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克里斯安吉爾的漂浮是真假
當然是假的了 已經有很多證據證明 克里斯安吉爾的魔術有很多都是用了「全場皆托」的方法,他一直在做的都是電視魔術 這是最容易造假的一部分 你可以看看他的魔術表演後那些觀眾的表情其實很假 不過有些他表演的還是不錯的 比如那個雙腿不動飛上椅子的那個 但是在他前面的人明顯是托 因為那個魔術不能從前面 目前為止看克里斯的魔術還沒有發現不帶托的
另外 你說的那個飛起來的魔術 有兩個版本 而且均不可在他那種情況下表演 因為一個是利用了鏡頭和陽光 另一個版本是利用背景比如黑色去遮蔽身上的鋼絲 (你不會相信人憑空飛起來的奇跡吧)關鍵就是方法 我們看到他飛起來的時候鏡頭給的視角是從下向上 但是並沒有垂直拍攝 如果現場的觀眾可以360度隨意觀看那麼鏡頭就可以給觀眾全方位展示,但是我們沒有看到,原因很簡單,因為鏡頭再向上拍攝就會看到上面用來懸掛他的吊臂 而那個大叫的女人就是表演精湛的托。
最後要說 雖然克里斯表演的魔術用的都是托 但是他第一次帶給觀眾的視覺享受還是要肯定的 不然我們也不會在這里討論了 我只能說 他和他的團隊都很棒的表演者
『貳』 人在水裡游泳時,為何不會沉到水裡去
經常看到初學游泳的人問:「為什麼自己游著游著就下沉?」、「總是游不起來?」也經常看到很多人游泳的時候,身體在水中是傾斜的,下半身近乎與水面垂直,斜著身體在水中游。看到這些問題,基本上不外乎是「漂」和「打腿」這2個基礎沒有打好。
這是很多游泳初學者的通病,急於求成,無論學習哪一種泳姿,都是胳膊、手腳齊上陣,甚至呼吸換氣也一起上,卻不重視基本功「漂浮」和「打腿/蹬腿」的訓練。
短時間內,這樣的初學者好像很快學會了游泳,可以游起來了,但是卻經不住時間的考驗,長時間游進的過程中,各種問題就接踵而來了。
要麼是游著游著就下沉,要麼就是游起來很累,還有的怎麼游也游不快、游不遠。
說實話,這樣的泳姿也實在不敢恭維——質量不高,大部分人游得效率很低,姿勢難看,就是在水裡「掙扎」著游;即便有些人確實游得比較快,也是在用蠻力,體力消耗大,很快就累了。
這樣的人都是總想「一口吃成個胖子」,一下子就學會游泳,結果「貪多嚼不爛」,一種泳姿的哪一個步驟都沒有學好、學扎實,最終形成了不倫不類的泳姿。
究其原因,就是游泳的2個基礎——漂浮和打腿沒有打好。
漂浮和打腿是游泳的2個基礎漂浮和打腿是游泳的基礎,這兩個基礎沒有打好,游泳你想都不要想!
①、漂浮是游泳基礎的基礎
為什麼說「漂浮」是游泳基礎的基礎呢?
人體要在一個平面內做出各種動作,你得有個支撐點,支撐你的身體通過肢體的運動,能用上力並且達到你預期的效果。
在陸地上,人是直立行走、活動的,腳下的大地因為是固體的,不會隨著地面上物體的活動改變形態,可以給你牢固的支撐,助力你完成各項身體的活動。
而在水裡,水是一種沒有固定形態的液體,它的支撐作用沒有陸地那麼大,同時沉浸在水中的物體只要有一點點輕微的動作,水立刻就會出現方向和形態的改變,人體沒有一個牢固的支撐點,想要在水中進行各種活動是相當困難的。
所以,如果想要在水中進行各種活動,人體就要在水中找到一個支撐點,有了這個支撐點,我們的身體再去進行各種活動的時候,才能讓你的肢體用上力氣並且達到你想要的結果。
而漂浮,就是你自己給自己找到的支撐點,就是利用水的浮力把我們的身體托起來。你只有始終漂浮在水面上,才有可能做到手腳可以活動、身體的轉動、在水中隨心所欲改變自己身體的狀態和位置。
也就是說,你只有在水中能漂浮起來,才能給自己的身體找到一個平衡和支撐點,在肢體進行活動的時候,不會受到水流和水的形態變化的影響。
②、打腿是持續不斷讓你漂起來,保持身體在水中高、平、快的基礎。
能夠在水裡漂起來,並不意味著你能夠持續不斷地漂浮在水面上。不能持續漂浮在水面上,你也無法通過手腳的運動完成你想要達到的目的。
原因是,我們的身體比重略大於水——上半身因為有空腔,比重略小於水,上半身會浮在水面上;而下半身雙腿的比重大大超過水的比重,最終還是會因為下半身的重量而沉入水底,或者大大阻礙你游進的速度和距離。
所以,如果想要持續保持身體漂浮在水面上,就要不斷地讓沉重的下半身——雙腿始終維持在盡可能靠近水面的位置,保持上半身和下半身在一條直線上,並且始終接近水面的位置,在這個基礎上才有可能實現手劃、腳蹬游起來的目的。
一、練好漂浮
「漂浮」,雖然是游泳基礎的基礎,其實一點都不難掌握,但卻是很多游泳初學者忽視,甚至不重視的最重要環節。
因為它太簡單了,所以很多時候難以引起初學者的重視,常常跳過這一步,一上來就手劃腳蹬,結果「一頓操作猛如虎,千蹬萬劃如秤砣」!然後,自己還很奇怪,為啥自己游著游著就像秤砣一樣沉底呢?
你不沉底誰沉底呢?你本來是介於秤砣和羽毛之間的一種生物,不去練就成為羽毛的功夫,卻揣著「秤砣」想成為「羽毛」,這怎麼可能呢?
其實,「漂浮」真的沒有那麼難。
只要你能憋住一口氣,這口氣在你的胸腔中就增大了身體的浮力——本身人體的胸腔就是浮心所在的位置,這個時候你的這口氣就像魚鰾一樣,是能夠讓水把你浮起來的,你所要做的就是把位於臀部位置的重心盡可能靠近浮心,身體在水中保持了一個動態的平衡,自然而然就漂浮起來了。
就像圖中所示,手臂前伸,能夠更好地保持平衡,浮心和重心更接近與重合,這樣更有利於身體浮起來
二、打好仰、自、蝶打腿,蛙泳蹬腿的基礎
仰、自、蝶雙腿上下打腿產生浮力,自然而然就把沉重的下半身托舉了起來,能夠幫助身體始終保持在靠近水面的位置上,這就是身體在水中保持了較「高」的位置;
同時,上下打腿,抬高了比重大於水的雙腿的位置,能夠讓身體保持在一條直線上,而不是在水中傾斜著,身體就是平直的,這就保持了身體「平」的位置;
身體能夠始終保持接近水面的平直的狀態,就形成了游泳所必須具備的「流線型」,這也就是游泳能夠「快」起來的基礎。
仰泳和自由泳的打腿,需要遵循的原則是「髖部發力,大腿帶小腿,鞭狀打腿」;蛙泳的蹬腿,同樣需要「髖部發力,收、翻、蹬、夾」,身體只有在保持平行於水面的位置,向後蹬出去的雙腿才能形成有效的蹬水,反過來蛙泳有效的蹬水又促進了身體浮在水面上。
結語無論學習哪一種泳姿,一定要重視基本功的訓練,漂浮和打腿/蹬腿就是游泳的基本功。
只有通過練習漂浮、正確地打腿使身體持續漂浮在水面上,保持身體在水中一直處於較高的位置,平直的身體狀態,良好的流線型,才能實現手臂劃水產生推動力,游起來、游得快、游得遠,游得輕松。
『叄』 好萊塢空間站裡面人失重漂浮是怎麼拍的
在藍景幕布前吊威亞 加鼓風機,吊威亞是為了讓人懸浮起來,鼓風機使用適量的風使服裝漂浮起來,但是風不能太大,用藍景布做背景是為了後期摳像,然後再通過後期合成,加上製作出來的場景和其他的漂浮物就構成了完整的失重場景。
這樣的拍攝,場景布光很重要,需要把被拍攝物體的影子打沒,而且背景上的光線要勻稱。
威亞,英文(wire)即鋼線。
力學原理特點
多年來,影視武戲導演利用威亞技術的力學原理特點,廣泛運用於影視動作特技之中。出神入化的空中飛人、翻騰、打鬥等特技動作,在鏡頭里展現的微妙至極,人物傳奇色彩渲染的栩栩如生,讓廣大電影電視觀眾盡飽眼福。 近年來,影視威亞技術有被巧妙的運用於舞台表演空間,並發揮的相當出色。在大型文藝晚會上起到一種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深受晚會製作人和導演以及廣大電視觀眾的青睞。 從揚州的「熙春台」上《天涯共此時》一幕,「常娥奔月」那靚麗的月下倩影;到深圳的「世界之窗」《錦綉中華》一幕,「百花仙子」那雍容華貴的空中姿態;乃至桂林山水《灕江花月夜》一幕「七仙女下凡」時,那婀娜多姿的神韻;以及在北京的「彩虹頒獎」,上海的「國際時裝模特大賽」等大型文藝晚會上,那柔美的空中舞蹈造型,無不體現出威亞特技在舞台上的美觀,在當今舞台藝術創新意識與合作上的默契感。
可完成動作
威亞特技的操作技術,在大型人文與自然露天舞台表演空間,可使空中表演者完成下列舞蹈動作: (一) 多變化中的舞蹈藝術造型的空中飛行; (二) 鋼線系表演者的腰部曲體或直體 前、後空翻數周; (三) 鋼線系腰直體旋轉數周; (四) 翻騰動作與舞蹈造型結合動作; (五) 空中打鬥與造型結合動作 (六) 各種空中動作、舞蹈造型與現場布景、煙火、地面動作的默契配合。 影視威亞特技技術自運用以來,之所以採用幕後的專業人員操作手段,是因人為動作靈活多變,應變力強,節奏好,安全系數高。而機器與人力操作相比較,顯得比較死板,應變力差,節奏不好把握,一旦出現機器故障,空中演員的安全難以保障。在此,強大的製作班底、優異的演出團隊為打造優良的演出效果提供了保證,這是一群充滿激情的年輕人,從興趣愛好到擁有一顆事業心,多年來在影視、演出行業,日以繼夜辛勤工作,不斷學習不斷創作,使他們不僅擁有扎實的技術基礎,豐富的製作、操作和空中表演經驗,在歷次的影視拍攝和大型舞台文藝晚會演出中盡顯過人技能,受到影視製作人,導演,舞台製作人、央視導演們的信賴和賞識。
[編輯本段]威亞大揭秘
可能都聽說過
很多觀眾可能都聽說過「威亞」這個詞,英文:wire,在影視劇的拍攝中專指一種設備吊著演員或道具飛來飛去的鋼絲,又稱威亞絲。《電視劇風雲榜》片場探班全方位揭秘電視劇中的吊威亞! 在多數觀眾都認為硬橋硬馬的拳腳對決有些落伍的時候,由吊威亞、電腦特技而完成的武打動作開始流行起來。較早把威亞技術運用到電視劇拍攝中的,要數83版《西遊記》了。只不過,那個時候的動作單一生硬、合成技術較為落後,只能完成一些騰雲駕霧等簡單動作,畫面上也經常看見摳像沒摳干凈而出現的毛邊。
如今的技術
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如今的威亞技術已十分的出神入化了。無論是飛檐走壁的武打招式,還是上天入地的精彩打鬥,都能藉助威亞而為演員的俠客身份增光添彩。通過吊威亞拍出的畫面令人嘆為觀止,可是演員在實拍過程中擔驚受怕、吃苦受累,甚至反復重拍也就成了家常便飯。
揭秘吊威亞之 《神鵰俠侶》
《神鵰俠侶》中小龍女的「玉女素心劍法」,李莫愁手中的「拂塵」等厲害功夫都是怎樣拍出來的呢?在該劇位於浙江靈山的外景地,探班記者就恰巧碰上了小龍女與李莫愁的一場對手戲,雖然沒有期待中的精彩打鬥,可是劉亦菲、孟廣美兩位演員吊上威亞,一前一後在半空中飛來飛去的場面,也只有在外景地才能一見了。飛天的鏡頭看上去是十分的空靈飄逸,拍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演員動作不到位、工作人員力度沒掌握好,都會導致不斷的NG重來。劉亦菲和孟廣美就都未能逃過此劫。 揭秘吊威亞之《雪山飛狐》 如果說劉亦菲與孟廣美的空中飛行,在吊威亞中算是入門級的話,《雪山飛狐》片場里,聶遠(blog)不僅要穿上厚厚的戲服,還要完成側飛的打鬥動作就有些難度了。 當天拍攝的是少年刀客胡斐初入江湖,在觀音殿前路見不平,教訓惡霸鳳天藍的一場重頭戲。為了達到逼真的視覺效果,聶遠沒用替身親自上陣。如此高難度又十分危險的動作,聶遠還是第一次嘗試^ 揭秘吊威亞之 《殷商傳奇》 神話劇中天馬行空的功夫、虛幻飄渺的場景,一直都深受觀眾的青睞。可是拍攝起來,導演、演員還有工作人員就要充分發揮想像力了。對於這么一部大型「魔幻武俠神話劇」來說,演員吊威亞自然不在話下,為此劇組特地調用了一輛高達四五米的巨型吊車,我們除了目睹到一人起飛外,還見識了雙人齊飛,多人齊飛的壯觀場面。只見導演一聲令下,一群工作人員賣力拉威亞繩,一群演員騰空撲來的壯觀一幕重復上演。 揭秘吊威亞之 《少林寺傳奇》 作為一部弘揚少林功夫的長篇電視劇,《少林寺傳奇》中逼真的武打場面最受矚目。與普通的「飛行」所不同的是,眼前這位女俠,腳踩木樁身懸半空,還要做出一個向後180度彎腰的動作,絕對是功夫與膽量的雙重考驗。 既然是高難度動作,身上綁這么多鋼絲也就不足為奇了。接下來要拍攝的是兩人在空中大打出手的戲份。不僅工作人員要齊心協力掌握好拉鋼絲的力度,演員也要配合鏡頭做出你打我躲的漂亮招式。烈日炎炎下,一個鏡頭拍上八九次也就不足為奇。 2008年。北京29屆奧運會開幕式上,著名運動員李寧作為主火炬手採用威亞技術,以「飛天」的方式成功進行了北京奧運會聖火的點燃。
『肆』 電影阿波羅十三號里那種在太空飛船里漂浮的效果是怎麼拍出來的
在失重倉拍的,因為失重倉是人為製造的,也用於拍科幻電影。
『伍』 電影《漂浮》講述了什麼事事情
類型:電影作品
導演:張語
拍攝日期;2016年6月
簡介:啞女苗媛媛被拐賣到農村,嫁給李建華。因無法生育李建華不僅對她拳腳相加還將禁固於湖心的小木屋,逼迫她以身體賺取金錢。鄉里鄉親尋花問柳的一個接一個,受盡羞辱的苗媛媛終不堪折磨,開始籌劃反抗。35歲還未娶上媳婦的李建華,在家人的資助下湊了幾萬塊錢去買了個漂亮的年輕啞巴媳婦。雖說是買來的媳婦是個啞巴,但李建華心中依然無比得意和舒暢,在心中勾勒了無數遍美好的家庭生活。只是天不遂人願,結婚三年,媳婦苗媛媛未曾生下一兒半女。氣急敗壞的李建華開始對苗媛媛拳腳相加,甚至提出讓苗媛媛補償自己幾萬元的損失。苗媛媛不過一個被拐賣的啞女,無論如何也掙不來這幾萬塊。喪心病狂的李建華想出了一個無恥又骯臟的辦法。他將苗媛媛鎖在了湖中的小船上,讓她用出賣身體的方式來償還……鄉里鄉親的「嫖客」一個接著一個,受盡羞辱的苗媛媛終於不堪折磨,舉起了反抗的大旗……希望你喜歡。
『陸』 電影《第四類接觸》里的錄像是真的嗎人從床上浮起來,還有發出的恐怖聲音,這些都是原始錄像嗎
《第四類接觸》即是根據真實案例改編,導演歐拉坦迪烏桑珊米(Olatunde Osunsanmi)在電影開拍之前,親自訪問心理醫師艾碧潔.泰勒,並取得艾碧潔所拍攝、從未曝光過的外星人珍貴檔案畫面
『柒』 漂浮的電影信息
主演: 國家/地區: 德國
發行公司: Summit Entertainment ...
更多中文片名:
顫栗汪洋2
更多外文片名:
Adrift
.....(Germany) (working title)
Godspeed
.....(Germany) (working title)
Open Water 2
.....(Germany) (DVD title)
A la deriva
.....Argentina / Spain ...
『捌』 苗媛媛的真實原型
苗媛媛。在電影漂浮片段中,由陳思羽扮演的苗媛媛是十分的惟妙惟肖的,演出了苗媛媛的真實經歷,而苗媛媛的真實原型就是苗媛媛。漂浮主要講述了女主由底層艱難或者最後走向成功的故事。
『玖』 泰坦尼克號是根據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的,那個故事的大致內容是怎樣的
泰坦尼克號沉沒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但影片中的愛情故事是虛構的。
泰坦尼克號(英語:RMSTitanic)是一艘英國皇家郵輪,也是白星航運公司旗下的3艘奧林匹克級郵輪之一,在其服役時間是全世界最大的海上船舶,由貝爾法斯特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建造,號稱「永不沉沒」、「夢幻之船」。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號展開首航,也是唯一一次的載客出航,最終目的地為紐約。部分乘客為當時世界上頂尖富豪,以及許多來自英國、愛爾蘭、斯堪的納維亞和整個歐洲其他地區的移民,他們尋求在美國展開新生活的機會。
4月15日在中途發生碰撞冰山後沉沒的嚴重災難。2,224名船上人員中有1,514人罹難,成為近代史上最嚴重的和平時期船難。船長愛德華·約翰·史密斯最終與船一起沉沒;泰坦尼克號總設計師湯瑪斯·安德魯斯也在這起災難中死亡。
1985年,前美國海軍軍官羅伯·巴拉德率領團隊發現了泰坦尼克號殘骸,該船分裂成兩部分,並在3,784米的海底深處逐漸瓦解,沉船內成千上萬的文物已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復原並展示。泰坦尼克號已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船舶之一。
(9)漂浮電影根據哪個真實拍的擴展閱讀:
沉沒事故——
4月14日23點40分,瞭望員范德瑞克·弗萊特在泰坦尼克號正前方發現了一座冰山,並警告了艦橋。當時值班指揮的一副威廉·默多克下達右滿舵及發動機全速反轉的指令,嘗試「擺動繞行」;但為時已晚,泰坦尼克號右舷撞到了冰山,在水線以下形成一系列的縫隙,船體沒有遭冰山切出裂口,而是挫曲凹陷,鋼板接合處彎曲成一段段的開口,讓海水進入。
在這種緊急情況下,泰坦尼克號的乘客並沒有做好准備。根據當時公認的做法,船舶不會馬上沉沒的情況下,救生艇只是用來將乘客接駁到附近船隻。泰坦尼克號攜帶的20艘救生艇只能運載約一半的人員,如果是滿載的情形,則只有約三分之一的人可以登上救生艇。
船員沒有得到充分的疏散訓練,他們不知道救生艇即使坐滿也能安全漂浮,所以很多救生艇下水時只坐了一半人。三等艙乘客大部分時間都遭到船員留置於下層甲板,他們只能自己想辦法穿越障礙,導致其中的許多乘客受困,而大部分下層甲板都充滿了海水。副官在指揮登艇時一般都遵循女人和小孩優先的原則,大部分男性乘客和船員都留在船上。
2時15分,撞上冰山經過2個小時35分鍾後,泰坦尼克號在水中的傾斜角度開始迅速增加,因為大量海水從甲板艙口入侵船首內還沒淹沒的部分。由於船尾從水中升起,露出螺旋槳和後半部船底;船首下沉而船尾上升,導致龍骨要承受兩股相反方向的力量對抗,達到峰值應力後,船體開始從2號和3號煙囪之間斷裂。當船首下墜時,龍骨沒有馬上斷開,因此將船尾拉向幾乎垂直的角度,最後仍然有數百人在艉艛甲板上抓著欄桿。2時20分,泰坦尼克號完全沉沒。
除了救生艇上的人之外,所有乘客和船員都浸入負2°C的海水中,幾乎所有落海的人都會死亡,只有2分鍾到30分鍾的存活時間。盡管四散在周圍的救生艇還可容納近500人,但只有13名落海者被救生艇救助。107公里外的卡柏菲亞號冒著風險全速前進,在沉船約一個半小時後抵達事故現場,大約有710人在災難中倖存下來,登上卡柏菲亞號獲得緊急照護;
有1,514人在事故中喪生。卡柏菲亞號船員們回憶太陽升起後的場景:「一眼望去是無窮無盡的冰山,好像有無數的金字塔在海面棲息」。卡柏菲亞號船長亞瑟·羅斯特龍環顧現場,看見20個高達60米的大冰山,還有許多小冰山和浮冰,以及來自泰坦尼克號的碎片。
卡柏菲亞號的乘客也說,他們的船好像身處於巨大的潔白平原中間,遠處的冰山就跟山丘一樣散布著;這片區域現今已經稱為冰山巷。卡柏菲亞號原本計劃要將生還者們載往哈利法克斯港,因為那裡鐵路發達、也是離沉船現場最近的大海港;但是由於西北方仍有大量海冰擋住去路,於是改往西南方的紐約港航行——泰坦尼克號原本的目的地。