畏的。
他絕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知道什麼是「潮流」,他知道如何來「應景」,他知道市場經濟需要的是什麼,他知道如何用他的閱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有人說曉駿是個很有野心的人,可一個有野心的年輕人又有什麼不對嗎?年輕需要挑戰,而孟曉駿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相信自己能夠去改變的人。他的夢想曾是去考去美國並定居在那裡,而在美國這樣一個按下「快進」鍵的國家,公平競爭是不存在的。孟曉駿看到了生存的不易,為了生活他受到了以前從未體會過的艱辛和艱難,所以才有了他日後在新夢想中的軍師地位。在三個人中,他的生活看似最一帆風順,良好的家境,完美的愛情,而且是三人中最先拿到出國簽證的人,可他經歷的屈辱絕不比成東青少。他看似沉默寡言甚至是有些冷漠,但他對於創業絕對是滿腔熱情。他的夢想其實不是出國,不是辦新夢想,不是賺錢,他要的其實是尊嚴。他的夢想是讓美國這個無數中國學生夢想的國家看到:中國學生有出息,有尊嚴,中國學生不是為了留在美國而去美國,中國學生是為了更好的建設自己的國家。
孟曉駿在片中一個場景給我印象很深刻,就是他在簽證課堂上站起來頂撞老師的「too young, too naive」,之後收拾東西揚長而去。那一刻我甚至想為他叫好,這不是叛逆,這是追求真理。孟曉駿敢於去反抗,他平時甚至有些代事冷漠不愛說話,但他會去對他不滿意的事情說出自己的觀點,哪怕這會受到異常嚴厲批判。曉駿永遠都知道自己該取捨什麼。他知道在面對基本的生活時他需要放棄什麼,堅持什麼,他知道該怎麼面對這個不斷在更新,不斷在改變的世界。我想孟曉駿曾經是自私、目中無人的,曾經是心懷壯志要去圓夢美國的,但經歷了真正的生活,他成為了新夢想中最堅固的奠基。我想他的青春才是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青春,才是一個年輕人應該去挑戰的青春。我喜歡孟曉駿這個角色,因為他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無憾。
夢想是什麼,曉駿心裡很清楚,比任何人都清楚,因為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他自己。
世界改變了最初的孟曉駿,但孟曉駿沒有改變自己,沒有改變自己最年輕、最真誠、最願意去為之奮斗的夢想,這才是作為一個human最重要的。
Do you have a dream?Yes,I do.
——王陽
如果說成東青是司令,孟曉駿是軍師,那王陽就是一位永遠忠於團隊的將軍。
似乎每個學生小團體中總有一個像王陽一樣的傢伙,總有一個熱血不羈的文藝小青年,總讓人真是忍俊不禁。孟曉駿有過自私的時候,成東青有過迷茫的時候,而王陽在他們失意時總是那個默默傾聽的人。
在我看來三個人中他是最重情義的,從主動要去探望肺結核的成東青,到送曉駿出國時罵著你有種就別回來卻和他抱在一起,到在新夢想面對是否該上市時在東青曉駿二人中勸說調解,再到最後為了維護三個人的友誼和曉駿大打出手。我感動於他這永遠把利益排在友誼之外的精神。他借著自己優秀的口語,教學生美國式思維,為新夢想做出了很大貢獻,可他的股份最初只佔了24%,可她卻絲毫沒有怨言。
他總是在維護東青和曉駿的友誼,因為他知道他們是一個整體。他的智慧在於他能從不經意間為很多事做出貢獻,最重要的是,他懂得停下來思考。
他辦簽證時總會對簽證人員大喊「I love my country!」,典型的憤青,可就是那麼淳樸的讓人感動。我想王陽這種人,絕對是一個生意上的好合作夥伴,生活中的好兄弟。
青春給每個人的憧憬和希望是不一樣的,青春給予王陽的是一直的堅持和守護,他的成功就像他泡到洋妞的經歷是一樣的:用他獨特的智慧吸引別人的目光,用自己獨特的能力去證明自己的實力,用自己獨特的性格去維護朋友的意義。唯一不同的是,他的成功,不會像愛情一樣暫停。
面對美國人的刁鑽,孟曉駿和成東青都在舌戰群儒,時刻保持著警惕,准備出擊,而而他卻總是一副很淡定的樣子,似乎早就知道勝券在握。記得在成東青在被開除後,他滿不在乎的告訴他「肯定餓不死你」,果然之後成冬青不但沒把自己餓死,反而有了比私自辦學偉大多了的成就。他始終就像一個久經風霜的智者,「預言」了成功。
如果誰青春是一場雨,王陽就是一棵過早開花,卻依然結果的樹。
「如果額頭終將刻上皺紋,你只能做到,不讓皺紋刻在你心上。」王陽將永遠年輕。
就這樣,他們成功了。
——夢想·青春·改變
三個人的夢想之所以偉大,因為它不僅僅講出了夢想,更講出了一代人對於的改變命運。我們改變不了世界,那就要做到不被這個世界改變。誰都不想做一個失敗者,可誰又都避免不了失敗,那麼,嘗試著去嘗試吧。
世界是殘酷的,無數年輕人都在在掙扎著渴望夢想中的生活,有些人在經歷的無數艱辛後倒下了,留下來的只有那些不相信命運的人。世界被按下了快進鍵,躁動的世界不會靜下來思考,所以才釀成了不美好的事實。
有媒體評論說《中國合夥人》是男版的《致青春》,我很慶幸,我沒有看過《致青春》。青春不僅是愛情,而是熱血和奮斗,當一群有夢想的年輕人聚在一起時,世界上的一部分人將被他們改變。我很難弄清《中國合夥人》中誰才是男一號,似乎每個人都可以拿出來單拍一部片。我是90後後,我還沒有經歷過他們那樣的歲月,他們令我羨慕,因為他們的青春沒有遺憾。
我想,改變世界對於個人來說是很難的,因為一個人的力量畢竟很微薄,不成熟的人會因為他們自己為的瀟灑和熱血而用一生去做無為之事,而真正聰明的人會先歸順於世界,在等待時機去反擊,讓世界看到他個人的改變。
世界是殘酷、不公平的,作為世界上的一個人,只有理解了這一刻,才能理解下一刻,在如今這飛速發展的世界,許多美好的東西被埋葬在了歲月中,只有他們年輕的心,在漫長的時間中,屹立不倒。
一棵樹經歷多少風吹雨打才會參天不倒,一滴松脂要經歷多少年孕育後才會成為晶瑩的琥珀,一個國家要經歷多少年艱苦奮斗才會成為東方雄雞,一群人要經歷多少艱辛後才能夠成為精英。成東青,孟曉駿,王陽。他們是中國合夥人,他們做到了。
2. 電影《青春之駿》未映先熱,這是為何
最近一波還沒有上映的電影,悄悄席捲了很多網民的心中,讓很多人說“一定要去電影院利看一看,這部電影是即將全國上映的紅色電影《青春之駿》。
《青春之駿》在4月13日在北京市完成了全國首映,隨後開始在全國各地點映,電影將會在4月20號正式公映。
電影《青春之駿》未映先熱,實至名歸。期待在4月20日與全國的觀眾們在電影院相見。
3. 急求!!!!中國合夥人觀後感,300、400字就行。要快!
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
掉在水裡不會淹死,呆在水裡才會,你只有拚命的向前游。
——成東青
不得不說成東青的變化非常大,無論是從造型還是言語。片中有一個場景,孟曉駿嚴肅地問:「Do you have a dream?」成東青想了想後開著玩笑說「春夢算嗎?」他的夢想說大也不大,他的夢想就是不要回到農村去;可他的夢想也不小,他成就了一個從36塊錢到身價63億的成功者。
我佩服他的不是他能在一個飛往美國的飛機上背下一本書,不是他面對孟曉駿暴怒時的坦然,不是他面對美國人污衊時的冷靜,而是他敢於去承擔的責任感。當無數中國人在中國使館被美國炸了的時候,站在群眾中被罵成「賣國賊」,被打的頭波血流,依然直直的站在那裡高聲喊著「中國人打中國人算什麼本事」的不是王陽,也不是孟曉駿,是他,成東青。新夢想不是他一個人的,但當新夢想面對困難時,他沖在了最前方,去接受愚民的暴力,就像他多年前在大學時替王陽和孟曉駿堵住門免遭暴力時一樣。成東青是無數個從農村走出來的成功者們的縮影,因為他的堅持、他的踏實努力,所以才有了他們最初的新夢想。在校園時的懵懂和青澀,到為人處事沉著冷靜,除了給全村人下跪為了借錢高考和隱私及辦學而被校方開除,真的很難想像影片略過的部分他都經歷了什麼。成東青說,中國學生都很擅長應付考試,美國人很難想像一個中國學生為了考出好成績而付出多麼艱辛的努力。他說的就是他自己,一個歷經艱辛最後成功的年輕人。
他追求的不是成功,是尊嚴。
成東青是三個人中最朴實、最踏實,也是最艱難的人。他不像孟曉駿有著優越的家庭環境,也不像王陽有著開朗的性格和「文藝范兒」,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影片開始以孟曉駿為第一人稱敘述後,很難在成東青身上看到當年那個青澀的大學生,他是那麼優秀的一個企業巨頭,話語中透著沉穩。他是新夢想最大的股東,也是最根本的創業者,雖然創辦新夢想並非他提出來,但他自始至終都堅持著新夢想,從未放棄。當孟曉駿在因新夢想不能上市時而憤怒揚言退出股東,在王陽醉酒後說「玩夠了」時,他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從未有過。曉駿和王陽或許只是一時沖動才說出過激的話,而他,就算再生氣,再憤怒,他也絲毫不會動搖。
成東青看似「土鱉」,甚至有些唯唯喏諾,可他卻是最令人捉摸不清的一個。孟曉駿有著倔強的性格和精明的頭腦,王陽有著不羈的青春和開朗的性格,而成東青,則是一個深藏不漏,永遠都那麼冷靜、淡定的一個。
真正的大智如愚,真正的執著不懈,真正的新夢想人。他是成東青。
——孟曉駿
相對而言我卻更喜歡孟曉駿這個角色,從他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種永遠都充滿年輕力量的永不言敗精神,他的青春是自私甚至有些自傲的,他的青春也是堅強無畏的。
他絕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知道什麼是「潮流」,他知道如何來「應景」,他知道市場經濟需要的是什麼,他知道如何用他的閱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有人說曉駿是個很有野心的人,可一個有野心的年輕人又有什麼不對嗎?年輕需要挑戰,而孟曉駿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相信自己能夠去改變的人。他的夢想曾是去考去美國並定居在那裡,而在美國這樣一個按下「快進」鍵的國家,公平競爭是不存在的。孟曉駿看到了生存的不易,為了生活他受到了以前從未體會過的艱辛和艱難,所以才有了他日後在新夢想中的軍師地位。在三個人中,他的生活看似最一帆風順,良好的家境,完美的愛情,而且是三人中最先拿到出國簽證的人,可他經歷的屈辱絕不比成東青少。他看似沉默寡言甚至是有些冷漠,但他對於創業絕對是滿腔熱情。他的夢想其實不是出國,不是辦新夢想,不是賺錢,他要的其實是尊嚴。他的夢想是讓美國這個無數中國學生夢想的國家看到:中國學生有出息,有尊嚴,中國學生不是為了留在美國而去美國,中國學生是為了更好的建設自己的國家。
孟曉駿在片中一個場景給我印象很深刻,就是他在簽證課堂上站起來頂撞老師的「too young, too naive」,之後收拾東西揚長而去。那一刻我甚至想為他叫好,這不是叛逆,這是追求真理。孟曉駿敢於去反抗,他平時甚至有些代事冷漠不愛說話,但他會去對他不滿意的事情說出自己的觀點,哪怕這會受到異常嚴厲批判。曉駿永遠都知道自己該取捨什麼。他知道在面對基本的生活時他需要放棄什麼,堅持什麼,他知道該怎麼面對這個不斷在更新,不斷在改變的世界。我想孟曉駿曾經是自私、目中無人的,曾經是心懷壯志要去圓夢美國的,但經歷了真正的生活,他成為了新夢想中最堅固的奠基。我想他的青春才是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青春,才是一個年輕人應該去挑戰的青春。我喜歡孟曉駿這個角色,因為他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無憾。
夢想是什麼,曉駿心裡很清楚,比任何人都清楚,因為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他自己。
世界改變了最初的孟曉駿,但孟曉駿沒有改變自己,沒有改變自己最年輕、最真誠、最願意去為之奮斗的夢想,這才是作為一個human最重要的。
Do you have a dream?Yes,I do.
——王陽
如果說成東青是司令,孟曉駿是軍師,那王陽就是一位永遠忠於團隊的將軍。
似乎每個學生小團體中總有一個像王陽一樣的傢伙,總有一個熱血不羈的文藝小青年,總讓人真是忍俊不禁。孟曉駿有過自私的時候,成東青有過迷茫的時候,而王陽在他們失意時總是那個默默傾聽的人。
在我看來三個人中他是最重情義的,從主動要去探望肺結核的成東青,到送曉駿出國時罵著你有種就別回來卻和他抱在一起,到在新夢想面對是否該上市時在東青曉駿二人中勸說調解,再到最後為了維護三個人的友誼和曉駿大打出手。我感動於他這永遠把利益排在友誼之外的精神。他借著自己優秀的口語,教學生美國式思維,為新夢想做出了很大貢獻,可他的股份最初只佔了24%,可她卻絲毫沒有怨言。
他總是在維護東青和曉駿的友誼,因為他知道他們是一個整體。他的智慧在於他能從不經意間為很多事做出貢獻,最重要的是,他懂得停下來思考。
他辦簽證時總會對簽證人員大喊「I love my country!」,典型的憤青,可就是那麼淳樸的讓人感動。我想王陽這種人,絕對是一個生意上的好合作夥伴,生活中的好兄弟。
青春給每個人的憧憬和希望是不一樣的,青春給予王陽的是一直的堅持和守護,他的成功就像他泡到洋妞的經歷是一樣的:用他獨特的智慧吸引別人的目光,用自己獨特的能力去證明自己的實力,用自己獨特的性格去維護朋友的意義。唯一不同的是,他的成功,不會像愛情一樣暫停。
面對美國人的刁鑽,孟曉駿和成東青都在舌戰群儒,時刻保持著警惕,准備出擊,而而他卻總是一副很淡定的樣子,似乎早就知道勝券在握。記得在成東青在被開除後,他滿不在乎的告訴他「肯定餓不死你」,果然之後成冬青不但沒把自己餓死,反而有了比私自辦學偉大多了的成就。他始終就像一個久經風霜的智者,「預言」了成功。
如果誰青春是一場雨,王陽就是一棵過早開花,卻依然結果的樹。
「如果額頭終將刻上皺紋,你只能做到,不讓皺紋刻在你心上。」王陽將永遠年輕。
就這樣,他們成功了。
——夢想·青春·改變
三個人的夢想之所以偉大,因為它不僅僅講出了夢想,更講出了一代人對於的改變命運。我們改變不了世界,那就要做到不被這個世界改變。誰都不想做一個失敗者,可誰又都避免不了失敗,那麼,嘗試著去嘗試吧。
世界是殘酷的,無數年輕人都在在掙扎著渴望夢想中的生活,有些人在經歷的無數艱辛後倒下了,留下來的只有那些不相信命運的人。世界被按下了快進鍵,躁動的世界不會靜下來思考,所以才釀成了不美好的事實。
有媒體評論說《中國合夥人》是男版的《致青春》,我很慶幸,我沒有看過《致青春》。青春不僅是愛情,而是熱血和奮斗,當一群有夢想的年輕人聚在一起時,世界上的一部分人將被他們改變。我很難弄清《中國合夥人》中誰才是男一號,似乎每個人都可以拿出來單拍一部片。我是90後後,我還沒有經歷過他們那樣的歲月,他們令我羨慕,因為他們的青春沒有遺憾。
我想,改變世界對於個人來說是很難的,因為一個人的力量畢竟很微薄,不成熟的人會因為他們自己為的瀟灑和熱血而用一生去做無為之事,而真正聰明的人會先歸順於世界,在等待時機去反擊,讓世界看到他個人的改變。
世界是殘酷、不公平的,作為世界上的一個人,只有理解了這一刻,才能理解下一刻,在如今這飛速發展的世界,許多美好的東西被埋葬在了歲月中,只有他們年輕的心,在漫長的時間中,屹立不倒。
一棵樹經歷多少風吹雨打才會參天不倒,一滴松脂要經歷多少年孕育後才會成為晶瑩的琥珀,一個國家要經歷多少年艱苦奮斗才會成為東方雄雞,一群人要經歷多少艱辛後才能夠成為精英。成東青,孟曉駿,王陽。他們是中國合夥人,他們做到了。
4. 迷失的青春期觀後感(今日說法)
噢!放寒假啦!放寒假啦!……」我像一隻剛剛出籠的小鳥一樣,高興地歡呼起來,「踢」開了媽媽的嘮叨聲,拿起了遙控板,目不轉睛地看起了電視。突然,一個響亮的名字進入了我的視線——雷鋒,一提到這個名字,我就被這個頻道吸引住了,我指著電視大聲地對爸爸說:「他是雷鋒!……」這時候《今日說法》節目主持人講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法制故事:湖南省雷鋒的故鄉發生了一件事,今年放暑假期間,同村有三位小朋友一起到村莊邊的水庫抓魚其中一位不慎滑進了深水區生命危險時,另外有一位於12歲小朋友奮不顧身用自己的全力把落入深水的小夥伴推上了岸邊,而自己由於精疲力竭沉入水底,溺水身亡。奇怪的是被救的和另一位小夥伴不但不救,反而將死者的衣褲悄悄地藏了起來,然後若無其事地跑到死者的鄰居家借書和看電視,企圖製造不在現場的假象,使尋找死者的工作錯過了機會,直到警察偵查時才說出了真象……看到這里我為救人的小英雄感到可惜,他捨己救人的行為正是雷鋒精神的體現,值得我們學習和贊揚,但是,他如果用呼叫的方法讓大人來救(因為在不到十多米的地方有人)不會白白地犧牲自己。而另兩位小朋友應該受到批評,這么能見死不救呢!特別是那個被救小朋友應該好好地思考一下,假如沒有死者的相救死亡將是自己,他應該感到內疚。同時我也從這個事故中感到凡事都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在放假期間,不遵守這一點,它會毀了一個人、一個家。面對現代的社會,是一個既有權力膨脹、權利不張,又有道德失落、人格異化的轉型社會,許多人民群眾對法律上存在著疑問甚至迷惑不解。《今日說法》通過對當今社會所關注的法律焦點問題深入詳實的采訪和細致透徹的分析,讓中國百姓更了解法律,更客觀的感知法律,也讓法制二字更貼近每一個人的內心。「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難矣。」對於中國法律界而言,並不缺少批判者,缺少的是建設者。作為法制節目,《今日說法》以普法為核心,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為人民群眾打開學習和理解法律的窗口2002年10月份,為了迎接黨的十六大的召開,《今日說法》推出了三集系列節目《創舉》。該片回顧了普法工作經歷的艱辛歲月,也對當前普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這也是第一部全面反映和總結中國普法工作成就的片子。2002年12月4日是我國第二個普法宣傳日,也是現行憲法頒布20周年的日子。為此,《今日說法》全力打造「12·4」系列活動。活動包括「2002年度百姓關注的十大法治說法評選」、10期特別節目報道、於12月4日一套播出的一台90分鍾的晚會《法制的力量——2002》和十套播出的一期60分鍾的專題片《追憶似水流年》。自從「十大說法」的備選話題在網上公布以來,已有20萬人次登陸投票,充分表明廣大群眾法律意識的增強和法制社會的逐步完善。廣大觀眾已經把《今日說法》當成推進法律進程的窗口和他們信賴的良師益友。這個節目的內容對市民們很有用的。它從眾多的案件中選某此很有意義案例,向市民介紹案件的經過,案件的偵破過程,以及案件給人們得到了怎樣的啟示,讓人們提高警惕,並邀請法律顧問來講解法律上的知識和案件所牽扯的法律上的那些條文.使市民們能夠多了解法律知識.其中很多離奇案件是怎樣破的,從多角度對案件進行剖析。讓市民知法、學法、守法,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合法權益。二、創建學習交流平台。作為一名法律系的學生,《今日說法》是我學習的重要對象。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專家點評,加強了我對法律知識和案實踐的知識,為我的學習提供了更寬廣的平台。最後,我希望《今日說法》做到獨立、冷靜、理性,要替法治說話,站在公平、正義的立場上,同時對未來社會法治走向具有獨到的聲音和影響力,點滴記錄中國法治進程。
5. 求一篇中國合夥人的觀後感
——《中國合夥人》觀後感
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
掉在水裡不會淹死,呆在水裡才會,你只有拚命的向前游。
——成東青
不得不說成東青的變化非常大,無論是從造型還是言語。片中有一個場景,孟曉駿嚴肅地問:「Do you have a dream?」成東青想了想後開著玩笑說「春夢算嗎?」他的夢想說大也不大,他的夢想就是不要回到農村去;可他的夢想也不小,他成就了一個從36塊錢到身價63億的成功者。
我佩服他的不是他能在一個飛往美國的飛機上背下一本書,不是他面對孟曉駿暴怒時的坦然,不是他面對美國人污衊時的冷靜,而是他敢於去承擔的責任感。當無數中國人在中國使館被美國炸了的時候,站在群眾中被罵成「賣國賊」,被打的頭波血流,依然直直的站在那裡高聲喊著「中國人打中國人算什麼本事」的不是王陽,也不是孟曉駿,是他,成東青。新夢想不是他一個人的,但當新夢想面對困難時,他沖在了最前方,去接受愚民的暴力,就像他多年前在大學時替王陽和孟曉駿堵住門免遭暴力時一樣。成東青是無數個從農村走出來的成功者們的縮影,因為他的堅持、他的踏實努力,所以才有了他們最初的新夢想。在校園時的懵懂和青澀,到為人處事沉著冷靜,除了給全村人下跪為了借錢高考和隱私及辦學而被校方開除,真的很難想像影片略過的部分他都經歷了什麼。成東青說,中國學生都很擅長應付考試,美國人很難想像一個中國學生為了考出好成績而付出多麼艱辛的努力。他說的就是他自己,一個歷經艱辛最後成功的年輕人。
他追求的不是成功,是尊嚴。
成東青是三個人中最朴實、最踏實,也是最艱難的人。他不像孟曉駿有著優越的家庭環境,也不像王陽有著開朗的性格和「文藝范兒」,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影片開始以孟曉駿為第一人稱敘述後,很難在成東青身上看到當年那個青澀的大學生,他是那麼優秀的一個企業巨頭,話語中透著沉穩。他是新夢想最大的股東,也是最根本的創業者,雖然創辦新夢想並非他提出來,但他自始至終都堅持著新夢想,從未放棄。當孟曉駿在因新夢想不能上市時而憤怒揚言退出股東,在王陽醉酒後說「玩夠了」時,他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從未有過。曉駿和王陽或許只是一時沖動才說出過激的話,而他,就算再生氣,再憤怒,他也絲毫不會動搖。
成東青看似「土鱉」,甚至有些唯唯喏諾,可他卻是最令人捉摸不清的一個。孟曉駿有著倔強的性格和精明的頭腦,王陽有著不羈的青春和開朗的性格,而成東青,則是一個深藏不漏,永遠都那麼冷靜、淡定的一個。
真正的大智如愚,真正的執著不懈,真正的新夢想人。他是成東青。
——孟曉駿
相對而言我卻更喜歡孟曉駿這個角色,從他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種永遠都充滿年輕力量的永不言敗精神,他的青春是自私甚至有些自傲的,他的青春也是堅強無畏的。
他絕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知道什麼是「潮流」,他知道如何來「應景」,他知道市場經濟需要的是什麼,他知道如何用他的閱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有人說曉駿是個很有野心的人,可一個有野心的年輕人又有什麼不對嗎?年輕需要挑戰,而孟曉駿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相信自己能夠去改變的人。他的夢想曾是去考去美國並定居在那裡,而在美國這樣一個按下「快進」鍵的國家,公平競爭是不存在的。孟曉駿看到了生存的不易,為了生活他受到了以前從未體會過的艱辛和艱難,所以才有了他日後在新夢想中的軍師地位。在三個人中,他的生活看似最一帆風順,良好的家境,完美的愛情,而且是三人中最先拿到出國簽證的人,可他經歷的屈辱絕不比成東青少。他看似沉默寡言甚至是有些冷漠,但他對於創業絕對是滿腔熱情。他的夢想其實不是出國,不是辦新夢想,不是賺錢,他要的其實是尊嚴。他的夢想是讓美國這個無數中國學生夢想的國家看到:中國學生有出息,有尊嚴,中國學生不是為了留在美國而去美國,中國學生是為了更好的建設自己的國家。
孟曉駿在片中一個場景給我印象很深刻,就是他在簽證課堂上站起來頂撞老師的「too young, too naive」,之後收拾東西揚長而去。那一刻我甚至想為他叫好,這不是叛逆,這是追求真理。孟曉駿敢於去反抗,他平時甚至有些代事冷漠不愛說話,但他會去對他不滿意的事情說出自己的觀點,哪怕這會受到異常嚴厲批判。曉駿永遠都知道自己該取捨什麼。他知道在面對基本的生活時他需要放棄什麼,堅持什麼,他知道該怎麼面對這個不斷在更新,不斷在改變的世界。我想孟曉駿曾經是自私、目中無人的,曾經是心懷壯志要去圓夢美國的,但經歷了真正的生活,他成為了新夢想中最堅固的奠基。我想他的青春才是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青春,才是一個年輕人應該去挑戰的青春。我喜歡孟曉駿這個角色,因為他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無憾。
夢想是什麼,曉駿心裡很清楚,比任何人都清楚,因為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他自己。
世界改變了最初的孟曉駿,但孟曉駿沒有改變自己,沒有改變自己最年輕、最真誠、最願意去為之奮斗的夢想,這才是作為一個human最重要的。
6. 求 [中國合夥人]電影,觀後感2500字。求手打。不雷同。
調成泛黃色調,溫火熱煮青蔥歲月,
《中國合夥人》里有舊時代熱血青春;三個青年從
一無所有到身家萬貫,這是一部勵志大片;橫跨幾個年代,裡面有時代的斷截面;
還有始亂
終棄的愛情,有始至終的友情„„陳可辛想說的東西很多,但什麼都沒講徹底。或許,
其實
是這樣,
他並不想說這么多,
他只是覺得要堆砌這么多,
因為這些對票房可能有益。
經過
《武
俠》和《血滴子》
(監制)或小或大的失敗教訓,他對失敗產生前所未有的恐懼,迫不及待
想找個機會消除挫敗感。
陳可辛擅長刻畫情感,
收集整理以及更大一點的群體情懷,
他所有的電影都在圍著情感
打轉,
即便在嘗試拍攝中國式大片時,
類型電影的框架也壓制不住他對情感的突出關注。
這
是陳可辛最大的優點,他懂得人性的復雜,情感的美好與哀愁。可惜在《中國合夥人》里,
他並沒發揮出上好狀態,
成冬青、
孟曉駿和王陽三人的性格和關系變化,
包括他們各自的愛
情,除了偶現的動人妙筆,幾乎全靠旁白幫忙。在講述方式上,我沒見過這么笨、這么匆忙
的陳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厭煩,簡直退化到早期作品《雙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
泛濫。
設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
僅藉助於畫面和情節,他們三人的性格和
情誼差不多會坍塌。
過於依賴旁白,
就像強行灌輸的評述,
生硬地為觀者構建對主角們的印
象。
作為北上拍片的港區導演,
對於影片營造的上世紀八、
九十年代的時代質感,
當給予一
些表揚,
這也是陳可辛從不失手的地方。
不像別的香港導演到了內地,
港味與陸味倉促雜交,
如蹩腳的國語配音一樣令人難受,
陳可辛的
《如果·
愛》
、
《武俠》
,
包括這部
《中國合夥人》
,
並沒出現不自然的怪異問題。當表面功夫做足,就要深入內核精神。王陽是個文青,留著長
發,有觀眾向陳可辛提問,王陽是否有海子的影子,他坦承,不知道詩人海子是誰。這個無
關緊要的事實,
泄露了很多秘密,
可解釋三個人物沒有人格
(不一定是高尚的)
魅力的原因。
陳可辛終究對人物的外在和內在設定有距離感,
他做了功課,
但視野和經驗不夠。
王陽的文
青范,
孟曉駿的世家子弟樣貌,
成冬青艱難求學的漫畫式描述,均流於類型片的套路化,盡
管他們的形象借鑒了現實人物。
校園、創業、泡妞、決裂,自從預告片曝光,就可推斷《中國合夥人》可能和大衛·芬
奇講述
Facebook
創始人故事的《社交網路》有關聯。出來的成品,果然證實了這個猜測,
《中國合夥人》偷了《社交網路》不少東西,這真令人尷尬。成冬青三人和美方律師對峙的
戲及對整個電影的牽引作用,和《社交網路》如出一轍。甚至可以再一步推斷,
《中國合夥
人》
的誕生,
就是
《社交網路》
催生的產品。
主創照著
《社交網路》
的樣子,
找適合的故事,
左轉右拐到了新東方俞敏洪他們的頭上。
7. 求一篇《中國合夥人》觀後感 五六百字左右 最好是原創的
致青春》中幾個漂亮臉蛋賺足了觀眾的笑聲和眼淚,但是給多數普通人的印象是青春只屬於長得好看的人。《中國合夥人》中的「土鱉」成冬青卻告訴你,青春並非長得漂亮的人的專利。
關鍵詞:土鱉
雖然電影以英語教育機構「新東方」為原型進行創作,但是導演陳可辛明顯僅僅是利用了此話題點來進行電影宣傳,電影的「血肉」完全與「新東方」不沾邊。電影主角成冬青是一個出身農村,腦子還不靈光的一個「土鱉」形象,經歷了高考失敗,依然希望通過復讀考上大學來改變命運。「冬青娘,再讓他試一次吧,地里的稻子又不是不長了」,在開明鄉親的勸說下,成冬青跨過了人生的第一個轉彎,開始了從農民到知識分子的轉變。
關鍵詞:愛情
沒有出眾的外表,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內心深處有隱隱的自卑感,成冬青代表了社會下層出身的「窮二代」。雖然那個年代還沒有與之對應的「富二代」「官二代」,但是成冬青不折不扣是一個放在任何年代都是弱勢群體的代表。雖然沒見過世面,但是男人的審美卻是與生俱來的。成冬青邂逅「女神」蘇梅,開始了「李雷和韓梅梅」的愛情故事。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橋段,而是一些搞笑而又似乎在每個人的戀愛中發生過的情節,笑著笑著把你拉進青春的回憶。成冬青的愛情故事用他自己的話說「她在出國前一晚,把我給睡了!」,這段愛情鑄成了成冬青心頭的念念不忘,卻不曾回響。蘇梅嫁人了,卻不是成冬青,戲外一語成讖,某人成為了黃太太,丈夫卻不是黃曉明。
關鍵詞:奮斗
俞敏洪跟他的學生說:「如果我們的生命不為自己留下一些讓自己熱淚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過的。」成冬青在被「女神」拋棄之後,苦逼的人生才真正開始。簽證被拒,「美國夢」碎,之前設想的人生軌跡戛然而止,成冬青儼然不能回到鄉下的稻田去對著稻子講英語,像如今的多數大學畢業生一樣,他選擇為了填飽肚子而工作。那個時候他沒有夢想,只有空腹的飢餓感。最直接的需求可能比夢想還要正確。從在每一根電線桿刷小廣告開始,成冬青開始瘋狂的人生追求,與生活抗爭,逆流而上。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開始就害怕失敗。」成冬青當初在給他寥寥無幾的學生講這句話時,眼神里閃著一道從未有過的光。這是成冬青的第二個人生拐點,他沒有像多數人一樣選擇安逸,順從生活,而是主動出擊,相應地他勇敢的選擇了一條道阻且長的人生之路。這時候多數人卻把他的這種選擇,當做一種人生的不得已而為之。「不再是舊日熟悉的我有著舊日狂熱的夢,也不是舊日熟悉的你有著依然的笑容,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
就在那多愁善感的初次回憶的青春。」就像羅大佑歌聲里唱的,當年掛在嘴邊那個狂熱的夢,多數人在時光的洪流中遺失了。但是那個「2B青年」成冬青卻將夢想描述成堅持並讓他感到幸福的東西。
關鍵詞:友情
一起泡妞、一起逃課、一起打群架、一起范二逼到一起創業,不管你是否贊同,友情始終比愛情更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成冬青有著一份和大多數人一樣難忘得同窗友情,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將這份感情融入到創業中去,於是才誕生了後來「新夢想」。當孟曉駿問成冬青「do you have a dream?」的時候,成冬青是明白的,他害怕心裡的答案是正確的,於是他妄想用「春夢算不算?」來搪塞。但是分歧已經埋下,各自人生終究是彼此某段時光的伴侶,散夥只是遲早的事。「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睡在我寂寞的回憶,你曾經問我的那些問題,如今再沒人問起。」如果故事就此結局,難免是多少個兄弟鬩牆現實版的縮影。但是最後「新夢想」危難關頭,兄弟三人再次並肩站在戰場上,患難與共。他們不再是「中國合夥人」,而是「中國好兄弟」。他們告訴這個充滿物質主義的世界,在中國人骨子裡,高義薄雲天。
關鍵詞:夢想
「我們改變不了世界,是世界改變了我們」多年之後王陽如是形容他們和這個世界的關系。而成冬青沒有試圖去改變這個世界,而是努力保持自己不被世界改變。其實,不被世界改變才是成冬青一直堅持的夢想。我們應該羞愧,我們借口把青春留給了長得漂亮的人,其實是自己把夢想丟在了流水荒年。
可能你忘記那個「土鱉逆襲」的主角是成冬青,卻忘記了他的扮演者叫黃曉明。一個被人被賦予外貌,也被吐槽英語,質疑演技的演員,不知道他幕後是如何付出的,但是成冬青是絕對打動人的,當成冬青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征服對手時,所有人看到了黃曉明對於夢想的堅持,人生的戮力而為。請記住,這是成冬青的「中國夢」,亦是黃曉明的「電影夢」。
成東青,被北大開除,卻可以自己創辦新夢想。婚宴後的杯盤狼藉中和摯友吵翻,卻在最需要他們的時候,看到友誼的力量。
王陽,曾經愛的是他的八十年代,卻在被美國妞拋棄後 剃發明示:我的八十年代,死在了今天。
所謂八十年代是什麼?是「心碎」是詩歌是文藝是他的青春志氣。
但八十年代就這么死了,青春果然不堪一擊。
於是當老師。
從文藝青年到和事老,
從美國妞到中國小胖妞
青春倘若有張不老的臉,那一定是他長發飄飄 誦讀詩歌時的溫柔風流模樣。
孟曉駿,美國夢果然不是一帆風順的嗎?「我眼看著我們這一代中最優秀的人滑到了最底層」,最厲害的中國學生也要去洗盤子才能生存。
那所謂的美國夢到底是什麼?意義何在?
還不如回國吧。
他始終是意氣風發躊躇滿志,鄧超的模樣倒是真的適合了這個角色,連當雜工時都是一副少年壯志的氣勢。
至於後來為了所謂的尊嚴 為了證明自己 不惜與摯友吵翻,我覺得一切都可以理解。他的性格和人生經歷疊加在一起,真的只有奮力爭奪到第一,才能擺脫他的「演講恐懼症」。
8. 求電影中國合夥人的觀後感。
中國夢想人
——《中國合夥人》觀後感
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
掉在水裡不會淹死,呆在水裡才會,你只有拚命的向前游。
——成東青
不得不說成東青的變化非常大,無論是從造型還是言語。片中有一個場景,孟曉駿嚴肅地問:「Do you have a dream?」成東青想了想後開著玩笑說「春夢算嗎?」他的夢想說大也不大,他的夢想就是不要回到農村去;可他的夢想也不小,他成就了一個從36塊錢到身價63億的成功者。
我佩服他的不是他能在一個飛往美國的飛機上背下一本書,不是他面對孟曉駿暴怒時的坦然,不是他面對美國人污衊時的冷靜,而是他敢於去承擔的責任感。當無數中國人在中國使館被美國炸了的時候,站在群眾中被罵成「賣國賊」,被打的頭波血流,依然直直的站在那裡高聲喊著「中國人打中國人算什麼本事」的不是王陽,也不是孟曉駿,是他,成東青。新夢想不是他一個人的,但當新夢想面對困難時,他沖在了最前方,去接受愚民的暴力,就像他多年前在大學時替王陽和孟曉駿堵住門免遭暴力時一樣。成東青是無數個從農村走出來的成功者們的縮影,因為他的堅持、他的踏實努力,所以才有了他們最初的新夢想。在校園時的懵懂和青澀,到為人處事沉著冷靜,除了給全村人下跪為了借錢高考和隱私及辦學而被校方開除,真的很難想像影片略過的部分他都經歷了什麼。成東青說,中國學生都很擅長應付考試,美國人很難想像一個中國學生為了考出好成績而付出多麼艱辛的努力。他說的就是他自己,一個歷經艱辛最後成功的年輕人。
他追求的不是成功,是尊嚴。
成東青是三個人中最朴實、最踏實,也是最艱難的人。他不像孟曉駿有著優越的家庭環境,也不像王陽有著開朗的性格和「文藝范兒」,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影片開始以孟曉駿為第一人稱敘述後,很難在成東青身上看到當年那個青澀的大學生,他是那麼優秀的一個企業巨頭,話語中透著沉穩。他是新夢想最大的股東,也是最根本的創業者,雖然創辦新夢想並非他提出來,但他自始至終都堅持著新夢想,從未放棄。當孟曉駿在因新夢想不能上市時而憤怒揚言退出股東,在王陽醉酒後說「玩夠了」時,他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從未有過。曉駿和王陽或許只是一時沖動才說出過激的話,而他,就算再生氣,再憤怒,他也絲毫不會動搖。
成東青看似「土鱉」,甚至有些唯唯喏諾,可他卻是最令人捉摸不清的一個。孟曉駿有著倔強的性格和精明的頭腦,王陽有著不羈的青春和開朗的性格,而成東青,則是一個深藏不漏,永遠都那麼冷靜、淡定的一個。
真正的大智如愚,真正的執著不懈,真正的新夢想人。他是成東青。
——孟曉駿
相對而言我卻更喜歡孟曉駿這個角色,從他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種永遠都充滿年輕力量的永不言敗精神,他的青春是自私甚至有些自傲的,他的青春也是堅強無畏的。
他絕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知道什麼是「潮流」,他知道如何來「應景」,他知道市場經濟需要的是什麼,他知道如何用他的閱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有人說曉駿是個很有野心的人,可一個有野心的年輕人又有什麼不對嗎?年輕需要挑戰,而孟曉駿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相信自己能夠去改變的人。他的夢想曾是去考去美國並定居在那裡,而在美國這樣一個按下「快進」鍵的國家,公平競爭是不存在的。孟曉駿看到了生存的不易,為了生活他受到了以前從未體會過的艱辛和艱難,所以才有了他日後在新夢想中的軍師地位。在三個人中,他的生活看似最一帆風順,良好的家境,完美的愛情,而且是三人中最先拿到出國簽證的人,可他經歷的屈辱絕不比成東青少。他看似沉默寡言甚至是有些冷漠,但他對於創業絕對是滿腔熱情。他的夢想其實不是出國,不是辦新夢想,不是賺錢,他要的其實是尊嚴。他的夢想是讓美國這個無數中國學生夢想的國家看到:中國學生有出息,有尊嚴,中國學生不是為了留在美國而去美國,中國學生是為了更好的建設自己的國家。
孟曉駿在片中一個場景給我印象很深刻,就是他在簽證課堂上站起來頂撞老師的「too young, too naive」,之後收拾東西揚長而去。那一刻我甚至想為他叫好,這不是叛逆,這是追求真理。孟曉駿敢於去反抗,他平時甚至有些代事冷漠不愛說話,但他會去對他不滿意的事情說出自己的觀點,哪怕這會受到異常嚴厲批判。曉駿永遠都知道自己該取捨什麼。他知道在面對基本的生活時他需要放棄什麼,堅持什麼,他知道該怎麼面對這個不斷在更新,不斷在改變的世界。我想孟曉駿曾經是自私、目中無人的,曾經是心懷壯志要去圓夢美國的,但經歷了真正的生活,他成為了新夢想中最堅固的奠基。我想他的青春才是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青春,才是一個年輕人應該去挑戰的青春。我喜歡孟曉駿這個角色,因為他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無憾。
夢想是什麼,曉駿心裡很清楚,比任何人都清楚,因為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他自己。
世界改變了最初的孟曉駿,但孟曉駿沒有改變自己,沒有改變自己最年輕、最真誠、最願意去為之奮斗的夢想,這才是作為一個human最重要的。
Do you have a dream?Yes,I do.
——王陽
如果說成東青是司令,孟曉駿是軍師,那王陽就是一位永遠忠於團隊的將軍。
似乎每個學生小團體中總有一個像王陽一樣的傢伙,總有一個熱血不羈的文藝小青年,總讓人真是忍俊不禁。孟曉駿有過自私的時候,成東青有過迷茫的時候,而王陽在他們失意時總是那個默默傾聽的人。
在我看來三個人中他是最重情義的,從主動要去探望肺結核的成東青,到送曉駿出國時罵著你有種就別回來卻和他抱在一起,到在新夢想面對是否該上市時在東青曉駿二人中勸說調解,再到最後為了維護三個人的友誼和曉駿大打出手。我感動於他這永遠把利益排在友誼之外的精神。他借著自己優秀的口語,教學生美國式思維,為新夢想做出了很大貢獻,可他的股份最初只佔了24%,可她卻絲毫沒有怨言。
他總是在維護東青和曉駿的友誼,因為他知道他們是一個整體。他的智慧在於他能從不經意間為很多事做出貢獻,最重要的是,他懂得停下來思考。
他辦簽證時總會對簽證人員大喊「I love my country!」,典型的憤青,可就是那麼淳樸的讓人感動。我想王陽這種人,絕對是一個生意上的好合作夥伴,生活中的好兄弟。
青春給每個人的憧憬和希望是不一樣的,青春給予王陽的是一直的堅持和守護,他的成功就像他泡到洋妞的經歷是一樣的:用他獨特的智慧吸引別人的目光,用自己獨特的能力去證明自己的實力,用自己獨特的性格去維護朋友的意義。唯一不同的是,他的成功,不會像愛情一樣暫停。
面對美國人的刁鑽,孟曉駿和成東青都在舌戰群儒,時刻保持著警惕,准備出擊,而而他卻總是一副很淡定的樣子,似乎早就知道勝券在握。記得在成東青在被開除後,他滿不在乎的告訴他「肯定餓不死你」,果然之後成冬青不但沒把自己餓死,反而有了比私自辦學偉大多了的成就。他始終就像一個久經風霜的智者,「預言」了成功。
如果誰青春是一場雨,王陽就是一棵過早開花,卻依然結果的樹。
「如果額頭終將刻上皺紋,你只能做到,不讓皺紋刻在你心上。」王陽將永遠年輕。
就這樣,他們成功了。
——夢想·青春·改變
三個人的夢想之所以偉大,因為它不僅僅講出了夢想,更講出了一代人對於的改變命運。我們改變不了世界,那就要做到不被這個世界改變。誰都不想做一個失敗者,可誰又都避免不了失敗,那麼,嘗試著去嘗試吧。
世界是殘酷的,無數年輕人都在在掙扎著渴望夢想中的生活,有些人在經歷的無數艱辛後倒下了,留下來的只有那些不相信命運的人。世界被按下了快進鍵,躁動的世界不會靜下來思考,所以才釀成了不美好的事實。
有媒體評論說《中國合夥人》是男版的《致青春》,我很慶幸,我沒有看過《致青春》。青春不僅是愛情,而是熱血和奮斗,當一群有夢想的年輕人聚在一起時,世界上的一部分人將被他們改變。我很難弄清《中國合夥人》中誰才是男一號,似乎每個人都可以拿出來單拍一部片。我是90後後,我還沒有經歷過他們那樣的歲月,他們令我羨慕,因為他們的青春沒有遺憾。
我想,改變世界對於個人來說是很難的,因為一個人的力量畢竟很微薄,不成熟的人會因為他們自己為的瀟灑和熱血而用一生去做無為之事,而真正聰明的人會先歸順於世界,在等待時機去反擊,讓世界看到他個人的改變。
世界是殘酷、不公平的,作為世界上的一個人,只有理解了這一刻,才能理解下一刻,在如今這飛速發展的世界,許多美好的東西被埋葬在了歲月中,只有他們年輕的心,在漫長的時間中,屹立不倒。
一棵樹經歷多少風吹雨打才會參天不倒,一滴松脂要經歷多少年孕育後才會成為晶瑩的琥珀,一個國家要經歷多少年艱苦奮斗才會成為東方雄雞,一群人要經歷多少艱辛後才能夠成為精英。成東青,孟曉駿,王陽。他們是中國合夥人,他們做到了。
9. 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300字(幫幫忙!)
.《城南舊事》觀後感 在這部《城南舊事》中,所有的人都很善良,無論是小偷、瘋子還是保姆,其中總是可以看到陽光和光明,有時,一點也感覺不到舊社會的黑暗,然而難過的地方總是有的。那個瘋子本來是個好人,因為丈夫是進步大學生,被政府抓走了,自己的女兒也下落不明,於是就瘋了,其他人都怕她,雖然她最後找到了女兒,又打聽到了丈夫的消息,一家人就要團聚時,卻和女兒一起被火車撞死了。 那個小偷偷東西,也是為供弟弟讀書,最終弟弟拿到了小學文憑,兄弟倆非常高興,弟弟不知道哥哥為他偷東西,結果第二天,哥哥就被警察抓走了。 這兩個人,一個瘋子,一個小偷,都可憐的是,在幸福離他們這么近時,他們卻都永遠得不到了。 宋媽也是個盡職盡責的保姆,在林家賺得的工錢全寄回鄉下的家裡,這一年,她正想回去看自己的孩子時,卻得知兒子掉河裡淹死了,女兒也被賣了,家裡的孩子全沒了,一家團聚的幸福也沒了。 主人公目睹了所有的事,最後父親也積勞成疾而死,一家人又將遷往台灣,在父親的墓上和宋媽告別了。 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幸福也就在快到來時,破滅了,幼小天真的主人公在看到這一切後,也就長大了。 2.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奪目光輝;一本好書,可以凈化一個人的美好心靈。在我內心的深處,曾經有這樣一本書,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陽,讓我來介紹介紹這本書的內容吧:《城南舊事》。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海音,它是以年少的心態來記敘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書中配有照片,圖文並茂,讓人更深切的感受到「舊」這個字的深刻含義:古城的殘片,大柯的幾根垂落枝條,瓦隆中存留的枯葉,臨街老店被塗蓋的字型大小,半扇院門的的插閂,還有屋頂上的花盆以及巴在皇城牆上的冬雪…… 也許,童年,是記憶的開始,也是一個夢的符號,它代表經歷滄桑後的人對純真年代的懷念。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讀著《城南舊事》,我漸漸地走近了書里,看著英子在城南度過的幸福童年,它們就像是一股細流靜靜地,慢慢地滲入我的腦海中∶緩緩的駱駝隊、惠安館、胡同的井、鬧市僻巷、草垛子、這些地方所浮現的人物:冬陽下的駱駝隊、井邊的小夥伴妞兒、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躲在草垛里的小偷、斜著嘴笑的蘭姨娘、不理「我們」的德先叔、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媽以及最後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與「我」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築成的,但是他們都是在歲月的步影中消失了。童年美夢,頓然破碎。可以說,童年時的每秒每刻都是一個人的重要的段落。 相比之下,雖然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但是英子的童年卻過得十分精彩。她的童年是戲劇化的,但是卻是很真實、純朴,那樣得純凈淡泊,彌舊溫馨。 當讀到英子和惠安館的瘋女人玩時,我真擔心秀貞會不會做出傷害英子的事;當看到英子知道自己的好夥伴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時,英子不僅僅幫助他們母女重縫,還將自己的生日禮物——鑽石表和媽媽的金手鐲送給他們當作盤纏去尋找思康叔(秀貞的親人)。此刻,我不竟為英子感到驕傲,一個六歲的孩子竟懂得友誼,懂得愛,這大概是一種來自生活的力量鼓舞著她在成長吧!讀著讀著,我的心時而心驚肉跳,時而輕松自在。我覺得很奇怪:難道英子不害怕秀貞嗎?看到最後,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她有一顆純潔凈化的心靈,正是她有了這一顆心,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的,不折不扣的快樂。而世俗上的快樂,不過是金錢和名譽。 可以說,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樣閃光,像瑪瑙一樣純潔,像水晶一樣透明,像牡丹一樣鮮艷。而我們二十一世紀的主人們,隨著科技的發展,腦子也越來越復雜了,網路侵蝕了我們大腦的靈魂,使得我們不能像英子一樣擁有快樂,童年便在時光的步影中消失了。也許,童年是貧窮的,也是富有的,這樣認為的人可以是貧窮的公爵,無知的智者,也可以是最富有的窮人,文化低的工人。 今天我為大家分享這本書,我只要你們與我分享一下珍惜童年的心情。因為我已經六年級了,現在,我已徘徊在童年的十字路口,很快,我即將告別童年,踏上人生的木舟,感受林海音女士緬懷童年的心情。每個人的童年不都是這樣愚駿而神聖的嗎? 這本《城南舊事》就像夏浪里的一縷清風,讓我知道別錯過童年,花兒謝了還會開,太陽下山明天還會爬上來,我的童年一去無影蹤,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希望《童年》這首歌將在我的心中輕輕地吟唱……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